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删除:13882551937、13808266089服务时间:8:00~21:00承诺一小时内删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传染病防治法课件【五篇】,供大家参考。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范文第1篇
我们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学校卫生、健教工作,加强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努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取得了较好成绩。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均予以高度重视。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利用学校橱窗宣传各种健康教育知识,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宣传活动。
二、
加强学校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学校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
三、
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在县防疫站的技术指导下,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四、
传染病控制工作
1、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
2、
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青少年对各种传染病来说都属于易感人群,而且学校人员比较集中,稍为有所松懈,就很容易大面积的染上各种传染病,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就会受阻。这样不仅影响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把这些道理给学生讲清了,他们就会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重视传染病的防治。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严防烈性传染病传入我校。
3、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增强学生防病意识。我校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大扫除,消除垃圾、污水、污物,实行垃圾袋装化。每天利用课间,各班派学生对校园进行清扫,保持校园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污物,不参与聚餐活动,不到马路摊担进食。学校不定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灭鼠、灭蝇,消灭了蚊蝇孳生地,切断了疾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范文第2篇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制。
(一)各卫生单位要把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本辖区传染病防治的总体规划和计划,与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经常进行信息交流和工作配合,掌握辖区传染病防治的基本情况,了解学校传染病疫情动态,加强对学校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对学校医务人员要定期培训,逐步提高校医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各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各中小学要有专人负责传染病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按照卫生部门制定的季节性传染病防治计划,抓好各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三)学校的疫情报告人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严格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的填报工作,保证报告质量。一旦在学校内发现疫情,在积极组织学生就诊的同时,要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并协助卫生专业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苗应急接种、疫点(区)消毒处理等工作。
(四)要严格执行儿童疫苗接种、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按照《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实施方案》和《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活动月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及时开展新入学(托)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各学校应在新生报名须知中明确注明“必须携带预防接种证”,同时加强与当地卫生院、防保所的沟通与协作,做好疫苗补种工作,今后查验和补种对象将逐步扩大到在校(托)儿童和大中专学生。查验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填写与统计登记报表,报当地卫生院(防保所)补种疫苗,补种情况留存备查。
对其他未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应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传染病发病流行季节,适时对全市在校适龄学生开展预防接种。在肠道传染病(腹泻、痢疾等)流行季节前,应在4—6月份进行相关疫苗的接种,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水痘等)的接种应在9—11月份期间进行,通过预防接种使学校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降低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
(五)学校卫生室要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染病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定期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切实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
定期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和卫生监测,是及时掌握学生生长发育情况和发现传染病、常见病的重要手段,各学校要建立定期健康体检制度,并结合实际制定学生常见病防治规划,准确按时填报《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调查卡》。
(一)视力保护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改善教学卫生环境,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要限期改进;
已配备可调试桌椅的学校,每学期应按学生身高变化、座位变更予以调整,提高学生桌椅配套率;
要切实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足够的课外活动时间;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不在强光和弱光下写读;
避免收看强光电视,使用台式灯具要合理;
培养学生用眼卫生习惯;
市疾病控制中心负责每学年对学校、幼儿园进行两次视力检测,指导学生使用切实有效的视力保健用品,确保学生视力健康,使视力低下发病率实现控制目标:小学,城区<40。农村<30;
初中,城区<55%,农村<45%;
高中控制在70%以下。
(二)常见肠道蠕虫感染控制工作
继续贯彻国家、省市《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防治方案》,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实现部级卫生城市蛔虫感染率控制在3%以下的防治目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继续认真做好驱蛔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由市教体局和市疾病控制中心按照国家和市《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防治方案》的有关要求,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用药途径、统一时间开展驱蛔工作(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市疾病控制中心要及时对服药效果进行监测和总结上报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采购相关药品流入学校,坚决杜绝私自用药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对违背上述要求,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龋齿防治工作
根据近几年我市幼儿、小学生体检结果显示,我市目前学生龋齿患病率仍高居不下,防龋效果不明显,按照《全国学生龋齿与牙周病综合防治方案和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需继续开展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广泛提高学生对龋齿、牙周病卫生知识知晓率和防病意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改善、提高防龋技术。要实现的目标是:恒牙龋均控制在1.1以下,15岁学生牙龈炎患病率在以往的基础上,城市下降20%、农村下降10%,中小学生龋齿填充率城市提高30%、农村提高15%。市疾病控制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应适时改进防龋技术以降低患龋率,做好世界“9.20”爱牙日健康宣传活动。
(四)加强中、小学生、幼儿预防性健康体检工作。
对学生实施预防性健康体检,是国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卫生部第41号令《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和卫医发〔2008〕37号《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实施办法》所规定的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卫生部门的一项艰巨任务。做好此项工作,监测学生健康状况是掌握本地区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制定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防治计划的重要科学依据。各相关单位按照《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加强学生体检工作的质量,做好2010年学生体检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工作,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现当前学生身体潜在的疾病,如近视、龋齿、肥胖、脊柱弯曲等学生常见病,使学生得到及时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指导。
三、进一步完善“市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工作。
