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高中著名辅导书【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20 16:2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用阅读疗法改善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效果。方法用大学生人格调查表(UPI)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找出需要关注的学生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年的阅读辅导,阅读辅导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著名辅导书【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高中著名辅导书【五篇】

高中著名辅导书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用阅读疗法改善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效果。方法用大学生人格调查表(UPI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找出需要关注的学生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年的阅读辅导,阅读辅导前后用scl - 90测查,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辅导前后10项因子中有8项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第2次测查结果比较,有4项统计有意义(P

国内有关学者对阅读疗法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研究表明,阅读疗法是极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有明显疗效的心理治疗方法[z7。我们曾对03级大专生阅读分析证实,自行阅读能改善大学生心理障碍[3],但由于他们对馆藏书刊内容特点了解不够,发现学生自行阅读存在一定局限性,选择阅读时难免存有盲目现象。而由图书馆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辅导,效果更好。因此,我们在04级大专生中以阅读小组的形式对有心理间题和障碍的学生实施阅读辅导,以观察不同类型书刊对改善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04级大专生“大学生人格调查表,”( UPI)测试档案中调出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4个班,其中1类(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2类(可能有一般心理疾病)的学生40名,男27名,女13名;年龄18一22岁,平均20.25岁。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人。

1.2方法

1.2.1实验组成员分析心理问题分析:将全体成员填写的SCL一90进行因子分统计,每人的因子分不同,取最高的3项放在一起进行综合研究,10项因子中有5项因子分值最高。依次顺序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偏执、精神病性。阅读分析:实验组成员首次填写“大学生阅读调查表”,分析出他们以前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质量、数量及需要何种帮助等情况,将结果人档。

1.2.2组织阅读活动对实验组成立阅读小组。①集体活动6次,讨论交流阅读体会和专题讲座。②分开小组活动。为了方便交流和组织,阅读小组以班级为单位分成3个活动小组。小组活动采取隔2-}-4周集合1次,每次1.5一2h,交流阅读方法和读书体会,并提出存在问题。③个别辅导活动。小组活动开始2个月后,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和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采用个别辅导的形式指导阅读。为期为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阅读小组的主题定为“个人成长”。在阅读辅导前后,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测查。分不同时期填写“大学生阅读调查表”(自编)。

印发推荐书刊目录四期。开始时根据“大学生阅读调查表”的统计,参考对03级阅读调查的分析,研究SCL一90第1次评定的各因子均分情况。在馆藏图书中分析出图书100部,现期期刊86种。以后参照有关书刊中优秀书目介绍以及在阅读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分期编印推荐书刊目录。

2结果

2.1阅读辅导前后SCL - 90因子分值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实验组辅导前后10项因子比较,其中8个有统计意义。对照组两次测查的10项因子比较均无统计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第2次测查结果比较,4项统计学有意义(P

2.2阅读的心情阅读时的心情有愉悦、宁静、一般、心烦、其他等5项,末次调查选择前2项者占80,第3项者占20 % 。

2.3阅读内容阅读调查表中有一栏为:你印象最深的3本书,初次统计填写了41本书,分别是:中外名著12本、现代文学14本、武侠小说5本、专业科普5本、历史2本、其他3本。末次统计填写了51本书,分别是:中外名著21本、现代文学14本、名人传记10本、励志类5本、其他1本。初、末两次对比阅读内容的变化有3个特点:一是增加名著的比例,前者占24 96,后者占40;二是增加名人传记和和励志类的书籍;三是武侠小说和科普读物减少了。2.4图书和期刊在阅读治疗中的应用①在SCL-90测试分析中,有3个显著降低分值因子项:强迫、抑郁、偏执。降低分值分别是‘0.57,0.47,0.46;分值超过平均分的人员分别有9,8,10人,他们集中于15个小组成员,其中3项者4人,2项者4人,1项者7人。②对以上巧人喜欢读的书进行统计。其中3人次以上的书有19种,这些书分别是:《狼图腾》、《人性的弱点》、《平凡的世界》、《穆斯林葬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伦.凯勒》、《红与黑》、《居里夫人》、《文化苦旅》、《三十六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红楼梦》、《活着》、《富兰克林》、《苔丝》、《老人与海》、《高山下的花环》、《茶花女》、《挪威的森林》。③对以上巧人喜欢阅读的期刊进行统计。其中3人次以上的有5种,分别是:《青年文摘》、《萌芽》、《读者》、《译林》、《辽宁青年》。这些说明有关在苦难中成长的小说、成功人士的传记及著作,还有励志与做人处世的期刊对存在强迫、抑郁、偏执反映的大学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讨论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已经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疗法是易被大学生所接受,且有明显疗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及一般心理问题的有效性正逐渐被证实。

