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体育经济论文【五篇】

时间:2023-06-20 10:2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竞技体育,尤其是职业体育,大众体育,尤其是以健身和休闲为主要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经济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体育经济论文【五篇】

体育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西体育体育经济历史考察

一,西方体育经济产业的发展与起源

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竞技体育,尤其是职业体育,大众体育,尤其是以健身和休闲为主要内容的娱乐体育迅速勃兴,体育的经济功能日益强大,体育的产业地位进一步得到了确立。那么,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是如何起源的,是理论上应回答的一个问题。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活动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确立而相继萌芽和演进的。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至19世纪30年代末基本完成,棉纺织机,以及后来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的。西方学者一般认为,体育作为一项产业起源于英国。美国学者莉萨·马斯特拉莱西思在她1998年出版的新著《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英国是现代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出生地”。应该说,这样的判断是有依据的。一方面,现在体育可以作为产业来经营的绝大部分运动项目,基本上都源于英国人创立并竭力推崇的“户外运动”。如足球、高尔夫球、保龄球、羽毛球以及部分水上和冰上运动项目。尤其是大英帝国以炮舰政策开道的殖民扩张,又把英国贵族们热衷的户外运动传给了殖民地的新贵,从而使户外运动逐渐传播到美国和欧亚等许多国家。这就客观上为体育在全球的职业化、商业化做了经营内容上的准备,现代体育的产业基础由此开始奠定。另一方面,体育作为产业除了需要可以开展经营的内容之外,还必需有开展经营所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就是俱乐部体制(ClubSystem),而俱乐部体制最早也是产生于英国。1750年在英国的纽玛克特一批贵族资助成立了著名的“乔治俱乐部”(TheJockeyClub)。该俱乐部是一个普通的赛马俱乐部,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该俱乐部开创了现代体育俱乐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并且“乔治俱乐部”的模式很快就被英国的板球、拳击等其他运动项目仿效,并进一步在欧美的许多国家流行。所以说,英国可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有理由成为体育产业的发源国。

当然,谈体育产业的起源只提英国不提美国,也是不客观、不全面的。因为,一来美国也是当今世界上一些最为成功的商业化体育经营项目的创始国,如篮球等;二来美国人在引进英国俱乐部体制的基础上又创立了现代体育职业化、商业化所不可缺少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形式,即联盟体制(Leaguesystem)。而后者在确立现代体育的产业地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世纪初,“乔治俱乐部”模式开始在美国流行,许多年轻人纷纷按照英国人的传统建立体育俱乐部,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英国的俱乐部体制在美国很难获得成功,因为美国社会缺乏贵族传统,俱乐部难以找到贵族们慷慨的赞助而得以维持。于是,美国人开始探索盈利型俱乐部的运作方式。1828年美国纽约的一个赛马俱乐部的会员考德沃德·科尔顿(CaldwalderColden),为解决俱乐部资金困难向俱乐部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在俱乐部内部出售1万美元的股份;
二是向观众出售门票。尽管俱乐部经过讨论否决了他的第一条建议,但是同意他在1829年的赛季按商业方式运作俱乐部的整个赛事。由此,开创了体育商业化的先河。美国内战以后,棒球超过板球成为当时美国最流行的运动。1871年部分职业棒球了全美棒球协会,凡是给尖子运动员支付薪金的棒球俱乐部都可以加入该协会。1876年有“棒球沙皇”之誉的威廉·赫尔伯特(WillianHulbert)接管了全美棒球协会。他认为只要像商业那样来经营棒球,棒球完全可以盈利,并且上任不久他就把全美棒球协会改名为全美棒球联盟。随后又立即着手制订联盟的各项规则,并有计划、有步聚地开发棒球的联赛市场,进行联盟的垄断经营。棒球职业联盟的成功运作,使得这种体制很快在篮球、美式橄榄球和冰球等项目中得到了推广。

