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施工管理流程【五篇】(完整)

时间:2023-06-21 12:3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提高,水利工程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水电工程逐渐运用科学的现代化技术,其中导流施工技术和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它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工期也能够缩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施工管理流程【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施工管理流程【五篇】

施工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导流施工技术;
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提高,水利工程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水电工程逐渐运用科学的现代化技术,其中导流施工技术和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它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工期也能够缩短。改进和完善这两项技术的施工工艺,从而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对水的利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以及人力物力,让其职能和作用更好的发挥。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1.分别说明明渠导流与隧洞导流

为提高制定导流方案施工的精准度,必须在导流施工中全面的了解实际状况。明渠导流在水利施工工程中是导流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而言,明渠导流需要建造一个一般位置在基坑的上游或下游的围堰,利用修建围堰完成导流效果,而增强导流的方式还有很多种,例如在海滩或河岸以上建造水道也是可以达到导流效果的。在很多较宽的地形建立渠道,这种方式是为了引导水流下泄。有很多老河道,拆建的话浪费时间物力。老河道为了不让建筑工人承受太大的压力,还能降低经济成本就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引流。明渠导流有其独特的应用特点,有一些水利工程想在施工区域中想保留原有的河流通行质量,又没有相应的施工设备以及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时,就可采用明渠导流。又如某些河床覆盖层较深,为了很大程度提升施工效率也可以选用明渠导流。除此之外,已有古老河道及较大水流的地区,亦可适用明渠改道工程。另一个导流技术之隧洞导流,它有很强的技术性,对每个层面的要求特别高,特别是相当高的工程造价,所以一般对地质复杂的环境来说,隧洞导流是一种常用的导流方式。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予以重视。在隧道导流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会发现有永久性隧洞,就可以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区域的环境最好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调查。隧洞导流适用于两岸地形陡峭,地形的河床宽度较窄,不利于布置导流明渠的,隧道导流量较小的,或者可以挖隧洞河岸地质较好的区域。对比明渠导流,隧洞导流的流量小,所以在此时应选用隧洞导流进行施工。

2.探讨导流施工技术的方案、工作以及优化

2.1导流施工的方案明确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用电,水利水电工程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建设的。建设水利工程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防洪防汛。汛期不仅对水利工程有负面影响,而且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有负面影响,在水利工程防洪防汛的运用性质中都可以了解到,就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而言,制定的施工方案要合理安排水下施工的具体工作与时间,各个环节的施工控制在施工进度范围内,因此,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想要制定详细的水利建设规划就应充分了解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气象,掌握汛期时间,将导流工作在汛期前做好。

2.2如何进行导流施工工作

导流构筑物施工有着直接影响导流工程中导流最终应用效果的作用,因此它在导流施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正常由岸坡坝闸施工与围堰施工组成。在准备围堰施工前,为了给建造围堰和街道坑做准备,工作人员应当遵照要求对作业区内和影响作业的河道内的水进行排水措施。务必依照具体操作程序进行施工。围堰施工分为施工工具一般为填充式反铲挖掘机的上游部分,以及施工工具为推土机的下游部分。下游部分应观察注意斜坡的布置和细节的质量。在建造工程完成后,应排除掉施工范围内的河道水。在填筑施工中,因为围堰施工的质量对导流施工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必须经由技术工人的专业指导,积极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围堰施工完成后,为达到增强泵站水流效果,应控制边坡的稳定性,可用安全的措施进行加固,提高边坡的防渗、防冲性能。岸坡坝闸施工主要体现分层施工,施工应选择质量好的潜孔钻开孔,每层厚度控制在8米以内,而大坝闸门施工需要混凝土质量必须达到标准,一般控制高度三米的单仓。在钻孔过程中,应选用微差挤压的人工间隔装药的爆破方法。控制拆除原拱坝的地基损坏,为防止事故发生,应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拆除原拱坝混凝土和原保留层。为提高导流效果,必须加强施工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

2.3导流施工的增强方式

排水导流施工对于水利工程中导流施工技术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为配合当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进展水平,其施工技术应予以优化。水利工程最终的质量,包括每一个构建步骤和内容,各方面都很重要,不能左支右绌。在有些水利工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注意的是作业区内由沉重的粉质土或是沙壤土形成的冲击层。这类地质非常复杂,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包括去除废水,沉淀物,地下水等。要做到排水这一点,就要建造一个基坑,把明水收集起来,放进集水坑,然后使用潜水泵,这样明水就可以完全排干。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出现基坑内坡顶等问题。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施工,即填筑或挖掘,使其与周围的水形成联系,从而达到降低基坑内积水的效果。要想改善河道及基坑内的引水及排水,就要在水利工程中的导流工程质量达标之后。当然了,为了提高导流施工质量,在导流施工进行时,就要掌握气象报告以及选用排水完好的设备,同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结合泵进行抽水的操作。

