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一书中提出:“讲评重于指导。作文教学的第一大事是认真读学生的作文,要带着思考、归纳和发现的心去读。要关注作后讲评,要先让学生写,写出来了,有什么问题,给你诊断,给你开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写景作文点评【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写景作文点评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习作讲评 分年段 分内容 分层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22
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一书中提出:“讲评重于指导。作文教学的第一大事是认真读学生的作文,要带着思考、归纳和发现的心去读。要关注作后讲评,要先让学生写,写出来了,有什么问题,给你诊断,给你开药方,给你治。”反思如今的作文教学,发现教师的讲评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课堂有效性不足。
一、静观――习作讲评课的现状
1.全景扫描
纵观各节讲评课,我们发现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
(1)教师没有根据各年段的习作要求进行有区别的讲评,缺乏科学性。(2)对于不同内容的习作,没有注意讲评的要点也应不同,缺乏针对性。(3)只注重对优秀习作的讲评,忽略了中等习作和问题习作,缺乏层次性。
2.近景特写
某些讲评课还存在如下问题:
(1)漠视虚假。对于明显的虚假习作,教师视而不见,反而对其生动的描写大加赞扬。(2)面面俱到。有的教师课堂上讲评过于全面,没有重点。(3)缺乏导向。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健康内容,教师讲评时没有批评指正。(4)抹杀个性。教师对某些精彩的句段过分讲评,导致学生放弃自己的思维成果,改成了教师所赞扬的方式。
二、深思――习作讲评应注重方法
那习作讲评有章可循吗?细细思量,我认为要想提高习作讲评的有效性,可采取以下三种讲评方法。
1.分年段讲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的学生习作要求不同。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既然不同年段习作的要求不同,那我们讲评的“点”也应不同。对照以上标准,我认为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讲评应从小处着眼,关注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如是否有错别字、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等。而在第三学段的讲评教学中,讲评之“点”则应更具高度,如抓住语句是否生动、感情是否真挚、重点是否突出、细节是否精彩这些方面讲评。
2.分内容讲评
小学生的作文按内容一般可分为这几类:叙事的、写人的、写景的以及想象作文等。不同的习作内容,写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讲评的“点”也应不同。
叙事类的文章,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所以对叙事类文章的讲评首先应关注事情表达的完整性、清楚性。在六要素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所以叙事类文章讲评重点应是关注事情经过的具体性、生动性。
写人为主的文章,要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因此,对于写人文章的讲评,应关注外貌描写是否传神,语言描写是否反映出人物特点,动作描写是否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心理,心理描写是否合情合理等几个方面。
写景类文章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生动、有序地描绘出来,并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写景类文章讲评则应关注景色描写是否生动,是否注意了观察顺序等。
想象类的作文要求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表现生活,且想象要符合生活实际,并有一个美好的中心思想。所以,想象类作文的讲评要点应是想象是否有新意、是否合理,想象的内容是否具体、是否表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中心思想等。
3.分层次讲评
在习作讲评课上,对优秀习作的讲评的确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但缺乏对问题习作、中等习作的讲评,课堂的有效性也将大打折扣。因此,习作讲评应注重分层讲评。
但要注意的是,对于中下水平习作的讲评标准要降低,要对文中的闪光点先加以肯定,再指出文中存在的问题。而在集体讲评问题作文前,还应征得作者同意,并且不可以用与优秀习作对比的方式来讲评。
写景作文点评范文第2篇
下面以2010年江苏卷阿城的《溜索》为例,来验证这“三点”的做题效果。
1.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达特色。(5分)
2. 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3.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4. 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一、 坚持分点。
每一个阅读题的高分值决定了答案大多要从多方面来回答,所以尽可能多的分点回答能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周全性,正确性。
例1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 “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 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且告诉我不要往下看: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 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 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解析 虽然没有要求分点回答,但是题目中的“分散”“全文”就决定了领队的形象
