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标准化应急预案【五篇】

时间:2023-06-20 09:3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记者(以下简称“记”):高主任您好,2015年7月23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请问这一通知的具有怎样的意义?我国目前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是怎样的?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标准化应急预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标准化应急预案【五篇】

标准化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记者(以下简称“记”):高主任您好,2015年7月23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请问这一通知的具有怎样的意义?我国目前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是怎样的?企业和属地政府的应急预案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高双喜(以下简称“高”):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落实企业和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责任的重要抓手,对科学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事件、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都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近年来,通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应急预案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先后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7号),推动31个省级单位印发了实施细则;颁布了国家标准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印发了《安全监管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等规范性文件,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从无到有,初步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级各类企业共编制应急预案595.4万个,重点行业企业、中等规模以上企业做到了应急预案全覆盖。

但是,当前应急预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等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应急预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树立“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不到位就是隐患”的理念,只重视“有”不注重“用”,重预案编制、轻预案实施;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导致应急预案编制前的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估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对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事故分析不到位,不同层级、不同种类应急预案内容存在重复;日常监督指导不到位,对应急预案衔接要求不明确,导致政企之间在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等环节的处置工作存在脱节;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不到位,应急处置不当事故时有发生;执法检查不够,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督查没有把预案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专项督导、检查少,对应急预案、演练、培训工作督促推动、处罚力度不够,未能形成震慑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深入落实新修订《安全生产法》对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使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政府预案与企业预案的有机衔接,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落实责任、优化预案、加强预案实施、强化执法等环节着手,起草了《通知》。

记:《通知》中对于应急预案管理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要求?有哪些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高:《通知》是第一次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文件的形式的关于应急预案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应急预案工作的总体要求,细化和完善了应急预案管理责任体系,突出了应急预案优化修订的程序和方法,注重了应急预案的实施,强化了应急预案责任追究。

关于总体目标,《通知》明确提出了“预案不完善就是隐患”的理念,有利于解决应急预案编制、实施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重视、不投入、不落实等问题,并提出了应急预案“专业化、简明化、卡片化”的制修订目标。

关于应急预案管理责任体系,《通知》进一步强调了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各级政府安委会、各级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在应急预案工作方面的责任。这些要求的提出,是贯彻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贯彻落实新修订《安全生产法》的有力举措,是解决企业当前应急预案工作相对弱化、预案质量较差、预案实施不到位的有效途径。

关于应急预案的优化修订,《通知》明确提出了应急预案制修订必须基于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必须科学确定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并确保相互衔接,实现应急预案的专业化。同时,为推动应急预案的简明化和卡片化,《通知》还要求企业可根据本单位的风险特点科学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简化内容,并编制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这些要求是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应急预案普遍存在的“厚、虚”等问题。

关于预案实施,《通知》明确了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具体方法、途径,提出了宣传教育要“五进”(进机关、进基层、进社区、进工厂、进学校),培训要纳入“三级安全教育”和全员安全培训;细化了应急预案演练的频次,强化了政府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演练。这些要求是针对当前应急预案“束之高阁”、不学、不练、不用而提出的,是确保应急预案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举措。

关于应急预案监督检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应急预案备案的“分级属地”原则,强化了执法检查和责任追究,特别是强调了要在应急处置评估中加强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

记:企业和属地管理部门在现有的应急预案基础上应如何改进,以实现应急预案的简明化和实用化?

高:《通知》从5个方面对应急预案的简明化和实用化进行了要求。

一是简化预案文本。考虑到目前应急预案中存在大量重复性和指导性内容,《通知》明确了应急预案要以应急处置流程为主线,对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通用措施等指导性内容尽量整合简化。为此,企业可根据本单位风险特点,确定是否编制专项预案,小微型企业可以仅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大大简化了预案文本。

二是科学建立应急预案体系。《通知》明确企业发生任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责任人必须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所属的应急组织机构。

三是明确预案编制程序。针对当前部分企业应急预案简单照搬照抄等问题,《通知》明确要求预案编制必须建立在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必须结合本单位、本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种类和特点,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

四是强化应急预案的衔接。新修订《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应急预案应当相互衔接,为此,《通知》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应急预案增加预案衔接的内容,强化了企业与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的衔接。

