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药品质量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22 09:3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用药安全。随着我国各种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人民用药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更加提高了我们医药工作者对药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本文作者贯穿药品在我院整个流程,通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药品质量论文【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药品质量论文【五篇】

药品质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药品质量严格把关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用药安全。随着我国各种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人民用药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更加提高了我们医药工作者对药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本文作者贯穿药品在我院整个流程,通过层层把关,来确保我院的药品质量。

一、药品入库关

1.1进货渠道控制

我院药品购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常用基本药物,它是经过院药事委员会讨论通过,在省药品招标网中所招企业的药品;
二是求购药品,它是根据临床需要,由病人申请,由主治医生、科主任、药剂科主任、分管院长共同签字方可购买的药品;
三是特殊药品,它是按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购买。它们都是经过具有药品供应资格的公司所配。

1.2药库药品入库

以上所购药品,由采购员、药品保管员、药库管理人员共同核对药品品名、规格、数量、批文、批号、商标、包装、生产厂家、外观质量、效期、采购计划等内容,认真填写药品入库验收登记表,并各自签字,符合规定方可入库。

1.3药房药品入库

药房药品来源主要为每日领药人员从药库领回药品,为保证药品质量,经办人员应对药品外观、有效期进行核对,对有效期不足半年的,不得入库。

特殊情况需与药房负责人联系,登记在册,方可领用;
其次为职工借药还回药品,病人药物过敏退回药品,各药房之间互借还回药品,临床科室节约药品,这要求药房经手人对以上收回药品除了药品外观、药物完整性常规检查外,应对其批号、效期、产地进行核对,确认为我院所购药品,且有效期半年以上才能入库。

二、在库药品养护关

2.1对在库药品常规保管

对于已经入库的药品,药品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药品贮藏要求合理存放,注意仓库通风、干燥、避光,防潮。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放入冰箱、冰柜、阴凉库,并对在库药品每日早、晚各监测温湿度一次,进行记录,对超过管理要求的,及时进行调整;
对中药材、饮片注意防鼠、防虫、防霉等事项,定期翻晒;
对破损、质量改变或可疑药品及时清理、登记,年终统一处理;
对特殊药品严格按照各自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2.2对在库药品效期的管理

药库、药房药品管理人员必须每月对在库药品进行效期清理,并对有效期在半年以内的药品按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产地登记成册,每月填写“近效期药品催销表”送达药剂科,由药剂科根据各科用药情况与医师联系再在各药房之间合理调剂,对未使用完快要到期药品及时下架,年终报损。

三、药品出库关

药库、药房工作人员发放药品时,认真执行先进先出、先产先出的药品出库原则。药库人员对药品有效期在半年以内的药品向药房领药人员说明,由药房经办人根据药房用药情况,决定领用与否。药房窗口司药人员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对有效期在三个月以内的药品向病人说明使用期限,由病人决定是否需要请处方医师更换药品。对拆零药品在药袋上注明药品的品名、规格、批号、效期。

四、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处理

药品质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药检实验室;
实验室管理;
科学化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31-04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检测范围的不断扩大,从过去的单纯药品检验检测扩大到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等。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总量不断增加,新产品不断涌现,而且假劣制品造假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是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的法定机构,其最终产品为检验数据。检验数据的真实、可靠事关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和药品行政监督管理的顺利实施。为此,实验室只有不断提升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不断加大实验室软硬件投入和队伍建设,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科学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而产生的管理行动。现代科学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充满活力、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可调控系统,以高效、低耗和持续可靠性发挥其更大的效能。药检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内涵是面向药检和科研在实验检测仪器、设备、器材的计划、采购、供应、物资管理、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以及实验队伍的建设、人员培养等提供最佳的方案。药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具有一般管理科学的共同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立的特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既要研究自身的各管理要素,又要研究实验室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

全国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主要包括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各省、市、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药检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药检机构的中心任务,对实验室药检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它是从事药检活动的基础性管理性工作,又是提高药检机构实力的经济性管理工作。因此,药检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在药检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目前为止,中检院已通过WHO药品指实验室认证,中检院和绝大多数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均已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但是涉及的参数还没有完全覆盖所有资质认定范围,同时大多数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还没有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因此,有必要在系统内研究探索不断提升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药检实验室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研究药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根据药检系统及药检工作的特殊性,综合考虑药检实验室在药检工作所发挥出的作用,从理论上寻找药检实验室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行为科学理论。

1.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药检工作首先是统一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这一指挥意志上,同时也是国家对药品生产及经营开展监督工作,所以药检工作既是指挥工作也是监督工作。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独立劳动的地方,它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凡是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另一方面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上的生产方式中,都必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这二者对立越严重,这种监督劳动所起的作用就越大[1]。另外,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不受国家政治体制、领导体制和各种法规的约制,这是实验室管理的社会属性[2]。因此,药检实验室管理的改革应该以马克思管理的二重性理论为指导。

