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机可以通过软件来模拟完整的硬件系统,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可以利用虚拟机同时安装、运行多个虚拟的操作系统(以下简称GuestOS,即安装在虚拟机中的操作系统),如WinXP、Win7、WindowSe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虚拟化学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虚拟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虚拟机可以通过软件来模拟完整的硬件系统,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可以利用虚拟机同时安装、运行多个虚拟的操作系统(以下简称GuestOS,即安装在虚拟机中的操作系统),如WinXP、Win7、WindowServer2008、Linux等,各系统间可以同时运行且互不干扰,也可以组建成一个网络,多系统间也可以进行灵活切换,从而在节约资源的情况下方便地完成各种测试与开发。目前在信息化教学中比较常用的虚拟机软件主要有VirtualPC、VMware。两种虚拟机均能支持Dos、Windows、Unix、Linux等GuestOS,安装GuestOS时均可采用物理光盘或使用ISO镜像文件,GuestOS均有bridged(桥接模式)、NAT(网络地址转换模式)和host-only(仅主机模式)三种网络工作模式,安装后的GuestOS和HostOS(即物理计算机上安装的操作系统)是相互隔离的,但鼠标指针均可以在二者之间随意移动、拖放文件,而且GuestOS均具有磁盘还原功能。VirtualPC是微软开发的虚拟机,对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最新版本VirtualPC2007汉化安装包仅27MB左右,安装快速,约90秒即可完成安装;
GuestOS的硬盘和内存大小按实际使用动态增减,VirutalPC虚拟了一个通用的显卡:S3Trio32/64(4M),还虚拟了串口和并口。而VMwareWorkStaion6.0之后的各版本安装包均在400MB以上,安装时间较长、较繁;
GuestOS的硬盘容量在设定后不可调整,但可增加硬盘数量;
分配多少内存,即使不用,也占用着,不可被其他地方调用,因而基于VMware的GuestOS比较耗资源。但VMware更新最快,支持最新的各种操作系统,可以虚拟出除串口、并口外的USB、打印机等,而且VMwareWorkStation自9.0起具有更出色的3D图形技术。VMwareWorkstation具有更快的3D图形处理能力,支持在Windows和最新Linux虚拟机中使用DirectX9.0cShaderModel3和OpenGL2.13D图形技术,因此可以轻松地满足AutoCAD、Solidworks和许多最新游戏等3D应用的严苛要求[1]。对比VirtualPC和VMware,如果要安装Windows系统,且所要使用的软件对显存要求不高,对GuestOS的设置也比较简单,则建议使用轻巧型的VirutalPC;
若是需要安装非Windows系统,或体验最新的各种操作系统,或软件对显存要求较高,或需要更多的硬件虚拟时,建议使用VMware。
2虚拟机在中职信息化教学中应用
2.1应用一:教学环境随身带
GuestOS在HostOS中只是一个虚拟硬盘文件,文件大小即GuestOS实际消耗的硬盘空间,如GuestOS为纯净的WindowsXP或WindowsServer2003,虚拟硬盘文件大小一般不超过2GB,便于存储在U盘或移动硬盘随身携带。由于VirtualPC和VMware都可以直接使用虚拟硬盘文件打开相应的GuestOS,所以对于一些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事先在GuestOS中配置好,或直接将实训室的实训环境通过镜像方式Ghost安装到GuestOS中,然后将虚拟硬盘文件存放在U盘或移动硬盘中,随身携带,这样只要所用计算机上安装了相应的虚拟机就可以把虚拟硬盘文件拷到计算机上使用,这样既方便了备课,又方便了上课。当然,经实践证明,如果是存放在USB3.0的U盘或移动硬盘上,则可在USB3.0的移动设备上直接运行GuestOS,这样省去了拷贝虚拟硬盘文件时间,大大提高使用效率和便灵活性。VirutalPC安装快速,操作简单,相对于VirutalPC,VMware的硬件虚拟更强大,磁盘使用效率更高,更突出优势,若某些软件在VirtualPC无法运行时,不妨使用VMware。但由于VMware安装较繁琐、耗时,若要使用VMware,则建议先在常用的多媒体教室或实训室安装好VMware,以免影响课堂进度。
2.2应用二:节省设备投入,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2.2.1方便教师搭建服务器,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在实训教学中,将用于考试或文件共享等专门用途的ServerOS安装在教师机的虚拟机上,则每间实训室可节省1台服务器计算机。在虚拟机上安装ServerOS后,教师可方便地实现在WindowServer2003的GuestOS中搭建各种服务器,如文件服务器。在建好文件服务器后,可以通过特定软件实现为每个学生机建立一块相互隔离的个人空间,这样既方便了学生提交作业,也方便每次课将上次未完成的作业对应地发送给学生。
2.2.2方便学生搭建实训平台,进行实训、测试,强化技能
