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在输血治疗环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护生作为一名未来的护士,其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护理工作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改进临床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对201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输血护士论文【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输血护士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生;
输血质量;
输血安全;
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03
护士在输血治疗环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护生作为一名未来的护士,其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护理工作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改进临床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对2011届 “护生安全输血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人员
1.2 资料设计
参阅曾庆娥[1]和徐晖[2]的调查表格、输血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并结合临床实际后自设问卷,在经我院输血科专家审议评价后进行调查。培训前的A卷内容包括四个项目:①护生的一般资料;
②护生对输血的一般认识;
③输血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前后的认知人数比较。其中单选题17题;
多选题18题,每题答案全对为掌握、答对部分或未答对为未掌握。④护生对输血相关知识教学方式的需求。培训后的B卷仅有A卷的第三个项目,采用回答内容少于2/3的答卷为排除标准。
2 方法
由医院护理部安排对护生集中进行“安全输血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培训前向护生讲解本研究的目的、意义、调查结果保密且不影响实习成绩,要求护生用10分钟时间自愿答卷,不得与他人讨论和查阅资料,答完后当场收回。考虑到问卷的回收和统计因素,采用实名答卷并在培训结束后立即用B卷调查。各发出问卷166份,A卷回收166份,有效回收率100%;
B卷有效回收142份,有效回收率85.5%。
3 结果
由表2和表3可见护生对输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1)护生对输血存在不安全因素了解欠缺(P
(2)对输血前检查的内容和目的了解欠缺(P
(3)对护士有感染危险的认识不足(P
(4)对各血液成分制品的保存条件、输用注意事项了解欠缺(P
(5)对输血的查对内容掌握得不全(P
(6)对输血时的沟通、观察、记录内容和输血反应应激预案了解欠缺 护士在输血前应与病人和家属充分的沟通,告之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同时做好心理安慰,嘱咐病人牢记自己的血型。输血前、中、后都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和输血速度,保证血液在规定时间输完,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0.9%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配合医师及时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
(7)与输血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欠缺(P
4 讨论
4.1 护生对输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而且护生输血实践操作少
4.1.1 实习基地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护理专业大幅度扩招使大量护生涌向实习医院,导致护生不可能轮转所有科室,而有的科室很难有输血的病人,即使有也不可能使每个护生都有亲自操作的机会。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近年因病员增多,护理人员缺编使得护士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承担大量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4.1.2 部分护士的带教意愿不强:目前临床上的护士多为人事编制,因而缺乏主人翁意识[10]。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护理差错的最严重后果是既给患者造成损失,也将对护生及其带教老师的未来职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11]。输血治疗方法的特殊性和输血费用高,一旦操作失误造成损失既耽误病人的治疗易导致医疗纠纷,且会增加输血操作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带教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操作,同时护生也心存畏惧心理。
4.2 加强输血知识的教育培训,保障实施临床安全输血。
4.2.1 由于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知识欠缺的情况普遍存在[12]:而加强对护生实习期间的输血知识的教育培训能加深她们对输血法律法规、输血理论和操作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其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及时、正确的发现输血隐患,杜绝不良输血的发生[13]。我院先后多次请输血科专家给全院医护人员讲授安全输血的相关知识,多次派谴医生和护士参加“四川省输血知识培训”,要求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临床输血安全护理指南(试行)》并考核过关;
每年对护生进行安全输血知识集体培训,并将多媒体课件放在医院共享文档里以方便大家学习,输血操作示范定在输血治疗较多的集消化、泌尿、血液为一体的综合科室。建议护理部充分利用护生希望进行输血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的意愿,将输血操作定为必考项目,让所有护生在实习期间都能看到输血和有亲自操作的机会,以保障其通过实践切身体会并牢固掌握。
4.2.2 认真选拔带教老师:选拔专业知识与技能较高、经验丰富、品德优秀、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责任心强和肯讲解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要反复示范、讲解操作要领,放手让护生操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带教积极性,我院将逐渐增加护士人力资源的配备、对带教护士进行教学培训和发放带教津贴。
综上所述护生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知识掌握不够,实际操作少,输血文书书写欠规范。知识了解掌握的不足严重妨碍护生成长为全面合格的护士,她们也迫切需要实习期间增强输血这一必备操作的学习和实践。因此安全输血知识及技能的培训要从实习护生入手,充分弥补其在校时输血知识的不足势在必行。本次调查显示培训效果较好,但由于护生单凭听课后的短时记忆回答问题,并且讲授内容较多,为真正牢固掌握输血知识,还须对护生加强输血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今后按照我们的计划采取更有利的措施,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将取得更好的效果,使护生能成为实现安全输血的合格护理人员,切实保护好医院、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曾庆娥,丁永艳,李文娟.护生输血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及需求分析.护理学报,2008,15(6):35-36.