3.导流技术的完善管理

人才的支持是将现代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过程中的一项很重要的环节。而整个工程的质量取决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为保证水利工程实际施工各个方面效果,就必须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重视人才培养。我国现在很大一部分地区水利技术人员稀缺,限制了新技术的传播和创新,制约了水利工程工程的发展。想要解决这种情况,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人才的使用方面必须加强,为了留住技术人才,可以相应的提高薪酬,增加奖金制度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加强培养技术人员,养成好的工作态度,提高基本素养,能够精准的指定不同施工条件的导流施工方案。同时为了让原来的施工人员跟上时代的进步速度,加强培训其各方面能力。为了全面掌握导流工程的相关工作,可加强部门之间的互动,新老员工可以交流技能和学习

施工管理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流水施工,管理技术,建筑工程

0引言

工程施工中流水施工管理对施工进度和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间接地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成本,因此目前有必要对流水施工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来进一步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应用流水施工管理方法可以使工程项目施工缩短施工工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工程成本等,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流水施工管理在施工中的意义

1.1流水施工管理概述

流水施工是指组织安排施工人员在不同施工区间按照计划不间断地施工的一种管理方法。是把若干个施工段在平面和竖向上进行划分,然后组建专业工作队按照施工过程依次连续地投入到各施工段,使各个施工过程完工。流水施工管理是提高施工效率的有效方法,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有效避免了“窝工”现象。

1.2流水施工管理在建筑项目施工中的重要性

随着施工技术的提高,各项目的分工越来越细化,细部施工工序越来越复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协作的体现也将越来越明显。显然,流水施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工程施工领域的进步。流水施工最显著的特点是:分工合理、连续性、节奏性、均衡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流水施工在工程施工组织中的优先地位。另外,流水施工可组织多个专业施工队进行不同施工段的施工,根据施工段的要求和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在平行施工的基础上能够优化施工技术,在保证建筑物施工质量的同时,使各个施工段之间不相互影响,实现建设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因施工管理不当出现停工和窝工,大幅度的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整体的施工效率和进度。

2组织流水施工管理的过程

2.1应用流水施工管理的对象

1)必须对所有的分项工程进行调查,核实该项目的空间和时间对施工进度是否有影响,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2)确定施工的进度。施工进度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进行控制,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进度的滞后,施工方应根据工程的总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划分为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日进度计划,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合理性,满足业主的要求。

2.2流水施工基本方式

1)全等节奏流水施工(也叫固定节拍流水施工):特点是所有的施工过程均相等,施工过程中的流水步距相等且等于流水节拍,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全等节奏流水施工的步骤:确定施工过程中的起点、划分施工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分解,确定施工顺序;确定流水步距和节拍;确定项目的总工期。2)无节奏流水施工:其特点是各个施工过程不全相等,流水步距不尽相等,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这种流水施工方式在实际施工中经常用到。3)等步距异节奏流水施工(即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其特点是同一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均相等,不同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不尽相等(其值为倍数关系);流水步距相等且等于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K);专业工作队伍的数量大于施工过程数,各专业工作组可在施工期内连续工作,施工期间无空闲时间。4)异步距异节奏流水施工:其特点是同一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均相等,不同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不尽相等;流水步距不尽相等;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该流水施工方法与等步距异节奏流水施工统称为异节奏流水施工。

