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研的情况看,我镇村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总体上较好,基本上达到了制度建立、执行规范、监督有效的要求,村级组织运转逐步规范。(一)建立了村级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各村普遍较为重视村级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按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级调研报告【五篇】,供大家参考。
村级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村级当前财务管理的基本状况。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镇村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总体上较好,基本上达到了制度建立、执行规范、监督有效的要求,村级组织运转逐步规范。
(一)建立了村级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各村普遍较为重视村级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按照镇党委、政府出台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制定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办法,对资金的拨付、流程、使用、报账、监督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切实管好用好村级财政资金。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下发和完善,为村级资金的规范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村级财务工作规范化。
(二)全面实施了“村财村用镇代管”制度。我镇在并村后,率先在全县实行村财镇管的办法,镇专门设立联管办,工作人员在镇财政所内调配、镇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补充,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在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村设账等原则,将村级各类财政补助资金、专项资金纳入管理范围,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村级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支出管理,确保了村级运转补助资金的安全运行,实行“村财村用镇代管”制度,确保了村级资金专款专用和集中核算,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对村级财政资金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在做好村级资金日常管理的同时,还高度重视资金的使用监管工作。一是普遍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村级支出票据须经经手人签字、书记审核、主任审批和村民理财小组负责人共同签字审核后才能予以报账。二是建立并完善了村级财务年度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等制度,对村级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村级支出行为。
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我镇各村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建设,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使用每笔资金,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的规范管理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水平仍显偏低,村级财政资金收不抵支,村级压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已成为村级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随着我镇大力开展民生工程建设以及着力提高社会事务的全面发展,村级财务支出逐年增加,主要体现在:村村通公路及组级公路的建设与修缮;
水费难以收缴而村级又必须垫付;
计划生育、社会综治成本较高;
银行和社会借款利息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为村级财政带来极大的压力,从调研的两个村(社区)来看,村级资金收入总额平均为9万余元,总的支出为平均21万余元,村均缺口为12万余元,以上的缺口资金还不包括每年银行和社会借款所形成的利息(社区近5万元,马塘每年近15万余元),资金收入不能平衡按规定应支出的标准,据调研分析,有缺口的村大多数是本来经济基础就很差,发展的后劲也不是很足,而镇财政也十分拮据,自筹和调控能力差,如需镇村自筹解决,这一部分资金难到位,这在当前也是我镇其它村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是配套政策出台滞后,集体减负难。中央一再要求减轻村组和农民负担,现在农民的负担减下来了,但村组集体的负担却难减下来。农村中心工作比如换届选举、招商引引资等无经费来源,导致新增债务。在落实政策方面,一是离职村干部,上级有给予适当生活补助的政策,村级需支村部分生活补助险金。二是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难。按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村集体没资金,实行一事一议人心不齐,很难开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从某种方面讲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三是村级债权难以回收,债务难以化解。村级包袱越来越重,已影响到村级的正常运转。
三是财务制度执行不规范。从调查中查阅资料情况看,有些村虽建立了较完备的财务制度,却形同虚设,在实际操作中,执行极不规范。签字手续不齐全,出现库存条据过大,结算不及时,自报自批,自收自支,报销凭证等会计手续很不规范等财务问题。
四是账目设置不全,原始凭证等档案资料失真。当前村级会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有的只设现金账而不设台账、财产账和往来账;
有的总账、明细账、保管账、现金账及各种报表资料都由一人负责,自买自报。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绝大部分村财会人员未受过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培训,文化程度不高,干脆不设账、不记账。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很多村办公条件差,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有的甚至放在会计家中,由会计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有遗失,会计人员调整后,会计档案移交经常时出现困难,档案不全,资料丢失,这些都是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三、对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镇村级财政管理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村级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级正常运转。当前为保障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对村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收支缺口应按县级以上转移支付的办法,给以全部补助。不给村级新增一点压力,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二是加大对村级公共事业的扶持力度,减轻村级的压力。由于目前村级组织收入来源减少,导致村级公共事业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影响了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村级组织对此是有心无力。因此上级政府应加大对村级公共事业的扶持力度,减轻村级组织的支出压力
三是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当前,村级主要负担是债务缠身,债台高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村级有针对性地采取了“财务清理化债、化转债务降债、削减高息减债、清收债权还债、发展经济化债、落实减负政策清债”等办法和措施化解农村债务。但目前村级负债还是比较大,调研的两个村长铺社区目前是负债91万余元,马塘村负债188万余元,日常工作都是在负债中运转,债务化解在村级努力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级政府协调,帮助村级债务化解。
四是进一步规范村集体财务核算。一方面村级增设会计岗位,可以实行村级会计由镇党委任命,切实提高会计队伍地位,保证队伍稳定性,确保财务连续性,加大监管力度,避免村干部干扰财务工作;
另一方面可以实行“村财镇管”办法,即村账由镇代管,村只设出纳员,由镇联管办每月集中办公记账,村级各项收支必须通过镇联管办审核入账,定期向村公布当月帐情,从而从源头上控制非法开支。
村级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1
新津县地处四川省成都市三圈层,全县辖12个镇乡,86个村、15个涉农社区、1256个组。近年来,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三个集中”进程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组级集体经济有较大发展,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然较慢。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实行的是三级所有、组为基础的体制,村级只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绝大多数村(社区)没有经济实体。20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正在积极稳步发展。
一、现状
1、经济现状。全县村级现有资产6602.75万元,其中:货币资产1219.67万元;应收款1198.71万元,其中50%以上是农户三金尾欠;库存物资4.73万元;林木资产417.41万元;长期投资53.23万元,短期投资1.6万元;固定资产3658.38万元;在建工程49.02万元;负债总额963.94万元;所有者权益(积累)5638.81万元,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大部分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
2、收益情况。20XX年,全县村级总收入3387.04万元,其中:发包收入520.89万元,补助收入73.61万元,投资收益14万元,其他收入300.04万元(大部分是农户土地流转收入,要分配给农户)。支出总额3016.16万元,其中:经营支出2480.78万元,管理费用299.96万元,其他支出235.42万元。收益370.88万元。在全县101个村(社区)中,无收益的村13个,占13%;有收益的村88个,占87%。当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5-10万元以上的村9个,10万元以上的村15个。
由此可见,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大多数村组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工作开支,部分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因此全县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农村村组集体经济分配主要是资产性的分配(土地征占费)。
二、主要做法
1、落实责任,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觉性。为提高村干部工作质量,增强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自觉性,各镇乡建立了党支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和经济工作任务下到支部,责任落实到支部书记,按照表现评优树先,按照能力选拔干部。调动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突出抓了村级财务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将村级财务全部收归镇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社有乡管”。取消了村级招待费,每年可节省开支20多万元,减少了集体资产浪费,增加了农村积累。同时针对各村债权债务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帐目进行认真地清理、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减了负,松了绑。
3、更新村干部思想观念,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的问题。为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各镇乡经常组织村干部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走出去参观学习,从而解放了思想,增强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开放意识。
4、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路子。贫困村由于家底子薄,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往往缺乏信心。县上相关部门针对贫困村致富无门路,发展无思路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重新制定发展目标,结合各村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因地制宜,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寻求自己适宜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
二、存在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临近城镇、集镇的村,集体经济较为雄厚,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边远的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目前,除新平、五津、邓双、永商四个镇外,其他镇乡集体经济都很薄弱。