2.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简称为“三论”,是20世纪自然科学四大最新成就之一,彻底地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前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3]。“三论”对科学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三论”的理论和方法,在解决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方面,显示出传统方法无法匹敌的优越性。药检实验室的管理是有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需要精确的计划、组织及控制行为,主要以信息的过程进行管理。对药检实验室管理进行分析,首先,管理的对象是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必须用系统方法去分析、组织和实施,以达到管理的目标;
其次,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和控制,正是控制论所研究的广义控制的内容;
最后,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过程,通过信息进行指导、认识以及决策工作,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储存正是信息论所研究的[4]。总之,“三论”用科学的、定量的方法研究信息、控制与系统,这为精确科学地进行药检实验室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3.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管理史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这种管理理论非常重视人的因素,专门研究人的行为,它就是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重视人的因素,研究怎样调动人的积极性,如何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的科学理论[5]。在药检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涉及到对药检人员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贯彻始终,因而在药检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运用行为科学理论解决对人的管理问题成为必然趋势。

三、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在药检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药检机构的基本任务就是为了检验食品药品等法定检品的质量,检验药品质量需要实验室,因而实验室是实施药检的基本场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对药检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食品药品分析检验技术和方法的科学研究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对提高药检质量的作用

1.先行性。药检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实验室检验是检验药物是否安全有效的必经的基础性步骤,要进行药物检验,就要有进行药物检验的手段,需要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因此,药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药检工作中起着先行作用。

2.保障性。药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药检工作的保障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保障药检过程中的器材、材料的供应,在药检过程当中,需要消耗一些器材,如化学试剂、燃料、易耗器材等,物资工作就要保证实验室得到及时有效的供应。其次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仪器设备在日常使用中难免出现一些故障,实验室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技术维修,定期进行调试、维护,以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最后保障药检工作运行的组织协调,在药检工作中为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需要做好药检人员、待检样品以及物资条件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

3.先进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新产品、新材料以及新技术日新月异,药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需要随时了解这些科技信息,及时把仪器设备的发展动态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介绍给药检工作人员,使之保持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才能在食品药品造假作伪现象不断出现,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形势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二)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咨询服务性。一个科学研究项目的立项,往往需要准备立项文件,包括研究方向、项目内容、所需资金、设备清单等,其中后两项文件的准备工作,要求实验室管理工作起到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咨询服务作用,如为科技人员提供有关物资的技术性能、技术指标、产品质量、市场价格、供应渠道、经济分析等信息。

2.先期保证性。科研项目立项一旦批准,就要为开展项目研究做准备,实验室管理部门就要在科研工作开始前先行一步,即按照立项的设备清单组织物资供应,在项目所有物资都准备妥当的情况下才能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

3.保障运行性。药检机构的科学研究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一般需要尽可能先进的物资条件,对技术保障的要求更高。先进仪器的零配件、消耗品比普通仪器的零配件、消耗品的质量要求高、采购难度大。另外科研工作是探索性的,它对物资的需求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因而物资的计划性较差,随着突击性的科研工作,就需要紧迫性的物资保障,显然物资对保障科学研究工作正常运行尤为重要。

(三)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对提高药检效益的作用

提高药检效益是药检工作者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用于对药物检验的经费也不断增加,用好投入资金,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是实验室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要严格把关,做好当家理财工作,药检实验室管理集中有效地做好物资供应管理工作,是药检系统控制预算的有效一环,也是监督和实现规划的重要手段,实验室管理要做好对药检机构设备资源统筹安排,并做好购置仪器设备的论证工作,避免重复购置,充分发挥出药检效益。二是要精心采购,提高资金投入效益,药检机构实验室管理部门有专业的管理者,他们了解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添置的法律法规以及资产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还熟悉供应渠道,善于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争取购置仪器设备优质、优价以及提供优良服务。三是可以节约人力和物力,通过对药检工作者提供必需的设备、器材和劳务,使药检工作高效率地进行,实验室管理可以根据药检机构物资消耗的情况,找出规律,统一储备常用物资,既可以满足药检机构的基本需求,又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四是要充分发挥物资的使用效率,通过实验室管理调配闲置物资,做到物尽其用,还要通过认真研究,把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进一步发挥,建立仪器设备维修、加工网络,既节约经费,又能使仪器设备及时投入使用,提高在用物资的使用效率。

四、建立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

药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不仅影响着药检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而且影响着药检质量和药检效益的提高。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药检实验室管理体系,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对做好药检是十分重要的。药检实验室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是关键。我们在全面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吸收兄弟机构成功的管理经验,逐步形成并建立了药检机构科学化管理体系。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和体制、实验检验管理、实验经费管理、实验物资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以及实验环境和安全管理六个部分。

(一)实验室建设和体制管理

1.实验室建设管理。对药检实验室建设进行管理,主要是管理实验室的长期发展规划以及近期发展动态,实验室的长期发展一般以长期规划的形式体现,实验室的近期动态一般以年度工作计划的形式体现。因此,药检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实验室的年度工作计划。

2.实验室体制管理。药检实验室的体制管理包括实验设置的基本条件、实验室建立、设置规程三个方面。要对所有的药检实验室按照实验室设置的基本条件进行严格审查、规范管理,并对实验室体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做到实验室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为实验室其他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检验管理

