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电缆考察报告【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21 11:3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为了加强现场BTM故障排查与处理,使故障处理更为有效,现编写该文档。解释说明BTM故障,介绍故障的现象、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措施,对于问题分析以及解决均有帮助。2BTM相关故障2.1故障现象(1)报永久B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缆考察报告【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电缆考察报告【五篇】

电缆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BTM;
临时;
永久;
端口无效

1 概述

为了加强现场BTM故障排查与处理,使故障处理更为有效,现编写该文档。解释说明BTM故障,介绍故障的现象、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措施,对于问题分析以及解决均有帮助。

2 BTM相关故障

2.1 故障现象

(1)报永久BSA:主要原因由于启机后BSA永久性错误导致。

(2)临时性BSA:主要原因为BTM启机测试失败,由于启机后BSA临时性错误导致。

(3)BTM端口无效:主要原因为BTM在ATP的运行过程中在MVB总线上失去响应。

2.2 处理方法

(1)查看BTM供电是否正常。

(2)检查BTM的MVB线和终端电阻是否有松动。

(3)在进行故障分析时,需要下载ATPCUAELog、SDPAELog、C2CUAElog和JRU 分析处理。

2.3 关于BSA故障分析

2.3.1 AElog分析永久BSA实例

ATPCU AELog的记录如下:

39 13-03-04 07:53:12;
116 FID:btmc_supervi LID:
1582 TID:SMGM_LogTask

000036067 ATP A 4E2BI173 BSA Permanent Error, inactive BTM1

通过记录分析,故障是由于启机后BSA永久性错误导致。

针对永久BSA处理措施:

BSA永久性错误故障就是BTM单元故障,当发生BSA永久性错误故障时,应对BTM单元进行更换。

2.3.2 AElog分析临时BSA实例

58 13-02-19 07:29:19;
803 FID:btmc_supervi LID:
1553 TID:SMGM_LogTask

000672665 ATP A 4E41R173 BSA Temporary Error, active BTM1

从ATPCU AELog记录中可以看出,ATPCU报告BSA暂时性错误后,报告A/B比较不一致导致死机。

SDP AELog的记录如下:

88 13-02-19 07:34:19;
092 FID:bt_a_trans_t LID:
1378 TID:SMGM_LogTask

000103533 BTM1 A BT120A59

临时BSA的处理措施:

导致BSA临时性错误故障的原因点有四个:一是BTM单元故障,二是D电缆故障,三是CAU故障,四是D电缆与BTM单元、CAU天线接头接触不良。

BSA临时型错误故障点的准确判断目前尚无有效手段,针对该故障济南高铁车载设备车间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对BTM系统进行校验。

(2)若BTM系统校验多次均成功(不得少于10次),则仔细检查D电缆双端接头、CAU天线接头、BTM单元接头外观状态是否存在异状,对D电缆进行一次测试。

(3)若上述措施(2)采取后仍发生BSA临时性错误故障,则对BTM单元或CAU天线进行更换,同时再次对D电缆进行测试。

2.3.3 AElog分析处理BTM端口无效问题实例

运行中BTM端口无效:

ATPCU 数据分析:

39 14-07-07 11:45:48;
395 FID:btmc_status_ LID:
247 TID:SMGM_LogTask

020164539 ATP A 4E2FS081 StatusPort invalid in BTM1(BTM端口失效)。

43 14-07-07 11:45:47;
213 FID:btmh_a_balis LID:
244 TID:SMGM_LogTask

020163361 ATP A 0007S081 4 20162752 BT A -> Balise Port1 invalid(应答器端口失效)。

SDP 数据分析:

97 14-07-07 11:55:53;
420 FID:bt_a_eval_ba LID:
905 TID:SMGM_LogTask

020162853 BTM1 A BT041703(此故障代码表示BTM内部软件A/B代码比较不一致)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知,BTM内部软件A/B代码比较不一致导致应答器端口失效,造成ATP死机停车。

现场处理方法:建议司机倒系重启。

故障处理方法:

(1)动车组入库下载故障系ATPCU、SDP数据,并进行分析。

(2)对BTM进行校验,次数应不少于10次。

(3)如校验成功则可继续试运行、观察,若校验过程中有不成功情况,应及时对BTM进行更换。

BTM启动失败导致BTM端口无效:

该故障是由于BTM上电后,CPU中的BTM软件并没有正常运行,导致SDP在初始化各设备时,在MVB总线上找不到BTM1。ATP系统上电检测时有一定的顺序,该故障基本都发生在上电启机后30s左右。

针对BTM端口无效的处理措施:

BTM端口无效故障虽然有些是软件导致的,但也不排除硬件存在异常的情况,因此当仅发生一次端口无效故障,且启动正常后,可正常运用,如果频繁发生端口无效故障,应该更换BTM。

2.3.4 XX小时后校验超时

“BTM测试将于XX小时后超时”提示的触发条件中无列车处于静止状态的限制,该告警信息在运行过程中也可能会报告。在运行中报告时,不会在后台启动例行测试。该提示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司机,在第96小时至120小时之间未成功执行过BTM例行测试。

例行测试失败的处理措施:

出FBTM测试超时,需确认CAU下方无金属物后,多次重启车载设备,如每次启动均正常,则继续观察后续运行情况。如果仍然提示测试超时或此前曾经发生过BSA错误、端口无效等BTM类故障,则需要重新校验并多次例行测试(>10次),若例行测试不通过,则需要逐步更换BTM、CAU和D电缆等硬件解决。

2.3.5 地面链接信息描述与实际不符导致C3判断应答器出窗,DMI报“地面设备故障”

MA中链接信息包预告前方436米为应答器10271,10271前方723米为应答器10273。

列车收到编号为10273的应答器,此时D_LRBG为697米,欠读误差为15米,过度误差为27米,应答器安装偏差为5米。该应答器的接收窗口下限为723-15-5=703m,上限为723+27+5=755m,即该应答器接收窗口范围为[703, 755],而实际接收位置为697m。因此判断应答器出窗,报地面设备故障。

对于应答器10273,RBC预告的链接距离为723m,而应答器10271预告的链接距离为693m,链接信息描述与实际不符。

解决措施:如果是因为现场应答器损坏,本车需继续观察,如果因为BTM相关故障需进行校验或更换BTM CAU和D电缆等硬件解决。

参考文献

电缆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雷电是自然界中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声、光、电物理现象,雷击中心1.5kin~2kin范围内部可能产生危险过电压,损害线路上的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雷电灾害对电力、广播电视、航空航天、邮电通讯、国防建设、交通运输、化工、电子工业等几乎各行各业都产生危害。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微电子设备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敏感更使雷电灾害程度加剧,经济损失剧增。

根据雷电传播形式,现代防雷技术主要是由室外防雷和室内防雷两部分构成。

1 室外防雷

1.1接闪器

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应符合下列数值要求。当针长Im以下时: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
针长1m~2m时: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

避雷网、避雷带宣采用圆钢或扁钢,但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厚度不应小于4mm。(注意:当烟囱上采用避雷环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

1.2引下线

引下线是接闪器成功拦截雷电后,将雷电流顺利泄人大地的通道。设计时应采取最直接和最短途径接至接地装置,可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中的钢架垂直金属结构作为自然引下线,也可人工制作引下线,但其设计的材质、尺寸和根数应符合GB50057-1994对各防雷建筑物的要求,且应有防腐蚀措施和避免人身接触的防护措施。

1.3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主要有:(1)埋设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圆钢,钢管为材质)或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为材质)的形式所构成的接地体;
(2)利用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基础钢筋形成的自然接地极做为接地装置。(注意:人工垂直或水平接地体距离建筑物的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2m。)

2 室内防雷

内部防雷主要是指:防感应雷和防雷电波侵入。其表现形式主要为进出建筑物的各传输线缆的感应和侵入,所以内部防雷基本分为电源和信号防雷两部分。

对于防雷器的选型有两个很重要的参数,一个是工作电压,另一个是保护电平(残压)。这两个参数的选定决定了防雷效果的好坏和系统运行的保障。在选择防雷器的最高持续工作电压值时,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外,还应考虑到安装电网可能出现正常波动以及可能出现的最高持续故障电压。

3 综合性防雷方案设计流程

现场勘察一制作勘察报告一直击雷灾害风险评估一感应雷灾害风险评估一直击雷设计方案一感应雷设计方案一制作该区域防雷项目可行性论证方案。

4 综合性防雷方案设计时需要考虑及设计的具体内容

4.1现场勘察包括以下内容

(1)建筑物(构筑物)长、宽、高。

(2)建筑物(构筑物)周边环境,包括周边高大建筑物的高度、与本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周围(1000m)是否有宽大水体、河流、湖泊等,周围路面、植被等综合环境。