2、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发展的资金和资本。从目前村级经济现状看,全县村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占63%。在5638.81万元积累中,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而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非经营性资产,如村委会大楼、提灌站、学校等,难以形成资本。
3、地域条件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丘区,虽然土地资源较丰富,但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投资环境差的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难度也较大。在全县20个薄弱村中,丘区就有9个,占45%。
4、个别村干部开拓创新精神不够,发展集体经济思路狭窄。当前村干部抓集体经济发展有两怕:一怕担责任,创办经济实体失败后,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遭群众谴责;二怕困难,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
三、案例情况
1、主动出击抓机遇。20XX年以来,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社区干部一方面做好宣传教育群众工作,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开展土地整理,鼓励农民集中居住。通过格田整理、废沟处理、完善水利设施、撤院并院等,将新增土地中的360亩由社区经营,为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
2、依托专合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社区依托川浙花碑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方兴镇创新合作社、方兴镇食用菌合作社规模种植蔬菜瓜果,社区不仅实现了土地流转收益28.8万元,同时也带动当地600户农户增收。
我县经济状况最差的村是金华镇五星村。金华镇五星村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678户,农业人口2028人,耕地面积1116亩,人均土地0.55亩。村集体资产总额3.41万元(均是非经营性资产),负债总额49.73万元,村级无集体经济收入。多年来,村级开支主要是村民小组、农户集资和镇乡的支持,其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村办企业(砖厂)亏损倒闭,使村上背上了40多万元的沉重债务,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企业亏损倒闭,给干部、群众留下深刻教训,重新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和信心不足。为此,我们建议:
1、该村要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债务问题,单靠村级经济偿还十分困难,摆脱了债务,才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起点。
2、该村地处金华镇政府所在地,与津华路、金普路、火车站相通,交通便利,有较好的投资环境,要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积极争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鼓励农民到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农民集中居住后,可以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整理、撤院并院后的增加土地,全部留作村集体统一经营或通过招商引资联营等方式,逐步增加村集体收入。
3、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同时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于支持和优惠,使该村集体经济尽快发展壮大起来。
四、对策和建议
1、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合组织。以专合组织为纽带组建经济实体,发展集体经济。各村(社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地理环境优势,以村委会为主体,村社合一组建相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开展产、供、销服务和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结合本村的地理条件、产业优势确定发展项目,制定发展规划。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等土地资源引进业主投资,盘活非耕地资源,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增加集体收入;可以依靠村级成立服务组织,开展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可以集体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收购公司,使农副产品在加工、储藏、运销等环节中实现多次增值,使集体收入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可以依托地理优势,开发饮食服务、商业流通、运输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3、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民集中居住,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通过撤院并院,新增土地由村上通过调整,集中成片统一经营,其收益在保证组级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村上参与收益分成,增加村级收入。
4、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一是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集体原有的厂房、设备等资产及农村“四荒”资源,要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交付农民开发利用,以此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二是加强村级债权债务清理。村级债权债务是当前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各村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应回收的各种欠款一定要收回;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村社集体资金“社有乡管”制度。严格规定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
6、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在交通、水利、生态环境方面加大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2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情况。
乡地处华蓥山中段,位于区东部,距离城区16公里。川陕公路、襄渝铁路纵贯全乡。本乡东接达州市大竹县,南与区龙滩乡相邻;
西与区观阁镇、广兴镇接壤,北靠渠县。全乡面积46.2平方公里,人口13575人。20XX年全乡13个行政村目前仅村、村两个村存在集体经济收入,共计25500元,平均每村1961元。有收入的村3个,占总村数的23%;
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村2个,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的村0个,收入1000元至5000的村1个。
(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资源承包、从企业收取公路维修费取得集体经济收入。
村:出租10亩塘堰一口,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集体经济收入2000元。
村:出租闲置空地900亩,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500元。
村:收取煤矿村村级公路损坏维护费用10000元。
(三)村级集体资产现状。
截止20XX年,全乡各村集体资产总额约为5万元,主要为村级活动室、远程教育设备、电脑、电视等固定资产,货币资产因维修办公室、办公经费开支、垫支保险费用等基本用完。
(四)村级集体债务状况。
全乡13个行政村目前有2个村负债,总计负债36000元。村因垫付社长工资负债21000元;
村集体资金2000元因日常办公经费开支目前已没有剩余;
村集体资金10000元因维修公路目前没有剩余;
村集体资金13500元因业主搞开发占用农民土地,已全部拨付群众,此外,因维修村级公路滑坡负债15000元。
二、村级集体经济状况分析
(一)集体收入开支入不敷出。
全乡13个行政村除极个别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外,绝大部分村都没有集体收入,全靠上级拨款维持日常开支,部分村只能依靠上级财政投入办公经费维持日常运转,无力兴办公益事业,也无力增加村民福利,更无力发展创收实体,全乡收不抵支的村占绝大多数。
(二)主要收入增量不足。
土地收益成为村集体的.主要收入。20XX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靠土地取得的收入为15500元,占全乡集体经济收入的60.8%,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乏力。
(三)收入来源途径单一。
村级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村办企业破产,集体资源开发力度小是目前全乡各村存在的普遍状况。仅有的集体经济收入也只是靠出租土地资源的方式取得,收入来源单一且集体收入低。
三、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集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落状态,主要是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使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地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积累。
一是村级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
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很好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集体资金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负数,集体全部收入几乎仅来源于少数的机动地。
除利用土地资源为集体增收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增收渠道。
三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如、五星、内槽、等村地处华蓥山区,林地资源异常丰富,村干部未能充分把握资源优势引领群众致富。
四是非生产性支出过大,财务管理不严。
部分村干部乱支滥用,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个别村集体账目混乱,常年未向群众公开账目,在工作中甚至存在挪用集体资金支付党报党刊的情况。
五是产业带动无助集体经济发展。
部分村除传统的种养殖业外,大力发展了特色产业,如五星村万亩油牡丹种植、村千亩茶叶基地、内槽村百头山羊养殖,发展势头良好,为业主和群众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集体经济从中受益甚微,甚至没有受益。有的村虽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但没有规范化运作,没有形成集约化经营,村集体也没有参与其中,更没有任何受益。
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3
如何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变“空壳村”现状,成为加强基层政权、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这些年来,省州党委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
有的认为国家公共财政将覆盖农村,不需要发展;
有的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比重小,无碍大局,尤其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户,没有预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源和空间,现在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
有的顾虑重重,村级组织三年一换,到时候怎么处理等等。
二是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队伍。
以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为主体的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者,缺知识、缺经验、缺抓手,如何培育、引进和打造一批人才成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是缺少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工作指导。
大多数村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集体经济发展也还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
四是集体资产管理混乱。
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绝大部分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等问题。
五是发展模式单一。
大多数村一村一个发展项目,风险大且资源初级开发、产品粗加工和一般性的服务创收居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质量不高。这些问题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困惑,集体经济到底要怎么做?