(1)在计算机实训中,每个学生均可利用一台计算机同时操作多个GuestOS,进行完整的实训测试,不仅提高了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率,还可以让每个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技能,而不局限于分工合作后的局部技能,如网站建设与测试、网络攻防测试等。(2)由于HostOS与GuestOS是隔离的,所以在GuestOS中不管是分区、中病毒、死机,还是安装各种软件,都不会影响HostOS。在HostOS中,GuestOS仅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所以诸如系统安装、磁盘操作、分区调整、数据删除与恢复测试、病毒防治、网络安全攻防测试之类会损坏HostOS的实训,就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在GuestOS中进行反复实训,这样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能得到更好的强化。
2.2.3方便准备不固定实训场所的实训环境
(1)对于临时调整实训室时,经常会遇到学生机缺少实训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如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飞鸽传书等局域网文件传送软件,快速地将配置好实训环境的虚拟硬盘文件传送给学生,学生就能在虚拟机的实训环境中正常完成实训。(2)对于一些非正常教学的培训,学生机中缺少培训所需软件,或软件版本不同,则可将培训所要的软件安装到GuestOS中,传送到学生机上,从而减少了对所有学生机因不同需求反复安装的麻烦。
2.3应用三:录制实训教学视频
虚拟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与社会思潮与产业革命发展紧密结合的,本文将直接从后现代人类学基本定义入手,与传统人类学范式对比,解构传统的方式与建构的逻辑,及这些在虚拟社会文化中的应用以及与传统的不同。进一步梳理后现代主义的历史逻辑,之后引出各个作者转向的原因;
以及后现代主义的从现代性到后现代主义———后工业时代思潮由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延续的背景、特点与转向,来讨论后现代主义人类学是什么、对于人类学发展的意义、特点与贡献,以及后现代主义人类学在20世纪10年代以来的最新走向。同时,也将顺带讨论后现代主义文本的空间与虚拟社会文化文本的第四维时空性的对接;
以及,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与尚未完全“结构”的虚拟社会文化的不确定性的对接。从宏观上看社会科学学科的划分在本质上即是一种有意而为的、筛选有限社会文化符号的结构功能主义,而后现代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日趋僵化、不断重复赋义的意义建构僵局(不断的重复赋义和意义再生是学科研究异化、走向诠释学和哲学诡辩的企图,而忽视了学科建设的实证研究本意)。后现代的出现则以有意识的反叛、达到了无意识打破上述僵局的目的———后现代至于传统的关系、与反传统的意义(实证和意义重构)及源流。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虚拟社会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交集中几个必须注意到的问题。
二、网络社会文化的新发展与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隐喻
网络社会的本质是符号的社会,是一种新的语言、新的话语符号系统,而这些构成网络话语系统的符号则是普遍性的、超时空的、超文化的,是“普世”的。网络社会的书写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投射,即“隐喻”。同时,因为后现代主义具有表达和指涉的不确定性,而网络社会疆域又具有超时空性;
因此,后现代主义人类指涉的不确定性与研究的方向性(只有方向、缺乏具体指涉和理论、概念体系),其虚拟社会文化研究的定性的探索性、反传统性、过渡性。只有当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社会文化在第四次工业浪潮成熟之后,成为普世的、普及的(程度等同于第二、第三次技术革命在当时的全方位的、基础性程度)社会基础知识,虚拟社会文化的秩序(经济、政治、文化、与书写系统)完全并行于传统秩序,并与之达成制衡之时,这种后现代主义的、探索性的、过渡性的探索成熟之后;
完全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虚拟使得社会文化研究才真正完成其系统的、理论的概念体系填充和建构。
三、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与虚拟社会文化研究的展望
首先,我们认为当代人类学研究的主题是后现代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与虚拟社会文化实证研究的整合。其次,全球一体化时代的人类学研究在信仰、价值、分类的趋同、异化与整合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的问题与研究视野的转换。在《后现代社会理论》中,瑞泽尔对后现代社会理论的14点批判。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所反应出的后现代主义与虚拟社会文化的如下相通之处。首先,瑞泽尔提到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家的反现代主义缺乏明确概念化的趋势,以及他们“精于批判但是对于‘社会应是什么样’却缺乏任何见解”。恰恰对应了网络社会在当代的发展阶段。其次,瑞泽尔笔下所言的后现代主义学者因缺乏一种能动主体方面的理论而对主体和主体性不感兴趣,则正对应了当代对于“虚拟社会文化的主体是什么:是人、是媒介、还是互动方式?”的模糊定位。第三,瑞氏所指出的“某些后现代社会理论家有一种至少把某些社会现象物化的令人烦扰的趋势”则恰恰与数字化的虚拟社会文化文本中符号化、文本化的沟通本质相对应。在后现代主义反对对文本做过度阐释、乃至反对文本本身之时,虚拟社会文化所依赖的恰恰是二位一体的“作者—读者”所赖以存在的生存方式。第四,瑞氏笔下的社会理论家过于满足与对他们自我定义的问题的沉湎,而忽视了对时代性问题的关键;