1.药检文件管理。加强药检管理,不断提高药检质量是药检实验工作永恒的主题。药检文件管理是指对药检实验室进行实验使用时,所有适用的相关规定文件。药检文件管理主要指质量体系文件的管理,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记录,内容涵盖药检实验的管理规定、药检实验操作指南、实验项目管理、药检实验考核办法等等。药检实验的管理规定是开展药检实验的最基本的规定,药检实验操作指南是进行药检实验中所要遵循的准则,实验项目管理主要是对所进行的药检项目的名称、进度、参与人员、仪器类型、实验材料消耗等所有实验过程进行管理,药检实验考核办法则是对药检实验质量及效率等方面进行考核的规定。

2.药检任务管理。药检任务管理,是对年度药检任务以及药检任务进行规划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对药检实验室进行药检质量检查,药检任务管理主要包括药检实验计划、药检实验任务完成以及药检实验质量检查三个方面。

(三)实验经费管理

1.材料经费管理。材料经费管理主要包括材料经费管理办法、材料计划的申报与审查、材料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三个方面。首先要对材料经费管理进行规定,实验室材料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化学试剂、玻璃仪器、五金杂品、低值耐用品等,总体上进行宏观管理,材料经费计划的申报与审核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各科(室)再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进行经费的细致管理,负责材料经费的具体使用和管理。

2.设备经费管理。设备经费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经费管理办法、设备计划的申报和审核、设备经费使用和管理三个部分。实验室设备经费是用于补充、增添实验室药检仪器设备以及药检仪器设备的维修,为实现对设备经费的科学管理,可以将设备经费分为两个部分,即实验设备维持费和实验室立项建设费,实验设备维持费主要用于添置急需设备以及普通设备的维修,此项费用一般占总设备经费的20%左右,实验室立项建设费占总设备费用的80%左右,用于实验室重点投入以及实验室的集中建设。

(四)实验物资管理

1.实验材料管理。实验材料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及统计上报制度、实验材料采购报销管理、化学试剂管理、玻璃仪器管理、五金杂品及低值耐用品管理五个方面。要对所有实验材料进行集中采购、统一管理、节约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严格的购置、验收、入库、发料、结算、盘库管理程序,加强低值耐用品、工具、两用物品及危险用品的管理,对化学危险品库设置专门库房,双人双锁,建立台账,并按审批计划,领用最少的量,剧使用严格按照申请核准的数量发放。

2.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账务管理、上报统计制度、大型精密仪器管理、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仪器设备采购报销管理、仪器设备验收制度、报废闲置物资管理、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九个方面。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财物管理制度,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仪器设备的名称、规格、单价、生产厂家、使用经费、使用现状等多个数据进行数据库管理。另外要加强大型精密仪器及普通设备的动态管理,随时了解设备现状、使用方向及使用情况,加强仪器设备的计量认证、自校准、期间核查、设备日常维护与维修,保证设备仪器的完好率,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做好报损、回收、处理工作,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价值。

(五)实验队伍管理

1.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岗位职责与分工细则、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人员基本信息收集管理制度、保健津贴补助管理办法四个方面。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药检质量及实验室的管理,应该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实验技术人员职责任务及努力方向,实现实验室技术人员基本信息的计算机管理,随时对实验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人事部门做好实验人员结构调整、定编定员以及职称评定等工作,制定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的有关规定,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

2.实验室激励管理。实验室激励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实验室人员考核制度及考核办法、实验室技术人员评优制度等三个方面。要实行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实验室技术人员考核办法,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每年一到两次的德(职业道德与工作表现)、量(工作数量)、质(工作质量)、勤(出勤率)的考核,全面评价实验技术人员工作业绩,可以每年进行实验室技术人员评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药检实验质量和科研技术水平。

(六)实验环境和安全管理

1.实验室环境管理。实验室环境要符合各种不同检验工作项目和技术方法的需要,防止交叉污染和互相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要通过计算机绘制详细的实验用房一览图,随时了解实验室位置、实验室调整、实验室面积等数据,并要建立实验室每日环境数据收集系统,按要求控制和记录好部分实验室的温度、湿度、进出人员等,不断优化实验室的环境。

2.实验室安全管理。要建立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等管理与检查制度并督促严格执行,为实验室配置安全防护器材、急救设备工具及消防器材,并定时检查以确保有效;
严禁在实验室折装改线,实验室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上岗,重点加强对化学危险品、毒剧试剂及药品的管理。

五、提高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责任体系。要建立完整的实验室质量管理责任体系,符合实验室要求的科学管理。要建立以检验效率为核心的检验时限管理机制,保证药检效率;
建立怀疑及纠错管理为核心的改进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药检质量;
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用产品标准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药检效率及质量水平;
建立责任可追究的检验检测流程,保证每个药检环节的可靠性及公正性;
建立药检人员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以确保药检质量。

2.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工作氛围。要营造良好的实验室的工作氛围,首先需要加强实验室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增强药检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切实做好药检机构对内的服务和对外的服务。加强药检文化建设,要创建实验室质量文化,建立支持质量改进的实验室文化,不断培养和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

3.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思想状况、业务水平、专业技能都直接影响到药检质量、科研工作的进展,影响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要建立一支思想稳定、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拥有较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要注重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

六、总结

药检实验室管理是一门综合科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中的六大部分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关联、相互联系。实验室建设体制是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药检实验管理为实验经费提供投资依据,经费管理直接影响投资效益,物资管理水平又影响着药检实验。要正确处理六大部分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探索和研究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规律,不断完善药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431.