[2] 徐晖.低年资护士临床输血知识和技能培训效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0.
[3] 陈颜,廖菁,王乃红,等.受血者输血知识与服务需求的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82-2084.
[4] 武红梅.输血前检查血清感染性指标的临床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
[5] 蒋冬玲,李志强.实用临床输血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 孙伯英,李明艳.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防护教育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 6,41(6):562-563.
[7] 毛秀英,金德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损伤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8] 李小英,黄红玉,刘小兰.实习护生经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调查.现代护理,2007,13(4):259-360.
[9] 李爱琴.护士在预防输血纠纷中应重视的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4.
[10] 李兴华.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与政府财政补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9:598.
[11] 任海蓉,陈先华.护生实习差错危险行为自评量表的初步研制.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81-283.
输血护士论文范文第2篇
1 输血前
1.1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输血的利与弊,告知输血操作过程,以便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能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2依据输血申请单核对患者身份,保证所采集血标本的正确性。
1.3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内容仔细核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等。
1.4要求2名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到患者床边核对受血者床号、住院号、呼唤患者姓名以确认受血者。如患者处于昏迷则要以患者手腕的标签来确认。夜间1名护士值班时请值班医师协助核对。
1.5认真核对输血医嘱,复核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和血液品种,将正确的血液在正确的时间内输注给正确的患者,保证输血安全。
2 输血中
2.1输血必须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经过相关输血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者操作,熟知各种血液成分输注要点。
2.2输血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 如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2.3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前15min要慢。一般情况下为5~10ml/min。在处理大出血时要求快速输血,5~10min可输注1个单位。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有心、肺功能障碍者速度宜慢。大量急性失血需快速输血时可加压输血 可采用血压计加压法、手卷挤压法或采用专门的加压输血器。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一袋血需在4h之内输完,防止时间过长,增加血液发生细菌污染的危险。
2.4 一般输血不需加温 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肢体。输血超过5袋,速度大于50ml/min、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有强冷凝集素可遵医嘱给予加温,但要有专人操作并严密观察。
2.5输注时应选用"Y"型标准输血器,一端连接血袋,一端连接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袋,以备随时冲洗输血器和稀释红细胞。输血器必须至少12h更换,用于输注红细胞的输血器不应用于输注血小板。
2.6稀释和排气只能使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防止血液成分变性或溶血,防止掩盖输血不良反应的早期表现,特别是严重的溶血反应,防止血液被污染。
3 输血后
3.1输血结束后,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的处理,做好输血量的记录。
3.2输血后血袋送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1d,以便需要时能进行检测。
3.3应将与输血有关化验单存入病历,尤其是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同意书、医嘱单和输血记录单应放入患者病历做永久保存。
总之,护士作为采集标本和临床输血的具体执行者,负责床边的最后核对,是预防错误输血的最后一道把关者,因此,护士要掌握输血相关知识,认真进行采集血标本和输血前的核对,同时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应,对输血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护士有责任确保将正确的血液输给正确的患者,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晓联,靳晓玉,刘燕玲,等.经鼻气管插管患者插管后相关指标的探讨[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
[2] LindseyT,WattsN,SouthwoodE,et al.Chronic blood trans fusion therapy practices to treat strokes in children with sickle cell disease[J].J Am Acad Nurse Pract,2005,17(7):277-282.