2.3施工段划分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施工段划分的原理是:首先,必须考虑整体的施工阶段,这是施工段数确定的组合结构。要尽量避免施工期间过多造成的不便和工期延长,如果施工段数设置的不好会造成工作的浪费,施工人员出现闲置现象;其次,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供给各施工段,以便顺利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存在施工空间,则会影响整个施工项目的进度。为了保证施工的效率和连续性,必须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一层的数量不少于施工队数量。为了划分结构完整性,尽可能利用伸缩缝和沉降缝,在平面上变化而不影响质量。施工段应与施工过程相协调,这样可以确保任何施工队在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后,直接到下一步,保证施工进度。在施工中要提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以某装饰工程为例,来探讨流水施工五个施工段的划分:第一施工段:施工前的准备:重点做好场地交接,调集人、材、机等施工力量,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图纸会审,办理开工前的有关手续,做好技术、质量交底工作,使施工尽快正常进行,并做好开工前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争取早日开工。第二施工段:基层施工阶段:由于工程刚开工,此阶段主要是交叉作业,需要做好组织、协调,使工程尽快正常施工。第三施工段:基层饰面阶段:此阶段为施工的主要阶段,确保按施工进度计划完成施工任务。第四施工段:地面施工阶段:此阶段为工程竣工的关键阶段也是文明施工和成品保护最难控制的阶段,重点做好各个部位的协调工作。第五施工段:扫尾阶段:此阶段为工程的竣工阶段。

3流水施工的施工参数分析

建筑工程领域的流水施工中涉及如下三种参数:1)工艺参数:a.施工过程(n),如在一栋大楼里要做抹灰、贴砖,则有2个施工过程;b.流水强度,如台班产量10m3/d。2)空间参数:包括施工段(M),即在空间布置上划分的个数,如1楼、2楼等。同一个专业的工作队数在同一个施工段应大致相等;每个施工段必须有足够的工作面,以保证相应数量的工人、施工机械的生产效率,满足结构要求或结构施工现场的完整性。3)时间参数:a.流水节拍(t),所谓流水节拍就是指施工队组在一个施工段上要完成此工作需要的工作时间,如1楼抹灰需要1d;b.流水步距(K),所谓流水步距指的是施工工艺上前后两个相邻的专业队进入流水作业的时间间隔,如抹灰和贴砖的时间间隔;施工工期(T),所谓施工工期是指第一个专业队进场到最后一个专业队退场所持续的时间。

4流水施工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

应用流水施工的优点是:施工队可以进行专业建设,从而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操作方法和生产工具的有效利用率,创造有利施工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工人的数量和临时设施的数量,从而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同时,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流水施工具有上述优点,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目前流水施工中各个施工段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协同合作一直是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任何施工阶段的协同工作处理不当将会对整个施工造成巨大影响。

5结语

流水施工技术连续性强,工期短,施工方法是以施工要求为出发点,结合施工队的专业和数量的因素,对施工人员和专业队伍作出合理的安排,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高效、连续、快速的发展,可有效避免“窝工”现象,能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因此流水施工管理被公认为是一种合理、科学、高效的施工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张永芝,付丙林.水利施工中流水施工法的应用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4(36):53-54.

[2]张奇伟.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施工管理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换流站;
土建工程;
质量管理;
研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建设的飞速发展,换流站新建工程也逐年增多。电压等级的改变是通过换流站实施的,作为一项消耗资金大,技术要求高且工程浩大的建筑项目工程,它的的安全运行直接涉及到电网系统的安全性能,对居民的用电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换流站工程的质量也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1换流站土建工程的特点

1.1投入资金大,技术含量高

土建工程是建筑工人创造价值的体现,土建工程所需的建筑物品必须通过施工建造起来,换流站在施工现场投入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加强组合后才能转换成生产力。换流站工程因其涉及的综合自动化程度和精密程度高,因此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是很高的。

1.2受地区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对换流站进行选址时,需要依据整个供电系统的需求,对某个选定地区在电网系统网中进行布,这就使得对施工场地的选择受到局限性的影响,在遇到地区环境较差,地形起伏大且又无法移动的情况下,会对土建工程施工造成更多的阻碍。

1.3土建工程相关联项目繁多

换流站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初步和施工设计等阶段,而项目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换流站的建设必须由多各项目部门协调才能完成。参与换流站建设的部门除了一般性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外,通常还有物质公司和设备供应商以及地方供电公司各部门等需要协调。在施工时,因一道手续要经过不同部门的审批,这样难免就影响到施工的进度。换流站工程占地面积大,站内有各种不同职能的建筑物,它们都独立存在,但之间却都有着相关的联系。土建施工的任务是依据换流站电压等级和设备的布置来决定的,这对于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来讲,又是一项新的考验。