[2] 施昌彦,虞惠霞.实验室质量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 陈依元.走向系统—控制—信息时代——三论的崛起与社会进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2.

药品质量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
药品;
生产质量管理;
强化措施

对人类而言,药品是其与各类疾病抗争的关键性工具,是保证人体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重要物品。因此,无论是就患者层面而言,还是我国社会医疗水平层面,药品生产质量均意义远大。现阶段,虽然社会大众广泛关注药品安全问题,但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有效解决。因此,药品生产企业要想在新时期实现长久发展,必须对自身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强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医疗水平,进而带动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实现进一步发展。

一、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药品扮演着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属于人类生活必备品。它不仅可以帮助人类抵抗病毒的入侵,保证人类的生命健康与安全,一些保健药品,还能通过有效调理作用提高人体各项机能,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近些年,随着一些药品生产质量问题的高频率曝光,例如,欣弗、鱼腥草等,给药品行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该行业的公信力,导致人们逐渐丧失了对药品的信任。这些药品生产质量之所以会出现安全隐患,主要原因便是药品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而且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管理工作无法做到真正的贯彻性落实,最终,药物生产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由此可见,在药物生产过程中,药物生产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仅要贯彻落实生产质量管理工作,还要对管理工作质量不断进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所生产的药物质量完全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有利于强化人体机能,保证人类生命健康。

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现状

(一)生产环境管理不善。药品生产环节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性环节,而很多药品生产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药品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全部集中于药品生产环节,例如,物料储存环境、方法以及记录与相关要求不符;
物料来源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物料管理不善以及使用缺乏规范性等,除此之外,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自身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并没有对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明确的认知,导致生产现场管理严重缺乏有效性以及规范性,例如,生产环境卫生较差,相关设备保养不及时等,甚至一些企业并没有严格检验生产工艺用水,这些均为药品生产质量预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生产监督管理有效性较差。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而言,监督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药品实际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必须严格监管各个生产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质量。不过,很多药品生产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工作根本无法在生产环节中得到贯彻性落实,由于约束力度较小,很多监管人员并没有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例如,监管人员并没有严格检查物料平衡情况以及原材料投放前的情况;
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并没有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导致进入生产现场的原材料相关证明文件不全;
还有一些药品生产企业,根本没有综合评估原材料供应商的整体质量体系,甚至没有及时有效对生产成品,或是中间产品质量进行稳定性评价等。

(三)工作人员综合素养较差。当前,我国很多药品生产工作人员并没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导致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质量管理的责任感非常薄弱。很多工作人员均存在“质量管理与己无关”的观念,认为这只是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范畴,因此,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非常低。除此之外,一些药品生产工作人员普遍认为,获得认证,便具有行业竞争资本,管理工作并没有重要意义,加之一些生产企业人力资源投入成本较少,专业技术人才较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较差,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较低,也在很大程度上给药品生产质量造成了安全隐患。

(四)国家规范与质量管理要求脱节。近些年,我国并没有针对药品生产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修订,或是出台相关法律性文件,导致很多药品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基于原有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条例要求,对药品生产质量进行管理。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我国现有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条例的适应性以及实用性早已退化,相对比国际相关法律条例而言,无论是生产标准,还是管理要求,均较为陈旧落后,导致我国药品生产质量与国际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三、强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我国医药行业生产质量管理制度。为了保证人们用药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针对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现阶段所披露的不足之处,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对医药行业生产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结合当今实况,制定相适宜的生产质量管理措施,以此对药品生产行业的实际生产行为进行有效规范。例如,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参考《药品管理法》、《产品质量法》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内容,监督管理药品生产企业的具体生产流程、经营质量以及生产质量等,并定期检查、监督药品生产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生产管理情况等,以此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进行约束,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控的严格性,保证药品生产质量达标。

(二)强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药品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将会直接影响药品生产质量。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强化。药品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宣教等方式,例如,通过多媒体,向工作人员展示药品质量问题的危害性,图文声色并茂的形式,有利于促使工作人员产生共鸣,帮助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保证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可以对自身行为进行更加严格的约束,不仅如此,药品生产企业还要通过专家座谈、内部沟通、组织学习等形式,系统化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术,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确保其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专业化视角,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管控。药品生产企业还可以定期为工作人员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帮助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促使其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三)建立健全药品生产质量监管制度。药品生产质量监管工作会直接影响药品生产质量,是药品生产质量达标的根本保证。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药品生产质量监管制度,并在各个生产环节贯彻落实,并严格遵照我国相关标准规定,管控药品生产质量。实际监管过程中,监管人员应该以药品原料为质量控制重点,从根源上,把好药品生产质量的关,主要涉及监管内容有生产环境卫生、设备操作、杀菌消毒过程、工作人员行为以及药品成分添加等,这样可以保证监管工作具有良好的全面性以及系统性。除此之外,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加大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方面的干预力度,促使药品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消除,提高药品生产质量,保证人们用药安全。