本研究表明,从SCL-90因子分统计看,实验组因分子均分,除躯体和敌意外的其他8项均有明显的改善,占80,其中强迫、偏执、抑郁3个因子项有明显改变。对照组因子均分所有项目均无明显的差异,两组对比明显看出阅读治疗效果。

高中著名辅导书范文第2篇

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各种配置中,需考虑到心理图书的配备,这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要求中都有体现,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的通知》(2006-03-31)中明确提出:“阅览区(室)应配备书柜、阅览架、桌椅、心理方面的图书、报刊和杂志等。”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即将出台的《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规范(0807)》中也明确指出示范级心理咨询室需配备至少100本“心理学杂志、教育心理期刊、与心理学相关的文学艺术、音乐和影视资料等”“包括心理学基础理论、新心理治疗流派、教师、学生、家长阅读等多个层面(副本不得超过2本)”的图书,合格级心理咨询室需配备至少60本“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学生自助读本(副本不得超过3本)”的图书。可见,图书配备是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读心理方面的书可以缓解或消除生理、心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增进自信、改善个人行为和人际关系,是自我心理调适的良药。心理咨询室配备图书的主要作用:其一,前来咨询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丰富有关知识,增进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获得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其二、咨询老师可以随时翻阅,了解其他咨询案例,学习其他咨询老师的有益经验,以便更好地开展本校咨询工作;其三,学校的其他教师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扩展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了解自己、尤其是了解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便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之更加适应中学生的特点。

二、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配备的选择

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的配备应根据阅读对象的不同而要有所选择。

1.对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建议配备以下方面的图书,这些书籍为咨询理论书籍,专业性比较强:

(1)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最好从一本心理学导论或普通心理学入手。

《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这本书写得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同时其内容又都包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

《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这本由孟昭兰主编的教材自1994年第一版问世后,迄今已多次印刷,是深受欢迎的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

(2)心理学流派

西方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和学说,迄今为止,多途径研究仍是现代心理学的现状。这其中以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①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主要著作有《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1995),《释梦》(商务出版社,2001)。

荣格与荣格学派: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是荣格几篇文章的合集。《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联书店,1991),《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出版时间都较早。前者是荣格的演讲集,是了解荣格前期思想的不错的入门书。

阿德勒•弗洛姆•霍妮:

《自卑与超越》(作家出版社,1987)是阿德勒最有影响的著作,在国内曾被多家出版社出版。较近的阿德勒译著有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理解人性》(2004)。

弗洛姆的重要著作有《逃避自由》(中国工人出版社,1987)《爱的艺术》(华夏出版社,1987)《为自己的人》(三联书店,1988)《健全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等。

近几年,霍妮的著作推出不少。贵州人民出版社“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中收入了她的《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2004)。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出过几本有关霍妮的重要著作,如《我们的内心冲突》(1998年)《精神分析新法》(1999年)《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96),后者是霍妮晚年代表作,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与命运的交易》(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一书则是使用霍妮的理论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人物作的崭新阐释,很有启发性。《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1997),是对霍妮的人生经历、内心冲突、思想演变的全面审视,实为了解霍妮及其思想的不可多得之作。

②行为主义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行为主义》(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是华生对其行为主义观点的最好概括。《超越自由与尊严》(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是斯金纳很有影响的一本普及性读物。《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一书既有对行为主义原理的系统阐述,更佐之以生动实例说明原理的应用,理论与应用结合很好,是了解行为主义的很好选择。

③人本主义

有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著作,有一本非常好的选集《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是国内全面系统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专著。《三种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一书介绍了弗洛伊德、斯金纳、与罗杰斯的学说,书不厚,介绍简捷明了,可作了解这三方面的不错的入门书。

除上述三大势力外,认知心理学于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流。在这方面,有最新引入的《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国内王、汪安圣等编的《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是比较流行的一种。

情绪心理学方面有辽宁人民出版社引进的《情绪心理学》(1987)与国内著名心理学者孟昭兰著的《人类情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可做推荐。