进一步完善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工作,保证信息通畅,预警处置及时到位,真正做到学校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有的放矢,从而有效避免学校传染病大面积聚集病例的发生和扩大,对学生常见病、伤害也能实现动态监测。学校要建立晨(午)检、缺课原因登记上报制度和追踪制度,及时掌握因病缺课学生的情况,每天进行网络直报,计算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率,特别是对呼吸道、肠道等传染病应加强监测,通过晨(午)检、专项调查等方式,做到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在卫生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市疾病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各学校的“市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工作的业务培训、督导,做好传染病症状预警预测、病因追踪和症状预警处置及汇总上报等工作。确保报告率达到90%以上。
四、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印发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8号文件要求,学校要突出推动洗手设施、饮水设施、消毒设施和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开展对辖区内中小学校生活设施和卫生(保健)室设置,特别是农村学生洗手、饮水、无害化厕所等设施的数量和卫生条件本底资料情况调查,摸清情况,上报到有关部门,作为决策依据,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水平(附表1)。
五、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学校健康教育氛围。
学校健康教育,是促使师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防范各种疾病能力、培育健康身体和心理的重要手段。
(一)各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各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落实课时和教材,职业中学应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卫生防病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板报、专栏、校刊、广播、网络等宣传载体,并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强化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保护视力、口腔保健、营养、控制吸烟、预防意外伤害、预防艾滋病等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师生预防各种疾病的能力,增强卫生防病意识。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范文第3篇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防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不在校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上级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本校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的防治工作。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学校后勤及各班级结合、以各班级为主管理。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工作职责。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组长亲自指挥。主要职责如下:
1、在学校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学校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防治的各项工作。
2、监测、汇总和收集学校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的信息,分析、研究当前防治工作形势,提出学校防治突发事件的对策,制订本校的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
3、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污染和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保健知识,减少这类疾病的爆发。
4、指导、落实并督察学校防治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措施的落实情况。
5、总结、推广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和做法。
6、根据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分级预警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对学校的教学安排及其他相关工作作出及时调整。
7、建立学校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开展学校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活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9、确保教师学生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10、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有病学生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学校应经常对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的人员必须100%的调理。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禁止购买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保洁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4、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教师餐厅管理,明确责任。
5、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做好水塔上锁管理等,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6、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7、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办公室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工作,为学生及教职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8、学校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
9、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事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教导主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所属区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检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要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并取得上级领导的指示。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分管领导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事件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向校长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1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教职员工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有关政策的规定,将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内部的疫情通报。
②组织专门人员指导与督促疫情发生地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餐厅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餐厅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学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及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学校管理,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情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和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
④对教室、餐厅、图书馆、厕所等场所在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将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学校应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学校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兼职卫生人员。卫生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术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范文第4篇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潜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校园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休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校园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大力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休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职责。校园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校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由Www.QunZou.Com整理]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潜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校园成立由校长负责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校园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制定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职责制,检查、督促校园各项突发事件防治落实状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潜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疫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校园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开展校园供水系统进行安全检测,严格对有自备供水的校园的水源、防护和水质的消毒,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
