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二年级上册语文总结【五篇】

时间:2023-06-20 11:00:09 来源:晨阳文秘网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英语学习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听和读是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二年级上册语文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上册语文总结【五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材 中小学英语教材 教材衔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英语学习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语言技能分为九级目标,小学六年级毕业需要达到二级目标,初中一年级,即七年级需要达到三级目标。显然,要落实好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关注教材的衔接问题,注重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从而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本文笔者即以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内容为例,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文本对比分析,以期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

一、语言技能维度的对比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首先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听、说、读、写技能部分进行文本分析归纳,以体现教材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进而对比初中和小学衔接部分教材内容在听、说、读、写技能上的差异(见表1)。

笔者将表1里涉及的各语言学习项目按照年级进行了整理,以六年级和七年级教材中每个新授课单元为基准,以课文中的每个独立语言练习项目为单位,汇总形成了表2。

从表1、表2所呈现的教材在听、说、读、写四项中安排的操练栏目所占比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结合表1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在语言实践活动设计的项目总数上大致相当,其中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每个新授课单元下设Warm-up, Reading,Speaking, Vocabulary等板块,每个板块下面设有具体的相关听、说、读、写的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所以总体来讲包含的实践活动要稍多于北师大版小学教科书。

第二,结合表1、表2,对比两个年级栏目设计的类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在听、说方面和读、写方面的教材训练形式和数量相当,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听、说和读、写方面存在差异,初中阶段读、写部分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听、说部分。除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的单项训练,我们还看到六年级、七年级的教材中都有综合性及趣味性的栏目,这些栏目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起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其中可以明显对比出六年级教材(上、下册)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部分的训练要多于七年级教材(上、下册),设计的栏目种类较丰富。

第三,从栏目设计侧重点来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侧重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上的要求,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应该能够满足语言知识三级的要求,即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
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和邀请;
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故事。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好过渡。

二、语言知识维度的对比分析

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内容。笔者主要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中各单元的话题做一些归纳。由于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还不涉及系统的语音、语法知识,所以结合课程标准只做概括介绍。

通过对六年级教材(上、下册)的统计,笔者发现每单元涉及的话题主要有校园生活、课外活动、物品价格、电脑游戏、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培养和自然环保等话题。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涉及的话题主要有家庭、学校设施、课程安排、购物饮食、季节天气、情绪、动物等话题。通过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第一,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所选话题均涵盖在《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中,话题多为学生所熟悉的学校、家庭生活,题材贴近实际,语言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学习。

第二,从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范围来看,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每单元的话题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单一,主要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
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每单元的话题逐渐丰富起来,教科书中所列的话题内容引导学生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

对于语法部分,结合《课程标准》对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的要求,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相比于六年级教材(上、下册)更加凸显了对语法部分的关注,突出语法的表意功能,对于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语法知识如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等作了具体的描述。

三、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维度的对比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分级目标体系,其中义务教育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要求,包括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而到了七年级,则要达到三级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表3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呈现方式角度来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呈现的方式角度大致相同,都是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大的维度下,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校园、家庭生活为话题,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体如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热爱大自然等。

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的具体教育内容来看,两套教材设计的内容均比较广泛。但相对比而言,六年级教材(上、下册)相比于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双向渗透性,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多是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同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

通过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上的文本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在内容衔接上存在的差异,广大一线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差异进行合理化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甘玉国.中小学英语现状衔接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0).

[3]陈利.找准中小教学的衔接点[J].四川教育,2007(5).

二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2篇

一、情境模拟法

以往的口语交际教法十分地生硬,而新课标中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强调“具体交际情境”[1]。毕竟,“个体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他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所获得的知觉决定的”[2],口语交际应注重情境。关于情境模拟法,我将其分为仿古模拟法、穿越模拟法和梦境模拟法。

(一)仿古模拟法

行为主义在语文课程实施方面注重模仿和练习。对此,可模仿古人,让学生着古装,佩古饰,言古语。结合夏完淳的《别云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八年级上册),首先要让夏完淳穿上古代的囚服,以及加上囚犯特有的“装饰”。然后学生或者教师来问或答。问题可为:这位仁兄,时至今日,你作何感想?回答可为:鄙人三年为明奔走羁旅,如今又成南冠,无限河山泪沾衣,无颜敢言天地宽。还可继续发问:黄泉路近,你还有何牵绊?回答可能是这样的:魂魄毅兮为鬼雄,身即死兮魂归故。魂幡引兮召来者,扶摇直上兮我大明旗。