五是优化应急响应标准。改变过去按照事故死亡人数与损失程度而确定的预案分级响应标准,实施按照事故危害程度是否超出企业厂区范围、企业应急能力能否满足应急处置需要这两个条件来确定响应级别,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记: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如何强化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高:应急预案的宣教、培训和演练,关系到企业和政府相关人员对应急预案的掌握、应用程度。为此,《通知》要求企业和有关部门,要制作通俗易懂、好记管用的宣传资料,要借助微博、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同时,要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等重大活动开展应急预案宣传。

属地管理部门应当将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把培训纳入“三级安全教育”和全员安全培训,确保预案涉及的人员熟知预案核心内容。

要建立应急预案演练相关制度,制定应急演练规划或计划,建立资金保障,确保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至少每3年进行1次应急演练,企业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1次应急演练,各类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同时,要强化对应急演练效果的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记:加强应急预案的备案、监管与执法,将采取哪些新措施?

高:应急预案工作涉及多个行业,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努力,落实责任,加强管理。《通知》要求建立应急预案属地监管机制。督促各级政府将应急预案工作纳入本级安委会工作内容,定期要求,不断督促,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理顺应急预案备案工作机制。在正在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将进一步细化关于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的要求,确立应急预案的分级属地备案原则,明确各类企业应急预案的备案受理主体,并将应急预案备案作为明年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

完善预案监管制度。在正在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将进一步明确应急预案工作的处罚条件、金额等内容,使应急预案执法有法可依。同时,推动地方安监部门将应急预案执法检查纳入执法计划,扩大处罚范围,加大处罚力度,督促企业从重预案编制到重预案实施。

建立应急预案评估制度。加快研究应急预案评估方面的标准,开展应急预案定期评估试点工作,推动企业全面落实应急预案评估制度;完善事故后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总结评估机制,明确对因预案工作不到位导致应急处置不当的要严肃处理,并有针对性地对典型事故开展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评估工作,形成震慑力。

记:下一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将开展哪些工作,落实《通知》中的要求?

高:首先,抓好宣贯落实。通过互联网、报刊等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将《通知》迅速传达贯彻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所有企业及职工,使“应急预案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其次,做好示范引导。继续推广神华神东公司、中石化天津分公司应急预案优化试点经验,在煤矿、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全面推广。继续开展好油气管网领域应急预案优化工作试点,并适时在非煤矿山、冶金等行业试点,全面带动地方应急预案优化工作。加快修订《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9个安全监管总局部门预案,为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编制提供指导。

标准化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路交通突发事件;
应急机制;
问题;
思路。

一、引 言。

水路交通突发事件是指由水路运输、社会安全、公共卫生以及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引发的,造成或可能造成航道或港口出现中断、瘫痪、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以及由于社会经济异常波动等造成重要物资需要由交通主管部门提供水路应急运输保障的紧急事件。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多为水上(海上)船舶或水上(海上)其它财产或生命因自然和人为原因,遭遇到无法自救的危险或对水域(包括海洋、内河)环境的损害,通常包括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火灾,船体破裂,有害物质泄露,船舶失去操纵能力,水上(海上)人身伤亡,飞机失事,等等,种类极为复杂。同时,船舶在水上(海上)航行,除了会受到风、浪、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到船舶工作人员操纵船舶的能力、航海经验、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的熟练程度等各方面人为因素,以及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航运业的快速发展,水上(海上)从事生产作业以及交通运输等正常航行的各种船舶,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在逐年增加,船舶的吨位也越来越大,在海事事故高发区域,如进出港口或港内、内河水域等船舶的航行密度越来越大,单船所拥有的航行区域逐渐变小。正是在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水路交通突发事件频频发生,数量逐渐增多。

根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网站公布的数据统计:

2008年发生水上交通事故342件,死亡351人,沉船213艘,直接经济损失5。19亿元。1999-2008年10年间,我国水上交通事故5 774。5件,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为3 861人,直接经济损失33亿元[1]。频繁发生的海事以及复杂的海上安全形势对海事管理工作和海上应急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海上应急处理的核心是如何使应急机制运转良好,即在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中,采取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使预防、预警、应对及处置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应急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突发公共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公共危机[4-5]、重大自然灾害方面[6]的应急机制建设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应急机制的比较[7],针对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的文献,主要是预警机制的研究[8-9],而少有文献全面分析我国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水路交通突发事件严重威胁人命及财产的安全,危害海洋环境。如何针对水路交通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防、应急响应与处置,是应急机制建设的核心问题。建立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应对水路交通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本文剖析了我国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提高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二、我国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006年我国交通运输部在国家应急预案工作小组的指导下,编制完成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交通部海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程序》、《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计划》为龙头的国家、省级、市级和港口四级各类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了各地海上搜救中心和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指挥中心,应急反应机制逐步完善,应急队伍和应急资源建设全面启动,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尽管我国在应对水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基本已成体系,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应急反应机制逐步完善,应急队伍和应急资源建设全面启动。但是应急预案、管理机制、基础条件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仍然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应急预案的每一环节中,应根据辖区水域特点,结合历年所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的数据和致因机理,进行风险分析,明确实施应急预案过程的主体、客体、实施预案应达到的目标和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方式和手段。而目前的应急预案的编制没有充分明确和考虑海上突发事件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和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应急能力的实际,对应急的关键信息进行系统而准确的描述,导致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差。

第二,应急管理机制不顺畅。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在预案演练、应急培训、宣传教育方面没有实现正常化和规范化。各级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没有理顺。预警机制、专家评估、物资调用、社会动员等机制亟待建立。

第三,应急反应的基础条件薄弱。应急建设资金投入缺乏,应急救助和反应所需装备和资源贮备不足,应急队伍的装备落后,技术力量不强,缺少相应的训练和演练,应急反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四,应急反应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绩效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对险情的应急处置能力。由于应急反应绩效评估体系的缺失,无法评价出应急处置的有效性和不足。

三、我国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思路。

我国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着眼长远,抓好当前,全面建设,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应急体系建设为主线,以“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为重点,以应急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宣传教育培训为基础,以应急管理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为保证,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运行机制[10]。具体应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龙头,是“一案三制”的起点,是应急管理部门实施应急教育、预防、引导、操作等多方面工作的基础。应该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近年来我国在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行动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完善以《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为龙头的各类应急预案。

首先,应急预案的制定要做到领域上全覆盖,内容上高质量,管理上动态化。一是预案体系要全面,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二是个案要实用。

每个预案都要体现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要具体适用,简明易行;
三是广泛邀请专家参与,充分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运用行业最新的技术和手段处置突发事件,力求使应急预案科学、规范、实际。尽量减少应急预案层级,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效果。

其次,应急预案的制定要尽量做到精细化、标准化和流程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要把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按内容范围分解成工作单元,由相应人员承担,形成清晰的日常应急分工和工作流程,要有第一责任人和检查监督人,其失职失责的后果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具有可操作性。

再者,各负责部门和支持机构应按照预案中的应急功能设置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作为应急预案的附件。标准操作程序应尽量采用检查表形式,对每一活动留有记录区,供逐项检查核对时使用。已做过核对标记的检查表,成为应急活动记录的一部分。标准操作程序是可以保证在事件突然发生后,即使在没有接到上级指挥命令的情况下可在第一时间启动,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质量。

2。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其一,要尽快建立水路交通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完善热带风暴、冬季大风、风暴潮和雾等极端天气预警机制,建设各类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内部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息、电话等载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

其二,要建立完善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对交通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划分标准进行研究并作出具体规定,加强水路交通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通报和交流工作,做好信息汇总和核实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和妥善处置。同时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系统资源,构建综合应急平台体系,实现互通互联,满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指挥协调、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

其三,要确保应急处理机制启动的快速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应急处理机制是整个应急反应机制中的核心部分,若突发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就必须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机制,保证其有效运转,并着力把握以下原则:一是信息上报要迅速准确。二是先期处置要及时高效,控制事态发展从而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三是应急预案要有序启动,措施到位,防范严密,处置得当;
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作用,提高应急决策和应急处置的科学性;
要坚持“标准化运行”,从应急准备一直到应急恢复的过程中,应遵循标准化的运行程序,包括物资、调度、信息共享、通讯联络、术语代码、文件格式乃至人员服装标志等,都要采用所有人都能识别和接受的标准,以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3。健全水路交通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要按照“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方针[11],强化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的排查和监控工作。对水上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分析汇总和风险评估,建立有关风险隐患普查数据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动态监控。同时,要逐步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网络检测系统,开展水路交通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研究,把握突发事件的发展动态,建立风险隐患调查和监控的长效机制。

