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军训拉练总结【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21 15:2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在击毙本?拉登的行动中,执行任务的侦测犬是何种类型的犬未得而知,不过有可能是德国牧羊犬或是比利时玛利诺犬,这两类犬都曾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战场执行任务。军犬使用回顾狗与人类关系密切,希腊人与罗马人很早就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军训拉练总结【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军训拉练总结【五篇】

军训拉练总结范文第1篇

在击毙本?拉登的行动中,执行任务的侦测犬是何种类型的犬未得而知,不过有可能是德国牧羊犬或是比利时玛利诺犬,这两类犬都曾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战场执行任务。

军犬使用回顾

狗与人类关系密切,希腊人与罗马人很早就将猛犬用于作战,以造成敌方的困扰。大规模使用军犬则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德军与法军双方都利用估计总数达5万只的军犬担任警戒、侦察、传递信息、搬运弹药等职责;
英国与比利时在战争后期也曾向参战的美国远征军出借过军犬。

美军在战争中利用军犬执行任务,最早甚至可以追溯至美国内战时期,不过真正将军犬纳入美军编制是在1942年。当时为了战争需要,美国陆军部长帕特森下令部队训练军犬用于作战,于是美军接收民间公司训练的9只警卫犬,并由这9只警卫犬编组成一支部队,即K-9军犬部队。随后,美军在全国征召“爱国犬”,有数千户家庭为军队贡献了自己的爱犬。1942年8月,美军在弗吉尼亚州成立了第一家军犬接收培训中心,开始军犬的秘密训练。

至二战结束前,美军已经训练出约1万只军犬,美军大规模使用军犬是对付占领岛屿山洞与碉堡内的日军。至越战时期,美军总计约有5000只军犬投入战场,用于警戒军事基地,取得卓著成绩,不过由于美军在越南的溃败,很多军犬因而被遗弃在当地。

二战后,美国空军在欧洲与亚太区域广泛使用军犬执行基地警戒任务。美军第一所军犬学校于1952年在日本昭和空军基地建立,翌年则在西德成立第二所军犬学校。至1958年,军犬学校由陆军接手。

美军军犬训练基地

设在德州圣安东尼雷克兰空军基地的训犬基地是美军最大的军犬培训中心,占地162万m2的训练基地共有90个训练场与试验场,1000间狗舍和大约800只狗。担任训犬职能的是341训练大队,其主要任务是训练军犬及携犬员,以及为其他政府机构与友邦国家训练犬只,另外也提供后勤支援、兽医服务、品种研发服务等。目前有超过一百多名来自美国各军种的训练员在此训练军用犬只,以及来自警察机构的训练员在此训练爆炸物侦察犬。

截至2010年初,约有600只军犬服役于伊拉克与阿富汗,由于表现优异,服役的军犬数量还会增加。目前美国应该是全球军犬数量最多的国家。

何种狗适合选为军犬

俗话说狗眼看人低,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有的人品行不好,有势利眼。不过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此话却道出了狗的生理特性。狗眼视力比人的裸眼视力确实差一些,狗能看到较远的移动物体,其实是仰赖超灵敏的听觉与嗅觉,而非视觉。狗鼻子的嗅觉感应器官丰富,而且狗脑用于处理味道的部分比人脑相应部分强40倍。

德国牧羊犬和比利时玛利诺犬在听觉上优于人类,但更棒的是它们的嗅觉,它们都仰赖嗅觉仔细侦测环境。除了敏锐嗅觉与听觉外,其在持久性、速度、力量、勇气、聪敏以及适合各种气候方面也见长,适于执行多种任务,如保护队员、追捕敌人、搜救己方人员等。由于这两种犬具有优异的个性与性情,使得它们成为军犬的最佳选种。

尽管如此,以美军为例,军犬品种仍来源很多,国内外皆可采购,无论是公犬或母犬,大致在1~3岁皆可,另外还有一些其他选拔标准,如从地面到狗肩部至少要0.56m高,狗重量与骨骼大小应该相称等。在选拔中,这些可能“入伍”的犬只必须经过性情与体能评估,性情方面必须经历枪炮声测试胆量、积极性和搜索行为;
体能方面则是体内寄生虫的血液测试、X光以及缜密的体格检查。