新课标要求课程与生活的连续性,并且强调场合,这在之前都是被忽视的。仿古模拟法也应具有生活气息。此外,建构主义也主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及“接触社会”和“社会实践”[2]。由此,针对杜甫的《登岳阳楼》(七年级上册),可以带学生登岳阳楼,或是与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气势相匹敌的楼阁。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想象,融入诗境,互谈感受。若是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八年级下册)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八年级上册),则可先导入“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或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关于景物的古诗,作一简介后,问学生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以小组互派“信使”的方法交流,最后再总结归纳。

(二)穿越模拟法

关于穿越模拟,可分为两种,一是古代穿越到古代,二是古代穿越到现代。

古代穿越到古代,以李白的两首诗为例。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与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自己的假设”[3]。结合《古诗十九首》(七年级上册)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诗句,假设这名女子穿越到交通十分便利的现代,然后模拟她与现代人的谈话。例如这名女子可能会问:这(某交通工具)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如果她要到某处去大约什么时间可以到,等等。结合“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诗句,看到大型织布机她可能会问现代人: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一天可以织多少匹布?怎么使用它?等等。只要将双方的口语交际展现出来即可。这样的方法迎合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

语文教法往往忽视兴趣。朱绍禹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强调语文知识教学的“兴趣性”[4]。为增强趣味性,古代穿越到现代可融入现代科技。杜甫的《春望》(八年级上册)表明其经历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他思念家人,但通信却十分不便。为此,可让学生模拟杜甫给家人或者是亲戚朋友打电话的场景,谈谈近况及家长里短。或者在小组中多次选人分别代替“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杜甫及其家人,将两方的视频通话呈现出来。再如进行《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的教学时,可模拟韩愈在电视机前看到钱塘湖的景色后与好友之间的谈话。针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八年级上册)或者《无题》(八年级下册),则可表现他在看到先进的照明和交通工具时,与周围人的交谈情境。这就是新课标中所讲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具有重要作用。

(三)梦境模拟法

以往的口语交际教法培养了太多的考试机器。新课标口语交际教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它与联想能力的培养训练密切相关。而梦境模拟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王勃有诗《山中》。结合此诗可联想其梦回故乡与亲朋好友推心置腹的交谈。在梦境亲朋好友可能会问他:“在外可好?”王勃可能会回答:“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在梦中,他们还会问他曾经的一些经历,等等。这样,采用问答的形式,以问题促进交际,以凸显口语交际的互动性。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八年级上册)一诗中吟“铁马冰河入梦来”,对此,可以模拟其上阵杀敌的血腥梦境,写好开场白,导入切题的图片及音乐,找诵读好的同学演绎舞台剧,或者一人一句即席诵读。当然,也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大风雨夜中的梦境。

以前的口语交际的教法过于单一,教师往往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学生更是故步自封。新课标意在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则要求课型的多元化”[3],二者都主张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并逐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充分表达观点。结合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八年级上册),可引导学生联想在梦境中登上飞来峰的感受,然后问他们身处高处的感觉。比如教授杜牧的《赤壁》(七年级上册)时可问学生他们联想到了什么?由赵翼的《论诗》(八年级上册),让学生充分联想梦到“才人”辈出的场面,问他们自己心中的“才人”形象是怎样的。此法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又分为艺术表现法和调查走访法。

(一)艺术表现法

角色扮演法可以用比较艺术、文雅的手法展示出来,比如采用戏剧表演或者记者采访。

运用戏剧法需要使用道具来呈现诗意,还要布置好场地。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要使用道具造呼啸的北风,造飞雪与“梨花”,准备好白草,弓、铁衣、红旗、马匹,还要准备好胡琴,琵琶与羌笛三种乐器。此外,写好剧本分好幕,对好台词等工作皆要做。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将相关主题的口语交际用话剧或者戏曲呈现出来。例如可以呈现岑参和武判官双方在喝酒时的谈话,以及岑参在武判官上马之前的饯别之语,等等。

关于记者采访,结合虞世南的《蝉》(七年级下册),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八年级下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七年级上册)和崔颢的《黄鹤楼》(七年级下册),可以一人拿话筒扮演记者,一人扮演作者,由记者问其创作感受。

新课标中初中口语交际强调口语交际的表情、语气、表达方式、表达内容。这种艺术性的角色扮演很好地突出了这些,避免了“一刀切”。对话语言可“文”可“质”,十分灵活,并且这种形式的口语交际对于提高语言、审美能力的作用极大。

(二)调查走访法

相比之下,调查之法具有更多的泥土气息。调查之法可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两种。

结合孟浩然《过故人庄》(七年级上册),陶渊明《饮酒》(九年级下册)中“无为”的思想,杜甫《望岳》(八年级上册),曹操《龟虽寿》(九年级上册),文天祥《过零丁洋》(八年级上册)中“有为”的思想,可以做一次问卷调查,问题为:你认为人生应该“无为”还是“有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八年级下册)和《秋词》(七年级上册)中表现的是刘禹锡的乐观,宣宗宫人的《题红叶(八年级下册)》,杜牧的《泊秦淮》(八年级上册)中所流露出的却是哀伤。为此,则可以做一次关于人生态度的问卷调查,题为:你当下的人生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

