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现在进行时练习题【五篇】

时间:2023-06-21 09:1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练习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练什么,怎么练,对整节课的架构进行深思熟虑。练习的目标要明确,通过练习课,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巩固什么基本知识与技能,有什么类型的问题学生平常容易混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在进行时练习题【五篇】,供大家参考。

现在进行时练习题【五篇】

现在进行时练习题范文第1篇

一、综合考虑练习课的目标与实施,有效进行练习设计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练习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练什么,怎么练,对整节课的架构进行深思熟虑。练习的目标要明确,通过练习课,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巩固什么基本知识与技能,有什么类型的问题学生平常容易混淆,等等。笔者在设计本课练习时,根据“以学生的有效练习为本”的设计原则,重视练习的层次性,设置了基础练习、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三个不同的练习环节。有效调用学生已有的百分数知识,明确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准单位“1”,具体量与对应分率,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利用练习题组的有效设计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对比,感受具体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巩固各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与思考方法。让学生在练习课上能有效重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强化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促进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根据练习的不同功能进行设计,有效达成练习目标

1. 发挥练习的诊断,把能力的培养贯穿练习的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

数学练习的设计与实施,要强化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意识,强化知识整合的意识,强化知识综合运用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基础练习,明确解题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练习部分要帮助学生明确解题的基本策略,分析问题的步骤以及解决不同的百分数问题应采用相应的方法。

(2)专项练习,建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专项练习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日常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而设计的,目标是解决难点,共同归纳解决问题中要注意的问题。在此应注意发挥练习的诊断,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在使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存在什么疑难、缺陷,排除错误思路的干扰。

2. 把学习的评价功能纳入练习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

关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掌握不同学生在同一时期和不同时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实施过程性评价,提升练习的效果。综合解题练习要求学生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是练习的提升、拓展环节,应该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设计的练习要体现综合性与发展性。

3. 重视练习的反馈功能,适时评价

练习的反馈功能不单体现在正确率上,更重要的是帮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累错题素材的同时也可及时调整教学,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其找出错误的原因。在练习的实施过程中,适时的评价能起到导向、提醒、鼓励等作用,保证练习的有效开展。

三、关注练习的实施策略,有效开展练习

1. 精选练习内容

练习必须要练到点子上,要有针对性。一节练习课只有40分钟,能安排下的练习题量是有限的,这就更需要教师精选练习,抓住重点、难点展开。选题时要紧扣练习的目标以及希望达成的效果,有效练习的作用不单纯是一个“练”字,学生应通过练习过程有所收获,在新课后有所提升。考虑到这一点,本课使用了题组的设计,既能让学生回顾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几种基本类型,也可以适时进行联系与对比。针对学生日常集中出现的错题,选择较有代表性的进行辨析,往往比机械性地多做几题更有效果。

2. 练习要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系统化

笔者在本课设计之初也考虑了不少题型,但流水账般的机械重复做再多也达不到巩固提升的效果。所以对比巩固性练习就适当给时间学生交流,以练促思考,有效回顾再现。学生汇报后适当保留板书,突出重点,也为后面的练习提供了思考、判断的依据。在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中,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对比与整理,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有效建构知识系统。

3. 多种组织练习形式的有效使用,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

练习还要关注实施的时效,发挥习题应有的练习效果。如果练习缺乏有效的组织,各个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基础部分太久,巩固部分走过场,会影响到练习课的质量。所以在设计练习课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练习环节的需要优化组织形式。

现在进行时练习题范文第2篇

针对这些弊端,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练习课的教学成果,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就如何提高练习课的效率,我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根据内容,进行目标预设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必要准备和基础,因此作为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练习课必须增强目标的预设性,要对知识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数;
要对知识掌握的深浅度以及与已有知识的贯通与联系,作出预先的考虑与估计;
要对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作出精心安排和把握。例如,学习了《认识非整千德四位数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把“数中间有0的读法、写法”这个重点抓住,估计学生可能在写“数中间有0”这种情况会感到比较困难,二千零五可能会写成205,因此要预设通过各种变式练习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并灵活应用。在学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后,要着重分析数量关系“求几个几是多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想出解答方法。总之,每节练习课总的目标要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从局部到整体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把握学情,合理组织练习