多年来美国“军用工作犬计划”已训练过各式各样的狗,其中以德国牧羊犬、比利时牧羊犬和玛利诺犬最多。不过其他狗,诸如黄金猎犬、拉布拉多犬与其他好动型的犬只也可用于支援任务。

寻找IED的“高手”

如今美军越来越依赖军犬寻找IED(简易爆炸装置),即使目前侦测炸弹的技术比较成熟,也只能找到不足50%的炸弹,但军犬参与之后破获的比率在此基础上能提高30%,这说明目前在这方面任何高科技与嗅觉灵敏的军犬相比也有所逊色。至2012年,海军陆战队共有600只炸弹侦测犬,陆战队总司令还希望在每次巡逻时都有一只军犬随行,为此军犬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此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奥本大学兽医药物学院的科学家更通过基因选配与特别训练方式,培养训练炸弹侦测犬不仅能侦测静态炸弹或炸弹材料,也可辨识空气中的移动爆炸物(所谓移动爆炸物就是那些混在人群中的)或材料气味。不过光是选配与训练这些犬只的费用每只狗就高达两万美元。

军犬的装备

军犬所受的训练是利用灵敏嗅觉找到躲藏在建筑物内的人或路边炸弹,也要学会攻击持有武器的人,以及压制想要逃跑的人。为此,军犬在执行这些任务时,也要拥有它们特有的装备,包括防弹背心,以抵御枪弹或炸弹破片;
头戴式夜视摄像机,以传送前方的影像给后方携犬员与其他队员;
其耳朵内也有一具微型麦克风,供携犬员悄悄下达指令;
为能预防直升机所带来的风沙与沙漠所吹起的沙尘暴,携犬员也会为军犬带上护目镜;
此外也有专用救生衣,以及专用防毒面具等。

军犬与携犬员密不可分

军犬与携犬员密不可分,他们相依相伴,共同执行任务。如一起执行空降任务时,携犬员都与军犬一起跳伞,必要时,军犬穿戴专用救生衣,与其携犬员一同跳入水中。美军海豹突击队队员符西斯与其狗伴“卡拉”曾创下最高空人狗跳伞记录,从约9175m高空一起跳伞执行任务。

军犬与其携犬员在长期的训练与执行任务中形成很强的伙伴关系,由于关系相当紧密,一旦更换携犬员就得再度耗费相当长的时间重新建立关系,也有的军犬失去它的携犬员时悲伤不已,难以再继续服役,只得还乡过平常生活。如驻阿美军一支部队在巡逻之际被游击队狙击,一等兵科顿?拉斯克被枪弹击中,其炸弹侦测犬伊莱拼命趴到他身上保护他,甚至在偷袭结束后也不让任何人接近,拉斯克最后未能逃过一劫,战死沙场。伊莱忠心耿耿,只能被准予提早退伍,成为拉斯克家庭一员,为狗忠实的品性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服役年限视情况而定

军训拉练总结范文第2篇

拉巴次仁,藏族,山南地区乃东县人,1982年12月出生,2006年7月入伍,2007年10月入党,本科学历,现为27集团军机步旅装步四营十二连连长。入伍7年来,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被总部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被军区表彰为“优秀基层干部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十大青年标兵”,被集团军评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十佳标兵”。

他就端坐在我们的对面。一张办公桌相隔,我能看清他脸上刚从训练场走下来的仆仆风尘。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似乎并没有在表情上刻画出什么异样。他凝视着我,像要说什么可什么也没有说。

“拉巴次仁,对自己为什么能当典型,请说说你的真实想法。”记者的问题开门见山。“从来没有想过当什么典型,只是感觉你们来采访我,训练会有影响。本来按照训练大纲的要求,我们的训练就非常紧张,但要接受你们的采访,我只能用课余时间来弥补,会影响到战士们的一些休息时间。关键是,我觉得自己还不够当典型,差距很大,我们旅像我这样的连队干部很多,大家都很优秀。与其他艰苦的边海防战友相比,我更算不了什么。”拉巴次仁的回答朴实得有些出人意料。