7、及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小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校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状况,并用心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校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将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状况纳入校园的综合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经常对食堂卫生、教学环境和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二)增加校园卫生投入,切实改善校园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校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校园群众食堂。食品从业人员人人持有健康证、培训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
对患有“五病”(活动性肺结核、菌痢、化脓性皮肤病、伤寒、肝炎)的人员坚决杜绝使用。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不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产品;
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做到生熟分开;
餐饮具做到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消毒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储存和食品制作间做到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职责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
4、加强校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校园务必向学生带给贴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开水,学生饮水务必单人单杯,对自备水源的蓄水池每年务必彻底清洗消毒,确保水源不受污染。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带给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害物质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潜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透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潜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吕、劣质食品的潜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料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校园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校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群众性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校园应立即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惠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人都不行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向卫生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状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校园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
(1)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校园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3)校园内尚无疫情发生,可持续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严禁群众活动。
(4)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室、食堂、学生公寓等公共场所做到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1)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潜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状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校园根据状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状况。
3、特大突发事件
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校园,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状况,教职工外出务必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务必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校园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群众活动,校园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
(4)对教室、学生公寓、实验室、食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校园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状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将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行状况,适时开展好下工作:
(1)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
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可在报请上级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组实行停课;
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状况扩大停课范围。
(2)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可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校园停课放假,校园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3)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校园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应按《校园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范文第5篇
一、幼儿入园需查验预防接种证
二、查验范围:所有入园新生
三、查验时间:幼儿办理新入园时进行
四、查验内容:
1.有无预防接种证。
2.国家免疫规划五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及风疹疫苗完成情况,其免疫程序按省卫生厅的规定要求执行。
五、将查验情况登记在《新希望幼儿园幼儿接种证查验登记表》中,凡无接种证的,责令家长到居住地的预防保健机构办理或补办《接种证》。
六、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书面通知家长,并配合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七、幼儿完成补种和补证后,要将补种信息及时登入《新希望幼儿园幼儿接种证查验登记表》并存档,同时将此表交接种单位。
八、对因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不力而导致幼儿园相关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2020.2.4
幼儿园应急接种操作规范应急预防接种就是在发生了某种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区内的易感者进行的紧急接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急预防接种”。
应急性接种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疫苗选择准确
应急接种的疫苗必须是产生免疫力快,接种后产生免疫力(即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时间应短于该病的潜伏期。另外,应注意选择对潜伏期病人注射后没有危险的疫苗如麻疹疫苗、小儿麻痹糖丸、白喉类毒素、百日咳疫苗等。而乙脑疫苗、卡介苗一般不用于应急接种。疫苗使用不当可引起发病或加重病情。
二、接种范围和接种对象选择要适当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来确定疫区、易感人群及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
三、接种时间愈早愈好
如果发病的时间短于先天免疫力产生的时间则达不到控制额定的目的。
2020.2.4
师生晨午检制度一、每天统计患病幼儿人数及情况,确保有疫情立即报告,同时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切断传染途径。
二、保健室是晨检工作的督促管理部门,应具体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三、学校各班主任为本班幼儿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幼儿的晨、午检工作;
托幼机构的保健老师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园内幼儿的晨、午检和报告工作,托幼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人员协助园医(保健老师)。
四、晨午检时间 :在每天上午8:30与下午2:50之前完成幼儿的晨午检,同时,保健医生填写《晨午检登记表》,各班班主任填写《幼儿缺勤排查登记表》。
五、班主任、保健老师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量”。一看:肤色、有无皮疹、情形;
二问:有无腹泻、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
三摸:有无发热、发冷;
四量:必要时量体温;
并做好记录。发现幼儿有发热(体温超过 37.5℃)、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或身体异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保健老师要及时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六、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及管理制度。
