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学校行风建设论文【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22 13:2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开始充斥校园,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了高校教风、学风、和校风,高校的“三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高校教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学校行风建设论文【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学校行风建设论文【五篇】

学校行风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党风 教风 学风 校风

(二)“三风”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开始充斥校园,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了高校教风、学风、和校风,高校的“三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

高校教风关系到教学质量,成为影响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影响高校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高校教风问题集中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感丧失,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下降;
教师功利主义倾向明显;
教师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低下;
教师教学浮躁、学术造假等问题;
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缺乏创新意识等等。

受高校教风等多重因素的复杂影响,部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发生扭曲,导致高校学风出现明显的衰退,主要体现在: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轻视学习,沉迷了网络游戏、恋爱等方面;
学生学习功利化,重视“实用性”知识学习,忽视人文知识学习,如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热衷于考证。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低下,考试作弊成风、学术造假、缺乏吃苦耐劳的踏实学风。

校风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整体风貌,除了教风、学风存在的问题,高校的校风问题还集中反映在:整洁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健全的规章制度等学校软环境建设方面。新时期的高校校风建设必须重视学校软环境建设,提升高校发展的软实力。在技术进步、经济发达的今天,高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更依赖于校风建设,更依赖于高校软环境建设。在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软环境建设成为制约校风建设的重要方面,影响着高校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党风与三风建设对策

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党风、“三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在理解其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的基础之上,高校必须从党风建设入手,实现以党风促“三风”,以“三风”育“三高”,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

1. 以党风促教风。高校党风建设作为“三风”建设的前提,其好坏决定了高校的发展。高校必须从党建入手,实现以党风促教风。针对高校党风目前存在的现实困境,高校党风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几点: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基础。高校要结合政治形势和现实状况,开展多种途径的理论学习。要努力实现全员学习,通过理论学习、讨论交流、观赏影片、图像资料等多重形式,深刻学习党的理论,深化认识,洁净灵魂,自觉抵御享乐主义等腐败思想的侵蚀,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同时,深化作为高校的教育者、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杜绝作风,乐于奉献。通过理论学习,牢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制度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各项领导干部管理制度,如聘任制及其操作办法,任免制度,奖惩制度,上下班制度,行政问责制度,津贴发放办法,考核考评制度等。同时,在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决策上,按照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结合专家意见,在民主讨论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并贯彻落实主管领导责任制,做到权责明晰,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既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又防止相互推诿、各行其是。三是完善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高校各级党组织要经常开展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接受他人批评,勇于进行自我批评,主动承认和改正自我不足。高校纪委要切实加强工作,严肃查处、学术造假等影响党风的行为。同时,要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要重视群众和舆论关注的问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学校行风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育;
大学生;
学风校风;
建设;
机制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国防实力的主要后备力量,是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军事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倡导国防精神,主要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尚武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民族精神等,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德、智、体、心、法等综合素质的形成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军事理论教育从树立正确思想政治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和重塑行为品质上的功能上来看,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研究军事理论教育对加强高校学风校风建设作用的长效机制对策,怎样把军事理论教育和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相结合,在军事理论教育中促进学风建设,使课堂上接受的军事理论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调整个人心理活动,发挥综合教育功能,促进高校学风校风的建设,在学风建设中提高国防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是本文章探讨的主题。

1 关键词语的界定

1.1 国防理论教育

又称为军事理论教育。国防教育体系结构由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巩固养成、深化拓展四个部分构成。军事理论教育指国防领域方面的理论在课堂上的教育。

1.2 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长时间内发挥预期功能并保证正常运行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
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组织和个体。

2 军事理论教育提高军事素养的教学实效性策略

长效机制的两个基本条件之一是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组织和个体。个体指接受军事理论教育的大学生,大学生对军队的向往,对自己母校的期望是推动制度运行的个体动力源。可以从思想上行为上巩固养成一定的军事素养,主要经验和创新有以下几点:

2.1 借鉴军事化管理的经验,建立模拟连排班建制

模拟连排班建制,为军事素质的培养,为继续巩固军事训练的成果,为落实高校校风建设的各种要求,也为分层次分组织贯彻执行命令。

军事理论教育往往采取大班教学。10人模拟一军事班。一教学班模拟四、五个军事班,一个排。一个教学大班约100人模拟一个连队。连长排长班长均由优秀大学生担任,因军事理论教学时间短,学生干部慎重选定后不轻易改变。