前段时间我们在XX、XX两县的农村随机调研,基层的一些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鼓舞。
一是理清思路做规划。
集中时间抓调研,对集体资产进行确权登记,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调研市场导向,确保科学规划有力推动。
二是盘活现有人才。
发挥村干部、本地经济大户优势,送出去学、到兄弟县市看,接回来思考论证,不搞竭泽而渔、不举新债、不搞一锤子买卖,坚持村级主体,突出市场主导,慎重选定发展项目,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
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大,村干部积极性高,干劲十足。XX县西山村发挥村干部大多是菜农的优势,在明年春节节令培植葡萄产业的时差内,在基地培育马铃薯,2吨薯种已到位,村干部和指导员准备打一个时间差,要把抓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效益首先体现出来。
四是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抓手。
XX县碧溪乡采取“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制定《股份构成(村干部、经济大户、村民),股权配置(村集体30%),股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操作层面的配套文件,保证规范运作。
村级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一、衡水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根据上级安排,市县组织部门列入近两个年度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村共896个,总建筑面积约80640平方米,共需建设资金4434.304万元,市级财政和市管党费补助投资593万元,所有建设项目在*之前都已投入使用。对没有活动场所,但未列入项目建设的村,以及经排查摸底活动场所存在种种问题的村,我们作为项目外重点对象进行了帮建,截至目前,共新建、修缮项目外村室529处,投入2285万元。
1、项目内建设情况:一是立足“早”谋划,牢牢把握主动权。市委制定了《关于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召开了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会议,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迅速启动工作。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市委及各县(市、区)全部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各县(市、区)还与各乡镇党委签订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责任书》。二是着眼“实”组织,稳步推进工作开展。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制定了《关于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制定了《衡水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具体实施办法》,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中二十一项具体工作都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增强了工作的可操作性。为保证设计统一,聘请专业人员设计了3套建设图纸,力求适合我市实情。各地在整体项目实施之前,选择了3-5个村进行试点,经市、县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才在全市全面推开,保证了工作稳步进行。三是突出“严”监督,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工程招标时委托有专业资质的公司,采取打捆议标、阳光操作的方式进行招标,并邀请纪检、审计等监督部门全程参与、跟踪监督。制定了施工流程图,将各项工序程序化,对关键环节的时间间隔和完成时限做出明确规定。资金收支管理上各县(市、区)均设立专项帐户,实行集中支付,封闭运行。严把工程质量关,凡建筑使用的钢筋、水泥、砖等均需由质检部门检验。专门聘请监理公司,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同时,各村还筛选了2-3名责任心强、熟悉建筑工程的村民为工程监督员,全程参与跟踪监督。四是围绕“用”配套,充分发挥综合效益。狠抓硬件配套,做到办公有桌椅、学习有资料、娱乐有器材、管理有制度。院内进行硬化和绿化,粉刷内外墙,书写新农村建设标语,在醒目位置设置了公开栏、阅报栏,部分有条件的村自筹资金购置了彩电、VCD、图书、、台球、乒乓球、锣鼓等。在实地查看的23个村中,有18个村修建了村民休闲广场,安装了漫步机、单双杠、秋千、跷跷板等健身器材。
2、项目外建设情况:一是结合村情,分类整建。对不同类型的村实行分类整建,因村制宜提出了“三个一批”的具体要求。即:“新建购买一批”,重点安排租借民房或在书记家中办公、无闲置资源的村,由县乡优先投入,进行规划新建;
没有闲置宅基地的,引导和鼓励村集体,通过购置民房的方式解决活动场所问题;
“改建利用一批”,对占用乡镇置房和学校办公的村,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盘活存量资产,以低价购置产权后,再进行装修改造;
“修缮扩建一批”,对房屋老化、办公设施简陋的村,根据房屋、土地、设施等不同状况,进行改造利用;
对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村,严格标准,合理补助,指导重新扩建。二是多措并举,合力攻坚。结合创优转后、生态文明村创建等活动,采取凝聚部门、乡镇、农村三方合力,推动工作开展。建设资金筹措上,在利用好中央、省、市财政下拔的专用资金的同时,普遍采取了包村部门帮扶一点、乡镇财政扶持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商家资助一点、群众自助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景县、枣强由县管党费和县财共补贴3万多元用于项目外村室的配套;
武邑县要求县级干部每人分包一个无活动场所村,用一年时间帮助其建起村室。三是建管并重,协调发展。在保证硬件设施标准的基础上,加强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村室内部完善,做到建管并重。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和完善了20多项制度。重点从村务管理、党员教育、文体娱乐、便民服务四个方面发挥活动场所的作用;
结合“两校(农民夜校、村级党校)进村”,充分发挥党员教育、农民培训的主阵地作用;
活动场所配置各种文化娱乐器材,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平台,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调解、培训、医疗、信息咨询等服务。
二、目前经济欠发达市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对全市各县(市、区)的场所建设情况有了全方位的了解,特别是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剖。衡水的经济发展在全省相对落后,据了解,这些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比较普遍,有着代表性。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建项目存在三个难题。一是上级扶持资金拔付相对滞后。在调研中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资金问题,焦点多集中在上级扶持资金到位问题上。据调查,上级应下拔的资金滞后。由于县一级配套资金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出现了拖欠工程款现象。二是工程建设附加投入数额较大。在工程造价上,由于地区差异而带来了资金缺口问题。另外,由于上级资金只是对主体工程的扶持,数量有限且有强制性规定,但基层在实际操作中还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有的村觉得原设计图纸规划面积较小,自己追加资金加大了建筑面积,这样的投资基本都在2-3万元左右。此外,到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办理土地证、房产证等证件,每处大约需花费500元左右,这些附加费用看似不多,但基层负担起来也有一定困难。三是项目管理缺乏刚性约束。调研中有些农村干部提到,上级下发的文件原则性规定多,具体详细的规定少,如对各部门的职责、对项目建设后的规范配套和使用管理,没有明确规定,操作性不强,缺乏刚性约束。
2、现有场所存在四个欠缺。一是硬件建设任务仍然很重。部分村至今无活动场所。我市只有桃城区将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全部列入项目建设,其他县市合计还有399个村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但这次没有列入项目建设,今后的建设任务还很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村虽然有活动场所,但因建设时间早,当时的设计标准太低,房屋、院落狭小,开小型的会议勉强能行,一有大型活动或参加人数较多就非常拥挤。个别村级活动场所多年废弃,不能使用,村干部习惯了在自己家中办公,有场所闲置不用,年久失修,成为杂草丛生的荒院,无法使用。二是软件部分亟需加以规范。突出表现在配套设施不完善,只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还多是一些旧桌子、旧凳子,办公设施也比较落后,报纸图书、电教设备、音响教材等尚未配套。三是维护管理水平滞后。突出表现在没有专人管理,有的长期闲置或被挪作它用。尽管这些问题是在前几年形成的,有些正在解决,但在经济条件差的村还有可能出现。有的设施老化,报刊、图书很少更新,桌椅少腿,摇摇晃晃。有的设施损坏严重,如电视机、录像机、VCD机、喇叭等电教器材得不到及时维护,最后成了一堆废品。四是功能发挥不够充分。有的村虽然重视村级活动场所的房屋和配套设施建设,房屋越建越豪华,却不善于利用阵地开展工作,使村级活动场所中看不中用,“功能”很多只是体现在牌子和制度上。从回收的调查问卷看,80%的被调查对象对现有村级活动场所的使用情况比较满意,认为能够发挥好作为村级党员干部学习、工作主阵地的作用。但同时也有19%的被调查对象反映,村级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综合功能和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的仅仅作为村干部办公、组织党员学习的专用场所,没有建成广大农民群众接受科技文化培训、获得生产生活信息、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综合性场所。还有个别村只在上级来检查时开放一次,成了村里的“形象工程”。
(二)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乡村积累来源匮乏,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收入大幅度减少,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市大部分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即使有也寥寥无几,满足不了需要。转移支付各村的办公经费仅能维持村上正常办公开支,村集体拿不出足够的资金用于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和日常修缮维护。