2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2.1在基础阶段做好控制

施工时因换流站基础面积较大,所以在浇筑时需要浇筑较大体积的混凝土,并且在浇筑时不可间断。因连续的泵送,容易使混凝土对侧模产生巨大冲击,从而导致外侧模发生胀模或跑模现象,这样会对质量造成危害,且因混凝土的大量流出,使得现场处理困难。要控制好这些质量问题,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在混凝土原材的选取上对低水化热并混合了矿渣水泥的混凝土进行优先选取,适当加入缓凝减水剂;
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达到标准时,可适当减少水泥量,降低灰化率。(2)由于需连续浇筑大体积的混凝土,且换流站基础面积大,因此浇筑时间有时长达30h以上。因此对于物资水泥、砂石、运输车、水电等的供应,和现场协调合作问题都需认真准备,做好现场的应急预案措施。(3)浇筑时应做到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以内)。如果基础表面浮浆过厚会导致基础表层出现裂缝。待表层混凝土初凝约30min左右时,为防止侧面出现裂缝,可在表层撒上一层碎石骨料,且抹压不应低于三遍方好,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要充分考虑水化热的影响,必要时可以在基础内预埋冷水管,通入循环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温度,减少水化热对混凝土的影响。(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验收合格基础上采取突击回填土或用毛毡覆盖养护,以减少基础侧面在外的时间。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还可为减小温度外力和外应力而适当设置后浇带,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散热的效果,同时对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也极有益。(5)对于基础表层上的钢筋,首先需要用基础短柱插筋与中部绑扎牢固,其次还需将短柱与表层筋竖向插筋用12号铅丝交叉扎牢。最后再将表层筋四周吊起用8号粗铅丝固定在四周侧模板上,它的间距不能超过1.0m,而马凳筋可适当在面积较大的基础上增加。(6)采用螺栓对拉的形式应尽可能地运用在基础侧面模上,以便承受巨大的侧压力,而周围支撑系统通常只对模板起稳固作用。因此,选用的拉螺栓直径、间距应通过精确的计算确定。

2.2加强对钢筋的质量控制

首先,钢筋是换流站土建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原材料和焊接质量直接影响钢筋工程的质量。钢筋进场时,监理单位应对质量严格验收,合格之后方能使用。施工中钢筋经常需要焊接使用,而看接头部位的焊接质量就可以判断,能否承受正常的压力,因此应严格考核与筛选焊接工人。其次,焊接质量也因工艺不同而各异。如采用电弧焊接钢筋头时,要认真检测焊接成品,并焊工成品为参照,随机抽检占总量1%的试件,任何一个试件接头在接头钢筋测试时都不允许断裂,并且试件接头大部分应为延性断裂。一旦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应再抽取以上试件的双倍数量进行复检。

2.3对混凝土质量良好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换流站的使用寿命和结构安全,且混凝土作为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抗压强度决定着混凝土的质量,它与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关系。骨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在石质强度相等的情况下,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在水灰比相等时,卵石混凝土强度低于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因此,在选取混凝土的粗骨料时,一般控制在3.2cm左右;
而细骨料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比较小。

3结语

总之,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不容半点马虎。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质量管理的力度,对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制定规范的体系制度,在保障电网系统安全,运行高效的同时,还为后续的项目建设铺平了道路。

作者:王朝波 凌寒凝 单位:四川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施工管理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流程再造(BPR) 流程化管理 信息管理 流程开发

1 流程再造理念的提出

企业流程再造(BPR)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最早诞生于1990年代早期。企业流程再造的定义是对复杂的科技、人文和组织制定新的工作战略、实际流程设计活动和变革管理。BPR与企业拓展中的其他方法,特别是持续改善和全面质量提升不同,其目的是根本性的变革,而不是逐渐的改变为达到较大改变,BPR寻找改变企业可变结构,以及其他管理、绩效工作。为了达到最大效果,利用信息科技(IT)是一个主要方法。IT技术用来支持现有企业功能,如提高企业效率,新的企业形式,以及企业间的合作意义重要。