[3] 杨光承,向文玉,赵历,李玉芳;
药师深入临床做好合理安全用药[J];
北京医学,1980.06.
输血护士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减少手术病人和护士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方法:分析护理人员在术中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防范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结论: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严格规范地执行护理操作流程,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巡视,注重各方面细节,可减少手术当中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 术中静脉输液 护理安全隐患 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在当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形势下,患者安全问题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护理又是一项涉及维护和促进人的健康的医疗活动,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1。手术当中静脉输液给药可保证物吸收速度和程度,可以快速起效和长时间维持给药状态,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输液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输液实践的护理安全隐患,认识和防范输液实践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手术室临床工作中常见手术病人术中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 手术当中静脉输液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 药品因素
1.1.1 药物外包装相似,极易造成视觉混淆,查对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护士未认真核对,导致输错液体2。如万汶注射液500ml和转化糖注射液500ml外包装相似,如不仔细查对,有输错液体的可能。
1.1.2 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里有杂质,有液体因温度升高而变质;
还有液体包装质量的问题,如瓶口松动,瓶身有裂痕等。
1.2 护士操作技术因素
1.2.1 穿刺因素:手术室病人采用的留置针都比较粗,在穿刺的时候大部分病人对疼痛反应明显,很容易造成穿刺不成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计划,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护士没有正确评估,造成血管选择不当,如腕部、内踝等关节活动处静脉难固定,易导致局部回流不畅,留置针脱出血管外,而引起局部肿胀、液体外渗。置管时由于技术不熟练,没有掌握好进针角度及速度、送管时机及退针芯手法等技术要点,穿刺时过多来回移动,损伤血管内壁,导致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液体渗漏。
1.2.2 护士无菌观念不强: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操作过程污染,如污染液体瓶口、加药操作时手污染注射器轴芯等,导致药液污染;
皮肤消毒区域被污染、穿刺时针头被污染等等,都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
1.3 术中巡视不够及时
1.3.1 输液中巡视不够:当发生渗漏;
输液贴膜粘贴不妥当,导致套管针脱落,液体未输入等情况未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1.3.2 药物不良反应:主要针对抗生素类药物,病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1.3.3 空气栓塞:更换液体衔接不紧密,莫非氏滴管滴空,未能及时更换液体而导致空气栓塞。
1.3.4 巡回护士对于老年、小儿、心肺疾患的病人,必须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加重心、肺负担,发生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并发症3。
1.4 输血的护理安全隐患:在输血前,未检查血袋有无渗漏,血液有无絮状物、浑浊、颜色有无异常,是否超过有效期等,发现问题,未能迅速与血库取得联系,报告手术医师,妥善解决4。
2 采取相应对策,预防潜在的隐患 教育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条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使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落实护理安全措施 。
2.1 开展安全教育 加强护士在使用静脉输液时的安全意识,严格检查液体质量,一定要对光检查。认真仔细检查液体名称,有效日期。
2.2 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护士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意识
2.2.1 重点掌握病情、用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计划,选择不同型号的留置针。
2.2.2 由年资高,对静脉留置针有经验的护士向新护士讲解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科室曾经发生的意外,对并发症及意外案例进行分析和警示教育,讲解和分析静脉留置针所致并发症及意外的后果5。
2.2.3 严格无菌技术:护士在置针前充分洗手并消毒持留置针的右手拇指、食指,保持针翼部位消毒状态。保证止血带一人一消毒。用安尔典消毒穿刺部位,消毒面积以8cm *8cm 以上为宜,要求超过固定用的透明膜面积,穿刺时带无菌手套穿刺。
2.3 及时排除输液故障 在给患者输液过程中,巡回护士应该加强巡视查看液体,如发现输液故障要及时排除。常见的输液故障大致有以下几类:
2.3.1 液体不滴 原因是套管针紧贴血管壁,这时应调整套管针方向酌情轻移针头,重新妥善固定。
2.3.2 输液瓶位置过低影响输液的压力,需抬高输液瓶位置。
2.3.4 针头滑出血管外造成局部肿胀或针头阻塞,无回血时应拔出针头选择血管重新穿刺。