模拟连排班建制一旦建立,课堂上首先抓执行力度,主要有组织纪律、文明礼貌等军事行为能力的要求,使“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等、军容、军礼等军事素养树立、养成、巩固,使军队的优良传统、优秀的作风作为综合素质教育在课堂上延伸。高校的校规校纪和各项要求能在执行、效率上得到较好的贯彻。提高了大学生严明的纪律意识,使军事素养在大学生心目中生根,使校风学风得到提升。

2.2 军事理论教学管理融入军队管理元素

教师怎样融入军队的一部分管理元素,按照军事化的部分标准要求学生,改变学生精神面貌,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做出学科应有的贡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的经验主要有:(1)按学号排座听课,课前可唱国歌或军歌,规定听课时手的摆放位子;
(2)非正常情况下必须报告和入列,下课时有序走出教室;
(3)课堂上学生服装必须符合基本要求;
(4)严守时间、服从安排、令行禁止;
(5)教师采取正确引导、制度制约、榜样示范、纪律处罚等各种手段以达到严肃课堂学风。

按照部队的组织纪律规范学生,按部队的令行禁止作风、雷厉风行的服从意识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以达纪律严明、秩序规范、作风严谨,为高校建设良好的学风校风提供有力保障。

2.3 切实发挥军事理论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功能

国防理论教育既是军事科学,又是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把综合素质教育寓于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中。(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军事科学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强化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军事上的团体性和对抗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对抗性有利于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竞争意识。(3)改善学风。通过阐明国防责任感与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关系,激发大学生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自觉性。(4)激发爱国热情,发扬进取精神。通过国防意识的培育,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保持对国家所面临外部威胁与挑战的忧患意识,发扬为改善生存环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的进取精神。(5)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军队中的各种优良品质和朴素作风融入到军事理论教学中去,使学生养成严谨、有序的课堂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6)培养国防素质。教学中结合军事上的实事热点、军事动态等。在分析中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质。(7)促进高校校风学风建设。举办国防专题活动和国防教育知识竞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国防领域社团活动和课外阅读,并在学科的成绩上给予奖励,调动大学生参与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2.4 制定军事理论课堂上培养和管理的学科规章制度

军训成果是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目标内容之一,怎样使这些成果固化、养成、发展,必须寻求继续目标内容教育的载体和途径,其中军事理论教学就是有效的载体和途径之一。为此,军事理论教育的素质目标、行为目标的培养和军队管理元素应形成学科规章制度,并不断建设完善学科规章制度。

3 建立健全军事理论教育加强高校学风校风建设作用的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推动制度有效运作的的组织。教师和教研室是实施军事理论教育的基础组织,是推动制度运行的组织动力源。为发挥军事理论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和固化学生的优秀行为品质,促进高校学风的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教师和教研室管理制度。

3.1 建立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军事理论的组织机构

教师是国防理论教育的具体实施教育者和基层组织者,是关键基层人物。军事教研室是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着眼点。(1)教师人员编制要有保障。建设一支人员稳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对组织机构的完善最为关键的措施,是推进国防教育持续发展建立根基的强有力保障。高校在落实编制体制过程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一支教学能力强、整体素质高、专兼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2)军事理论教师培训和进修工作制度化。军事教师需要具备特殊的教学规律和素质要求,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可采取教育有关部门与军事部门联合方式,负责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工作,也可委托军事院校直接进行培训。(3)实现军事理论教研室的规范管理。军事理论教研室除了具备一般教研室的共性外,根据学科培养目标还应具备自己的个性,主要有用制度来规范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军事素质教育、国防意识培养、优秀行为品质的养成等,在教学组织上形成一种有计划、分步骤、重过程的学科规定。教研室审查教学计划中是否充分体现了军事素养的培育,对计划执行过程分期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以期达到实效。

