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科学课教学论文【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21 16:40:19 来源:晨阳文秘网

现代教学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而科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感知存在差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时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科学课教学论文【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科学课教学论文【五篇】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现代教学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而科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感知存在差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时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能够将生动的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模拟演示等手段的运用,可以将深奥的知识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讲解,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让科学教学内容更为浅显易懂。例如,在遗传与变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点,笔者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了科普动画短片《“像”与“不像”》,以卡通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遗传和变异的方式、原因及其类别。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如此直观形象和准确地把握相关知识点,借助于多媒体的帮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点,并且增加了知识面,提高了科学学习的效率。实践证明,对于科学这一门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而又丰富的学科而言,多媒体手段可以发挥促进和辅助的重要功能,让教学课堂更加生动,让学生学得更为轻松和快乐。

二、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

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尤其是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分析研究,在操作以及研讨中加深理解,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升。笔者在教学中没有拘泥于单纯的讲授活动,而是将相关教学难点以专题研究、操作分析等形式进行突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让教学成效更为显著。例如,教学“能源”部分的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事先搜集了生活中所运用到的各种能源,并简要叙述各种能源的运用情况。这样的专题活动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精心准备,电能、风能、太阳能等均有涉及,相互交流汇报之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给予了学生表达的机会,让课堂教学更为活跃。

三、深入社会开展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拓展的空间,引导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开展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调研中验证理论知识和巩固理解效果,这也是深化科学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笔者在教学中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自主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例如,在生态平衡内容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本地区生态平衡状况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了解影响生态平衡的主要方面,尤其是过度工业化发展所造成的失衡,在调研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对生态平衡的理解,也形成了学生绿色环保与低碳生活的理念。笔者还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生态农场进行参观,听取农场主介绍场内绿色循环生态产业模式,学生增长了见识,也领略了生态高效农业的微平衡效应。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写出的建议、调研文章以及心得体会各具特色,深化了学习理解的效果。

四、结语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教科书充分体现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形成丰富的学习方式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丰富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教材编排的结构体系能够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每一节常常是从“思考”开始,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归纳、推理,进行自主探索;
书中设置的“探究”、“探究与发现”等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促使他们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阅读与思考”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自学习惯的养成;
“实习作业”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培养理性精神。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上,能够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例如在《常用逻辑用语》一章的例题与习题设计上,重视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逻辑语言进行数学描述、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在《导数》的第一节设置了“变化率”,通过“气球膨胀率”和“高台跳水”两个问题,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进而抽象概括出导数的概念的过程和方法,进而又用学生已经熟悉“高台跳水”问题去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等问题;
在研究《圆锥曲线》和《导数》的过程中,总是辅以图像或引导学生动手作图,不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推理与证明》、《框图》中非常丰富的例子,都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的好素材。

3.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并在生活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近年不断深化的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的应用意识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一点在教材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数学应用贯穿教材的始终。

(1)通过丰富的实例,从实际背景引出数学新知识。例如从对大学生身高与体重的相关性研究实例得出回归分析的方法;
从吸烟与患肺癌的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从气球膨胀率和高台跳水问题抽象出导数概念…等等。这样强调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的作用、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2)在例题、习题中都适当增加了相关的应用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圆锥曲线》中有卫星运行轨道、炮弹爆炸点的轨迹、双曲线型冷却塔、卫星接收天线、天文望远镜、拱桥、隧道等丰富的题目;
《导数》一章也有很多应用题,并且还专门设置了“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一节;
《合情推理》中“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的推理、以古老传说“河内塔”为背景编制的例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材料。

(3)教材设置的“实习作业”(统计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从而使应用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4.渗透数学史,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应用及发展趋势。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并且更深刻的体会导数的应用价值;
《推理与证明》中的“科学发现中的推理”,使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史实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对科学发现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5.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的本质。教材在便于使用信息技术的地方,都提出了有用的使用建议,设置了“信息技术应用”栏目,例如:“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用《几何画板》研究双曲线的渐近线”、“用《几何画板》研究抛物线”、“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等等。

