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电商课程总结【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22 12:2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电子商务专业在不同高校里课程设置有很大区别,一些院校计算机相关课程较多,一些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比较多,还有一些院校信息类课程比较多。混乱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以及学科的发展。2.电子商务专业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电商课程总结【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电商课程总结【五篇】

电商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专业;
课程设置;
体系结构

1.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概况

电子商务专业在不同高校里课程设置有很大区别,一些院校计算机相关课程较多,一些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比较多,还有一些院校信息类课程比较多。混乱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以及学科的发展。

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结构

关于电子商务专科的课程设置的探讨,我们可以从电子商务的概念出发。事实上,我们可以把电子商务理解成四个字“电子”和“商务”,电子商务便是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即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所以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我们也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商务与电子。

即我们可以把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分为两类,一类是商务类课程,另一类是电子技术类课程。

3.商务类课程

所谓商务类课程,便是和企业商务活动与管理活动相关的课程,为了总结出一个有逻辑性的课程体系,我们从企业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企业我们可以从现实中的经济体系去理解,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企业是物品与服务的提供者,同时,在生产要素市场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这样企业的主要活动我们可以认为是采购,生产与销售。同时企业为了组织它的活动,就必须要有人力资源,资金和生产资料的支持,所以企业的组成便是人、财、物。

总结以上叙述,从静态的看企业是人财物的组合;
从动态的看企业从事进销产的活动。所在,以此推论,我们又可以把商务类的课程,分成几类,一、人、财、物的管理类商务活动;
二、采购类商务活动;
三、生产类企业活动;
四、销售类商务活动。

同时由于企业的商务活动会产生两个市场间物品与劳务以及货币与信息的流动,这个时候又产生了三类商务活动,即,五、物流管理活动;
六、资金流管理活动;
七、信息流管理活动。

而广义的电子商务便是对以上七类商务活动的电子化,所以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懂得以上七类商务活动的管理,然后再研究通过现代电子手段来实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电子商务的

商务类课程,细分为如下七类课程:(1)人、财、物的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
(2)采购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供应链管理》《商务谈判》等;

(3)生产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生产运作管理》等;

(4)销售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

(5)物流管理及其电子化相关课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

(6)资金流管及其电子化理相关课程:《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等;

(7)信息流管理及其电子化相关课程:《电子数据交换实务》等。

4.电子类课程

所谓电子类课程,便是现代通信,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课程。我们可以这类技术分为四类,即一、信息存储技术;
二、信息处理技术;
三、信息交换技术;
四、信息表现技术。其中:

(1)信息存储技术相关课程:《数据库技术》等;

(2)信息处理技术相关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网页与网站设计》等;

(3)信息交换技术相关课程:《计算机网络》等;

(4)信息表现技术相关课程:《网页与网站设计》等。

5.课程体系结构图

综上所述,我们把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进行了细分,同时各个类型的课程之间有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是一个的统一整体。为了把这几类课程的相互关系系统化的描述出来,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结构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电子商务专业各类课程在企业管理运作过程中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个使得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从分散且混乱的课程体系统一到了这样一个系统性的体系结构图中。

图1 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结构图

6.总结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结构图》深刻而全面的概括了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结构。(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经济与管理工程系;
四川;
成都;
611731)

参考文献:

[1] 沈洪敏.对电子商务定义与概念的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20期.

电商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CDIO;理论与实践;教学

随着阿里巴巴、京东等公司的兴起,双十一,天猫,网购等词语已经走进了社会千家万户。电子商务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作为是一个近几年蓬勃兴旺的行业,众多院校为了跟随时展,纷纷开设电子商务或相关的专业、方向。但电子商务这个专业,由于其实践先于理论,更新换代快,和应用结合紧密等特点,要想上好,上出效果,是一大难点。

一、教学背景

我校作为四川省的独立院校,先后在经管系和计算机系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方向),作为计算机系的电子商务骨干教师,我承担了该门课的主要课程,并参与了该方向的课程设计。

我一直在探索和思考,如何将这门课上得有益有趣,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学以致用。按照本校一直倡导的CDIO教改精神,并借助相关政策,我在2015年底,申请了“电子商务教学与实践结合的研究”这个CDIO教改课题,并担任了课题的负责人和主讲老师。主要面对2015级的首届计算机系电子商务方向学生,开展教学改革。

