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建筑师职称论文【五篇】

时间:2023-06-21 20:4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为适应我国新时期国家建设对于城市设计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丰富人才培养类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议依托建筑学一级学科,针对已经获得建筑学学士或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建筑从业人员,设置城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建筑师职称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建筑师职称论文【五篇】

建筑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设计硕士;
专业学位;
必要性;
可行性

1概述

为适应我国新时期国家建设对于城市设计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丰富人才培养类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议依托建筑学一级学科,针对已经获得建筑学学士或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建筑从业人员,设置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

2必要性

首先,设置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是积极响应国家建设亟须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精神的具体体现。2012年,党的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2015年12月,时隔37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会议报告中还提出,要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目前,我国共有39种硕士专业学位,其中包括建筑学硕士(1993年设置)、风景园林硕士(2008年设置)、城市规划硕士(2010年设置)3个人居环境科学领域的硕士专业学位。设置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可以依托建筑学一级学科下的“城市设计及其理论”二级方向。这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中刻不容缓的需求。其次,设置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有助于大力培养具有城市设计意识和水平的专业人才。今天,中国的城乡建设对城市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设置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样的专业学位设置方式也与世界上大部分建筑院校建筑系中设置的、作为非评估类第二硕士学位的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接轨。目前,在职职业建筑师获得硕士学位大多以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非全日制)为途径。这样的方式部分满足了行业需求。但是,由于工程硕士学位设置的专业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培养城市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设置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可以通过授予非全日制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的方式,大幅度提升获得建筑学学士专业学位在职建筑师的学位层次,在较短时间内输送国家建设所急需的城市设计专业人才。而针对已获得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职业建筑师,也可以将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非全日制)作为其第二专业硕士学位。事实上,不少已获得国内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的毕业生选择了去国外攻读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针对获得建筑学学士专业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可以通过设置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系统地培养应届毕业生成为职业建筑师中的城市设计专业人才。最后,设置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可以彻底解决我国建筑学专业学位重复颁发的问题。我国在学士层次上设置的专业学位仅有一个,即建筑学学士。大部分立志成为职业建筑师的建筑学专业学生在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后,如果希望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位,只能选择继续攻读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随着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工作的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院校获得了建筑学本科和建筑学硕士的专业学位授予资格。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同时获得建筑学学士和建筑学硕士两个专业学位。这部分毕业生既包括连续攻读本科和硕士的学生,也包括在本科毕业一段时间后再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这是学位资源浪费的一种表现。近年来,部分建筑院校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的名额增加,使得毕业生在同一所建筑院校获得建筑学学士和建筑学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专业学位重复颁发,造成学位资源浪费的状况日趋严重。因此,设置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可以丰富硕士学位类型设置,彻底解决建筑学专业学位重复颁发问题。

3可行性

首先,我国建筑院校已拥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可以开展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我国建筑院校从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他们在城市设计教学、研究以及设计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指导建筑学硕士研究生进行城市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研究的丰富经验。在通过建筑学硕士专业教育评估的38所建筑院校中,特别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建筑院校中,相当一部分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研究领域属于城市设计范畴或与城市设计相关联。这为设置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提供了充足的师资保障。其次,我国建筑院校已开设大量城市设计相关专业课程。今天,我国大部分建筑院校特别是通过评估的建筑院校已将城市设计课程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城市设计引论、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等课程成为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少的必修环节。2009年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行以来,在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设计课程中,城市设计课程更是其中的必要环节。可以认为,已开设的大量城市设计专业课程,为设置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奠定了基础。最后,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已拥有成熟的实践基地,可以提供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所要求的实习培养环节。我国的专业学位设置对实践基地有着明确要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领域的设计院、境内外建筑事务所等设计机构将学生的设计实践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平台,形成了一大批既具有丰富工程设计经验,又掌握教学规律的高水平建筑师。特别是2009年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行以来,体制化的设计实践基地快速成长。这为设置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搭建了实践平台。在新时期,设置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既是积极响应国家建设亟须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精神的直接体现,又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通过这一专业学位的设立,建筑院校可以和行业共同协作,大力培养城市设计专业人才,为提升我国城市设计专业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4附录