(四)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药品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工序非常繁杂,而且应用设备多种多样,各个环节对工作人员操作技术的规范性以及专业性要求都非常高,工作人员如果出现了疏漏,诱发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将会升高。药品生产企业要想有效控制药品生产质量,必须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以此对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并对权责进行明细化分配,辅以问责制度,这样便可以促使药品生产质量实现进一步提升。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对生产操作细节、生产设备以及各个环节进行强制性要求,并对药品良好操作进行明确规范,这样可以在提高管理约束力的基础上,强化管理规范力。

(五)构建完善的药品质量风险机制。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化建设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药品质量安全问题。药品是人们抵抗机体病症的重要工具,是人们生命健康与安全的根本保证。药品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想保证药品具有良好的质量以及安全性,在强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生产管理监督力度的同时,还要构建完善的药品质量风险机制,有效评估药品质量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药品质量风险的影响程度,促使其所造成的损失实现最小化。药品生产企业在建立药品质量风险机制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与药品生产质量密切相关的各类因素,并以药品采购环节为基本着力点,对药品生产质量进行谨慎且严格的控制,促使药品质量风险覆盖范围实现最小化。

结语: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而言,有效控制与管理药品生产质量,是其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性任务。药品生产质量不仅影响人类生命健康与安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安全稳定建设水平。新时期,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自身的安全意识进行全面强化,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管理监督制度体系等方式,对药品生产工作进行有效约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其药品生产质量进一步提升,保证人们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曹利朝.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散文百家(下),2014,06(07):100-100.

[2] 纪晓冬.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应用6σ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3(24):166-166.

[3] 陈小平.试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1(24):272-272.

[4] 苗晓革.论新时期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J].科技资讯,2013,06(28):227.

[5] 荆容.论新时期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02(06):417-417.

[6] 李艳坤.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5,04(02):82-82,81.

[7] 高令喜.药品生产质量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2015,07(14):63.

[8] 白向荣.浅谈GMP认证后的药品生产现场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1(24):157-157.

[9] 张亚洲,宋筱菡,王超等.新时期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思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03(08):284-285.

[10] 韩洪艳.浅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09(02):279-279.

药品质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药品质量;
药物分析;
综合设计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75-04

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作为药学科学研究中的“眼睛”,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熟练的分析操作技能,具备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胜任力;
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和改革进取的创新能力。浙江大学“药物分析”自2007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以来,经过5年的建设,形成了自己的课程教学特色,经历了实践-改革-实践,从传统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施教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实践、传统-现代、教学-科研相互融合与统一的新型教学模式。尤其是围绕药品质量控制而构建的药物分析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高教[2007]2号文件[1]指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要求“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药物分析实验》教学面向的是大三下半年的学生,经过上半年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开课时间又与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同步,具备良好的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环境与条件。因此,我们根据高教文件精神和药物分析课程特点,围绕药品质量控制的主要方面,对传统的药物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实验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多学科合作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突出药物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不同领域中的“眼睛”作用。同时给学生提供课外个性化自主实验和社会调查访谈活动平台[2]。通过开展上述一系列有关药品质量控制的实验、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药品分析检验的胜任力和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1.以问题为基础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选择典型药物或代表性实验内容,经适当改进后成为综合设计性实验。将相互关系密切的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合成药物的纯度分析(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综合);
中药提取物的质量评价(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综合);
制剂制备与质量分析(药物制剂—药物分析综合)等,使学生明确药物的制剂处方的筛选、工艺评价、天然药化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化学合成药物的纯度检查等离不开药物分析的“眼睛”作用。

(1)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综合设计性实验。HPLC法近20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药品质量控制的主要分析技术,各国药典收载品种的含量测定、有关物质检查和鉴别试验中应用HPLC法的比例已大大超过其他仪器法和容量法。纵观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分析方法的变迁,HPLC法已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少量先进分析技术逐渐成为现今的常规分析技术,研究单位、制药企业使用HPLC仪早已普及。但在高校实验室,由于经费等原因,不能像普通小型仪器、容量仪器那样大量配备,同时因为仪器本身的特点,在使用维护上均较费时,学生实验往往不能亲自动手操作或只能在老师设定好的条件下分别进1~2针样品、抄几个数据进行计算而已。

为改变这种脱离实际工作的教学现状,我们利用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在药物分析及相关实验课程中加大了HPLC色谱实验的比例,摒弃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法,将HPLC实验改为综合设计性实验,并加长教学时数,着重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色谱条件的选择和独立进行大型仪器的基本操作训练。我们设置了药化—药分、天然药化—药分等多学科交叉的HPLC法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学生在《药物化学设计性实验》课中自主合成的普鲁卡因、依普黄酮、依帕司他、《天然药物》课中提取的芦丁等8个药物或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开展药物的HPLC色谱纯度分析综合设计性实验。