本次教改有3名老师,15名学生,全程采用教师领导,学生参与的方式实施。计算机系的朱荣申老师和经管系的孙川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教改项目。实践项目经过了前期调研、分析确认、人员招聘、研讨目标、组织分工、市场调查、进货开店、联合测试并试营业、组织营销和推广、总结与分析等环节。

从2016年上半学年,电子商务方向2015级的所有学生也按照学校安排参加我授课的“电子商务基础”这门电子商务学位课。同时以自愿和选拔结合,挑选我授课的电子商务2015级部分学生成为实验对象。参与的三位老师作为指导老师,组织他们形成团队小组,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的实践项目。期末,将实验对象和未参加的同学做对比研究。

此实践符合其他案例提出的:“创业项目”带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从整体上可划分分为三大模块:专业教学、创业实践和成绩考核。

二、实施情况

在2015年11月~2015年12月,三名老师进行该课题的研讨和大体方向的确定。决定由项目负责人在下期的课堂上以自愿为原则负责组织招聘学生,通过淘宝开店,针对校内市场进行销售来完成实践,并同时进行课程教学的观察比对。

2016年1~2月,三名老师各自在浙江、四川等多地进行了市场调研,分别对浙江大唐轻纺袜业城和成都国际商贸城进行了实地勘察,并购买相应的样品进行试穿试用。

2016年3月,开始对学生进行电子商务的理论授课,并招募部分学生组建电子商务实践的团队。和学生一起进行了电商实践目标、方式的探讨,最终拟定了电子商务的产品的具体种类和方向,并进行了教师的分工和岗位流程的制定。

2016年4月,对学生进行分组和岗位职责的确定,组织学生进行市场的调研和准备,开始尝试进行网店的建设。

2016年5月,老师和学生按照岗位进入工作状态,初步实践团队协助,并开始整理各环节的流程,调查市场并汇总调研情况,进行测算。确定试营业的货物以及前期准备。

2016年6月,对网店进行优化和美化,对试营业的货物进行进货,制定财务、物流等制度和流程,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方案。最终在6月19日,进行了联合测试,其后开始试营业。

2016年7月,正式开始开展多项营销推广工作,随着考试和暑假,学生工作基本结束。其后还分别在电脑端、手机、平板端进行了测试。

2016年7月~10月,教师进行项目的研讨,并将前期资料和学生情况进行收集,总结同期电子商务教学和实践同步开展的经验,并形成相应的论文。

该项目组织严密,有较多的文档准备,不完全统计,合计产生文档367份。该项目提前进行了严格的数据分析,制定了调查表,跨越两个系,三个专业,合计293人参与了市场调查,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项目大多数工作交由学生制作,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学生自我发掘出了很多实践的潜力并完成了优秀成果。

三、教改成果

此次教改项目在2106年10月进行了结项答辩,顺利通过,并由系上推荐获得了学校优秀CDIO教改项目的表彰。

学生3~7月的实践参与效果在7月的期末考试中也进行了分析总结,情况如下:

学生对于实践有一定的积极性,在自愿原则上,全班54人,有20人报名,占比37%。

学生对于实践的坚持度较高,报名的20个人中,有19人参与了该项目,占报名人数的95%,有15人表现较为优异,全程坚持到最后项目结束,占参与人数的79%。

学生成绩比对,全班合计54人,将全程坚持参与的学生为A组,其他学生为B组,在相对应的教改科目《电子商务基础》这门课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30%)A组高于全班平均分9.71分,A组高于B组成绩高达13.45分。而加上考勤和平时课堂表现的总成绩中,A组平均分为77.22,B组平均分为68.87,全班平均分为71.19,A组高于全班平均分6.03,A组高于B组8.35。在总成绩80以上的前5名中,参与实践的A组同学占据了第1到第4名。不同样本组,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指导和激励效果明显。

实践对于课堂教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基本各章教学内容在实践中都有所涉及,多方面甚至是直接提前进行了讲授,参与者在相关工作经验上的知识点明显高于其他同学,并有5名同学在课堂上做了参与实践的总结发言,占全程参与者的33%。

参与者对于课堂兴趣明显提高,对于课堂的纪律和认真程度明显加强。

此次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工作,对于设想的意图有较好的效果。

四、总结与思考

本次教改实现了四个目标:

激发学生热情;多地、跨系、校企合作;贴近创业实战,创造价值收益;兼顾教学和项目实践,实现了共同探索。

当然此次教改还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需要克服的困难:

一是学生的自动自发性还不够,需要教师全程督促,亲自指导;

二是由于利用课余实践,时间精力有所制约;

三是环境、资金、设备等资源还较有限;

四是教改思路还不够开阔,步伐不够大。受限于思路和其他条件,没有深度大胆的进行更新更高的探索,比如新颖的电商模式,是此次教改的遗憾。

五是科研教改对师生的制度性支持保障尚待提高,还缺少较好的激励条件。

六是校园师生缺乏商业的节奏和行动力,两者未能有机结合并达到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电商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在确立电子商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以高职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培养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为依据,与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相结合。确立各项评定指标要进行科学论证,征得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和电子商务技术人员的同意。确立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该遵循的原则为:第一,系统性原则,每项评价指标都会在系统中发挥它的作用,因此,确定各项评价指标所占的权重时,要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而非只是看单个指标;
第二,可比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价是通过比较而确定的,各项评价指标在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同时,各个评价项之间要有一定的可比性;
第三,合理性和可用性原则,在设定各个评定指标时,一定要考虑到它们的可实施性,明确定义各个指标,使其数据采集实施过程较为容易,评定方法更加合理高效,评定结果能够确切地反映实际教学质量。

(二)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

在充分理解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与控制的基础上,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调查问卷初稿,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师生建议,最终制作成正式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回收后,经过整理与检查,删除填写不全或不明的无效问卷,将资料编号建档,然后再根据研究假设,输入资料信息,采用SPSS10.0软件作为分析工具,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确立评价指标体系。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的在校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235份,其中网络问卷134份,纸质问卷101份。我们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和认真分析,从而更确切地了解了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于该专业的了解程度和学习状况,不但为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体系提供了依据,也使得其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确立方向更加明确。据统计,入学前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很了解的占总数的3%,较为一般的占总数的41%,毫不了解的居然占到了总数的56%。这说明学生选择该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据统计,学生对网络编程感兴趣的占总数的24%,对网页制作与设计感兴趣的占总数的78%,对电子商务方面的案例分析感兴趣的占总数的31%,喜欢网络营销的占总数的52%,喜欢物流的占总数的13%,喜欢市场营销的占总数的37%,喜欢图像处理的占总数的48%。据统计,学生在填写自己希望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时,选择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数最多,占总数的72%,其次则是贸易与商务洽谈能力,占到了总数的61%,希望提升自己营销综合能力和物流管理综合能力的分别占到了总数的42%和16%。有关教材满意度的调查,据统计,仅仅只有11%的学生对教材十分满意,对教材不满意的占到了总数的28%,其他同学满意度一般。这说明我们需要及时调整高职院校的教材,使其具有较好的实效性和适应性。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满意度的调查,据统计,认为满意的同学占总数的21%,不满意的同学占总数的13%,其他同学只是基本满意。针对学校是否有专门的电子商务实验室的调查,据统计,42%的同学回答有,58%的同学回答无。综合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可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其培养目标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对学校推出的核心课程的积极性也较高,对个人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提升的能力也有较清晰的认识。在未来的电子商务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应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训环节,丰富实训形式,以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实际应用技能为目标;
第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企业实际操作训练;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可将企业中的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引进至高职院校,使其定期开设讲座或授课;
第四,可在教学管理中引入多证书教学制度,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三)指标体系的确立与体系设置

由于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应用性人才,因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十分重要。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以社会需求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在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始终抓住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大对实践设计的重视力度,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渐增加职业资格认证和技能培训内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保证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学习的硬件环境。[2]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主要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实践课程和扩展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英语、法律基础与思想品德、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政治、高等数学等课程,其开设目的是为学生的专业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个人素质都得到提升。核心课程包括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以及辅助专业课程如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信息技术主要课程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动画制作、图像处理技术、Web编程等。电子商务主要课程有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基础概论、电子商务案例综合分析、商务谈判等。统计学原理、会计学、管理学理论、市场营销等是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方向的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则包括动画制作、案例分析、电子商务流程操作、毕业设计、Web编程、电子商务师考证培训等。扩展课程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课程内容和知识面,课程涉及网络广告开发、ERP原理与应用、商务英语与口语、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财经法规等。根据上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外加综合实训部分,再结合多证书制度,可确定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目标是培育电子商务应用型技术人才,其培养方向为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财务及营销等。应本着以上目标和方向,确立其实验实践课、专业核心课与公共基础课,最后再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以增强其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立

