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打破常规作文【五篇】

时间:2023-06-20 20:30: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2、成语出处:柯岩《汉堡港的变奏》:“甚至连船正停泊在港口、尊严而又自信的十几个老船长也打破常规,开了一条小艇,集体下海去了。”3、成语用法:作谓语;指改变常规做法。4、反义词:墨守成规。打破常规作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打破常规作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打破常规作文【五篇】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第1篇

2、成语出处:柯岩《汉堡港的变奏》:“甚至连船正停泊在港口、尊严而又自信的十几个老船长也打破常规,开了一条小艇,集体下海去了。”

3、成语用法:作谓语;
指改变常规做法。

4、反义词:墨守成规。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第2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于途中所写。

1. 这首小令写了哪几个生活剪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2. 你从“门外马嘶人起”一句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思?(3分)

应该说这是一道比较成功的题目,指向明确,难易适度。第1小题的参考答案是:深夜风打驿门,拂晓鼠窥油灯,天明马嘶人起。阅卷中发现对“深夜风打驿门”和“天明马嘶人起”学生一般都能概括出,而对“拂晓鼠窥油灯”这个得分点相当多的学生采不准。有的答作“梦被破鼠打搅”,有人解作“梦中看见一只破老鼠在偷偷地看花灯”,有人曰“梦里破老鼠偷油灯的行动”……

阅卷过程中仅只是拿出来共同仁一笑了之。事后在讲评中经与学生交流,我似乎感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90后学子都是看奥特曼、吃肯德基、打电子游戏长大的,他们大多在幼儿园里缺少了儿歌这一课。讲评课上灵机一动,我对高二学生说,我们集体背诵一首儿歌,开头是“小老鼠,上灯台”,两个班,各五十多个学生,能说出“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咪,猫来了,叽哩咕噜滚下来”的只极个别的人。课后我又把记得这首儿歌的几个学生的答题卷找出来,一一翻阅,他们对“拂晓鼠窥油灯”这个要点基本都能答到。我还记下了几个对这首儿歌一脸茫然的学生,事后也翻检了他们的试卷,大多答不到这个得分点。

进一步与学生对话,发现90后学子们大多不知道小老鼠为什么要上灯台,怎么会偷油吃,灯油是什么,灯台什么样……

动画片《奥特曼》和电子游戏里肯定是没有这些内容的!

对几个答案正确的学生进行访谈,何以知道这些常识,大都说是从电视里看的。

追究为何把“梦破/鼠窥灯”解做“梦/破鼠窥灯”,发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今学生口头语中“破××”的使用频率极高,“破饭菜”“破学校”“破车”“破食堂”“破事儿”“破电脑”“破规定”……而“破鞋”(用“交际花”“招手停”等时髦词语代替了)、“收破烂”(用“拾荒者”和“收旧货的老板”代替了)一类的词语却少用了。受到这种影响,学生把“梦破/鼠窥灯”解做“梦中看见一只破老鼠在偷偷地看花灯”,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否这样认为:儿歌就是幼儿园孩子的阅读?

毋庸置疑,从小学开始,语文就变成了支离破碎的练习式阅读。本来考试是用几个题目来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我们的教学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常规阅读变成了做题!没有阅读的语文教学是竹篮子打水。就题目做题目是低效劳动,是打消耗战,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从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到听小学语文课,你都会隐隐感觉到,时下在很多标榜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上,语文本体的东西越来越少,而语文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占主导地位。无须讳言,一到高三基本都是“语文课本+教辅资料+学生作文选+频繁考试”的急功近利的快餐式的语文教学。

语文能不能让读书的学生得高分,让靠做练习变得没用?没有阅读的底子,其他东西都没根基和土壤。而要让学生有时间阅读,就必须要降低学生常规学习的成本。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第3篇