3.2 建立高校与军队(军校)合作协调的机制

建立高校与军队或军校合作协调的机制,对军事理论教学教研和大学生军事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军事专业化的保障。(1)建立教学上的合作机制。军队与高校密切配合,共同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经过教学实践后,完善计划方案,逐渐使之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和约束性,最终形成高校与军队的在教学教研的合作机制。(2)建立教官与教师交流合作机制。教官专业素养强,在军事信息量、军事理论研究方面更加专业化、前沿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官与教师交流合作,优劣互补,各自发挥优势合作,对教师融入军队的管理元素和提高军事理论教育实效性大有裨益。(3)定期教学、研究交流机制化。军事院校与高校定期举行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军事动态的交流和科研上研讨,提高教学水平,活跃学术气氛,优化学术风格。有助于高校教师借鉴对方的教学方法,学习他们的学风与军人气质融为一体的风范。(4)依托部队建立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基地。形成高校――部队――学生之间的三维关系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军事素养。同时,大学生与基层官兵的互动产生同龄人的思想共鸣,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集体观、挫折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建立学校管理层相应的有效运作的配套制度

建立学校管理层有效运作的制度是保障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所要求的配套制度之一。(1)纳入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军事理论教育主要承担综合素质和优秀行为品质的培养,促进了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管理机构应把把军事理论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纳入到学校校风的建设制度体系中,纳入到学院的监督管理中,纳入学科建设中,纳入到教师的教学职责和任务中,创新其培养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督促其教育过程中的目标培养。(2)建立层层管理机制。建立层层管理机制是促使国防教育环节对高校的学风的建设取得成效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建立后,管理组织机构监督督促制度运作,并贯彻整个执行过程,坚持执行,持之以恒,终见成效。涉及的管理机构主要有军事理论教育室、分管的学院、校保卫处、学生工作处、各团委、教务处、校党委等,各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涉及国防教育工作职责和具体的分工协作范围。(3)建立物质条件上的保障机制。军事理论教育在综合教育功能上对高校校风学风的良性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和教育无法替代的。应对军事理论教育大力扶持,保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保障落实到基层。

国防理论教育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的改革和创新,丰富思想政治道德工作的内容,改善高校精神面貌。高校学风建设使军事理论教育工作的内涵更丰富,更加与大学生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落到实处,从而增强军事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学校行风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改革有了新业绩,20*年迄今,连续四年获得教学质量奖。并获得最佳文明单位、绩效管理先进单位、工会工作目标管理立功单位、通讯报道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团委、老干工作满意奖、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20*年我校高质量通过标准化建设验收,学校科学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以促进学习提高为抓手,努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两年来,为了进一步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向深入,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的重点,结合*区教育局“十一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和教育阵地,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学校党支部在建立常规的中心组、党员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业务学习等各项学习制度的基础上,还大力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创新学校党组织的学习机制。党支部致力于在全校干部和党员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努力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中发挥示范作用。现在我校初步形成创建学习型处室、学习型党小组、学习型教研组、学习型个人的工作氛围,从而增强了教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和发展力。我校青年党员党小组长*在学校党支部推进的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中,表现突出,她所带领的科学教研组团队通过组织支持培养和自身努力,2人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2人获得省级论文一等奖,由她们承担的区级科学课程开发研究课题获得集体二等奖,高质量通过*区教育局20*年学习型组织验收,被评为*区教育局“学习型组织”。

二、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学校“三风”建设。

我们在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进一步把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主旋律,积极开展了公民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把思想政治工作向社区拓展、向教师家庭延伸,使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教育互动,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

在教育局倡导的“三风“建设活动中,我校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通过抓教育、抓活动、抓整改、抓管理、抓评比等形式,扎扎实实推进“三风”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初步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和谐共进”的良好风尚。

在干部作风建设方面,我们以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求为依据,以规范办学行为,优化学校管理为主要内容,倡导“和谐共事、务实干事”的作风,切实提升干部的人格魅力和执政能力。

在教师教风建设方面,我们以学习贯彻《总书记给孟二冬同志女儿的一封信》为抓手,以提高师生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树立“爱校、爱岗、爱生”教风,引导教职工进一步提升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树为师正气,养从教底气。

