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艺术考察报告【五篇】(2023年)

时间:2023-06-21 19:5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着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艺术考察报告【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艺术考察报告【五篇】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

考察时间:从XX年5月21日至5月26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着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为婺源的东线景区。主要考察了思溪延村,大鄣山景区,李坑,汪口,江湾,晓起,等地。

我们到婺源之后,第一站就是晓起村,也是我们这次写生的住宿地点。这里的房屋多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建筑,也有少量系明代所建。民居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多为一层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用风火山墙围起,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古宅栩栩如生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

行程第一天去的是思溪延村,延村以群屋一体的建筑格局着称,若逢雨天, (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 踩着光可鉴人的青石路,从村头走到村尾,穿堂入户而衣衫不湿。庄园特色极具,在环绕延村的河岸上还可以捕捉到水彩画般轻灵、蒙胧、滋润的画面。思溪的古民居则以幽深的庭院风格见长,鎏金匾额,回廊护栏、天井书斋,亦庄亦趣。有些村落中,至今依然保留一些当年的古驿道,它们在村庄与村庄之间宛如飘带一般蜿蜒伸向远方。那些规模较大的村落更是有着江南风光田园诗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种国画中的韵味。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
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艺术考察课 实践性 可操作性 创新 

 

不身临其境也就无法真实感受。在传统的艺术教学中,我们只能通过临摹的手段达到学习与借鉴的目的。今天,当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数码技术的便利去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校的大学生已经越来越不愿意走出去了。探寻其原因不难发现,除了学生对网络、数码科技的依赖之外,还存在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艺术考察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问题。当代的教育改革创新是以实现专业教学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改革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而当代的高等职业教育更以突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相结合为培养目标。 

 

一、艺术考察课的实践性 

艺术考察的目的是通过考察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学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生活,贴近自然,从中汲取创作素材,激发设计灵感,鼓励学生在考察中多听、多记、多想、多动手。因此,在艺术考察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成为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艺术考察课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考察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应设计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考察目标与教学计划,使考察课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有准备的教学活动与有计划的教学过程相结合获得最有效的考察结论。在考察的实践环节中,指导艺术考察课的专业教师应是配角,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把所学专业与要考察的对象联系起来,让艺术考察课体现出实践性的特点。 

1.系统地规划艺术考察课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考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环节并进行综合性实践。通过对考察课题的设计,增强实践操作,更新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索更多的科学艺术考察课教学方法。在考察的过程中突出考察课程的主题性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考察报告作为实践结论的方式,搜集资源、获取考察内容以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2.以多元化、多样性的考察课题,体现考察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采取教师与学生针对不同的课题、共享资源进行考察课题的讨论、评析、构思、设计和总结,完成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考察课题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3.借鉴其他院校的考察课教学方法,尤其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考察报告方面吸收其他院校中合理而具有创造力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考察中积极思考,敏锐观察生活及身边事物,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予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艺术感知能力,通过观察、感知、归纳、实践和联想等方式循序渐进地认知自然事物的过程, 强调学生对考察课程过程的体验,强调设计草图的实践,要有多种设计方案备选,经常性地进行师生的教学互动。 

授课教师设定考察的目标、具体计划,考察的任务、路线,并与学生讨论实施方案的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开启个性思维,把这些想法最终通过他们最熟悉的表现形式(如速写、摄影、dv录影、文字等)表达出来,展示在他们的考察报告中。思维被打开的一刻便是考察的开始,这个过程在考察的实践中加以扩展,在考察的最后阶段得到升华,到学生作品出来的一刻得到结晶。 

 

二、艺术考察课的可操作性 

当下各类艺术高校大都开设了艺术考察课,但考察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让人提出一些疑问,存在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类专业方向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情况。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课程理论的指导与缺乏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失偏颇,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实施中存在重技术、轻创造力培养的倾向,等等。 

1.教学基地的建设。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生建立稳定的艺术考察课教学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以往艺术考察课教学的对比,笔者认为,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能满足学生写生与实践的基本需要,这种基本需要包括写生环境与人身安全。 

2.对考察基地的文化了解。依据立足生活、研究自然的原则,考察基地为学生提供自然地表现客观现实的空间。因此,学生有必要对确定的考察基地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出书面的材料以备考察中使用。如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专业考察、社会实践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和历史进程的考察,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为了保持实践教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该院与相关地方和部门联合组建了“湖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并在湖北省的红安、麻城、洪湖等地建立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基地成为师生稳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基地建设水平和质量。 

3.考察线路的安排。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都有相对固定的艺术考察课线路和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如四川的洛带古镇,安徽的宏村、西递村,云南的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等地,这些地方在不同的季节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师生进行写生或考察,而考察线路也大都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 