4.1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草案)

(1)为适应我国新时期国家建设对于城市设计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类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托建筑学一级学科,针对已经获得建筑学学士或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建筑从业人员,设置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2)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ofUrbanDesigninArchitecture,简称MUDA。(3)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熟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能够胜任城市设计相关行业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4)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建筑学学士学位获得者,或已获得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职业建筑师。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学制为2年,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模式。(5)城市设计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城市设计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知识与素质的要求,注重以城市设计的思路、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应体现整体性、综合性、实用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应以设计课程为重点,贯穿整个培养过程。(6)城市设计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城市设计实践导向,增加实践教学。研究生进行城市设计实习的时间不少于半年。(7)城市设计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多样化的师资结构。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教师宜由建筑院校教师和设计机构实践基地的建筑师担任。(8)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选题应与城市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学位论文(设计)应有一定前瞻性、难度及必要的工作量,其形式可以为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或城市设计专题。学位论文(设计)必须由攻读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者独立完成,能体现其综合应用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需有城市设计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10)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城市设计实习并通过论文(设计)答辩者,由国家批准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11)根据2015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关于《学位证书和学位授予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印制。

4.2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简介(草案)

(1)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性质与特点。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是为适应我国新时期国家建设对于城市设计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置的。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适应城市设计行业和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工学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工学学位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学术研究人才;
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在于突出城市设计实践导向,课程设置充分反映城市设计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应体现整体性、综合性、实用性和一定的前瞻性。(2)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系统掌握城市设计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熟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能够胜任城市设计工作和城市设计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城市设计专门人才。(3)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方式。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
学制一般为2年;
采用课程学习、设计实习和学位论文(设计)并重的培养方式。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采用学校导师和实践基地导师“双导师”培养,或学校导师负责的指导方式。“双导师”培养模式中,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由本单位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并聘请设计机构实践基地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担任联合导师。(4)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特色。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培养目标上,培养城市设计领域中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第二,在培养方式上,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设计实践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设计实践课程;
教学过程重视运用设计专题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求有为期至少半年的实践环节。(5)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学位培养计划包括3个主要环节:第一,专业课程学习1年,以城市设计专题为主干课程;
各专业课程重视和加强与城市设计实践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城市设计能力和城市设计管理能力。第二,专业实习0.5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城市设计机构进行至少为期6个月的专业实习,并由相关单位出具专业实习证明。第三,学位论文(设计)工作0.5年,学位论文(设计)应当针对城市设计实践中的理论问题和设计问题开展研究,或与较为重要的城市设计项目相结合。学位论文(设计)应有一定前瞻性、难度及必要的工作量,其形式可以为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或城市设计专题。学位论文(设计)由两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必须有一位来自校外的设计机构或管理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学位论文的答辩委员会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包含一位来自校外的设计机构或管理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6)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招生。招生对象主要为获得建筑学学士专业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和已获得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职业建筑师。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参加硕士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择优录取。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全国统考。英语一,全国统考。城市设计基础,由招生院校组织命题和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城市设计理论、建筑学基础知识、中外建筑史、中外城市规划史等。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要题型,考卷满分为150分。城市设计考试内容:以快题设计形式完成2~5公顷范围地段的城市设计。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卷满分为150分。(7)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就业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城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城市设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的主要用人单位是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相关机构和管理部门。今天,中国城市发展的重点已经由规模和数量的增加转变为品质和质量的提升。城市设计关注空间的形式与风格,其目标在于创造美好的城市风貌。从国际上看,几乎所有的境外建筑事务所,包括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都把城市设计作为其主要的设计领域。也就是说,建筑师是建筑行业中城市设计领域的主力军。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研究院设立了城市设计所、城市设计中心等专业部门,在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方面取得了大量优秀成果。不少建筑院校已经设置了城市设计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在本地区和本行业中有影响力的城市设计人才。同时,很多高校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城市设计实践中同样取得了丰硕成果。新时期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城乡建设对城市设计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4.3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草案)

