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20 15:5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资料统计描述采用x±s,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结构指标在学科建设符合《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五篇】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1篇

1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资料统计描述采用x±s,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结构指标在学科建设符合《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情况下,床位数基本符合要求。在医护人员配置上,我院ICU专科医生在2012年及2013年均未达到要求,且2013年进一步减少;
专科护士配置初步达标,但2013年仍有高年资护士流失,新补充年轻护士4名。在常规设备配置上,2013年有创呼吸机报废1台,但未能补充。我科暂无无创呼吸机。与北京地区报道的数据[3]相比,监护仪床位比、有创呼吸机床位比、无创呼吸机床位比均低于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输液泵床位比2013年有所提高,介于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之间,注射泵床位比及肠内营养泵床位比2013年均有所提高,但仍均低于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高级职称医师2013年流失1位,现有人数低于北京市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年不良事件报告例数也明显低于北京市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

2.2过程指标我院ICU多学科查房频度2012年为1.31次/周,介于北京市三级医院[(3.75±0.97)次/周]与二级医院[(1.20±0.92)次/周]之间。2013年为1.33次/周,与2012年水平基本持平。我院ICU成立之初即已建立转出的标准化程序,并逐渐完善。继续教育开展频度2012年为12次,约0.21次/周,低于北京市二级医院[(0.75±0.58)次/周]及三级医院[(1.83±0.72)次/周]水平。2013年同样为12次,约0.21次/周。床位使用率方面2012年为63.0%,低于北京市三级医院[(84.4±4.52)%]和二级医院[(62.7±5.54)%]平均水平。2013年为57.6%,有下降趋势。

2.3结果指标在结果指标中,我院2012年标准化死亡比为0.92,介于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之间,2013年为0.89,较前下降。48h再转入ICU发生率2012年为0.99%,高于北京市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水平,但2013年有所下降,介于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之间。意外拔管率及48h内非计划再插管率2012年水平介于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之间,2013年略有上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2012年水平均高于或接近北京市三级医院水平,均高于二级医院水平,但2013年较前下降。

3讨论

重症医学质量控制指标目前常用的是根据Donabedian教授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系统。2012年欧洲重症医学会安全与质量特别委员会(ESICM)按照上述“结构-过程-结果”模式筛选出9条获得90%以上专家共识的指标用于重症医学质量评价,包括:ICU学科建设符合国家要求情况、24h可获得的高级重症专科医师支持、不良事件报告体系的建立情况、多学科查房频度、ICU患者转出的标准化程序、标准死亡率、48h再转入ICU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及意外拔管率。近期北京地区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现状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成果发表,该研究采用的评价指标即参照了Donabedian教授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的医疗质量概念的三维评价指标系统,结合重症医学控制的学科特点及目前国内现状选择,涵盖了ESICM提出的9条指标,很好地反映了北京地区重症医学质控的现状水平。以此为参照,本研究同样按照“结构-过程-结果”模式选取上述指标进行流行病学现状调查,查找差距、分析原因,为进一步提高我院ICU的质控质量提供客观的依据和参考。