第一感觉,长着一张标准藏族小伙脸庞的拉巴次仁,讲的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原来他从中学一直享受着国家惠民政策,对党有一种深厚的感恩之情。带着这分深情,他奏响了属于自己的嘹亮的军旅序曲。

沐浴党的阳光寻梦军旅

为推动建设发展,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分批次定期把藏族学生送往内地读书,帮助培养各种专业人才。1974年,家里生活贫困的二舅小学毕业,被村里推荐去内地读书。同样,拉巴次仁的阿妈,也赶上了上学的机会,小学毕业留校当了代课老师。拉巴次仁也是沐浴着党和国家的阳光雨露成长起来的。从小学到大学,他接受的教育全部是免费的。上学期间,国家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让藏族学生享受比内地人更多的福利。

拉巴次仁深知,党的政策像阳光,照亮了曾经黑暗贫瘠的家乡。2002年11月17日,这一天让拉巴次仁永生难忘。曾经两次与军营擦肩而过,拉巴次仁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光荣的国防生。他在报考国防生申请书中写道:“没有金珠玛米扛枪报国、牺牲奉献,哪有安乐祥和的新。我要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祖国的国防事业,立志军营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2006年7月,站在毕业分配的十字路口的拉巴次仁,写下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环境最恶劣的塞外基层部队。

拉巴次仁下定决心去基层建功立业,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认真做过调查,越是艰苦、偏远的地方,去的人就越少。其实这些地方也最需要热血青年来创业,最需要用知识来改变面貌。还有重要的原因,在拉巴次仁心里,阿妈的教诲一直在耳边萦绕着:“作为一个男子汉,要像雄鹰一样飞得高,要像大树一样不忘本,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去!”

2008年,拉巴次仁当参谋正干得如鱼得水,组织让他改行任连队指导员;
当指导员第一年,他就把连续4年的后进单位带入先进行列,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这时组织又让他到另外一个连队任连长……2011年,拉巴次仁摘取军区比武金牌,带出二等功连,被军区评为“优秀基层干部标兵”。正当大家以为任职满三年的拉巴次仁必将提拔使用时,一纸调令将他平调到某机步旅继续担任连长。不少人好言相劝:“你学的交通运输专业,当装甲步兵连连长,专业不对口,去了非干砸不行。”其实,拉巴次仁也有自己的顾虑:专业不懂,环境陌生,干好装步连长这个差使,他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但是,生性倔强的拉巴次仁,没有退缩。

不管岗位如何调整,拉巴次仁始终把组织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每一次面对全新的考验、组织的信任,他态度坚定: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听党指挥就是要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

训练场,梦开始的地方

当许多大学生干部到部队带兵,抱怨与在学校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时,拉巴次仁却坚定地感到:“一个农村入伍的战士,刻苦学习训练一年,都能成为训练标兵,大学生干部无论在学校学的什么专业,精武强能就应该是我们的主业。”

2008年3月,拉巴次仁参加集团军参谋业务集训。第一次摸底考核,拉巴次仁6个科目不及格。大队领导打电话安慰他:“你刚接触参谋业务,进步比名次更重要。”拉巴次仁却说:“上战场就要打得赢,上赛场就要拿第一!”他为自己制订了“魔鬼”训练计划:体能训练每天跑2个五公里,周末再加1个十公里;
参谋“六会”常常训练到凌晨1点,作业量是别人的好几倍。3个月下来,体重下降了28斤,综合成绩跻身集团军参谋尖子行列。凭着这次集训打下的坚实基础,2011年7月,拉巴次仁在基础训练比武中一路过关斩将,以绝对优势夺得司训参谋专业的冠军,这是大队历史上第一枚军区级比武金牌。

2012年2月,拉巴次仁因掩护战友被手榴弹片穿透了胫骨,腿部做了手术,至少要住院静养3个月才能恢复。当时连队专业训练刚刚展开,手术后第二天,他就打电话让连队送来装甲步兵训练教材,忍着钻心透骨的疼痛,歪在床上补课。半个月后,又传来了指导员要转业的消息,拉巴次仁再也憋不住了。

