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实训技术总结【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21 19:0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此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得到市、区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培训班上相关领导代表县委、县政府鼓励参加培训人员认真学习,珍惜这次机会,明确了此次办班的目的是让大家一起奔小康,为构建和谐农村增砖添瓦。同时要求老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训技术总结【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实训技术总结【五篇】

实训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一、领导重视,培训目的明确

此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得到市、区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培训班上相关领导代表县委、县政府鼓励参加培训人员认真学习,珍惜这次机会,明确了此次办班的目的是让大家一起奔小康,为构建和谐农村增砖添瓦。同时要求老师要把真本事传给他们,要求从业人员要将学到的科技知识用于今后的生产,争做致富的先进分子。在培训班上,后勤服务也得到重视,使学员们有个好的学习环境,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本次活动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都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从而使农村从业人员的实惠更多些。

二、认真组织,构建培训绿色平台

我们在以往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年初召开专门的工作会议,要求将有培训需求的从业人员进行摸底,并将每人基本情况、想学的专业进行登记,汇总后上报。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数量、所学专业进行筛查,最终将确定培训人员名单和培训内容。同时,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局等部门衔接好与培训专业相对应的授课老师,并与老师拟定培训计划,然后下发举办从业人员实用技术培训班的通知。通知明确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的方式。整个培训过程都是为农村从业人员更好地、更舒适地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三、认真教学,旨在学以致用

此次培训所聘请的授课老师都具有技师职称或者是致富能手,他们不但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员,还把自己成功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给学员,受到学员的高度赞扬和尊敬。培训的内容主要是草莓和柑橘栽培。老师们认真备课,细致讲解,不但有理论知识,更注意实践经验,讲课方式采用上课讲解、分组讨论、学员提问、学员经相学习等多种形式,针对学员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认知能力差异较大的特征,老师采用板书、绘图、讲实例的方法进行形象教学,使学员易懂易学。

实训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3)

摘 要: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为社会提供最多技术人才的资源库,注重的是学员的实践能力了,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重要。

关键词 :计算机;
基地建设;
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G65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96-02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51年,是首批部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江苏省重点职业中学、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249亩,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 000多人,是一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是首批江苏省示范专业、省品牌专业、无锡市重点专业和第三批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实训基地曾被评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3年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2〕34号)要求,申报成为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建设基地。经过一年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我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学校锐意创新,多方借力,深化实训基地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基地特色,取得很好的成效。

一、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细化计算机专业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原有的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专业优势得到削弱。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专业办学的市场导向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的重点转到专业的“精细化”发展上。一方面对原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内涵的提升,突出“3+4”(3年中职+4年应用本科)一体化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的社会紧缺的计算机类的应用型专业,2013年,新开设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2013年以来,学校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性学校建设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应用专业深化与江阴市信息化协会的合作,成立了由政府、企业工程师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利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开展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成效显著。

二、积极教育,厚德励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学校坚持面向信息服务业,及时把握IT发展动态,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终身学习发展能力,达到计算机应用类(办公自动化、数字媒体制作、网络技术应用等方向)中级工技能水平的具有项目主管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基于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本着“积极德育塑人品、积极教学育人才、积极拓展绘人生”的原则,创新学生积极教育体系。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完善“积极德育”工程

学校实施德育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聘请社会劳动模范、行业企业技术能手等人员担任德育导师,通过讲坛、授课、交流等形式,借助德育导师的模范与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修养,创新德育课程教学。

2.剖析专业及课程,夯实“积极教学”工程

学校以“积极教学”为落脚点,通过专业剖析,厘清计算机专业相应的岗位职业活动,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本着“生产合格产品,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思路,以典型项目(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同时,学校联合企业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制订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专业技能课程特色教材。在专业细化、小班化教学、项目推进的实施下,学校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好企业、有发展的岗位进行定岗实习,通过企业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员工,这样才能使专业办学出现良性循环。

3.开展“九个一”活动项目,做强“积极拓展”工程

学校在实施职业教育“双证制”的前提下,每年举办计算机文化节,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并将课堂实践教学模块向课外拓展,以“九个一”项目为主线(做一名金手指、装一台电脑、组建一个局域网、设计一个网站、办一份电子报刊、出一份海报、制作一分钟宣传片、获取一张ATA证书、走进一家IT企业),分层递进,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团,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一专多能,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为止,我校计算机专业利用江苏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建设资金300万元(江阴地方财政需配套350万元),按照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评审要求,第一年度到帐的200万元,学校根据实训基地申报书中的规划,将新增和改造10个实训室(具体见项目申报书)。学校将省财政计算机实训基地专项拨款到帐的200万元前期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计算机基地建设项目。

序号建设项目内容预算资金(万元)