建筑师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 土建类 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成要素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61-03

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是,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较弱,导致个人职业生涯后续发展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探讨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

一、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通过对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问题的梳理,笔者认为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学历方面先天不足。不考虑博士、硕士等研究生阶段教育,同为普通高中考入,学制4年的本科毕业生和学制3年的高职毕业生,由于高职毕业生持有的是大专学历,要想获得工程师等职称就需要更多年限,要想考取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也需要更多年限。

例如,在获得助理工程师方面,本科学历毕业后,1年见习期满后,考核合格,认定助理职称资格;
大专学历毕业后,2年工作经验,考核合格,认定助理级职称资格。获得工程师方面,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综上分析,如果同一年高中毕业分别进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正常流程下,本科毕业生会比高职毕业生早一年获得工程师职称。

再如,在一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方面,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3年可以报考。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4年可以报考。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6年可以报考。综上分析,如果同一年高中毕业分别进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正常流程下,本科毕业生会比高职毕业生早一年获得一级建造师报考资格。

获得工程师、建造师等时间的延迟,直接导致高职毕业生担任项目经理等职位的延迟,放缓了其职业发展的步伐。

(二)基础知识薄弱。高职的任务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但由于社会对高职的认知还停留在“高职是大专”的认识,绝大多数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读书不是本人或家长认同高职教育,而是因为高中没学好基础知识,高考成绩达不到本科线,进职业院校读书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而不是主动的选择,这种情形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作为建筑类工科生,甚至不熟悉三角函数、对数指数等,严重影响大学期间课程的学习。

(三)知识结构不合理。高职毕业生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有所欠缺。很多高院校认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任务,一味地通过课程改革减少基础理论课程,以达到培养专业技能的目标,如压缩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与学生专业技能无直接关系的课程。由于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基础课课时较少,课时大多安排在专业类课程,致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综合素质较差而后劲不足。

学习内容方面,学生功利性强,重视实践技能,看重专业实践。反映在学习目标方面,公共基础课及格就行,专业理论课也不太受重视,最重视的是专业实践课。即使在专业课方面,也是删掉了许多基本的计算,降低了高职毕业生的计算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形成简单直观的思维方式,只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缺乏从表面现象到事物本质、从外因到内因的分析能力。理论知识学习不足,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难以有创造性的表现,比如针对一些小的工程变更也无法设计计算。

(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高职学生大多在高中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由于在学校养成考试前几周突击学习的不良习惯,进入工作岗位后平时很少看书学习。如遇到岗位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平时不学习,靠突击学习。某些资格类考试缺考的考生中,高职毕业生占很大部分。

(五)缺乏可靠的再教育途径。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的高职毕业生都渴望再学习。但是,除少数大型企业有内部培训外,绝大多数企业职工再学习目前只是停留在短期或利用周末培训的层面,专项能力训练主要通过师傅徒弟的口碑相传或者自学摸索完成,缺乏可靠的再教育途径。

二、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

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内容复杂,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高职土建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大多是在建筑行业一线,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更加需要健康的身体条件。建筑行业牵扯面广,需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业主、政府监督部门合作协调,建筑行业也要应对工程条件变化、天气变化、业主变更等临时的变化,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毕业生在职场履行合同的品质。既包括在工作中遵纪守法、服从行业规定、尊重合同、维护公司利益、尊重客户等,也包括在离职后维护前公司的合法权益,还包括离职过程的合法合规。部分毕业生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甚至违背合同,丧失信誉,给其后续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三)较强的专业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要有建筑识图的能力,了解建筑物的构造;
具备各建筑材料的识别和检测能力,同时能利用一些材料检测设备检测材料的性能来把握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进度;
具备建筑测量能力,如建筑施工放线、建筑轴线的引测、各楼层标高的控制、抄平、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竣工测量等;
具备建筑施工组织的能力,在管理过程中能合理把握工期、正确调动人力物力,使得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获得利润最大化;
具备基本的力学与结构知识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查与控制能力等。

