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流传有关“三国”的歇后语,我从小就经常听大人们说。幼年时,北京街道的胡同里,摆小摊的随处可见。小摊经营的对象就是小孩儿,小孩爱吃的糖、豆、大酸枣、小玩意儿等应有尽有。多数小摊还卖洋画,一大张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三国演义歇后语【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范文第1篇
1、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2、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3、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6、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7、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8、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9、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10、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11、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12、阿斗的江山--白送
13、夏侯敦看春秋--一目了然
14、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15、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16、赵子龙战长板--浑身是胆
17、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18、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19、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20、单刀赴宴--有胆有魄
21、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22、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23、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24、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25、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26、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27、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28、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9、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30、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31、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32、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33、曹操转胎——疑心重
34、曹操杀人——乱来一气
35、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36、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37、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38、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39、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40、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41、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42、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43、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44、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走对了路子)
45、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46、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47、曹操吃鸡肋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48、曹操诸葛亮——心思不一样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49、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
50、张飞卖豆腐——货不硬人硬
51、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
52、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53、张飞烧火——猛灶
54、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55、张飞的胡子——满脸
56、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57、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58、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59、张飞卖秤锤(砣)——人强货硬
60、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61、张飞战关公(关羽)——忘了旧情
62、张飞妈妈姓吴——无事生非(吴氏生飞)
63、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64、张飞绣花(穿针)——粗中有细
65、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66、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范文第2篇
北京地区流传有关“三国”的歇后语,我从小就经常听大人们说。幼年时,北京街道的胡同里,摆小摊的随处可见。小摊经营的对象就是小孩儿,小孩爱吃的糖、豆、大酸枣、小玩意儿等应有尽有。多数小摊还卖洋画,一大张硬纸上,分出一张张画面,画与画之间有一条韭菜叶大小的空间。孩子们用剪刀在空间处剪开,分出一张张小画片。当年不少小画片的内容就是歇后语。我每逢买到一大张这种画片就欣喜若狂,忙用剪刀剪开,一张张读。很多名著没读过,可是有关他们的俏皮话却先领教了。从这些歇后语中,也初步了解了一些事物。
今余年过古稀,忽心血来潮,欲将有关“三国”的歇后语收集起来,―一道来,亦颇多佳趣。先从《三国演义》中的三个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说起。
有关刘备的有:“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刘备的兄弟――红黑都对”,“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刘备卖草鞋――有货”,“刘备招亲――弄假成真”,“刘备的耳朵――扇风”(注:《三国演义》中形容刘备双耳垂肩,故有此语)。
下面是有关关羽的歇后语:
“关公进宫――单刀直入”,“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因关公面如重枣,故此),“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关公面前耍大刀――献丑”,“关云长走麦城――吃亏就在大意”,“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关公斩蔡阳――没跑”,“关云长卖马――周仓不肯画押”。
下面为有关张飞的歇后语:
“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张飞吃豆芽――小菜”,“张飞的胡子――满脸”,“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张飞拿鸽子――一个不个”,“张飞睡觉――不闭眼”,“张飞讨债――声势大”,“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张飞坐轿――人员不对”,“张飞坐天下――只顾眼前”,“张飞找李逵――黑对黑”。
其他有关《三国演义》人物的歇后语: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范文第3篇
几场演讲的“后遗症”正在美国持续发酵,散播“病原体”的是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想当总统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夫妇以及曾当过八年总统的克林顿,前总统小布什没凑上热闹。
他们的演讲吸引了数以千万的美国选民,满场的尖叫声,长时间的热烈掌声,高频率的笑声,几乎和几千万台电视机前的人一起共振。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这些演讲视频,正通过各种视频网站疯转,留言中有羡慕,有嫉妒,还有将美国依然称为“虚伪”“帝国主义者”的人们的“恨”。
许多人记得视频中这个场景:音乐响起,第一夫人米歇尔缓缓登场,她身穿的粉色连衣裙,下摆微微泛蓝——这是的传统代表色。500美元的零售价,也是每一位美国中产妇女都能触摸的价码,而且,看起来还挺有范儿,比共和党那些有钱人的着装差不到哪里去。
这是2012年9月4日的夏洛特市。第一夫人轻叹、微笑、压手示意掌声停下来……她抛出一个又一个包袱,与四年前第一次为丈夫站台演讲时,判若两人。
那时,米歇尔在第1分07秒就开始舔嘴唇,摇晃身体。1分29秒竖起手指头。1分49秒做一个黑人RAP歌手的经典手势。1分55秒,又舔了一下上嘴唇。她表情严肃,语速稍快,总是向右偏头,更像是站在大专辩论赛的直播现场。一年后在伦敦的第一次外交演讲更生涩,她居然不停地低头看稿子,然后“嗯嗯嗯”。
这是助选演讲策略的一部分——对女性选民,煽情最奏效。而对白人男性选民,一口气报出一堆数字的数据帝风格最吃香。想从对手阵营拉票过来,不妨高唱“团结就是力量”。想要获得更高的现场人气,那就准备一些现场“砸挂”,就是从会场嘉宾身上找点乐子。
要催泪,也要幽默
米歇尔的煽情叙述,是从回忆家事开始的。“我父亲是自来水厂的水泵工,在我和哥哥非常小的时候,他就患有多发性硬化……很多个清晨,对他来说,起床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米歇尔痛说“革命”家史般的开场姿态,其实最早源自克林顿。克林顿是最早在政治演讲中,用个体经历来宣传自己政策和观点的美国总统之一。这种充满故事细节,但不一定具有代表性的叙述方式,往往比单纯的讲统计数据更让人印象深刻。也就是说,它将只有少数人感兴趣的政治议题,变成了人人都能吼一嗓子的卡拉OK。
这很容易博得女性选民的好感。事实上也出自奥巴马竞选总部的策略。凤凰卫视驻美记者张经义说,米歇尔的出现能重新连接奥巴马与选民的关系。