教学方式采用教师命题,学生首先带着问题,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献查阅、讨论和实验方案设计。然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点评、确定初始实验方案。再在规定的实验课时间,在教师指导下按预定的初步方案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际测试结果,改进实验条件,获得最佳结果,完成实验任务,最终提交研究论文。通常实验设计以4人为一小组,实际操作以2人为一组。因各小组分析的药物或化合物的品种、质量各不相同,教师可按实际分析测试的难易程度,指导学生设定最终实验目标。例如,对于没有文献参考的或纯度较差的化合物,以找到较适宜的色谱条件为主要实验目的;
而对于纯度较好又有对照品的药物,在选择最佳色谱条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要求学生进行定量分析或部分方法学研究内容。

通过以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践,使学生熟悉HPLC法中流动相组成、比例、pH值变化、离子强度等因素对色谱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色谱条件的选择,以找到最佳实验方法。

(2)气相色谱(GC)法综合设计性实验。气相色谱(GC)法适合于挥发性多组分的分析,广泛应用于药品中残留溶剂的检测、农药残留量检测、挥发性药物成分的含量测定。近年来药品中残留溶剂对人体的危害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国药典均收载了残留溶剂测定方法。因此,气相色谱(GC)法测定药品中残留溶剂的实验也是《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残留溶剂测定的主要对象是原料药(包括中药提取物),且取用量大,购买有一定困难。为此,我们利用教师的新药研制科研项目,设置了中药三七、淫羊藿、杭白菊提取物,化学药厄多司坦、法舒地尔等原料药中残留有机溶剂的气相色谱(GC)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与“HPLC法综合设计性实验”同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文献查阅,对预实验的某一药物中可能存在的23种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样品与残留溶剂的性质,选择合适溶剂与前处理方法;
根据不同残留溶剂的限量要求、配制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浓度;
参考药典和文献方法设定初步的色谱条件。根据初始结果,调整柱温、载气流速、分流比等,观察色谱分离情况,从中选择最佳实验条件,然后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通过GC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药品中残留溶剂测定原理、计算方法;
熟悉了气相色谱仪工作原理、色谱条件的变化对分离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GC色谱条件的选择。

(3)维生素C制剂工艺与质量控制设计性实验。“维生素C制剂的制备”与“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分析”分别是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的常规实验,我们将两门课程的实验进行整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整体考虑两个实验项目的前后次序、实验组别、实验内容与教学要求等。首先学生在药剂学实验课中通过处方设计、工艺筛选,制备得到维生素C注射剂或片剂。一般学生按每812人为一大组,再以23人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大组选择一个因素(如处方设计),每个因素有3~4个水平(如不同处方),每个小组承担一个水平的实验内容。然后经药物分析实验对制剂进行质量分析,比较考察工艺、处方、处理工序等因素的不同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并采用不同的定量分析方法,如《中国药典》方法(碘量法)和文献方法(高效液相法、紫外法、旋光法)进行测定。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测定方法,对大组中各小组制得的产品进行分析比较(如不同处方所得产品的含量比较),同时对各小组采用不同方法测定同一制剂的结果进行比较,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使学生在掌握正常制剂工艺、常用分析方法的原理、操作、计算方法的同时,熟悉制剂工艺和分析方法选择依据,熟悉制剂分析特点。

2.以能力为导向的个性化自主实验。药物分析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实验课教学时数有限,难以使学生尽兴发挥。如何延伸实验课教学,因材施教,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实验研究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和锻炼?我们在课时外开设了20多个自主实验,供学生自由选择,实验内容均围绕药品质量控制开展,涵盖了与药品质量检测相关的鉴别实验、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学生以2人为1组选择一个或数个实验内容,在教师指导下,自行查阅文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准备必要的试药仪器等,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写出实验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个性化自主实验强化了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实验教学由被动模式转变为主动模式。通过充满探索性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体验了失败与成功的滋味,领略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一些看似简单的实验,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才会体悟。个性化自主实验培养了学生在文献综述、实验设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综合能力。

3.模拟新药研制过程的研究创新性实验。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以创新药物研究为主线,将新药研制中密切相关的药化、药理、药剂、药分四门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高年级学生开设模拟新药研制过程的《综合药学实验》。根据新药注册要求,药物分析实验承担了对合成原料药的质量跟踪、有关物质的鉴定与纯度分析、制剂处方筛选中的质量分析、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制订与起草说明等,其实验研究贯穿新药研制整个过程。[3]

该实验教学分为三个阶段:①开题:实验方案设计与点评。②实验:方案实施。③答辩:新药注册资料的撰写与论文答辩。教学方式以研究生培养方式,采取全开放式、自主性、研究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实验—失败—再实验—直至成功,模拟创新药物研制过程,从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尤其是使学生熟悉了如何运用HPLC色谱技术,指导药物合成、结晶等工艺技术的改进,以获得理想的合成产品;
如何根据药物和有关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宜的HPLC测定方法,以有效控制杂质限量,使实验教学更接近于实际工作。