在学生学风建设方面,我们以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抓实学生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好学、会学、乐学”的学风,端正学习态度,遵守校纪校规,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教育局组织的“三风“建设各项活动中,学校党支部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周密部署,取得了可喜成绩。入党积极分子、青年教师L在*区“三风”建设演讲比赛中获得撰稿、演讲三等奖;
在教育局“三风”建设“教风论坛”活动中,全校参与撰写论文的教职员工达95%以上,五位同志的论文获得教育局“教风论坛”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获奖面居全区前列,并获得教育局“三风”建设“教风论坛”活动优秀组织奖称号。

我们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十分注重舆论宣传工作的先导作用,全力创优学校舆论环境,建立了一支由党支部书记挂帅、宣传委员牵头、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和宣传采写能力的通讯员队伍,整合优化学校舆论宣传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20*、20*连续两年我校被评为教育局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三、以永葆先进本色为主题,进一步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干部队伍的力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自20*年以来,教育局对我校领导班子几次调整,先后选调中青年干部到学校担任校级领导,充实领导班子。新的校级领导班子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驾御能力,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协调有效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干部队伍是教职工的一部分,是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从干部队伍入手,以“三风”建设为契机,通过抓学习增强素质修炼,通过榜样牵引增强奉献精神,通过以身作则树立干部形象。在干部作风建设过程中,我们先后取消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值班费问题,抓考勤从干部抓起等措施,这些举措得到了所有干部的响应,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好评,改善了干群关系,现在班子在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在深化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教风建设党员先行”主题教育活动,向全体党员发出“做学生喜爱的教师、受教职工尊敬的党员”的倡议,还先后开展了以“师德在教坛上闪光”为主题的党员示范岗活动;
以“对照找差距,重温誓词鼓干劲”为主题的政治觉悟反思活动;
以“三尺讲台塑形象,教育创新当表率”为主题的强素质、树形象活动等,通过每年一次的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改进对党员、干部的量化评价机制等党建基本制度的落实,在党员中大兴“讲学习、讲正气、讲奉献”之风,大造先锋模范作用之势,焕发了党员的青春活力,提高了群众对身边党员先进性的满意度,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服务党员,搭建青年党员教师成长平台,塑造优秀教师队伍。

20*年元月的春风,吹启我校初中标准化建设。我们对照《*市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标准》,注重细节,从严把握,逐一落实,特别是学校党支部抢抓初中标准化建设这一历史机遇,通过党建工作的渗透,着力于促进教师基本队伍建设。

我们首先在全校党员中开展以“标准化建设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L书记、T书记分别上了题为<建初中标准化学校,我们准备好了么>和<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党课,为标准化建设做了扎实的思想动员,事实证明,在长达一年的创建活动中,每项工作都是干部和党员冲锋在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共产党员。

其次,为了优化教师的业务素质,我们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不等不靠,下大力气自己培养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在这个活动中,党支部书记T同志在全校作了题为《合作教研与有效教学》的报告;
党员副校长Y同志作了题为《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的报告,D校长做了<对学校未来思考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这些引领性报告在全校教职工引起强烈反响,产生强烈共鸣,收到良好教育效果。我校等一批青年党员骨干教师迅速成长,他们现在在学校教育教学领域都是带头人,骨干队伍,并各自在市区专业领域小有名气。

正是因为全校上下讲学习、讲奉献,讲协作、重实绩,我们最终取得了标准化建设的高质量胜利,并作为第二批标准化建设样板学校,接待了市教育局以胡腊枝副局长为领队的全市第三批标准化建设学校的参观学习。

五、以塑造良好形象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在加强廉洁从政廉洁从教的纪律法规教育上下功夫,教育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在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上做文章,在依法办校,依法执教上下力气,重点严抓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到了四个落实:其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
其二落实党员和干部的学习教育制度,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宣传月活动;
其三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
其四落实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财经纪律,切实增强依法治校意识和规范管理学校的能力。通过近两年两任班子不懈努力,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受到区教育局纪委党风巡查组的充分肯定

六、重视老干、统战工作,进一步推进群团组织的自身建设。

老干、统战工作是党建基础性工作,也是落实党的政策的窗口。我校20*、20*连续两年获得*区教育局老干部工作满意奖。学校离退休党员和离退休教师近139人也对学校支部工作比较满意。