当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美国已率先在自己的职业体育领域建立和完善了联盟体制。所谓联盟体制实际上是指职业队的业主们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把经营权委托给一些专家,让他们代表自己的利益来对联盟进行经营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它的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建立的一种“经济上的合资企业,法律上的合作“,它的实质是通过垄断经营来获取最大利益。所以,美国商界一直把联盟称为“体育卡特尔”。在今日美国,除了中国人熟悉的NBA之外,棒球大联盟(MLB)、全美橄榄球联盟(NFL)、全美冰球联盟(NHL)和足球大联盟(MLS)都创造了令世人叹服的商业奇迹。而奇迹产生的深层原因和共性特征就是联盟体制这样一种独特的制度安排。应该指出的是,联盟体制在北美的成功运作,并不是职业体育商业化惟一的组织形式。在当今欧洲各国,“乔治俱乐部”模式经过不断地改革和调整,也已演变成为一种新型的商业俱乐部模式,并同样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所不同的是,欧洲职业俱乐部是竞争环境下的“自营模式”,北美联盟体制下的职业俱乐部是部分垄断经营的“自营+”模式。总之,体育之所以能从一种单纯的教育和文化现象演变为能够创造几千亿美元产值的巨大产业,英国人创造的俱乐部体制和美国人创造的联盟体制同样功不可没。当然,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与竞技运动项目从业余走向职业的商业化路径有关外,大众体育的全球勃兴和健身娱乐产业的迅速崛起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相对于竟技运动的职业化探索,大众体育的商业化在时间上要晚得多。尽管18、19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上流社会己经有了一定规模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但那时的消费规模整体上还比较小,还形成不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实际上直到20世纪中叶,欧洲国家在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重建中重新崛起时,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才真正实现了平民化、普遍化、生活化,大众体育(SportForAll)才有了产业地位。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后起的体育健身娱乐业已在产业规模和产值上超过了先发的竞赛表演业而成为全球体育产业中的主导产业。

二、中国体育经济产业发展与探索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体育事业一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和发展。客观的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这段时期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1.政府运用行政手段集中计划,动员和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较好的宏观效益,奠定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工作队伍,并改造和兴建了一大批体育场馆。2.通过行政手段推广和普及学校体育教育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

3.依靠计划性极强的“举国体制”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了我国的竞技运动项目水平,为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做出了贡献。严格的说,这一时期的体育还只停留在“体育事业”的范围内。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事业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1)国家管的过死,统的过多,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等一切体育事务都由体育行政部门一体委来管理和控制,造成体育行政机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约了社会各个方面兴办体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在认识上和决策上仍然把体育仅仅当做纯粹公益性的事业,排斥公有制以外的经济成分对体育的参与;(3)计划性的体育管理模式排斥体育职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导致一方面体育事业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持,财力不足;另一方面提供的体育产品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国社会拉开了以市场为取向,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体育事业也才开始了以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的改革。

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有三次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奥林匹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80年代中期体育社会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90年代初体育市场化改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这3次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就像三次巨大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推动中国体育事业滚滚向前。这一时期,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70年代末到199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召,体育体制改革也提上了日程。体育系统对体育场馆进行了试点改革,提出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实际承包责任制。到80年代后期进而提出了体育场馆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1996年为突破发展阶段。1992年随着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讲话的发表对社会主义市场理论和改革目标的确立,体育体制受到很大冲击。1993年6月,全国首次体育产业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就体育事业发展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取得共识。1993年召开的全国体为主任会议上制定了《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提出体育事业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基本思路。1995原国家体委下发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特别是1995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体育要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这进一步促进了体育市场的兴起与发展。社会各界尤其是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看好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使体育产业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这一时期加大了体育系统国有资产管理力度,加强了体育立法工作。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动纲领,体育经济产业更是蓬勃向上的发展。