2.4 为避免术中过敏及液路不畅造成事故,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前主诉,如有无过敏史、是否疼痛、用药有无不适反应。有些患者对酒精过敏,如果术前访视得知此情况就能避免消毒时就出现不良状况。有些患者对胶布过敏,如果我们能多问一句,就能避免术后患者皮肤过敏起水泡,可减轻患者负担,减少手术创面难以愈合的情况。在面对重大手术或患者为体弱多病型时,液路应至少开通两个,避免术中无法快速入液体、血液,而造成严重后果。为避免用错药、输错血,术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任何药物时,应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及有效期,如有字迹不清或怀疑污染则禁止使用。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前需复述一遍,并做好三对(对药名、剂量及用法。)
2.5 准备取血时将输血单内容与病人病历核对,且每次只能取一个人的血,避免取错。取血后与麻醉师再次检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血袋号、血型、血的种类、剂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输血时密切观察病人反应,输血后将输血袋放置24h,确定未发生输血反应后,毁形处理。
3 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较多,作为护理人员应认真履行护士职责,重视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患者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安全状况日益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护理行为,娴熟的护理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护理人员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保障护理安全效果。只要认真学习正确合理的用药知识,熟练掌握正确的输液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就能保证静脉输液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汤紫英.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构建.健康必读杂志.2010年6月第六期.
[2] 杨显红,梁丽宏,李佳梅等.浅谈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5卷第2期.
[3] 王金娥.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临床误诊误治.2010年3月第23卷第3期.
输血护士论文范文第4篇
护理质量管理应以保障病人安全,确保护士能够提供正确、规范的技术服务为安全底线[1],规范正确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每个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然而笔者发现,部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操作不规范等质量缺陷。护理操作质量缺陷的存在,增大了护理操作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笔者调查了本院护士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两项护理操作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病房及门诊输液室护士23人。
1.2 方法
成立护理操作质量缺陷调查组,成员为2008年上半年参加全市护理技能大赛的选手,共4名。熟练掌握护士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操作的操作规程及评价标准。在各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及护士不知情的前提下,调查组成员2人一组,于2008年8月26日08:30~10:30分别到各护理单元现场调查当班护士实施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护理操作的情况,记录存在的质量缺陷。由专门人员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汇总,由护理操作质量缺陷调查组成员讨论分析汇总结果。
2 结果
2.1 血压测量调查结果
共调查血压测量48人次。血压测量质量缺陷:未询问病人20 min内有无运动、情绪变化、吸烟等活动36人次,未询问病人近期头疼、头晕等不适感的变化33人次,袖带缠绑位置过低8人次,袖带缠绑过松7人次,打气过猛过度32人次,放气太快6人次,未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29人次。
2.2 静脉输液调查结果
共调查静脉输液52人次。静脉输液质量缺陷:未询问病人是否需要大小便18人次,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19人次,未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混浊、沉淀和絮状物28人次,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时未再次查对40人次,皮肤消毒不符合规范14人次,违反无菌原则6人次,未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28人次。
3 讨论
3.1 护理操作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3.1.1 护理人员质量意识与风险意识淡薄
血压测量中,部分护士测量血压前未询问病人20 min内有无运动、情绪变化、吸烟等情况,部分护士测量血压的手法不规范。测量血压前未评估病人的状态及测量血压的手法不规范都会导致血压测量值不准确。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质量意识差。静脉输液时最主要的质量缺陷为执行查对制度不严,这样就会显著增加因输入液体不合格所致的输液反应、输错液等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这也同时证明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低。
3.1.2 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欠缺
部分护士在测量血压时未询问病人头疼、头晕等不适感的变化,在静脉输液前未询问病人是否需要大小便,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这表明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服务意识欠缺。她们在临床工作中通常以完成本班次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并不关注病人对护理操作的感受与需求,不注重与病人的沟通。这与相关文献报道是一致的,张洪君[2]在医院管理年督导中发现,在护理技术操作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人文关怀。
3.1.3 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不扎实