既是煽情咖,就不妨感性到底,在煽情环节中给竞争对手下套是不划算的。米歇尔在演讲中就完全不攻击奥巴马的竞选对手——共和党的总统提名候选人罗姆尼。她专打温情牌,试图为自己的丈夫争取到更多的女性选票。
奥巴马外婆的故事,也成了米歇尔今年演讲中的要点。第一夫人将他们形容为美国精神的典型:尊严、正派、诚实、感恩、谦卑。“我的父亲”、“巴拉克的外婆”是这场演讲中出场率最高的人物,他们甚至出现在这样的时候:“考虑经济复苏的计划时,巴拉克想到的就是像我父亲和他外婆那样辛勤工作的美国人。”
搬出两位老人的战术颇为奏效,台下不少女性观众泪盈于睫。但只让演讲现场沦陷为忆苦思甜大会,也不是顶级煽情咖的水准——能催泪,也要能逗乐,又哭又笑才是真理。米歇尔也做到了。她说至今仍清楚记得那个“开着辆锈迹斑斑的破车来接我去约会的男人,我几乎都能从车门的破洞看到飞逝而过的路面。他把一张从垃圾箱里翻出来的咖啡桌当做自己最了不起的财产,仅有的一双体面的皮鞋,还比自己的脚小了半号。”
这些对奥巴马穷苦岁月的吐槽,把奥巴马还原成活生生的人,也成为米歇尔帮助奥巴马拉票的绝好铺垫,因为所有的铺垫最终都只有为“站台”拉票服务,“不管你们信不信,我们刚结婚的时候,我们的学生贷款账单合起来比我们的房贷还要高。我们那样年轻、相爱,还欠着债。”“这就是为什么巴拉克努力增加助学金,并保持低贷款利率的原因。”
准备一个万能短语
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约有2200万人通过三大有线电视和美国三家免费电视网观看了米歇尔的演讲,这比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妻子安·罗姆尼一周前的演讲,吸引的观众多出约150万。同样是在“党代会”上的拉票演讲,安跟米歇尔的初衷是一样的——走感性路线,争取女性选民。
“让我们欢迎下一任的美国第一夫人,安·罗姆尼”。8月28日晚,在共和党全国大会上,现场音箱传出这样的介绍词。安一袭红色裙子走上前台,挥手时,黄金耳坠与右手的黄金手镯格外显眼。
很难想象这位烈焰红唇的金发女郎已经年过60岁,18个孩子叫她奶奶。一上台,她就回忆起了少女时代,“与罗姆尼在一场高中生舞会上结识。”
虽然安和罗姆尼的富二代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安仍然试图打“平民牌”,这是与奥巴马争夺中间选民的手段,也是顺利承接出“美国梦”概念的固定桥段。
“我的爷爷是一位来自威尔士的矿工,我爸爸六岁时就开始给人家打工刷瓶子,他15岁时移民到美国,在这个国家,他看到了脱离贫困的希望。”
演讲中,安试图塑造罗姆尼白手起家的形象,声称他并非是靠父母的富家子。但是脱口秀主持人柯南·奥布莱恩略带调侃地说,“米歇尔说奥巴马来接她的第一辆车破得能看见地面,罗姆尼用来接安的第一架直升机也是这样。”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就阅读教学提出如下具体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笔者认为,课外阅读不仅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更对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起着深远影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对于四下年级学生来说,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阅读的需求有所增加,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阅读兴趣也有所拓展。他们不再满足于阅读浅显的童话书、小人书,对于大人阅读的大本书、经典书也饶有兴趣,这时教师的引导就很重要。为此,笔者结合新课程教学,就立足教材文本,引导课外阅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下面以《三顾茅庐》为例,谈谈对四年级学生进行的课外阅读指导。
一.立足教材文本,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激发并保持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顾茅庐》时,笔者适时给学生介绍《三国演义》这本经典著作。其中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鲜活的个性深深吸引了孩子们。课后,他们总是三五成群地议论着诸葛亮、曹操、周瑜、张飞等英雄人物,聊着《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三英战吕布》等脍炙人口的故事。看到这样的情景,笔者兴奋不已,这可是引导孩子们阅读《三国演义》的大好契机。考虑到全班孩子的阅读水平,推荐阅读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仅鼓励少数有一定阅读基础和能力的孩子阅读原著。学生们兴趣盎然,没两天功夫,居然人手一本《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二.结合教材选文,泛读三国演义
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可见,引导学生选好课外读品非常重要。《三国演义》之所以成为经典,因为它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塑造了近200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在我国已是家喻户晓;
描写了诸多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像这样的长篇小说,囫囵吞枣地看,肯定不行,得慢慢看,细细嚼。所以,笔者结合课文《三顾茅庐》的教学,引导学生泛读《三国演义》。
1.找原因。