“回去继续静养,不能过早运动。”医院领导拗不过他。可拉巴次仁回到连队当天,就拄着双拐走上了训练场。那段时间,拉巴次仁拄着拐杖训练的身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战士们都叫他“拼命连长”。年底,拉巴次仁不仅熟练掌握了装甲步兵连8项专业,还取得了无线电台操作一级证书和装甲车驾驶一级证书。去年底,连队各项训练成绩均位列全旅前茅,被旅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2012年5月,某新型反坦克火箭配发部队,多次检验性考核成绩都不理想。拉巴次仁主动请缨要攻克这一难题,最终找到了问题症结和解决办法。用他探索研究的“镜外分划镜内瞄准法”和“辅助方向固定器”,射击精度大幅提高。拉巴次仁还善于从理论上对组训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在装步连任连长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编写的教案是全旅的抢手货,他总结的目标引导法、交叉带动法、曲线激励法等10多种训练方法被集团军推广。

忠诚就是带出能打仗的兵

“一声令下,能不能把战士带上战场?”面对打上时代烙印、有着“和平积习”的“90后”士兵,拉巴次仁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作为一名基层连长,不能带出能打仗、打胜仗的连队,谈何对党绝对忠诚?

去年连队组织冬训,晚上突降大雪。凌晨,拉巴次仁查哨时发现,面对刺骨的寒风,担负警戒的战士为避风转过身来,背对警戒方向。训练讲评,他一针见血:“训练场丢掉敌情意识,上了战场就会丢命。”习惯成自然,战士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自觉用打仗的标准来衡量,是否符合实战要求。按照上级规定,拉巴次仁带领连队规范了50项战备建设评估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了《战时携运行与装载固定规范》,凡是实战用不上的,再好看也坚决不搞;
只要实战需要的,费劲再大、见效再慢也要一抓到底。

军训拉练总结范文第3篇

经过几天的军训,我深刻地感受到军队生活的艰辛。每天几个小时的站军姿训练、坐姿训练以及各种军人的动作使我们全身酸痛,尤其是腿。但是这些训练也让我们的身体更结实、意志更坚定。

我们站军姿时,总有一位男教官嬉皮笑脸并且想方设法地逗我们笑,有部分同学没有抵制住诱惑被他抓出去了。每到这时,我总会两眼注视前方,心中除去杂念,不被他的一言一行所动摇。实在不行就咬紧牙关或者掐下大腿,忍忍就过去了。这对意志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这次训练,我相信在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我也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我们唯一的活动就是唱军歌,尤其是高中部与初中部拉歌最让我放松。我们一起努力与初中部拉歌,我们都喊着响亮的口号,都不肯退步。最后,我们以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结尾。当然,经过这几天的训练,我们也更有默契,更团结,希望大家可以一同渡过难关,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最后,这几天的军训让我收获很多,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在三年后拿出好的成绩,让父母老师的辛苦没有白费,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

军训拉练总结范文第4篇

圆梦:冲击世界前8

攀岩有何艺术性?世界顶尖级攀岩专家Beat Kammerlander说:“这就好比吸管壁上的水滴。它藐视地心引力,顽强地吸附在吸管上的那一刻,就是攀岩运动员需要掌握的境界。”如何才能像壁虎一样很好地吸附在岩壁上呢?在教练的眼里,仁青拉姆的身材很适合攀岩——瘦且高。经过不断的攀岩训练以及比赛经验的积累,仁青拉姆也充分意识到体态轻盈给自己带来了莫大的好处。

“我的家人很支持我攀岩。”和身体上的伤痛相比,家人的支持、教练的鼓励和队友的精神让仁青拉姆在攀岩这条艰辛而枯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走向的是巅峰,展示的是更加有魅力的自己。

第一次和登山队的接触,是巧合、机缘。老师眼中的“懒姑娘”挤进登山队林芝选拔运动员的围观人群中。结果,故事发生了,仁青拉姆这个普通的姑娘的命运方向转折了——著名攀岩教练丁承亮一眼就看中了她,经过层层选拔,她入选了,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攀岩生涯。