二、合理运用教科书,积极探索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带给我们的是压力与挑战。在教学实践中,面对焕然一新的教科书,我们有喜悦,也有困惑、质疑。不论选用哪一本教材,都会有它的优势与瑕疵。因此,应该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弄清楚教材编写的理念与意图,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寻找对策,探索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反思前一阶段的教学,笔者认为,要用好手中的新教材,做好以下几点是有益的:

1.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直接参与者;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最了解学生知识、能力、兴趣的人。因此,要实现课程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

如果一个教师对教材新增内容不熟悉,对新课程的目标和理念不甚了解,那么他可能就无法理解新教材的编排意图,从而消极应付,新课程方案就很难贯彻和实施。因此,我们应努力更新和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切实地学习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性质、理念、框架、目标和内容。在开设每个模块之前,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此部分内容的背景及教育价值,对教学内容做整体的研究,对比教材相对以往发生的变化,参考编写人员的教学建议,然后以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设计好教学活动。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与数学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课程改革,为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2.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课程标准》关于信息技术运用的理念比以往更加全面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增强数学的可视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信息收集和资源获取、计算工具。这样丰富的内涵给我们的教与学都带来了更大的开发空间。例如,倡导学生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研究圆锥曲线的动态变化过程等等。但是这些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一定要适当,不要为了用而用,是需要才用。

在进行《圆锥曲线》的教学时,运用几何画板演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生成过程,是非常直观的,有条件的学校如果能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学生将会对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理解得更为深刻。

在《统计案例》教学中,有些问题利用电子表格Excel的快速生成数据和图像的功能辅助教学,易于操作,值得一试。

身高/cm体重/kg

16548

16557

15750

17054

17564

16561

15543

17059

例如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往往需要将实验所得数据先制成散点图,再探求线性回归模型,求出相关系数,来说明拟合的效果好不好。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先引导学生学会动手绘图、计算来完成,并通过这个完整过程体会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但是学生的绘图和运算往往有较大的误差,所以可以教会学会利用Excel进行检验的方法。下面以选修1-2教材第2页例1“根据8名女大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为例来简要说明操作过程:

第一步将数据分两列输入电子表格(如右图);

第二步选定数据区域,插入图表,选择标准类型下的散点图,完成,即可得到图1;

第三步选定灰色绘图区,选择图表下的“添加趋势线”,就可以选择函数进行拟合了,例如单击“类型”选择“线性”,再单击“选项”,在“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旁的方框内打“√”即可得到图2,所显示的公式就是线性回归方程,R2为相关指数。

3.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新课程理念中继续得到强调和发扬,“双基”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的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地落实双基。

一方面是继承“传统双基”中的合理成分,例如重视函数的概念、数形结合思想等基本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要结合教材提供的丰富材料,让学生经历这些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反复接触,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
对于数学的一些基本技能,应该充分发挥教材中例题、练习、习题的功能,在学完概念、公式、性质之后进行基本运算、作图、推理证明的训练。对于删减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再拾回,削弱的也不必再强化。

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发展,算法、数据处理、函数建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等内容和方法也加入“双基”的行列,这些更需要我们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做法。例如基础知识的教学要重过程、重核心知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在对一类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时,就可以渗透算法的思想;
重视学生的估算技能,能正确熟练地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熟练的技能,进而培养数学能力。

4.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新课程在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面对新的要求,学生会出现不适应问题,例如许多学生感觉进入高一,数学教学进度很快、知识变得抽象了、理解难度加大了、解题思路不清晰……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认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与体会,但是,由于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诸多的,所以仅从数学学习方法本身做指导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的引导应该是多方面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引导;
自我监控能力的引导;
探究性学习的引导;
个别学习的引导;
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引导等。

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种学习方式,只要运用得当,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5.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与资源共享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面对的是严峻的挑战,单靠外出参加教研、学习,许多出现的疑惑、问题是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所以教师与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分担问题,分享成功,通过不断的交流获取教学信息与灵感。

而新课程的实施,尤其是信息技术运用的加强,又使教师的备课任务更加沉重了。如果备课组共同努力,分工合作,各人都把自己最好的成果拿出来与大家交流,通过教学材料的资源共享,可以减轻每个人的负担,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研究。经过实际操作的验证,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且有益的。

参考文献

1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主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改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岗位培训教师培养