根据小学生的兴奋点容易转移,兴趣极易激发又极易改变的特点,在练习课教学过程中,练习时也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时刻保持浓厚的兴趣。

1、练习课中合理地处理练习时间和练习形式。课中,我采用了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的形式,即:连续练习和间接练习。例如:前面谈到的练习课中的基本练习,先口算,紧接着是笔算,而变式练习中,先口述算式,再让学生思考问题。这样先集中,再分散,有时集中与分散练习交替进行,不仅不会让学生厌倦,而且调动和增强了学生练习的激情。

2、正确处理教与学,知与情,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在练习课教学过程中,每组练习后,我注意到了抓住练习课的重点、难点和该组的练习要求,先让学生小结,然后进行指导性的小结、评估、强调,不断强化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充分利用“反馈”在练习课中的作用,在每次练习后进行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纠正。这样,调动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紧扣知识,进行分层练习

在练习课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将知识的自然结果有层次地反映于学生的认识中,逐步形成其认识结构。根据练习内容把一节练习课一般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深化练习——综合练习。例如:在教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的练习课中,根据练习内容和要求进行练习,先是一组基础练习,如口算、列竖式计算、学生总结出做题依据。然后是一组变式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接着是一组深化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技能。最后进行综合练习。这样既巩固了计算方法,又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分析、理解、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结合实例,说说练习设计

练习课不像新授课那么有“新鲜感”,又不像复习课那么有“成就感”,要在练习课也上得精彩,就得改变传统练习课模式,需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的特点,重建练习课的课堂生活。

1、几何知识多操作。几何方面的练习巩固课,可以采用操作——讨论——应用的形式进行。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练习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训练为主。整堂课围绕“一张长方形白纸”展开练习,每位学生发一张长方形的白纸作为操作的工具,通过 “仔细观察这张纸你发现了什么?”引出长方形的特征;
接着通过“想办法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来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组织“拼玩的游戏——两张纸拼在一起(没有重叠部分),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立刻扩散开来。这样的练习形式不仅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重点突出,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会感到很轻松,操作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趣味性。

2、计算教学重在练习形式。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对这方面的练习,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却比较单调,重复现象较多,更需要执教者优化教材,设置合理的练习形式,使练习课富有活力。如两位数加减法的练习课,采用“购物活动”的形式进行,把教室改成“超市”,在课堂上学生拿着老师为他们准备的“银行练功钞”当作钱去买东西,在写出算式算出正确结果后,可以到“收银台”(由教师和小助手组成)买两样或三样物品。最后针对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错题进行诊断评价。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盎然,不仅巩固了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方法,也接触了多种实际的生活问题。对于非小班化的班级,教师不可能随堂检查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很难了解每个学生的练习结果,通过这种活动,不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的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而且也为“小助手们”创造了锻炼能力的机会。

3、实际应用的练习课可以采用“题组”训练的形式。题组是指根据基础知识设计的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比较强的习题,让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最少的题目达到全方位的练习巩固。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实际应用类的题型就是体现这一思想的素材,而题组练习的设计正是从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知识理解出发,让学生养成自觉的用数学观念去看待、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实际应用题组不仅仅训练学生对题中数量关系的感悟,还训练学生分析信息、提取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

现在进行时练习题范文第3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也普遍认识到练习设计和编排的重要性,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又往往采用一题紧接着一题练习,然后进行简单校对的方式。事实上,这样的练习方式忽略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点拨,不能使学生深入思考并理解知识,收到的效果只能是事半功倍。对此,我就这方面进行了一些“以问促思”的探索,尝试着针对某一道习题或某一组习题,采用多种不同的发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以期真正做到精练高效。

一、挖掘教材习题潜在作用,拓展探问

教材中的习题虽然经过专家精心编著,但却是静态呈现的,尤其是如今的新教材,每个练习部分都有如国画中的留白部分,给教师和学生留足了大量思考、想象、创新的空间。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和处理教材,善于对教材中的习题资源进行拓展和利用,在考虑到前后知识之间联系的前提下,增设习题以外的一些问题来进行多样化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练习效率。