从我院ICU重症医学质控评价的结构指标看,床位数符合《指南》对重症医学床位数的基本要求,但随着2014年我院总床位数的扩张以及老年高龄危重患者比例的增加,对ICU床位的需求量越发增加。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我院ICU专科医生的配置一直未能达到要求,且ICU专科医生的流失问题严重,包括高级职称医师2013年流失1位,现有专科医师包括高级职称医师人数均低于北京市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分析原因可能与ICU医生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但专业性尚未有其他专科成熟以及收入问题等综合因素有关。ICU专科护士配置初步达标,但2013年有高年资护士流失,新补充年轻护士4名。可见,在ICU医护配置方面,仍需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基本医护人员的配置。在常规设备配置上,2013年有创呼吸机报废1台,但未能补充。我科暂无无创呼吸机。与北京地区报道的数据相比,监护仪床位比、有创呼吸机床位比、无创呼吸机床位比均低于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输液泵床位比2013年有所提高,并介于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之间,注射泵床位比及肠内营养泵床位比2013年均有所提高,但仍均低于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年不良事件报告例数也明显低于北京市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可见,我院ICU在结构配置完善方面仍有较大的空间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过程指标中,我院ICU有较为完善的转出的标准化程序,但多学科查房频度、继续教育开展频度与北京市三级医院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床位使用率方面2012年介于北京市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之间,但与三级医院有较大差距,且2013年呈下降趋势,并低于北京市二级医院平均水平。分析原因,可能与2013年各科室加强对次均费用的控制等因素有一定关系。要求我们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切实发挥ICU的学科优势,提高床位使用率,为医院总体患者救治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保障。结果指标中,反映预后的标准化死亡比介于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之间,2013年有进一步降低趋势。我院2012年48h再转入ICU发生率较高,经过完善转出程序后2013年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可见完善的制度是医疗安全的基本保障。反映差错的意外拔管率和48h内非计划再插管率介于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之间,2013年有升高趋势,提醒我们在差错控制方面需加强监控力度。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方面,我院ICU2012年的发生率高于或与三级医院水平相当,总体发生率偏高,与美国疾控中心所倡导的中心静脉感染与呼吸机相关肺炎零容忍相比,更是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Ceballos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建立包含重症医学护士长、临床护士主管、临床护士专家或教育者、重症医学医生、呼吸治疗师、感控护士等在内的质控管理团队,建立FOCUS-PDCA的质控流程,制定详细可行的中心静脉感染与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的集束化策略,成功的将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降低92%,中心静脉导管日减少27%;
同时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减少72%,呼吸机人天减少31%。我院ICU也通过努力,2013年上述指标有明显的改善。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2篇

二、申报理由:本人从1991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近12年,一直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任班主任5年,级组长7年。其中1991-1994年在广西平南大安高中任教,1994年起至今于南海区第一中学任教。1997年获得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资格,同时被聘为中学一级数学教师。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文选》,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精神,坚决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199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十分注意加强师德的修养,注意在遵纪守法、做人、治学、劳动等方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为日后成为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和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把每个知识要点以最佳方法正确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现把任职中学一级教师以来的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1997-1998学年度任教高三级303班、304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1998-199年度任教高一(6)班、高一(7)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9-2000学年度任教高二(3)班、高二(4)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和高二(4)班班主任。

2000-2001学年度任教高二(6)班、高二(7)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

2001-2002学年度任教高三(7)班、高三(8)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2002-2003学年度任教高一(15)班、高一(16)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7年主持南海市第一中学数学提高小组课外辅导工作,成绩明显,论文《数学竞赛辅导初探》获南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

1997-1998学年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探讨,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结合高三复习课的特点,狠抓学生的双基训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效果显著,所带的慢班会考合格率达98.5%,高于年级平均水平96%的2个多百分点。每次考试均有学生进入理科数学单科成绩的前10名。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1998-199年度,我在所任教的高一(6)班和高一(7)班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目标是: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是:

(1)、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做法:A、上课前请学生谈前一天作业或学习数学的心得。B、提问后暂缓给出结论,而是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C、课堂练习有时个别提问,有时一题多解,之后请学生判断优劣,最后老师评点。D、上讨论型、自学型的新授课。

(2)减轻学生负担,大量减少课外练习、作业,只留一些易混淆的题,对比认识。

由于在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我上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高一(6)班入学成绩数学平均分排在全级九个班中的第八位,上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六位,下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四位。高一(7)班上学期末平均分排在全级第九,下学期中段考升到第四。"希望杯"数学竞赛第一试,36名获奖者中,高一(6)班、高一(7)班共11人,约占总人数的1/3,大大超过平均比例,其中汤锦威同学更以102分的绝对优势获第一名。

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3)班和高二(4)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1998-199年度的试验基础上我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两个政治班,基础较差,自学的能力不强,缺乏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实验一度受阻。但我不气馁,继续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讲精练,通过"交流--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再辅以"一练一评一测"和"课堂限时速度训练"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三次大考中,高二(3)班和高二(4)班平均分居同类型班两第一,一次第二,高分层(90分以上)人数最多。

2000-2001学年度,我担任高二(6)班和高二(7)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这是两个理科平行班,基础较好,适逢学校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和"分层教学"试验,我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了"主体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带领学生进行了《自学--总结学习》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自学--总结学习》的一般模式、层次和方法。同时,由于网络的介入,信息技术又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我开始对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思考,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

我立足教材,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学问的研究者,方法灵活,贴近学生,我的课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在学生评教中我名列第一。同时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讲座"寻找数学美"受到学校和数学科组的高度评价。这一年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2001-2002学年度是我教师生涯中第四次带高三。我任高三(7)班和高三(8)班的数学科任。