始于新世纪之初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至今成效明显:素质教育得到有力推进;儿童全面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环境正在形成;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体现现代科技和文化特点的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学校教育中单纯知识传授的情形大为改变,培养会生存、会生活、会学习、全面而又和谐发展的人,已是学校教育最为强调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我国基础教育正在步入从全面普及向全面提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小学科学,是课改中设立的新课程。科学课的实施,对小学课改的整体推进作用明显,因而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尤为受到关注和重视。科学课程在各地建设和开展情况不同,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异,但却均表现出教师队伍师资缺乏和团队专业水准不高的相同问题。笔者在对二百余所各级小学科学课程建设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愿与关注者共同探计。

1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专业教师缺乏、专业教学水平不高、工作繁重。多数学校科学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基本胜任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

应当重视的部分调研数据分列于下。

学校科学课专职教师只占任课教师的22%,兼职教师比例高达78%,且年更换率近40%。

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约90%,但专职教师中具有科学专业背景的只有68%,而兼职教师则不足20%。

75%的科学教师由学校安排任课,并非个人选择和要求。

专职教师中通过科学课程岗前或在岗培训持证上岗者约为47%,兼职教师则不足15%。

专职教师都兼有管理实验室和器材室的工作任务。90%的任课教师周课时超16节,38%的教师在18节以上。

75%的教师认为,教学中设计教学活动、理解教学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分解和落实课程目标,均感到较为困难。

50%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许多科学课成为“讲科学”。

认为科学教师严重缺乏的学校占78%,认为不缺的只有11%.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须通过课程教学实现,这使课程专业教师队伍成为关键。充足的专职教师,合格和高水准的课程教学,是课程实施和课程目标实现的保障。小学科学课,有“教师即课程”的说法,但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设,严重受制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

2理解、支持科学课教师工作,改善工作环境,重视岗位培训,多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新教师培养体系,加快,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2.1理解支持教师工作,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促进科学课教师成长

小学科学课教学,是一种新课程、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的科学实践活动,实践难度较大。学校领导应充分理解和支持,要努力创造物质与非物质条件,不断汇聚和拓展教学资源,给科学课教师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使他们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地投入教学和教研,大胆探索,努力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不少学校在实践中,创立了各种形式的任务驱动和目标激励机制,科学课教师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获取动力,自我提高,锐意进取,不断成长。

2.2多途径提升科学课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我国小学科学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尚处初级阶段,多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和加快专业成长,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立足现实,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学课教师培训工作,把岗位培训作为最为急切的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任务。通常的目标基本为专职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兼职教师普及化训练。力求持证上岗,基本达到国家要求。

岗位培训表现出新课程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一种最基本的需求,各地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多种适宜的模式,进而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培训体系。

岗位培训策略一般包括:专家和教学骨干组成培训团;成立专门网站,建立教师争鸣、交流、异地探讨的平台;计划和组织专职和兼职教师参加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专项培训;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受欢迎的培训体系,常建构为“研训结合”的形式。培训方法主要有理论辅导(专家报告、教师传经),教材分析(整体和全面分析、专题分析、课例分析),专题研讨(专题研讨会和研究课),实践活动(亲历探究、实验制作、科技环保活动)和科学课沙龙(网上和校际交流)等。

多途径的科学教师培训,有效提升了小学科学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增强了教师们的教学信心和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小学科学课教师的专业成长。

2.3尽快创立小学科学教师培养体系,加快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近年来未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变化和要求,尤其是未能给予小学科学教育足够的支持和贡献。

在教师教育已变化的今天,师范教育必须关注和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应当以此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不少地方师范教育中科学教师教育已经起步,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同时也赋予师范教育新的历史任务。

首先要尽快重建和创新小学教师包括科学教师的培养体系。尽快改变近年来小学教师教育弱化和无序的现状,有力地承担起新时期小学教师教育的重任,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不断注人新的力量。其次,还须尽快完善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内容及要求,保证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质量。还要注意扩展高师教育职能,高师培养要与小学教学实际联系,教师教育要“下延后续”,走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共进、共赢、共荣的道路。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紧扣教材的环保主题,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中,结合塑料制品的生产,造纸工业的生产活动,布批印染的工作原理,冶炼企业的生产流程等,为同学们介绍工业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和应采取的环保处理措施。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2.把握科学实验过程,渗透环保教育