自有科举考试以来,评价机制往往用考试来衡量人才,以文取胜,轻视口语交际。这种长期的功利性,使得古诗口语交际教学先天不足。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标准的缺失和模糊,给具体的教学实施带来诸多困难,使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缺少了一个有效的依据,加大了教学难度。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可让学生承担实际的交际任务,学生的操作“步骤”和“技巧”[5]就不会那么生硬,教学难度也可减轻。这样有助于增强新课标中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内容中强调学生的理解力、沟通力、表达力。而且此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助于综合考察学生的真实口语交际水平,解决以往教法造成的学生能力与成绩的脱节问题。

“主体间性”理论强调口语交际的“社会化”与现实资讯[2]。钱威和徐越化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中也提到了一种“交往式语境”[6],主张学生和各种人进行交际。因此,实地走访,进行口语交际是十分可取的。例如结合白居易的《观刈麦》(七年级下册),可与真正的农民聊天,问他们一些关于耕种、收获的问题。结合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八年级上册),可让去边远地区,走访军民,问他们关于气候、国事的看法,等等。

三、双向互立法

此法中又融入了滚雪球法、辩论赛法。

(一)滚雪球法

新课标中提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所以发散思维必不可少。首先要分设两方,开设多组,专人记录,采用双向“滚雪球”法吸纳各组的观点。如可让多位学生分别暂代李白的叔父李云和李白。由李云,也就是《宣州谢?I楼饯别校叔书云》(八年级下册)中的“校叔书云”来劝慰忧愁,以及想要退隐的另一方李白,然后记录者将劝慰者和劝慰对象所持的观点列出,照此模式滚动,组组交流,最后两方观点汇成两个大“雪球”。学生可从双方观点中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实际上则为一个生成性的过程。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可控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文道统一”。针对李白《行路难》(九年级下册)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则可以由一同学扮演君王,另一同学扮演认识姜太公,或者尹伊的人,或者路人,以其之口说姜太公或者尹伊得遇明主之事,将二方描述要点列出,照此模式进行,组组交流,最后让学生讨论比较两方的观点,深入体会文意。杜甫的《孤雁》(七年级下册),同样可采用此法,一方扮演孤雁,一方扮演其同伴,以其之口,互诉情感。组组再交流,双向滚动,形成双方想法的大“雪球”。然后让学生由孤雁同伴的情感展开讨论,这样更能体味孤雁哀思之深重。

(二)辩论赛法

二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3篇

字谜是游戏,有趣才有戏

字谜是利用汉字结构特点而编创的智力游戏,是游戏,就得有趣,有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否则就是画蛇添足,无疑增加学生的负担。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字谜的趣味首先表现为稚气、天真,是为童趣。童趣在低年级显得尤其重要。如:太阳当头照,牛儿不出头——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21.古诗二首》);
小羊骑小牛,见人难抬头——羞(苏教版五年级上册《23.林冲棒打洪教头》)。

字谜的趣味还表现为妙趣,妙趣源于字谜创作手法运用的精妙,精妙的字谜不仅能使学生领悟汉字笔画、结构的特点,还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悟有所获,趣味生也。这种效果在高年级比较明显。如:春秋开头,战国收尾——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24.少年王冕》);
西天新月挂枝头,悄落心乡缓缓流——稍(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6.说勤奋》)。

“春秋开头”采用了字谜创作中的离合手法,将“春”的字头和“秋”的禾木旁分离出来,再组合成“秦”,“战国收尾”则采用会意手法,秦国是战国的终结者。“西天新月挂枝头”中的新月指禾木旁的起笔平撇,采用的是象形和离合手法,“悄落心乡缓缓流”则采用的是增损手法。

打破常规,匠心独运,往往会使学生眼睛为之一亮。如:两人面对面,牵手赛神仙——父(苏教版二年级下册《12.木兰从军》);
少多一半,日落月现——夕(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识字1》)。

一般思维都会认为“父”字由“八”和“乂”构成,而撇点和捺组合成“人”,捺点和撇组合成一个反“人”,这样的字形就成了面对面牵手的两个人,令人意外。学生猜“少多一半”很快能猜出“夕”,继续以这种思维理解“少多一半”时会理解为“少多出一半”,这样就无法找出答案,如果换一下思维,理解成“少掉多的一半”,学生便豁然开朗,同时埋怨被定向思维带入误区。这是语法给学生带来的意外之趣,我们称之为“别趣”。