2 流程化管理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流程再造理念的提出,对于中国制造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非常大,它采用扁平型的管理模式,打破了国企金字塔形状的管理模式。国内经济重新散发着生机和活力,并逐步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繁华的经济带。但是对于传统的国有企业,推行确是非常困难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如下:(1)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长期以来,国企形成了指令型办公模式,通俗来说,就是工作安排到个人之后,个人才会去做,领导不派发工作时,很多员工没有主动工作模式。以一个局级国企为例进行说明,按照企业的组织机构模式,一般分为局级领导办公室(局级领导和副局级领导,各业务部主管及二级单位(处级领导,副处级领导),在业务部主管及二级单位下划分各科部室(科长及副科长),最末一端是基层的科员。采用金字塔形状的管理模式。指令的传达也是采用逐级下发的模式。按照这样的工作模式,位于金字塔底层的基本员工,虽然是具体业务的直接操作和执行者,具有丰富的施工生产经验,但是受层层管控的制约,无法发挥自身的潜力与创新能力,只是按照规定做完成上层传达过来的指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特别是在国企的人力绩效考核的种种不完善弊端下,国企活力很难激活。(2)关键要素-人: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员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台商、港商以及欧美生产企业在国内的投资,先进的管理理念进入生产运营行业,国内原来处于闭塞落后的生产经营企业趁着这阵春风,国内的经济发展迅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国家在1998年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濒临破产生产力落后的企业纷纷通过改制重组获得了活力,本质上来讲,这次从上而下,全国性的大改革正是企业流程再造,或者说国家流程再造的一次具体实现。那次改革,对于社会整体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好多职工下岗,面临再就业,但也正是这次改革,使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企也没有铁饭碗,工作必须努力。纵观看来,在新的历史和国际环境下,无知无谋者势必处于落后,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国家如是,对于企业更是如此。

3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流程化管理实例

(1)背景:相对于生产管理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一直属于封闭的管理模式。因为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外的建筑施工企业基本未能进入国内建设领域,这样,建筑施工企业就无法学习国外同行业领域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模式,没有现成的样本去参考,信息化管理模式一直处于落后水平。但是处于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共享、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不进则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接受流程再造理念,借助信息管理工具和流程管理理念,重新架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才能够生存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特别的具备特级、一级建筑资质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采用流程化管理工具。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向管理型企业发展,公司旧有的各项办公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以某公司财务的差旅费报销和采购费用报销为例,详细说明了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依托的OA协同办公平台,用电子化流程取消原有的纸质版报销过程,优化了审批奔波环节,提高了报销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2)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优化财务报销流程。建筑施工企业多属于公司-专业公司-项目部管理模式,人员经常处于出差调遣状态,项目部处于多地域分散。财务部原有的报销方式是原始的纸质版办公,以差旅费报销为例,采用的是公司印发的报销单,虽然要求出差前到财务部填写费用计划,但由于出差时间紧张,或计划人员不在,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等其他原因,未能认真的执行先计划成本,后发生实际成本的控制。同样,采购费用报销流程也是这样,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主管领导常常需要出差,而出差后就无法手写签字,制约了财务报销的进度,影响了每月发生实际成本的核算。虽然原来的报销方式存在种种弊端,但是在手工纸质版的办公模式下,却没有有效的方法解决,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特别是OA协同办公平台的应用,采用信息化流程却可以有效的将报销方式流程化规范化,实现网上流程,加快报销效率。由此,在大连分公司劳资部、财务部等多部门的配合下,开发了《BDL-大连分公司出差、调遣报销流程》和《BDL-大连分公司采购(费用)报销流程》。(3)实行的效果:公司从2011年开始在基地试实施差旅费流程和采购报销单流程,通过与报销实际结合,先后修订了三次,最终于形成定稿,并且编制于财务管理制度中,用于规范财务报销管理。通过两年多的运行,实现了时报时销,高效便捷、成本节约等功能,方便了财务部门成本的有效管理。财务报销流程的有效实施,出发点在于解决基层员工的报销困难问题,但同时又满足了企业流程再造管理理念。基于这个思想加以扩展,面对基层项目部,相继开发出《技能操作人员需求流程》、《技术人员需求流程》、《机具设备调遣流程》、《业务外包人员需求流程》《分包商建议书流程》《分包商价格审批表》等流程,实现了网上办公,解决了项目部与分公司、公司之间审批环节的周转之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结语

对于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流程梳理并不是难点,困难的是如何将流程落实到位,特别是分散在项目施工一线的基层项目管理人员,光靠理念的短期培训效果并不好,想要把流程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必须通过具体的IT技术及各类管理平台,使流程表单化,操作上手容易,在流程的开发和管理过程别注意不断的调整优化,使其适用于基层项目管理实际,这样企业的流程化管理才能节节相通,而不是流于表面和形式。纵观21世纪,实现流程化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管控模式和管理体系健全,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施工管理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一体化管理;管理流程;建筑企业