如下图,第一单元“位置”练习一中的第6题。

这道习题被编排在“上下、前后、左右”教学后的练习中,面对丰富的画面,却只要求学生解决两个问题,远远没有发挥这道习题应有的作用。因此,结合上学期以及前几节课学过的相关知识,我又抛出一组问题:从左往右第2件是什么?从右往左第2件呢?从左往右第5件呢?裙子的左边是什么?毛巾的左边是什么?毛巾的右边呢……这样一连串的深入拓展探问,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全面巩固了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充分用足了这道习题,达到了我们想要的练习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对现行教材中的练习资源进行拓展和创新,及时增加适量的问题提问学生,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注重多思路、多方案;
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式,最终达到训练思维的目标。经过这样“一个信息输入,多个结论输出”的练习方式,不断挖掘现行教材中习题的潜力,也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二、把握学生已有知识水平,适时追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可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是促进数学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重要策略。因而,当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应该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适时提出问题,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解决问题时,设计其中一个练习。如下:

1.小朋友学得真不错。请你仔细读题,选一选,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是哪一个,用手势来表示答案序号。

在一次折纸花活动中,丁丁折了6朵,明明折了8朵,芳芳折了5朵,明明比芳芳多折了几朵?

①8-6=2(朵) ②8+5=13(朵) ③8-5=3(朵)

(生基本上都选③)

师:你是怎样想的?

师(追问):为什么不选①呢?它算出来的是什么?为什么你们不选②呢?

(生说明理由)

师:求谁比谁多几或少几的问题要用减法来算。

2.再来选一选,请你根据算式找到正确的问题。

河里有10只鸭,7只鹅。算式10-7=3(只)。

问题:①鹅比鸭少几只?②鸭和鹅一共有几只?③鸭比鹅多几只?

(生有的选①,有的选③,有的①和③都选了)

师:说说为什么选①和③呢?

师:求鸭比鹅多几只,就是求鹅比鸭少几只,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师(追问):如果是求鸭和鹅一共有几只,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10+7=17(只)。

师(小结):要看清楚信息和问题。

……

这组选择题中,第一题是根据问题选择算式,第二题是根据算式寻找问题。但是,这两题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都是先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做出选择后说明理由,然后教师转换一个角度进行追问:“如果选择这个算式,问题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又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增加这样的追问,既对这节课所学“谁比谁多几以及谁比谁少几”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巩固,也让学生再一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并对之前所学的“求和”问题进行了复习,使得选择题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显然,结合这样的适时追问,让学生自觉地整理、辨析学过的知识,利用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这已不仅仅是解答习题、巩固知识的需要,也是提高练习有效性的需要。

这类问题的设计,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新旧知识巧妙地组合在一道题之中进行追问,便于学生对照比较;
也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组合在一个题型中进行追问,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知识的系统性。这样训练,不仅可以避免孤立静止地思考问题所带来的局限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联想、类比中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养成良好的求异思维能力。

三、循序渐进呈现信息,连续辩问

循序渐进地呈现信息,随之变换问题连续进行辩问,是在已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解答习题的时候,经常只按熟悉的程序、方法去理解,缺乏对问题深入、全面的观察分析。因此,在进行练习时,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来龙去脉,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开拓解题思路,会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练习的整体效果。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就某一道习题,层层递进式地呈现不同的信息,进而提出富有挑战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进而得出新的结论。这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练习效率极为重要。如在练习上述习题后,我还设计了如下拓展题。

师:小朋友们,学了近一节课累了吧!我们来做一个猜谜游戏,好吗?

师:老师的两个口袋里都装了10颗糖,准备奖励给上课认真听的小朋友。我从每个口袋里各拿出1颗糖,哪个口袋剩下的糖多?为什么?

生:一样多!都拿出1颗,还有9颗。

师(变换信息):现在两个口袋还是各装了10颗糖,我从左边口袋里拿出2颗,从右边口袋里拿出3颗,哪个口袋剩下的糖多?为什么?