2、基层干部认识偏颇,重建设轻管用。多数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农村支部书记,往往满足于场所建了,阵地有了,对活动场所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待遇不兑现,没有真正把场所管起来。个别乡村党组织在认识上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建的偏差,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少数乡镇党委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发挥作用指导督促还不够。
3、责权关系界定不清,管理主体模糊。多数活动场所产权不明晰。从调查情况看,现有村级活动场所中,多是村集体投资建设的,还有一部分是村集体投资为主、乡镇和结对帮扶单位投资帮建的,大多数没有办理土地和房屋产权手续,村里认为场所是上面投资的,出了问题当然还应由上级负责;
而乡镇和部门认为,村里是场所的使用者,也是实际受益者,应负起护管责任。由于责权不明晰,给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4、制度机制建设滞后,后续工作脱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好后,应建立哪些制度机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结果是哪个部门催得紧就挂哪个部门的牌子,也多是摆摆样子,不抓落实。对于活动场所的管理、维护、使用上,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各村各行其事,个别村干脆一锁了事,导致建管脱节、管用脱节。
三、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对策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加强这项基础性工作,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在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思路与对策。
1、加强领导,综合协调,整合各方力量。首先,要层层建立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县(市、区)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形成一把手亲力亲为、分管领导到岗到位、其他领导尽职尽责的工作格局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市、县党员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和各级部门包村帮扶机制,确保每个无活动场所的村都有1名党员领导干部和1个部门联系帮扶。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三级联创”活动的范畴,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考核,促进活动场所建设任务的具体落实。其次,要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组织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实施计划,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限要求等,并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注意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强监督检查和具体指导;
建设、国土资源、审计等部门要大力支持,简化手续,减免相关费用,尽最大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要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活动场所建设。发改、财政、扶贫、文体、科技、卫生、农业、计生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部门职能工作,将上级部门投入到村级的文化、体育、卫生等相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结合起来,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必要条件。妇联、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要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紧密结合所联系对象的特点和实际,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
2、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保证资金来源。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县两级每年要安排一批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再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适当增加幅度,条件好的乡镇也要进行配套。要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各级各部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确保建设资金落实到位。二是要加大社会筹集资金力度。在使用好各类专项资金的同时,鼓励乡村两级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采取对口支援、部门帮扶,发动民营企业家及社会其他各界人士捐助、市场化运作等形式,在不增加农民负担和村级债务的前提下,多方位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并通过政策优惠,减免相关费用,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等多形式降低建设成本。三是要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各级财政、党费投入的建设资金,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的建设资金,要统一纳入专户,制定管理使用办法,实行“县管村用,封闭运行”,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套取、截留、挪用、侵占。
3、严格标准,加强督查,保证工程质量。首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政策办事,以县级为单位统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标准,防止偷工减料。可借鉴国家和省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平均每个活动场所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90平方米,建设标准每平方米造价不低于461元(国家测算中部地区造价),家具及办公用品配置每个村不低于8000元,条件好的地方可适当提高建设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样式、色调等,可按照省统一设计的图纸建设实施,使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全市农村标志性建筑。在室内外配套上,也要有一个最低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其次,要抓好各个环节,全面提高活动场所建设质量。抓好工程方案的制定,就活动场所的面积、造价、建筑方案、选址等问题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需要;
抓好工程的招投标工作,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公开透明,慎重选择施工单位,并与其签订建筑合同;
抓好施工监管工作,成立质量监督小组,不定期对活动场所建设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有建设项目的村,选出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工程项目实行全程监督。
4、配好软件,经常活动,提高利用效率。配套建设方面,要以村级组织活动阵地为依托,尽力集村务、、教育、医疗、休闲、购物于一体,做到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便捷。办公场所建设上,要有党员活动室、“两委”办公室、广播室、图书室、农业科技服务室、文体活动室等各种功能室。室内设施完备,达到“六有六上墙”的标准,“六有”即:有办公设施、有党员活动设施、有电教设备、有学习资料、有党组织和党员活动记录簿、有固定财产登记本;
“六上墙”即:党旗和入党誓词上墙、全村党员的照片及基本情况上墙、“”和“一制三化”制度上墙、党员权利和义务内容上墙、村小康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上墙、党务村务管理制度及需公开的内容上墙。文化广场建设上,设置广场标志或村标,建设独具特色的雕塑或人文景观,有文体活动器材,广场周边围墙绘制宣传漫画,并多元化搞好广场绿化美化。村民服务设施建设上,建设村卫生所、小超市、幼儿园、学校等群众服务性场所,保证群众就医、教育、购物等生产生活的需要。开展活动方面,以创“五好”为总抓手,组织广大农村党员深入开展党员服务承诺制、“设岗定责”等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把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成党员的温暖之家;
建立和规范村“两委”议事决策规则,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和联席会议,讨论研究村级重大事务;
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根据村民的需要,积极帮助村民办理有关申请类、证明类文书,代办各类证件和手续,提供各种发展经济信息和劳务市场信息,为群众办事提供各种方便;
开展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将政策法律、科技致富、技能培训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实现农民从“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
开展文体活动,以建设和谐社会为主线,紧扣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农村新风新貌。
村级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问计于民,催生星级化管理
年初以来,*区委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抽调人员组成7个调查组,深入全区7个镇街和56个村庄,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农村党组织建设大调查”活动,对全区农村党支部书记现状和农村党支部书记管理体制进行了认真调查、深入分析和科学研究。调查发现,全区221个行政村中缺少村支部书记的达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