总之,综上所述,体育产业的起源,从地缘上看,是源发于英国,继发于欧洲大陆和北美,美国是当今执世界体育产业之牛耳的国度.从内容上看,是先竞技体育,后大众体育。从根源上看,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形成了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从制度保障上看,是俱乐部体制和联盟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事业从体育部门走向了市场,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这一时期迎来了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特别在社会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下滑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增长势头,其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重视。这一时期中国体育产业的最显著特点就试体育产业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1,北京申奥成功,极大地增强了国民的信心,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次空前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2](美)加里·贝克尔著王业宇等译: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3]杜利军:国外体育产业的主要市场切[J]体育大观,1995,(3)

[4]蔡军等:东西部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比较研究闭[J].体育科学,1997,(3)

体育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税收支持体育用品业经济活动的实践案例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地处中国三大鞋都之首的福建晋江,秉成“安心创业、脚踏实地”的经营理念,安踏集团从一个地区性的运动鞋生产型体育用品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集生产制造与营销导向于一体的综合体育用品企业。2010年销售额高达6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体育用品领域的行业领先者。[5]休闲体育的发展是我国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趋势,[6]安踏生产的体育休闲用品正是契合了这一趋势,安踏自1994年成立以来,凭借自身的体育用品知名品牌和经营业绩享受到了国家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表1),使其获得更多更快的资本积累。1)安踏自成立之初的1994年始,凭借外资(港资)企业身份开始享受国家税收优惠待遇。如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若安踏出现年度经营亏损可享受5年持续税前弥补的税收优惠政策。此外,可享受内资企业无法享受的诸如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以及40%或100%不等的再投资退税优惠政策。2)安踏充分利用其外商投资企业的身份,依据国家税法来扩大自身的产业规模,2000年和2003年分别在厦门和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安踏(厦门)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跨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享受在经济特区投资办厂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极大地减轻其税负。3)安踏特别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2005年率先在国内成立了首家体育用品业的运动科学实验室,致力于运动力学的研究,每年研发经费投入在其销售收入的3%以上,并先后获得了双重减震技术、服装领域的吸湿排汗技术和“防”功能,新的减震技术持久减震鞋垫、弹力足弓结构,超轻EVA材料等多项国家专业技术专利,被国家分别认定为先进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5部委联合了2009年第16号公告,安踏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首家获得国家权威认定的国际级企业技术中心,从而获得了更多更广泛的税收优惠支持。如:(1)安踏可按照15%的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产品出口企业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值70%以上的,可税率减半(7.5%)征收企业所得税;(3)安踏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体育用品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按其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其无形资产成本的150%予以扣除。(5)企业研发进口设备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等。4)安踏2007年7月10日在香港上市,享受到政府鼓励改制上市的地方教育费附加减免和获得晋江地方政府至少400万的财政补贴。[7]5)安踏热衷于慈善捐赠回馈社会,2009年10月安踏体育的控股股东丁世忠及其家族配股8000万股,募资8亿港元成立慈善基金可享受税前扣除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8]6)福建的厦门、泉州等吸引安踏设立企业研发总部和产业管理总部,给予其多种总部型企业财税优惠政策和企业高管个人所得税返还奖励等。综上所述,安踏能成为当今中国体育用品领域的行业领先者,除其闽南“爱拼才会赢”的努力拼搏“内因”外,国家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外因”持久支持,促其做大做强是分不开的。