则可认为是虚拟社区建构在文本之上,后现代主义对于文本的质疑,恰恰迎合了虚拟社会文化读者制造文本的特性。在虚拟社区中,读者即作者。必须要反复重申的是人类学关注的是文化,文化是社会结构的文点/以后现代社会的基本特点作为支撑,而后现代主义则是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的符号标志/后现代意味着转型、反思和不确定性-即描述了由工业社会到全面数字化社会的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和大众心理特点,虚拟社会的全面来临则会是后工业社会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终结,至此,缺乏事实描述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将因社会生产方式形态/全面数字化社会的到来而找到理论在生产力和定型了的社会结构结构中的支撑。
四、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与虚拟社会文化:开放式的小结
虽然在本文所提及的诸多概念,从后现代主义到虚拟社会文化,从现代与后现代的理论之中,到布迪厄与卡斯特对新千年的不同分析试验;
都是基于人类学的“欧洲中心论”这一思想核心。但无论这些先行者承认与否,作为第四媒体和第四维时空出现的互联网时代与虚拟社会,都打破了出台的“欧洲中心论”。即使美国和西方的技术与语言仍然控制着互联网,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本身的去中心化、虚拟化、数字化、全球化与个人化逻辑,就已昭示了后现代主义的道路,也昭示了传统的、“忧郁的热带”式的、参与式民族志方法的衰落。我们无需可以分析到底是后现代推动虚拟社会文化的发展,还是虚拟社会文化的特质固化了依附理论所强调的发展的异化,推动了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使诠释回归本质,摒弃了传统的以民族志式的、再造的话语符合系统诠释文化本身的做法。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与虚拟社会文化是我们探讨的核心,而后现代主义时空观则是连结这两个核心的关键。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宏观历史分析,我们讨论了后现代主义是如何影响人类学的,并进而解释了后现代主义时空观是如何与虚拟社会文化之第四媒体相联系的。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特质是基础,而后现代主义时空观是解释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与虚拟社会文化联系的解释模型与桥梁,并以网络社会的第四媒体特征为基础。
五、结语
虚拟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虚拟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
目前, 虚拟企业这种组织结构在中国的企业中还比较陌生, 不像其他各类组织结构那样有着较为丰富的应用经历和经验。但是国外虚拟企业成功的典型有很多, 如世界知名的康柏电脑公司、以高品质运动鞋闻名的耐克公司、饮料巨商可口可乐公司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用虚拟企业这种组织结构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虚拟企业已成为企业成功的秘密武器。
1 虚拟企业的概念
虚拟企业是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化分工程度的日益提高而产生的。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迫使人们对企业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1989 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和国家科学院联合发起对当前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的研讨会, 并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成立了以美国13 家大型制造企业为核心的领导组, 带领百多家企业对如何建立“灵活型制造企业”进行了研究, 要求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具有既灵活又密切的大联合管理机制, 以适应目前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问题。由此开创了虚拟企业与虚拟经营的新模式。[1]
