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情感教育,可分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和重视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感教学论文【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语感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进行情感教育,可分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和重视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首先,对于情感,我们不能简单地看着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作为主体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情感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它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其次,中学生正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一般来说,这种情感迷茫状态从初中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便十分明显。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这种情感迷茫(或称饥饿)状态无法回避。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就不能保证他们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三,从课程的本质特征来说,语文课与别的自然学科的课不同,它与情感教育的联系很紧密。它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因而它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如同情心,利他精神,祖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想象能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绝不等同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思想的教育目的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意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中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与政治思想及美育有着很重要的联系。
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
进行情感教育,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内容方面
高中的1至6册语文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如《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土地》、《荷花淀》、《故乡的榕树》等。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如《项脊轩志》、《祭妹文》等。第三类,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作品,如《与妻书》、《荷花淀》、《孔雀东南飞》等。还有其它的如表现气节的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第一类篇目,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流于疏漏,只照本宣科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依据学生这时期的心理特征,对说教式的大道理是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这类课的学习与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作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心理,讲述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现阶段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年轻学子,名人回报祖国的具体行动、言语及落叶归根的想法等。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应热爱祖国,热爱故土和人民的道理,切忌只讲大话。这样,再结合读、讲、写,学生接受起来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
对第二类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瞻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第三类篇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我们想着重谈谈的问题。面对这类课文,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一种“等着瞧他怎样讲”的心理。过去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有忌讳,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轻描淡写地一晃而过。这种“回避或禁锢”的作法,反而加深了他们对爱情的兴趣,以及对爱情的涉足与尝试。这对中学生的健康的情感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的看法是,现代传媒及文艺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成熟早,中学生早恋也似乎成了一种风气。那么何不抓住这类课文来一个“借题发挥”正确引导呢?如果中学生走入社会没有爱情方面的知识,没有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就很难正确对待爱情。因此,语文老师应转变教育思想,不视爱情问题为,针对中学生身心及思想行为特点,引导中学生小心踏入这片圣洁的土地。因而在上这一类课文时,我们不应回避爱情这个字眼。如讲到《荷花淀》的爱情内容,用爱情故事里奏出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赞歌感化学生。讲《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明了爱情表现出的崇高美德:真诚、挚爱,负责和奉献精神。讲《与妻书》时,阐明国家和小家的关系,从作者令人动容的娓娓叙述中表现出对妻子对国家的挚热浓情。这样,结合课文我们一方面讲清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的爱情,一方面以大量的早恋导致学业失败的实例(当然也不回避早恋成功的实例,但一定要强调它们的比例)讲清什么是所谓的爱情。与此同时再进行两次关于早恋的讨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有定论,但教师要归纳总结,谈清自己的看法,晓之以理,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爱情,从道德上认识爱情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学生消除了神秘感,也从老师那得到了真正想得到的“金玉良言”,其效果是很明显的。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前面笔者已说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广博的知识与教学内容联系似乎更紧,它几乎可说是一个纯知识的问题。而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则涉及到一个教师的人品修养。中学生时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够的自持力。他们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要求老师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他们憧憬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更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存在。