同时,要建立健全水路交通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重建和评估机制,在水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基本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及时组织开展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首先要建立评估机制,组成突发事件评估小组,对突发事件处理全过程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形成评估分析报告[12]。其次要加强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分类分级标准,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建立突发事件档案,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闭环管理。

4。建立应急物资与组织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应急资源贮备体系,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专业人员、重要设备和应急物资数据库,形成对应急专业人员和应急物资的动态管理,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等物资,提高统一调配能力,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

二是建立应急管理投入机制[13],以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经费,使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从而增强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三是加强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建。

设,形成统一、高效、科学的决策指挥制度和各方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各级海事管理机构的应急指挥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建设。同时,应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责任制度和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严格实行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责任追究制度。

四是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建成各级各类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库,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安全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分级分类、覆全系统的应急专家咨询的网络系统。

四、结 论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贯穿在突发事件预防、响应、处置到善后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预警预防、应对处置及善后处置的有效性。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在预案的可操作性,应急管理的基础条件及应急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水路交通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与组织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1] 国家海事局。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资料[EB/OL]。

(2009-04-30)[2010-05-21]http:∥www。msa。gov。

cn/。

[2] Mc Entire,David A。Searching for a holistic para-digm and policy guide:A proposal for the future ofemergency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mergency Management,2003(3):298-308。

[3] 王明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

[4] 祁明亮,池 宏,赵 红,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2006(4):35-45。

[5] Kathleen M。et al。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Under Stress:an Overview for Emergency Manag-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2003(3):278-289。

[6]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5(1):18-21。

[7] 张维平。对美国、日本和中国预警机制现状的评述[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3):4-8。

[8] 梅传东。海上搜救预警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9] 何建明。中美海警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0] 交通运输部。全面加强交通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06-10-30)[2010-05-22]http:∥www。moc。gov。cn/。

[11]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全国海事系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意见[EB/OL]。(2008-06-30)[2010-05-21]http:∥www。msa。gov。cn/。

标准化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电施工;
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功能设置;
紧急疏散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4-0027-03

近年来,全球经济回暖并迅速发展,人类在改造地球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各种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其中我国近两年来的“5.12”汶川地震、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地震、2010年8月7日舟曲泥石流,以及刚刚发生的2011年7月23日D301次与D3115次列车在温州境内发生追尾等事故,都给国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灾害和事故面前,编制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适时的演练尤为重要。为此,我国也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应急救援进行了规范,2009年3月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第17号令《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印发了《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加强了对应急演练工作的指导,促进应急演练规范、安全、节约、有序地开展。同时应急救援预案也是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中关键因素之一。

一、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意义和目的

我国是水电建设大国,水电建设工程特别是大型流域梯级水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复杂、施工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而且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和安全事故,没有应急救援预案的企业在事故发生后,就不能及时响应和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将事故危害降到最小。所以编制水电企业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可以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程序,提高项目施工现场对事故应急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科学及时有效的处理事故,最大极限的减少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水电企业各施工现场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和现场财产,指导现场人员防护和组织撤离,清除危害后果。

二、如何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一)应急救援预案的任务

1.控制危险源。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2.抢救受害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3.指导员工防护,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及时指导和组织企业员工和现场人员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迅速撤离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4.做好现场清消,消除危害后果。对事故外逸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对发生的火灾,应及时组织力量灭火。

(二)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原则

1.清晰简要。应急救援预案如果理论内容篇幅太多,实际操作的内容不够就会造成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实用性不强。所以在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时需要明确做什么、谁来做以及怎么做,在满足这几项内容的前提下,应该小而精,越具体、越简要越好,言简意赅才能便于基层人员使用。

2.重点突出。水利施工企业的应急事故相对自然灾害,事故的后果和影响较小,所以水利施工企业的事故应急应根据自身所处施工环境和施工特点,编制公司层级的综合预案和各项目层级的专项预案。