现行体育用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体育用品业自主研发薄弱,国家对具有高新技术性质的体育用品企业认定门槛高,难以享受到高新技术业税收优惠待遇在我国1万余家体育用品制造业中,大多数重生产、轻研发,简单地模仿和抄袭知名企业的设计,只要在款式上形似即可。[9]由表2可知,我国体育用品业的科技研发(R&D)无论从科技研发人数、R&D平均经费支出比例、R&D平均研发个数等方面均落后于我国制造业的研发支出水平。特别是体育用品规模以上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比例分别为8.6%和10.3%,明显低于我国制造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4%和8.1%,而且仅有0.3‰的体育用品企业拥有科技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由此可见,整体上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研发机构少,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低,体育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2008年国家颁布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同时产品(服务)必须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可见其认定门槛之高。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制造的大多是科技含量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与品牌的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且模仿、抄袭、贴牌严重,体育用品企业很少能够符合国家规定的研发费用支出必须达到60%的标准,更鲜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了。从表2可知,按照上述标准被国家认定的体育用品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26家,仅占我国体育用品规模以上和大中型企业总数的13.4%,大大低于我国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46.3%的比例标准。由于新高新技术认定标准的提高,致使我国绝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被无情地排除在高科技企业之外,无法享受到国家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严重制约了众多体育用品企业科技研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育用品业在流转课税生产经营和所得课税赞助支出两方面税负沉重一方面,我国的体育用品业纳税负担重,税率高,需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独立税种和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非独立的附加税种。依据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体育用品企业从事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的每一环节所取得的增值额均应按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对于体育用品业提供的台球、高尔夫球、保龄球等体育服务要依照20%的娱乐业高税率缴纳营业税;我国的体育用品业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很少能享受到产业税收优惠,需按年所得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和体育中介业等体育服务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体育用品业的赞助和支持,而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10条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赞助支出不得扣除。这意味着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赞助支出应全部缴纳企业所得税。此外,体育用品企业的公益救济捐赠不得全部在税前扣除,而依其年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允许扣除,超过此比例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应并入企业的年利润总额中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我国体育用品业的税收负担。国家对体育用品品牌等特许经营权征税,致使体育用品等无形资产的保护与支持力度遭受严重削弱体育品牌是体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必须对自身拥有的知识产权予以保护。而现行税制不仅没有制定相关保护与扶持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的税收优惠政策,反而还要对其品牌形成的商标权、专利权、商誉、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缴纳各种税收。由表3可知,我国对企业体育用品品牌形成的特许使用权等无形资产需缴纳四种主要税收(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和两种附加税费(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其中营业税是对体育品牌征税内容最多的税种。可见现行税收政策对体育用品品牌的支持与保护十分欠缺与不足,且税收负担重,这对我国体育品牌本已具有的“三低”(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特征,以及依靠模仿、假冒、抄袭来获得盈利的体育品牌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不利于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等的培育塑造与长远发展。

促进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体育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题】体育产业……

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证明,经济是体育的基础,体育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体育产业也是一项全民的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事业,对物质生活和国民收入的增长起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的发展历史对体育产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得尤为突出,体育经济政策是政府管理、调节和发展体育事业的准则手段。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加强了政府体育事业的管理力度,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增强体育事业的发展活力。这些为我国研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调整和改革我国体育经济政策,引导我国体育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首先,体育运动有助于改善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劳动者,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劳动生产率平均高出0.6-10.0%。体育运动可保护和增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次,体育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行业。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健身体育、闲暇体育在许多国家蓬勃兴起,为人们提供体育劳务产品、体育物质产品、体育信息产品及其它相关产品的“体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

一、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投入构成与体育管理体制及体育经济政策

当谈及国家体育经费的来源时,我们首先要关注一下不同的体育管理体制。世界上大体存在三种类型体育管理体制。第一种为“国家管理型”,前苏联、东欧国家及我国,都是采用这种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体制;
第二种为“社会管理型”,美国及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过去均采用这种主要依靠社会组织实施体育管理的体制;
第三种为国家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结合型管理体制”,即采用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方式管理体育运动,政府负责制定体育方针、政策,做出体育经费预算,规划体育场馆的建设,鼓励公民参加体育运动等,而体育组织(一般为体育联合会)则负责具体组织训练、准备比赛、选拔代表队及解决有关场地和器材,聘请教练员、辅导员和筹集活动经费等日常事务。