《三顾茅庐》一文中说:“刘备两次前往容重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抓住这一句话,笔者引导学生从《桃园三结义》开始看,初步感知汉末群雄割据的场面,大概了解董卓、吕布、袁术、曹操、刘备、张飞和关羽等人的故事,重点知道刘备当时所处的环境,从中寻找他三顾茅庐的真正原因。从课文引入,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通过一系列三国故事的阅读,使他们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持续保持对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
2.知后来。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是《三顾茅庐》中,刘备对关羽和张飞说的。为什么刘备会这样说呢?于是引导学生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从“初出茅庐第一功”到“舌战群儒”,从“草船借箭”到“借东风”,从“一气周瑜”到“三气周瑜”,从“智取汉中”“七擒孟获”到“三国统一归晋”,把《三国演义》完整地读下来了,使学生们循着弄清刘备说这句话的真正原因,把《三国演义》泛读了一遍。
这样,紧扣教材选文《三顾茅庐》,引导学生泛读《三国演义》,既找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的原因,又了解了之后发生的诸多事情,为进一步品味人物,了解故事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走进教材描写,品味人物特点
《三顾茅庐》一文,主要描写刘备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对张飞虽只有一句话的描写,但形象地反映了他的鲁莽和冲动。当全班同学泛读完《三国演义》后,笔者做了一项调查:“你们对书中的谁印象最深?”可以选择两个人物。结果如下:全班53人,有27人选张飞,有31人选关羽,有38人选诸葛亮。还有少数学生选吕布、周瑜、曹操的,而选刘备的却寥寥无几。笔者分析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相关,因为四年级学生,往往特别崇拜英雄人物,而诸葛亮是足智多谋,学生认为很聪明,所以对他也很佩服。
笔者结合习作训练: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写出一个人的特点。以学生最感兴趣的三个人物为例,从一个故事,一段细节描写中去感知人物特点。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张飞时,笔者先介绍刘备第一次与张飞相识时的描写:一个黑脸大汉,豹头环眼,满脸又黑又硬的络腮胡子。学生一读,对张飞的形象马上就鲜明起来:黑,豹头环眼,络腮胡子,一看就是直爽、鲁莽、勇敢、仗义的化身。接着,再引导学生细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张飞的故事,让学生们从他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中再次感受张飞的勇武过人,脾气暴躁,粗中有细,重情义。
就这样,通过精读书中的人物描写,不需要老师多说,学生自然就读懂了人物的特点,如关羽重承诺,守信用,对刘备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他勇武异常,“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都突出表现了他的英勇无比,至于刮骨疗毒,更是人尽皆知。又如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殚精竭虑,辅佐刘备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挖掘教材内涵,拓展积累素材
新课标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之作,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含义深刻的成语和意味深长的歇后语都值得四年级的学生好好积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宝库。
1.积累故事。
《三国演义》是由许多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可按照主人公分,按照故事情节分,按照故事结局分……如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有:
桃园三结义、斩颜良诛文丑、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等。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兖州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合肥之战、夷陵之战。为促进学生有效积累这些故事,笔者利用课外阅读课和每天的夕会课,让学生们上台声情并茂地讲上一段故事,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交流了阅读感悟,加深了对故事的印象。这样,分门别类的积累,对学生今后阅读《三国演义》的原著也很有好处。
2.积累成语。
《三国演义》这本书文辞优美,语言丰富。鉴于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爱好,积累成语是再好不过了。如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鼎足三分、七擒七纵等;
与关羽有关的成语: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身在曹营心在汉等;
还有望梅止渴、赔了夫人又折兵、割须弃袍、赤膊上阵、大意失荆州等。
3.积累歇后语。