(3)建筑物(构筑物)用途及其它特殊要求。

4.2制作勘察报告

根据现场勘察的情况制作出详实可靠的《勘察报告》。

4.3直击雷灾害评估

对该建筑物(构筑物)根据计算出的雷电灾害频率进行直击雷灾害风险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设计直击雷防护方案。

4.4雷击电磁脉冲灾害风险评估

对该建筑物(构筑物)的供电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它敏感系统进行雷击电磁脉冲灾害风险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设计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方案、屏蔽及等电位连接措施等。

4.5直击雷设计方案

(1)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确定该建筑物(构筑物)防雷类别,按照不同的防雷类别设计防雷装置。

(2)接闪器的设计,根据滚球法计算出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使建筑物置于被保护范围之内,接闪器的选材、截面积要符合规范要求。

(3)引下线的设计,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周长、雷电流的大小计算出引下线的数量及选材,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断接卡。

(4)接地装置(地网)的设计根据防雷类别确定。建议在同一区域内将建筑物间的接地装置相互可靠连接,以防止相互间高电位的反击。人工垂直接地体长度宣为2.5m,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埋深不应小于0.5m。

4.6防雷击电磁脉冲设计方案

(1)确定防雷区(LPZ)。在两个防雷区的界面上将所有通过界面的金属物做等电位连接和屏蔽。

(2)设计屏蔽措施,包括房间屏蔽和线缆屏蔽。

(3)设计接地装置,建议与建筑物共用接地装置,以防止建筑物地电位的反击。

(4)设计等电位连接措施。外来导体包括金属水管、通讯电缆线及电力电缆铠装外皮或电缆金属管等。所有的水管和电缆铠装外皮和保护金属管应在进入机房时接地,电缆应选用铠装电缆或穿金属管埋地进入机房电缆相线和中线应通过电涌保护。建议将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置组成共用接地系统,并在合适位置预埋等电位连接板。

(5)设计SPD保护。按总雷电流的50%来考虑电涌保护器选择,雷电流分配方式其中50%通过接地系统直接入地,另外50%通过安装在相线和中线上的电涌保护器入地。首级电涌保护器的每相标称放电电流应为50%的1/4。次级电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的选择,安装的SPD所得到的电压保护水平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以及反射波效应不足以保护距其较远处的被保护设备的情况下,尚应在被保护设备处装设SPD。后级线路的SPD称放电电流In的选择应考虑到前级SPD启动后线路残压和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以及反射波效应。

电缆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缆温度故障;
在线预警系统;
分析与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171

0 引言

电缆温度故障在线预警系统是非常有效的针对电缆温度检测的手段,对发热故障进行实时的监测和预警,是基于现场的电缆总线设置的监控系统。在线预警系统能够对电缆运行的温度进行监测,判断电缆的温度是否在合理范围,会不会发生火灾,并且有效的判断电缆的组成部分和电缆接头是否出现老化的现象,为电缆的运营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1 引发电缆发生温度故障的因素

电缆的温度故障主要发生在电缆的接头上,电缆接头的温度故障主要分为两种。第一是内部热故障,在这一类的高压电设备中,内故障的主要特点是发生故障的部位一定是在绝缘体的内部,因此电缆的内部故障发生的时间都比较长,发热的程度也因为空间密封得不到扩散而扩大,相连接的绝缘体也会有温度上的升高,所以在检测电缆接口是否发生内在故障时,可以通对周围绝缘体的温度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测难度较小,准确度也很高。第二是外部热故障,外部的温度偏高,主要是由于接头暴露在空气下,电缆中的电流经过时形成的压力过大,导致温度增加,在较大的电流的冲击下,形成大的电阻,造成电缆的安全隐患。

电缆的接头温度过高会引起电缆的短路,将电缆大面积的烧毁,影响整个设备的运行,且在短时间内不会被修复,一旦电缆出现烧毁的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要比平常事故大很多。电缆接头发生事故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且不易被检查出来,而电缆温度故障在线预警系统可以一直对电缆接头的温度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就会及时的报告,相关人员在现场查看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找到有问题的电缆接头,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还提高了安全性能。