艺术考察教学基地的建设、考察基地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艺术考察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是艺术考察课教学运行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的艺术考察课的教学已日臻成熟,但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考察课教学中仍存在教学与学生多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对待此门课程的学习态度、课程考试制度、学生的学习方法,等等。经过艺术考察实践后,学生递交考察报告作为考察课的总结。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形式是他们最愿意接受,也是最容易完成的考试方式。但一些学生利用网络下载相关资料或文章拼凑考察报告,更有学生直接从网上原文下载,打印出来的考察报告其网址还在上面。 

学生应利用考察中获得的资源,图片、影像、速写、文字等资料,在考察课结束前的一周,利用回校后的时间经过整理、修改、制作,完成自己的这份考察报告。最后,院系根据参与此次课程的学生数量组织一定规模的主题性考察展览,展出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宣传使本院的师生、兄弟院校的师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参观展览,通过考察学生形式多样的作品与报告,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在课程设置和管理中,还应确定艺术考察课成绩的评判标准。艺术考察课应由专业教师带队,依据学生在艺术考察前期的准备、考察过程的实践情况、考察结束后的考察报告,综合评定后给出学生的考核成绩。在艺术考察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将以往的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相关课题进行整合,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课程有机结合。而学生也应通过考察实践将其学习行为自觉地与本专业相关领域进行结合,提高艺术创新能力。 

 

四、艺术考察课的创新 

艺术考察课的创新是以实现高等职业院校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为目标,充分发挥各方向专业课的学习特点,并与艺术考察课紧密结合,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为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开启创造性思维提供手段和条件。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校外学习的适应性。我们必须清楚,艺术考察课的目的是巩固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展览,并以此为契机,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讨,鼓励学生发表相关的一系列论文或其他作品。有计划地组织实地考察,到博物馆、美术馆、名胜古迹去观看美术作品,以增强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一、科技情况考察报告

科技情况考察报告其内容深度是介于科技论文和科普作品之间的。比起科普作品,它常常使用专业词汇和术语来介绍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和复杂的生产技术;
比之于科学论文,则不像科学论文那样注重论证说理。科技情况考察报告是运用通俗易懂、明白入理的文字直述其所见到的科学技术事实,为科技工作者传达科技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而为科研提供情报线索。

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科技写作的研究也硕果累累。在体裁上,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由过去的类别单一发展为现时的多种类别并存,其中有:某一国家科技情况的考察报告;
某一国家某一学科的考察报告;
几个国家某一相同学科的科技情况考察报告。体裁形式的多样化,增强了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表现力度,为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写作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格式为前言、概述、考察细目三个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简单地介绍本考察团的名称、组成,考察过程中所访问的国别、城市、机构、参观的具体单位等。

“概述”,也有单独写,或者和前言放在一起写的。这部分主要是交待考察的总体情况。写这部分内容时,不但要写得通俗易懂,而且要清楚地写出考察的内容和收获。

“考察细目”是考察报告的主体,主要内容都在这部分。写法上,可把考察内容分成若干条,然后逐条详细介绍考察所获得的专业内容。可以使用科技术语,语句力求简明扼要。

科技考察报告

例文:

《日本半导体器件技术概况考察报告》的提纲是:

(1)题目

(2)考察团名称

(3)前言

(4)综述(介绍日本半导体的发展现状、动向以及特点)

(5)日本集成电路发展概况和工艺

(6)日本集成电路的制版工艺

(7)日本集成电路生产的净化技术

(8)日本集成电路的生产设备

(9)日本集成电路的外壳封装

(10)日本微波半导体器件的发展概况。

二、科技会议考察报告

科技会议考察报告是为完整地反映各种科技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而写成的综合材料。在这里,科技会议是其考察的基础,会议上宣读的各种文献则是它要深入考察的所在,因为会议的主题内容都反映在会议文献中。

科技会议考察报告的写作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部分“概况”,要写明会议名称、主办机构,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议的主要议题、开会的方式等等。

第二部分“收获”,这是考察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本次会议上本学科在研究方面的新动向,出现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那个分支领域将成为学科发展的主流。

二是介绍会议的主要论文,要具体到图表、数据、方法、论证、结论等。在方法上要注意选择会议中最主要的论文,摘取其精华进行介绍,不能流水帐式地进行介绍,也不能照录全文。

三是结合国内具体情况,介绍国外在本学科上的科学管理、学科方向选择、技术设备、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便国内借鉴、汲取、运用。