从2006年至今,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仁青拉姆坚持不懈地进行攀岩训练。7年的时间,一个懵懂的女孩逐渐成长为信念坚定的女性。她拥有诸多荣誉——第20届亚洲攀岩锦标赛女子攀石项目亚军、第21届亚洲攀岩锦标赛双料冠军、2013年全国攀岩分站赛(拉萨站)双料冠军,也遭遇过2007年攀岩比赛“首秀”的失败。

“我们是一路看着仁青拉姆进步和成长的。”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攀冰攀岩部部长丁祥华感慨地说,“特别是在今年4月在伊朗举行的第21届亚锦赛上,她实现了我国女子攀岩选手在国际大赛中的历史性突破。当然,这里也有日韩等高手没有参赛等因素,但不管什么原因,她取得了突破,创造了历史。”

丁祥华认为,仁青拉姆很有潜力,已经具备了进入世界前8的实力,现在更需要的是参加大赛的经验,去参加更多的高水平比赛,去参加跟国际潮流结合的高质量的训练。“这是我们应该给她创造的条件和机会,这样她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选手。”

秘密武器:六字箴言

冲击世界冠军?仁青拉姆不敢想。一路走来,她总是没想太多,没所谓什么整体的指导思想,只是一个个分拆的困难需要克服。每一个小的胜利,都会让她感到无比快乐。简单的快乐充盈在心间,满了,溢了,转身间,人生绽放出未曾想到的绚丽色彩。而这样的色彩是在江西赣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和江西理工大学的常规学习中所不曾拥有的。

“当第一次亲眼目睹我们的五星红旗在赛场最高处飘扬的时候,我内心充满了激动。同时,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运动员,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当她回忆起这光荣的时刻,脸上出现了幸福而自豪的笑容。

荣誉的背后是辛苦的付出。仁青拉姆的训练主项是攀石和难度。在她看来,“难度”特别挑战心理、考验意志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攀石则非常需要激情。但不管是怎样的训练,刻苦和坚持不可或缺。自从在江西训练攀岩后,仁青拉姆再也没有回家过年的机会。由于平时比赛和训练日程很满,即使过春节,队里也只放一天假,根本来不及回家。教练和师母就像父母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些坚持训练的年轻运动员们。

队里一点一滴的关怀让仁青拉姆将赣州视为“第二故乡”。每天她都花很多时间进行训练,周末也不例外。打篮球、羽毛球、踢足球……都是训练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文化知识的学习。如今的她,不但是登山队的专业攀岩队员,有稳定的收入和保障,又全身心投入在国家攀岩队的训练中,在各种机会的滋养下,快速成长。

技能的掌握,不是能让仁青拉姆在赛场上获胜的全部理由。她透露,经常会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遇到了比较难攀的岩点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说‘我行,我一定行’!因为我相信我可以过那个难点,心态如果不好,就容易导致失误。”当观众的尖叫声让她感到特别紧张的时候,她还会在出场之前心里默念的六字箴言。就这样一直念,她的心跳就渐渐变慢了……

军训拉练总结范文第5篇

练――“吃、住、走、打”为备战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中苏关系友好,新疆被称为中国可靠的大后方,所以当时除南疆驻守一个师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无驻军。1962年4月,苏联通过其领事的策动诱骗,在新疆塔城、裕民、霍城煽动6万边民外逃,劫走20多万只牛羊,并组成返乡团,企图颠覆新疆。为加强边防,1962年,中国人民骑兵第一师奉命进驻新疆。

骑兵第一师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承担穿插、迂回、包抄、突袭、剿匪等任务,屡建奇功。解放后,在天安门前,曾四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开国大典中的白马连、红马连便是骑兵第一师的缩影。

1969年中苏边界自卫反击战后,骑兵第一师的主要任务转为坚固阵地防御,作战方针是:“依托天山,坚守平原,长期坚持,独立作战。”为适应“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 这一坚固阵地防御原则,1969年冬,骑兵第一师整编为陆军某师。1970年,笔者是该师二十二团后勤处的助理员,主要负责部队的吃、住和武器装备的保障。

兵种及作战任务发生变化后,我师必须迅速调整训练内容,才能适应坚固阵地的积极防御。1970年1月,正值“三九”严寒,经中央军委同意,我师组成了由步兵第二十二团司、政、后三大机关参加的冬训指挥部,率领步兵第二十二团的八连、机枪连、炮兵连、侦察连计300多人,展开了冬季野营大拉练、大练兵,以便摸索经验,改革创新,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