2 电缆温度故障在线预警系统的特点

2.1 监测的部位可以进行多个点数的设置

在电缆的中间和容易发生事故的接头部分,设置多个个监察节点,以便对电缆的每一个部位进行监察,做到将事故发生的因素扼杀在萌芽中,电缆的各个部位都受到了监控,没有死区。电缆多数在地下,所以传统的监测设备受土质的影响较大,但电缆温度故障在线预警系统的设备采用的全数字化的设计,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较小[1]。

2.2 全方位的预警

对电缆的温度及电缆街头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及时的将监测的数据与正常运行的数据进行对比,判断温度是否出现差异,并及时的进行报警。当温度达到正常运行的上限时,在监控室内的灯光警报和声音警报会同时响起,屏幕上会显示正常的电缆温度,以及现在的电缆温度,并明确的标出有问题电缆的位置,供现场排查和检修人员更好地检修,并做到在温度继续升高之前采取解决办法,减少了由于电缆温度造成的危害。

3 电缆温度故障在线预警系统的应用

3.1 温度监测

通过设置在电缆和电缆插头中的节点,来监测电缆和电缆插头的温度,检查是否出现升温和温差过大的情况。根据原有的温度进行对比,发现电缆是否发生故障,对发生故障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超温情况的分析、升温趋势的分析、升温原因的分析,系统在事故发生前就能报警,减少了电缆由于高温发生事故的几率。电缆温度故障在线预警系统里的这些检测方法,都是在人工经验中得到的,只不过是把这些程序编排到了计算机设备中,让计算机具有检测和判断的能力[2]。

3.2 环境监测

在计算机监控设备中植入环境监控的数据,在要监测的地方设置节点,也可以对电缆运营的环境进行监控。比方说电缆周有没有烟雾,空气的湿度,隧道水坑的深度,这些虽然都是较小的因素,但难免会对电缆运行造成其他除了温度之外的影响。

3.3 故障预警

任何对电缆的温度检测或者是环境监测都是为了更好更及时的预测电缆发生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预防电缆发生故障,从而降低电缆发生故障的几率。电缆温度故障在线预警系统通过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超出正常值的范围,超出范围后有效的找到发生问题的因素,将电缆的危险因素及早的拔除,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并能将其通过报警的方式进行提醒[3]。

3.4 消防设施的控制

在一些极其重要不能发生意外的电缆中,或者不便于去进行人工排查的偏远地区,电缆温度故障在线预警系统还可以直接加入灭火程序,设定在到达一定温度后设备就会直接触动灭火开关,及时灭火,直接将温度降低,达到风险扼杀的效果。但在设备的投入上肯定要加大,所以能够人工排查的时候还是要尽量的进行人工排查,一来是可以对温度升高进行实际的分析,第二是在处理上也更节约成本。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电缆检测的技术中,电缆温度故障在线预警系统是发展最好也是最有科学依据的,并且防范风险的能力也最强,有效的规避了很多由于电缆温度引发的问题。在对电缆及电缆接头温度进行进行监控时,操作简单方便,只需要在电缆施工的时候安装相应的监控节点,在监控的计算机设备中植入相关的程序。由此可见,电缆温度故障在线预警系统还将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闯.电缆温度故障在线预警系统的分析与应用[J].科技传播,2011(23):124+126.

电缆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监测系统;
通信传输;
光纤

现代信息全球化的推动,突飞猛进的信息化建设,使光缆信息通信技术在信息化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承担着整个通信网络九成以上通信业务的光纤传输网,不仅有超大的容量,也逐渐成为通信网络的关键结构部分。

1.系统定义

监控:通过光功率监测单元(AIU)实时采集光功率数据分析判断是否告警。也可以通过与传输网管系统接口,直接获取传输设备告警。当出现告警时,立即上报告警给监测中心(MC),并立即启动测试任务。

测试:当MC监测中心收到测试任务之后(可以是告警触发的、人工点名触发的、周期性测试触发的),分析判断测试光路,通知光开关(OSU)切换到测试光路,然后启动OTDR行打光测试。MC监测中心通获取OTDR的测试数据地分析处理,计算出故障点位置,最后进行GIS故障定位以及短信通知各线路维护人员。

2.系统组成

光缆监测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监测中心、监测站和操作终端。

MC监测中心由服务器、监测网管系统组成,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其作用是接收AIU光功率告警,向OTDR、OSU发送测试与切换指令,分析判断测试结果,并计算出故障点具置。另外系统的网管服务中心提供WEB服务,方便多用户通过终端软件同时远程登录系统执行监测操作,并进行相关操作。