护士在静脉输液时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除与服务意识差有关外,也是专科理论知识欠缺的结果。如心内科的护士在为病人静脉输注硝酸甘油时,只有熟练地掌握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副反应,才能向病人解释输入该药的目的、控制静脉输注速度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3.1.4 护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才能准确运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杜绝或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实施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时质量缺陷较多,这表明护理人员对常用护理操作规程的细节掌握不好,以致在实际工作中简化了操作流程。
3.1.5 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
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临床科室不断引进新药物、新仪器。护士通常是药物、新仪器的具体使用者。在引进之初,相关的护理操作并无现成的操作规程可循。在临床工作中实施护理操作时就易出现操作步骤及操作手法不统一、规范性及科学性差的情况,增加了护理操作质量缺陷的发生率。
3.1.6 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本次对护理操作质量缺陷的调查是在各护理单元不知情的状态下进行的。调查结果与护士长在护士长手册中记录的护理操作检查结果有较大差异。这说明平日里对护理操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流于形式。
3.1.7 护士严重缺编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是以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保障的,而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普遍存在床护比不达标、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床护比为1?0.27,护士完成常规的护理工作非常困难,只好注重那些可以定量的硬性工作量指标,而忽视了一些沟通、告知等软性指标,这无疑是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的主要障碍之一。
3.2 对策
3.2.1 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及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聘请专家进行“护理操作失范引发的医疗纠纷与事故评定”的讲座。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清楚规范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是法律赋予护士的神圣职责,不规范的护理操作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降低执业风险、实现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
3.2.2 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人文观念是整体护理的精髓,建立人文关怀理念,是指引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临床实践的前提[3]。在实施护理操作时,应引导护士将关注点从工作任务转向病人,重点关注病人对护理操作的感受,努力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这种服务意识的转变会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降低护理操作风险。
3.2.3 夯实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基础
护士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理解护理操作规程每一个步骤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工作中认真主动地执行操作规程。护士理论知识的培训要紧密结合临床需求,重点是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及本科室应用于临床的新药物、新疗法、新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
3.2.4 开展护理技术操作岗位练兵活动
护理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护理岗位及护士年资不同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注重培养技术能手,带动大家学业务、学技术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护士不仅仅满足于熟练掌握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规程,更重要的是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3.2.5 及时制订并不断完善新疗法、新仪器的操作规程
为提高护理操作的科学性、统一性,在新疗法、新仪器应用于临床之前,应组织护士广泛查阅、认真学习相关资料,讨论制订出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并进行培训,使每个护士都熟练掌握。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定期讨论、不断修订操作规程中的不当之处,使其日臻完善。
3.2.6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实行护士长周检查与护理部月抽查的两级检查制。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检查每个护士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检查结果除现场告知被检者外,于次日晨会交接班时讲解,并于月度护理工作会议上总结。护理部每月不定期抽查各护理单元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抽查结果在月护士长会议上公布,并计入季度护理质量考评成绩。通过检查反馈整改,实现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3.2.7 适当增加护士编制
呼吁相关部门适当增加护士编制,使床护比尽快达标,为护理操作规范化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彭刚艺,冯秀兰,陈伟菊,等.对广东省医院管理年督导中护理质量问题的反思[j].中国护理管理,2006,6(3):16.