香港李中莹先生的《情绪疏导学》与《NLP――帮助人生变得更成功快乐的学问》是比较实用并且在个别辅导中见效较快的介绍心理疏导技巧方面的书。

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时蓉华著的《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是比较流行的教材之一。

教育心理学方面已有了一本相当出色的引进书:《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2004),人民邮电出版社引入的是原著第7版。

(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国内出版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类书籍已比较可观。这方面的案例类图书以《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为首荐,此书收入了西方心理学大师的一些经典心理咨询案例,值得认真研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上、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书内容也都很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一套“心理保健与治疗丛书”,作者系德国著名心理医疗医师佩塞施基安,包括《天堂与地狱》等四本,介绍了他的积极心理治疗法。心理咨询类科普读物则以《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为首选,该书记述了作者在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习期间经手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以生动的文笔对咨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郑维康翻译的《高明的心理助人者》是一本介绍心理咨询基本方法的书籍,本书既适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等正式的助人者阅读,也可供教师、医师、护士、社区工作者及监管人员等非正式的助人者阅读。

2.对一般教师,从以下方面去考虑配备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职场竞争激烈,由此导致的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不适问题日益凸显,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对心理自助读物的巨大需求。这方面的书籍也非常之多,我这里仅列出部分书目仅供参考:

《减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你被压力压扁了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放慢生活的速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精神健康系列”(三联书店,2003,包括《不要恐惧抑郁症》等4本),等等。总的来说,这方面图书数量实在是太大了,其内容、主旨、特点也各有不同。

还有大量的成功学、励志类的图书也包含不少心理学的内容。

爱作为一个有魅力的字眼,与它有关的心理学书籍颇受市场青睐。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弗洛姆所著的《爱的艺术》。另一本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罗洛•梅的名著《爱和意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更为大众化的读物有:《爱是一种选择》(团结出版社,2000)、《是真爱还是迷恋》(海南出版社,2000)、《爱情方程式》(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你真得懂得爱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罗曼蒂克心理学》(文汇出版社,2003)等。

释梦类书籍也是受欢迎的一类。这方面的入门书推荐《梦:内心的声音》(京华出版社,1996),此书虽薄,但对了解如何通过精神分析释梦却有清晰的介绍。王溢嘉所著的《夜间风景梦》(远方出版社,1998)一书有对各种释梦理论的总结,很值一看。

著名作家毕淑敏的《心灵7游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作者在书中发挥了她从医、写作、读心理学博士班、创办心理咨询所等多重知识经验,用散文的笔法给读者开出一道心灵保健处方。读者可以通过完成书中的游戏进行自我心理分析及心理自助。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全面讨论了学习心理辅导、行为能力辅导、青春期心理辅导的方法和原则,并详细介绍了各级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也是比较实用的系列丛书。

婚姻方面可以去看黄维仁的《窗外依然有蓝天:婚姻伤害医治》、也可以去看杜布森博士的著作, 杜布森博士是儿童和青少年问题的专家。

更多的亲子关系书籍归类在发展教育栏目下。可以参考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丛书中的书目,目前比较热的是《父母效能培训手册》和《豆豆妈妈的成长》。

对学生,从下列方面去考虑配备:

首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2004,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共6册)是介绍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方面的图书。

其次,写给青少年看的心理自助方面的书有很多如《红处方》《青春期心理检阅》《同学,咱们聊一聊心理障碍》《学生心理健康》《人成长中必须知道的20个故事》《 青少年心理疾病案例分析》《青少年生活策略》《青涩时光―青少年性心理咨询》《走出孤独的世界》 • 心雨:中学生心理辅导

最后,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的《中学生心理》(月刊)是学生比较爱看的杂志,它能贴近学生生活,有许多案例可供学生参考。

三、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配备的使用

有条件的话,建议设立心理健康专题阅览室,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优雅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消除心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心理健康专题阅览室应注意营造温馨、宁静、舒适、色彩淡雅的环境,使青少年一走进阅览室就能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得到愉悦。心理阅览室的功能在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从而得到帮助和启示。心理阅览室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有关的各种心理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思想、各种心理辅导技术方面的资料。需要配备书柜、阅览架、阅览桌椅、有关的心理图书和报刊、杂志等。

心理阅览室是心理图书资料的专用阅览室,其面积大小可根据学校条件构建,一般至少应可容纳20人以上。心理阅览室可以集中配备有关心理方面的报刊、杂志,同时集中放置有关帮助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方面的书籍。