部分支部书记精神状态不佳,工作干劲不足,认为支部书记没干头、没盼头、没落头。政治地位上,村党支部书记的核心地位得不到很好体现;
经济收入上,支部书记工资待遇低;
选任方式上,支部书记选人渠道窄;
管理方法上,支部书记的管理随意性比较大;
从年龄、文化结构上,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都成为了制约村级班子建设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全区先后召开区直部门及镇街、管区、村负责人,社会群众代表座谈会112次,走访各类群众1509人次,发放征求意见问卷800份,并对7个软、懒、散样本村进行了全面分析解剖。在问计于民的基础上,区委大力进行工作创新,适时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区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全面启动了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工作。
科学施治,确立精细化规范
*区在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工作中,坚持以“身份职业化、管理星级化、工资结构化”为主要内容,以考核评议、工作年限为基础,以工作实绩、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星级评定、动态管理为动力,着力构建起了便于操作、科学可行,责权利相统一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管理工作机制。
科学评定星级档次。对在职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镇街包点党政成员或科级干部民主评议、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换届以来的工作实绩定量考核、本届任期内获镇、区、市、省、部级表彰情况奖励奖惩考核和综合评定,进行优秀、良好、一般和差四个档次的综合评价,确定其星级等次并进行相应的星级过渡。过渡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定为二星级;
考核结果为良好的,定为一星级;
考核结果为一般和差的,暂不定星。星级过渡后,星级评审每年进行一次,各镇街党委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每年年初,与各村党支部书记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农村党支部书记根据签订的目标,制定本村发展规划和目标;
年终,镇街党委以年初目标为重点,根据工作年限、工作业绩和民主测评结果等确定星级档次,最高为十星级。集体研究提出评星意见,报区委组织部审批备案;
区委组织部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调整情况予以公布。区委组织部和各镇街党委分别建立党支部书记星级评定档案。
科学兑现星级待遇。将星级化管理与个人政治、经济利益紧密挂钩,在政治待遇方面,规定七星级及七星级以上农村党支部书记可以列席镇街党委会议,参与重大决策;
可以优先解决养老保险待遇、优先推荐为区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优先推荐为区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
特别突出、符合条件的,可通过法定程序,考试招录为镇街机关公务员或提拔享受副科级待遇。在经济待遇方面,对五星级及以上农村党支部书记发放星级津贴。即:五星级每年500元,六星级每年700元,七星级每年900元,八星级每年1200元,九星级每年1500元,十星级每年1800元。星级津贴每年“七·一”前集中发放。
科学实行动态管理。对已经确定星级档次的支部书记,制定了晋星条件和减星办法,进行动态管理。一是晋星条件。在年度考核称职的基础上,准星级党支部书记连续任职满三年,可晋升为一星级;
一星级至四星级党支部书记继续任职满三年,可晋升一个星级;
五星级党支部书记继续任职满三年,且三年内至少一次被评为镇街以上先进的,可晋升为六星级;
六星级至七星级党支部书记继续任职满三年,且三年内至少有两次被评为镇街先进的,或一次被评为区级或区级以上先进的,可晋升一个星级;
八星级至九星级党支部书记继续任职满三年,且三年内至少三次被评为镇街先进,或者至少两次被评为区级先进,或者至少一次被评为市级及以上先进的,可晋升一个星级。任职期间凡本村党支部连续三年不发展新党员或民主评议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延缓一年晋星。二是奖星条件。奖励星级由镇街上报,区委组织部审批。六星级以下的,在按任职时间、考核结果正常定级晋级的基础上,连续三年被镇街表彰的奖励一个星级,两次被区级表彰的奖励一个星级,一次被市级及以上表彰的奖励一个星级;
凡任职满六年的八星级以下农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本村或党支部或其本人连续两次被评为市级先进,或者一次被评为省级先进的,可破格晋升为九星级。
凡累计两次被评为省级先进或者一次被评为中央级先进的九星级以下农村党支部书记,可破格晋升为十星级(如同时获两级以上奖励,不重复奖励,按最高级别表彰形式奖励星级。符合破格晋级条件的,按破格规定晋级);
任职少于三年或暂未定星的,两次被评为镇级先进集体或先进个人的,奖励一个星级;
一次被评为区级先进的,奖励一个星级;
一次被评为市级先进的,奖励二个星级;
有一次被评为省级以上先进的,奖励三个星级。以上四个层次的奖励星级不累计计算;
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奖励一个星级;
经招商部门考核认定,当年招商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300万元的,奖励一个星级;
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10万元的,奖励一个星级;
鼓励农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学历教育,取得大专学历,奖励一个星级;
取得大学学历,再奖励一个星级;
实现市级经济薄弱村转化升级的,奖励一个星级;
被评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奖励一个星级。三是减星办法。十星级和九星级党支部书记,继续任职三年内,未获得区级及以上奖励的,降一个星级;
八星级和七星级党支部书记,继续任职三年内,未获得镇级及以上奖励的,降一个星级;
五星级以上的,年度考核连续两次为称职等次的,降一个星级;
因“两委”班子不团结,造成工作失误或影响重点工作推进,年内考核免奖励星级或作降星处理;
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排在镇街最后三名的,降一个星级;
年度考核为差的,予以劝退或免职,取消全部星级;
所在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工作被“一票否决”的,降一个星级;
受党内警告处分的,降一个星级;
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降两个星级;
受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的,撤销全部星级;
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在执法机关立案侦察和取保候审期间,停发工资和津贴;
被司法追究之日起取消一切星级待遇。以上降星条件,累计计算。
狠抓落实,收到预期化成效
在全区推行以实绩定星级,以星级定奖惩,以奖惩定去留,责、权、利相结合的村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模式,真正建立起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管理和任用的长效机制,实现了拴心留人、激发干事创业内动力的目的,受到了党员干部的普遍欢迎,取得“三增强一激发”实实在在的效果。
增强了镇街党委政府对农村干部的号召力。在星级化动态管理中,*区通过大张旗鼓地授星表彰,不折不扣落实补贴津贴,使农村党支部书记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彻底消除了“不愿干”思想,自觉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改进工作方法,一心扑在工作上,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认真履行职责,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中,村星级村支部书记不顾自己年龄大,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昼夜坚守在工地上,严把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使该村的活动场所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在计划生育百日会战中,广大农村党支部书记积极带头向群众宣传党的计生政策,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今年1-9月份,全区计生率达%,其中双女绝育率达%以上。
增强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的吸引力。实行星级化动态管理,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方法、任职条件、星级评定、待遇报酬和考核奖惩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任职有条件、选任有方法、离任有保障的科学管理机制,为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走上农村工作领导岗位开辟了“绿色通道”,打造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坚实平台,大大增强了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使“村官难当、村官没干头”的观念成为历史,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党支部书记难选的问题。大力推行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区镇财政每年拿出部分专项资金,对工作实绩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星级党支部书记给予一定津贴,星级高的每年可领津贴1800多元;
对达到十星级的,优先办理养老保险手续,提拔享受副科级待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经济待遇,使农村干部干有劲头、进有盼头、退有落头。邹坞镇埠后村经济发展迟缓,干群关系紧张,缺乏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原镇运管站站长胡安刚主动要求到该村任职,通过“两推一选”走上支部书记岗位后,理清发展思路,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引进项目3个,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40多人,为全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受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今年以来,全区镇街机关有65名干部积极争取到农村任职。