不只是“一点”答案的扁平形象,而是“多点”答案的丰满形象,应该用 (1)(2)(3)(4)或者①②③④进行分点,且整齐排列。
如果“四点”答案不标序号,首尾相连地放在一起,可能会只得到“一点”答案应得的分数,更何况我们的表述难以和参考答案相同或相似,也许连“一点”答案应得的分数也得不到。
二、 坚持摘点。
坚持找到答题区域,让相关的语段重现,坚持从语段中摘抄相应的点,或词语,或短语,甚至句子,既符合“简要分析”的多数答题要求,又有的放矢,言必有据,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甚至能答出比高考答案丰富的答案。
例2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达特色。(5分)
参考答案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解析 本答案没有“分点”,实际上阅卷老师在操作时是明确分点给分的;
本答案也没有“摘点”,也就不符合题目中的“分析”要求,严格说来,本答案有些空洞,答无所据。而“画线部分”给我们指明了答题的区域,从中摘点,就可能得出和参考答案不同的答案。
①作者通过远眺感觉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俯瞰江底“蓦地心中一颤”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
②作者描写怒江峡谷的险峻时,非常注意变换角度,将“我”的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③段中通过“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这个答案比高考答案更丰富,多出来的几点答案有“摘点”做根据,合乎情理,即使不给分,也不会因此扣分。即使缺少了参考答案中的某点,也能因此而加以弥补。如果有字数限制不允许“摘点”,也应该把明“摘点”变成暗“摘点”。
三、 坚持评点。
对所摘抄的点,紧扣题目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评论。坚持了摘点,对摘点作出评点,就容易水到渠成。
例3 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 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①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②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
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解析 题目中“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作用属于表情达意的作用,而不是结构的作用,所以就没有什么“线索作用”“承上启下作用”等答案。
本答案分①②两点,摘抄了“牛不肯挪动半步”“流泪发抖”,进行了“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
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的评点。其实,既然是“不少笔墨”,就应该像上一题的答案一样,多“分点”,多“摘点”,多“评点”,而不仅仅是两点。
如果同学们坚持分点,坚持摘点,坚持评点,用这样的答题思维与答题习惯来答题,就不用怀疑自己的答案,即使和高考答案有所不同。
坚持分点,很容易;
坚持摘点,较容易;
坚持评点,不容易。不容易评点在于同学们的评点语言。评点语言的组织有这样几种:
1. 抄写语言:是指文本中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和“摘点”不同,“摘点”是答案的根据,“抄写语言”是答案的表现,即“答案在文中”。“摘点”和“抄写语言”的关系就如根与木的关系,源与水的关系。如上文例3参考答案中的“怒江峡谷”“我”“战战兢兢”“领队”“汉子”就是“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抄写语言,而不是摘点。
2. 默写语言:是指答题的常用术语,可以像标签一样粘贴在答案中。在复习时应对常用术语作系统的总结。
如描写人物的方法有:
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
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
③细节描写;
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
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如景物描写的作用: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氛围。以景衬人:正衬,以景物之优美衬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人物命运之悲惨;
反衬,以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境遇。小说中的景物则是渲染氛围,烘托心理,推动情节。
能把积累的这些术语中的一个或几个恰到好处地运用到答案中,这些术语便被称为默写语言了。如上文例3参考答案中的默写语言是“侧面”“互相映衬”“反衬”,没有超出上述关于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术语的范围。
3. 作文语言:是同学们作为普通受众应该理解到位的语言;
是指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表述出来的语言;
是传统的、主流的、经典的语言。如人物的形象、小说的主旨、景物的特点、句子的含义、对某个问题的探究等。这些问题的表述运用的语言就类似于作文语言,而且是小议论文的语言,所以语言的表述不能为张扬个性而
表现非主流思想。如有人根据“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理解为领队的颐指气使,精瘦汉子的唯唯诺诺;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理解为对动物的虐待,这就和文章的主旨背道而驰。而上文答案中的“高峻险恶”、“勇敢无畏”等评价性的形容词,就是传统的、主流的作文语言。
我们无法做到和高考答案一致,但是坚持分点,坚持摘点,坚持评点,即使不得满分,也得高分。
所以,自信地写自己的答案,让阅卷老师去判吧!