虚拟企业就是在具体的商业目标的趋动下, 由生产商与供应商暂时组成的网络企业或者说是他们之间较为松散的联合体, 目标达到, 即告解散。其生命周期视其既定目标及产品或服务的类型不同而异。在虚拟企业中, 接受业务的企业本身不具备完成任务(或者是出色完成任务) 的全部技术和资源, 但却可以高效且出色的完成任务。这是由于虚拟企业的运作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为基础, 通过把与某项服务、产品相关的企业相连, 利用虚拟, 各个企业从事自己最善于从事的工作, 整个虚拟企业中的各个合作企业都能高效的运作, 从而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或产品。从戴尔公司的运作过程中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虚拟企业的运作, 每当戴尔公司接到用户订单后, 其所有相关信息立刻被分解成具体零部件生产信息, 并随即通过其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传递到各地合作企业的信息库, 在那里零部件通过批量生产被迅速制造出来。生产一旦完成, 产品立刻通过联邦快运被传递到离用户最近的戴尔公司分部所在地。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飞机携带着不同厂家生产的零部件, 经重新组合一齐送往戴尔公司装配流水线,这样完全由用户自己定制的计算机便问世了, 整个过程历时5 日或更短。[2]
综上所述, 虚拟企业的优势有:
(1) 虚拟企业属于强-强组合, 它注重各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各合作企业的收益也会成倍增长。
(2) 虚拟企业可以降低各合作企业在人力资源、厂房、设备等方面的投资, 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和对新产品的投资。
(3) 虚拟企业是由各伙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融合而成, 因而可以生产出最佳的产品或服务。
(4) 虚拟企业具有制造与设计的灵活性, 它能对瞬息万变的生产环境产生迅速的反应, 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新的产品。
(5) 由于合作企业可轻易地改变, 虚拟企业具有操作上的灵活性。一家企业可以同时参与多个虚拟企业。[3]
2 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1) 人力集成化
虚拟企业的核心企业根据市场信息, 一旦产生一种产品方案, 即开始虚拟制造过程, 首先是人力资源的虚拟集成, 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劣, 和外部企业进行人才资源优势互补——“借鸡生蛋”, 通过信息网络把来自不同企业的人员集成在一起, 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协同工作, 一旦虚拟企业解体, 这些来自不同企业、职位和法律关系互不归属的人员的合作关系即告结束, 这种“集智”是虚拟企业成败的关键。
(2) 文化多元化
虚拟企业的伙伴更可能有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可能引起冲突。随着信息通讯的增多, 不同文化间将有更多交流和理解, 从而减少冲突, 故应提倡允许不同文化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共存。
(3) 组织动态化
虚拟企业由组建、生产、解体三个过程组成, 其存在的时间完全取决于项目或产品, 因此虚拟企业是动态的、暂时的, 一旦项目或产品完成, 虚拟企业宣告结束或组建另一形式的虚拟企业。
(4) 结构虚拟化
虚拟企业的优点是“用最大的组织来实现最大的权能”, 由于企业自身资源有限, 组织结构功能有限, 为实现某一市场战略而组成的虚拟企业其结构功能也是虚拟的集成结构, 在整个企业虚拟联合体中, 每个成员只充当其中某部份结构功能, 是分布式动态虚拟联合结构, 通过信息网络, 支持着为虚拟企业依空间分布的生产而设立的复杂的后勤保障工作, 这样的企业结构和传统的组织结构相比, 有较大的结构成本优势, 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 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急需重视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虚拟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的论文较少,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该问题不存在或没有研究的必要。对此, 笔者不敢苟同。因为, 人不是机器。在虚拟企业中,“集智”是关键, 协调是核心, 信任是基础,沟通是手段, 可以说, 不重视人力资源的虚拟企业, 其巨大的优势将难以发挥。甚至可能因为内部的文化冲突、互不信任、协调不畅而进入困境。
笔者认为, 当前虚拟企业人力资源中急需重视的问题有: (1) 文化冲突; (2) 信任度低; (3) 协调不畅; (4) 沟通困难; (5) 整合乏力。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在日常生活中, 随着愈来愈互相依赖的全球经济的发展, 我认为语言和文化特点的复兴即将来临。简而言之, 瑞典人会更瑞典化, 中国人会更中国化, 而法国人也会更法国化。”也就是说, 在当代全球化的世界里, 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趋势: 一是人 类愈来愈具有全球化的共性; 二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中, 人类却愈来愈坚持保留各自原有文明的特色或个性。由此而带来了走向国际的虚拟企业将面临多种民族文化互相磨合、冲突的挑战。正确地对不同文化以及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文化和管理理论, 而且能更好地学习与借鉴其他文化环境中产生的管理理论。