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实行星级化管理,使村级组织有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带头人,从而带出了团结坚强的好班子,带出了战斗力强的好队伍,完善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体制,健全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村党支部书记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狠抓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推动全村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如今,该村两委干部不拿村里一分钱工资,而且还积极为村内修路、架设电线等公益事业捐款捐物。
激发了农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实行星级化动态管理,在农村干部管理工作中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把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任职年限、工作实绩与所得报酬紧密结合了起来,使其所得与付出成正比,变过去的干好干坏一个样为现在的干好干坏不一样,变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为积极奉献、合理获取,从而使农村干部管理体制更加趋近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少农村党支部书记自觉加入了学理论、学技术的行列,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周营镇铁佛村星级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实现了传统蔬菜的增值增效。目前,该村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达亩,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农户达户,年增加农民收入达元。
剖析*区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推行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的工作历程,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创新是动力,必须紧紧围绕新形势需要勇于探索,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常抓常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贵在创新。只有善于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出新思路、定新举措、建新机制,才能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常抓不懈”中做到“常抓常新”。纵观星级化管理的实践,“创新”这一理念体现在从星级化管理机制的建立到完善、延伸、提高阶段的整个进程。针对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没干头、没盼头、没落头”的问题,我们围绕机制创新,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实行了星级化管理,主要健全完善了选拔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管机制等“五大机制”,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村支部书记由“不愿干”到“愿意干”的问题,激发了广大村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化解了基层矛盾,完善了农村工作体制,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区农村量同比下降80%。目前,全区星级支部书记人,占村支部书记总数的%。此外,我们还针对星级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对星级化管理进行了完善、延伸和提高。一是完善考核机制。督促指导各镇街制定了《季度考核细则》,变年度考核为季度考核,形成了“依据年度考核结果评星晋级和发放奖励工资、依据季度考核结果发放季度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的考核新机制。二是增加考核内容。围绕区委工作重点和发展主题,在原有考核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招商引资、民营经济、村村通油路、林业生产、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等6项内容,并加大重点工作的考核权重。三是延伸管理范围。制定了《关于对农村干部和党员实施星级化管理的意见》,准备把星级化管理范围扩大到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和农村党员,变支部书记一个党员的积极性为多个党员的积极性,一个干部的积极性为多个干部的积极性,一个支部班子的积极性为整个村级组织的积极性。
启示二:班子是关键,必须毫不放松地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提供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组织保障。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班子强,一强百强”。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事关一个村庄的发展和稳定大局。陶庄镇东仓村共有口人,名党员。该村位于枣薛铁路和枣曹公路两侧,地理位置优越。由于前几年村班子不团结、财务不清、群众意见大,致使发展缓慢。星级化管理以来,在拓宽硬化1960米街道、安装自来水的基础上,星级村支部书记大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理清多年账目,一跃发展了拥有造纸、化工、饮食服务等个资产过千万元的大企业,成为“*第一村”。剖析东仓村的发展变化过程,一个村庄的发展关键在一个好班子,特别是一个好支部书记。有了好班子,就能带出好队伍,就能确保人心齐、风气正、经济快速发展。在抓村级班子建设中,我们主要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充分发挥好镇街党委的作用,不断强化镇街党委的责任意识,督促指导镇街党委健全完善村级班子建设目标责任制度、村级班子现状定期分析制度、镇街党政班子成员驻村帮扶制度等,真正把村级班子建设牢牢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今年以来,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我们进一步强化了镇街党委抓村级班子建设的责任意识,规定凡是存在无支部班子或无支部书记村的镇街,年终一律不能评为先进集体。二是多种形式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采取“两推一选”、回请、下派、跨村兼职等形式,配齐配强村支部书记,坚决防止出现超过3个月无村班子或班子瘫痪的村。三是切实抓好了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大力实施“递进培养工程”,把致富能手、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星级化管理以来,我们按照一职一备的要求,大力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定1000人以上的村,后备干部一般在人以上;
1000人以下的村,后备干部一般在人以上。目前,全区个村共培养后备干部多名,有效地解决了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村级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东侧,榆林市中部,土地面积1212平方公里。全县辖7镇6乡,396个行政村,总人口23.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06万人。全县共有党委16个,乡镇党委13个,其中“五个好”乡镇党委4个;村党支部395个,其中“一类”支部256个,占总数的64.8%,二类支部128个,占总数的32.4%,三类支部11个,占总数的2.8%。目前,全县共有党员11551名,其中农村党员7168名,占党员总数的62.1%。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我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呈现的主要特点是:1、从年龄结构上分析,年轻党员明显增加,但党员队伍老化现象依然突出。我县近3年来,发展农村党员981名,其中35岁以下的476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8.6%,但党员的老龄化问题仍很严重。目前,全县46—60岁以上的党员2929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40.9%,60岁以上的党员2120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9.6%,可以说党员年轻化的速度比不上党员老化的程度。2、从文化程度分析,党员学历升高,但低学历者依然十分普遍。近几年,随着学校毕业的学生党员进入村支部以及农村党员走出去参加培训等,可以说学历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大专以上的农村党员有26名,占0.4%,高中及中专党员有941名,占13.1%,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党员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形势变化的需要。我县农村班子建设呈现的特点是:1、从班子职数看,两委班子健全,交叉任职人数较多,但“一肩挑”的比例还相对较少。在全县395个村支部和396个村委会中,现有支委、村委成员2252名,机构健全,人员基本配齐,平均每个村有近6名干部。在村两委中,交叉任职的有368名,其中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有30名。从这次调研的情况发现,这些交叉任职及“一肩挑”的村大都能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其号召力与战斗力也比其他同等条件的村要好些,为群众办事的效率有所提高。2、从班子结构看,总体趋于合理,但各阶层的优秀分子缺乏。在年龄结构上,两委成员的平均年龄43.8岁,支委成员的平均年龄为45.8岁,村委成员的平均年龄为41.2岁;在文化程度上,两委成员多以初中为主,占了近70%;
在班子组成上,大多是老中结合,青年党员占的份额很少,这样的班子架构,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行,但整体缺少创新和敢闯敢干的精神,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没有新生力量的注入,造成了村两委班子后继乏人的状况。
二、主要经验及成效