高三实施分层教学,物理班按数学、物理、英语成绩分班,面对B班,我犹豫过。但我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我通过找学生谈话,测试摸底等方法调查,对教学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在B班挑出几个基础和能力都略好的学生进行培优,通过定期检查练习,面批面改,加开小灶,谈话鼓励等办法,使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上学期连续三次向A班输送优生之后,下学期还有学生能在模拟考中考出数学单科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培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数学优生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良好风气,因此班级的数学成绩提高也很快!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我对高考的认识,我举行了"高考大题考什么?"、"立几对策"、"规范作答在解答题中多拿几分"等专题复习,很受学生欢迎。高考成绩在同班五科中排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一档"。

2002-2003学年度我担任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前几年教学试验比较成功的激励下,我在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开展"自学--总结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题组练习"、"变式研究"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构题过程",并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也选题、编题、命题、讲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连作业都是学生自己出,自己讲解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我也深得学生的喜爱,在两个班的学生评教中,我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
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多年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分层教学"、"尝试法教学"、"自学--总结学习"的尝试和"多媒体环境下多师教学法"、"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淡化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论文《走出"练"的误区》在《广西教育》2003年第6期第36页发表,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社会科学版·教育研究(增刊))第87页发表。本学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继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省、市及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先后完成了《数学思维教育学》、《教育评价》、《计算机应用》、《数学素质教育学》、《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生活中的数学》、《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教学》、《管理教育专题》等科目的学习,成绩良好。

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借助数字化信息辅助教学是现代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了这个认识,我于1998年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当年就能熟练使用word编印试题,到1999年已经掌握了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2000年学习使用Authorware制作简单课件,同年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核",2001年学习Flash软件,2002年学习Photoshop和网页制作,现在已拥有个人主页--华韵数苑,2002年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核。

做为一级教师,我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先后与多个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一方面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教学素材;
另一方面我也虚心向他们学习。这几个青年教师进步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胜任高一至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德育工作能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大纲精神,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品德情操教育。善于在与学生的广泛接触或个别谈心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解决他们的思想症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年的班主任、级组长工作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带领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在"量化管理"、"民主治班"、"创建先进班集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总结出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深层次活动系列。论文《笔谈--余味无穷》在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4)班班主任,走过了由"跟班管理"到"量化管理"到"民主管理"的路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每次大考进步人数之多居全级之最,每月都被评为"文明标兵班",高二(4)班团支部还被评为"佛山市红旗团支部",成绩显著。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我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获得很多荣誉:1997年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南海市教育局党委的表彰。2001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教师。2003年当选为南海区中共党代表。

三、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教与学规律,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2、参加继续教育,力争在教科研究方面有突破性的成绩。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习心理;
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初中生

1 问题提出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变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渴望接近、尝试、探究和掌握知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活动的最佳动力,有着学习兴趣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1]。近年来,学习兴趣这一古老的话题在西方教育心理学界不断走向复兴,也成为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2]。根据国家三级课程政策的基本精神,结合中学生存在的明显厌学倾向和兴趣分化特征,许多中学根据自身条件分别以“任选课程”的方式对初中学生开设了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了对中学校本课程的开设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使学校和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征,从实际出发更好地完善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特组织和实施了中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研究。

2 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的选择 借助相关研究和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研究被试来自南京市4所普通中学初一、初二和初三3个年级的学生。从初一随机抽取了122人,初二随机抽取了151人,初三随机抽取了159人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共收回有效问卷383份,各年级分别为100份、140份和143份,其中男生有效问卷为186份,女生有效问卷为197份。

2.2 工具 在与4所学校有关领导、老师及部分同学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得到了初步的了解,然后结合朱智贤教授指导的青少年理想、动机、兴趣研究协作组在国内10省市开展的“在校青少年理想、动机和兴趣的研究”时所采取的兴趣组试题[3],编制了《中学生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为了得到学生在学习兴趣上更丰富的信息和观点,该问卷由客观性选择题和主观性开放题两部分组成,共含试题33个,其中选择题29个,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每题的若干答案中任选一个作为回答,它既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倾向性、稳定性、广度、效能等兴趣特点的调查[4,5],也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校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调查;
开放题4个,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在学习兴趣发展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学生对学校在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的过程中的满意度等。