输血护士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输血科;
PDCA循环管理;
质量控制;
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管理专家戴明提出PDCA循环管理,其主要包括计划、执行、检查以及处理4个方面内容[1],其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管理工作程序。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为了研究PDCA循环管理在输血科中的管理对策以及为了避免输血差错的发生,2013年1月起我科开始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输血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管理,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20例患者,命名为实验组,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为13~76岁,平均年龄为45.5岁;
与此同时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120例患者,即实行PDCA循环管理之前,以此作为参照组,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为14~78岁,平均年龄为46.5岁。实验组2013年1月~2014年1月共输血1201次,总输血量为5210U,而对照组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输血次数为1196次,总输血量为5300U。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患者疾病的分布、输血情况、年龄以及性别等,可知两组患者并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输血护理,即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进行;
实验组则是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其进行规范,具体如下。
1.2.1成立专项输血质量管理小组 输血质量管理小组主要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以及相应骨干护士组成,其工作集中在5~27年,然后以护士长作为组长,并带领全组成员对输血科管理的现状进行调研[2,3],分析原因,制度相应的计划,并组织实施以及对其进行检查,倘若发现存在新问题,应将其纳入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以此不断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2计划 通过小组调研发现日常输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申请量与发放量不一致、输血单签名不清楚、输血申请单开具不规范以及电子医嘱双签名欠规范等。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可归纳为下述几个问题:①工作量大、负荷大,对输血管理力不从心;
②缺乏相应自我保护意识;
③与输血科沟通不足;
④对申请单的二次审核不严格;
⑤输血科储血量紧张等。在此基础上,应对新进的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进行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发放相关学习手册,以此增加对PDCA循环管理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定期的督查、整改以及跟踪等。
1.2.3实施 实施即输血安全管理,包括输血前安全管理、输血中安全管理以及输血后安全管理首先是输血前安全管理,主治医生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相关事项,并做好输血前检查、《输血同意书上》、《临床输血申请单》、等工作的签字核对,并做好配血查对工作[4]。另外,相关人员还要做好《临床输血申请单》的核对工作,以免出现与患者名字不匹配,使用时再次进行核对。输血中管理时,要尽量在30min内将血液制品取出,并于4h内输完,同时严格观察输血过程,若出现新问题,应立即停止输血。输血前,应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血管道;
不同供血者输血时,理应进行输血管道冲洗;
反复受配者,严格核对第一次输血情况[5];
输血后的管理要核对输血者在交叉配血报告单和电子医嘱双签名。《输血登记本》记录输血时间;
疑似输血不良后果,需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
并将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以及输血反应等记录在《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上。
1.2.4检查 由专职负责病房输血管理的护士检查前1d输血过程是否记录、输血单上签名是否清晰及计算机双签名与输血单是否相符。病区护士长每周提问1次与输血相关的知识。每月进行输血技术操作考核。科护士长每个月抽查2份输血病历。护理部每季度对病房进行输血管理的抽查,输血管理委员会每月监督检查。
1.2.5处理 输血是一项复杂费时的工作,输血程序包含申请输血、供血、核对等步骤。临床输血的护士,但每个环节都需要护士的参与[6]。分析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把存在的不足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和根据,使PDCA循环管理持续不断地运转,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1.3评分方法 根据血液内科输血技术评价标准由护士长进行检查,对输血不规范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将在本次临床价值获得的数据全部应用到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用t为检验,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
2 结果
在经过PDCA管理后,输血不规范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统计学差异有意义,见表1。
3 讨论
PDCA循环法操作便捷,节省人力、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在输血科应用PDCA循环进行输血质量管理,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用血安全、规范输血流程以及防止输血缺陷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文毅.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4,6(06):26-27.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2(04):56-57.
[3]吴海峰,杨青杨,王群.PDCA循环在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1,7(05):69-70.
[4]陈洁,李淑君,李燕妮,等.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2(1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