现在又冒出来一个“山寨”,这本是宋元以来流播于通俗文艺作品之中常见的文学意象,不知被哪位福至心灵者用来包装仿冒制品了。据说“山寨”的特点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这种文化善打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其实,说到底就是一种巧妙的盗版,如果公开说“盗版有理”,那是明目张胆地侵犯知识产权;现在请出一位背后插着四面三角旗,挥舞着朴刀、在舞台上活蹦乱跳的“山大王”,这个严肃的经济侵权问题便一下子成了喜剧。“山大王”是不讲温良恭俭让的,江湖上向来有此传统: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才是英雄,偷鸡摸狗则是下三滥的勾当,这构成一种江湖道德观,影响甚大,甚至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潜藏在国人心灵深处。再加上人们历来对“做大”的崇敬,哪怕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即便进了监狱,江洋大盗也坐首席;小偷小摸,就得挨着尿桶睡去。那些占山为王者,任世间有千万条法律规则,老子我行我素,赢得许多无权人士的艳羡、模仿。干着“打劫”名牌产品营生的山寨产品大老板,虽然违法并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但不少底层人士也愿意站在一旁,以为笑乐。说山寨道路可以振兴经济,甚至说它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纯粹是无稽之谈,但它确能激起一些迫切希求“变泰发迹”人士的模仿。一些无良企业家因此一夜暴富,而受害最大的往往是一旁看笑话的底层人士。

国人“穷有理”的心态,对山寨经济(或曰打劫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有心理支撑作用,要彻底清除这种不正常心理不是一两年的事。在这种心态下,为“山寨”辩护的理由就是:我们穷、落后,照正常方式,我们永远赶不上先进。于是“山寨文化在抄袭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尤其是挣脱了牌照的束缚,握紧了低成本高回报的福祉之后,它摧枯拉朽的震撼力与病毒营销的感染力,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建立了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而且,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式山寨”。这些话除了概念混乱,把工业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制度说成是“潜规则”,把侵权说成是“挣脱了牌照的束缚”,还有一点,说白了就是当年“造反有理”的心态:你制订规则,一定对你有利,我为了利益想怎么干就可以怎么干。当年讲这话要打起“无产阶级”的牌号,现在则拉“国家”“民族”撑腰。如果把“建立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这种明火执仗的行为看成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如果这样做合理合法的话,我们为什么要进入WTO,还积极与世界接轨?只有遵守世界发展的共同规则,中国才能真正发展。“山寨理论”只是另起炉灶时的“理论”,如果不打算或没有能力“另起炉灶”,这种论调只是给不法经营制造了理由。

我们经济建设上“另起炉灶”有几十年了,先是与苏联搭伙,后来完全“独立自主”,一度要彻底破除数百年来形成的工商经济运行规则。“土法上马”,结果如何?培植对游戏规则的遵守乃是中国社会日渐走上正常轨道的百年大计。几十年来社会长期处在非正常状态,一轮又一轮破坏各种规则,说是“先破后立”,实际上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这个“立”也就是新的“破”,“破”上加“破”,循环不已,其结果就是废墟一片。

随着山寨文化的泛化,许多文化现象也争相向“山寨”靠拢。文化与经济不同,其多元化的势态尚未形成,2008年文化界发生的一些事件(如阎崇年被打)就与文化的一元化权力有关。电视这种大众文化载体,本来应该是草根化的,应该关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普通人群的意见。但事与愿违,普罗大众的想法、喜好和要求往往不被电视人关注。上世纪90年代,有些电视工作者提出 “要尊重二老(老干部、老百姓)的意见”,恐怕尊重前者是实,后者是虚。即使考虑到老百姓,恐怕许多电视人心目中不过是想起了城里的大爷大妈,却忽略了一大部分没有进入中产阶层、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青年受众。

现在热衷制造和观赏山寨文化作品的多属这类青年人,正是他们使得“山寨”处处开花,广为人知。“山寨”就其本义来说是讲“武化”(用“力”冲破规则)、不讲“文化”的地方。一些青年人称他们的作品为“山寨版”,除了好玩、跟风之外,大约他们心目中山寨式的“武”就是不管不顾,我行我素之意。现在上电视的大多是些衣履翩翩的成功人士,新闻乃至许多专题片的采播和制作方式尚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传播知识的节目也缺少多元化的眼光,往往是一家通吃。名为大众传媒,实际上距离年轻人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太远。处于社会底层的青年人虽属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但他们年轻,又具有现代知识,很有能量。于是他们借助电脑网络不受规范地尽情表现,制造了山寨版的“春节晚会”、“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百家讲坛”等,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虽然受知识水准、技术能力、艺术水平的限制,还远不能与正规电视台一较高低,但他们也有长处――不惧怕权威、不受清规戒律的束缚,这就是文化领域的“山寨”。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第4篇