2.3 资料的处理 对于选择题部分,以个人在问卷上的分数为基础,在对数据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按照年级和男女学生通过SPSS 10.0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的职业类型等信息,作为研究分析的参考。对于开放题部分,则主要根据学生的作答内容,提炼出他们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并对每一类思想进行统计并求出百分比。

3 结 果

3.1 学生学习兴趣的倾向性

3.1.1 学生学习兴趣的倾向性是指学生对哪一门或者哪几门课程发生兴趣。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发现,93.6%的初一学生、97.6%的初二学生和97.3%的初二学生能够明确地指出他们“最喜欢的必修课程”与“最不喜欢的必修课程”,94.8%的初一学生、96.4%的初二学生和97.3%的初三学生能够明确地指出他们“最喜欢的选修课程”与“最不喜欢的选修课程”,这说明初一和初二学生无论对必修课程的学习兴趣,还是对选修课程的学习兴趣都有了很明显的分化,而且学习兴趣的分化在课程类别、性别以及年级等方面都无明显差异。

3.1.2 在初一学生中,他们最喜欢的必修课程是外语(占总人数的20%),其次是语文(占总人数的19%),他们最不喜欢的必修课程是地理(占总人数的19%);
在初二学生中,他们最喜欢的必修课程是语文(占总人数的28.6%),其次是体育(占总人数的12.9%),他们最不喜欢的必修课程是外语(占总人数的20%);
在初三学生中,他们最喜欢的必修课程是体育(占总人数的28.0%),其次是语文和音乐(都分别占总人数的13.3%),他们最不喜欢的必修课程是政治(占总人数的22.4%),见表1。

3.1.3 初中各年级学生最喜欢和最不喜欢某一必修课的原因具有高度一致性(见表2)。最喜欢某一必修课程的首要原因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获得一种乐趣”(占总人数的51.0%),其次是“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老师讲得好”;
最不喜欢某一必修课程的首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一种学习的乐趣”,其次是“基础不好,很难取得很好的成绩”。

由此可见,学生对某一课程的喜欢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自己是否能够感受到学习该课程所带来的乐趣这一主要因素,其次才是教师的因素。升学和就业这一被人们看作非常现实的因素对初中生的课程兴趣并无显著影响。

3.2 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 学习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学生对某一门学科喜好的持久性程度。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稳定性对学习都有重大的意义,学生对某一门或者几门课程有了稳定的兴趣,才能经过长期的钻研,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研究发现(见表3和表4),初中各年级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稳定性较高,年级差异不显著([WTBX]P[WT]=0.440)。

表2 最喜欢与最不喜欢某一必修课程的原因比较(%)

统计分析发现,初中生认为自己学科兴趣产生在“五年级和五年级以前”占总人数的66.3%,其中初一、初二和初三各年级学生中认为自己的学科兴趣在该时期产生的分别占77.0%、65.0%和60.2%。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学生学科兴趣产生的重要时期或者说关键期是在小学五年级。

3.3 学生学习兴趣的广泛性 学习兴趣的广泛性是指学生学习兴趣的范围。研究发现,大多数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广泛,且性别差异不明显,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另外,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在喜欢的课程较多或很多的3个年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把兴趣广泛性和他们最喜欢的课程之间的关系界定为“很密切”或者是“较密切”。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广泛的学生在兴趣的广度和中心兴趣之间的关系认识是正确的。对于乐于学习的课程很少的学生,

初一、初二的学生认为主要的原因是“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去学习更多的课程”(分别占34.4%和32.3%),其次是“使自己喜欢的老师较少”(占21.9%和25.8%);
而初三学生认为主要原因是“自己在很多课程学习中的基础很差”(占44.4%),其次则是“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去学习更多的课程”(占24.1%)。

3.4 学生学习兴趣的效能性 学习兴趣的效能性是指学习兴趣在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力量。如,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效能性时,他们通常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与自己最喜欢的课程有关的活动。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当学校组织与他们最喜欢的课程有关的活动时,能“很积极参加”的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分别占53.0%、52.1%和31.5%;
能够“较积极参加”的各年级学生分别占32.0%、35.7%和44.1%。由此可见,初中生对某一课程的兴趣基本具有较高的效能性。

