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意见》强调,今后,将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就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新中考”考什么?《实施意见》指出,初中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均列入中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期中考试物理总结【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期中考试物理总结范文第1篇
初中13科目全部纳入中考
《实施意见》强调,今后,将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就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新中考”考什么? 《实施意见》指出,初中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均列入中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其中外语包括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学包括实验操作。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采取书面考试;体育与健康采取现场测试;信息技术采取上机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采取实验操作考试;音乐、美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市积极探索外语口语测试。
和现在的中考相比,改革后的中考英语的分值降低30分,理科实验操作的分值增加,同时增加了地理和信息技术两个学科的分值。中考总分共计880分,具体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20分、道德与法治80分、历史70分、物理70分、化学40分、生物学40分,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各按10分计入相应学科总成绩;此外,体育与健康60分、地理40分、信息技术30分。初二开始分步考完13科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10个科目实行全省统考,由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时间。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等科目由各市制定政策,由学校组织实施。
听说新中考要考13门科目,很多学生和家长担心中考压力太大。别担心,这13门科目并不是一次考完的,而是分步考试,有的科目初二就完成了考试。
其中:生物学、地理、信息技术在八年级下学期考试;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在九年级下学期考试;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安排在每年4月底以前完成,考试日期由各市自行确定;音乐、美术等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时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市确定,学校实施。
考试方式上,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地理等科目实行闭卷方式;道德与法治、历史等科目实行开卷方式;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目实行纸笔闭卷考试与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信息技术实行上机考试方式;体育与健康实行现场测试方式;音乐、美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综合素质作为一科计入总分
据悉,将所有科目纳入中考,是为了克服一些科目 “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但“全科开考”又如何防止增加增加学生负担?
《实施意见》提出,在成绩呈现方式上,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合格与不合格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上,不是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除统考科目外,各市可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具体的考试、录取方式方法。
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可以分数呈现,也可以等级呈现;音乐、美术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也可用分数呈现。具体呈现形式由各市自行确定。
目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只是作为一种参考,中考录取仍是以中考分数为主要依据。但是,“新中考”方案提出,将综合素质评价视作一个学科,其结果以分数呈现或以等级呈现。基本方法为,先按综合素质评价5个方面内容分项以等级呈现,再将分项等级转化成分数累计成总分,最后再转化为分数或等级。
中考录取鼓励采取“4(语数外体)+6(政史地理化生)+1(综合素质评价)”模式。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依据。
全省2020年初一开始改革
考生和家长可以放心的是,中考改革并不会一蹴而就,新政策实施之前还有一个较长的缓冲期。
期中考试物理总结范文第2篇
北海2018中考时间如下:
6月24日-27日
(一)考试科目
涵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全部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具体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其中英语包括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包括实验操作。
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相关情况(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二)考试方式
1.书面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9科,书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其中道德与法治和历史采取“同堂分卷”模式进行。
2.体育与健康采取现场测试方式进行,考试成绩计入升学总成绩。
3.音乐、美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形式,以纸笔开卷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物理、化学、生物实验采取操作考试的方式。
5.信息技术采取网络环境下实际操作的方式。
(三)科目分值及成绩呈现方式
1.书面考试科目:语文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20分;
数学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英语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含听力30分);
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同堂分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各占60分)、物理、化学考试时间均为90分钟,满分均为100分。以上七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每个科目均划分为八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B+、B、C+、C、D、E。地理、生物考试时间均为60分钟,满分均为100分,以上两科成绩采用“合格”或“不合格”两种形式呈现。
考生升学总成绩(包括计入升学录取科目的书面考试原始成绩加上体育与健康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转换的分数)划分为八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B+、B、C+、C、D、E。总成绩等级及各学科等级所占比例根据当年初中报考人数及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实行动态调整。