综合预案重点是阐述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体系、方针、应急资源、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等;
施工现场预案一般多为专项预案,也就是由各施工现场重点针对施工现场中易发生的坍塌、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食物中毒、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紧急情况编写,明确事故发生后所需要采取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救援行动。

3.信息全面。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时信息要全面,对于编制水电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首先要考虑施工现场各关联部门信息以及施工现场与作业总部甚至集团总部预案的协调与联接,其次还要考虑施工现场所在区域外部关联单位的关系。

(三)应急救援预案的结构

应急预案是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包括系统设计、文本文件、操作程序和运行机制。基本结构可采用“1+4”的结构模式,即由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预案、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和保障支持系统组成。

1.基本预案。基本预案一般包括是指企业内建立应急反应组织结构、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的企业内的政策方针、行动总体思路、法律依据,并明确各个部门在应急预案中的责任与行动内容。

2.应急功能设置。应急功能设置是指在各类应急救援中,需要采取的基本应急行动和任务,要明确从事故开始时的应急准备到事故后应急恢复整个过程的各个应急活动中,各相关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基本的应急功能一般包括:接警、指挥与控制、通信、警戒与管制、人群疏散、人群安置、医疗与卫生、现场管制、应急人员安全、消防与抢险、泄漏物控制、现场恢复等。针对不同事故的特点综合分析后将其分配给相关部门,明确每一个应急功能所对应的职责部门和目标,对所有的应急功能都要有组织机构、负责机构、任务要求、应急准备和操作程序等。

3.特殊风险管理预案。特殊风险管理预案是指针对灾难、自然灾害等特殊危险而制定的专项预案,特殊风险管理预案是在公共安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等进行分类,进行划分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协助支持和有限介入的职责和任务。不同的特殊风险种类应制定相应的特殊风险管理内容。

4.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是指应急活动执行部门在进行具体应急活动时所执行的操作标准。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是企业编制应急预案中最重要和最具可操作性的文件,操作标准包括在应急活动中谁来做、如何做和怎样做的一系列问题,应明了确应急功能和应急活动中的各自职责,明确具体负责部门和负责人、活动的具体内容、具体的操作步骤,并按照不同的应急活动过程来描述。

5.支持附件。附件内容主要包括各类支持保障系统,是应急预案中信息内容最多的一个系统,支持附件中的信息需要准确并及时进行更新。

(四)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根据以上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和结构特征以及水电施工企业的工作特点,编制预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总则。总则主要是说明一个预案的编制目的、使用范围、编制依据、事故的类型、级别,以及本预案与上下级平行预案之间的关系。

2.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组织机构。由于水电施工行业一般都是由总部机关和各二级现场施工单位组成,所以应成立总部机关级别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二级单位应急救援队伍,两层应急领导小组和救援队伍都应包括以下各救援小组:抢险抢修组;
消防组;
安全警戒组;
抢救疏散组;
物资供应组;
医疗救护组。

3.应急准备。根据各水电施工现场的工程情况,企业在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以及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地点,对事故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编制《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作为应急救援预案的补充。

4.应急响应和救援。应急响应和救援是预案的核心环节,在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时,首先要建立应急救援程序:报警和报警、应急救援队伍的出动、实施应急处理、维护秩序和紧急疏散、现场急救等几个方面:

(1)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救援方式。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应急救援,应按事故波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可采取本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的形式。

事故单位自救是事故应急救援最基本、最重要的救援形式,这是因为事故单位最了解事故的现场情况,即使事故危害已经扩大到事故单位以外区域,事故单位仍需全力组织自救,特别是尽快控制危险源。

当事故范围较大、现场自救不能完全控制事态发展时,应及时向外部临近组织、火警和急救中心报告,请求增援。

(2)事故和紧急情况报警与接警。事故和紧急情况报警的及时与准确是能否及时控制事故的关键环节。当发生事故、出现紧急情况时,现场人员必须根据本预案和本单位制定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的规定采取抑制措施,尽量减少事故的蔓延,同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主管领导人应根据事故地点、事态的发展决定应急救援形式,对于重大的或灾难性的事故和紧急情况,以及依靠本单位力量不能控制或不能及时消除事故后果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应尽早争取社会支援,以便尽快控制事故的发展。