3.5 学科学习的兴趣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所调查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见表5),学生最感兴趣学习的学科与最喜欢的教师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P=0.000),但随着年级的增高其相关程度有所下降;
从总体上看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上课最好的老师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初一和初二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明显;
过去我们可能认为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一定与班主任之间存在显著关系,但从本研究看来,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与班主任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也就是说,班主任并没有影响学生对学习兴趣科目的选择,体现了初中生在兴趣选择上的自主性。而且从年级差异上不难看出,年级越高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的选择越自主,受相关教师影响越小。

4 讨 论

4.1 初中生在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课程上存在惊人的差异。初一学生最喜欢的是外语,其次是语文,最不喜欢的是地理;
初二学生最喜欢的是语文,其次是体育,最不喜欢的是外语;
初三学生最喜欢的是体育,其次是语文,最不喜欢的是政治。这似乎反映了学生兴趣变化的一定连续性,对语文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对外语的兴趣却在下降,对体育的兴趣却明显上升。这其间的变化很值得中学学科教学与管理人员思考再加以思考,如外语,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它是最喜欢的学科,而初二学生就认为是最不喜欢的了,初三学生也把它看作是仅次于政治的最不喜欢的学科。

4.2 以往研究认为,中学生对某一学科最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环境(教师和学校)的影响,对某一学科最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基础不好。然而,本研究却发现,初中生最喜欢或者最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原因并非源于外部因素,而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获得一种乐趣”。同时,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一组矛盾,即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从教师、家长看来,当然希望学生感兴趣学习的学科是能有利于未来的升学与就业,而学生却以学习乐趣为标准认定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这必然带来教师、家长对学生希望与学生实际选择之间的矛盾。因此,学校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学习那些教师、家长认为有利于未来就业与升学的学科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协调这一矛盾,达到两者的统一。

4.3 从调查研究的结果看来,中学生学科兴趣的产生集中在五年级和五年级以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学生学科兴趣产生的重要时期甚至可以说关键期是在小学五年级。但我们不能因此结论而认为中学教学对学生兴趣没影响,一方面毕竟该结论的正确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另一方面即使学生学科兴趣的倾向在那时已基本定性,但我们可以从兴趣的程度上去改变他们,特别是象外语、物理、化学等新增设的学科,我们还可以凭借学生对学科的新奇性而影响他们兴趣的倾向性,从而激发和改变他们的兴趣。

4.4 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分析中发现,学生最感兴趣学习的学科与最喜欢的教师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WTBX]P[WT]=0.000),但随着年级的增高其相关程度有所下降;
从总体上看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上课最好的老师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初一和初二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明显;
过去我们可能认为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一定与班主任之间存在显著关系,但从本次调查看来,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与班主任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学习兴趣科目的选择影响不大,也就是说,初中生在兴趣选择上的自主性较高。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学习倦怠;
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21-03

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提出“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用于描述消极压力这一极端现象,即因过度紧张而使个人出现疲惫、焦虑、工作效率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现象等。随着研究深入,倦怠研究涉及护士、医生、警察等职业群体。后来,有学者提出,学生在求学期间也会产生倦怠,从而开始了学习倦怠的研究。

国外对学习倦怠概念的研究基本沿用Maslach关于倦怠的概念:由于过度学习需求而使学生产生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落。连榕认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我们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压力而产生的情绪、行为、自我认知等一系列消极反应。具体表现为:(1)有疲惫感、缺乏兴趣、厌倦学习、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
(2)存在迟到、缺课、打瞌睡、低学习效率等行为表现;
(3)对自我效能、专业发展、将来的成就评价较低等。

近几年,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大学招生规模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外界诱惑、专业压力、就业困惑、个人成就感低等使学习倦怠问题凸显出来。研究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背后的原因、学习倦怠相关因素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成为最近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改革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调查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剖析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为高职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促进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抽样的方式,选取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三年制)8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17份,问卷有效率为89.13%。其中男生347人,女生366人;
一年级227人,二年级226人,三年级260人;
文科生347人,理科生175人,数字艺术生191人;
农村183人,城镇254人,县市276人。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连榕教授等参照Maslach的量表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此问卷共有20个项目,分为3个因子:情绪低落(8个项目)、行为不当(6个项目)、成就感低(6个项目)。问卷为5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计1分)、“比较不符合”(计2分)到“完全符合”(计5分)。分数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问卷中有8道题为反向计分。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5,分半信度为0.880。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8~0.762之间(p

