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高中历史教学案例【五篇】

时间:2023-06-21 11:50: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自2004年起,高中历史这一学科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随着这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和完善。其中案例教学法作为其中一种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很好地培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中历史教学案例【五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五篇】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中 历史选修课 应用

自2004年起,高中历史这一学科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随着这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和完善。其中案例教学法作为其中一种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很好地培养高中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高中历史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涵及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

在高中历史中,案例教学法又可以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并运用科学合理的历史案例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而所选择的历史案例必须是具体的历史故事或者历史情景,教师可以这个案例为引子揭示相关的教学主题。

二、高中历史选修课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一)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价值观及情感态度

通过对具体的历史案例的学习、探讨以及反思,能够帮助学生吸取历史的经验及教训,探究如何有效地避免历史惨剧的发生,同时又能学习历史人物在重大历史时期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挥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历史

在高中历史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具体的历史情景中去,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案例教学法的这一个特点,需要通过营造相关的问题情景,使得学生较为直接地面对历史实际中的问题,使得他们之前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结构出现不平衡感,并由此产生了解相关历史并进而探究这一方面历史知识的愿望,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有效地与实际相联系,巩固所学知识。

(三)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历史是错综复杂的,有着不断变化的多种因素,但是历史教材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通常都较为简单,有时还显得比较枯燥无趣。这就给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并感悟历史这种复杂的魅力,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打破传统的定式化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历史的基础性知识,同时还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究历史演进的内在原因,深入地思考具体历史事件发展的历程以及主要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个或几个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归纳出知识点的内涵以及特点,并深化对这些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并编排合理的案例

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必须以教材内容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认真地选择或者自己撰写相关的历史案例。为了能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和学习时一定要处处留心,课余时间大量阅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选取案例的渠道非常广泛,比如专著、历史文献、电视、网络等,教师可以将这些搜集到的历史案例编撰起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历史案例库。

(二)把握时机,将案例导入课堂教学

在历史选修课堂上,教师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意愿,去探讨历史案例,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案例的导入。一个好的教学案例不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具备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吸引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导入通常需要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学习意愿。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控制好导入的时间,一般控制在4分钟内。除此之外,导入需要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相契合。

例如,在学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总统难产引发的司法大战》这一案例引入到教学中。选择这一案例的原因在于,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美国政体的三权分立,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时会专注于讲述理论及制度层面的知识,但是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来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这一案例是通过当今美国总统选举的真实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美国政体中的三权分立,这样既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距离,又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模块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和解读历史案例

将历史案例导入到课堂教学之后,教师需要将这一案例进一步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讲述法,并配合课件的演示、播放相关视频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和分析案例,使得学生尽快进入到案例的学习情境中去。

仍以上文中的案例为例,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经过适当的编辑和剪裁工作,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在阅读之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案例内容,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在高中历史选修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在分析和解读案例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独立探索,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必修I教学中的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05).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
历史;
教学;
辅助;
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03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20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把案例作为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承担着教学案例的设计者和激励者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对案例的应用,鼓励学生融入到历史教学情境中,积极开展思考和讨论,改变了传统的教授模式。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存在枯燥、积极性不高的缺点,所以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改变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积极作用。因此,研究好案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辅助功能,对提高案例教学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会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立足教学目标,设定合理案例

中学历史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需要以历史教材内既有教学内容作为案例选定依据,而且还要立足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针对性地选择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的历史案例。中学历史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一定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利用工作和课余时间进行广泛阅读和搜集资料,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历史教师可以选择案例的资料来源十分丰富,包括国内外专著、历史文献、影视资料以及互联网等。教师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这些质量进行编纂,在课堂上把搜集的这些资料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针对历史案例进行探讨和研究。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学案例不仅与教学内容和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大的吸引力,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导读建立一定的问题情境,根据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和探索。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握好导读的时间,通常控制在四分钟内。