近几年来,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全县农村发展“五个一”工程这个主题,抢抓机遇、扎实苦干,与时俱进、稳步发展,取得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5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7元,较上年增收181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农村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离不开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努力。同时,从调研中我们得出,这与全县严格按照中、省、市农村“三级联创”活动的有关要求,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创新载体,严格标准、强化管理,使村级党组织建设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分不开的。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打基础,强化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用好一个人,带强一班子;
选准一个人,富裕一村人。我们坚持把那些组织能力强、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群众反映好的人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不断强化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从而带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一是着力保障村干部的待遇。在核定村子人数的前提下,分三个类别对村干部进行定期补助,即村子人数在500人以下的每年800元,人数在800人以上的每年1000元,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每年1200元,由县乡两级党组织从财政上划拨资金进行兑现,对任职时间在20年以上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经综合评定审核后,每人每月给予200元以上的特殊津贴,对年满65周岁,因健康原因不宜继续任职的,每月给予80元的养老金。在此基础上,还大胆创新了村干部选拔任用方式,2003年高渠乡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同志因工作成绩突出被破格提拔为高渠乡党委副书记,开创了我县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新格局,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着力控制村干部的职数。结合去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大力提倡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着力压缩村干部队伍人数。通过村“两委”换届,村“两委”班子人数2252人,比2003年村“两委”班子总数减少36人,全县有368名村“两委会”成员实现了交叉任职,有30个村实行村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占村子总数的7.6%。三是着力提升村干部的素质。三年来共选调了56人次到省、市党校参加培训学习,每年县委党校都要对村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395名村支部书记先后全部参加了培训。去年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先后共培训村干部1842人次,其中16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村干部全部进行了集中培训、578名村干部进行了岗位技能培训,还开展各级各类科技培训达980人次,使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二)建平台,强化村级阵地建设。村级阵地建设是村级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组织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村级阵地建设过程中,我们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示范引导、整体推进”的思路,坚持“强村扩建、大村修建、小村改建”的原则,实行“三个一批”,即明确政策要求,新建一批;
利用现有房屋,改造一批;
盘活闲置资产,利用一批。同时实行阵地建设销号制度,建成一个、销掉一个。截止去年,全县有220个村的阵地建设实现了规范化,16个村经过改建后也达到了“六有”标准(有制度、有牌子、有办公设施、有电教设备、有图书、有档案资料)。目前,还有96个村党支部无活动场所,63个村租借活动场所。从今年以来对30个村的阵地进行的新建,对36个村的阵地进行的改造已基本完成。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了“六个一”的方式,即“县上补一点,乡镇拔一点,村上拿一点,党费帮一点,包扶部门给一点,向上级部门争一点。几年来,县财政累计拨款近50万元用于村级阵地建设,乡村两级政府、包扶部门共筹资200多万元,县管党费累计拿出40多万元,实行以奖代补,对新建和修建的村给予一定的补助。此外,一些村党支部能紧紧抓住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发展机遇,不断状大村级集体经济,并动员致富能手和外出经商人员出资,村民义务投工投劳,有力地推动了村级阵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强管理,狠抓村级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随着“三级联创”、“旗帜工程”、先进性教育等一大批党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就如何加强村级党组织规范化管理,我县狠抓了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乡(镇)、村制度汇编》、《关于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带动型、制度型、激励型支部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大问题和学教活动成果巩固提高长效机制定期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机制,不断规范了村级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也丰富了农村党建工作的载体。一是完善村级干部管理制度,印发了《*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履行职责考评实施办法》,建立了对村支部书记的考核管理机制,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制度,以及对村支部书记的职责、村干部的职业道德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
二是规范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建立了规范的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农村党支部工作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党风廉政工作制度等,并全部上墙;
三是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建立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了各项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大多数村都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定期对村级财务、重大事项等进行公示,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抓关键,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全县坚持把党员队伍建设做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中,坚持原则,严格标准,不断强化党员队伍管理。特别是村级组织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们大力加强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近三年来,平均每年发展党员330名左右,全县没有一个发展党员“空白村”。县委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的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在农村外出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在全县开展了把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活动,实施了“1040”工程,要求各村从退伍军人、回乡青年、科技示范户和外出致富能手中重点培养3-5名村级后备干部,3年来共有327名致富能手被发展成为党员。同时,实行了发展党员预审制、培训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每个村支部每年都要确定1-2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今年发展积极分子446名,使村级党组织不断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二是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双带”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全县每年组织开展“一区三户”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2005年巩固创建党员“双带户”1100户,党员科技示范户360户,党员先进文化传播户240户,建立党员责任区2200个,党员科技示范基地13个,这些党员及党组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全县现有83个村配备了电视机,有282个村有光盘机,可以开展党员电化教育,我县还创办了“*党建”网站,在县有线电视台开办了“党建经纬”栏目,县城周边村庄可以观看到这些节目。几年来,全县广大农村党员主动参加组织活动率达90%,自觉按时交纳党费率100%。