各主管单位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赶赴现场,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根据需要抢救保密资料、搬移周边易燃易爆物资,控制事故发展,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域,组织群众撤离、疏散,做好现场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清除工作。

(3)紧急疏散。紧急疏散首先要建立警戒区域,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根据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扩散情况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如果有泄漏溢出化学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紧急疏散是指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影响现场救援工作。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应向上风方向转移;
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应迅速查清是否有人留在事故发生区域、污染区与着火区。

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各单位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4)现场人员伤害的急救。当现场发生人员伤害时,应立即拨打医疗救护机构的电话或当地救护中心电话报警,并根据人员伤害的原因实施现场急救。

5.事故现场的处理。

(1)事故发生后,本单位领导应组织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伤员、抢救财产和应急救援需要搬动物品时,应标注清楚物品为止,并在事故发生后绘制现场原始地貌图。

(2)按照国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上报事故,接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6.附则。为了使预案清晰实用,可将其中一部分应急组织通讯录、行动图表、现场逃生路线、周边医院方位等内容作成相关附件内容,便于现场人员携带并熟练掌握。

三、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各层级单位要根据各单位施工特点、危险源性质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后应进行评审,以保证预案的适应性、充分性和可操作性,预案经过评审完善后,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发,并按规定报上级部门备案。

预案后,各等级应急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除了开展演练,还要做到各种通讯工具应加强日常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现场布置图、消防设施图、联络图和联络号码要置于明显位置,以便值班人员熟练掌握;
对操作人员进行紧急事态时的报警培训;
建立演练档案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丁辉.突发事故应急与本地化防范北[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步兵,卢杰,等.地震应急救援及演练预案的特点及基本原则[J].中国应急救援,2009,(1).

[3] 孙佃升,岳雅.关于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J].建筑安全,2011,(3).

标准化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我国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现状

在交通运输部组织协调下,我国已陆续编制完成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交通部海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程序》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省、市和港口四级海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组建了北海、东海、南海三支国家专业海上救助队伍和四个海上专业救助飞行队伍;
建立了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应急反应机制逐步完善,应急队伍和应急资源建设全面启动,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

尽管我国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基本已成体系,应急反应机制逐步完善,应急队伍和应急资源建设全面实施,但海上交通事故频发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以渔业船舶海上安全事故为例:据统计,仅东海区域2011年第一季度共发生渔业船舶水上事故(包括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36起,死亡(含失踪)61人,沉(毁)渔船16艘,直接经济损失1376.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沉(毁)船数和死亡(含失踪)人数指标分别下降20%、15.79%、44.04%,直接经济损失指标上升了43.07%。这表明:当前我国海上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与中央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应对海上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还不能满足海上救援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预案未能结合应急能力的实际,对应急的关键信息进行系统而准确的描述,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救援指挥系统,也没有明确谁是事故现场的直接救助指挥,导致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够强。

应急管理机制不顺畅。海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在救援指挥、预案演练、应急培训、宣传等方面还没有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各单位往往独自组织培训与相关演练,海上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还没有很好理顺。

应急反应力量和基础条件仍较薄弱。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应急建设资金投入总体仍显不足,应急救助和处置所需装备和资源贮备还不够充足,国家海上专业应急救助队伍人员编制多年没有增加,已难以满足海上救助事业迅速发展的实际需要,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装备落后、缺少专业技术支撑和相应的演练,国家海上救援总体应急反应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应急反应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绩效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应急反应机制,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目前我国海上救援应急反应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没有相对独立的机构对整个救援过程进行完整评估,海上救援任务完成后,各救助单元往往自我评估。因此,难以及时准确评判应急处置的有效性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上救助整体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提高海上应急救助能力

我国海上应急救援体制建设总体要求是:以提高海上应急救助能力为目标,以应急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宣传教育培训为基础,以应急管理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和救助志愿者队伍建设为保证,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具体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海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龙头,是应急管理部门实施应急教育、演练、培训、预防、引导、操作等各方面工作的基础。

一是应急预案的制定要做到领域上全覆盖,内容上高质量,管理上动态化。一是预案体系要明确统一的指挥机构,尽量减少应急预案层级,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效果;
二是预案体系要全面,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三是个案要实用,每个预案都要体现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要具体适用,简明易行;
四是广泛邀请专家参与,充分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力求使应急预案科学、规范、实际。