[4]。按照荷兰学者霍夫斯蒂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文化差异可用五维来描述和比较。这五个维度是个人/集体主义、权力距离、非确定性避免、刚性/柔性倾向和短期/长远取向。它们对跨文化冲突的产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 处理好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 分析把握文化冲突对虚拟企业的影响, 创造文化协同效应。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文化冲突对虚拟企业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因为会使虚拟企业全球化战略失败。因此, 创造文化协同效应尤为重要。文化协同, 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冲突影响的办法, 是指管理人员根据组织成员和顾客个人的文化倾向, 而不是限定文化差异, 来形成组织的战略、策略、结构和管理的过程。这就涉及到了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虚拟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跨文化管理的能力, 不但要具备必要的跨国经营知识, 而且要具有语言知识和沟通技能。
第二, 开创管理沟通创新研究, 开创虚拟企业内部沟通新模式。虚拟企业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 面对着不确定的, 不断变化的合作伙伴, 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如何避免沟通中信息的缺失, 进行跨文化、跨背景、跨地域的沟通将对虚拟企业的成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跨文化的沟通是在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基础上, 尊重和领悟虚拟企业内部的多元文化, 使虚拟企业内部交往人员的双方能够理解彼此的意图的行为。有了良好的跨文化的沟通, 跨文化的领导、激励和决策也就易如反掌。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柔性沟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三, 建立学习型组织, 树立共同愿景, 进行广泛的团队学习。在虚拟企业中广泛地创建学习性组织的活动, 使各协助单位能够树立共同愿景, 共同学习, 共同发展, 应该用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方法在虚拟企业中创造良好的氛围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并且在学习中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不断创新, 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要求。
这就涉及到了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虚拟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跨文化管理的能力, 不但要具备必要的跨国经营知识, 而且要具有语言知识和沟通技能。
第四, 虚拟企业需要新型的领导者。虚拟企业从传统的权力直线制变成了平等协调制, 从传统的上下级关系变成了平等的协调关系。虚拟企业的经理不再是命令者, 而是彼此的协调者, 这种新的角色需要新型的领导者。新型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全方位的协调能力、系统的思考能力和全球化的视野。
第五, 虚拟企业需要新型员工。虚拟企业是各合作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信息网的联姻, 需要自我导向型、知识型、技术型且充分可靠的员工, 同时能运用计算机。另外, 虚拟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由各合作企业合作而完成, 这要求员工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而且,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传统的决策层与操作层分开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新型的员工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
第六, 开展知识管理, 整合资源。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已经取代了自然资源, 成为最为活跃和最有创造力的因素, 虚拟企业要想发挥它的优势, 必须进行知识管理(KM ) , 进行整个虚拟企业及相关合作单位之间的知识的挖掘、开发、保值、分享等业务, 使个人的知识变为组织的知识, 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
参考文献:
[1] 蒋镇辉, 陈国青. 虚拟企业及其运作[J]. 企业管理, 1999, (1).
[2] 计维斌. 论企业再造中的一种新模式——敏捷企业及虚拟公司[J ]. 经济体制改革, 1998, (4).
[3] 泽聪, 翁君奕. 虚拟企业协调的任务、障碍与策略[J]. 企业管理, 1999, (4).