与成语一样,歇后语更是备受学生欢迎。因为它短小、风趣、形象。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让学生诵读《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时,还能回忆故事的大概情节,真是一举两得。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司马懿之心——路人皆知;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等。
之后,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不仅积累了这些成语和歇后语,在习作中还常常“引经据典”,使文章增色不少。
有了以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探索和实践,为后面立足教材文本,引导课外阅读积累了经验。如学习《祁黄羊》和《公仪休拒收礼物》时,笔者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包公、狄仁杰、管仲等故事;
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时,我们一起学习了抗“非典”中的感人事迹;
学习第五单元有关动物的文章时,我们一起阅读沈石溪的《我与动物的亲密接触》……一学期下来,学生们的阅读量大增,还背诵了大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的诗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笔者认为,阅读不但让学生变得聪明,更让教师变得智慧,师生在立足教材,有效阅读的行动中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范文第5篇
一、分析歌曲,领会深刻内涵
1、情境与情绪
演唱的情境与情绪是歌唱者表演至关重要的因素,歌曲的情境是情绪和情感表现的基础和依据,没有情境就不能更好地表现情绪和情感。在歌唱表演中,首先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唤起内部视觉意象,这种意象是在歌曲规定的情景中所创造出来的。要使歌曲思想内容“说”得真实可信,就必须懂得用自己心里视觉看到歌曲情境中的意象,把唱的歌词,即词作家的话,变成歌者自己的话,歌曲的情境变成歌唱者自己说话的情境,仿佛歌唱者就是曲中人了。例如唱《夜夜的晚夕里梦见》这首甘肃民歌,当前奏一开始,演唱者的肉眼想像中犹如梦里出现了阴沉的夜晚,四面环山,演员应进入这意境,等候期望着自己想念的情人会面,这是一种盼望,思念的情境,演唱者必须进入情境并运用技巧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每一首歌曲都有特定的情境,不同的歌曲的情境,包含着不同的时间、人物、地点、景物等视象。在演唱时,演唱者必须首先在自己的内心视觉的银幕上创造出并看到自己的一切想像虚构,及一切规定情境。内心视象会创造情绪,情绪又会激起相应的情感。歌曲的情境是歌曲演唱的重要因素,一个歌手若能把握住歌曲的情境,会增强情绪和情感的艺术表现。
2、语调与句法
歌唱表演不能脱离说话、朗诵的语调和句法。语调和句法是语言的一门艺术。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指出:“我们知道,单单是声调美丽洪大,不能补偿其他缺点,每每是歌声不十分洪大的声乐家,或者声音不十分美丽的声乐家,由于语法的掌握高超,情绪处理深刻,能给以人极佳的印象。”(引自《世界音乐家名言录》)由此证明,语调与句法技巧是演唱表演的重要因素。
演唱表演既是音乐艺术,又是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一样,也是丰富多彩的。无论是说话、朗诵、语调、音色、声音共鸣、声音力度,还是速度和节奏等都是歌唱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学习说话、朗诵也是歌唱基本功训练内容之一。
语调与句法我们不能忽视顿歇,在音乐中称休止。在乐句进行中,运用默然间断,声音浅停止,这是为了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形似中断,实则在顿歇之间它是不断的,而是连贯的延续着的。顿歇意在情理之中、感情之中、音乐之中,绝不能一意孤行,当心理顿歇与逻辑顿歇(即句法逻辑、音乐逻辑)相符合的时候,才可以利用顿歇,顿歇用得恰到好处,会增强歌曲形象的活力。例如《我的祖国妈妈》结束句,“我亲爱的”,大换气顿歇,然后再唱“祖国妈妈”,这样做是为了有充分的气息和声音去表现对祖国深情的爱。
总之,语调、重音、停顿和词序等都是语法表达手段。演唱者只有准确地理解、认识、使用语调和句法,才能更深刻地演唱声乐作品。
二、歌曲的艺术处理
1、轻重强弱
声音的轻和重或强和弱是根据歌曲中所要表达的内心感情而表现的。演唱者必须对歌曲的情境、情绪,及情感层次和情感的发展而赋予不同的声音强度。在演唱中,强的声音通常用来表达强烈、火热的思想情感。如刘炽写的《英雄赞歌》。用中强的声音演唱抒情歌曲,如施光南写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演唱摇篮曲、小夜曲则需要中弱和弱的音量来演唱。以表达歌曲的“宁静”、“回声”、“心声”、“自言自语”及“耳语”等。
2、风格变化
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风格,中国歌曲不同于外国歌曲的风格,中国歌曲又分东北风格、西北风格、新疆风格、西藏风格、江南风格等等。外国歌曲又分意大利风格、俄罗斯风格、西班牙风格、美国风格、墨西哥风格等等,还有咏叹调风格、摇篮曲风格、小夜曲风格、船歌的风格等等。这些众多风格概括起来有四种类型,一是地区风格;
二是民族风格;
三是形式风格;
四是作曲家和歌唱家的风格。通常所说某某演唱得非常有味就是指表现歌曲风格而言,歌曲风格掌握得越准确,演唱的味道越足,感染力就越强。有很多学生,不注重歌曲风格知识,对演唱歌曲的地区、民族以及作曲家生平毫无了解,只是唱准了音符,让人听了面目皆非,毫无品位。因此,在歌唱表演中表演者要认真仔细研究歌曲风格特征,以便准确掌握,深刻表现。
3、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