三、学科研究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是科技研究人员为了某一科研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得到研究成果而写成的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范围很广。搞地质的科研人员可以对某一地区的地层地质发育情况进行考察,也可以对某一雪山的冰川进行考察;
学生物的科研人员可以对某一稀有动物进行考察,也可以对某一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经济价值进行考察。只要他们对实地考察得来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成为学科研究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结构方式灵活多样,有直贯到底的,有分成几部分的,还有采用日记体裁写的。例如,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采用的是日记体裁;
物候学家竺可桢的《雷琼地区考察报告》在结构方式上是“小标题式”;
地理学家徐蓉的《天目山冰桌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在结构方式是分成几部分叙述和论述。

考察报告格式·民办教育考察报告·服装企业考察报告·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格式是:

(1)题目;

(2)作者及单位;

(3)摘要;

(4)引言;

(5)考察方法;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在此之前,学术界对敦煌的关注及对敦煌学的研究,主要是藏经洞文书。而这一阶段,不论是由官方组织的考察团,如“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史地考察团”,还是官员、个人的考察、视察或朝圣,如于右任、张大千等,乃至奉命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常书鸿及其追随者,基本上都是以艺术见长,他们关注的也主要是石窟保护和壁画艺术。

正是由于他们的关注及考察,尤其是临摹的敦煌壁画在全国各地的展出,向世人宣传了敦煌,也使世人了解了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而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对敦煌艺术的探索、临摹、展览、宣传,对敦煌石窟的保护,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的。

王子云(1897~1990),安徽萧县人,生前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陕西美协名誉主席。早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肄业于上海美术学校和北京美术专科学校,1930年底至1937年初在法国留学并游历欧洲。1937年回国后,被聘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抗战爆发后随杭州艺专流亡西南各地,1939年到达重庆。因他曾经帮助欧洲著名雕塑家朗多维斯基完成南京中山陵国父坐像,又是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小学时期的老师,在国内雕塑界为一时之选,便受聘设计重庆抗日无名英雄纪念碑。由于敌机狂轰滥炸,工程无法继续。而由于日寇入侵,使沦陷区的山西大同石窟、河北涿县白带山石窟、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等惨遭破坏。而其他还未沦陷地区的中国古迹文物又面临着灭顶之灾。因此,王子云毅然于1940年5月向国民政府教育部上呈报告,建议迅速组建艺术文物考察团奔赴西北,以摄影、临摹、拓印、复制、测绘、记录等方式,抢救收集尚未被日军占领地区的古代艺术文物。

1940年8月,国民政府正式组建艺术文物考察团,直属教育部领导(因此被称为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聘任王子云为团长,成员主要由沦陷区撤退来重庆的美术教员和重庆国立艺专即将毕业的优秀生组成。考察团的任务是考察陕西汉唐帝陵及宗教寺院,甘肃敦煌石窟、安西万佛峡石窟,青海佛教寺院等西北古代历史文化遗迹、古代艺术品和社会民俗。由于该考察团的主要工作基本上都在西北地区的陕、甘、青三省,因此又被称为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

考察团开始组建时,其考察对象虽然有敦煌石窟,但显然不是重点和首选。后来还是于右任的建议,才将敦煌列为主要的考察任务,正如王子云在《从长安到雅典》中说:“1941年,于右任从西北视察回来后,对我们说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艺术宝窟,藏有许多古代的壁画和彩塑珍品,要我们去看看,调查调查。于是由当时政府的有关单位主持,组织了一个共有十多个人参加的考察团,其中包括历史、考古、美术等各方面的专家,由我担任团长。我们于1941年冬从西安出发,到敦煌时,张大千先生早已在敦煌莫高窟工作半年了。”

考察团从1940年12月开始到1945年初结束,历时近五年,辗转奔波于川、陕、豫、甘、青的大部分地区,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和研究,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原计划的考察范围,本来不包括河南洛阳,但由于洛阳也属于佛教石窟雕刻,再加上离西安不远,为了多了解其与敦煌千佛洞的不同并作比较研究,考察团就在去敦煌之前先到洛阳龙门进行了调查。

20世纪40年代,由内地到敦煌,路途是非常艰苦的,从兰州去敦煌,先坐汽车经河西走廊,即经武威、张掖、酒泉。酒泉到安西(今瓜州)约280公里,需专雇畜力车走三天;
安西到敦煌180公里,连畜力车也难通行,只能坐农家的木轮牛车,在这样一段行程里,有三个休息站,都是在沙窝里搭的小草棚。

王子云率领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共有12人,前后近五年。1941年10月到达敦煌莫高窟的只有三人,这主要是由于经费的限制,“其他的团员有的留在西安继续未完成的工作,有的留在兰州听候调遣”。考察团从1941年10月到1943年春,在莫高窟断断续续工作了两年半,有时是四人,有时则只有两人。