第一,改造第4、第5、第9、第11和第12机房,报废五个实验室计算机 216台。添置一体化教学用计算机200台。并将1、2机房改造成2个高级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将第4机房改造成1个印刷编辑排版综合实训室,第5机房改造成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第9机房改造成1个图形图像实训室。

75.5

第二,改造和扩建1个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

44.5

第三,新建2个动画设计与制作实训室。

53.5

第四,计算机实训基地的网络改造。

22.5

第五,其它(学生创新工作室、各室投影设备等)。

4

合计 200

此外,企业对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也给予极大的帮助与支持。学校现代图文工作室,全部由江阴现代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三、夯实基础,锐意创新,完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学校围绕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强化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基地管理体制。

1.实施“分线分块”管理,构建基地日常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框架如下:

岗位名称工作职责

实训中心主任总体负责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等各项工作;
负责实训教学安排、职业技能鉴定安排,实训中心人员管理。

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学生计算机类实训教学实施。

辅导员具体负责计算机专业实训德育工作,指导实训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

对外培训与校企服务110负责人具体负责对外培训和企业技术服务,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管理,承接对外项目开发等业务。

2.积极实施实训基地日常巡查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实训基地运行状态,学校实施实训基地安全巡查、教学巡查制度。重点查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与班主任沟通,并立即加以解决。

3.实施实训基地晚自习值班制度

学校为了让实训设备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增加计算机设备使用率,增强学生计算机专业动手能力,晚自习安排计算机系的学生在机房进行自习,让学生合理利用这段时间,完成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学习训练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技能。为此,学校实行晚自习值日制度,计算机专业教师晚自修都要轮流安排到机房辅助管理,避免夜间可能出现的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有效开展。

实训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摘 要:培训中心作为企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必须按照其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优势,将规范提升培训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更新完善设施设备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梳理、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明确功能定位,实现全新突破。就此,本文通过对电力企业培训中心技术技能培训工作的深入调查分析,提出提高电力企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技能培训 师资队伍 实训设施 培训管理

培训中心作为企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充分发挥着其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但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全面建成,都对培训中心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客观研究分析培训中心技术技能培训情况,认真总结经验,严肃查摆问题,积极进行整改,提升培训质量,实现全新突破是十分必要的。

一、技术技能培训基本情况

1.培训情况

近年来,国内各个培训中心都相继开展了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培训和竞赛。据统计,某省公司培训中心仅2014年完成各专业培训班近200期,培训人数15600多人次,完成各类技能鉴定5000余人。培训和鉴定人数都较多,任务较重。

2.师资队伍情况

企业培训中心前身大都是职大或者职业技术学校,很多教师都是全日制学历教育时的授课教师,并没有完全适应职工技能培训的需求,因此培训中心里普遍存在结构性缺员问题。各个培训中心里,技术技能培训类教师及培训管理人员多数占培训中心总人数的1/2。而这其中,能上讲堂的一线专职教师不足培训中心总人数的1/3,真正专业教师仅占职工总数的1/5。因此,以目前的师资状况承担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压力较大。

3.实训设施情况

自2008年开始,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国内的各个培训中心都在不断建设、更新和完善培训设施设备,目前已基本建成各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和实训室,且建成的实训基地也基本上符合企业的需要,培训设施设备基本功能完备,为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资源。

二、技术技能培训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1.培训中心教师结构性缺员严重

培训中心(技术学院)专职教师结构性缺员现象严重,不能满足培训需求。近几年随着退休员工数量的逐年增多,新入职员工又寥寥无几,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
大部分专职教师缺乏实际经验,对新设备、新方法、新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因此,很多培训课程需要外聘教师担任。

同时,兼职培训师的聘用不够顺畅,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兼职培训师均来自生产一线,备课时间有限,对培训质量有一定影响;
兼职培训师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课堂教学各环节组织还不够紧密和顺畅。

2.实训设施利用率不高

实训设施的实训功能尚未实现最大化,有的实训室甚至一段时间内处于闲置状态;
部分兼职培训师对实训设施设备情况不十分了解,不能够很好地利用实训设施开展培训。

3.培训反馈系统和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够完善

课程结束后,对学员的跟踪调查力度不够,一方面是由于工作量较大,跟踪调查有一定的难度;
另一方面是由于学员将去往各个单位,比较分散,要想做周全细致的调查评估,还需要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三、改进技能培训现状的有效措施

针对培训中心技术技能培训新特点及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以提升培训质量:

1.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以“技能”和“双师”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培养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一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一方面是要提高专职教师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培训师“双向挂职”制度,改变当前专职培训师不足的局面,发挥组织优势,调动兼职培训师的积极性,使兼职培训师资库高效运转。