本文以一体化管理流程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实践,归纳总结出建筑企业一体化管理一般流程,并对其进行改进。同时,从管理流程的准备、初始评审、策划、实施改进等四个阶段提出建筑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管理流程实施策略,从而为我国建筑业一体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一体化管理体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已经开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尝试与应用,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而且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体化管理体系只是简单的合并,而没有体现整合的实质意义。当前适用的很多整合管理体系只是基于相同要求进行了整合,即将三种标准的具体条款进行对照,对相同或相近的要求进行对应的三位一体的结合并编制共用的程序文件,用这些文件控制组织中领域不同但具有相同内容的活动。方法运用较为简单,而且体系带来的综合效益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次,相关管理体系在如何提供有效解决问题的驱动力方面存在不足,如建筑企业仍存在以会议传递压力,以文件传递责任,以听汇报代替评审的做法,其执行力仍有待提升。建筑企业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仍然处于依靠组织管理、制度约束的初级阶段。

二、一体化管理体系管理流程及改进

(一)一般的管理流程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其目的就是规范建筑企业的管理方式,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在对国内外建筑行业有关一体化管理体系研究和多年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实际,归纳总结出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的一般管理流程:领导决策与准备;初始风险和影响评价;体系规划与设计、制订目标、明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制订实施措施、编写实施进度计划;编制管理体系文件;体系的实施与监测;审核及评审。

首先,由于几个管理体系要素交叉、重叠以及每个体系关注的对象、目标和覆盖范围等焦点问题存在差异,使得建筑企业生产管理在部门间容易引起职责交叉、界定模糊,不利于为生产组织者提供统一的管理。

其次,上述管理流程在工程管理实践中同时指导几个管理体系,增加了管理体系整体运行的复杂程度和无序性。

最后,上述管理流程的应用使得几个体系并未真正形成一体化,反而人为地隔离质量、环境与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间的关联性,妨碍建筑企业各职能部门取长补短,不利于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督。因此,需对现有流程进行改进以适应建筑企业管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改进的管理流程

从国外建筑行业有关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研究来看,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关键所在是要根据企业的情况灵活确定管理要素的划分和设置要覆盖管理体系的范围,否则建立起来的体系就会存在漏洞和缺陷。在大量查阅前人研究工作资料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环境和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践方案、运行效果等,对不同的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对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体化管理体系要素并对现存的管理流程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如图1所示。

三、改进的管理流程实施策略

(一)准备阶段实施策略

首先,选择合适的咨询机构。在施行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准备阶段,企业通过聘请专业化的咨询机

构不仅可以保证体系建立的有效性,提高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水平,而且可以推动领导层的培训和部门职能的分配,可以避免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各部门间的争执,有利于减少体系建立和实施的阻力。

其次,成立一体化管理组织机构。建筑企业应成立相应的管理委员会组织、领导和协调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工作。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来落实一体化管理委员会的决议,协助管理者代表进行体系建设和维护。下级部门需任命一位管理代表,负责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保持和改进,组织开展内部审核。

再次,确立一体化管理工作机制。体系建立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企业内各部门相互配合并保持协调一致。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如严格的会议制度和工作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最后,进行一体化管理基础培训。对企业领导进行相关的培训可增强企业领导对一体化管理意识,使体系的建立过程更加顺利。同时,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骨干的工作水平和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技术骨干的培训工作。另外,全员参与也是顺利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重要保证。

(二)初始评审阶段实施策略

初始评审是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基础,是组织明确一体化管理现状的主要手段。首先,对本企业的现状进行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现有规章、制度,行业内外其他组织的成功经验,相关事故、事件经历;管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等。其次,进行过程识别与控制。建筑企业对企业内各项活动、过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识别、控制与评价以保证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这一过程包括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制定目标、编制安全管理方案等内容。最后,进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这一过程包括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评价、制定目标指标、编制环境管理方案等内容。

(三)策划阶段实施策略

建筑企业在初始评审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现有资源,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系策划,其主要内容有:制定一体化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和管理方案,调整组织机构,明确职责,编制体系文件等等。在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系策划的同时还应考虑初始评价结果、一体化管理体系相关要求、技术选择等内容。而制定相关目标时应尽量满足“SMART”要求,其中: S―――具体的;M―――可测量的;A―――可实现的; R―――现实的; T―――可验证的。根据制定的目标,应按照“5W1H (WHEN, WHO, WHERE, WHAT, WHY,HOW)”原则编制管理方案,将指标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另外,在建立相关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时,应依据企业的规模和过程的复杂程度来组织建立不同层次上的管理体系文件,从上至下依次为支持性文件、程序文件、管理手册。

(四)实施改进阶段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