2.其他考试科目:体育与健康满分60分,成绩计入升学录取总成绩后一并转换成总成绩等级;
音乐、美术考试成绩采用“合格”或“不合格”两种形式呈现;
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生物实验操作、信息技术操作成绩采用“合格”或“不合格”两种形式呈现。
(四)考试时间
书面考试科目的生物、地理在八年级下学期进行,其他书面考试科目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考试时间为当年6月24日—27日。
生物实验操作在八年级下学期进行;
体育与健康、音乐和美术、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信息技术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以上考试均于当年5月底前完成。
期中考试物理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物医药专业 考试改革 生物化学必修课程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的人才[1],这样的创新型人才是符合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适应新时期特点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改革中应进一步加强知识构成、思维构成、能力构成和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而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评价和改进教与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2]。但审视当今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普遍仍保持着传统的单一知识评价模式,不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加以反思,并对其进行改革,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更好实现。
一、目前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
考试的根本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理论知识是素质的一部分,若考试仅限制在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检测范围之内,就无法达到全面测评个人综合素质的目的。
2.考试方式缺乏多样性,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的课程考核采取以总结性考试为主(即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尺),区分和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的高低,其他如检测性、形成性等考试类型在教学过程中很少采用,而且教学过程中的平时考核成绩在课程考试的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大部分课程考试偏重于闭卷笔试。闭卷笔试这种考试形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试卷所涵盖的内容有限,考核的知识面较窄,考查点代表性有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得到反应。考试题型局限性更加明显,受标准化考试方式的影响,填空、选择、简答、释词客观性题目偏多,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证明题、应用题等主观性试题偏少。这种考试形式束缚了人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扼制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锻炼[3]。
3.考试管理落后,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体制。
目前各高校有关课程考试管理随意性较大,即使制定了一些考试管理的规章制度,由于诸多原因执行力度亦差,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导致有制度也难以得到贯彻和实施。在多数情况下是“教什么、考什么与怎么考”都由任课教师说了算,教研室、院系、职能部门很少过问,更不用说“考教分离,考改分离”的有效实施。而目前又缺乏有效的机制来评价考试管理工作的优劣[4]。
二、改革考试制度,促进生物医药专业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
实践证明,为了把考试真正变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途径之一,就必须对现行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我作为高校生物化学必修课的专职教师已从教多年,现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和长期的思考,针对生物化学必修课考试改革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灵活考试内容,注重能力考查。
生物化学是一门生物医药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讲述正常人体的生物化学与疾病过程中的生物化学问题,与医药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代生物化学主要涉及以下三大块内容:(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3)基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随着生物化学研究成果对人体各种代谢过程、代谢调控机制、细胞间信号转导及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深入阐明,人们有可能准确了解各种相应代谢障碍相关疾病、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开发治疗药物、研究诊断、治疗的新方法。以往传统单一的生物化学考核模式仅侧重于对书本所涉及的三大块内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局限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我们提倡改革考试内容,不仅要考课堂讲授的书本知识,更要考实际应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要紧扣专业特点,密切联系生物医药学科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考查他们在新药研发方面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基本理论;
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考查他们如何应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手段对疾病(尤其是肿瘤、遗传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提出治疗新方法、新思路等;
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考查他们在天然活性产物的提取、制备方面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基本技术。这样的考试内容的改革,不仅能强化重点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更能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考核方式多样化,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考试方式由形式单一、时间固定、题型简单向着考试形式多样化、时间灵活化、题型丰富化的方向发展。考试方法应根据考试科目的特点,实现多样化,如闭卷、开卷相结合;
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