字谜是文化,语言要诗化

字谜猜的是汉字,用汉语表述,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我们把它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自然在语言上要下工夫。好的字谜不仅要文从字顺,而且要朗朗上口。

字谜的语言要美。我们不要求字谜的语言像唐诗那样严整,但我们心中要有格律。创作中综合考虑到语言的节奏、平仄和押韵,让学生不仅读起来容易,同时还接受语文的熏陶。如:头顶彩云月更明——育(苏教版二年级下册《18.鸟岛》);
幼儿无力配成双,躲进深山避祸殃——幽(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6.爱如茉莉》)。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语言虽简单易懂,依然遵循了律句的规律,育是“乂乂乂”。幽则是“乂乂乂,乂乂乂”,押唐韵。

字谜的意境要美。汉字的方块造型和表意功能,给人无尽的想象,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因此,我们要依据汉字的造型,用诗的语言,营造与字义相应的优美意境,陶冶学生的心灵。“育”字谜以字中的字符“月”为主体创作:月亮是美的,有彩云的装饰则更美,月光也呈现多彩,沐浴大地,呵护生命,是为“育”。教育又何尝不是像月亮折射阳光润泽万物一样传承文明启迪童蒙呢!可见这意境原本就是古人造字的源泉,我们只是在回归。

美的“色彩”并不都是鲜亮的,也有“灰”的,如:左右都有缘,烦左边,又愁上右边。好心撮合,却又被无情风吹散——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5.北大荒的秋天》),美的色彩不仅有感性的,还有理性的;
心中忍让就不苦——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0.九寨沟》。退一步海阔天空,放下“执著”,学会“顺从”(“若”的本义),就能脱离“苦”海,这是大智慧。

字谜是教材,识字最快乐

识写教学中的字谜运用只是辅助手段,猜出谜底也不是目的,其目的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谜面表述的内容领会写字要点,帮助他们认清字形,写好字。如“春秋开头”点明了“秦”字的构成要素,而“小羊骑小牛”不仅点明了“羞”的构成要素,还交代了字的结构特点。

对于一些容易写错的字,设计时,一定要点准“穴位”。如:九木不为杂,西天雨落春花发——染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8.狼和鹿》);
家中人口丰,愁出白头翁——害(苏教版二年级下册《15.大禹治水》)。

即便是成人,写“染”字也常会多出一点,把右上角的“九”写成“丸”,也有把下面的“木”的竖写成竖钩,撇捺写成撇点和捺点。“九木不为杂”引导学生把字写得正确、规范,避免以上两种错误的发生。“害”字中的“丰”字,很多人因受书法影响,将竖的收笔不出头,故突出“丰”字。

有些字简单易认,我们要在引导学生写得好看上下工夫。如:当头点,像远山,折如溪,渐舒缓——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20.美丽的丹顶鹤》);
领头人,像把伞,口头才干要收敛——舍(苏教版三年级上册《6.花瓣飘香》)。

“之”字总共两笔,学生不可能写错,但很难写好看。提醒学生首笔点要写在中线上,折笔要上紧下舒;
“舍”字谜则提醒学生要将人字头写得舒展,“干”和“口”写得收敛。有收有放,字才漂亮。

二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版教材;
小学英语;
变化;
特点;
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02-083-06

一、教材修订总体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Learning English(三年级起始版)》是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而成的,经教育部审定通过,供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使用。此次《小学英语 Learning English》2011版,能更全面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进一步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学法形成及情感培养;
彰显英语教材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保持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地道活泼的语言特色,并保持教材浓厚的生活气息,突出趣味性;
提高了教材的适切性,调整了教材的容量和难度,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教材修订依据

此次修订根据2001年以来的教材实验情况,听取了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教材的修订意见和建议,综合分析各地区反馈的各类信息,切实增强教材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继续发扬教材内容活泼有趣、知识系统、语言地道等特点。

三、教材修订内容

第一,调整话题内容,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人身安全教育以及绿色健康生活观念的养成。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增加了购物不用塑料袋,使用环保手袋的内容。六年级上册中加入一定要吃早餐,多吃蔬菜和水果,积极锻炼身体等。

第二,进一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中扩充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内容,包括春节包饺子、串亲友,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传统文化常识。

第三,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适当减少新授内容,增加各类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玩、唱、演等活动中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
三年级上册Unit1,Let’s play!通过Memory Game 这种课堂上常用的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练习his,her等较难区分的词汇,有效的形成对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第四,降低教材的整体容量及难度。