2.提高实训设施的利用率

要依据各实训室的功能、规模和特点,不断开发实用性较强的特色培训项目,提高知名度,扩大培训覆盖面;
增强专兼职教师对实训设施设备的掌握程度,提高实训设施利用率;
做好培训课题的研究、培训项目的策划、培训教材和课件资源的自主开发工作,突出特色、塑造品牌。

3.建立严格的评估机制并遵照执行

按照ISO10015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梳理培训流程,注重过程评估,形成机制。通过对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和实施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四个阶段的监控,突出培训过程的规范性、有效性和改进性,进而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控制。

四、小结

实训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着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抓住冬春有利时机,结合送教下乡、“农民读书月”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优势快捷高效传播农业技术,积极组织专家教授、培训教师、农技人员“进村头、上屋头、到田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发挥大培训的“双联”作用

上联科研院所和专家技术,下联农村基层和广大农民,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承接和传向农村,把专家教授、培训教师、农技人员请到农民中间去,实现专家进村、技术落地、农民受益。

(二)坚持发挥广谱性培训的主渠道作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科技明白纸等手段,重点围绕冬季农业生产和春耕备耕,结合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方式,广泛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普及先进实用技术。

(三)坚持发挥专业农民培训的主体作用

将承担的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绿色证书等工程项目任务,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紧密结合,用工程项目推动农业科技大培训,用大培训促进工程项目提质增效。

(四)坚持发挥农民职业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利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时机,深入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大力推进送教下乡,把农民职业教育办进农村、办进合作社、办进农业企业,把理论教学和实用技术培训紧密衔接,吸引更多农民参加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三、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农业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提出的目标任务,重点继续办好“空中课堂”、“村头课堂”、“田间课堂”三大课堂,深化“农民读书月”活动。每年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期间,开展有组织的实用技术培训1500万人次,阳光工程等项目提质增效培训55万人,农民职业教育在校学员生产技能专项培训3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2万人。

(一)办好“空中课堂”

通过卫星远程教育网络,结合“农广在线”互联网络平台,举办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现代农业科技大讲堂、农耕文化大讲堂;
充分发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农业生产经营》等栏目,以及各级农广校在地方电台、电视台开办的相关栏目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

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重点面向基层农技人员。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支撑,粮棉油高产优质及防灾稳产技术,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创建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畜牧、水产标准园建设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指导,以及农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等。

现代农业科技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重点面向农业系统干部、农技人员、农业企业人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等。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动态、种业科技、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畜禽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农业节本增效技术、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等。

农耕文化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面向社会广泛宣传。主要内容包括,农耕文化与农业文明、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农耕文化与农业功能拓展、休闲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等。

(二)办好“村头课堂”

深入推进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行动,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之冬、科技大集等活动结合,把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中专学历教育等各种班次办到村头、办到农民身边,方便农民群众就地就近接受培训。“村头课堂”要紧密结合农民的培训需求和学习意愿,紧密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区域生产特点,精心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周密安排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重点加强冬闲田开发利用、冬春鲜活农产品生产供应、冬春防灾减灾及疫病防控、春播春管等技术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办好“田间课堂”

组织培训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培训、面对面指导、心贴心服务;
组织农民到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种养殖场、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教学、现场培训和实操训练。在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中,注意发现和培植“土专家”、“田秀才”和学科技、用科技带头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把“田间课堂”留下来、固定住。

(四)深入开展“农民读书月”活动

推广“农民读书月”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结合,引导农民“读一本好书、学一门技术”。以“农民读书月”活动为平台,开展专家讲座、品种推介、技术培训等;
以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为载体,开展读书演讲、推荐优秀读物、建立农民读书会等,实现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与“农民读书月”活动互促共进。

四、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定计划

各级农广校要深入调研,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把握产业发展要求,摸准农民培训需求,分年度制定工作方案和培训计划,纳入当地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总体方案中。请各省(市、区)农广校于每年年底前向中央农广校报送年度工作方案。

(二)集中动员促行动

每年12月,中央农广校组织召开卫星视频会议,启动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各级农广校要同时安排本地的启动会或现场培训会,做到同步启动、上下联动、迅速行动。

(三)明确责任抓落实

各级农广校要加强组织协调,整合有关力量和资源,形成大培训工作合力;
要明确责任要求,建立考评机制和办法,把各项培训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大培训万村联系点”制度,中央农广校在每个省(区、市)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省级农广校在每个地(市、州)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地(市、州)农广校在每个县(市、区)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县(市、区)农广校按照产业布局或培训班次确定一批大培训联系村,使大培训联系村总数达到1万个。

(四)加强宣传造氛围

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需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农广校要积极利用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开展经常宣传、做好集中报导。中央农广校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开设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专题专栏。会同各地农广校组织开展“大培训记者百村行”活动,形成《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百村调查手记》。

实训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 培训 “一重视” “三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45-02