MS监测站由OTDR、AIU、OSU等硬件集成,包含2个模块:监控模块和测试模块。监控模块负责监控光缆的信息,测试模块负责测试光缆状态。

监测客户端由PC终端与终端软件集成,它是用户操作整个系统的操作终端。系统客户端软件系统集成GIS、拓扑等可视化图型操作界面,十分方便用户维护管理线路资源,同时也方便用户查找故障点位置。

3.系统原理

光缆监测系统作为新一代光缆告警监测系统,它能在出现传输故障前及时告警,出现故障时及时分析故障的原因(是传输网络还是传输设备),并能精确定位故障点距离,提高快速抢修的时间。AIU光功率监测单元通过采集通信光功率然后分析通信光功率(光功率门限值比较), 然后送至监测中心(MC)分析处理, 实现光功率动态变化的告警监测。

监测中心(MC)接收到远程AIU光功率监测单元的告警之后,分析所发生告警的监测路由。然后监测中心(MC)通过远程OSU程控光开关选择被测光纤,远程OTDR发射不同于通信光波长的检测光,WDM(光分波/合波器)复用监测光到传输网络中,监测中心(MC)接收到OTDR的测试曲线数据之后进行分析,计算故障点位置等数据。最后由短信、GIS定位以及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故障通知。

4.光缆监测系统的功能

4.1多项测试功能

包括点名测试、定期测试、障碍告警测试。点名测试是指监测员选择和遥控远端监测站对某段光缆进行快速及时测试。定期测试是指远端监测站根据远程装置装的相关测试性能如测试参数、测试起始时刻和测试周期的设置要求,对光缆线路中的光纤实施周期自动测试。当所监测的光缆线路发生故障时,或分析过滤或接受的光功率比门限值要低或与所监测的光缆连接网管系统提供报警信号并判断出光缆线路出现障碍的时候,监测员就要启动远端监控站来对光纤进行监测,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回传。

4.2配置

配置系统中有设备的地址、名称和注释信息,需要配置光纤线路的起始和方位;
可以选用列表或图形来表示配置数据和对象的相关特征;
具有检查功能以及对数据进行检索、查询和打印的功能。配置的一致是指,监测系统能检查本地和远端数据相应数据是否一致,在此基础上会显示出相对应的信息。

4.3光缆监测系统能够通过实时、远程和在线的方式对新增加的远端监控站设备进行监测

新增的RTU可以按照设定的周期传报需要监测的光缆的运行状况数据。如果被检测线路出现故障,远端监控站能及时准确地报告故障发生的地点,并及时传到监测中心。

4.4 RTU

RTU负责管理监测站的TSC操作,GIS里的图形,可以进行缩小、放大、漫游、整图和选择的操作。

5.光缆监测系统在信息传输中的监测方式

当前,光缆网络在通信传输中的实现通过3种方式来完成:OTDR定位监测方式、监测光功率方式、OTDR定位监测与光功率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5.1 OTDR定位

可以通过在线监测和备纤监测。在线监测是监测业务纤。利用光波分开WDM,然后将OTDR发出的光传到业务纤上。测试光的波长是传到业务纤没有使用的窗口上。如,某根光纤上有1 450nm的窗口来传输业务纤数据,它可以通过1300nm的OTDR,在发出端对WDM进行复用,这样就使得这条光纤同一时间负荷两种光波,这两种光波波长不一样,到了接收端,WDM将会将这两种光波分开。备纤监测的原理是光尾纤从OSW引出,接到ODF,在此完成与备纤的连接。这种光缆监测系统只监测备纤,这样系统的价格就比较低。

5.2光功率监测是利用两个监测站进行的,在这两个站中心设立独立的光源,检测站内设置光功率的检测模式,并设置报警门限

若光功率消耗超过了报警门限,就会产生报警信号,刺激启动测试,进而确定故障信息。

5.3两者结合

两者是指OTDR和光功率,这样就可以利用二者的优点,互补操作监测系统,完成信息传输功能。

6.结论

光缆网络的快速发展速度使得现时的维护力量和人工水平难以适应,这对传统的维护和抢修方式提出挑战。这就需要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对监测系统信息传输进行管理,以动态的方式观察光纤的传输性能,准确判断故障的地点和时间,保障通信信息有效传输。