虚拟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虚拟现实 情境化教学 英语听说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50-02
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和难点[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我国高校现行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往往受到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学课时紧张、教学资源不足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并受到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主观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效果欠佳。此外,听说课程教学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真实的英语听说环境。学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依靠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使得在某些情况下出现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参与性不强,甚至不愿学习的问题[2]。
语言应用的情境背景对于听说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不多,虽然“英语角、专题讨论、互动式教学方法”[3]等交流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平台,但是由于缺乏真实的语境氛围,学生在上述场合交流的过程中仍普遍存在“中式英语”泛滥和语法错误缺乏纠正等问题。近年来,视听说逐渐成为英语听说学习的主流方法。该方法将字幕、语音、图像、影像等多种资料融合,促进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4]。然而该类方法仍存在学生参与性不强、缺乏有效的语言应用背景等不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情境化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应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王玲[5]、路亚涵[6]、苏宝华[7]、戴琨[8]、郭万群[9]、徐艳[10]、仇鑫奕[11]、史志国[12]等人都探索了借助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教学的基本方法和优势。但是上述研究均并未描述如何使用相关技术开展教学实践。本文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情境化教学方法,提出虚拟情境化辅助英语听说教学的途径,试图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语境难以构建、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的问题,为英语听说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1 基本理论
英语听说教学应尽量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自主的学习、认识、掌握英语知识,自主提高实践中英语应用的能力。然而完全满足教学课堂内容的语境往往很难构建。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大多只能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少量的教学道具,激发想象来模拟对应的语境场景,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受到极大的影响。虚拟情境化辅助英语听说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英语应用能力,将学生置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真实的情境化语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和情境化学习理论是虚拟情境化辅助英语听说教学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该技术综合利用了计算机图形学、虚拟仿真、多媒体、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多传感器和人机交互等技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虚拟场景中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方式进行实时交互,达到真实感体验的目的[13]。教师通过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快速地构建符合任何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境化语境,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具有参与性、互动性、真实性的虚拟现实环境中自主学习的优势。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方便快速地模拟适合语言听说学习的文化背景,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虚拟现实技术与建构主义理论紧密相连。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它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进而建立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动性,强调知识构建过程中的社会性和协作性,强调通过学习者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和探讨共同完成知识的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情境性。情境学习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前提,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都必须满足情境学习,学习者需要在特定的应用情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14]。情境学习理论指出学生是知识构建的主动参与者,教师是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促进者,教学条件和方法是知识构建过程中情境环境的构建的工具,因此情境化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建立适合教学内容的特定情境,提高学生知识构建的深度和广度。
2 虚拟情境化教学环境的设计
英语听说课程中虚拟情境化教学环境的设计是情境化教学的关键,从技术方法而言需要解决英语听说课程的情境化数字内容的建模、听说课程的情境化数字内容的展示、听说课程的情境化教学效果评估三个问题。