一、近年来破坏生态环境案件基本情况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打击破坏生态资源犯罪的力度也正进一步加大,案件数量出现了逐年的递增,但总体打击情况仍不容乐观,如上述所述某市侦查监督部门2014年以来受理的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案件中,经审查后,做出批准逮捕决定8件15人,不批准逮捕4件6人,其中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批准逮捕3件5人,案件打击效果仍不理想。从办理案件情况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案件大幅上升,危害性大。近年来,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的司法解释出台的较多,专项行动开展也较多,特别是2013年两高颁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后,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数量明显上升,例如污染环境犯罪案件,2013年7月之前该部门办理的该类案件数量为0件,而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受理的污染环境犯罪案件达8件,增长8倍之多。而污染环境案件如“超标排放污水”、“燃烧危险物质”由于其直接向空气、土壤中直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和对环境的破坏危险性远远超过其他犯罪,危害性不容忽视。

2、罪名相对集中,刑罚处罚较轻。2014年以来,以某市某侦监部门的数据为例,在办理的破坏环境资源的案件中,主要触犯的罪名为污染环境罪、滥伐林木罪、盗伐林木罪、非法采矿罪,其中以污染环境罪、非法采矿罪的案件居多,两类案件占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总量的91.7%。而在刑罚处罚方面,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案件的判决则相对较轻,一般判处缓刑并处罚金,判处实刑的相对较少。如2014年以来,某市检察院办理的该类案件中判处缓刑的16件,判处实刑的才4件。

3、作案手段隐蔽,监管难以到位。一方面,很多涉及污染环境犯罪的废旧电路板焚烧厂、皮革加工厂、五金生产加工作坊均未办理相关经营许可证,而且作业地点选择较隐蔽,作业时间一般选择在夜间,发现难、监管难、打击难,近年来办理的污染环境犯罪案件70%以上均系无证经营的。另一方面,有办理经营许可证和环评手续的企业则一般是为了节约成本,偷偷关闭污水处理设施或私设暗管、渗漏等方式非法排放危险物质,另外非法采矿案件,乱挖矿石的石材加工厂很多都是以小型采挖为主,非法购买爆破装备,流动性大,且开采地点经常变换,监管存在困难。

4、证据搜集困难,办案存在困境。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案件证据搜集相对困难,因此而导致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案件也多,仅2014年以来,某市某检察院侦监部门办理的破坏环境犯罪案件中就有4起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批捕,占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的33.33%。如非法采矿、盗伐滥伐林木案件,犯罪分子很多属于流窜作案、越界作案,往往以小型采挖、盗伐为主,有些今天这边挖挖,明天那边挖挖,甚至同一处地方先后有多人采挖,这种“蚂蚁搬家式”的开采和滥伐方式造成难以查处责任人员,或者一旦被查处抓获现行,但经鉴定的价值也无法达到立案追诉标准,或无法分清相关的责任。此外,由于案件难予认定、难予查处而导致的其他社会问题,如、恶意举报、采矿纠纷等问题在很多地方都较为突出,影响了治安的稳定。

5、事前监管少,事后打击较多。破坏环境类犯罪案件一般都是发生事故或破坏结果后才被查处,前期监管少,预防措施不足,导致资源破坏更加严重,而事后打击已无法挽回损失。例如非法采矿的案件,非法采矿者都是从一点点开始采,但因为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制止,导致开采规模越大,对自然环境破坏越大,而当事后要打击时,危害后果已经造成。再如发生污水渗透的企业,很多污水渗透是长年未对排污管道进行维护引起的,如果能定期维护检修,或早些发现问题整改那么就可以避免污染的发生,今年来,某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审查的因为排污管渗漏而引起的污染环境案件达3件,占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25%。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破坏环境资源的危害性宣传仍不足。很多普通群众、生产者对随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随意滥砍滥伐树木、滥采矿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惜以身试法。