当时的野营大拉练、大练兵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围绕“吃、住、走、打”四个字进行,重点检验部队在冬季严寒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耐寒能力、适应能力、作战能力。

吃――检验部队在严寒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按常规要求,步兵执行战备任务时,单兵自带的食品是“三生一熟”:“三生”即三天的生食,以大米为主;
“一熟”即一天的熟食,以馒头为主。拉练的第一天,每人携带的“一熟”是两斤馒头、两斤水。新疆的冬季,野外格外冷,说滴水成冰,一点也不过分。部队携带的馒头和水,一小时之后全部冻得硬梆梆,馒头用刀切不动,用石头砸不动,用牙啃不动,每啃一口,只能留下几道浅浅的牙印。水与水壶冻成了一个整体,根本倒不出水,有不少水壶还被冻裂。战士们渴了,只好往口中塞几把雪。

经过几十公里的急行军,部队做第一顿饭的地点选在西大沟。西大沟荒芜人烟,这也是指挥部有意安排的。指挥部安排好哨兵后,便令各连队迅速做饭。当时,部队装备陈旧,仍是很原始的埋锅造饭。冰天雪地,埋锅造饭绝非易事,至少要解决柴、灶、水三大问题。柴,发动大家砍些荆棘,问题不大。挖掘灶,的确困难。当时,地冻三尺,战备小铁锨根本无用武之地,一十字镐下去,最多挖个一厘米深的小点点。炊事班九个人,挖了半小时,累得满头大汗,竟没挖出一个锅灶。情急之下,炊事员只好捡来些大小不等的石头,勉强垒了个摇摇欲坠的锅灶。有了锅灶,水又成了问题,不要说自来水、井水、河水,就连牛羊饮用的坑水也没有。怎么办?“困难面前有战士,战士面前无困难。”只要有雪,就不怕没水。战士们不停地用铁锨、脸盆往锅里送雪,锅里的水面也不断地上升。虽然一锅雪一般只能化十分之一的水,但总算解决了吃水问题。携带的各种肉菜,除大白菜能切成丝、片外,其他肉菜都冻得像块石头,用刀根本切不动。饭做好后,盛在碗内,稍微吃得慢些,顶层就成了“冰淇淋”。

当时,钢笔、圆珠笔冻得不下水,写不成字,笔者戴着皮手套,从挖锅灶开始到吃完饭,用铅笔在小本上一项一项地作了真实记录,第一顿饭虽然勉强吃到了,但却用了2小时45分钟,远远超过预计的45分钟。

时间就是胜利,为使“吃”的问题在时间上符合战备要求,指挥部迅速研制了新式锅灶,解决了严寒条件下埋锅造饭的困境;
又对携带的肉菜提前进行了加工,馒头变成烤饼,水壶加制了保温套,解决了寒冷易冻的问题。一系列改革、创新,增强了部队在严寒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从时间到营养,均达到了战备要求。

住――检验部队在严寒条件下的耐寒能力

“三九”严寒,如何解决野外露营,避免非战斗减员,这是对部队耐寒能力的严峻考验。

当时,部队人均携带的行装是:1斤重的方块雨衣、2斤重的棉褥、4斤重的棉被、6斤重的皮大衣各一件。这些行装,在有采暖设备的营房还可以,但在严寒的冬季野外露营,则很难适应。

为检验部队的耐寒能力,冬训指挥部特意安排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露营。拉练的第二天,部队便夜宿老风口。当地人都知道,老风口“无风风三级,有风风更大”。参谋长查看了一下地形,选择了一块地势比较凹的避风处作为宿营点。有一利便有一弊,凹处的优点是避风,弊端是凸处的雪都吹到了凹处,积雪太厚,一般都在一米左右。战士们用铁锨堆起一道道雪墙挡风,用荆棘将地面简单一打扫,便在雪窝中搭起了帐篷。