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等等。既着重考核学生思维方法、考思路、考见解等,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又注重考核学生的应用技能、操作技能和水平[5]。我认为,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四大模块:(1)闭卷考试。闭卷考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理解记忆程度和书面表达能力,其缺点是容易造成死记硬背的现象,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检测。根据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必须理解掌握,我们对这部分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可以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形式,可以安排在期中与期末两次进行,便于学生分阶段复习巩固和提高。(2)开卷考试。实行开卷考试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长时间积累许多专业知识和信息,但这种考试形式如果引导不恰当,就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学生对课程认真钻研程度不够,等等。因此,任课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教学大纲,分析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将课程中基本原理部分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开卷考试带来的弊病,使学生深入地钻研知识,深入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及创造实践的能力。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门前沿学科,因此,我们设置开卷考试内容时,可以布置学生去了解学科研究的某些前沿资讯,鼓励学生写一些科学前沿综述性论文。(3)实践考核。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6]。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具有开展实验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具备从事某些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实验操作考核方式中,采取现场随机抽签考查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回答相关的问题。同时,将实验课出勤率、完成课堂实验内容和课堂表现也作为实践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更能够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实验教材,掌握基本原理,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这样既能够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又有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4)课题设计及完成。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课程开始时,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向学生公布课程设计的方向和要求,供学生参考。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文献检索与收集。在课程结束考试时,学生可以带着准备的资料,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题目。这种考试方法是将考试贯穿于课程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突出了教学与考试的互动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生物化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是这门课程考查的核心。在此项考核中,我们可以通过要求学生撰写课题项目申请书、立项答辩、实验方案讨论及课题项目完成情况来综合评定学生在此项考核方式中的成绩。多数情况下,学生关心的是课程考试的结果,而不是课程内容的总结与提高。因此,将平时考核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将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增加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加强对平时学习的考查,用教学全程考核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7]。我认为,以上四种方式的有机组合既是知识与能力考查的统一,又是理论与实践考核的完美结合。根据各项考核方式的侧重点和目的要求,建议按4(闭卷)∶1(开卷)∶2(实践考核)∶3(课题设计及完成)的分值比例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3.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试管理评价体系。
首先,要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考试模式的改革,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考试模式;
研究和制定高校考评体系和考试标准。对考试的目的、内容、方法、形式加以规范,科学制定各门课程的考试办法。其次,积极做好试题库建设,真正做到“考教分离、考改分离”。最后,正确评价考试结果。通过考试结果的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考试改革促进校内教学的改革,真正做到以考试为指挥棒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总之,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不断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使之真正起到“以考带教、以考促学”的作用,只有这样,高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邓锦琳,钟安永,胡常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中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究与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2):90-94.
[2]郑天虹.深化大学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2,(1):32-34.
[3]仇静莉,许海元.高校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2):76-79.
[4]杨克丰.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232.
[5]李磬.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考试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40-241.
期中考试物理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试卷分析 教学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对考试试卷和考试成绩进行全面的分析,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及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因此,对包头医学2011 级200名临床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试卷进行比较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资料来源包头医学院五年制本科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549名学生及随机抽取的 200 名学生(占总人数36.42%)的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的试卷及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本次考试在教务处统一组织、安排下进行,教研室主任或由教研室主任指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年资、高职称教师于考前三天到教务处抽题、审题(考教分离)。试卷的评判是根据提前制定的评卷标准和答案,按照《包头医学院考试阅卷及成绩传输管理办法》流水方式进行阅卷及成绩输入,主观题由高年资、高职称教师评阅,减小阅卷个体差异。