二是应急预案的制定要尽量做到精细化、标准化和流程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要把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按内容范围分解成工作单元,由相应人员承担,形成清晰的日常应急分工和工作流程,预案实施要有第一责任人和检查监督人,并明确其失职失责的要承担的责任。

三是各专业机构和相关责任部门要按照预案中的应急功能设置,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作为应急预案的附件。标准操作程序是保证在事件突然发生后,即使在没有接到上级指挥命令的情况下,可在第一时间启动本部门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质量。

2、建立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海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提高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基础性,是有序、高效实施海上救援的有力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和完善海上安全信息预警制度。完善热带风暴、冬季大风、风暴潮和雾天等极端天气海上交通预警机制,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明确信息主体,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及时准确预警信息。

二是完善海上交通突发事件分类、分级标准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组织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海上交通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划分和分类标准进行研究并作出具体规定;
加强海上交通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事故原因分析、通报和交流工作,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主要内容和范围。

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应急处理机制启动程序,确保应急处理机制启动的快速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应急处理机制启动程序,应着力把握以下三项原则:一是信息传递、上报要迅速准确;
二是先期处置要及时高效,努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三是应急预案要有序启动,明确工作流程,做到措施到位,防范严密,处置得当。

四是健全海上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一要对海上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汇总和风险评估,建立有关风险隐患情况普查数据库;
二要充分发挥专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作用,并对海上重大应急救援案例进行评估,逐步完善海上各类突发事件的网络检测系统,开展海上交通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研究,把握突发事件的发展规律,建立风险隐患调查和监控的长效机制。

3、健全应急资源与救援人员组织保障体系

健全应急资源和救援人员组织保障体系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海上应急救助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是建立应急资源贮备体系。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专业人员、重要装备和应急物资数据库,形成对应急专业人员、重要装备和应急物资的动态管理,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等物资,提高统一调配能力,切实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

二是加强海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建设。同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责任制度和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严格落实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完善应急管理投入增长机制。落实专业救助单位经费来源,保证应急管理、应急处置及日常培训、演练工作经费,满足海上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从而增强安全保障和海上应急救援的能力。

四是健全搜救队伍专业化培训机制。推进海上应急综合训练基地建设工作,在“十二五”期间,除建成一个专业化综合性的海上应急训练基地外,各救助局还应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专业化培训基地;
不断完善搜救队伍专业化培训和实操训练机制,进一步推动搜救队伍专业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高海上应急救助能力。

五是制定海上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培训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海上救援志愿者队伍。不断完善海上救援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考核、激励和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机制,科学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志愿者信息数据库,健全保障机制,加大志愿者培训和活动交流力度,做到专群结合,以专带群,有效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

六是加强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建设,建成各级各类海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库。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安全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系统的应急专家咨询的网络系统,为提高海上救助能力提供坚强的理论技术支撑。

标准化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2018年度,在XXX正确领导下,XXX为落实上级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持续完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有效提升了XXXX应急管理水平。现将2018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情况如下:

(一)积极组织监察员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是XXX2018年度安全专项重点工作之一。今年XX积极组织辖区内应急监察员参加法律和业务复训,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各类应急指挥人员、专业技术骨干、一线处置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为培养应急监察员队伍的后备力量,我局组织辖区内30余人参加北京、杭州应急监察员初始培训,为XXXX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人员基础支撑。

(二)开展海空跨界合作联动,提高应急指挥协作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华东地区涉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和民用航空安全保障能力,今年XX与XX、XX警务航空队开展海空跨界战略合作,于6月份在XX组织航空器事故海上搜救及调查联合演练,以贴近真实的场景模拟,结合海上救援和空中救援力量,实际检验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应急响应沟通、落水人员搜救、获救人员转移、飞机黑匣子搜寻打捞四个科目,验证了民航航空器实施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畅通民航系统与海上搜救中心应急反应联系渠道,提高了民用航空器发生追回情况下的海上搜救及事故调查处置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和航班安全提供海上应急救援保障。