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体育已成为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国家地位、促进经济发展的庞大事业。为加快本国体育事业发展,使体育管理体制形态上存在着一种由两极向中间集中的趋势,一些过去采用“国家管理型体制”的国家,如加拿大、韩国及大多数西方国家政府则逐渐介入体育事务,并设立专门的国家体育管理机构,如韩国在1982年成立体育部(后并入文化部改组为文化体育部),加拿大将健康与业余竞技运动部升格为准部级单位,这些国家对体育的宏观控制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推行宏观控制的社会管理方式。

由于社会制度和体育体制不同,各国体育经费的来源结构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与“国家管理型体制”相对立的“拨款型”结构,即体育经费主要依靠国家经济计划中的体育拨款和各系统规定的体育开支,以行政手段定量下达。第二种,是与“社会型管理体制”相对应的“筹款型”结构,即政府不承担体育组织的活动经费,一切开支均由体育部门自行筹集,只是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政府才给予临时补助。

实践证明,这两类体育经费来源结构各有利弊。“拨款型”结构的优点,在于体育投资总额由国家预算统一掌握,可以使体育工作保持与国民经济相适应的水平,体育部门有固定和相对稳定的经费保证,可以提高工作的计划性,可以对体育经费分类进行指令性使用,保证各类体育工作都能按比例均衡地发展,还可以根据人口分布等社会因素综合平衡,保证所有居民都能在均等的经济条件下从事群体活动。但是,这种拨款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如经费由国家大包大揽,体育部门易产生依赖性,不注重价值规律的应用,经济效益较差,过多地依靠行政命令,易产生主观性和片面性等等。现在,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以及多数东欧国家,均已放弃这种“国家拨款型”体育经费结构。“筹款型”结构可以迫使体育组织发挥经营主动性,提高体育的经济效益,并可扩大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如削弱了政府对体育的领导权,在某些场合,甚至出现对立的局面,体育组织易受赞助财团的控制,自主性受到侵害,受经济形势和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体育经费难以有稳定的供给保证等等。

因此,随着采用政府部门与体育组织相结合的“结合型管理体制”的国家日趋增多,与其相应的第三种体育经费来源结构——“结合型”结构也日见成熟。采用这种结构的国家,政府对体育组织给予必要拨款,保证其基本开支,其余活动经费由体育组织自行筹集,必要时,政府从政策法令上予以协助。

目前看来,“结合型”经费来源结构的优点较多,主要体现在:政府给予必要拨款,可以确保体育组织的基本工作条件和国家体育计划的实施。能够引导体育组织强化自身的经济功能,调动其利用体育办体育的积极性。有助于体育组织与社会各界密切联系,增加企业团体的社会责任感,并对体育工作质量实行自发的监督。由于体育部门吸收居民的资金,增多了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权力,有利于大众体育的开展。

目前,相比较而言,采取“结合型”的国家为数最多,欧共体的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这种“结合型”的结构,近年来,过去采用“筹款型”和“拨款型”结构的国家,也出现了向“结合型”结构靠拢的趋势。一贯采用“筹款型”的美国,在慕尼黑奥运会总分落后苏联,特别是在蒙特利尔奥运会又落后于民主德国之后,政府颇为不安。总统提出咨询,要求财政给予拨款援助。1978年美国颁布新体育法,决定资助美国奥运会3600万美元作为运动员强化费,突破了政府不对体育拨款的惯例。1978年,美国国会第95届会议通过决议,规定商务部长有权拨款给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以资助美国业余体育运动的发展。一向依靠国家拨款的苏联,自70年代开始自筹部分经费,如全苏第七届运动会期间,通过向全国发行名为“短跑”的体育,获纯利润1亿多卢布,基本保证了奥运会选手的集训费用。罗马尼亚体育经费中政府拨款只占46%,其余开支均由自己多方筹集获得。1991年保加利亚的体育经费中,国家筹算拨款占24.1%,发行体育的收入占37.5%,广告,赞助、有偿服务等收入占38.4%。9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在体育运动资金的筹集中,实施1:1:1政策,即政府出资三分之一,地方出资三分之一,企业赞助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把国家拨款与社会资助结合起来,灵结地采取“结合型”的体育经费的集资方式,是世界多数国家确定体育经费来源结构的发展趋势。