例如:每册减少了4 节新授课,四年级下册Unit 2改变原来星期、月份、序数词、节日集中出现的情况,调整其出现的顺序和位置,使知识点分解在不同的单元。

针对一些规律性的语言内容进行提示,如四年级下册Unit 2 数字几十的构成、序数词词尾的th 等用不同颜色标示,复数构成通过对话中的语句进行引导等。

四、修订后教材的基本框架与编写体系

小学三年级起点教材按学期分册,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共八册,每学期一册。每册包括四个单元,每单元包括6节新授课和1节单元复习课,共24课和4节单元复习课。教材最后收录两个词汇表,一个是单元词汇表,方便学习,另一个是字母词汇表,方便查词。

(一)新授课

每单元第1-5课都是新授课,每课两页。新授课采用学习内容加活动的形式,即首先呈现学习内容,然后设计相应的活动以练习学习内容。

(二)故事课

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每单元第6课为故事课,用本单元所学语句及词汇编写故事,生动有趣、可读性强。通过故事阅读既进一步巩固了单元所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并使其初步形成了阅读策略,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复习课

每单元最后是复习课。三至四年级复习课占3页,一般设计5-6个练习活动,其中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练习。第1个活动Listen and talk. 通常是本单元主要语句在语境下的运用练习,目的是通过创设一个情景培养学生语音运用能力。第2-4个活动,通过看、听、读、做的形式,检验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五、修订后教材的具体变化

(一)结构变化

新教材结构:

>>每册包括四个单元;

>>每单元包括6课+1复习;

>>每册共24课和4个单元复习;

原教材结构:

>>每册包括四个单元;

>>每单元包括7课+1复习

>>每册共28课和4个单元复习

(二) 话题变化

在保留原来的整体结构、提倡交际语言教学为中心的编写体系的基础上,对原有单元话题进行了调整,使主题更突出,前后内容更连贯,安排更合理,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年级从学生的切实生活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话题。包括学校生活、数字、颜色、家庭、动物、食物等。

四至六年级话题根据主人公的成长活动及生活经历,重点关注学生自身成长和社会生活,包括生活习惯、交通规则、环境保护、理解交流、跨文化交际等,强调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理解中外文化,提高个人素养。

Book 1

原 书 修订后

Unit1:
School and Numbers Unit1:
School and Numbers

Unit2:
Friends and Colours Unit2:
Friends and Colours

Unit3:
Body and Feelings Unit3:
Feelings and Body

Unit4:
Family Unit4:
Family

Book 1

原 书 修订后

Unit1:
Food and More Numbers Unit1:
Animals on the farm

Unit2:
Food and Restaurant Unit2:
Animals at the zoo

Unit3:
Clothes We Wear Unit3:
Food and Meals

Unit4:
At Home Unit4:
Food and Restaurants

(三) 降低教材的整体容量及难度

减少了词汇量。第一册出现的总词汇数由原来的259个缩减到了163个,认读词汇由原来的74个缩减到了73个。第二册出现的总词汇由原来的270个缩减到了194个,掌握词汇由原来的76个缩减到了74个。

全套教材1~8 册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将词汇学习进行科学分类,总共三类,即掌握词汇(能听懂、会说、认读、书写并正确运用)、认读词汇(能听懂、会说、认读并口头运用)和听说词汇(能听懂、会说并口头运用)。其中1~8 册教材中共出现词汇约700 个(歌曲、歌谣中词汇不计其中),其中掌握词汇(能听、说、读、写、运用)调整为约500 个左右(涵盖课标所列的423 个词汇),认读词汇200 个左右(包括短语)。

(四) 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五)强化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复现率

(六)增加了语音系统的学习

(七)增加了音素 Letters and sounds 的学习

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每单元第5课添加了Letters and Sounds,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发音规律并逐渐运用语音规律认读简单的单词。

三年级重点了解常见的五个元音字母及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四、五年级了解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并增加了Try to read。

六年级设有解重音、连续、升降调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小学生单词拼读能力,为英语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八)增加了单元复习课的具体练习活动

每单元有一个单元复习课。根据单元目标设计了典型的包括听、说、读、写的练习活动,检验学生对该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九)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的借鉴性方案

每个单元复习中增加了How am I doing?评价部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体现学生是评价主体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十) 词汇表变化

每册书后附两个词汇表。表一是重点词汇,按单元顺序排序,所列词汇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第一册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表二是整体词汇表。按字母排序,标注本册出现的所有词汇(前面已掌握的词汇除外),包括听懂、会说、认读词汇以及超标词。

(十一) 增加并简化部分歌曲、歌谣

低年级歌曲总数量有所增加,增加了一些歌曲简单、曲调优美、琅琅上口的经典儿歌和歌曲,简化、改写部分原有歌曲、歌谣,减少生词。

六、修改后的特点

1.话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体现了“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学习情景。