2、多重监管、重复监管导致监管职责不清,查处不力。在环境执法上,存在多部门都能管而又不愿管的现象,由于职能分工和上述两类问题的敏感性,部门行政机关在查处上述两类案件时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无法形成有效的打击合力,导致打击不及时,不深入、存在执法漏洞。例如近年来办理的某废旧电路板处理厂污染环境一案中,由于各执法部门之间没有做好配合协作,导致重要物证被转移最终灭失而无法鉴定涉案数额,直接影响案件的处理。

3、当前行政执法力量不足。当前在环境保护执法方面的行政执法力量仍然比较薄弱,人员编制少、专业性不强、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特别是相关刑事法律及司法解释缺乏深入学习和认识,执法意识未能与时俱进,执法水平和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现有的打击需要。

4、违法成本低致犯罪分子不惜铤而走险。由于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判处的刑罚一般较轻,违法成本与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相比根本就不足为惧,所以多年来此类案件一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犯罪分子不惜铤而走险,一旦被抓获也只是花钱消灾,不足以对犯罪分子产生震慑作用。

5、抽样检验机制仍有待完善。目前对环境案件的抽样检测、评估一般要通过省内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周期较长,成本较高,费用分摊不合理,导致抽检率不高,办案效率低,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费用,此外,还存在有些指定检验难予确定检测机构或不知何处聘请检测机构的情况,使得部分案件因此而流失。

6、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打击存在漏洞。由于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很多属于新型犯罪,而国家的立法相对滞后,有些法律规定也缺乏实践操作性,导致打击缺乏标准、依据。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针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危害在社会上未引起充分重视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要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各类媒体和有效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涉及污染环境犯罪的刑法条文和司法解释的内容特别是构罪条件及处罚措施进行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商家、企业树立健康的环保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生存环境的清新。

2、加强联合执法,形成打击合力。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不能简单的靠一个部门完成,各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摈弃部门之见,共同形成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合力,这就要求各相关部门要摈弃各部门的利益和责任之争,形成统一的具有战斗力的执法团队,建立联合工作机制,以专项联合整治行动为载体,联合执法,共同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

3、加大打击力度,提高犯罪成本。首先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要加大打击力度,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坚决遏制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震慑该类犯罪。其次要加重刑罚量刑力度,加大罚金数量,通过更多的法律手段加大对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分子的震慑力度,加重破坏环境的成本付出,使成本大于收入,从根本上遏制犯罪观念。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能。针对环境资源执法部门人员执法水平和执法意识的问题,建议其要利用国家重视打击污染环境犯罪的契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补充执法队伍编制,加强队伍人员对相关执法领域法律、法规、规章的掌握,特别是要学懂、学透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领会其精神,并学以致用,提升取证标准,以刑事案件严格的取证程序指导办案实践,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狂欢化;
《历史的天空》;
军事题材电视连续剧

2002年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电视上热播,此后陆续有很多同类题材电视作品问世,并都受到观众好评,如《历史的天空》《亮剑》《狼毒花》等。这一系列当代创作的军事题材电视连续剧之所以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在于它们给观众一种别样的世界感受――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狂欢式的世界感受是狂欢化理论核心,狂欢化理论是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著名理论。狂欢化理论源于民间诙谐文化,“巴赫金将其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各种仪式演出形式,即各种狂欢节类型的节庆活动和诙谐的广场表演;
各种诙谐的语言作品;
各种形式和体裁的不拘形迹的广场言语。”这三种形式都体现出狂欢节的价值取向,巴赫金所提出的狂欢化理论则可分为狂欢化的世界观、体裁、时空体、语言及其外在化的人物形象和表现出的怪诞现实主义。它的世界观追求的是打破日常生活常规,将所有人都置于一个颠倒世界中,在这个时空里一切都会与规定悖反,与理所当然悖反,将往常不合理的等级、制度等通通打倒从而建构起一个新的,带有乌托邦性质的狂欢世界。也就是狂欢化理论的核心――“狂欢节世界感受。与一切现成的、完成性的东西相敌对,与一切妄想具有不可动摇性和永恒性的东西相敌对……它所要求的是动态的和变易的、闪烁不定、变幻无常的形式。”在《历史的天空》中的狂欢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故事内容上的狂欢化