1.2研究方法
本次医学微生物学试卷总题目为 63 道,其中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主观题(名词解释、简单题),满分100 分。试卷各题型数量及所占比例见表1。本文将200 名学生的每道试题的得分情况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2003以及SPSS13.0 软件分析数据。主要以学生总成绩的分布状况、试题的难度、标准差、区分度等作为试卷分析的评价指标,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
2结果
2.1 试卷成绩分析
本次试卷满分100分,200 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8.9分,标准差为12.46,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 39 分。学生成绩的各分数段频数分布见表2,峰值在70~90 分之间,该试卷总体上成绩分布呈正态。各题型得分率情况见表3,得分率有高到低依次为单选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填空题、多选题。
2.2 试卷质量分析:
(1)难度:试题的难度是指学生对某一试题作出正确回答的百分率,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取值范围在0~ 1之间。难度指数公式:P=X/W(X 为平均分,W 为满分),难度值越大, 说明试题难度越低,一般以0.6-0.8为宜[2]。本次医学微生物学试卷总难度系数及每道题的难易程度见表4,试卷总难度系数为 0.79,总体试题难度适中。各个题型难度:单选题(P=0.89)、名词解释(P=0.88)难度较容易;
填空题(P=0.71)问答题(P=0.75)难度适宜;
多项选择题(P=0.57)难度偏难。
(2)区分度: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是判断试题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计算公示D区分度= 2 ( 高分组总―低分组总分) / 两组考生总人数×试题满分值,算出每小题区分度及试卷总区分度[3]。表4显示医学微生物试卷整体区分度为0.3,属于良好试题,能较好的把低、中、高水平的学生成绩区分开(一般认为区分度值0.3 ~0.4属于良好[3])。单选题区分度为0.18属于较差区分题;
名词解释、填空题区分度分别为0.26、0.23属低等区分题;
多项选择题区分度0.33属于良好区分题;
问答题区分度0.49属于高度区分题。
(3) 信度:反映考试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信度高的试题很少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对任何学生的多次测定,都会产生比较稳定的、前后一致的结果。表4显示医学微生物试卷的总信度为 0.77,一般试卷信度要求在 0.5 以上[4],故认为本次医学微生物学试卷结果可靠。
3讨论
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试卷质量分析,可以不断完善命题工作,对今后的命题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试卷质量分析的结果还可以第一时间反映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就能使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1 本套试卷质量分析情况
本次医学微生物试题符合教学大纲精神,整体设计合理、知识点覆盖率较高。综合试卷质量分析的各项评价指标试卷平均难度系数为0.79,试题难度适中,属于优良试卷,试卷总体上成绩分布呈正态;
学生成绩80~90分段人数居多占28.5%,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成绩总体令人满意,学生能熟练运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大纲要求。本次考试平均区分度为0.3,说明试题区分良好,能较好的把低、中、高水平的学生成绩区分开。试卷信度为0.77,表明可信度较好。但仍有7.5% 学生不及格,提醒授课教师认真对待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坚持从严治学的同时,提高课堂渲染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扎扎实实,以便为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3.2 本套试卷存在问题
同时,本试卷质量分析结果暴露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1. 客观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的程度,而主观题则是考核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理解和应用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本套试卷客观题与主观题比例为4.6∶ 5.4,应该适当增加主观题比例,减少部分客观题,才能更好利于临床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本套试卷出现了满分即100分的学生,说明本套试卷缺少综合性有深度的难题,在保证基础知识点不遗漏的前提下,应该适当出现1-2道综合性难题,例如医学微生物学有关的病例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3. 单选题总分30分,平均分高达26.79分,难度系数为0.89,区分度较差仅为0.18,今后我们要适当增加单选题的难度,对单选题的区分度还需要进一步整改。
3.3 对今后命题工作指导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通过试卷分析, 我们获得了准确、客观的反馈信息。今后的命题工作中, 命题者在把握好试题的难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创新性、有深度的综合性试题,注意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比例,各种题型的难度及区分度要合理,不断提高试题编制能力,使试题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过程中, 应重点解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理论。
教师授课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真正热爱课堂,喜欢听课,而不是被动上课,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应着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提高授课技巧,增加课堂渲染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有助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淑杰,熊亚南,王梅梅.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成绩分析与评价[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6):883-884.
[2]张旭东,贾书花,李凯平等. 组织与胚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J]. 医学教育探索,2009,8(9):1166-1169.
期中考试物理总结范文第5篇
1、考试的方法 新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中规定要研究考法。研究实验操作考试是研究考法之一。
操作考试,过去部分学校搞过,但因为教师监考工作大量,花时多,负担重,实施起来有困难,因此未大面积推广。
我们在了解到过去的实验操作考试工作量大以后,着手调查工作量大在哪里?