在确定评估体系中各个指标项的权重时,我们采用了权值因子判断表法,此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准确。[3]该法主要是由评价人员组成评价专家组,再由专家组制定出权值因子判断表并进行填写,然后根据填写的判断表结果来确定权值。通过判断表的结果统计,我们发现,高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必须要有实践教学,其所占比重达40%,实践教学过程与教学管理所占比重各为35%,实践教学的成效所占比重则相对较少一些,为25%。在教学条件下,高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包括实训设备(所占比重为35%)、资金投入(所占比重为40%)、师资队伍(所占比重为25%)。其二级指标中实训设备的评价标准为,实训基地要有足够的场所和合理的仪器设备,并且实训基地里一定要有好的职业氛围,实训项目要设置合理,有培训站和鉴定所,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其二级指标中资金投入的评价标准为,实习基地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实践教材建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每年学生的平均实践教学经费足够。其二级指标中师资队伍的评价标准为,拥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并且教师的进修培训机会多,拥有高素质和能力的外聘专家。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二级指标主要包括教育和教学管理(所占比重为22%)、改革建设(所占比重为63%)、实践实施效果(所占比重为15%)。其二级指标中教育教学管理的评价标准为,制定有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学校实践设备仪表的利用率高,注重对实践教学的成绩考核管理,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实践实验实训课时数安排合理。其二级指标中教育建设改革的评价标准为,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要以职业为导向,课程体系布局和课程设置要合理,要安排一定数量的特色课程,学校自编实践教材实用性高。其二级指标中实际实践效果的评价标准为,学生要有足够的实践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合理,实践教学内容包含技术考级证和技能鉴定,要以职业特色为核心,实践教学方法突出职业特色,教学和考核要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4]

电商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教学改革;
问卷

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概述

(一)课程的重要性

课程是对各种典型电子商务案例的分析研究,揭示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在规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可以分为已解决问题案例、待解决问题案例和设想问题案例[1]。课程重要性表现在:通过合适的电子商务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有机结合;
通过教师和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2];
与此同时,本课程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目前的教学情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反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重讲授少锻炼。目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偏重讲授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较少。这种教学模式既限制了课堂的信息,又限制了学生的思想空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电子商务案例的涉及多个相关知识领域,难以总结概括,因此电子商务的案例总结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再加上作为教材,从教材的编写到出版使用,时间周期较长,而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较快,这样更加使得教材的内容跟不上行业的实际发展[4]。教学内容重点不清晰。面对一个案例,把握不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分不清重点学习的是商务还是技术或者是管理。这不利于老师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外教学考核形式单一,过于注重卷面成绩,这与素质的培养和实践能力锻炼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差距。案例较为片面。教材中基本都是成功案例,经典失败案例几乎没有。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不利于学生的对比和思考。

二、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学调查研究

为了解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实践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所在学校该门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就具体的调查情况做出分析。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9份,回收269份,回收率为100%。经统计分析各题选项结果情况如下:(1)对电子商务比较熟悉的同学仅占4.5%,大多数同学对电子商务处于一般了解的情况;
11.3%的同学经常上网使用电子商务系统,而其余的同学对电子商务系统不太了解,使用也较少;
认为腾讯QQ是电子商务的达到了82%,这与同学平时使用QQ较多有很大关系。(2)对课程的认识方面,95%以上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对电子商务案例进行分析。在目前教学对这门课程的总体看法上,同学们表现的观点不一,22.6%的同学认为较为简单,自己可以看懂,60%的同学对书中提到的技术性的东西不懂,反映了少部分同学认为实用性较高,表明大家对学习的认识和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在涉及当前教学情况的调查中,86.8%的同学能够接受现有的教学方式,不过也有13.2%的同学认为当前的教学方式不可接受,这要引起重视并在一定环节上做出改变。在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上,没有一个学生是全部掌握的,少数掌握的比例则达到了74.4%,一点没掌握的占5.3%,可见对于上课内容的教学方式还要进一步改进。(4)在教学模式上,对小组学习的形式有30.8%比较感兴趣,51.5%的有时感兴趣,但也有12.0%的表示出了不感兴趣。在是否要开设实验课的调查中,超过90%的认为实验课有必要。在几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上,对多媒体+课堂视频和实验操作两个认为效果较好的分别有41%和42.1%,有14.3%的选择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好。在应用案例的学习上,有54.9%的选择实验操作学习,但同时也有36.8%的希望互动学习,只有7.5%的选择了课堂讲解,这也表明学生希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5)对教学内容的调查上,分别有48.9%和31.6%的偏重于技术和商务的学习,只有19.5%的观点支持偏重于管理的学习,这说明大家对学习重点的认识上各有不同的见解。在案例范围的选择上,有57.1%的选择了自己收集案例+国内外结合,33.5%的观点是选择国内外结合,但也有5.6%的同学表达出希望自己收集案例的意愿。这也说明了同学们对案例范围有着较为合理的要求。在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点学习的内容上,电子商务模式、技术、成功因素、业务体系和盈利模式处于前列,这也反映了同学们基本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另外,也有学生提出了其他的参考意见,如加强实践和创新环节,可以到当地和附近企业参观学习;
希望以小组讨论,以角色的方式参加案例中的每个环节模拟;
还有提出能对几个特别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也有提出增加电子商务失败案例的分析等。