对于革命题材电视连续剧我们想到的往往是那一系列红色经典电视连续剧,在这些红色经典中故事内容都是描述积极正面抗战,充分表现中华儿女爱国之心。歌颂积极向上的正义精神。如《铁道游击队》和《野火春风斗古城》,表现了中华儿女抗战爱国的热心,展现了游击队员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反映战士们朴素美好的内心世界。这些红色经典都是积极正面讲述革命抗战,让我们看到的都是革命抗战可歌可泣、伟大的一面,在我们的头脑中共产党和革命战士都是崇高、伟大、无私的。而《历史的天空》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却有新意之处,可以说是第一次用文学的形式比较集中地向我们展示战争年代党的高层内部的激烈斗争。如根据地建设、统一战线政策、中央苏区“肃反”运动、解放区“整风运动”等。将这以往人们对其谈而讳之的内容大胆披露出来,让我们知道革命抗战并不都是那样正义和崇高,它也有黑暗和消极一面。这种披露就是打破常规,打破在官方教条下的认识常规,让我们对革命电视连续剧一贯的固有崇拜情结产生些震动。如有关七十九军与高汉英的斗争,东条山真相的捕写,让观众眼前为之一亮。从这一层面上说,《历史的天空》在故事内容上的选择体现出狂欢化的色彩,狂欢思维从不主张以一种力量压倒和替代其对立面,成为权威或中心,它承认处于边缘的声音其独特的价值。《历史的天空》中将描写党内斗争的不好的一面代替了以往红色经典中只描写积极的正面,即把我们在常规所认为,在官方文化及权威下所认识的革命抗战必定是伟大的和革命战士形象必定是崇高的。这一长期占据中心地位的价值观念来了一个小颠覆,使得处于边缘的消极黑暗面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得到了价值体现。该剧在故事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一些色彩,其世界观追求的是打破日常生活中常规,将我们置于与往常逻辑相颠倒的世界中,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与惯常相悖反,与理所当然相悖反。

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狂欢化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突破常规,突破以往革命者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将英雄平民化甚至是流氓化、痞子化。“巴赫金根据民间诙谐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提出了“怪诞现实主义”(Grotesgue Realism)的称谓和主张。怪诞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具有本质的区别:它更是以扭曲和变态但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方式表现现实,更能代表和体现民间意识形态,更能显示出与正统意识形态及其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巨大反差,并形成一种与官方相对立的又可被官方容忍的新的美学原则和创作实践。”而人的外在化形象则在狂欢时体现出肉体和精神的分裂,从而就产生出与民间文化中的怪诞现实主义观念相符合的狂欢中的怪诞风格和以新与旧、新生与垂死、变形的始与末为体现的怪诞形象,主人公姜大牙的形象塑造就是如此!