(1)情境化教学环境中数字内容的建模方法。
英语听说课程的情境化教学环境中的数字内容的建模是情境化教学方法的核心和关键,逼真的数字内容可以提高学习环境模拟地模拟程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数字内容的建模过程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并创建适合教学内容的数字场景和交互方式。目前常用的交互模式是多人在线方式,即利用3ds Max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为每个学习者创建三维数字人物模型,各学习者通过鼠标、键盘或者体感类交互设备控制虚拟教学环境中虚拟人物的行为和运动,学习者通过真实的语音输入实现虚拟人物之间的交互,在数字化虚拟文化背景中完成知识的协同学习和建构。数字场景的建模方法通常是利用3ds Max三维建模软件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实现数字内容的三维建模、图像的真实感处理和纹理贴图,通过组合数字模型完成数字内容的创建。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引入图像、视频等数字资源,通过二维、三维数字资源的融合,提高情境化教学环境的逼真度。
(2)情境化教学环境中数字内容的展示方法。
如何将已经构建的情境化教学环境中的数字内容实时地展示给学习者,对于情境化学习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沉浸感、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提高学习者在虚拟环境中的舒适度,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Virtools、Torque Game Builder、Dirctor等软件虽然已经被应用于情境化教学环境中数字内容的展示,但是其软件成本和技术水平要求高,影响了实际应用的效果。Unity 3D是由Unity Technologies公司开发的一款三维数字资源展示引擎,具有视觉可视化编辑、脚本语言开发、属性编辑和动态预览、具有物理引擎、数字资源库和粒子特效库、支持图像、声音、视频资源等优势,能够满足普通用户快速、低成本开发的要求。实际教学环境设计过程中可采用该引擎实现情境化教学环境中数字内容的展示。
(3)情境化教学环境中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
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反馈学习者在情境化环境中的学习效果,进而改善情境化教学环境的设计方法。对于英语听说课程而言,目前可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主观评价即由各个学习者在情境化环境中以所处的情境为背景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教师根据学习者间对话过程中的表现,主观评价学习者的语言应用是否合理、发音是否标准、问题回答是否准确。客观评价主要是将学习对象的语音与事先预备的标准语音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自动匹配和比较,客观度量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实际教学英语中可将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互结合的方法,给予学习对象更好的指导。
在具体构建方面,我们以某一英语国家文化为背景,以了解这个国家语言中某一个话题为学习目标,应用3ds Max、Unity 3D、语音输入等计算机技术,构建了虚拟情境化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键盘控制虚拟环境中虚拟人物的行为运动,通过语音方式完成虚拟人物间的对话,通过丰富的数字内容和资源增强学习环境的真实感。当情境化学习结束后,通过教师主观评价和计算机客观评价结合的方法,实现学习效果的反馈。
3 总结与展望
针对英语听说课程虚拟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着诸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虚拟情境主要依托人的视觉、听觉以及一定程度触觉之外的感觉,不能对气味和嗅觉等产生作用。并且,对于学习者来说,提供虚拟情境的平台往往受到计算机的配置和网速的影响,当处理速度不能够满足虚拟境的大量数据的实时处理要求,学习效果就会差。
本文结合英语听说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情境化教学理论,给出了一种快速建立情境化虚拟教学环境的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了特定教学背景下的情境化数字场景,借助数字语音技术实现了学习者与虚拟情境化场景中虚拟人物间的对话,最后将学习者的语音与标准语音进行对比实现了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估,为英语听说课程情境化教学方法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未来将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情境化教学场景的设计水平,收集整理情境化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为英语听说课程的改革和实践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Swain,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In Gass,S.&C.Madden (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Z].Newbury House,1985.
[2] 王玲,凌乐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2010,26(12):112-113.
[3] 吕红兰.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5(5):91-92.
[4] 冯雅娟.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高级视听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英语语言和文化输入优势以及空间智能存储激活图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78(2):58-61.
[5] 王玲,凌乐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52):112-113.
[6] 路亚涵.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情境化外语教学环境[J].甘肃高师学报,2012,17(3):89-91.
[7] 苏宝华.信息技术环境下目标导向情境化学习的效果研究―― 以汉语听说课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8,186(10):78-89.
[8] 戴琨.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0(4):99-102,109.
[9] 郭万群,杨永林.虚拟环境下的语言教学研究综述[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3):67-72.