三、实验教学改革成效

1.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形式评估实验教学改革成效。大多数学生认为“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自主实验非常好,使学生全面了解了药品分析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查阅文献、班组讨论,最后动手实践,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统一,收获很大,希望能多开设这样的实验”;
“实验课程安排紧凑,实验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能够通过实验对各学科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个系统的把握”;
“实验过程中带教老师能够详细地讲解与实验相关的各类分析仪器的使用及故障排除,这些知识都是课本上无法学到的”。表1和表2分别为学校2012年教务网上2009级学生对《药物分析实验》和《综合药学实验》课程的评价。从表中各项评价指标得分和课程总得分可知,90%的学生对该两门实验课程感到非常满意。比较前几届学生对该两门课程的评价,得分和满意率与该届学生基本一致,说明历届学生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认可。

2.教改成果。通过近5年的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出版了《药物分析》、《药物分析实验教程》等主、参编教材8本,出版了药物分析实验视频光盘,汇编了每届学生自主实验论文集,其中个性化自主性实验“测定维生素A的三种方法比较”的学生论文已发表在《实验室技术与管理》杂志上[3]。团队成员近3年中发表教改论文3篇,获得各级教改项目3项,《药物分析》又于2010年获得部级精品(网络)课程,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作为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度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结语

通过药物分析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使学生巩固了药物分析专业知识,加深理解了药物分析学科在药学研究领域中的“眼睛”作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研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提高了学生对药品质量分析的胜任能力,为其后续进一步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7]2号.

[2]姚彤炜,余露山,蒋惠娣.自主性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0):892-894.

药品质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计量检测特色;
工科院校;
药学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c)-090-03

药学是结合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学、医学、经济学、法学、毒理学、数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而形成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在药品和药妆品(含药物成分的化妆品)的生产、销售、检测、质量控制、管理过程中,药学与社会公共安全、大众生命安全、能源匮乏、环境污染、国家标准等都是密切相关的。2003年我国化妆品产值达520亿元,处于亚洲第二(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八。2005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4 422.7亿元人民币,医药市场规模居全球第7位。据统计,我国化妆品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5%,据预测2008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将达800亿元人民币。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纪正昆司长和食品生产监管司王红副司长来我校指导时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药品和药妆品市场兴旺,进出口额较大,药品和药妆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也不断增加,特别是目前我国药妆品的质量控制标准对功效性及适应性评价方面还是空白,检测机构的能力也不尽完善。因此,有关药妆品的系统的毒性、功效、成分检测实验数据的技术支持力度相对欠缺,使得中国也受到来自药品和药妆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世界各国都将生物与医药作为优先发展战略,进行着激烈的科技与市场竞争。”众所周知,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核心都在于质量水平的高低。要在这场质量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从事质量工作人才的素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强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因此培养方案的确定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由于药学专业涉及的领域很广,任何一个高校都不可能培养面面俱到,行行精通的药学专业人才。因此,如何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上突出自身学科优势,办出品牌、办出特色,是高等学校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1]。目前一些综合性大学及部分教育部直属医药院校,如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四川大学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逐步确立以研究型和药师型模式来培养药学人才。为更好地发挥我校优势,我们开展了具体研究。

我校药学专业是依托中国计量学院,其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具有计量、检测、质量、标准等方面的鲜明办学特色,如1个“仪器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省重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为依托,而且以生命学院的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出入境动植物检验检疫研究室”、“生物产制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基因工程检测实验室”、“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药品和药妆品安全评估实验室”和2个省属高校 “药品质量综合检测实验室”和“植物化学综合实验室”等为平台建立的。我们按照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适应宽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指导思想,凭借我校检测、质量、计量、标准等优势,构建具有检验检疫特色的药品和药妆品检验和安全评估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并展开调研、学习、探讨和实践等。

1 构建有检测特色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1.1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及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培养能适应国家尤其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1]。结合我校在计量、检测、质量、标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浙江省是我国医药生产和经济大省的特点,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质,掌握药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初步训练,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标准制定和研究开发过程中,从事药品和药妆品的分析、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医药营销、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研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药学专业人才。

1.2 适应社会医药事业和市场需求,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医药是浙江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浙江省重点扶持的产业,形成了以康恩贝制药集团、青春宝药业集团、民生药业集团、海正药业集团、新昌制药集团等为核心的制药企业群体,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由于浙江省培养的药学人才严重不足,导致众多药厂每年到外省招聘药学专业人才。截止到2004年9月中旬,按发达国家从业人员要求,我国执业药师的缺口至少有100万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明确提出了必须配备执业药师的七个方面,它们是:新开办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具有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资格的零售药店;
跨地域连锁经营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
通过GSP认证的大中型药品零售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
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药房和制剂室必须配备执业药师,这一切为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浙江省不仅有知名、上市的医药制造企业,而且100多家化妆品制造小企业,由于看到药妆品的无限商机,现在国内药企涉足日化企业加快了步伐,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比其他省份高,对进口的药品和药妆品需求大,但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不强,药品和药妆品的安全不容乐观,非常需要懂专业、懂法规、懂检测的技术人才。

我校药学系的教师们2005年到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等调研,了解这几所大学的专业发展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等情况;
2006年到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学习和走访,聆听了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产品监督司和质量司的司长们、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院士和领导们作的报告,深入了解国家在检验、计量、标准的发展趋势和迫切需求大批检验检测、标准、计量方面人才。我们以培养强动手能力、熟悉药品检测、标准和安全评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办学特色,从而达到更能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