在以往的红色经典中,所塑造的英雄几乎清一色是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甚至相貌都不赖的完美形象,如《铁道游击队》和《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刘洪、李政和杨晓冬。这一系列的形象显得单一、没有个性。《历史的天空》中姜大牙形象的塑造则打破了这一瓶颈,在他传奇的一生中,他从一个毫无革命思想觉悟又野蛮、粗俗,只知任性蛮干的汉子,成长为一个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丰富作战经验以及充满柔情的英雄。这些可能和其他英雄形象没有区别,但不同在于他身上始终保有的那股痞子习气。他出生于地处偏僻的蓝桥埔,那里的民风硬朗,姜大牙身强体壮,“除了有副盘死蛤蟆踢死猴的顽劣相,还有一身张牙舞爪的打人功夫”,他没有“去上正经的学堂,但是姜大牙脑子不笨,闲暇时听烂眼圈龚二说古书,《三国》《水浒》的故事过目不忘”。这可见他身上的那点侠气。但他的缺点也不在少数,开口闭口不离脏话、有点军阀作风、革命最初动机不纯,原想投靠国军,想着能有吃有穿,说不定还能当上啥官,后来误打误撞进了新四军,也是因为见“色”起义,为了女人(东方闻英)而留下,可谓十足的痞子英雄。这是打破经典格局,非正规、非传统的革命者形象。除了姜大牙,还有像李文彬、万古碑这种只知空讲革命理论,虽受过良好教育,却没有革命实践经验,带有“左”倾错误思想与教条主义的革命者,也有像朱预道、陶三河这种对革命认识模糊不清,参加革命动机不纯,带有流氓习气却在战争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卓越军事指挥家的革命者,此外还有知人善用的杨廷辉以及深沉内敛、十分精明的窦玉泉等。这一些人物的塑造有别于以往,他们出身下层,他们革命思想并非高尚而伟大,即使有也并非是十全十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狂欢化世界感受的主要精神之反对僵化和教条,打破了传统套路,使文学为人学体现得更为突出,使该剧在创新上让观众耳目一新,打破常规是为了体现真实和自由,是狂欢的一种释放,即全民性。狂欢的全民性也是为了使文学更为接近于人学,使观众的感受更为接近于现实甚至是自身。这也是狂欢化一种参与性设定的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使得观众产生共鸣感,因为更为贴近于现实。

三、语言上的狂欢化

巴赫金对语言狂欢做出了别出心裁的探索,他认为 “语言狂欢”为大众娱乐效力,具有高度的自由和坦诚,在特殊时期可以不见容于占统治地位的语言规范,释放人们压抑已久的隐秘和言语,是一种戏仿文字,具有充分的反讽性。“语言狂欢”充满了幽默感,具有滑稽性、寓言性、象征性、颠覆性和怪诞性,是一种异质的异己的被平时忽视了的人性语言的复归,具有独特形式和风格。前苏联的图甘诺娃针对性地写道:“后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复活了中世纪西欧的‘嘲笑’文化:允许否定,滑稽模仿,嘲笑一切”。有了带有狂欢化色彩的痞子英雄的设定,自然也就有符合这一形象的痞子所具有的语言,带有狂欢化、释放性的语言。姜大牙这一形象,他的粗俗,他的侠气与痞气,他对爱情的裸追求都通过他的语言一一表现出来。“老子……”“……鸟毛灰”等等在革命军队中看来是没教养没素质的不登大雅之堂的脏话、痞话,通通都是他的口头禅。狂欢化中的语言多表现为嬉笑怒骂,讽刺模拟或滑稽改编。在剧中姜大牙狂欢化的语言更多地表现为嬉笑怒骂;
如他对东方闻英直白地追求,要她做自己的妻子,当东方闻英说不喜欢他时,他还反过来问“你凭啥不喜欢”,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为了爱情,他撬掉了自己标志性的大牙,在东方闻英牺牲后他不顾一切地宣泄感情“你们整个七十九军都比不上东方闻英的一根手指头”。在挨批斗时抱着韩春云说“这才是我姜必达的老婆”等等这些直接情感表露的语言正是狂欢化中所要体现出的人性追求最为原始和最为直接的动力。狂欢化理论中包括人对物质和肉体的双重追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个民风和思想并未像现代这样如此开放的年代,这种鲜明的语言和行为的表达,符合了人们心中渴望越出条条框框束缚的狂欢感受。除此之外,姜必达在劳动时与村妇唱的带有色情的小曲,在桥头大胆拥吻东方闻英并说的肉麻话语,都是对日常规范及教条的与突破。可以说姜大牙所说的话是与他底层粗俗出身这一身份相符的合大众话语,这样的话语可以引起共鸣,并体验到与我们大众相接近的真实感。他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规范或是教条礼仪所约束、所要求我们做到的那些礼貌或原则,他那狂放不羁的语言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当这些粗俗、下流乃至怪诞的语言与日常规范或礼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便得到了很好的效应发挥;
尤其是当这种狂欢的语言被置于正主地位,即低俗、不登大雅之堂站在了本应该是官方的、高级语言的位置,狂欢化的色彩便呼之欲出了。这种狂欢化的语言特色充分体现出了民间口语中狂欢型的自由与个性,渗透着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即带有全民性、节庆性的世界观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