[10] 徐艳.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教育创新,2008(7):235.
[11] 仇鑫奕.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6(107):32-36.
[12] 史志国,田秋艳,艾婷.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27.
虚拟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虚拟群体 特征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计算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大学生虚拟式群体正逐渐发展壮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生活园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研究分析大学生虚拟群体的特征,加强对大学生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一、大学生虚拟群体的内涵
所谓大学生虚拟群体是指发生在网络中的社会聚合,是“以电脑网络为沟通中介,以信息联系为纽带,因学习、工作、兴趣、价值取向、信仰以及个人的特殊需要或者任何其他目的之故,主动与网络空间定的角色进行相对稳定、持续互动的多个‘数字化’人的集合体”。[2]
在这样的虚拟群体中,个体因学习、工作、兴趣、价值取向、信仰或任何其他目的之故,主动与其他成员进行相对稳定、持续互动的交流,建立虚拟的人际关系。由于这种虚拟群体是在网络虚拟空间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与传统群体相似但又明显不同的特征。
二、大学生虚拟群体的特征
(一)大学生虚拟群体人员构成具有复杂性
大学生虚拟群体中有的是基于网络求知而加入学习群体,有的是基于交流感情结交朋友而加入情感交流群体,有的是基于求职就业而加入考研考证考公务员等群体;从来源上看,大学生虚拟群体中既有优秀的学生干部,又有普普通通的学生,还有沉溺于网络的成瘾学生;从学历上看,既有学识比较渊播的硕士博士,又有才进入大学的本专科生;从地域上看,既有来自海外的留学生,又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民族的学生。大学生虚拟群体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些都决定了大学生虚拟群体人员构成的复杂性。
(二)大学生虚拟群体成员关系同时具有松散性与紧密性
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网络交往关系的联系性决定了大学生虚拟群体的内部关系的松散性。以网络为中介的大学生虚拟群体交往是数字化人之间的交往,也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彼此不一定相识或熟悉,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失去了某些约束和强制性因素,虚拟群体成员交往的随意性可能会增加,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关系也是一种弱纽带联系。大学生可以随时加入,也可以随时退出,成员关系松散。
虚拟群体的成员是围绕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相聚在一起的,内容包罗万象,话题的多样性决定了虚拟群体的多样性,每个人都可以从网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群体,结交对自己有益的朋友,与有共同语言的群体保持紧密联系,又表现了一定的紧密性。
(三)参与群体交往角色的虚拟性与现实性
网络的存在状态是非现实的,它以人造的各种信息符号为存在的形式,只要随便填写一下E-mail、QQ或是BBS的注册表或登记表,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应的身份,并以这个身份在网上进行各种人际交往。大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各种各样虚拟的活动,如交友、学习、购物、旅游……为大学生的生活、习、工作、交往提供极大的方便。网络虚拟群体中的人是符号化的人。[3]
由于虚拟群体成员是电脑背后现实世界中的人的投射,因而虚拟群体成员又具有现实人的种种特征,有着情绪、心理、价值观等的表达。处于网络世界的虚拟人,也要受到现实的限制,一是进入网络世界的客观条件,比如上网所用的设备或者金钱等;二是进入网络世界的主体条件。比如基本的网络技能和上网时间、上网精力等。可见身处网络世界的大学生虚拟群体不仅具有虚拟性,而且具有现实性。
(四)大学生虚拟群体组织方式的自治性
我国传统的大学生群体隶属于党团组织体系的管理,有着一系列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QQ群、校园BBS、博客、公共论坛等建立从开始就定位在“非官方”“民间”“自治”的位置,在网络群体中,原来负责管理大学生群体的传统力量长期处于缺位状态。这些大学生虚拟群体自治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由于网络立法普遍滞后于网络发展的现状,目前尚不存在针对虚拟群体的法律与规章;第二,由于网络的跨地域跨时空的属性,虚拟群体成员的来源跨越了地域、种族、学历、家庭背景、专业、班级、年级等的限制,这使得传统的以班级划分的党团管理体系失去了着力点;第三,虚拟群体内的各种决策由群体成员自主决定,而不是由校长、老师、学生会主席、班干部等决定。在他们所属的群体中各成员地位平等,共同享有各种权利和义务。
(五)大学生虚拟群体活动参与的自愿性
一方面,对于QQ群、BBS、博客等上的大学生群体,其成员都是自愿地按照爱好兴趣或者给予一定目的来参加的,并不是以班级或者党团组织来要求大学生参加的。与现实中大学生群体相比,加入虚拟群体的群体成员得不到现实中的荣誉、奖励金等“好处”。另一方面,虚拟群体对成员的要求也只是体现在网络空间的站规、版规中,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约束力。例如:虚拟群体所组织的现实中的各种活动如版聚、见面会、爬山、KTV等活动,也是由群主或版主发动,各成员自愿参加,都有参加不参加的自由。
(六)大学生虚拟群体文化的独特性
QQ群、BBS、博客等上的每个虚拟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接触很少的人可能无法理解。每个版的版聚、所颁发的纪念品等都是各群体文化的集中表现,如各版的版衫,其文字与图案的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各群体的特色文化。例如,大学生比较热衷的校内人人网的论坛上,有一个版块取名“嗷嗷郁闷”,大学生有什么郁闷之事都可以到这里一吐为快。网络语言很多都是非常形象的,例如现在正在流行的“打酱油”“兰州烧饼”“顶”“灌水”“潜水”“杯具”“洗具”等都是有别于现实生活中的独特群体文化,轻松活泼,创意无限,不仅吸引了群体成员,而且在他们的心中深深地烙上了一种文化认同感。
大学生虚拟群体的主要特征有以上六个方面,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比如大学生虚拟群体的自由性与规范性、群体成员的平等性与多元性、群体成员交流的生动性与机械性等。深入研究与分析大学生虚拟群体的特征,对加强大学生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网络群体: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象[J].思想・理论・教育,2005,(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