配备一个具备心理保健知识的管理员。学校要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有选择地招聘心理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或引进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士为青少年开展阅读指导和心理疏导。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如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创办心理健康宣传专栏、举办心理健康专题展览等。

四、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配备后的管理

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配备后要加强管理,下面引用“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心理咨询室图书借阅制度》,仅供参考:

借阅时讲究文明礼貌,提倡用文明礼貌语言,尊重管理人员。

在咨询室阅读图书时,要维护室内环境卫生,保持整洁,不随地乱丢杂物,严禁在室内吸烟、吃零食。

查阅图书后请归还原位。学生凭学生证借阅图书,借阅者在选好自己喜欢读的书后,需在借阅登记本上登记相关信息并签名,不签名者一律不得借书。

每人每次只能借一本,借期一周,如未阅读完可以续借一周,逾期不还者,下次停借。教师借阅的资料和书籍,一次不能超过两本,借期为一学期,放假前还清。

希望全体同学严格自律,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共同爱护好图书,不得在书上圈画、批注、撕面、折角。

所借图书如若丢失或损坏者,按图书定价两倍赔偿。如不按此规定执行者,一律取消借阅资格。

五、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配备的资金来源

高中著名辅导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科书;

教辅读物;

著作权

1 教辅读物著作权维权中面临的问题

教育是国家的发展大计,教育部专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法以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中国家庭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一个家庭投入在子女教育上的开支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内容。也因此,教辅读物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新兴热门行业。与此同时,教辅读物的著作权问题不断浮出水面,成为了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热点。教辅读物的著作权问题争议最大的是教科书和教辅读物间的授权与维权问题。活跃的教育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欣欣向荣的表现之一,但在教育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尚不明晰的教辅读物著作权管理对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不利影响。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关于教辅读物著作权纠纷的案件,成为了全社会关注教辅读物著作权归属话题的导火索。

2011年,山东某著名民营教辅公司在获得某教科书出版社的授权后,发起了面向教辅使用者、发行者、学校的“教辅维权”活动。随着市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基于市场竞争需要的市场终端拦截策略“教辅维权”闹剧,探究维权本质,实为维利。出于保护教辅读物发行者和出版者权益的著作权成为了一些教辅,民营公司打击市场同行竞争的工具,实在不是教辅读物著作权要维护的初衷。

当前,市场上的教辅读物的内容和编纂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不具备专业水平的出版社出版的教辅读物由于没有专业团队的专业审核,导致读物的有些内容出现专业错误,或者违背了教科书的主导精神,内容质量有偏差。这样的教辅读物一旦流入到学生手中,将直接误导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极大的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金钱。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出版社都有参与了教辅读物的出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570多家出版社,其中就有520余家参与了教辅图书的出版。这为规范教辅读物著作权的监管增加了难度。教辅读物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但竞争也相当激烈,对于教辅读物著作权的法律认定范围还没有专门的教辅读物著作权法律加以说明。但在实际应用中,教材与教辅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教学工具,在教辅的编撰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教材中的内容。教辅是否可以采用教材的目录体系编撰内容,教辅引用多少比例的教材内容是合理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在教辅著作权案例中要解决的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来认定教辅读物著作权案中的侵权标准,只能是依据不同的案例,针对不同教辅内容做具体的判断。

虽然我国没有对教辅读物的著作权做明确的法律条文解释。但2003年国家版权局出台的《关于习题集类教辅图书是否侵犯教材著作权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承认了教科书具有独立的著作权,未经许可按照教科书的内容和编排结构编写的教辅读物,视为侵权。该意见给教辅读物著作权纠纷提供了有效的法律参考。同时意见也明确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编写的教科书是例外的,只要教辅读物中没有再现教科书内容,不视为侵权。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是我国运用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教材版本。近几年,人教社不断加强教科书著作权的维权工作,但维权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人教社作为教材出版行业的“领头羊”,在对教辅社能否用其教材出版配套的同步教辅读物的条件过于严苛,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没有有效的为教辅读物的市场发展创造积极、公平的竞争环境。