例如,中学历史教师在教授《辛亥革命》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先创设一定的问题与矛盾,然后再通过导读引导学生了解这段历史发生的背景和环境。在教学时,教师需要了解到《辛亥革命》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可以根据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起因、主要人物、结果以及客观分析几个方面进行教授。进行开始教学时,教师可先简单对这段时间发生的背景进行介绍,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引入到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随后,教师可以引出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当然,学生对于空洞的历史事件,会感觉到枯燥无味。这时,教师可以引用辛亥革命中的主要人物与事件对学生进行介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求知兴趣。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辛亥革命的始末后,对辛亥革命的意义进行评价与思考。

二、立足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案例

中学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时,选取的教学案例,还需要立足生活实际,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学校所在的地方,会具有自身特点的乡土历史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文字、影视、历史遗迹等,学生可以进行观看与亲身感受的,而且这些乡土资源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方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与自身之间的密切性,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记忆,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

例如,中学历史教师在介绍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时,可以根据学生学校所在地的情况和历史特点,选取当地抗日战争的英雄故事作为教学案例。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科书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拓展性的教学与延伸。例如,在学习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飞夺泸定桥作为教学的案例,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音频资料和历史遗迹照片等,让学生体会到当时革命战争的惨烈。通过这种联系学生自身生活的案例,可以提高学生与中学历史学习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现实案例,激发学生思考

中学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和事件的学习与了解,逐渐培养成科学思考事情的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念等。所以,教师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时,需要以这一教学目的为教学方向,不仅需要教授好学习内容,还需要立足现实生活,通过创建现实性的教学案例,以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热情,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例如,在学习中学历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对资本主义危机发生的经过、原因、教训等进行介绍,随后引出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案例,因为这是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的经济危机。在案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导致股价下跌、工程停业、人们失业等负面影响。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解与认知。学生经过当代国际金融危机与历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次危机出现的共同特点和原因,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我国避免经济危机的思考,以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

总之,案例教学需要在不断探索与研究中前进与完善。中学历史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近些年来,历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不断进步与发展。案例教学作为中学历史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立足点,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可使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地了解与认知,有利于丰富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且,案例教学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不仅可以实现教学方法的进步,更加有利于学生正确思维方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董文清.浅谈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反思[J].文理导航(上),2010(3):80.

[2] 常建雄.浅谈新课程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与特点[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11):47-48.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杨冬晴

近日,有幸得到赵俊特级工作室赵老师的推荐,阅读了一本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丛书之——《国外历史教学案例译介》。全书以不一样的视角让我们了解了与国内历史课堂教学有着很大差异的国外历史教学案例。它让我们看到了国外历史课堂教学多层次的教学目标、独特的教学方式、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一样的师生互动、更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等等。现跟大家简单分享如下:

一、宽领域的教学内容

国内历史教学的内容基本以政治、经济为主,其他领域则很少涉及。而国外历史教学的内容则宽泛得多。比如,涉及科学领域的《疾病是怎么传播的》《原子分裂是好还是坏》;
专门研究妇女地位的《1900年以来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
涉及体育方面的《这是友好的运动会吗》,等等。学生历史学习的眼界十分开阔。

二、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1、国外历史教学目标中,"分析""评价"之类的要求居多,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而达到的能力层次高了许多。一旦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要求,将对其学习任何学科都有益处。比如,在案例4《历史解释可以改写吗》中,教学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学生通过审查和分析与具体事件相关的原始材料,判断与该事件相关的解释是否能得到原始材料的证实".再如,案例26《歌曲中的美国大萧条》中规定:"提出关于他们正在学习的历史事件的问题和假设".这样的教学目标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史证意识与质疑能力方面的发展。

反观国内历史教学目标,大多是"了解""知道""复述"等识记层次的要求,对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较少,因此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必然有所欠缺。

2、目标中还涉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如,案例26中提到的"描述历史题材与其他科目、当前事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3、涉及其他领域的培养目标。比如,渗透公民理念的教育,案例29《为什么学习历史》。

三、丰富的教学资源

1、丰富多彩的文字材料。国外历史教学案例中文字材料的选择相当具有代表性,可读性强,且角度更全面。比如,案例14《澳大利亚是阳光的吗(上)》中选用了一个故事性材料《安妮·奥基夫的故事》,可读性很强,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这样的故事入手设计相关问题,不正是非常有效的情境教学吗?再如,案例12《1900年以来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上)》中,教师提供了妇女运动、阻力、妇女参政权——漫画家的观点、"调解"议案、支持妇女选举权的论据、反对妇女选举权的论据等等,许多角度的材料。众多不同角度材料的呈现,有助于学生更为全面的认识和分析历史现象。