但由于处境不同,加上个性的差异,有很多学生在渴望认同的同时又怕失败,怕被拒绝否定。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人理解的欲望,使教师的态度上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而这种影响也许是终生的。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应竭尽全力理解自己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动摇、徘徊时,要给以鼓励。对学生的思想要透彻地了解、掌握,工作应反复做。学生的一些活动,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认真的引导。这引导应把它看作是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要在对学生深入细致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人而异的耐心指导。对学生的每一点健康的情感内省和表达给予充分肯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帮助那些还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的学生从情感的天地中走出来。让学生在讲、读、写、说中成为更加乐观,更加自信,更加富有利他精神和广泛同情心的人,从而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
语感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74-01
一、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的情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因为他们本身的成绩较差,在内心深处就会有自卑感,所以提高他们的自信以及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目标有重要意义。例如《塞翁失马》中,讲的是一位老人的经历。他的马丢了,人们都认为他很可怜,都纷纷来安慰他。可是这位乐观的老人不但没有沮丧,反而很快乐。人们都很不解,不知道他为什么还能高兴起来。后来老人告诉他们,马虽然丢了,但未必是一件坏事。马丢了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我无论再生气和着急也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对他的答复恍然大悟,觉得他就一位智者,认为他非常聪明。然而不久,他的马又回来了,而且还带着一匹其他的马回来的。人们都为老人高兴,都纷纷来道喜,恭喜老人失而复得,还多得到了一匹马。老人对此并没有很高兴,他说上次丢马未必就是坏事,这次多赚了一匹马,也未必就是好事啊。人们对此也非常的不解。后来老人的儿子骑马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又开始对老人同情了,老人还是同样的表情,既不喜也不悲痛。老人说儿子的腿虽然伤了,但是不妨碍他吃饭和自理,所以这未必就是坏事。又过了不久,国家被侵略,边关告急。国家急招大量壮丁入伍,很多邻居家的儿子们都被征兵的带走,而且一去不复返,只有老人的儿子因为是残疾而留下了性命。人们不禁感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内容就是告诉学生们,他们现在的成绩不好未必就是坏事。因为学习不好,自己对此有意识,所以就应该比别人更努力,比别人更有动力。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如果把青蛙直接扔进热水中,青蛙会迅速跳出来,从而得到生还的机会。如果将青蛙放进冷水,然后逐渐加热,青蛙因为对温度的升高敏感性差,而最终丧命。学困生就像这只青蛙一样,如果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缺憾,就一定要尽全力去弥补自己的短板,让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学生。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言故事,都对学生的励志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应该从教材的内容出发,关注这些学困生,让他们尽快摆脱学习的困境,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1-2]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元素多等因素,造成了教师和学生真正用在教学方面的时间和经历大量减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就成为非常鲜有的现象。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把这种工具充分应用到学习中去。例如,学生在放学回家或者是假期期间,可以和老师进行邮件交流,提一些问题或者是讲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些对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到杨修之死这一章的时候,很多学生在家中给我发邮件交流。他们大致的问题就是曹操到底是不是一个大英雄,他是不是一个坏人;
杨修是不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为什么有的资料里讲他曾帮助曹植抢夺王位,他到底该不该死;
曹操和杨修到底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其实初中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并没有成年人那么成熟,而且考虑问题并不全面。我们知道,评价一个人并不能够从一两件事情,或者是一本历史故事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曹操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三国志中对曹操的评价并不高,因为三国志的作者所站的角度是刘氏正统。作者认为刘备建立的蜀国是汉朝的延续,刘备是汉高祖的后人,所以江山本就应该属于刘氏。因此在这个历史版本中,曹操被形容成为一个奸诈的小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把孙权描述成为一个没有事业心的家伙,蜗居于一方。这样的历史版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但是却因为个人的成见,而误导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其实曹操是一个具有远大战略思想的人,他不仅是军事家,还是诗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样雄伟的诗句,也只有曹操这样的雄才才能够写出来吧。在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多找一些典故,然后从这些典故分析一个人物的心理。让学生们意识到当事人当时的心境,只有如此,才能够将一个人物的真实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再讲到杨修,杨修本人是有几分本事,而且分析时局有一定的特长。但是他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而且数次侵犯曹操的威严,让曹操颜面全无。再加上他对于下一任领导人任免问题,表现得太积极了。如果我们站在曹操的角度看,大部分人都是难以容忍这种人的。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他在曹操连年征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物。无论是分析人还是物,我们都必须要用唯物辩证的角度来分析,这样才是客观、科学的[3]。
初中语文教学蕴含着非常深的学问,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掺杂个人的感情,而应该将教材中的内容更真实的表现在学生们面前。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工作,了解学生所想的问题,从而使课堂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春霞,逯艳东.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07,(10).