2.安排了大量有趣的活动,使本套教材的英语学习更加体现了“有趣而容易”的特点。

3.教材内容更加连贯、系统,编排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4.修订后的教材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体现了教科书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要求。

5.增加了有针对性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七、教材使用建议

在使用教材前,请老师们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按《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等开展教学。请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习目标 循序渐进

教师应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目标。

三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内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整体感受学习内容(尤其是有关问候、介绍姓名等),对数词、学校学习相关的物品词汇应注意从音、义、形整体输入,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注意倾听、认真模仿、大胆开口、不怕出错的学习习惯。

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特别是在小学起始阶段,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教学简单化现象。有的老师认为:这些单词早晚都要背,不如学了就让学生背写。这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没有学字母,单词要如何记忆呢?可在学完字母之后,逐步让学生尝试记忆单词的拼写。

(二)设计多样活动 用语言做事

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教材中的活动都用图示的方式说明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操作的方式。第一册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有听听说说、说说唱唱、玩玩演演、读读写写等。

活动有两类:

一是语言操练活动。如:歌曲、儿歌等。小学生喜欢轻松愉悦的活动,学生在歌曲的旋律和儿歌的韵律中熟悉语言、记忆语言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适合低年级学生。建议老师合理采用此类活动,不要认为教唱歌、说儿歌是浪费时间。

二是语言运用活动。如:第一册第四单元19课 第3部分 Let’s do it! 以Danny 为范例,要求学生能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教学中应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般情况下,先语言操练活动,后语言运用活动,以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为目的。教材中语言运用活动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

如:第一册第2课第3部分Let’s play! 活动具有真实的交流意义,以游戏的形式介绍自己和他人的姓名,操作方式一目了然。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展示学习成果,练习语言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教材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都是依据小学生的生活设计的。如第一册内容的主题:"School and numbers","Friends and colour","Feelings and body","Family"。

如:故事课的设计,体现了单元内容学习从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整合。故事课Lynn goes to see a doctor中Act out the story活动, 体现了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教材中的活动体现了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

如:第一册第3课第3部分Let’s play!画画猜猜,第一册第10课第4部分Let’s do it! 找字母涂颜色等,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三)指导学习策略 提高效率

教材中体现指导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内容。

如:从第一册第3单元开始,逐渐构建语音系统,帮助学生了解简单的语音规律,运用规律认读简单词汇。其中能够结合学生母语学习的经验和认知发展需求,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异同,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学习策略的能力;
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
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

请老师们注意:

教材中语音学习的内容安排是每单元呈现一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体现在每节课中,只有坚持积累,学生才会了解、运用其规律,形成词汇学习的有效策略。

(四)运用多元评价 激励为主

教材在每个单元增加了How am I doing?部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该部分体现了评价目标的多维化,以学生为评价主体。

请老师们注意:

教材中的评价表只是提供一个可参考、借鉴的案例,在实际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可针对每一课的学习目标设计评价目标。

如:针对第一册第1课,可设计如下:

建议教师建立并说明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运用形成性评价时,一定要考虑其可操作性,不宜太繁琐或影响课堂的正常进程。

(五)结合教学需要使用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1.根据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对教材所做的补充和删减,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需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活动加以替换。如:第6课第2部分

Let’s chant!

One, two. How are you?

Three, four. Open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sticks.

Seven, eight. Don’t be late.

Nine, ten. Say it again.

其中生词较多,如有困难,可加以调整或替换。

3.根据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对教材编排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4.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材中建议的教学方法,采用最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方法和步骤。

(六)需要关注的问题

1.关于教学步骤,本套教材教参中提供的教学步骤为: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New concepts:
Demonstrate, drill /practice

Class closing

与其它教材的教学步骤(如人教版的5步法)是一致的。

2.关于字母书写,本套教材提供的字母手写体是目前英语国家较流行的一种书写体。有些字母书写的笔划、笔顺与斜体书写不一致。切记,这不是错误的!