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党建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在推进群团的整体化建设中,坚持“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和改善学校党支部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我校工会连年被评为*区教育局“立功单位”;
2009年将在*市总工会组织的基层工会民主管理星级评估“二星级”组织的基础上积极申报“三星级“工会组织。

我校共青团组织围绕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工作中不断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科学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我校团组织多次被上级团委授予“先进团委”称号。

学校行风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人才科学发展观 校园文化 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61-02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校园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它包括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集中表现为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具有先导、辐射、熏陶、教育、约束等功能,在高校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

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首先,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打破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常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了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

其次,教学区、活动区、住宅区的设计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布置学生风采、学习园地、展示自我、星光灿烂,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如校训、校风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

第三,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绿化工作,时时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对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万方科学院依手托母体学校河南理工大学,校园环境优美,是河南理工百年文化的浓重积淀,仍具有无限的激发潜力。当前,我院在积极建设郑州现代化新校区的同时,应对校本部校园的环境继续进行改造和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改造废弃楼建设一所现代化体育馆,让全院师生在遇到恶劣天气时能够进行课余休闲,为学院营造一种活泼与严肃相呼应、静态与动态相融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古老与现代的气息相交叉的校园文化氛围。

2.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全面提升师生素质。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最集中的体现是学风和教风,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

首先,我们从领导入手,通过理论学习,统一认识,端正办学方向,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从教职员工入手,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组织教育观念大讨论,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现代人才的衡量标准,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

第三,在学风建设方面,我们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班级开展“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学生中形成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3.充分发挥校园宣传阵地的作用,开创良好的文化舆论氛围。

首先,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校报和校园网等宣传媒介的作用,营造正确的文化舆论氛围。我院应继续重视在开展广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宣传媒体的教育优势,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师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师生,以高尚的情操塑造师生,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师生。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师生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学校应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项主题活动中,结合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日,不失时机地组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在实践中得到社会交往的体验。

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校园文化质量。继承和发扬我校文化活动的传统,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文艺比赛、专业竞赛以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以体育和文艺美术为载体,将校园活动升华到文化的高度。

二、创新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不断优化运作体制。

1.校园制度文化的内涵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的社会氛围下、现实金融危机不断冲击下,万方科技学院应在原有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优化运作体制,使学院上下树立效益市场和质量意识,增强危机感,强化竞争意识。

2.教师队伍对校园制度文化的影响

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素质的高低及工作作风、态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因此,学院教师管理机构的设置,调整应以高效、精干实用为原则,优化资源配置,一定程度上需要加强对外联络和宣传的力量,突出科研机构的设置。

总之,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基地,是人才的摇篮,学校怎样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所育之人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理论水平、价值取向、工作作风、生活态度、自身素质等起着非常关键的主导作用。

3.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制度文化建设层次。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教师积极工作,使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要有目的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此外,学院还要创新对外交流合作机制及监督机制,有组织、有目的以多种形式派管理、科教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为学院长期发展创建良好外部环境,为学生创造接近社会多层次多方位渠道。

三、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和谐校园文化。

科学人才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树立科学人才发展观,对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开创新时期的用人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建设与学院相适应的校园文化,促进学院全面和谐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基本的群体是教师和学生,由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和创制的文化构成了校园文化的整体文化体系。但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大不相同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者代表着主文化的思想、价值和行为方式,相对而言,教师群体是社会主文化的代表和化身,而学生群体只是主文化的思想、价值和行为方式的接受者。因此,在实现两个群体的整合中,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让教师群体和学生和谐发展,共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从而实现校园文化所要求的育人目标。

四、结束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围绕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高层次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 杨 蕾、董治刚.浅论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J].内江科技,2008.9.25

2 何 知、刘 艳.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教育创新,2008.3.18

学校行风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天津 300222)

摘要: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分析了影响高校学风的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等因素,阐述了高校学风建设应遵循系统性、全员性、层次性的原则,并从调查研究、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学风;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139-04

“学风”,最早可追溯至《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狭义上讲,我们研究的学风,指一种学习风气或是学习氛围,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

学风建设在名牌院校已得到广泛关注,不难想象一般普通高校学风问题的严峻形势。因此,我们围绕学风建设开展专题调研,根据文献调研、走访座谈等形式,首先对影响高校学风的因素进行了归纳。