【参考文献】

电缆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电缆施工;
电力系统;
供电企业;
供电质量;
电缆埋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24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2-011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2.056

电力作为国民生产的基础建设项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电力系统网络随着经济发展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复杂的网络,且不同时期的电力系统建设水平不同,对电力管理及维护形成了较大的阻碍。其中,施工环节的技术及管理缺陷是造成后期电缆事故的关键。因此,必须对电力电缆施工的发展现状以及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通过相关技术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为人们的生活安全与保障以及社会的正常运作奠定基础及提供保障。

1 电力电缆施工中的常用技术分析

要提高供电质量,首先应从电力电缆的施工环节着手,其中在电缆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技术是分析电缆施工质量的重中之重。笔者根据有关资料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将电力电缆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环节主要分为电缆沟挖掘技术及电缆敷设技术两方面,具体如下:

1.1 电缆沟挖掘技术分析

在电力电缆施工过程中,电缆沟的挖掘是电缆埋设的基础环节。电缆沟挖掘的规模、精度、牢固性、防水性、适应性等对电缆后期工作性能具有基础保障作用。因此,必须着重关注电缆沟挖掘技术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笔者从实践经验出发,对电缆沟挖掘技术进行如下总结:

首先,设计环节作为电缆沟挖掘技术的首要步骤,需要以电缆沟挖掘的环境以及施工要求为基础,进行地质以及环境、气候等方面因素的详细勘察。在环境以及地质评估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电缆沟挖掘的具体设计,保证挖掘的有关数据符合实际需求;
其次,电缆沟的挖掘通常容易遇地下已有电力电缆或其他网络,易发生交叉重叠现象,对挖掘造成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因此在进行电缆沟挖掘前应对城市的既有电缆埋设情况进行彻底调查,尽可能避免与既有电缆发生冲突,防止电缆施工事故的发生。另外,在确保电缆沟挖掘环境以及电缆网络情况后,应进行电缆沟的具体挖掘方案研讨,并制定出最终方案,其中挖掘方案的内容应包含电缆沟的高、宽、深等精确数据,并以所需埋设的电缆数量为基础进行合理设计,保证电缆埋设规模的质量与安全。

此外,在电缆沟挖掘的各个细节步骤中,为提高电缆埋设的安全防护效能,应在电缆沟中铺设细沙等软质土;
在完成电缆埋设工作后,再次进行细沙埋设,通过软质土体对电缆进行实体保护。在电缆沟挖掘的过程中,还应十分注意控制电缆沟挖掘深度以及电缆与地表的距离差;
既要保证电缆与地表有一定的安全间隔,又要为后期的维修与防护提供保障;
一般情况下,非地表的电缆沟挖掘应保证电缆与地表的距离在1.3m以上,并在复杂的建筑地下构件环境中加以钢管防护;
地表的电缆沟挖掘应保证电缆与地表的距离在0.8m以上。总之,只有提高电缆沟的挖掘合理性,才能为电缆施工质量提供安全保障。

1.2 电缆敷设技术分析

电缆敷设即将相应数量的电缆以一定的技术进行铺设,建立起安全、合理、有效的电力系统。在进行电力电缆敷设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电力电缆的质量以及完整性,防止电缆在运输过程中或外力破坏下发生弯曲、缆线破损等情况,以高质量确保电缆敷设的有效性;
其次,尽可能减轻电缆缆线与支架、地面等部分的麻擦程度,避免过度损耗破坏电缆性能。另外,在电缆敷设的施工过程中,可采用专业的电缆盘支架进行电缆防护,保证电缆在安全的固定架构内运行;
在电缆敷设时,应尽可能避免缆线之间发生不规律交错的现象,保证缆线敷设的整齐度是提高缆线运行效率与管理的基础。此外,应根据实际的敷设情况安装滚轮,保证电缆线在直线或拐弯的线段减少损耗。在完成电缆敷设施工环节后,应进行电缆施工标记工作,以便于后期维修与管理。

2 目前电力电缆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电力电缆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潜在或外在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均可对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不仅可造成电缆安全性的大幅度下降,同时也将对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于电力电缆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不仅应做到切实评估,同时还应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电缆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