虽然考察团在敦煌的时间不长,人数又少,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第一,王子云绘制了莫高窟全景写生图。该图长5.5米,宽0.233米,是采用艺术和写实相结合的手法绘制的,它既是一幅优美的莫高窟外貌风景画,极具观赏价值,又是一幅莫高窟实位勘测图,具有很高的学术史价值。1998年,在陕西省举行的王子云教授诞辰百年纪念会上,主办方向与会者展示了这件作品。王子云先生去世之后,其夫人何正璜遵其遗嘱将此图捐献给了敦煌研究院。

第二,拍摄了一些珍贵照片。在考察过程中,考察团一路拍摄了许多照片,其中在莫高窟拍摄的照片就有120多张。由于时光的流逝,这些照片已成了莫高窟历史形象的珍贵记录。20世纪90年代,根据王子云先生生前提供的线索,在西北大学文博资料室发现了《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摄影集选》10辑,每辑一册,每册约50页,每页的上半部是粘贴的照片,下半部是文字说明。其中第7辑是《敦煌千佛洞壁画》,第8辑是《敦煌及其它壁画集》,收集敦煌照片83张。在第1辑的《史迹名胜集》中,还有鸣沙山下的月牙泉全景,由此使我们看到了月牙泉自然变迁的直观资料。

第三,撰写了莫高窟现状调查报告。考察团成员、王子云先生的夫人何正璜女士1942年撰写的《敦煌莫高窟现存佛窟概况之调查》(发表于1943年出版的《说文月刊》第3卷第10期“西北专号”上),是实地考察莫高窟,利用第一手资料撰写的我国第一份莫高窟内容总录。它比较系统地对莫高窟的沿革历史及洞窟形式等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并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粗分了洞窟的类型,探讨了石窟形制的特点和艺术风格。由于是第一个莫高窟内容总录,虽然还有不完备,甚至在今天看来不准确之处,但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在“洞窟之编号”一节中说:“就莫高窟悬崖现存之佛窟,可分为南北二段,总计不下五六百窟,惟北段各窟除一二魏窟及元代欢喜佛洞以外,余多空无所有,因此历来调查者多仅就南段佛窟编号。”如伯希和、张大千都是如此。北区的编号是20世纪90年代考古的新收获。

另外,考察团还临摹了一部分壁画。由于考察团的经费紧张,使用的颜料、画布都不是太好(与当时同在莫高窟临摹壁画的张大千相比)。他们临摹壁画是从文物的角度出发,即壁画当时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子(这也是与张大千相比,因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把颜色都复原了,画出来就与新的一样,非常鲜艳,甚至将壁画上不大好的地方都能改好)。

考察团的成果很快就以展览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在考察过程中,曾在1941~1944年分别在西安、兰州、重庆等地举办过展览,考察团成员王子云、何正璜、雷震、卢善群、邹道龙等还举办过不同形式的个人展览。如完成敦煌的工作后,就先在兰州举办了成果展,又于1943年元月在重庆举办了第一次敦煌艺术展览。由于参观者太多,拥挤得无法继续进行,教育部又决定在中央图书馆单独展览一周,有3万人参观。

敦煌考察结束后,考察团又对甘肃河西走廊诸石窟、甘南拉卜楞寺、兰州、西安等地进行了考察。1944年,由于货币贬值,考察团经费实在困难,无法继续维持,便报请政府要求解散。1945年初,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撤消。经协商,教育部指令由西北大学处理善后工作。这主要是因为此时徐朗秋(与王子云是师范学校同学)任西北大学教务长,而老乡刘季洪又是西北大学校长,萧一山为西北大学文学院长。这样,西北大学就成立了西北文物研究室,由王子云先生任主任并兼历史系教授,继续从事西北历史文物和敦煌石窟的研究工作。考察团收集的文物和资料也交给了西北大学。

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是敦煌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建议,是谁最先提出来的?目前所能见到的文字只有于右任1942年12月15日的“提议”,作为国民政府大员的于右任,对于在敦煌设立研究机关显然胸有成竹。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于1943年1月18日,距于右任发表“提议”仅一月,可以说,最后决策此事和于右任有直接关系。当时的筹备委员会主任也不是常书鸿,而是国民政府监察院甘青监察使高一涵(于右任当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这也可以说明于右任的影响。当时发表的名单中,张大千、王子云、常书鸿都是委员,1943年3月,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张大千和王子云都没有出席,也没有参加研究所以后的活动。王子云对常书鸿任职只有一句评价,即“常一直是画西洋油画的专业者”,言下之意,对雕塑艺术还是外行,由他“来筹备这样的工作似乎没有道理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