二、借鉴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和调整我国体育经济政策

我国在体育管理上过去长期以来采取的是“国家管理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去体育事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把体育列为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提出:“以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充满活力的第三产业自我发展机制。”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在实践中还存在产权关系不明,资产管理不顺和主体投入不足,市场发育不全,经济人才不多,管理不善的诸多问题。我国体育产业1997年创造增加值仅占我国GDP的0.57%,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该指标5%水平相比较,我国体育的产业化水平十分落后,与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极不相称。

体育运动,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相对物质生产而言,属于社会的福利消费。其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体育经费的提供条件。世界体育强国绝大多数都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事实证明了这一论点,一些经济尚不发达的体育强国,增加体育开支,扩大投资比例,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体育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渠道:国家投资、地方投资、居民个人投资、公司企业投资、媒体收入。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体育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体育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国家除不断增加国家体育投资和地方体育投资之外,还借助于体育的经济功能,广开财源,大力吸收社会资金,使居民个人体育投资、公司企业体育投资和媒体收入在国家体育经费来源结构中比重不断增大。据报道,欧洲发达国家,私人体育投资(居民个人投资、公司企业投资、媒体收入)一般都高于公共体育投资(国家体育投资和地方体育投资),有的甚至数倍于后者,如瑞士的私人投资为公共体育投资的16.7倍,西班牙为6.2倍,英国为5.3倍,意大利、德国和瑞典等也都在3倍以上,瑞士私人体育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到3.27%,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次之,为1-1.5%之间,德、法、意、芬、比、瑞典诸国均在0.6-1%之间,匈牙利和丹麦较少,分别为0.32%和0.34%。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体育参与程度的普遍提高,正在影响着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发展,体育已成为几乎所有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体育领域资金的投入量甚为可观,例如,西欧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的体育经费及与体育相关的资金,都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以上。如何加大资金的投入,是我国发展体育产业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可有以下几个途径:

1、仍需加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由于我国经济市场运作处于一个起始阶段,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加上我国体育管理的政府集权,因此要短期在社会上筹集发展体育产业的巨额资金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还需要在财政预算中加大资金的投入。

2、为了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建议国家可以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引导民间资本向体育产业的汇入。比如美国为了扩大体育经费来源,在其税收政策上一直向体育产业倾斜。关于体育部门的收入如何缴纳税款的问题,各国的解决办法不尽相同。但大多数西方国家以及东欧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均向体育部门提供一定的优惠。在英国,组织体育比赛的部门如果得到慈善委员会的批准,被确认为属于慈善机构的话,其收入免于纳税。法国也实行同样的政策,具有慈善机构地位的体育比赛主办单位,享受免税待遇。

3、扶持体育民间组织(如协会、学会、俱乐部),确定他们的法律地位,提高他们的经济能力,引导规范运作,发挥他们在吸纳社会资金,传播体育技术,提高全民运动水平的作用。

4、发行、吸收捐助、出售电视传播权等途径获得多渠道的资金来源。1994年3月中国体育经国务院批准发行,至1998年底,为体育事业筹集资金18.6亿元人民币。为鼓励以发行体票筹集社会资金,许多国家给予发行部门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如瑞典1991年发行足球的总收入为60亿克朗,政府征收了50%的税收,使得最后用于体育的收入仅有5000万克朗,大大影响了体育部门的积极性。为此,从1992年起,政府开始大幅度降低征税标准。为支持体育俱乐部增强创收能力,瑞典政府还提出,允许体育俱乐部发行自己的,并且享受减免税的待遇。欧共体国家及其他许多国家,为了扩大体育的发行,已准备将体育的发行由垄断经营改为开放经营,允许各大公司参与竞争。

5、法律保障体育产业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政府部门除了制订对体育产业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应保障体育产业规范化经营,促进体育产业与国际接轨,我国目前体育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问题较严重,缺乏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

【参考文献】

[1]赵芳.我国体育产业立法必要性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2]骆秉全,樊心刚.对我国体育市场发展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1,(4).