2、别具一格的歌曲、影视材料。比如,在案例26《歌曲中的美国大萧条》中,教师为学生选择了多首歌曲,并从歌词中选择有价值的进行提问,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完成了历史学习的任务,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案例27《电影中的美国大萧条》中,教师通过播放电影以及《纽约时报》的相关文章,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在这之后还设计了相关的角色跟踪。这一教学案例使学生能用批判性的眼光来观看电影,还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虚构和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别。国内历史课堂也会使用影视资料来教学,但是却用得远远不够深入,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增强视觉体验而已。

四、教学方式的差异

国内历史课堂多数是教师的一言堂,有时也会有师生互动,但多数是一些书本上有答案的问题。即使有点思维难度的问题,多数也是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有些地方提出把时间还给学生,于是小组活动似的历史课堂出现了。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小组活动多停留于表面形式,没有真正的思维活动。

而国外历史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到,他们的学生活动非常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多数时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他们的活动学生参与程度很高,活动的思维难度也高。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逐渐形成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能,而这一切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比如,在案例32《为什么20世纪的冲突影响了如此多的人(下)》中,安排了一个学生活动:

(1)阅读两种相反的陈述——"美国的资本主义"和"苏联的共产主义",做一张如下表格,将上面的陈述填在空格内。(2)两人一组进行练习。其中一人是"共产主义者",另一人是"资本主义者".尝试说服你的搭档,你喜欢的这个体制更好。

我们或许会觉得学生不可能完成这些任务吧。可实际上,只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定会达到这样的层次。这一点,非常值得借鉴。

五、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行,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中学历史教育方面,采取案例教学法能够更为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成为现代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需要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完善,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

中学历史;
案例教学法;
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是依据史实,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并教会学生以史为鉴,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一门学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习得者的位置。这样的教学方法十分不利于学生根据史实进行自我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的教学方法,成为现代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值得加以合理利用的手段。

1做好课前准备

在中学历史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细致的研读,将其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进行较为充分的查阅,尽量掌握最为丰富的、正确的史实。特别是一些著名历史事件的意义及影响,教师需要将专家学者的看法进行整理,整合出较为完整的答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还可以对一些具有相似性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分析,这样能够使各项史实的特点更为明确。教师还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做好课程设计,将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进行标注,在上课时详细的讲授给学生。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课本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并不一定是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料的搜集,将最为典型的、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的案例筛选出来,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案例教学法可以说是将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在课上时采取各种手段将历史事件进行还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从而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讲解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时,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分散且十分重要,教师就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需要根据年份对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发明进行分类;
其次是对这一时期的各项发明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调研;
最后需要将与这些发明相关的内容制作成图表,在上课时直接以图表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举例说明,使得课程内容更为清晰明了。教师做好了充足的做准备,才能保证在课上将重点与难点十分简洁、明了的讲授给学生,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也避免了知识过于分散而出现记忆错位的现象。

2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首先需要重视课程导入,对中学生而言,教师的个人魅力以及教师的知识技能成为了其喜欢一门课程的关键,教师应当把握好课程伊始,将自己的魅力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喜欢上历史这门学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故事、提问、对话等形式的导入,让学生对本节课即将进行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本节课所做出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需要利用好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轻松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大部分历史事件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来感受历史事件。这样可以使历史事件更为真实的还原给学生,使得教师所准备的案例更为真实,具备说服力。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还会安排当堂检测的环节,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将这一环节的题型进行扩充,让学生见识到更多类型的习题。教师还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小软件,将每节课的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边玩边进行自测,帮助学生记忆,也使得课堂更具趣味性。这样教师就可以使整个历史课堂的内容更为丰富,而不是单纯的进行案例的罗列,让学生在更为轻松的环境下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例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清朝末期各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影音资料,使学生感受到当时清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环境,以及外国列强对我国的蚕食瓜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还可以将相关条约内容打乱,将各通商口岸、列强瓜分的地点等内容标注在地图上,让学生进行分类。这样就将经典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了强调,帮助学生进行了记忆,还使得课堂内容更为丰富紧凑。