(一)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班主任要将晨检结果向校医(保健老师)报告;
若班级的幼儿,无人出现上述症状,亦要实行“零”报告制度。
(二)发生疑似传染病的幼儿必须回家或在幼儿园专设隔离室隔离,及时诊治,不得带病上课;
患有气管炎、胃肠炎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幼儿,在发病时期,以幼儿身体健康为主,指导就医,劝其回家休息治疗,不带病上课,以免贻误病情。
(三)保健老师每天根据晨检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如发现聚集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按照流程和标准,及时报告。
(四)幼儿园发生疑似传染病、疑似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时,班主任或保健老师应在每日下午第一节课前增加午检,内容同晨检。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幼儿在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内,与其他班级幼儿在用餐、游戏和户外活动时要相对隔离。
(五)在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幼儿园应尽量避免举行春游、秋游、运动会、晚会等集体活动。如不可避免的,幼儿园在活动前应加强晨、午、晚检,充分隔离传染源,及时规范处理公共场所呕吐物,避免疾病传播流行。
(六)在晨检时间以外,师生、教职员工中发现有疑似传染病患者,均有责任及时向健老师报告。
(七)因晨检不落实责任制,或落实不到位导致幼儿园或班级出现传染病疫情,对事发幼儿园进行倒查,对缓报、瞒报、漏报者追究法律责任。
2020.2.4
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制度为了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体系,幼儿园教师应负责对缺席儿童情况逐一登记,查明缺席原因并进行跟踪观察、随访,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保在第一时间能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针对家访登记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家访频率:
对一天不来园的幼儿要进行家访,并有记录。对生病的幼儿要了解疾病的症状、诊断的结果、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日期、就诊医院。
二、家访形式:
1、电话访问或咨询联系等;
2、幼儿家长自行请假等;
3、上门家访关心慰问等;
三、家访登记:
1、对缺席儿童的缺席原因,班级教师应及时、准确地进行记录、反馈。
2、发生传染病的患儿,保健教师及班级教师必须共同上门进行家访,宣传防病常识,帮助幼儿早日康复。
3、当班级发生同种病例2例或以上要及时做好《病因排查登记表》并上报镇中心校。
为规范我园传染病管理,防范流行性疾病在我园暴发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幼儿入园需查验预防接种证二、查验范围:所有入园新生三、查验时间:幼儿办理新入园时进行四、查验内容:
1.有无预防接种证。
2.国家免疫规划五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及风疹疫苗完成情况,其免疫程序按省卫生厅的规定要求执行。
五、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书面通知家长,并配合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六、幼儿完成补种和补证后,要将补种信息及时交靖安中心幼儿园查验,同时将此表交接种单位。
七、对因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不力而导致幼儿园相关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2020.2.4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一、环境卫生
1.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2.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要消毒、清洗。
3.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有防蚊蝇、防暑设备。
4.厕所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洗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漱口,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4.要求幼儿每周剪指甲1次,每天带干净的小手绢。
5.要求幼儿服装整洁,被褥勤晒,床单每月洗1次。
6.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
2020.2.4
幼儿园预防接种管理制度(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2)按年龄及季节完成防疫部门所布置的预防接种工作(要求麻疹、脊髓灰质炎的接种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百白破、卡介苗接种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建卡率在百分之百。凡有禁忌症者不应接种或暂缓接种。
(3)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在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实行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对所在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进行检疫。检疫期间不办理入托和转托手续。积极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杜绝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的发生,控制肝炎的暴发和续发。
(4)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5)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2020.2.4
传染病发后教室、生活场所消毒制度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幼儿园传染病发生后的消毒工作,防止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特制订消毒制度。
一、消毒时间
每天放晚学后,消毒人员对学校重点部位进行消毒。持续一周。
二、消毒范围
学校所有教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等)、走廊、宿舍、厕所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都要进行彻底消毒。
三、消毒药品浓度配置、
使用1:100的84消毒液或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每20克(1小袋)兑8000毫升水(浓度为0.05%)。
四、消毒方式方法
放晚学后消毒员对地面、桌椅、门扶手先用消毒液进行第一遍擦拭,第二天早晨学生到校前再用清水进行第二遍擦拭。
五、消毒员设置
学校指派专人负责每天消毒工作。学校分管领导监督、指导消毒员消毒工作。
六、消毒员要每天将消毒情况填入《学校消毒情况登记表》。
2020.2.4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为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特制定我园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
1、我园由时佩蓓同志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
2、传染病疫情报告员要积极参加县教育局及卫生部门的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传染病报告员未经上级领导许可,不得随意更换。
3、传染病报告员有权对辖区内的班级和个人进行传染病预防、治疗实施监督,定期检查,有权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提出处罚建议。
4、传染病报告员应有传染病登记本,做好登记项目齐全、材料完整。
5、幼儿园要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要认真填写传染病登记本,并及时上报。
6、传染病报告员必须按照法定时间进行传染病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或谎报疫情。
7、传染病报告要加强责任心,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与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2020.2.4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加强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幼儿园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幼儿园的传播流行,确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与报告工作。
二、幼儿园疫情报告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教育局报告。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等,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疫情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痛病或其它发生公共卫生事例,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学校疫情人发现传染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幼儿园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20.2.4
传染病管理责任制为推进我园健康、稳定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责任制,及时发现问题和整理隐患,扎扎实实做好我园安全工作。
1、责任制:
园长是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第一负责人,负总则。
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为各班班主任。
2、追究制:
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收不放过。
3、措施:
(1)实行一票否决制,依法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
(2)对存在失职、渎职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严重危害社会的,立即上交司法部门处理。
2020.2.4
幼儿园传染病后停课复课制度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幼儿园传染病发生后的隔离工作,防止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特制订停课复课制度。
一 、停课要求
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若发现一两个传染病者将立即对发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并立即让发病者停课,若在一个班级同时发现四个以上传染病者应立即对整个班级进行停课。
二 、停课时间
严格根据各类传染病的隔离时间要求及卫生院对幼儿园的停课时间指令。
三、 复课要求
发病者在规定的隔离时间后,并在制定医院复查开痊愈证明后方可复课。
四 、复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