2 规范教辅读物著作权的对策

随着教辅读物著作权纠纷的不断升级,2011年,中国书刊发行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在北京专门组织召开了“教材出版社与教辅出版发行机构合作模式与前景展望”研讨会。同年成立的“中国教辅版权规范与维护共同体”组织,专门请到了中国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和律师就教辅著作权问题展开讨论。可见,如何规范教辅读物著作权管理成为了教辅读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笔者就此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重视教辅读物著作权问题,促进教辅读物产业发展。首先要向社会大力宣传尊重教辅读物著作权的重要性。其次,要明确认可教辅读物的著作权。在教辅与教材之间是否侵权的问题上,要以保护“自己创造”为原则。创作是允许合理使用教材的内容的,正当引用、正当介绍是可以不授权的。但是,教辅出版社出版配套教材的教辅读物是否除了征得教材出版社的授权以外,还需征得教材中具体篇目原作者的同意,尤其在语文教材中,教材出版社选取的一些作者的作品,教辅出版社是否还需要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在实践中,答案往往是肯定的。在教材与教辅的侵权纠纷实际操作中发现,如果要完全把教材和教辅分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辅使用教材内容是否侵权的问题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除了借助法律维权的途径之外,教辅出版社与教材出版社之间要多一些主动的沟通和理解,以合作的心态来化解教辅读物著作权问题中的矛盾,以实现双方共赢来解决教辅与教材间的授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教辅与教材间的著作权之争。

(2)尊重市场发展规律,深化教辅读物市场的体制改革,建立和谐的教辅读物市场。一方面,教辅读物是继教材之后的高利润产业。在教材产业中人教社占据了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出版60%的份额,高中阶段则高达80%。受人教社垄断教材资源的影响,很难实现教辅读物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导致了教辅读物著作权问题事件时有发生。保护教辅读物的著作权,目的不是使某一家或某几家教辅出版社独大,而意在使有资质的教辅出版社合理、有序、合法地展开竞争,只有这样,才能繁荣教辅出版物市场。深化教辅读物市场体制改革,开放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进入教材出版社行列,有效增加市场活跃性,同时也是在激励教材“垄断”出版社要积极投入市场改革,适应市场发展,规范内部管理。另一方面,教材“垄断”出版社对市场的授权租型费用收取标准不合理,影响了教辅读物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使一些弱势教辅读物出版机构铤而走险,导致了教辅读物侵权事件屡禁不止。因此,一些应用较广版本的教材出版社,应充分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在维护教辅读物著作权的同时,率先关注弱势出版社的成长,给予其平等的市场市场竞争机会。建立和谐的市场环境是解决教辅读物著作权 问题的关键所在。

(3)完善关于教辅读物著作权的相关法律。在著作权法中关于教辅读物著作权法律文字内容比较简单,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再现教科书内容”的法律标准是比较难以界定的,给教辅读物著作权的认定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这也是一直以来,很多出版社在处理教辅读物著作权问题中遇到的难题,使得很多出版社对维权没有信心。教材与其他出版物不同,主要是因为其具有社会公共属性。教材的社会公共属性应是处理教辅读物著作权问题中要重点参考的指标,但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因此,尽快建立有关教辅读物的著作权管理条例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是当务之急。

3 结束语

教辅读物著作权纠纷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对教辅读物著作权问题的关注。分析教辅读物著作权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现有的教材出版社体制改革不深入,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有关教辅读物著作权的法律还不健全造成的。只有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全社会对教辅读物著作权的重视,创造更多的市场合作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教辅读物市场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简祯. 论教材辅导读物的版权特征——从教材与教辅的关系谈起. 法制与社会,2007(3).

高中著名辅导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行政人员 心理授权

心理授权是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感知到的授权程度,包括工作意义(个体根据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对工作目标或目的价值的评估)、工作能力(个体对自己具有能较好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的信心)、自主性(个体对自己是否有权决定工作行为和工作程序的看法)及工作影响(个体对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力的看法)四个维度。大量研究均表明,提高个体的心理授权水平,能有效激发其内部工作动机,使其在工作时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管理领域,授权被认为是组织职能的核心,被授权的员工或团队在工作中会产生更加积极的体验,有更强的工作意义感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更多的创造。提高个体的心理授权水平已成为组织激励员工高效工作的有效手段。这无疑值得高校借鉴。