二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桥梁;
生词量;
词汇;
注释;
处理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2-0050-04

词汇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占据较重地位,是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有学者甚至提出:“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1]教材是教学和学习的重要依据,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也需要在教材中得以体现。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种类不断丰富,各种教材对词汇的处理情况也不尽相同。本文选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以下简称《桥梁》)这部教材,试分析其词汇处理情况,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供参考。

一、生词量及生词等级分布控制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是国家汉办规划教材,也被列为北京语言大学精版教材。正式出版后,该教材在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赵金铭曾评价这部教材:“……编者深入钻研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探讨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在教材的框架设计、选材目光、训练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新编的教材耳目一新。”①在词汇处理方面,《桥梁》汲取了较新的研究成果,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和《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为重要依据,控制生词量和难易程度。

(一)《桥梁》的生词量

1. 生词总量。《桥梁》分上下两册,每册各15课,共30课。每课由正课文、生词、词语搭配与扩展、语法释例、副课文和练习组成。正副课文后都附有生词表和专有名词表。生词总量见表1。

由于《桥梁》中的专有名词往往是对课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进行说明,因此下文的统计将不再讨论专有名词。生词量是否得当,要综合考虑课文篇幅。据统计,除个别篇目外,《桥梁》正课文上册每篇课文字数大致在1 000~1 500个,下册字数大致在1 500~2 000。上下册字数平均为1 500个左右。仅从主课文生词来看,《桥梁》词汇每课上册平均为60.6个,下册为77.7个。有研究指出,篇幅为1 500字的文章,生词控制在40个之内较为适宜,超过该数量将增加学生负担。从教学实践看,教师在使用该教材时,的确容易占用较多时间处理生词。有些学生看到教材生词部分的篇幅即产生畏难情绪,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效果。

2. 分课生词量。具体到每课,生词量的差别比较明显。落差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下册的落差达到71个,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从落差数量可以看出,每课的生词量的控制仍受到课文内容的影响。由于《桥梁》在课文选择过程中较为重视语料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又需照顾到话题和体裁,课文很多选自报刊或电视广播,下册还选用了小说和话剧节选,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词汇数量和难度的选择。每课生词量的变化情况见图1和图2。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桥梁》的上册每课生词量总体平稳,终点略高,但起点不低。而下册虽起点较低,终点较高,但中间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变化不规律。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词汇量的分布,也应是逐渐增加才较为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桥梁》下册的总生词量比上册有了明显的增加,这说明编者宏观上把握了生词量由低到高的趋势。但是,每课的生词量分布仍不太均匀,稍显安排的随意性。

(二)《桥梁》的生词等级分布控制

在难度上,《桥梁》以丙级词为主,“有目的有计划地重现、扩展、深化部分甲、乙级词汇”。②《桥梁》生词表中对词条的等级加以标注,按照标注统计,笔者发现编者在难度上有比较明确的控制。具体比例见表3。

主课文中甲级词在上册数量较少,下册没有出现。乙级词在上册占据一定比例,下册也未出现。而丙级词在上下两册比例均超过30%,且下册少于上册。丁级词在上下两册也占有一定比例,下册多于上册。副课文中甲、乙级词在上下两册均未出现。丙级词在上册占到半数以上,下册也超过30%。丁级词在上下两册均有一定比例,且下册明显多于上册。

总的来看,《桥梁》的词汇难度大致符合对中级对外汉语教材的要求。但《桥梁》的上下两册均出现大量超纲词语,下册主课文的超纲数量甚至超过40%。上下两册的丁级词和超纲词语的总和超过了50%。北京语言大学张宁志教授采用计算语料平均每百字中包含的非常用词(甲乙两级以外的词)的数量方法分析教材难度[2],根据他的统计,《桥梁》上册难度属于中级教材,而下册则应归为高级教材。可见,作为一部面向已掌握2 500个左右词汇的留学生的中级教材来说,《桥梁》在词汇方面难度略大。

二、生词的注释

(一)《桥梁》生词注释的科学性

《桥梁》主课文及副课文后的生词表均注有词性、拼音及英文、法文翻译。利用母语或者媒介语的翻译给生词释义,是初、中级阶段教材较为常用的方式,其优点在于简单明了。英语也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语言,能够为大多数学习者接受。但由于语言间词语的义项往往不能精确地对应,因此在选择对译成分时,《桥梁》作者不拘泥于词或者语,也不拘泥于对译词的数量,以能够解释清楚为目的,方式较为灵活,体现出科学严谨的态度。

1. 释语尽量与被释生词词性、用法对应。被释词条是词组的,也尽量使用用法相同的词、词组或者句子与之对应。比如:

偶尔(副)occasionally(上册第12课)

“偶尔”是副词,释语“occasionally”也是副词性的。

各行各业all trades and professions(上册第5课)

“各行各业”是个名词性的词组,释语“all trades and professions”也是名词性词组。

老实巴交honest,frank(下册第18课)

“老实巴交”是个形容词性的词组,释语“honest,frank”是形容词。

2. 多义词主要注释课文内出现的义项,兼顾其他常用义项。比如:

跨bestride,step(上册第4课)

“bestride”对应的“两腿分在物体的两边坐着或立着”这个义项,是课文中使用的义项,而“step”所对应的“抬起一只脚向前或向左右迈(一大步)”也是汉语中较为常用的义项。教材在注释中也体现出来,以增加学生对该词的了解。