(四)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必要的理论基础包括熟悉建筑力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材料、测量放样、读结构图施工图等。必要的理论基础是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有创造性的成果。

(五)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毕业后根据需要自学的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日益发达的建筑科技对个人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的要求。

(六)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毕业前后是人生身份的重大转折,周围环境也截然不同。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和状态,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使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快速地进入新工作岗位的角色,也会惠及毕业生以后的职业生涯。

(七)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在建筑领域不断提供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随着建筑工人数量的逐年减少,建筑设备的推陈出新,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建筑材料也相应地变化。对于这些变化,高职土建类毕业生不但要适应,而且要根据形势,敢于率先创新。

三、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

针对目前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方面能力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达到提升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补强高中没学好的基础知识。针对某些高职生在高中的数学、力学等基础知识过差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大一开设选修课,或者在前两周集中开展培训的方式,补强所必需的函数计算等问题,以便大学期间学生顺利学习“建筑力学”“工程测量”等课程。

(二)均衡配置基础课。现在高职很多专业出于让更多学时给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考虑,删掉了“高等数学”课程,严重阻碍了高职毕业生的后续发展。例如,职业资格考试会考到“高等数学”,结构设计计算也涉及“高等数学”,因此“高等数学”课程必须予以配置。另外考虑到土建类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会写很多的公文、通知、报告等,可以开设类似“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

(三)适当增加专业理论计算类课时。目前比如毕业设计,由于高职生专业理论计算能力的缺失,一般安排的是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写和建筑图、结构图的绘制,而不安排结构计算内容。导致毕业生在施工中遇到小的变更也无法自行设计,削弱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必要的结构设计计算,也可以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成人教育、自考等打通学历发展的途径。学历低会直接影响工程师的评定、职业资格考试,延缓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学历的提升会开阔高职学生视野,提高专业知识。一般的高职院校都有成人教育部门,应通过宣传,鼓励广大高职学生提高学历。

(五)保持专业实践技能的相对优势。高职毕业生的相对优势体现在专业技能较高,丧失这个优势就很难有竞争力。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探讨项目化教学、校企合作教学等,保持专业技能方面的相对优势。

(六)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可以对比各院校在学生培养中的差异,寻找不足,找到改进方向。专业技能大赛也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方向,跟踪并参与专业技能大赛,可以把行业的最新工艺技术反映在教学中。

(七)结合R悼展“创业实训”课程,提高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发展状态,归根结底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结合目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潮流,结合高等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在“创业实训”课程可以结合专业,巧妙设计创业项目,锻炼高职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

(八)探索高职毕业生的再教育问题。考虑到很多企业再教育制度不完善,可以探讨由母校组织的再教育问题。根据毕业生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适当设置相应课程,聘请行业专家讲授,形成有效可靠的再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奎.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12)

[2]学林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3]喻永均,张光春,王莉.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

[4]栗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2(9)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研究”(桂教职成[2015]22号4)

建筑师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学校地址:福建省三明市荆东路25号

办学层次:全日制本科

办学类型:公办省属普通高等学校

一、学校概况

三明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福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2012年6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现有42个本科专业(可授予学士学位),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福建省教育厅闽台合作项目和接收外国留学生学校。2017年面向全国28个省份招生。

学校位于海峡西岸福建省新兴工业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明市。三明地处闽江之源,宋朝大理学家朱熹故里。三明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被誉为“闽师之源”。三明是革命老区,辖区内的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县)等全境12个县(市、区)均属中央苏区;改革开放后,三明还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祥地。“沙县小吃”闻明海内外。