2.1 电力电缆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总结

电力电缆敷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点:(1)断线故障;
(2)高电阻短路故障;
(3)低电阻短路故障。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为闪络故障。在电力电缆施工过程中,上述相关的常见问题均可对电力电缆的运行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在电缆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应对电缆的故障原因进行细致的勘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 电力电缆施工中常见问题的诱发因素分析

2.2.1 电缆本身质量。在导致电缆出现故障的相关因素中,电缆本身的质量问题占据了较大比重。部分电缆生产商为盲目追求更高的利益,对于电缆的质量控制工作并未做到严格要求,导致许多劣质的电缆流入市场,造成电力电缆的施工质量随之受到影响。另外,施工方在进行电缆选择时,并未对其质量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电缆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相关的质量问题。

2.2.2 电缆施工质量。在电力电缆的施工过程中,时常存在着一系列不规范施工行为,例如施工过程中并未对施工技术、施工行为进行严格的检查或存在相关的野蛮施工现象,导致电缆在与地面摩擦的过程中,保护层出现破损,进而导致故障的发生,对施工的质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恶性影响。

2.2.3 外界损坏。在电缆自身质量与施工质量并未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如受到一定的外力损坏,同样可使电缆产生相应的故障,如电缆区并未设置相关标识、施工人员未按照规定随意开工动土等。

3 电力电缆施工中常见问题的防范策略

为针对电力电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防范,从根本上提高电力电缆施工的安全性,特针对上述几点电力电缆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关于如何对上述问题进行防范的相关策略,现概括如下:

3.1 从施工材料着手杜绝电力电缆的质量问题

在电力电缆的施工过程中,对电缆线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取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同时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施工内容。因此,在进行电缆线的选择过程中,应当坚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考查后,与实际施工需求相结合来进行电缆线的选择,以对电缆线的科学性及安全性形成足够的保障。进行电缆线的选择时,首先应当对供货商的信誉问题进行充分考虑,以信誉良好及缆线质量具有一定保障的商家为优选,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日后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
其次,还应对电缆的型号、长度等相关因素进行结合考量,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电缆型号、长度等因素的确定;
最后,温度对电缆的影响也是一项引起足够重视的因素,在进行电缆选择时,为对其稳定性形成牢固的保障,应在实际所需的长度基础上,选择长度相对更长的缆线。

3.2 做好电缆敷设的环境准备工作

在进行电缆铺设之前,需对其作业环境准备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应当由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纹理等环境问题进行实地勘察,尤其是土质的检测方面,需予以重点考量,并根据实地勘察的结果进行具体施工方案的确定。如检测结果显示施工现场的土质呈偏酸性或偏碱性,则意味着埋入地下的电缆线保护层将可能受到腐蚀而产生损坏,在缆线外露的情况,将直接导致各种故障问题随之出现,造成电缆安全性的大幅度下降;
另一方面,在进行电缆敷设的过程中,需注意谨慎施工,避免以蛮力进行施工,以对电缆的安全性形成保障。

3.3 提高电力电缆施工质量的监察水平

电力电缆施工的质量监察水平是保障电缆施工质量的前提,在电缆质量没有得到良好管理与控制的情况下,便难以最大化地发挥电缆的作用,造成其应用价值的大幅度下降。因此,对于电力电缆施工质量的监察水平需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应当从施工监管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技术培训与技能考核,使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的施工技能可有效提高至一个新的层面,由此确保电缆施工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其次,应当不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以严格的态度及相关规范要求为参照,确保施工作业与实际施工要求相符,避免出现一味追求效率而忽视质量的施工行为;
最后,进行工程验收时,如发现存在与相关要求不符的环节,应立即按照标准进行整改,将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消除,从根本上确保电缆施工的安全性。

3.4 做好电力电缆的后期防护措施

要使电缆工程的持久性与耐用性得到保障,电力电缆的后期防护措施便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应在施工区域附近设置相应的危险标识,禁止无关人员随意靠近,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应由工作人员对电缆的相关情况进行定期的巡视检查,如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则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4 结语

电力电缆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供电企业长足稳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便要求在进行电力电缆施工过程中,需对其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的评估与了解,并根据潜在的问题做好相应的故障防范准备,如存在相关问题则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以科学、优质的方法进行电缆施工,以确保电力电缆安全、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郭伟棠.10kV电力电缆施工故障分析及防范措施分析[J].民营科技,2015,(6).

[2] 席天野.论房建工程施工中项目管理[J].科学时代,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