(三)做好突发情况处置,实践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2018年度XXX多次受灾害天气影响,XX均在第一时间响应并进行合理处置。2018年初,受强冷空气影响,XXX区多地出现强降雪天气,对辖区XX安全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我局高度重视此次冬季暴雪恶劣天气的对民航安全运行的影响,持续关注辖区内天气变化情况,多渠道获取气象部门相关预警信息,及时向辖区民航各单位预警,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XXXX联系沟通。灾害天气来临前提前准备,组织各单位适时召开驻场单位运行保障协调会,分析形势、明确方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此次冬季暴雪天气对民航系统影响。今年夏季在防御“温比亚”“摩羯”“云雀”“安比”等台风的工作中,我局根据不同程度预警响应及时与XXX、XXX防汛办沟通,密切关注汛情和灾情,做好应急值守工作;
及时相关预警信息,指导辖区内各机场实时航班延误信息,通过电报通知XXXX各XXX提前做好防汛防台准备,密切关注台风天气动向并及时作出调整保障民航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完成课题专项研究,实践应急管理新技术

为全面掌握XXXX的各类应急资源信息,推动辖区应急保障工作规范化,XXX于2016年启动了XX安全能力建设项目“XXX应急处置案例研究与能力提升”的研究工作并于2018年完成“XXXX”项目的结题。项目开展过程中,我局严格履行任务合同书要求,按计划有序组织项目实施,编制了《XX》和《XX表》,建立了可动态更新的民航应急资源管理分类目录体系;
项目借鉴国内先进的应急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经验,根据华东地区特性,构建了XXX航应急资源信息平台演示系统,成为XXX行政执法机构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促进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平台的应急资源信息数据共享。进一步完善和强化XXX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信息平台功能。系统根据日常应急管理实际需求,实现与地方政府的应急资源信息共享通道,为XXX的应急资源管理留有宝贵经验,为民航各级行政执法机构提供先进经验。

(三)建立云视讯联系平台,完善现场指挥系统

为加强XXX联系沟通,提升协同处置能力,提高信息传递效率。XX全年致力于云视讯平台的建设,XX内各机场积极参与,目前为止XXX的XXX平台已完成建立,有利于我局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予以指导指挥。现场指挥系统的完善,补足了应急指挥系统的短板,切实提高XXX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指挥和现场处置能力。

二、2019年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一)强化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增强实战能力

1、推动辖区各单位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及各专项预案的修编工作,督促、指导各单位基于华东地理、气候及行业特点,梳理潜在风险,着力强化专项预案、处置程序的制定。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强化应急预案约束效力。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督导制度,对各单位应急预案管理和预案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其作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推动各单位积极将民航应急预案纳入地方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及救援机制与地方的衔接。

2、鼓励各单位结合应急预案组织更加贴近实战的综合性应急演练。组织开展各项演练活动,在演练中验证预案的可操作性,不断增强实战能力,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整改。精心开展演练,确保应急演练实战到位。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通过VR技术以场景再现的方式对于医疗应急救援、航空器安全运行模拟、机场突发火情等情况进行定期训练,提高各单位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开展XX安全能力建设项目的研究

我局于2019年开展基于XXX大数据的区域性突发事件智能协同处置研究,目的是基于XX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与应急资源平台,开展区域性突发事件智能协同处置研究。本项目试图在“XXX,全面梳理XXXXXX内外部关键应急信息,研究XXXX的应急基础信息多源融合技术标准,制定应急预案电子化表单智能推送技术方案,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技术将应急决策者的经验、知识以及能力进行转换并固化为程序方案,实现应急指挥的制度化、标准化运行,切实解决区域间协同处置与决策问题。

本项目研究执行期为三年,总体目标为补充与完善华东地区航空公司关键应急信息与应急资源库,建立XXX多源应急基础信息交互与融合技术标准,以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式实现应急预案的数字化推送,打造区间性协同处置与智能决策支持的应急系统平台。

(三)完善华东民航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

1、充分依托XXX现有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疏理应急指挥平台视频传输系统体系,集成现有应急系统功能,进一步扩展对辖区机场视频监控信号的接入,其中包括虹桥全景系统、云视讯系统等,提高辖区内各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依托商用成熟云端视频传输技术,定期与部分机场进行视频互联,提高云视讯系统的实操性和可靠性。将云视讯系统纳入辖区内应急演练体系中,对于演练中的突发情况进行实时指导,提升我局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指挥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