(五)树典型,引领村级经济发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发挥典型带动上,我们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典型引路,指导全盘。结合农村实际,广泛开展了“三个一”党建示范工程,其中每年100个村支部争创“五个好”村党支部,1000名党员争当党员示范户。几年来,先后树立了高西沟村党建与生态双示范、后王坪村创建“五型支部”、冯渠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庙也村党员分类管理、牛沟村“双培双带”、陈家沟村“一阵地三联系”等一大批不同类型的新典型。红花村——银州镇孟岔村支部,在退耕还林中独树一帜,实行“花户退耕、大户承包、集体提留、规模经营”的办法,将1600亩山坡地集中承包给9户农民,建设鲜食红枣基地,村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不仅为农民致富找到一条好路子,而且也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好经验,该村经验已在全市推广,《当代陕西》等多家报刊对此进行了报道。通过媒介宣传和现场说法,使先进经验逐步在全县生根、开花、结果,不同特点的先进典型,为其他村的发展提供了多样性的参考模板。与此同时,我们坚持把后进村的整顿作为典型示范的另一个方面,坚持每个乡镇每年确定2—4个后进村,由乡镇领导亲自负责进行整建,几年来,先后整顿后进村56个,这些后进村经过整顿后,得到了长足发展,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六)抓创新,推动工作上台阶。多年来,我县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路,通过不断创新各项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制度机制、方式方法等,使村级党组织建设走向了规范化的轨道,也跨上新的台阶。去年以来,围绕农村五个好目标,制定的《关于做好“三级联创”资料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好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业绩、好反映”内容要求,全面建设村级规范化管理的模式,目前,全县70%的村已经建成了标准规范的档案资料管理体系,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联创活动的面貌。在指导村级经济建设过程中,大多数村也能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一村一品一业”,印斗镇对岔村和桃镇牛沟村分别组织农民成立了养猪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力量分散而难以解决重大问题的状况,确保了农村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我县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整体较强,农村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比较顺利,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村级欠债严重与产业格局难形成之间的矛盾。全县有315个村无村级集体积累,占全县村子总数的79.5%,有村级集体积累的村仅81个,占总数的20.5%;
村级负债总额达869.89万元,76个村经济发展长期滞后,211个村无集体收入。而还有个别村长期得不到发展,也没办法发展,主要是由于人口大量外流,在家的人数很少。据统计,全县396个行政村中有131个村的人口数达不到300人,加之青壮年劳力长期在外,在家常住的人口很少,有的村子在家的人口不到10人,还都是些老弱病残。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找到一个好的发展项目,也有一个比较适合自身发展的好产业,但因为村集体经济薄弱以及种种原因,根本谈不上扶持产业的发展及如何在产业的升级上做好文章。
2、村干部待遇低与村干部作用难发挥之间的矛盾。农村干部承担着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这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据调查,全县现在村干部的待遇虽然还可以得到保障,但享受工资报酬的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每人每年的平均工资补助还超不过1000元,相对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来说,差距十分明显。加之大多数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没有解决,在村组干部退下来后的待遇都还没有保障,这使他们觉得工作没有盼头。
3、党员素质偏低与党员先进性难体现之间的矛盾。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党员没有致富本领,缺乏一技之长,自己都难以走出贫困的境地,更谈不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有的因年龄和知识老化,虽然也曾为党和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面对新情况,思想转不过弯,仍然用老眼光看待问题,认识保守,思想老化,程度不同地地产生了不适应感。在对待村里的一些大事上,不能从大局出发,对暂时的困难和问题不体谅、不理解,甚至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与此同时,大多数农村优秀青年在外打工,又没有固定的地点,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发展党员和选拔年轻后备干部时往往只好“从矮子里面选高个”,出现了党员难发展,村组干部难选的局面。加之,有些村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害怕失去领导地位,不是从培养新生力量出发,而是看作对自己地位的威胁,还有的即使发展党员,也只是从自己身边或亲属中发展关系党员、家族党员,致使一些村后备干部十分缺乏,新鲜血液难以补充进来,党员的先进性无从体现。
4、党内民主滞后与民主化进程难加快之间的矛盾。村支部与村委会产生的方式,导致了二者之间的不协调、不团结。一是“支部独政”。有的书记把党支部在农村干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理解为党的领导绝对化,忽视和否认村委的职能作用,沿袭着村里不论大小事都由支部说了算的做法;
二是“村委揽权”。一些村委会干部把基层民主极端化,认为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行使职权,村党支部无权过问,并以此为借口,排斥支部的领导;
三是“两委争权”。部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自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双方坐不到一条凳子上,互相争吵,互不妥协;
四是“两委搁政”。有些村两委成员职责不明,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清,工作随意性大,好事争着做不停,麻烦事推诿扯皮。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党内民主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是关键所在。
5、干群关系疏远与群众事情难解决之间的矛盾。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干群矛盾仍然是当前农村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分析导致矛盾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干部带领和指导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跟不上。大多数群众盼望干部能找出致富的路子,而村干部又缺乏一整套引导农村发展经济的思路和招数,这样群众认为干部没能力、没本事。二是干部管理农民的办法跟不上。有的干部说现在的农民懂得太多了,不好管,实际上并非如此,主要还是干部管理的方式方法得改一改。据了解过去一说管理,就是我说你听,就是上对下,甚至不问青红皂白以势压人,这样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不是农民懂得多,而是我们的干部懂得太少。三是干部深入实际办实事的作风跟不上。有的村干部很少到农民家中坐一坐,问一问,更谈不上为他们排忧解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长期拖着不办,群众对此很不满。四是干部严格要求自己的素质跟不上。有的村干部不注意平时的学习与修养,私心杂念重,多占多得,手中的权力不是用来为群众谋利益,而是为自己谋利益,在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四、主要措施及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我们今后的主要措施或提出的建议是做好“五项”工作,努力实现“五化”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拓宽渠道,壮大队伍,实现党员队伍年轻化。一是要通过努力,使全县农村党员队伍平均年龄由现在的52岁下降低到45岁左右,其中45岁党员占到党员总数的60%,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也要占到一定比例。要本着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拓宽发展党员的视野,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二是将那些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积极做好从个体私营经济组织、个体户和农村种养大户中,从毕业回村的高中生中,从复转军人中,从有一技之长、并愿意入党员的青年中,从长期在经营、自闯市场的本籍村民中发展党员,不断扩大党在农村的联系面、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三是每个村要确定一定数量的、主动要求入党的青年人,作为党的后备力量,对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村支部,可以适当地增加培养对象;
对于村委会班子中的非党成员,可严格按照标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作为培养对象,要通过不断拓展渠道,把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纳新到党内来,实现党员队伍的年轻化。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实现“两委”关系协调化。一是要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以制度化的形式规范干部言行,真正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农村党内民主与党外民主的同步推进。二是要以《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组织法》规定支村两委班子的职责为依据,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尤其要建立和完善对支部班子监督约束机制。三是要对两委关系紧张、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主任不团结等一些现象,及时进行处理,力争建立长期有效、科学分工、协调配合的两委工作制度。
3、规范管理,推进民主,实现领导方式制度化。一是坚持两委议事会制度;
对村中的重大事项,由村支部会议与村民代表议事会进行民主决策,经认真讨论,形成一致的意见和决议,然后实施。二是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办好村务公开栏,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公布于众,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坚持财务监督制度,村里财务支出实行由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联签制,由党员和村民推举出代表组成村级财务监督小组,每年年初,对上年度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四是坚持村务顾问制度。推举村里有权威的老党员、老干部及有威信的村民,组成顾问组对村里的有关事宜进行评议、协调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