语感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感;
生活领悟;
强化朗诵;
联系课文;
写作训练语感;
以情入文
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加强语文课的语感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有出路。
一、积累生活,领悟语感
生活是学生的最大课堂,潜移默化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爱好、性格、特点及语言感受能力。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优势也在语感上。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有多方面的内涵,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它最主要、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打个比方,语感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教育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个性的成长发展。语感是一种感觉,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感觉不能灌输、复制、粘贴。阅读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吕叔湘先生认为:“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因此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是不会有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才能了解得更真切。只有经常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留心别人的语言,注意生活中的文字,仔细辨别其中好坏,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语感。
二、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基础,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能够严格要求,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发音响亮,读得正确。并在此基础上读得流畅,句逗分明,快慢适度,有一定语感。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难读的长句进行范读和领读,使学生在听读、学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语言在听读、学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语音、语意和感彩,进而理解内容,形成语感。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句子,如果重读“静”、“清”、“绿”、“奇”、“秀”、“险”六个字,学生就会理解这是桂林山水的特点,如果重读六个“真”字,学生就体会到这是作者以笔下的真景表达心中的真情,这情就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只有读才能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所以课本中的课文一定要读透,读到位。掌握了这些技巧,加上反复训练,学生的语感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吟诵要使学生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真切,希望早一点能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这是培养语感最易得益的途径。
三、联系具体词语进行语感训练
教材是经过反复挑选的,里面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语感因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揣摩、体味,充分挖掘语感因素较强的语感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如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有一句“太阳已经落山,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一段红霞”是我们很少讲的,我就让学生回家后留意,傍晚的红霞何时是一片,何时是一段,何时是一抹,并引导学生看看早晨的红霞是怎样出现的,学生兴致很高,不但傍晚看了晚霞,知道太阳快落山时和刚落山一会红霞是一片,面积大,当太阳落山一阵之后就剩一段,面积比一片小很多,当夜幕快要降临时,红霞是一抹,停留的时间特别短,并有几位学生讲了早晨出东门看日出的所见,所感。因此在理解语言文字时,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语感培养才不至于那么苍白的。
四、在写作中培养语感
在写作的训练中培养语感的运用能力。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同时不断地写作也能转化语感。如抄写、仿写、改写、语句的积累、日记等形式,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抄写篇章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增强鉴别能力;
仿写能提高写作技巧和语言的应用能力;
改写能锻炼想象思维,拓展思路;
日记等形式能让我们在写作积累中形成主观的语感意识。
五、以情入文,强化语感
教师本身要把自己对教材的内心体验转化为课堂语言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及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是学生通过对教师语言表情的理解、品位。引起情感交融得到语感训练。如在《我的战友》、《丰碑》、《飞夺泸定桥》等课时教师要满怀敬仰、赞扬之情,要把英雄人物,那种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顽强的意志贯穿于课堂气氛始终,而在教学《黄山奇石》、《桂林山水》等课文时,教师就要满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等等。没有教师情感的投入,学生的语感就得不到积极主动的训练。
总之,语感像一股流水,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见《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见《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作者简介】
语感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学
在新时期新形势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语文教师要及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教学艺术、教育理论、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践合乎时代潮流的教学方式,大力推进感情充沛真挚、师生互动热烈生动的情感教育,以期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来谈谈自己关于实践情感教学的经验,希望能得到广大同仁和教育教学界人士的指导,以期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作为一名新时期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皮革马利翁效应认为一个人得到什么样的期许和称赞,就会成长为那样优秀的人。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就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笔记、学生努力背诵、努力复习、努力考试”那种教师“一言堂”式的方式方法,而要充分相信学生都是追求上进的、进步的,都是充满求知欲的,都是善于合作、善与探究的知识追寻着,要放手发动学生去发现不懂的问题,发动学生自主自发地去组成学习小组,去发现问题,去探究问题,去解决问题。我们语文教师,在情景教学模式下,应充分信任学生,细心呵护和培育学生的自信心,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保持他们学习的热情,以驱动他们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比如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上)第11课《中国石拱桥》时,我们就大可以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成各自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去分析文章,去归纳段落主题,去查清楚生僻的字或多音多义的字、词等,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小组间的竞争,找出本课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去体会和学习茅老科学的精神、准确的语言描述和高超而又朴素平实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也要合理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去顺利解决问题。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以收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和提高之效。