本研究采用心理授权量表,对浙江杭州十余所高校的539名行政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了解当前高校行政人员的心理授权水平及其群体差异,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实证参考。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15所高校共600名行政人员,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59份,剔除无效问卷2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9.83%。539名被试中,男性250名,占46.38%,女性271名,占50.28%;
已婚285名,占52.88%,未婚230,占42.67%;
机关行政人员141名,占26.16%,二级学院行政人员109名,占20.22%,辅导员257,占47.68%;
被试中20-30岁348名,占64.56%,31-40岁125名,占23.19%,41-50岁43名,占7.985,51岁以上9名,占1.67%;
学士学位的266名,占49.35%,硕士学位210名,占38.96%,博士学位的7名,占1.30%;
工作未满1年的57名,占10.58%,1-3年的159名,占29.50%,3-5年的106名,占19.67%,5-10年的148名,占27.46%,10年以上的52名,占9.65%;
初级职称262名,占48.61%,中级职称220,占40.82%,高级职称30名,占5.57%;
普通员工469名,占87.01%,中层领导50名,占9.28%。

2、方法

首先对杭州下沙4所高校32名行政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考察高校行政人员对心理授权的理解以及对其影响结果的分析。32名行政人员中,机关行政人员12名(部门领导4名,普通行政人员8名),二级学院行政人员20名(总支书记或副书记4名,辅导员6名,办公室主任4名,其他行政人员6名)。被访者普遍认为,在高校行政管理实践中,心理授权很重要,会对个体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产生影响。关于心理授权的内在结构,受访者普遍认为,对工作意义的认知应该是心理授权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工作上有较大的自主性是授权体会的一种直接表现;
部分受访者提到,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自信以及工作对学校来说是重要的、有影响力的都是授权体会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认为,心理授权在高校行政人员中可以体现为工作意义、工作能力、自主性和工作影响四个认知维度。访谈结果从定性研究的角度确认了心理授权的四维结构在高校行政人员中的适用性。

选用spreitzer(1995)编制心理授权量表。该量表共12个题项,从员工感知的工作意义、工作能力、影响力和自主决策权等四个方面计量员工的心理授权。量表采用里克特7级记分法。本研究对该量表进行了预测试(n=114),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4个,共解释方差变异78.384%,四个因素分别为工作意义、工作能力、自主性和工作影响力,与原构思一致,四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94、0.836、0.792、0.865,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0。说明该量表适用于高校行政人员心理授权的测量,且信效度较高。

3、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

二、结果

1、高校行政人员心理授权总体水平(见表1)

统计结果显示,高校行政人员心理授权总体水平不高,几个因子中,得分最高的是工作能力,提示高校行政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较高的自信,相信自己是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
得分最低的是工作影响,表明大部分行政人员并不认为自身的工作在学校建设中是非常重要且富有影响力的。

2、高校行政人员心理授权的群体特征分析

将心理授权及其四个因子作为待检验的统计量,将性别、年龄等8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分类变量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探究当前高校行政人员心理授权水平的群体性特征。结果见表2。

表2显示,心理授权及其各因子在性别、婚姻、工龄这三个变量上差异都不明显,部分或全部因变量在职级、人员类别、年龄、学位、职称这几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结果如下:

① 不同职级人员的心理授权水平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级水平的高校行政人员在心理授权及其工作意义、自主性和工作影响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均0.001水平上显著),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中层干部在各个变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行政人员。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说,普通的行政人员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生力军,高校应着力抓好这一批人员的建设,才能有效推动工作。

高中著名辅导书范文第5篇

一、四大名著阅读状况分析

(一)名著“寂寞”

在四大名著中,对其一无所知的学生人数比例分别是:《三国演义》7.4%;
《水浒传》7.4%;
《西游记》7.6%;
《红楼梦》竟达16.7%。

虽然大部分同学知道四大名著,但“知梗概”的远多于“知全文”:《三国演义》“知梗概”占72.9%,“知全文”19.4%;
《水浒传》“知梗概”占73.1%,“知全文”19.5%;
《西游记》“知梗概”占30.6%,“知全文”61.8%;
《红楼梦》“知梗概”60.7%,“知全文”22.6%。

“知道四部小说”的信息来源,“听来的”和“来自影视媒介”的占了绝大部分:《三国演义》86.8%,《水浒传》84.1%,《西游记》86.7%,《红楼梦》74.8%。

不少同学阅读名著方式是“看连环画”:《三国演义》7.1%,《水浒传》7.2%,《西游记》13.3%,《红楼梦》3.4%。阅读原著的同学却少得可怜:《三国演义》13.29%,《水浒传》7.4%,《西游记》5.8%,《红楼梦》4.5%。

不知名著,已经令人遗憾;
知名著却知“梗概”,就难免有些尴尬了;
而 “知梗概”,却是绝大部分来自 “快餐”式的图文加工品,这就让语文教师感到无奈了。

“知识爆炸”时代,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通过阅读名著夯实文化“底子”的意义,却被人们忽略了。于是,名著寂寞了!