高校学风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家庭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加大力度扩招以来,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整体素质下降,造成高校学习氛围这个大环境较差,学生生源质量是影响学风不良因素之一。

在现行招生培养体制下,中小学与大学存在极大的教育反差及误区,尤其是高中阶段,面对学习的巨大压力,教师和家人给予学生的鼓励大多是:“你们考上大学就好了,就可以玩了”等,这给许多大学生一个印象:大学就是放松,大家都把高中的压力拿到大学来释放。

目前我国的专业供给可能还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兴趣选择。普教阶段,多数学生很少对专业有兴趣与关注,多数考生做高考专业选择时存在盲目性。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如果到大学发现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再加上学校可能宽松的要求,就会普遍“混”日子。

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少学生持有“成绩不等同于就业竞争力,找工作靠关系”的观念,功利思想、实用主义至上在学生中盛行,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冲击。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凡事依靠父母和教师,家庭教育对学生自理自立与自制能力的培养欠缺。进入大学后需要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学生感到生活学习力不从心,因此形成了现实和能力的巨大心理落差。

(二)学校因素

学校层面是影响学风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既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也为学风建设提供保证,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校园物质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它能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校园制度文化可以通过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规范约束学生行为;
校园精神文化可以引领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传承校园文化精神。实现高水平的校园物质文化、规范化的校园制度文化、深层次的校园精神文化,既能够对学风建设起正向催化作用,又能够为浓郁的学风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三)教师因素

影响学风的教师因素主要有三类。

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师风师德与学校学风建设息息相关。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水平是学风建设的保障,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风的好坏。教师积极完善教学、增进师生互动、推进教学改革,势必对学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主任 良好班风、良好宿舍氛围离不开班主任的引导和指引。班主任不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更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引导班级健康发展的重任。

辅导员 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密切,在学风建设中辅导员的作用不可替代。辅导员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管理、生活事务服务等等,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和积极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健康成长,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四)学生自身因素

对“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学习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对待学习的主体意识差异主要体现在人生目标意识、现实危机意识和个人自律意识的不同上。“意识支配行为,态度决定人生”,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学习意识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学习的行为和学习效果。

大学的授课、学习方法和生活与高中有较大的不同,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大学课程设置灵活,课堂上教师的教授是引导性的,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大量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工作,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念和方法转变不及时,加上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给部分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学生提供了荒废学业的理由。

高校学风建设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关系到每名教师、每个学生,而且与学校的文化积淀、优良传统、管理体制和机制等都密切相关。学风建设系统包括了若干子系统,如学风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反馈体系和考评体系等,体现在学校学风建设目标和规划制定上及学校各个部门执行的任务和履行的职责等方面。学风建设的效果取决于学风系统组成的各个方面的进展进度。高校学风建设必须在出发点上体现出全局性,步骤设计上体现出阶段性,管理上体现出序列性,各方面要求上体现出层次性,成果上体现出时效性。为提高学风建设的工作成效,高校要在抓好内部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外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因势利导,利用社会时展所出现的一些积极因素。

(二)全员性原则

学风建设事关全局,人人有责。高校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要凝心聚力、齐抓共管,积极推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一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教风建设是推动教风带学风的迫切需要。为树立以身立教、从严治教的风尚,抓好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道德水平。二是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基于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的学风建设网络管理责任制,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三是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改进干部工作作风,落实管理育人。四是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三)层次性原则

学风根据其性质由价值层、功能层和行为层三个层次的要素构成。价值层是学风发挥精神功能的核心,不仅包含着师生对大学精神价值的理解和认同,而且包含着师生的行为取向。功能层是价值层的物化和保证,充分发挥功能层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能促进学风由价值层向行为层转化。功能层的实现需要各种管理措施的保障,以学校的制度文化为背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实现学生的知行结合。行为层是学风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功能层和价值层内容的不断充实和完善。

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思考

高校在学风建设中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只有充分认识学风建设中学校、师生在各方面的薄弱之处,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在中央党校讲话《谈谈调查研究》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而且要学习和掌握正确方法,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

(一)以调查研究为切入点,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基本方法

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提高学风建设研究的现实意义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保证,以应对学风建设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需要。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对学风建设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才能把学风问题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学风问题的本质和学风建设的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学风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