二、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其主观能动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春秋时代儒家经典名著《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讲的是教师的鼻祖孔子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的例子。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进行深切的情感体验,以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和感悟,以期更有效地推进情感教学。比如我们在讲到“思乡、怀乡”的主题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自己是否有过思乡怀乡、思念和怀念亲人的经历?虽然不是所有学生,但初中学生已经是有一定生活经历和社会体验、情感体验的少年,绝对有部分学生会有如此经历,再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思乡怀乡、思念亲人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们教师再递进设问:“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或者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关于思乡怀乡、怀念亲人的诗句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谁找得更多,说得更好?”这样学生学习和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就大大提高了,学生们举出了很多古诗词里面思乡怀乡、思念亲人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等等。这样既很好地实践了情景教学法,又是很好的情感教学体验,可谓一举两得、事半而功倍。
人生的美好,在于我们的生活既追求理性的美,又追求情感的美。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认识主要还是一个理性的过程,理性因素在认识中起主导作用。但我们重视情感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与强调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并不冲突。合理的、健康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总是既合乎理性,又尊重情感,是理性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是人的许多本质力量的精美的结合和统一。充分理解情感在认识论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表明了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种完整性,它使认识成为了“人”的认识,成为了具有人文因素的认识。如果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无视学生心理特点机械地讲授知识,孤立地研究智力,不仅会影响受教育者的健康和发展,甚至连智力本身也不能很好地认识和解决。而我们语文教师用情感为基础去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激起幸福、欢乐和奋发向上的热情,形成一种热烈自觉的情愫,从而有利于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所以教学必须用情感的感染,去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热情和智慧的火花。罗森塔尔的爱的情感效应实验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就是他凭借善意的谎言,把该校校长和教师变成了“皮格马利翁”,对名单上的学生施以爱的情感教育,使名单上的学生从“有优异发展的可能”到“有优异发展的实现”,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成为“象牙少女雕像”。
情感教育是健全学生人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知识、能力与方法等目标实现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只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才会达到“声并茂,情景意交融”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赵纪法,朱水军.多点情感体悟[J].中学语文,2006
语感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37-01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学好该科的重要条件。近年来的中学语文教材来看,确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蕴涵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针对语文教材的实际情况,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把作品中的情感通过教师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作品,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共鸣,实施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利用情感教育,以情育情
首先教师具有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与学是双边关系。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尤其对后进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鼓励,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以信任,继而产生喜爱的情感。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要多引导启发,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课堂阅读中唤起学生的情感
1、教师在朗读课文中调动学生的情感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范读、讲解将蕴含在文中的感情准确生动地再现出来。为此,教师范读一定要注意:首先,语调要抑扬顿挫、轻重结合。根据作者的感情变化,调整语音的强弱。如读《最后一课》的结尾一句,虽然只有七个字,但决不可一口气读完,应该在“放学了”和“你们走吧”之间停留片刻,把说话人内心的无限悲痛表现出来。范读时要读出课文中的情味、情调和情趣,读出作者的情感路程。同时也可采用配乐朗读。在配乐朗诵中体验情感,语意的表达加上旋律的伴奏,可凸现出一个立体的情感世界,学生沉醉在这样的情感世界,更容易体验出作者的丰富情感。
2、学生在古诗词诵读中感受情感教育
我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涌现了一大批名家名作。应加强中学生阅读的积累,使学生自然受到辐射和熏陶,在感受文化美的过程中,提升文化品位。
3、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感受情感教育
在教材中现代文阅读所站比例大,题材广泛,无论是古今的作品,还是中外的名篇,都离不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朱自清的《春》,在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充满着活力与灵气。当人在观照外物的时候,他的情感就有机会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象有了人的感情。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天“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景物变得形象逼真。
三、在写作实践中培养情感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不能与情感的体验融为一体的话,这种训练将会显得枯燥乏味,最终苍白无力的,如果能有机地将语言训练和情感体念相结合,就会引导学生因为“情动—而“辞发”,实现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
1、在课堂教学延伸训练中培养情感
写作实践既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又是独立的语言训练必由之路。我们可以根据课文所教内容,进行延伸训练。
“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着引人人胜的深邃意境,有着凝练生动的优美词语,有着强烈感人的抒彩。教学中,如果能以教材为本,凭借教材,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产生情感体验,延伸课文内容,读写结合,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教材激情传神,让作文真情感人。
2、在作文教学专门训练中培养情感
读书是重要的,学会做人更重要,作文能反映出学生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利用周记的写作来培养情感。写周记不能当作只完成作业而敷衍了事,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把老师当作朋友,有什么心事尽情的写出来。对老师的教学及为人也可褒可贬。这样,学生消除了厌恶心理,由被动变主动,对生活中的人、事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也从中得到了帮助和鼓励。周记的内容涉及宽广:学习、亲情、爱情、友谊、社会几乎无所不包。我们从周记 中获取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及时纠正。比如,在看学生周记本中,发现有的学生写周记写出了自己的喜悦,烦恼,彷徨,苦闷。针对问题,找学生谈心,以理服人,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还可以让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针对生活中同学们的不良行为进行评论。
3、在批改作文中培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