(二)看热闹

知道四大名著的学生中,喜欢故事情节的占绝大部分:《三国演义》50.9%,《水浒传》49.7%,《西游记》67.9%,《红楼梦》38.8%。喜欢艺术技巧的很少:《三国演义》6.4%,《水浒传》5.9%,《西游记》6.3%,《红楼梦》13.9%。

这一组数据表明,高中生欣赏名著的水平仍然停留在“故事”的浅层次上。情节曲折、生动固然吸引人,但四大名著可看的东西远远不只这些!高中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只是 “看热闹”,水准明显偏低。在这个问题上,为师者应该负很大一部分责任。毕竟,“知道名著”的学生中,喜欢名著的人数占了大多数。这是值得欣慰的“大多数”,说明名著对学生还有一定的“亲和力”。老师是否充分利用、发挥了这种“亲和力”呢?

(三)雾里看花

同学们对名著的“主要体会”是怎样的呢?体会深刻:《三国演义》18.4%,《水浒传》16.6%,《西游记》43.0%,《红楼梦》19.6%。体会一般:《三国演义》57.2%,《水浒传》61.6%,《西游记》42.4%,《红楼梦》41.4%。没有体会:《三国演义》17.5%,《水浒传》14.4%,《西游记》7.0%,《红楼梦》23.4%。

不难看出,名著在学生面前实际上是“无名”的。四大名著是古典文学的四朵奇葩,但在中学生审美世界里,只是四朵消了颜色、散了芬芳的“无名花”!尽管有些同学也读了原著,却体会一般,甚至没有体会,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交流心得体会时吱吱唔唔,哼哼哈哈,说不出所以然来。尽管大部分中学生能列举小说中5位人物姓名,但分析人物形象,绝大多数学生不能胜任,分析的结果有的只是“贴标签”,甚至有些人物形象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

(四)“动力”不足

阅读名著是否能提高语文成绩?对这个问题,44.1%的同学说不清(认为“与成绩有关”的占24.5%,“与成绩无关”的占21.9%)。阅读名著与成绩关系真的微妙难说吗?这表明学生阅读名著的动力不足。实际上,那些语文成绩能保持稳定良好的同学大多读过原著,且都有较广泛的阅读面。应当想办法使学生阅读名著变得“有效”,增加学生阅读名著的动力。在中、高考的试卷中设置适量的名著类试题,也不失为一个较现实的办法。当然,可喜是今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中已经很好的关注这个问题,话题作文中两组人物中“曹操”“宋江”“薛宝钗”等均是四大名著中人物。这个高考指挥棒对中学语文教学无疑起推动作用。

二、古典诗歌阅读状况分析

(一)读过篇数和背诵篇数

读过篇目不少于16篇的学生为38.6%,不少于80篇的为39.9%,不少于160篇的有21.4%。能背诵篇目不少于24篇的为69.6%,不少于120篇的有25.1%,不少于240篇的仅5.3%。

【简评】仅5.3%的人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可见学生阅读量和记忆量之低。

(二)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兴趣状况:(1)喜欢39.3%;
(2)不喜欢6.5%;
(3)谈不上喜欢与否54.2%;
对古典诗歌的体会:(1)体会深刻22.7%;
(2)体会一般68.8%;
(3)没有体会8.4%。

对唐诗宋词元曲的了解:(1)很熟悉8.9%;
(2)了解一些79.6%;
(3)不熟悉11.5%。

对李白、杜甫的了解:(1)很熟悉26.2%;
(2)了解一些66.9%;
(3)不熟悉6.54%。

【简评】许多同学在古典诗歌面前,或熟视无睹,或敬而远之,或望而却步,或茫然不知所云,或胡乱曲解诗意……甚至有6.54%的学生连李白、杜甫都不知道。这些现象的根源,就是没有形成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得不到美感,当然就不会乐在其中了。

(三)与语文成绩关系

(1)认为与成绩有关的,占67.1%;
(2)认为与成绩无关的,为9.4%;
(3)请不清楚的,占23.5%。

简评:中学语文教师几乎没有不重视古典诗歌教学的,原因是中、高考那分值不低的试题。于是普遍存在只“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治标者的拿手戏就是模仿中、高考题型,编选大量标准化试题将学生捺入题海泡浸。这对于培养真正意义的审美素质毫无裨益,反而降低了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阅读兴趣。新编高中语文课本有多个诗歌单元,我们应充分利用课本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学生品味古典诗词的能力,提升素质,才能真正应对考试。