老天爷好像有意在考验部队,偏偏这一天又遇到寒流。战士们睡在帐篷里,却像睡在冰窑中,浑身的血仿佛都要凝固了,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用被子蒙住头,缩成一团,人人都成了“团长”。参谋长拿出温度计,在外面测试了一下气温,惊叫道:“好家伙,零下37.5度!”为严防冻伤,参谋长安排了值班员,每小时紧急集合一次,让部队在雪地跑20分钟,再回帐篷睡觉。这样进行了两次,搞得大家没了一点睡意。这时,参谋长开始思考问题:一晚上一直如此反复,第二天怎么继续行军训练?不这样办,冻伤了又怎么办?参谋长决定召开一个“诸葛亮会”,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经集思广益,依据当时的条件,大家一致认为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两个人睡觉颠倒颠,三个人睡觉插中间;
身强体壮睡两边,身体瘦弱睡中间。”经实践,这个办法很适用,既增加了被褥铺盖的厚度,又保存了身体散发出的热量。特别是战士们把脚互相伸到对方胸口,不仅有利于脚上水泡、血泡的愈合,也增强了同志情、战友谊。

在部队被装比较简陋、天气比较恶劣的情况下,这一野外露营办法,得到了肯定、推广。当然,颠倒颠睡觉也存在卫生方面的问题,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对部队的耐寒能力、生存能力无疑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部队在外野营拉练一个多月,没有发生一例露营冻伤事件。这次拉练之后,总后勤部根据部队反映的问题,对严寒条件下野外露营的被装进行了重大改进,基本上保障了部队在耐寒方面的需求。

走――检验部队在严寒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兵贵神速。走,是步兵的基本功。走,既要走得动,又要走得快,更要走得通。为达到“动、快、通”的要求,冬训指挥部根据坚固阵地防御的特点,行军路线有意选择了雪地、冰路、山沟、冰坡等多种地形和道路。

冰天雪地,苦练“动、快、通”,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冬季行军,单兵携带的武器、被装、食品一般在65斤左右。雪地行军,尽管摩擦力大些,不滑,但由于脚穿解放鞋,鞋内经常钻雪,常常是雪水、汗水与袜子、脚凝结在一起,极易形成冻伤。冰路行军,摩擦力虽小,行走看似轻松,但却容易滑倒、摔伤。因此,走起路来,心总是紧绷着,比雪地行军更难。走山沟,高低不平,深一脚,浅一脚,又有大雪覆盖,看不清地形地貌,稍不留心,就会将脚扭伤,或被荆棘刺伤。特别是翻越冰坡时,难度更大,数米高的冰坡,单人根本无法逾越。为翻越冰坡,部队曾用战备十字镐、小铁锨修成冰梯向上攀登,但终因上无牵引点、下无支撑点而无法通过。为此,部队每次翻越冰坡时,便组成塔式人梯分批向上传递,攀越过的人员再用绳索把冰坡下的人员拉上去。

步兵行军,全靠两条腿,这既是对体力、耐力的考验,更是对脚力的考验。严冬拉练,由于负荷重,路难行,汗水不易挥发,脚板极易打泡。拉练的第二天,不少战士的脚上都起了大小不等的泡。战士们用针将泡穿透,然后用马尾或头发系在穿透的泡上,让泡内的积液流出,泡就会慢慢地消下去。这个办法,对行军一日、多日休息的打泡者来说,不失是一个良方,但对连续行军的打泡者来说,却不起多大作用。连续行军,使不少战士的脚掌上大泡套小泡,新泡套旧泡,甚至泡连泡,形成血脚板。在这样的情况下,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

在一个多月的冬训中,冬训指挥部特意安排了两次长途奔袭,每次都是昼夜兼程100公里。其中一次,正遇寒流袭击,室外冷到零下37度,为按计划进行,又不被冻伤,指挥部命令一律穿毛皮鞋,戴皮帽、皮手套。紧急集合时,大家刚冲到室外,只觉寒气逼人,连呼吸都感到困难。参谋长仅作了两分钟的动员,同志们便都变成了陌生人,棕色的皮帽被染成了白色,眉毛成了一根根冰刺。