请运用本文“三点”法和“三言”法来组织《溜索》第4题的答案。
【参考答案】
深刻意蕴:
(1) 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 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 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 “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 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 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 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写景作文点评范文第3篇
小学作文分类及写作要点
写人:
1 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外贸描写做到形神兼备。
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外貌都与别人不同,外貌特点,如容貌,神态,姿态,服饰等,往往反映着人物不同的个性和心理。
这些特点的描写要做到时刻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外貌描写应力求做到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和个性,决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倾向。
2 把握人物特点,注意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做到“言为心声”。
在生活中,人们的个性,职业,年龄及所出的时间,环境和地位不同,说出的话也不会完全相同。一个人的语言,就是他思想感情最直接的流露,因此,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描写,时刻做到“言为心声”。
3 要选择恰当的事例。
选择事例时,不要认为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事例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小事来表现主题,体现中心。
记事:
此类文章,是指以写事为中心,,通过对事情的描写,反映人物思想,社会变化等问题。
1 写清楚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使叙事具有完整性。
写好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按事情的发展规律,把事情交待清楚。也就是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和结果这六大要素。
要想文章内容完整,主题明确,六点中的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最为重要。
2 注意选择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典型材料。
小学生写记事作文,一般都是些自己身边的熟人的平凡小事,那么,就应该越具体越好。生活中的小事很多,要从中选择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表达文章要求的深刻道理和闪光思想。
进行描写时,应对事件的成因,人物的行动等进行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文章的重要部分,如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和高潮部分,应该写得越具体越好。
写景:
1 要善于观察,找出景物独有的特点。
观察就是运用人的各种器官如视,听,触,嗅,味觉等来感知事物。观察时,要细致,要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也就是找出观察景物与其他不同类景物及同类景物之间的区别。应从不同角度入手,写准景物,写活景物。
2 注意描写表达,使景物活灵活现。
要对景物进行描写,最重要的就是对景物的顺序描写不能乱。可按景物的空间顺序来写,如左,右,前,后,东,西等方位。也可以时间顺序来写,如一天之内的早,中,晚,以年内的春,夏,秋,冬等。还可以按游览顺序来写。
3 必须真实,达到写景抒情的境界。
状物:
1 对物体形态的描写要逼真。
首先应当写好物体的外形,要注意全面。每个物体都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缺少了那一部分,就不是完整的物体,但应根据物体的外形特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来写。
2 要做到生动有趣,条理清楚。
3 文章结尾可以托物言志,寄予作者情感。
这一点不是文章的重心,只需在结尾点出即可。
想象:
1 想象要一现实生活为基础。
想象作文把人们提前带入未来社会,但未来的发展不可能离开现代社会的基础。
2 想象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
想象的内容可以十分大胆,但应该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看图:
1 细致全面的观察分析图画,是理解图意的前提。
观察图画可分三步:一是总观全图,按顺序依次观察,使之对画面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二是观察分析图中的人物和背景。背景不同,人物活动的主题就不同,文章立意就会不同。三是观察分析细节,特别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2 对画面展开充分的想象和联想。
例如人物情节画,可根据画面表现的主要情节,设想出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再把事情串联起来,并构思出具体情节,推测人物的内心活动,想象人物的语言。
注意想象的内容千万不能离开中心任意发挥。
3 学习准确抓住图画的中心思想来描述。
读后感:
1 要认真读懂原文。对原文的中心思想应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领会到别人没有领会到的东西,为发表观点打好基础。
2 要精炼的简述原文。
写读后感一定要紧扣原文,交待清除“感”的来源,可直接摘抄原文中的重点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情从哪里产生的。
注意不能大量引用原文,应做到叙述精炼。
3 要真实具体,有感而发。
要抓住体会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展开联想,有感而发。
对语文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下面笔者就谈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只有留心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写作文时才能“有写的”。因为观察多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