师(再次变换问题):现在我只告诉你两个口袋里的糖一样多,但是不告诉你有几颗,从左边口袋里拿出4颗,从右边口袋里拿出6颗,哪个口袋剩下的糖多?多几颗呢?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展开热烈讨论后反馈不同的方法验证)

……

这样连续地变换问题进行辩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信息的不断变换、问题的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和发展。这样的发问方向明确,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深化,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现在进行时练习题范文第4篇

数学运算能力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数学综合性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然而平时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视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引导,忽视了解题的运算过程的必要的指导以及运算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应用算理、算法、计算、推理、转化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有目的的数学运算活动中合理、灵活、正确完成数学运算,包括对数字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的计算求解等,以促进学生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的思维能力以及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强化初中生数学运算的训练,分阶段、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高效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有效途径

根据数学运算的特点以及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论,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性质中,有的是运算的依据,说明为什么可以这么做的理由;
有的是运算的方法与步骤,给出如何做的程序,即算法。在数学学习中,运算不正确的原因常常是概念模糊,公式、法则的遗忘、混淆以及运用呆板的结果。培养运算能力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记忆、运用公式、法则,并在以内用过程中加深理解。

(二)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促使运算技能的形成。要使学生形成与发展运算能力,除了理解掌握概念、公式、法则以外,还需进行科学系统的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通过课内外的数学练习来进行的。要使训练科学、合理、有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一般要注意:

1.训练必须有序。数学运算技能的训练也必须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在数学教学中,运算技能的训练经过三个阶段:一、模仿练习阶段,在新知识学习之后,在老师例题示范下进行的练习。所选习题难度不高,变化不大,要求学生按照习得的步骤和法则进行运算,以保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此时,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在感性水平上获得完备的动作映象和动觉体验。二、变式练习阶段。是在学生初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组织的练习。习题难度适当提高,习题形式有变化,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运算,而且要求学生在求得正确答案之后,对运算的过程、依据、方法进行总结与概括,促使操作方式上升到理性水平。三、综合练习阶段,此时可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训练学生确定运算方向、灵活运用法则的能力。

经过上述阶段的训练,可使学生的运算过程出现简缩、跳跃、实现自动化的现象。这说明与某个运算有关的操作方式在理性水平上具有了概括性,为技能的类化、讷讷公里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2.训练时间、训练量必须适中。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技能在初始阶段,训练效果与训练量或时间一般成正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往往会出现停顿现象,即"高原现象"。同一水平技能的训练量必须适中。当学生已掌握了该技能后仍然反复进行类似的练习,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总体水平以及运算的难度,准确把握每一练习阶段的训练量,在完成一阶段的练习后及时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否则,既影响练习效果,又增加学生的负担。

3.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效果,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技能训练中,让学生及时知道练习的效果,是提高练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如果对正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学生提供如下反馈信息,如知道每次练习得分,练习过程中不断予以鼓励、督促,分析练习中出现的错误,那么,练习效果会显著提高。因为,学生一方面根据反馈信息获知问题之所在,从而调整学习活动,使练习更有效;
另一方面,也为争取更好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三)重视算法内容的学习

算法是解题步骤、方法的精确描述。算法一方面具有具体化、程序化、机械化的特点,同时又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精确性。算法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会按照算法规则进行某个具体问题的运算以获得正确结果,而且要会分析算理,在此基础上构造、设计、选择一个合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算法。因此,将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方法转换为分析算理、设计算法的过程,是一个条理化、精确化与逻辑化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有助于运算能力的提高。

(四)重视运算过程中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由于数学运算是具有明确方向、合乎一定规则的智力操作。因此,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之后,这种操作经验便形成固定的反应模式,对后续学习中关于操作活动方向的选择发挥倾向性作用,常常是按照习惯的思路和既定的步骤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学习中的定势现象。

在数学学习中,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形成的习惯思路与新问题的解决途径相一致时,就能迅速地作出反应,求得正确答案,运算过程中出现"简缩"、"跳步"现象。这是定势的积极作用,也是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标志。定势的消极作用,往往表现为一种具有负迁移的功能固定性,使人机械地、盲目地套用某种经验,最终导致思维僵化、呆板。

运算方法的盲目使用、运算过程的呆板、机械,显然不利于运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要克服、防止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运算的灵活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在掌握通性通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技巧性训练。掌握通性通法是运算正确的保证,也是定势发挥解决作用的基础。为避免思维僵化,可以适当进行技巧性训练。在掌握通性通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技巧性训练,不仅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起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会使学生认识到已掌握的通法并不是唯一的解题方法,还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改变考虑问题的角度,去寻求更简洁巧妙的方法,这样训练的结果必将克服定势现象的消极作用,有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2.重视运算过程中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切换。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从已形成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或者从反面去思考问题。