三、问题与建议

结合座谈和访问的印象,本人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一)狭隘的学习功利主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习辅导书”就成了学生课外书的代名词,家长、学生、学校都不约而同地“爱”上了一本又一本的辅导资料书。不少家长推崇“非辅导不看,非习题不做,非英语不听”的三不规则。毕业班学生为攀登升学的金字塔,一头扎进题山题海,更与经典无缘。尽管高二学生大多数都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但真正读过的没有几个。为什么不读?回答很简单:“因为我们还在分数的压力下苦苦挣扎,哪里还有时间去看这些与考试无多大关系的书呢?”

(二)图视 “驱逐”文字

图视类传媒高速发展:各类影碟铺天盖地,互联网与数码影像接踵而至,再接着是摄影图片类书籍及卡通画异军突起……校园周围小书店及市区几家书店这两年最热销的是文娱和足球类画报、绘画本中外名著、卡通等等,而文学名著销量一直不太好。图视传媒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也要警惕“读图时代的阅读危机”。今天的学生大多通过影视录像了解古典名著的原因很简单:读文学作品吃力。然而学生一旦养成阅读图视作品的习惯,今后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也很难改变。

(三)敬畏“经典”与否认“经典”

在繁重的学习负担下,长篇的语言和结构因素成了学生“亲近名著”的又一个障碍。许多学生表示,有时也翻翻名著,只觉眼花缭乱,没看出什么又放下了。一些学生说,现在大部分名著已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看过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有耐心再去看原著。有的学生说自己也知道母语作品重要,但不如影视、数码影像的虚拟世界吸引人。言语之间,他们对名著不敢亵慢,只是“敬而远之”。

另一方面,对名著“不喜欢”的同学也大有人在(《三国演义》6.4%,《水浒传》5.3%,《西游记》5.6%,《红楼梦》14.6%)。这些学生否认“经典”,认为名著部头巨大,情节冗长,描写拖沓,节奏缓慢,书中所写时代距今遥远,时代背景、人物关系难理解,不如读现代武侠、言情、侦探推理小说以及卡通连环画来得轻松。他们对名著了解的微乎其微,却对一个个大碗明星的生肖、爱好甚至婚变的次数能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自问:怎样才能带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殿堂,领略其中的奥妙,使他们读古典文学也会产生像读流行书、畅销书一样的审美愉悦?

(四)家庭普遍缺少浓厚的文化气氛

父母的文化层次较低,是农村家庭文化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学生档案资料统计,父母务农的占45%,职工13.3%,半农半商的11.67%,个体经营的占12.52%,其余有少量的干部、教师。父母是文盲初小、高小文化的占多数,少数是初高中文化程度,因此在营造家庭文化氛围方面几乎无能为力。多数父母虽然重视儿女的读书,但仅限于关心学习成绩,看重分数,因此反对儿女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会影响学习,有的父母则忙于生计而放任不管。

多数学生家庭中最有文化气息的活动仅限于看电视。调查中,回答“经常看影视片”的学生占了大多数。近半数的学生是在没有任何一本课外书和报刊杂志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们从小学到高中唯一的“文学读物”就是一本语文书。

语文素质是要从小培养熏陶的,在这样缺乏文化氛围中读到高中的学生,要在高三一年中突然提高语文素质是不太可能的,即使在高中三年中要大踏步提高也是要付出相当艰辛劳动的。

课外阅读历来被不少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君不见父母谈“课外书”色变,不少班主任(非语文老师)明确规定“不准把课外书带回课室,一经发现,全部没收,还要在班上检讨……”

一个人在中学阶段没有阅读十本八本中外名著,背诵200首以上的古典诗词,那实在是整个人生的一大憾事!学生对古典文学的“远离”,必然导致精神“钙质”的缺少和欣赏层次的低下,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浅薄。这种“后天不足”对一生的成长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这是有识之士的共同的看法,也是实际生活业已证明了的事实。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中学生课外阅读近乎空白的情况呢?本人认为:

第一,学校、家长和社会都要达成这样的共识;
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素质。要培养良好的素质,不读书怎么行?我国当代语文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书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奋斗的向导,成功的阶梯,学文,学做人,求大发展,大成就,离开读书,不过是缘木求鱼。”而读古典文学应是读之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