联想多了,学生便乐于动脑筋去分析和思考。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人的事例,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二、积累材料,融会贯通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说要多读书,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如有神助。但仅靠多读也是不够的,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将之融会贯通,才能使之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三、提倡模仿,鼓励创新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当然模仿不是写作的终极目的,一味地模仿,不会创新是不会写出好文章的。我们强调在模仿基础上的创新,使学生形成好的文风。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写作文却绞尽脑汁也无从下笔。原因何在?笔者以为,是在生活中“说”的实践较多,而“写”的实践较少的缘故。所以我们在写作训练时,强调先说后写,即在写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引导学生把说与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写作时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五、多写片段,多写日记
一般来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如果教师一味要求他们写整篇文章,学生会感到力不
从心;
但教师可让他们平时多练笔,多写日记,像茅盾说的那样:“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钢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学生能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把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而且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到对时政国事的评论,小到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丰富了,写作也就变得容易了。
六、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学生习作是他们勤于练笔,进行创作的结晶,所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宜删改过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作文讲评时,更要多鼓励学生,通过作文品评,进行师生间、学生间的沟通。为了满足学生的创作欲、发表欲,教师可在课堂上,把一些写得好的学生作文读给大家听,或让学生传阅;
也可以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对于优秀的学生习作,教师可以直接向报刊推荐发表。
七、注重审题,多审精写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所以写作训练首先要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审好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
(2)审文体;
(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
(4)审评分表;
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还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这种多审题、精写作的方法,所费时间不多,又能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八、互改互评,讲评鼓励
写景作文点评范文第4篇
专家点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凭借落实――这目标的确定明显受“用文本教语文”的理念驱使。
教学过程:
师:“我”在平桥村怀念的不仅是社戏,而且还有江南的水乡夜景。请同学们找出相应的段落语句。
生:第11段到第13段。
师:请××同学朗读这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这一路上有哪些美景。
生:有豆麦和水草发散出来的清香,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悠扬的笛声,豆麦蕴藻之香,渔火和松柏林。
师:找得不错。你们再看看,作者调动了眼、耳、鼻、舌、身等哪些感官来描写这一路美景的呢?
专家点评:面对的是初一学生,教师的引导性问题应该具体明确,甚至问题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指向。
生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地吹来;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似乎让我闻到了豆麦和水草的香味,真有美的享受。
师:“豆麦和水草的清香”,这需要用哪个感觉器官才能感受到的?
生1:鼻子。
师:对,要用鼻子感受,就是从“嗅觉”的角度去描写美景。这“清香”呀的确让人心怡。请你也试着从嗅觉角度来仿写一个句子。
专家点评:初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大于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了一点知识,立即布置“操练”任务――即时的“直观”操练对“理性”认识的提高是很有效的。
生1:秋天到了,淡淡的青草味儿混着清新的稻香味儿弥漫在田野上。
师:嗯,不错,“淡淡的青草味儿”和“清新的稻香味儿”是必须用鼻子嗅的。
生2:清香和水汽“扑面地吹来”,这是要靠皮肤身体感觉到的,老师,这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吧?
师:嗯,你的感悟力很强!炎热的夏夜,却有这么美的享受,太美了!那你也调动一下身体感官,从触觉角度来仿写一个写景的句子。
生2:晚上,凉风习习,孩子们躺在沙滩上,光着肚皮,赤着脚,风儿拂过,凉凉的,痒痒的,大家不禁“扑哧扑哧”地笑了出来。
师:“凉凉的,痒痒的”,写得好真切!莫非你曾有过类似的切身体验?
专家点评:老师在肯定学生从触感角度写景句子造得好的同时,教导学生:不管调动哪个感觉器官去写景,关键要写出“切身体验”,不能仅靠凭空想象。
生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一句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
师:什么道理呢?