仔细调查后发现:以前的实验操作考试之所以工作量大,是因为要考核操作的全过程。这样,教师评定花时多,且每位教师监考的学生数不能多。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为使实验操作考试切实可行,应着重考核学生操作结果的正确程度,淡化操作过程。于是把初中物理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目标定位于操作结果正确与否上。实验操作包括组装、调试和测量三部分,考也主要考核组装、调试和测量结果的正确与否。这样考,教师可以从操作过程的考核中解脱出来,只需检查操作结果。把看过程转换成看结果后,一位教师在实验管理员配合下同时可对半个班级学生(约24--28名)进行考核。考试时,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则巡视,对实验操作结果和实验习惯(遵守实验纪律,爱护实验仪器)等进行考核。每批学生实验操作时间定为10--15分钟,教师在巡视的基础上再花5--7分钟时间进行成绩评定。这样,一位教师在一节课内可以完成一个班级的实验操作考试,无需动员教研组其他教师或课后增加课时来进行。
为了引起学生对实验操作考试的重视,八年级实验操作考试满分为20分,经过八年级两次的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学生普遍重视了实验操作,因此九年级实验操作考试满分定为10分,并将实验操作考分计入期末考试总分内,进一步引导师生重视物理实验,落实物理实验教学目标。
2、考试内容及日期 按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材学生实验共有23个。每个学期选考其中的两个实验的操作部分,而有关实验的理论、观察、计算等内容均放入笔试时进行。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一为组装和调试“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的实验装置,要求考生能正确组装实验装置,并能调节铁圈位置使石棉网位于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同时要调节漫度计的位置使玻璃泡既浸没在水中,但又不与容器相碰。试题二为正确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至于是连接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由考生自行抽签而定),要求考生能将电路元件组装成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一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要求能在光具座上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使光屏上能成放大或缩小(至于是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由考生自行抽签而定),还要求测量像距。试题二为“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要求先对天平调试至横梁平衡再进行测量。九年级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组装、调试、测量都有更高的要求,在此不列举了。
考试日期一般安排在第十六周左右,此时,一方面本学期的实验已基本完成,另一方面教学还没有进入期末总复习和期末考试阶段,不致过分加重学生负担。
3、考试的实施 (1)考前三周,公布范围
实验操作考试的宗旨是落实实验教学目标。为了顺利开展实验操作考试,考前三周应公布操作考试范围,包括实验的数量、名称、理论知识、观察要求、操作技能要求、计算要求等。教师根据考试范围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和简单的误差分析等。与此同时,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并将有关实验器材分成若干组分别放在各个实验桌上,供学生选择使用,以便让学生再做一做。学生进实验室复习实验操作时;
教师要加强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应先让学生思考复查后再作指导或指出故障之处,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或排除故障。
(2)考前一周,公布试题
因为实验操作考试旨在引导师生重视实验,所以提前一周向教师和学生公布试题,使学生能针对试题作好充分准备,教师可根据前两周的复习,重点抓好个别学生的补缺补差。
(3)择点试考,以点带面
试题公布时,选择本区的一所普通中学进行考试,组织全体监考教师前来观摩,对实验操作考试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同时对实验操作考试的试题、评分点及评分标准的科学性进行论证,并加以完善。通过几次实施,教师对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及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评分标准的掌握更加统一,评定结果也更为客观。
(4)逐点考评,0一1记分
考试时,一半学生留在教室里准备,另一半学生进入实验室。每个考生一张实验桌,按试题要求进行组装、调试和测量,仅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试卷上。考生操作完毕举手示意,经教师对各得分点逐点考评后,将实验器材复原,然后离开实验室。操作考试的得分点为10个,评分采用0一1记分法,即正确或操作基本正确得满分,不正确得0分,简便易行。由于事先公布试题,学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操练,绝大多数同学都能顺利地通过操作考试,只有少数同学的部分操作结果有错,教师只需在相应的评分栏内作出扣分记载,其余皆作为得分。这样教师在整场监考中需要及时记录的就少了,便于对每一个学生操作结果作出考评。经本区四年的试行,每一班的考试均能在一节课内完成。
4.考试结果 自1992年1月实施期未实验操作考试以来,至今已四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考与不考大不相同
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时,学生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实验室纪律不如在教室里好,实验结束后也不主动整理器材。通过实验操作考试,八年级第二学期上实验课时,纪律明显好转,良好的实验习惯在逐步养成。实验时,站立、走动的人少了,大声说话的人少了,“观察员”(只看旁边同学做,自己不动手)少了,“记录员”(只记录实验数据,自己不动手做)少了;
争做实验的人多了,认真探究实验的人多了,实验完毕自觉整理器材的人多了,课后讨论实验的人多了。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逐渐浓厚,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实验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学生们认识到,与其到考前进实验室重做,还不如现在就认真做好每个实验。
以前实验课缺席的同学,只是第二天补抄一下实验报告,现在缺席的同学主动要求补做实验。以前做实验时二人一组,由于未能预习,第一个同学操作的时间较长,第二个同学往往来不及操作,现在认真预习,每人都有机会操作一遍。因此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
(3)考试成绩师生都满意
根据四年来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