3. 释语中的英语词语有多义现象的,或者词语搭配范围不同的,利用括注的方式限制词义。比如:

开幕(of a meeting,exhibition,etc.)open(上册第6课)

“open”在英语中是个多义词,通过括注限制“open”的搭配关系,让学习者了解“开幕”的确切含义。

嫁(of a woman)marry(上册第12课)

英语的“marry”,对应汉语的“嫁”、“娶”、“和……结婚”等词语。为明确汉语“嫁”的搭配对象,采用括注方式限制词义。

4. 设立“词语搭配与扩展”版块,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词汇的搭配规律,且按照充当句子成分不同分条列项,条理分明。一些词语的使用方法比较复杂,利用这一版块加以明确,为教师讲解和学习者自学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比如:

充满

[~宾]~阳光|~泪水|~欢笑声|~信心|~力量

[状~]对前途~希望|应该~(信心)|永远~(活力)

(1)客厅里充满了阳光,显得特别明亮。

(2)别人怎么说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自己要充满信心(上册第6课)。

(二)《桥梁》生词注释存在的问题

《桥梁》在生词注释的处理上总体较为科学细致,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仍有一些方面值得商榷。

1. 采用翻译的方式给生词释义,不容易消除学生对等词观念,也容易造成非母语背景学习者的负担。鲁健骥先生曾指出:“在课堂教学和教材中对词语加英文释义时有一种简单化的倾向。……事实上,除了很少的词以外,两种语言中有对应关系的绝大部分词语之间都存在着程度不同、方面不同的差异。”[3]对于中级阶段的学习者而言,如仅采用翻译释义容易受到语言差异造成的局限,若适当增加汉语释义,则能够起到明确生词意义、培养汉语语感和巩固汉语知识的作用。

2. 有个别词条注释词语与被注释词语词性不太一致,同类词语是否加注搭配对象的标准未能达到完全统一。比如:

保障(动、名)ensure(上册第7课)

“ensure”在英语中是动词,而“保障”在汉语中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可增加与名词“保障”对应的英语词,例如“guarantee”。

似笑非笑 a faint smile(上册第4课)

“似笑非笑”在句子中可以充当状语、定语和谓语,充当主语、宾语的情况不常见,因此不应属于名词性词组。而英语的释义倾向于名词词组的用法。

量词是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桥梁》给量词的释义常增加搭配对象。比如:

股(量)(a measure word for strength,smell,or a long,narrow thing,etc.)(上册第3课)

座(量)(a measure word for buildings,mountains,etc.)(上册第3课)

但也有些量词的释义没有注明搭配对象。比如:

场(量)(a measure word)spell,period(上册第3课)

释语中体现了“场”本身的意义,但是没有提到搭配对象。《现代汉语词典》对“场”量词的释义是“用于事情的经过”。可见“场”在教材中未注明搭配对象并非由于对象过于广泛而无需标注。

三、生词的练习

练习是教学和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练习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计划;
学生则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强化训练,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李扬指出:“在参加评估、检查教学时,看一部教材编得好不好,除了语料的选择、整体框架安排外,主要看练习的编排。”[4]可见教材练习设计十分重要。

《桥梁》在练习的词汇部分题型丰富多样,既重视机械性训练,也重视有意义的训练和交际技能的培养。比如熟读词语、选词填空、词语搭配、辨字组词、画线连词等,从形、音、义等多个角度对词语进行训练,促进学习者对词语的认知。用指定词语完成句子等题型,为词语的使用提供上下文语境,让学生深刻理解意义,掌握在句中的用法。“交际训练”部分在大段表达、讨论或者语言游戏部分都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尽量使用这些词语表达。多层次多角度的词语训练,能有效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词语。

此外,《桥梁》的词语练习内容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做出及时的调整。比如下册课文生词中熟语数量增加,在练习中就出现“成语填空”、“熟读下列成语并讲讲它的意思”的题型。在交际训练中,也有“熟读下列广告语,并分析其中成语的含义”的内容,灵活多样,生动实用。

四、结语

目前对外汉语教材种类繁多,教学新思路、新方法也不断涌现。科学性与趣味性并存,实用性与系统性并重是教材发展的趋势。从《桥梁》对词汇的处理方面来看,编者以学科理论为基础,在生词量和生词等级分布控制、释义和练习等方面均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教材词汇处理中存在值得商榷的方面,说明基础研究工作仍需不断深入,研究成果也需更好地运用到教材编写之中。

注释:

①《桥梁·序》。

②《桥梁·编写说明》。

参考文献:

[1]李如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22.

[2]张宁志.汉语教材语料难度的定量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0,(3):83-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