中学阶段许多运算或变形都是互逆的,而且这些互逆的运算和变形常常是同一公式正向或逆向运用的结果。这些内容为运算过程中正、逆向思维的迅速转换的训练提供了极好的素材。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某中运算技能之后,进行类似的正、逆向思维转换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从一种心理运算转换为另一种心理运算的能力。

三、结束语

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以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现在进行时练习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优化练习;
有效教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地理学科的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由于许多学生对地理学科缺少必要的了解和重视,七年级第一章的“地球和地图”知识又比较难学,使得大家一进入初中就对地理学科产生了畏难情绪。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注重的是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练习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现在的练习体系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优化地理练习,促进有效教学。

一、练习的功能和要求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练习针对学生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和运用;
练习针对老师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必要的练习可以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转换,所以,设计能提高教学效率的练习就变得很有必要了。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并且有不同的层次,提倡练在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能否体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我认为强化当堂练习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强化当堂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教会学生做题技巧,及时归纳教学内容。地理练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注意图文结合,看清图示,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筛选信息,切入题意,提高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并掌握好做题时间,养成认真检查、查缺补漏的好习惯。我经常讲一句话:地理考试,许多时候答案就在考卷中。

二、练习的设计和选择

如何从练习的设计入手,精心选择和安排习题,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呢?这是地理教师应该精心思考的一个问题。地理练习训练必须有的放矢,练习的设计应突出基本的知识结构与重点、难点,练习形式应争取多样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用心选择一些设问巧、质量高、具有典型性的试题特别是历年各地中考、期末考题与目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并结合课本图、活动题重新设计改装构成整合题进行训练,力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练习要有一定的数量,过多过少都不利于有效教学反馈。在设计和选择地理练习时老师应突出双基、关注热点,强调地图图表的作用,并做到有选择性地对学生实施分层指导练习。例如,八年级地理教材中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空间位置和分布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我在上课精讲时充分利用电视节目、游戏拼图等,要求学生逐一找到其在图中的相应位置,并引导学生学会找到它们的行政中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课堂练习时间,我采用空白的政区图,要求学生填出地名,从而逐步降低学生学习省级行政区分布的难度,并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课后巩固练习时间,我从电脑中下载一些中国行政区拼图练习,让学生课外时间有空多练习一下,并由此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地理有效教学。

三、练习的优化和使用

由于初中生对地理学习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理解的速度和强度也各有差异,所以,安排练习时必须从基本练习开始,逐步提高练习的速度与强度,这样才能让处于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地理填充图册》是配套地理教材的练习,但只有这本练习还不够,我们还自己设计了“导学案”的“周末练”,优化地理练习。

地理练习的使用要争取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我在练习的使用上也注意不同的班级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例如,“导学案”的使用中,对基础较好的班级,我要求学生尽量在课前预习时提前完成;
对基础较差的班级采取当堂课堂教学前10分钟完成。在《地理填充图册》的布置上,我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全做,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加强基础题和选择题的练习。“周末练”的使用我一般当成课堂小测,每一节内容讲完当堂完成,练习容量控制在大部分学生能5分钟左右完成。地理单元试卷我要求学生控制在60分钟完成,并且尽量减少考试次数。

四、练习的批改和评析

为了促进有效地理教学,及时反馈老师的教学效果,练习要及时批改,重视评析。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应采用学生自改、学生互批、集中批改、面批等多种方式及时地批阅和讲评,从而让练习真正为有效教学服务。练习的批改不能只给学生一个对或错的结论,而应该对练习过程进行分析。评析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例如,许多学生经常不会充分利用练习和试卷中已有的地图知识获取答案,白白失分。因此,我就经常在讲评练习时教学生学会看图中提示,经常对学生说:“地理没有开卷考,但如果你们会看图,答案就在图当中。”现在有时经常是我一说“答案”,学生就会接下来说“就在图当中”。我要的就是这样的练习评析效果。

在练习的批改和评析中,老师应该结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主干知识和主要能力去评析地理练习,同时在一次次的练习中逐步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这是练习评析最重要的任务。例如,每一次练习批改和评析中,我先统计和简要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共同且经常存在的错误,通过错误原因分析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其次,我在计算各试题的得分率中经常就其中得分率较低的3~5道题作详细的分析和拓展,侧重地理重点、难点知识的评析,让学生逐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地理解题能力,重视地理解题技巧,并学会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