3重视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在知识点的掌握上存在的缺陷,因此,师生都需要重视课后反思,并尽量在每节课结束之后进行反思。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进行讨论,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可以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也可以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经典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当认真倾听学生对历史案例进行的讨论,从中发现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看法,并且对理解存在偏差的学生进行帮助。同时,教师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回忆,反思自己是否合理的利用了历史案例,是否将各案例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案例能否正确理解,是否在课上或者课下组织学生进行了合理的讨论。尤其是教师需要反思自己选取的案例是否与课程目标相符合,能否让学生挖掘出案例中蕴含的中心观点,进行了几次案例教学之后学生在自我意识的表达以及思维能辨力上是否有所提升。这样,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学生也可以在不断的反思之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准备,丰富课堂内容,重视课后反思。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落实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扎实历史基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事件的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知识迁移,积极进行自我意识的表达。

参考文献

[1]杨海燕.浅谈案例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298-299.

[2]陈家刚,应琼.基于认知学徒制的历史教学设计———对一位美国教师“经济大萧条”教学案例的评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11:47-52.

[3]王少非.案例法的历史及其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42-45.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一、挖掘歌曲资源实现课堂高效

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美好的音乐作品能带给人以,如果能适时地将歌曲引入历史课堂,让音乐服务于历史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例如:在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时,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循序渐进进行历史教学。第一段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想到歌曲歌颂的对象和“圈”所指之处。第二段歌词:“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针对歌曲中的时间,结合教材学生自然会理解“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使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结尾教师再总结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时,再以中国历史发展的下一阶段歌曲《走进新时代》升华主题。这就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灵动鲜活,从而使知识在音乐中渗透,课堂在音乐中律动,高效在音乐中实现。

二、利用影视素材实现课堂高效。

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是过去性,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不能重现,这是历史教学中的难点。如果单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和阅读较抽象笼统的文字材料,是达不到“身临其境”之感的。有时会造成历史教学之难,由难而惑,惑而无趣,难以高效。而影视素材凭借其新颖性、趣味性和直观性可以更好地再现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例如在讲解《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中的三纲时,我利用热播电视剧《甄传》的片段来体现:皇妃甄此时已为皇族,地位超出娘家,其父母被视为臣子,所以父母来皇宫看望她,要对其行国礼,说话也要用敬语。尽管看着年迈的父母对自己行跪拜大礼,作为女儿的甄难过,但她也没有办法。从中就不难看出“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目的就是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再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播放《甲午风云》中的一段:致远号被日军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和全体官兵全部落水,邓世昌落水后一心求死,此时他的爱犬奋力救助他的主人,但他决心以身殉国,所以将爱犬按入水中与自己带着满腔的悲愤和遗憾一同沉没。每每看到这一幕,学生们都会热泪盈眶。不仅达到了知识目标,还极大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多年毕业后的学生在谈到高中历史教学时,他们都说这一幕至今还铭刻在心。所以有目的、适时地引入影视片段可以使课堂在细节中绽放光彩,在有声中再现历史,在无声中体现高效。

三、利用案例教学实现课堂高效

传统教学仅停留在教材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是一种单一的,静止的,孤立的抽象认识。而新课程背景下利用案例教学,将教材僵硬的理论与现实的生活相联系,通过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的“三走进”,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例如在讲解罗斯福新政内容时,我结合“三走进”的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以下四个案例:

案例1:银行倒闭,金融瘫痪,如果你手中的支票无法兑现,你希望政府采取哪些政策?

案例2:如果你是小工厂的老板,你希望政府如何控制盲目竞争,保护你的利益?

案例3:如果你是农民,辛苦劳作,但农副产品价格极低,你希望政府采取怎样的决策?

案例4:如果你失业了,自尊心又很强,不愿接受简单救济,你怎样解决你的困难?

由于同学们到过银行、去过农村、下过工厂,所以课堂上同学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畅所欲言。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以上案例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既是学生运用理论、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学力全面培养的过程。通过通俗的现实案例,将所学、所见、所想等内容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案例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正所谓传统教学需创新,学生能力要提高,案例教学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