利用科学课的小实验,是一个不错渗透环保教育的方式。第一,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来渗透环保教育。例如怎样处理实验中产生的毒气,毒液等有害物质;
实验中如果要用到有害的物质时,应该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或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对于实验后排出的毒物,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回收,处理,不可随意排放,乱丢。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环保,从行为上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第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教师应该从环保角度引导学生,组织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用品,实验伊始就应考虑到环保的重要性。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从小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

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领域内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享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有的还是不可再生的,激发同学们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并产生节约利用资源,科学配置自然资源的动力,从自身做起有效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对已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了解形成的原因,和合理治理的有效措施,并利用科技作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对环境现状的呼吁、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形成适合我们农村小学自身发展的小学科学环境教学的有效优化融合课程。

二、参观调查法

可组织学生对周围的河流湖泊的水质情况,周围企业的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情况以及校园内生活垃圾清理调查情况,比较严重污染的环境与不受污染环境差异,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利用实践活动课或假期,组织学生到一些典型的污染源(印染厂、造纸厂、水泥厂)和遭受污染的河流、湖泊实地观察,通过与相关的人员交流沟通,让学生深刻感受污染的危害,懂得环境保护是当务之急,促使学生能自觉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去。

三、媒体宣传法

发挥各种传媒的积极宣传作用,搞好环保知识的宣传推广工作。如专题讲座,张贴报刊杂志环境污染内容或通过黑板报,图文并茂地讲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并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保护环境。结合国内外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重大的环保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如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向学生介绍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
结合我国提倡消除白色垃圾活动和实行“禁塑令”等,让同学们讨论后发表对上述活动的看法,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塑料制品的危害,并能在生活中自觉地拒绝塑料制品,减少周围环境中的白色垃圾产生。

四、实践活动研究法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1建筑材料实验课教材内容陈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许多国家标准、实验方法、实验规范都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实验教材原有的内容滞后于最新的企业生产。

1.2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缺乏独立性,学时少

建筑材料实验课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与理论教学相比,处于附属地位,缺乏独立性。实验课授课学时只是理论学时的1/3,实验只能对理论教学的某个概念、原理进行验证,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综合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只能实验结束后交一份实验报告,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3建筑材料实验课程师资薄弱,设备少

新建本科院校的新设专业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匮乏,学科梯队断层,职称不合理,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教师少。同时因为建筑材料实验室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实验室建设面临设备少,设备不全的客观条件。以上客观条件也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我校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思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2.1修订新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修订新的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设计性实验是指老师给出实验目的及条件,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综合性实验是设计课本多个知识点的整合,但不是知识点的简单叠加。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锻炼了学生对于理论教学知识点的分析运用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及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2根据大纲要求,编写新的实验指导书

针对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相关知识日新月异,许多国家标准、实验方法、实验规范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实际情况,定期查看相关新标准、新规范、新方法,定期更新实验项目,定期更新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做到与现实企业生产的同步性。

2.3合理分配实验时间,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根据修定的培养方案,教学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时间来完成,显然当前的教学时间是不能满足的,故我们进行实验室开放。通过合理分配实验时间,实验室开放,保证了每一个同学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杜绝部分同学眼高手低,激发了广大同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每一个同学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每一位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每一个同学都通过实验产生了成就感,提高了理论课的学习效率。

2.4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新设专业师资薄弱,设备少的客观情况,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思路,一是去高水平院校聘请高水平的专家教授作为我们的兼职教授;二是与有建筑材料检测资质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通过合作,实现了双方的共赢,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为企业的经营项目和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参与科研,充实实践教学,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以企业承接的社会检测项目作为实践项目让学生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学生了解了学习该门课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2.5改革建筑材料实验课的考核评价方式

原有实验教学的考核只要求完成一份实验报告,考核方式单一,存在互相抄袭实验数据,考核标准不一致等情况。为了配合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依据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的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深层次地来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思考、设计、分析以及创新能力,尤其重视实验操作、思考、创新能力的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最终的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包含纪律卫生、考勤、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等各个方面,综合各方面给出每个实验的成绩,综合每次实验得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分为操作和笔试两部分。

3结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