1.3 仪器科学、检测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重点学科对有检测特色的药学专业的支撑

中国计量学院的药学专业是以1个“仪器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依托,以生命科学学院的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药品和药妆品安全评估实验室”和2个省财政专项“药品质量综合检测实验室”和“植物化学综合实验室”为平台,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目标的。在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上,经过教师们的调研、学习、汇总、讨论和专家多次论证,将我校药学专业与生命学科、计量检测技术学科有机结合,将药学专业的定位由2005年重点培养生物制药人才转变为现今定位于培养检验检疫和标准化的宽口径、重基础、强能力、求创新的药学专业人才,作为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2]。

2 建立具有检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化学、药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检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注重化学合成技术、检测技术(生物检测、化学检测、微生物检测、仪器检测等)和计算机在药学中应用和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在药物和药妆品的检测和标准化方面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充实和壮大我国在药品检验检疫领域高级人才队伍,符合药学专业办学基本要求教育,同时又强调加强现代复合型的检验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即能以其专长为药品检验和药妆品检验做贡献。

根据教育部有关药学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2],结合我校是我国质量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制订药学人才培养方案时,采取如下做法:

2.1 结合药学专业特色和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科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我校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集中性实践环节。课程共175个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共60个学分,共1 155学时;
学科基础课中的必修课共34个学分,共678学时,学科基础课的选修课必须修12个学分;
专业教育课中的必修课9个学分,180个学时,专业教育选修课必须修12学分;
全校选修课中含人文社科类模块、经济管理类模块、学校特色类模块、综合能力类模块等共计10个学分;
集中性实践环节必修课共计30个学分, 和课外科技课8个学分。以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集中性实践环节四个主要层次构建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2.2 在化学课程的主干课程基础上,体现药品、药妆品的计量检验特色

化学一直是药学类各专业的主干学科,也应是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包括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专业化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3]。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体现灵活性。同时注意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注重新知识、新理论的引入。在专业教育的选修课设置方面,我们采纳了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为国家培养含药物成分的工业品检测人才的建议和希望,增加了化妆品化学、中药化妆品学等课程,并开设“药品检验技术发展”、“药妆品检测技术进展”、“新药研究与开发”等学术讲座。

2.3 将生物学的主干作用应用到医药检测领域

生物学也是药学的主干学科之一,特别是生物学的检测技术在医药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也是当今检测的一个发展方向[4]。因此,设立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制药技术等学科基础必修课。

2.4 在多学科交叉的大药学教育基础上,抓住特色,适应时代需求

目前药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纯化学模式发展到理、工、医、药的多学科交叉结合,使专业知识结构趋向合理,具有“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特点[2]。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不仅设立一般药学专业都有的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还设置生物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医学概论、人体解剖学、化妆品化学、中药化妆品学等课程, 使学生学到的内容能相互渗透、融合,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 立足计量检测特色,构建结合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

药学还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特别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打好实验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1 开展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学生结合药学和生物学、仪器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我校是全国质量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 药学学生就业的方向主要是在国家、省市和企业的药品检验部门。因此,在实验类型上,我们设置了药学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和开放性实验等多种形式,来开展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实验方面,我们以校化学实验中心和1个省财政专项“植物化学综合实验室”为平台,开展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
在检测方面,我们以1个省级“生物测试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开展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生物药物分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安全与毒物分析、生物制药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在药品的检测和安全评估方面, 我们以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药品和药妆品安全评估实验室”和1个省财政专项“药品质量综合检测实验室”为实践平台,开设药品检验综合实验、药学专业实习、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课程设计等的实验教学。

3.2 提供校内科研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我们实施 “小研究生培养制度”,让二、三、四年级的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从培养低年级学生入手一直到大学毕业,不仅锻炼学生的能力, 也为教师的研究生生源奠定了基础。从2005年至今,培养的药学专业学生,入选了浙江省“新苗计划”和参加了“浙江省大学生创造杯大赛”等,以学生为第一、二作者分别发表了2篇SCI收录论文和多篇其他学术期刊论文。在开放性实验教学方面,开展了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化妆品中的性激素、莱克多巴胺试剂盒的研制、食品中的药物残留检测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查新能力,使学生了解了基础实验和前沿科学的关联性和必要性,引发了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关心社会的意识。

3.3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培养目标实现

2007年暑假期间,药学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开展一系列暑期活动,分别进入科研实验室开展科研、进行大学生就业趋势-社会调查和到浙江省血液中心调研等,并提交了报告,使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也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目前药学系已签订的实践教学基地有9个,将逐年增加并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满足学生专业认识、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等需要。由于中国计量学院药学专业的第一届学生要2009年才能毕业,暂时还未开展毕业设计,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适应性的好坏还未知,课程体系整合的好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进行探讨,使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出针对性,更好体现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韩新才,潘志权,丁一刚,等.构建化工特色的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5,3(85):26-29.

[2]马凤余,彭代银,王键,等.21世纪初地方药学院校人才培养探讨[J].药学教育.2003,19(1):4-6.

[3]丁长江,李绪文,余振宝, 等.整合医学类专业化学课程体系和内容的系统研究与设计[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