[3]

体育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奥运经济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一、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奥运经济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吸引各种生产要素聚集,使原有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市场和经济能量。为了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将投巨资兴建体育设施、加强通讯系统建设,扩建机场、建设高速公路。北京奥运会总投资为2800亿元,三分之二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将有28个大项,300多个小项。2008年奥运会不光是满足奥运会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设备用品等物资将接受价值约1.7亿元的供货和服务,还将在北京新增656万个就业机会,额外吸引261万外国游客,15.55亿国内游客,社会消费品总量超15000亿元,极大地刺激和拉动内需,从而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增长与体育产业化的高速发展。

二、江西省体育产业现状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属于内陆且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体育产业起步也较晚。作为江西省体育产业重要支柱的体育,2005年体育销售16亿元,用于全省体育系统的公益金达到2.28亿元,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结合无形资产的开发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已初步形成了以体育为支柱,以体育场馆经营、体育电子设备生产为先导,以体育产业无形资产的开发为潜力的产业结构基本框架。但与其他先进的兄弟省市相比较还是不容乐观的。调查表明,江西省的体育产业整体规模较小,规划不合理,经营领域较窄,主导产业实力不足。而广东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专门性体育经营企业达2000多家,上海有43.7%的市民每月的体育消费(包括健身娱乐,购买体育服装等支出)达到了100元以上,而江西省市民每月的体育消费超过100元的不足20%。

三、奥运经济对江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1.有助于推动本省经济的发展

体育产业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状况影响人们对体育的消费,从而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使二者很好的结合,相互影响呈螺旋上升态势发展。1988年汉城奥运会借筹备奥运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并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此案例表明,在现代商业社会里,奥运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力,这意味着北京甚至整个中国都将面临一个巨大的奥运商机。根据奥运会举办地的扩散效应,奥运会将通过市场途径,将中心城市的发展势头通过技术、组织管理、生产要素、市场和信息等渠道向其周围地区扩散,从而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奥运经济影响,辐射的产业和市场远远超出了主办地城市经济的范围。

2.有助于本省体育产业政策的完善和规范化管理

由于体育产业在江西国是新兴产业,国家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还处于探索阶段。江西省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相关规定不很细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需建立健全我省体育产业法规体系,特别注意完善体育的发行、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包括体育市场管理信息反馈系统、分析系统、决策系统在内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的培育和宏观调控职能,是当前该省有关行政部门的一项紧迫任务。应借助奥运带来的机遇,积极调协有关部门及时建立和完善包括政府财政投入、产业项目基本建设投资、社会集资、税收、体育和基金等体育产业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使体育产业政策更完善、更规范化与国际化。

3.有助于促进江西省体育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该省的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没有建立有效的产业统计和评估体系,区市以下体育系统中产业门类较少,产业收入中,体育收入占90%,产业发展过分依赖体育的收入。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有许多有利条件,如对各赛事和活动的冠名权及会徽、会标的印制等,通过必要的商业运作,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筹资。我国体育比赛与职业俱乐部冠名权的开发,有些项目协会取得了很大成绩。每年为体育投入3000万马克的奔驰公司的信条就是:为体育投入的越多,获得的利润就越多。我国的体育广告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青睐,而本省在这些方面的开发和利用还远远不够,尽管本省从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取得不错的经验与收效,但效果还不是太满意。奥运经济有助于促进江西省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体育产业国际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整合,从整体上提升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全世界普遍关注奥运会,中国将在全球主要媒体获得长时间、高频率的报道周期,这对扩大我国的“国家品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使江西省的体育产业插上奥运的翅膀,飞向全国,飞向世界。