生3:山的颜色和形态,都要用“眼睛”看的呀。
师:那请你也用“眼睛”感官来写一个句子描写一处景物吧。
生3:我们村上每家屋前屋后都有一个小小的菜畦,里面可有趣了!韭菜直挺挺地站着,白菜稳稳地坐着,西红柿露着红红的脸蛋,胖胖的茄子还高傲地扬起它那鼓鼓的肚皮……
师:好,真是趣味十足!从视觉角度描写了韭菜、白菜、西红柿、茄子等菜畦景物的形状、姿态、色彩,写得很生动。
专家点评:及时帮助学生梳理、概括,学生本来“有感觉”但可能还“不够明晰”,这也是课堂上教师“导”的应有之义。
师:请同学们再看看,也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讨论,还能发现新的写景角度吗?
生4:“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这里从声音的角度写出了笛声的优美,这是调动了“耳朵”的感觉器官。
师:你的发现很好。“自失”一词写出了“我”完全陶醉在了这优美的笛声中,仿佛自身都不存在了。这笛声使我从看社戏的激动兴奋中渐渐平静,继而完全陶醉,可见这笛声的魅力是多么大呀!请同学们也用“耳朵”感官从听觉角度来仿写一个写景句子。
专家点评:“自失”一词是初一学生理解上的一道“坎”。这种地方倘若让学生过多地去思考探究,势必会分散学生对“多感官写景”这个课堂主题的探究。对此,老师就以“灌”的手段帮助学生越过这个“坎”去,足见其成熟。
生4:夜已经深了,我孤身一人走在大街上,黑暗仿佛要把我吞噬,周围静得诡异,只是偶尔有几声虫鸣,冷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这声音让我心头一紧。
师:虫鸣声、树叶的“沙沙”声更渲染了夜晚的静谧和氛围的恐怖,归根到底写出了“我”黑夜独行的恐惧心理。
专家点评:点评学生的操练成果,既要紧扣本课堂教学的主题“多感官写景”,又要注意为以后的深入教学“为什么写景”作好铺垫,这就是一位成熟教师的匠心。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去看社戏时的这一路美好风景,也探究了作者是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从哪些角度来描写了这一路美景的。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路的风景又是如何的呢?
【出示画面《一路上风景独“好”》(交通堵塞画面)】
师:请同学们至少调动两种感官,用几句话来描写一下这幅画面。
生1:我坐在车里,不耐烦地望着车窗外的汽车长队,太阳毫不留情地从窗户外直射了进来,里面闷得像个火炉。不一会儿,我的额头上便挂满了豆大的汗珠。
师:“汽车长队”“车窗”“太阳”“额头”“豆大的汗珠”等,都是“眼睛”所见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的,那么还有另一种角度呢?
专家点评:对“视觉”角度作概括,帮助学生明晰;
而另一个角度则引而不发,指点学生自己去发现。
生1:是触觉,“闷得像个火炉”就是从触觉角度写了“我”内心的急切和烦躁。
生2:又堵上了,车外汽笛声响成一片,喧闹嘈杂。车与车之间紧紧地贴在了一起,过了一会儿往前挪一点点,如蜗牛爬行。
师:请你自己说明一下写景所调动的感觉器官。
专家点评:把课堂交给学生,但老师要把握方向。
生2:“汽笛声喧闹嘈杂”“汽车如蜗牛爬行般前进着”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来描写的,表现堵车时汽车移动缓慢的情状,让人心急如焚。老师,我真有这种经历。
专家点评:老师的“不经意”引导发生效力了,学生在实践操作时不是一味凭空想象,而是在努力回忆亲身经历,写有真切体验的。
生3:我将车窗打开,一丝微风飘了进来,尘土的腥味随风而入;
一带烟雾紧随着风儿滑溜进车内,有点呛鼻。原来是紧挨我们车的旁车上的司机正抽着烟呢!
师:一个多么精彩的特写镜头啊!也觉得这段描写非常精彩的同学起来说说看,××同学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描写的?