平时训练穿的鞋,重量不足1斤。毛皮鞋,平均每双重达4斤,穿在脚上,像绑了沙袋。由于天冷,刚穿上毛皮鞋行军,还没感到什么,但越走越感到沉重,时间长了,双腿累得酸楚难受。行军时,一般情况是每小时休息10分钟。行军速度,正常每小时按10里掌握,急行军、强行军分别按12里、15里掌握。进行急行军时,尽管天气十分寒冷,但走上一阵,人人都会大汗淋漓,内衣、棉衣、罩衣湿成一体。每当休息时,瞬间,内衣、棉衣、罩衣便被冻在一起,衣服好像没穿在自己身上,倒像是披了一件冰盔冰甲。用拳在背上敲敲,还会发出像击鼓一样的“咚!咚!”声。

途经奎屯兵站时,部队稍作休整,不少同志想脱下毛皮鞋再把脚活动一下,可怎么也脱不掉。原来是在部队停下的片刻,由于天气寒冷,人又停止了活动,毛皮鞋内的汗、袜子与脚板上的泡冻在了一起。有的同志伸开脚,让其他同志帮助脱鞋,由于用力过猛,毛皮鞋、袜子连带脚上打泡部位的肉皮都被扯了下来,露出血糊糊的肉。

打仗要狠,爱兵要深,这是用兵之道。参谋长看到这些情况后,于心不忍,便组织收容车收容,但没一个人愿意被收容。战士们心中有一个共同信念:平时多吃苦,战时少流血;
平时怕吃苦,战时是逃兵。在当时,谁若被收容,便会感到莫大耻辱。因此,大家都暗暗下定决心,脚走不成了,就是爬也要爬到目的地。

打――检验部队在严寒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宁可千日不打,不可一日不备。”“备战备到共产主义实现,扛枪扛到帝国主义完蛋。”打,是部队训练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军人的天职。

部队战斗力的高低,既有人的主观因素,也有武器装备优劣的客观因素。为检验部队的战斗力,训练指挥部根据天气预报,专门选择了有寒流之日的凌晨,命令部队迅速抢占天山腹地一无名高地,埋伏待机,反击敌人。为了隐蔽,每人身披一条白色床单进行伪装,静静地卧在雪地上。在零下37.5度的凌晨,北风一吹,凝结的颗颗雪粒扑打在脸上,开始,像针刺一样疼,慢慢地,麻木了,也不怎么疼了。

凌晨进行实战演练,这是检验武器装备技术性能的最佳时机。当时,部队的武器装备一般都是常规武器,虽经多年实战,但在高寒条件下检验的机会并不多,真正存在的问题并没暴露出来。首先说汽车,发动机所用机油是一般机油,高寒条件下,很难发动,每发动一次,一般需用喷灯烧烤一个小时左右。汽车发动后,又不能熄火,一熄火又要重新发动。82毫米迫击炮、53式重机枪、58式连用机枪是步兵的主要武器装备。由于天气寒冷,迫击炮弹上的防护油难以清除,炮弹装不进炮膛;
重机枪、连用机枪由于防护油黏稠,枪机往往后退不到位,不是卡壳就是不连发。为排除故障,部队依据经验,用火小心翼翼地将炮弹上的防护油烤化,用布擦净,才保证了炮弹的正常入膛。重机枪、连用机枪的枪机,经倒入少许煤油,了枪机部件后,也保证了连发。事后,经总后勤部科技攻关,才从根本上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批示“这样训练好”,由此拉开全民大拉练的序幕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部队从严训练的传统。利用“三九”严寒的特点,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训练,从“吃、住、走、打”四个方面,摸索出一整套在严寒条件下提高部队生存能力、耐寒能力、适应能力、战斗能力的经验。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及时提出了解决办法,为在严寒条件下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贡献。冬季千里野营拉练的报告经层层上报,阅后十分高兴地批示:“这样训练好。”

“这样训练好”的批示,在全军迅速进行了传达,特别是东北、华北、西北三地区,当时战略位置关键,又属严寒地区,“这样训练好”的批示,对“三北”地区部队的训练更具指导性。当时,“三北”地区的部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拉练。有的部队搞一次紧急战备集合,不仅时间长,而且丢东忘西,很不符合战备要求。北京卫戍区《关于部队进行千里战备野营拉练的总结报告》上报后,批示:“如再不这样训练,部队就变成老爷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