自2000年1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2000〕79号)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以来,各高校都积累了不少培训经验,教育技术培训对促进教师深入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教育部于2007年1月和2月连续了1号文《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2号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其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 教育技术培训10年实效明显

从2001年至今的10年来,笔者坚持组织并参与教育技术培训,培训包括教育技术软件培训和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两个方面,教育技术软件培训在每学期中期的周末进行,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截至目前,共举办教育技术软件培训班22期,参加培训教职工1832人次,情况统计见表1。举办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22期,其中集中培训10期,分散培训12期,参训教师868人次,情况统计见表2。通过10年的教育技术的培训,我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参加学习的教师反映良好,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推广了教育技术知识的应用

首先是人员推广,我校共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50多人),通过10年的教育技术知识培训,使全校教职工(包括离退休老职工)特别是专任教师都认识到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使教育技术知识在我校得到了基本的推广普及。

其次是知识推广,培训内容包括教育信息技术理念、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络知识、教学资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等,基本包含了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使参训教师较全面地、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基础的和新生的有关技术。

最后是技术推广,通过开学前集中或分散的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介绍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注意事项,帮助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教师尽快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设备的使用得心应手,保证了老师顺利操作和教学的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寿命。

2.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参训教师将培训所学教育技术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全校90%教师能够独立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60%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学习网站辅助教学。他们制作的教学PPT,媒体选择适当、版面布局合理、文字显示清晰、表现形式多样,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深受同学们好评。学校几次教学竞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他们制作并使用的教学PPT,为其获得最高奖项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都是参加过多次培训的优秀学员。

二 教育技术培训的经验——“一重视三结合”

通过坚持10年组织并参与教育技术培训的工作实践,笔者总结提炼出搞好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一重视三结合”的经验做法。

1.“一重视”

“一重视”是重视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培训内容的准备、培训环境的准备、培训辅导人员的准备等。

内容准备的依据是教师需求或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经过讨论和调研而决定的。培训前我们都要向教师发放需求调查问卷,以调查结果为主要依据确定培训内容。

环境准备就是培训机房的准备。培训前要维护好计算机设备,安装好所需软件及所需素材,保证网络畅通,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培训辅导人员的准备包括两条途径——内部技术人员和外聘专家。培训前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充分熟悉培训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我们也先后聘请清华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家到校作专题报告,提高培训的影响力和效果。

2.“三结合”

“三结合”就是讲解与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软件培训与硬件培训相结合。

我们的教育技术培训采取自愿报名、免费参加、每期一个专题、逐点突破、面向应用、面向教师、面向教学。培训班都安排在计算机房进行,保证每人一机,边讲边练,讲解与操作相结合。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方法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率高、效果好。除了集中的教育技术软件培训外,我们随时接受教师的来访咨询,解答疑难问题,协助教师开发课件,制作学习网站,及时提供教育技术支持。在举办教育技术软件培训的同时,每学期开学前都进行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软件培训与硬件培训相结合,使教师全面掌握教育技术。

三 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1.存在的主要不足

虽然我们每次的培训都是免费培训,送“货”上门,但仍有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或忙于教学、科研,对教育技术学习不够重视,报名人数少。10年来软硬件培训各举办22期,其中软件培训参训教师共1832人次,平均每人2.8次。最多一次有138人参加,占教师总数(650人)的21%,最少的只有40人参加,占教师总数的6%;
每期平均83.3人,占教师总数的12%,见图1。硬件培训参训教师868人次,平均每人1.3次。最多一次有80人参加,占教师总数的12%,最少的只有16人参加,占教师总数的2.5%;
每期平均39.5人,占教师总数的6.0%,见图2。参训教师中部分积极性高的教师坚持多次参加培训,而又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一次都没参加培训。部分参训人员学习不能坚持到底,学习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另外培训内容难以确定,大多数的调查问卷结果统计意见较分散,难以集中,致使培训内容与教师的需求对应性较差,这也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工作对策

第一,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学校应把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列为师资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把教育技术培训结果与职称评定结合起来,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的成绩可等同于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

第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针对教师队伍的年龄差异、学历差异和专业差异开展培训。使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并非易事,这需要从制度上、组织上、管理上及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合理安排和布置、改革,从而进一步调动和提高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

第三,增强内容实用性。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设置应突出对教育教学实际工作有直接支持作用的那些内容,并与教学实践挂钩,使教师能够将学到的东西切实转化为实际技能,真正做到通过培训学以致用。

第四,提高培训员素质。要求培训辅导人员掌握全面的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教育技术培训经验、过硬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要与时俱进,及时跟踪最前沿的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第五,优化培训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培训本身是一个教学过程,不同的是,教学对象是教育工作者,所以教学设计的理论完全适用于教育技术培训。采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对教育技术培训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评价等工作。

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保持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把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赵兰清.混合培训模式在高校教育技术培训中的行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