施测程序 采用集体施测,用同一指导语指导学生匿名填写问卷。

数据的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差异显著性分析与方差分析。

调查结果和讨论

(一)高职学生总体学习倦怠情况

对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得到表1中的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倦怠每题的平均得分为2.83,属于中等范围;
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因子的得分在量表中值3以下,接近3(分别为2.70、2.99、2.83)。

对学习倦怠每两个因子的均分做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学习倦怠各因子之间的差异显著,学习倦怠的各个表现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
其次是成就感低;
第三是情绪低落。结果见表2。

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因子中,被试选择“比较符合”与“完全符合”的比率分别为31.1%、29.61%、37.56%、26.67%,表明约有30%的高职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习倦怠在各个维度中的表现,我们统计了各题目中学生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

在情绪低落因子中,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比率比较高的题目是:“我想学习,但学习很枯燥”,“考试总是让我厌烦”,“很难对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比率分别为48%、47%、40%;
对题目“我对学习感到厌倦”,选择“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比率较低,只占17%。

在行为不当因子中,对题目“我课后很少学习”、“在学习上我觉得耐性不够”、“我很少计划安排自己的时间”,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较高,分别占44%、55%、38%。对题目“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有欠缺,并不能完全付诸实践”,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最低,但也达到了20%。

在成就感低因子中,对题目“我能胜任大学的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我来说很容易”,选择“完全不符合”或“比较不符合”的比率分别为55%、25%。

(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

分别以性别、年级、专业等人口学变量对被试分组,对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及总分等变量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

不同性别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3结果显示,在总体倦怠及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因子上,高职男女生并无差异;
在行为不当因子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行为不当方面,倦怠程度比男生还要高。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4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因子上,年级差异显著;
而在行为不当因子上不存在年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显示,一年级学生的总倦怠、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的倦怠分数显著低于二年级、三年级,二三年级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不同专业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5结果显示,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与行为不当因子上,专业差异显著;
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显示,数字艺术专业的倦怠程度要显著低于文科及理科专业,文科及理科专业无显著差异;
而在成就感低因子上,无显著的专业差异。

不同生源地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下页表6结果显示,在总倦怠及三个因子方面,高职学生无生源地的显著差异。

结果讨论

(一)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从总倦怠均值及各因子的均值(见表1)与已有的大学生及高职生学习倦怠研究结果相比,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得分及各因子项目平均得分居中。统计分析显示,约30%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这表明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的学体情况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不容乐观。其中,行为不当较为严重,其次是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这些结果与王翠荣、连榕、龚芸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任怡的研究结果不同。行为不当反映了学生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比较欠缺,学习耐性不够,时间管理能力也需加强等诸多问题。

(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相比已有研究结果,性别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并不一致。郭彩琴的研究表明,男生在各个维度上倦怠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
郑荣奕、邢强的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在总倦怠及各因子倦怠得分上,高职女生的倦怠程度更高;
黄李娜对中职学生的研究表明,中职女生学习倦怠程度强于男生,尤其是情绪低落及行为不当方面。本研究表明,男女生在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因子上无显著差异;
在行为不当因子上,女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显著高于男生。这说明在学习行为表现上男生要比女生略积极一些。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男生的社会压力更大一些,可能更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习动机比较强;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更多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女生出勤、完成作业情况较好,但在操作、实践、实习环节可能比较薄弱。性别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可能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性别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仍需更多的研究支持。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不同。一年级学生表现出比较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比较饱满,对专业的认同感较高,成就感也较好。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动力、成就感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此状态一直持续到三年级。一年级新生刚进校,面对着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对一切感到新鲜,能够认真对待学习。进入二年级后,可能面对更多的挑战和选择,如社会活动、兼职、社团等等,相对于学习,可能对社会实践更有兴趣和成就感。表4表明,二三年级学生学习倦怠更多地表现为情绪低落及成就感低。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状态,同时,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艺术学科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低于文、理科学生。主要体现在行为及情绪表现上,数字艺术学科及文、理科学生在成就感方面差异不大,与连榕等的研究一致。与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的文、理科相比,数字艺术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密切,更注重形成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专业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规范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文科、理科专业除了重视理论讲授外,还要进一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加强知识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文、理科专业的学科建设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或者实践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农村、城镇、县市学生在学习倦怠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高职学生生源地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变量,与郭彩琴等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结果一致。

结论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总体是正向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因子中,行为不当倦怠程度最高;
学生在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仍需加强。

性别、年级、学科等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女生的行为不当比男生表现还要严峻;
与一年级新生相比,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更严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热爱度等。数字艺术学科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明显低于文科及理科学生,这给文理课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Maslach C,Leiter M P. The Truth about Burnout[J].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s,1997:189-193.