学校占地面积1312亩,各类建筑面积约33.5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6.65万平方米,学生公寓面积13.11万平方米。藏书220.39万册(含电子图书99.76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838.45万元。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应用基本满足办学需要。

学校现设有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鞋服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海峡理工学院、海峡动漫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旅游学院(经济学院)、国际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15个教学机构,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已建成校级研究所12个。共有教职工931人,其中正高职称70人,副高职称202人,中级职称370人。专任教师69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72%;高级职称占39%。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2人。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艺术设计学院

美术学(师范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鞋类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海峡动漫学院

动画、产品设计、动画(媒体创意方向)

教育与音乐学院

音乐学(师范类)、音乐学(非师范类)、小学教育(师范类)、学前教育(师范类)

国际学院(中外合作项目)

财务管理(国际会计方向)、土木工程、体育教育(体育管理方向)

海峡理工学院(闽台合作项目)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

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信息工程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与统计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风景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向)、工程造价

机电工程学院

物理学(光电子技术与应用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资源与化工学院

化学(材料化学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科学

文化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传播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类)、商务英语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贸易经济

二、专业简介

(一)美术类专业

1. 美术学(师范类)

主要课程:美术概论、美术教育理论 与方法、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素描 色彩透视学、解剖学、美术教育实践(见习、实习)装饰设计、书法篆刻、电脑辅助设计(绘画、设计)等。

建筑师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与时俱进,教学理念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教材、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及质量的评价标准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为主导编制。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也多采用项目教学法转型,教学工作也主要以使学生获得与自身专业相符的职业领域能力为始终。

本文着重论述高职建筑英语的相关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首先我们要明确高职建筑英语的定位,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英语是两种不同的理念,高职院校的英语应定位为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本科院校的英语应定位为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只有这样的定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学生毕业后应具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这一要求。所以,建筑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独特领域,也不能忽视。

二、高职建筑英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一)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建筑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它也被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此方法最早兴起于美国,只有在德国流行来。项目化教学方式则是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而传授教育的一种教学活动,这个项目可以是一个问题、一项设计或者是一个创造等等。它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大大不同,首先体现在传统教学的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项目教学法中的学生是主动的求知;
再者是传统教学主要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项目教学法中则是老师利用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新知识的构建、理清与掌握;
另外,学生还可以在项目教学法中自己进行项目课程的设计和对新知识的创造。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在项目教学法下高职建筑英语的教学内容真是有实用性,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建筑英语的相关知识能更容易的接受与应用。还有专家认为,项目教学法还能促进读建筑专业的学生对于建筑英语方面的创新能力、语言应用能、激励求知、促进习作和交际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高职建筑英语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项目教学法是高职建筑英语专业学生适应职业生涯的需要。随着全球化一体化和职业的国际化,建筑行业更是难以避免的需要用到英语,而建筑行业作为理工科之一,多数学生对于英语这一方面并不感冒,导致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英语口头表达和专业知识应用方面寸步难行。如今的社会又是需要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英语的缺陷显然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那么在高等教育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必然的趋势,而向高职建筑英语这样专业性更前的职业更是必不可少了。只有加强高职建筑英语项目教学法的探究与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这种缺点,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建筑人才。

项目教学法也是提高高职建筑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与传统的建筑英语教学中单一教授学科理论不同,项目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使得教学理念由单一的学科理论性转向实践性和综合性。这同时也是教师自身的一个提高,因为作为建筑英语教师在项目教学法的压力之下会提高自身对专业英语更为全面的认识,会与以英语专业的教师交流以提高英语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

政府的相关方针政策为高职院校的支持,使得高职建筑英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成为可能。国外利用项目理念进行的教学已经有很显著的效果,同时也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引起了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经过考察和研究,在高等教育上做出了相应的改革,这些改革为项目教学发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建筑英语教学的实施方式