专家点评:对学生运用多感官写景的练习点评,有老师全评、半评半启发、学生自评,现在又有学生互评。同一个知识点的密集突破,如果手段呆板,学习是会疲劳厌倦的。该老师手段灵活,训练密度再高学生也不会厌倦。
生4:运用了视觉、嗅觉,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路上塞车的日子真是苦闷啊!
师:真是“此一路”非《社戏》中的“彼一路”呀,此“好”非彼“好”啊!
师:同学们能运用一两种感官来描写一处景物了。下面我们再增加些训练难度,试写一段景物,要采用三种以上的感觉器官来观察体验。
专家点评:瞄准了一个目标,分解为三层阶梯:调动一个感觉器官――调动两个感觉器官――调动三个感觉器官,逐级上升,循序渐进。
1. 题目:选择一处你难忘的美景,写一段文字,试着调动三种以上感官,从不同角度去写出景物的特点。
2. 写作指导
(1)你看到了什么?(2)你听到了什么?(3)你闻到了什么?(4)你触到了什么?(5)你想到了什么?
【展示学生习作】
①春雨像断线的珍珠,淅淅沥沥地打在窗上,点点滴滴,晶莹剔透。②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大地悄悄苏醒。③小草从地里钻了出来,享受着春雨的滋润。④春雨渐渐停息,太阳从云中探出头来。⑤校园里的梅花开了,远远望去,雪白雪白的,如寒冬的新雪。⑥刚走近,一缕缕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立刻沉浸在花香之中,真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啊!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邢怡娇同学写的美景。请大家来评价一下她写得如何?
专家点评:到现在老师真不该“多嘴”了,是把课堂整体交给学生的时候啦!
生1:“春雨像断线的珍珠”中的“珍珠”一词就从视觉的角度抓住了春天雨滴落下的情态,圆圆的、小小的、亮亮的,比喻很恰当。
生2:“校园里的梅花开了,远远望去,雪白雪白的,如寒冬的新雪。”这句话把梅花比喻成寒冬的新雪,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
生3:“刚走近,一缕缕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立刻沉浸在花香之中,真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啊!”从触觉和嗅觉的角度,形象地写出了梅花淡雅的清香。
师:邢怡娇同学很善于观察,她调动了多种感官,抓住了景物的形、色、味,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幅“春雨润草、梅香袭人”的画面。有没有同学敢于和她挑战,挑选其中一句,加以修改?
专家点评:妙!该是老师“挑拨离间”的时机了!
生1:“刚走近,一缕缕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立刻沉浸在花香之中。”梅花的幽香写得还不足;
况且有矛盾,既然是香味“扑面袭来”,那怎么又是“一缕缕”呢?我的修改是:“刚走近,一股清香扑面而来,直窜心田,瞬间人醉了似的,仿佛跌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生2:
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写。“手不禁向前伸去,指尖触碰到洁白的花瓣,宛如天仙般娇羞,又如婴儿般嫩滑。手指轻轻抬起,看见一些嫩黄的细粉贴在指尖上,凑近一闻,一股淡雅的幽香悄悄钻进了鼻孔里。”
师:很棒!我也似乎闻到了梅花的清香。大家运用视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把花香写得很具体,的确让人身临其境。
教学反思:《社戏》中“月夜行船”是成功的景物描写片段。这节课中我选取这一画面,想让初一的学生在品读中初步学会多感官描写景物的方法。
写景作文点评范文第5篇
1 喜闻乐见、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 《小学生语文导报》、《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2 精选题目,确定体裁
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认真进行审题,较系统地熟知作文题材、类型;
另一方面,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如小作文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我的笔盒》,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校园的花坛》,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学校的校徽塑像,讲清构图及寓意。(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包括看图作文)等。
3 认真审题,精心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
(2)审文体;
(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
(4)应试中审评分表;
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3)(4)点外,更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的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4 借鉴名篇,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挑山工》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一个搬运工》;
学了李乐薇的《桂林上水》,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秀美的小镇》,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6 师生互改、重点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