[2]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3]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1):47-51.

[4]王翠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43-744.

[5]龚芸.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个体因素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20):2286-2289.

[6]任怡.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在高职院校的试测[J].理论与现代化,2007(3):120-122.

[7]董银银,姬会会.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8-9.

[8]郭彩琴,肖海燕,马存根.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62-1064.

[9]郑荣奕,邢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特点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72-174.

[10]黄李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0.

作者简介: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5篇

莱西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

各中小学、局机关各科室:根据《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青教通字〔2014〕86号)精神,结合莱西实际,本着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报经青岛市教育局批准,莱西市教体局决定对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考试科目及考试成绩呈现形式。2015年,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生物9个科目考试成绩以分数和等级(分ABCDE五个等级)两种形式呈现,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2个科目以等级(分及格、不及格两个等级)形式呈现。从2016年开始,思想品德以等级(分及格、不及格两个等级)形式呈现,其他学科呈现形式与2015年相同。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一)招生志愿填报。从2015年开始,除优质高中部分生源、特长生招生外不再实行电脑派位录取新生,将莱西一中南校、北校由过去的统一招生调整为莱西一中南校、莱西一中北校两个独立的学校分别填报志愿招生,不再划定统一的录取分数线,两所学校各自按照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2015年,志愿设置分为第一批次学校(莱西一中南校、莱西一中北校)和第二批次学校(莱西二中)。第一批次学校设两个志愿:第一志愿和是否服从调剂志愿。第一志愿只能从莱西一中南校、莱西一中北校两所学校中选择一所学校填报,不能兼报;
是否服从调剂志愿是指当两所学校中的一所学校线上考生不足时,可从填有服从调剂志愿的考生中择优录取。第二批次学校设一个志愿:莱西二中。录取时,先录取第一批次学校,按莱西一中南校和莱西一中北校两所学校招生计划总数(不含优质高中部分生源和特长生)的1:1.05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分数线以上考生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分别录取;
第一志愿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从填有服从调剂志愿的分数线以上考生中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再录取第二批次学校即莱西二中,按照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2016年及以后的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将根据莱西市高中布局调整的发展情况另行通知。(二)实现分数制与等级制并行的录取方式。2015年,普通高中学校统一招生实行按6个科目总分(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思想品德80分,总分620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2016年,实行按7个科目总分(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历史80分、生物80分,总分700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2017年,实行按8个科目总分(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历史80分、地理80分、生物80分,总分780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从2015年开始,总分相同的考生按学科等级组合择优录取。首先通过语文、数学、英语等级组合择优录取;
如果语文、数学、英语等级相同,再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级组合择优录取;
如果物理、化学、生物等级也相同,最后通过历史、地理等级组合择优录取。从2016年开始,普通高中学校优先录取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达到及格等级的考生。(三)自主招生(特色班招生)。2015年莱西一中和莱西二中特色班招生继续按综合成绩(中考文化课成绩+面试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特色班招生各初中学校不再进行预选,由学生自愿报名。中考文化课成绩公布后,根据分配给各初中学校的指标数,从报考特色班考生中,依据中考文化课成绩由高到低按1:1.2比例划定面试资格分数线,确定面试考生,分别由莱西一中和莱西二中自主组织专家组进行面试,面试成绩总分满分为100分。考生面试成绩和中考文化课成绩之和即为考生综合成绩。录取时,依据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被莱西一中特色班录取的考生,继续通过电脑派位的形式,均衡分配到莱西一中南校和莱西一中北校。2015年艺术体育专业特长生招生专业测试提前到3月份底前完成。专业课具体测试时间另行通知。(四)优质高中指标生录取。根据各初中学校毕业生人数,将莱西一中南校、莱西一中北校计划招生名额,按照上级规定的比例作为指标生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教体局根据指标生总数控制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录取分数线以上考生按志愿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三、完全等级制评价与录取教体局将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根据青岛市教育局的要求,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完全等级制评价与录取。四、其他说明今后,青岛教育局如有新的改革政策,莱西教体局将根据相关通知要求并结合莱西实际,对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政策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

莱西市教育体育局 2014年12月31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