项目教学法具体实施有四个步骤,分别是选定一个项目作为任务、制定实施项目的计划、实施项目计划和提交成果并评估。在选定项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专业的特征,任务的内容主要围绕建筑英语的相关知识而设定,设定的内容中可以分许多子项目,这些子项目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分组完成。制定实施项目的计划则主要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行设计与构造完成这些项目的计划,计划中应充分展现出项目中所需的建筑英语知识。实施项目计划是则主要是严格按照指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实施,切实在计划实施中应用建筑英语,并记录计划实际完成情况。提交成果并评估则是以表演或演讲等方式,将各组的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出来,各组之间进行比较与交流,老师做点评,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建筑师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1.重组课程结构,实行课程综合化”。在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形成三化:技术基础课“系列化”、专业方向课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化”。同时,还把计算机应用、外语教学更好地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实践课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整合课程内容,建立能力课程观”。专业方向课中均安排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课程;
彻底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完善以开展能力课程研宄为目标的5个课程组:建筑基础课程组,测量课程组,施工技术课程组,工程管理课程组和建筑结构课程组。重点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树立新的能力课程教学原则,理论教学注重实践性,实践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适当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1:1,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3.开发新课程,以便适应能力培养的要求。针对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培养分别开设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和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实训课程,研宄制定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和指导书,编写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实践教学教材。

1.适当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在教学计划中,《钢筋砼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三门课程合为一门课《建筑结构》,学时由原来的151学时减为125学时;
同时;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建筑力学》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2.开展理论课的现场教学。这样可以将理论课教学场所由教室向试验室、实训室、生产现场过渡。部分课程可安排一定学时的现场教学,学生在现场可以直接参与、观摩,进行互动教学。

3.依据能力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课程考试方式方法进行改革,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要改革成绩评定办法,对专业方向课进行能力考核,能力成绩”由各模块课程成绩和集中实践环节成绩组成,各模块成绩又由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课成绩综合评定。同时,结合各课程特点改革考试方法,大量采用面试、总结报告、答辩、技能操作、论文等形式,考核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成绩真正反映出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的水平,促使学生对知识消化进行自我检测。

二、技术与人文融通,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

1.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深入分析,探寻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为宗旨的整合策略和方法,对教学目标、内容、条件、组织、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研宄,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在形式上独立,这有利于对实践教学的组织、督导、检查和考核;
二是在实践性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等方面,保持与理论教学的紧密联系,实施以能力课程建设为核心,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融通,形成七环节一制度”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七环节”指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七个教学环节;‘一制度”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成应用”为主旨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市场需求,确立培养目标;
围绕培养目标,确立主干课程,形成教学计划
加强课程建设,精心选编和自编教材;
按照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规划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实践,跟踪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断完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此外,以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七个教学环节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来保障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的顺利实施。

在教学组织和学生学习方面建成两体系一环境”,即:实践教学体系、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和仿真的职业环境。在能力培养方面形成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搭建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平台,让学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技术基础理论的学习,辅之以基本技能培训,开展系列化”的技术基础理论课程学习;
第二层面,进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年时间内完成建筑工程专业主要单项技能训练和其必需的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工艺实训和施工实习,在仿真的职业环境和施工现场中进行岗前训练,使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形成模块化”;第三层面,通过毕业实践,安排学生顶岗锻炼,让学生直接在工地现场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达到毕业就能上岗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采取阶段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将实践教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本专业单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这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是专业技能训练,称为中级阶段;
第三阶段是综合能力实训,包括毕业综合实践,称为高级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最终完成职业培训。

三、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保障职业能力训练的顺利开展

    1.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如选拔部分教师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锻炼、顶岗;
通过一对一”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从生产一线引进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任务;
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满足专业实践要求的实验室、实训室。对学生开放部分试验室,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达到规定要求。此外,根据行业特点,不断更新试验设备,在设备配置方面体现高标准、高起点的特色。

3.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建设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同时,积极寻求校外合作伙伴,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与当地建筑企业经过协商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互派相关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学研合作,使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科研上从项目论证、市场调研到技术攻关不断进行交流,使校企双方的产学研工作真正达到了一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