参考文献:

体育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有助于规范体育经济管理和完善奥运会是政府迫切的对政府在体育经济方面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而产生反思和思考。例如,要着重支持什么方面的体育经济,要如何发展体育用品生产产业,如何调动体育经济带动其他产业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甚至包括政府应该支持体育用品和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私营还是国家进行主导适当放权于私营。这些问题随着奥运会的举办而进入人民是视野,但是它们却不是伴随奥运会而发生的,而是一直存在,只是奥运会给我们一个契机,用心反思这些问题,并寻找到解决突破的方法。因此,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一方面推进了我国体育经济产业的制度改革,加快了体育产业的转型和发展。奥运会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效用,使可能平常情况下缓慢转变的状况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最优的转变。这无疑是对我国体育经济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在促进产业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因为国家注重改革的品质,因此,相配套的监督和指导机构也随之诞生,在整个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的过程中全程把握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有助于经济的发展首先,奥运会的举办,直接效应是使体育相关企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的不可多得的契机和商机。另外,奥运会的举办,从场馆建造,到举办期间的宣传实况报道,以及大量外国游客涌入而产生的外汇收入,都从建筑业、交通业、旅游业、新闻出版业、交通业、电信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等各个方面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另外,举办奥运会而生产的种类繁多的纪念品也因其收藏价值而受到国内外人民的广泛青睐,这些相关纪念品的销售无疑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好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弥补前期的经济投入。最后,从长远角度看,奥运会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来到北京来到中国,可以最直观的了解中国的社会氛围和民族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这也为中国树立国际形象,中国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提供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也给国际友人提供了了解中国的机会,积极促进了改革开放,吸引的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作用。

我国体育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

人民体育消费仍然偏低由于经济、文化、人民生活习惯等等条件的限制,体育运动的全民化是近几年才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认可,因此,体育用品的消费在大众的消费观念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阶段我国体育经济的状态时,发展劲头良好,但仍然没有形成大基数的消费群,普遍率偏低。体育用品的消费群还停留在专业人士和年轻人这个群体上,还有很大市场发展空间。这体现了我国国民体育消费意识的薄弱。体育用品生产部门,应专注于如何设计针对国人的审美和实用性的产品,以及对潜在市场的开发,以发展体育用品生产产业。体育市场发育不成熟前文有阐述过我国体育经济的现状,是刚起步发展仍然不成熟的。这体现在一下一些方面:首先,我国体育产业缺乏规模经济效应,经营企业不够规模,不能树立很强的品牌形象。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设计团队、生产规模、销售团队,才能在长期发展中稳步前进,才有做大做强的空间。另外,出去体育用品生产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服务业更是没有形成体系。相较于体育用品生产,体育经济真正特色的方面应该正是在于体育服务业,第三产业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向,因此,体育服务业的幼稚和疲软,定然会对体育经济的发展起到消极影响。体育经济缺乏监管体制由于体育经济是新兴产业,相关的法律和国家政策都不够完善,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监管缺失和行业混乱。这势必会对产业向更高更大空间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要发展体育产业,就需要国家颁布与我国市场实际情况相适合的高层次立法,成立相关的监管部门,明确责任和职责,对体育产业进行长期的监控、规范和扶植。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性根据我国现在的市场实际状况,缺乏专门机构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因此,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这不但影响了体育产业的服务质量也阻碍了再专业水平上长远发展的需要。我们常说,只有专业的,才是最好的。因为只有专业人才才能敏锐的判断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并通过对市场现状的分析准确判断出该企业未来的经营策略,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专业人员的匮乏,直接导致了企业专业创新动力不足,而没有创新的企业是不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