电商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课程设置;
层次分析法

作者简介:曾子明(1977-),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22-02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和专业知识要求在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也在近10年时间里快速发展到有300余个普通本科高校队伍和每年数万学生规模的新型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与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紧密相关的交叉型和复合型专业,其专业特色既要符合学科的复合型知识体系优势,又要体现自身独有的专业知识特点。[1]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其课程设置或者单一化,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拓展;
或者课程设置内容过于泛滥,课程之间的层次、作用和地位缺乏内在逻辑性,找不到中心,这往往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得要领。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结构,包括计算机、商务和管理三方面知识的合理搭配。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可以对不同专业课程的优先级进行正确评估,合理筛选出相对更重要的专业课程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为培养高质量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手段。[2]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进而对不同专业课程的优先级进行评估,从而实现学生合理掌握跨学科内容的交叉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电子商务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跟踪最新的电子商务前沿技术。

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专业课程设置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3,4]它是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计算的一种有效方法,基本内容是:首先根据问题性质和要求,提出一个总的目标。然后将问题按层次分解,对同一层次内的诸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目标的各自权系数。这样层层分析下去,直到最后一层,即可给出所有因素(方案)相对于总目标而言的按重要性(或偏好)程度的一个排序。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程设置方法

(1)层次结构的课程体系建立。这里,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按所涉及的学科分为四大类型,即电子商务技术类型、电子商务经济类型、电子商务管理类型和电子商务综合类型。在此基础上,共产生27门课程供参考。因此,基于AHP法,可以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具有两层结构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专业课程的科学、合理设置为目标层,而四大课程类型为准则层,各具体专业课程则为课程层。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对结构模型中间层次的各项因素,按其相对于上一层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之间比较,从而确定相关专家对特定比较的偏好。该评分标准是Saaty提出的,评分值可以数字1~9及其倒数表示,符合人们区分差异事物的心理。

(3)计算不同课程的权重值。AHP方法的信息基础是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单排序求得矩阵排序矢量,可计算每层各因素系数,计算步骤为:

1)计算判断矩阵B中每一行元素的几何平均值,即:

2)将向量归一化,计算公式如下:

Wi即为所求的该层各因素的权重系数值。因此,利用AHP方法,首先计算准则层中各课程类型相对目标层的权重,然后分别计算课程层中各专业课程相对准则层的权重,最后即可计算出不同专业课程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系数。

(4)一致性检验。通过专家评价得到判断矩阵B时,有时免不了出现判断上的不一致性。[5]因此,在求出各因素权重值后,还需利用一致性指标CI进行检验,其计算方法为:

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其值为:。一般地,只要CI

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调研分析

为了更加客观、有效地对不同专业课程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判断,笔者通过E-mail方式和邮寄信件方式作了相关的问卷调研,调查对象包括各高校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从事电子商务项目开发和管理的IT公司人员,以及和电子商务领域有关的企业界人士。笔者总共发出了320份问卷,其中收到回复的有82份,回复率占25.6%。这里,给出其中一个问卷表格,如表1所示。

注意:请将两种课程类型对比后,将比较结果在相应位置打“√”。

收到所有的问卷回复后,可以利用AHP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首先,采用几何分析法对所有问卷进行综合,得出判断矩阵,并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值。例如,当收集到表1中所有问卷表格后,综合得出准则层中关于课程类型的判断矩阵。例如,该判断矩阵可以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