总体设计调研方案,扎实推进学风建设调研步骤 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首先,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学而善思,掌握调查研究的手段、方法和步骤。其次,组织调研团队,明确调研提纲,设计调研方案,明确学风建设调研的主题、目标和对象。然后深入师生,开展座谈会、问卷调查、文献调研,及时搜集第一手调查资料,客观正确分析学风问题的实际,研究对策,撰写总结调研报告

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确保学风建设调研取得实效 调查研究是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深入到社会客观实际中,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发展的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事物发展的实践活动过程。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就是讲求实效,而成果转化是调查研究的归宿点。要把学风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决策转化为实践,扎扎实实地解决学风建设实际问题。

(二)以制度建设为关键点,是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基础

制度不仅要起到约束人、规范人的作用,还要激励人、开发人、调动人。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做到切合实际、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首先,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修订和完善陈旧的、不适应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其次,加强对执行各项管理工作的督查,既然已经做到有章可依,就必须扎实做好有章必依,违章必纠,同时对广大师生做好解释工作,帮助他们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精神、将规章条例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指导,提高师生对制度的执行力。

落实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弘扬大学精神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系统的主导和关键。科学合理的制度文化能保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学校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清晰地表达在规则中,变成人人都能理解和准确把握的内容。制度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播载体,它不仅承载着学校的价值理念、学校精神和发展目标,还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有效地内化社会规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统一的制度制定机制 高校现行管理机制,同级不同部门之间利益以及权限划分客观存在矛盾对立,这不仅增加了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和合作的难度,而且会增加学校的管理成本。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制度制定机构,将制定制度的权限统一划归学校的立制机构,这样就杜绝了部门规章制度不配套、不协调,甚至不能形成有效合力的问题。学校制度制定要切合学校的实际,充分发挥学校特色,经得起实践检验,探索将学校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系统,顺应促进学校发展、约束学校各方面工作而不出现漏洞。

规范化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 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的制度制定规范以及完善的制度执行和监督规范确保制度的执行力。制度制定有规范的步骤,包括起草前的调研、立项,制度起草、修改、通过和,以及制度的执行、落实和督察。现实中,为了改善学风,往往采取制度倾向来对学生管理约束以遏制日益滑坡的学风状况。这种做法在短期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无效。监督制度执行、提高制度执行力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监督不是单方的,是双方甚至多方的。监督实际上是一种责任追究制度,看起来是对主体行为选择的监督,实质上是对制度执行本身以及制度执行力的监督,不执行制度或者执行不到位,均应受到责任追究。从长远看,每个主体的制度执行力都会得到改善,一定可以看到监管者敬业、教师认真教学、学生积极学习的景象。

(三)以机制创新为着力点,是优化学风建设的根本途径

坚持全过程,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保障机制 学风建设应坚持“全过程”,将学风建设贯穿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需要师生员工齐抓共管。先抓好学生目标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奋发学习。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的各个阶段都设置目标,尤其是引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较好地保持中学阶段奋发学习的良好劲头。学风建设要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坚持做好几个“两手抓”: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课外教学;
一手抓科学文化教育,一手抓学生素质教育;
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抓先进带后进,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示范机制 高校要培育学生的示范、骨干群体,使之成为和谐校园的主力军,对学风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培育科技创新群体,树立学生创新精神;
(2)培育学生工作群体,延伸学生工作手臂;
(3)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打造组织示范群体;
(4)扶植政治理论学习研究群体,构建学习示范队伍;
(5)创建实践活动群体,搭建实践锻炼平台;
(6)培育学生榜样群体,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落后群体是学风建设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如果对落后群体缺乏关注,小则无法使落后分子改过,大则影响学风的优化。切实做好落后分子的转化工作,就需要对落后分子多些爱心、多些耐心、多些关心,教育他们追赶先进,甚至转变成先进分子。

坚持将激励理论用于学风建设实践,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激励机制 激励理论从总体上是探讨刺激、需要、动机、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激励理论与学风建设的结合使学风建设更具可操作性、可实践性和可控制性。建立学风建设激励机制,就是了解学生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良性动机,促进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与优良学风建设的倡导趋于一致。学风建设中完整的激励机制可将需要和动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积极的人生理想的需要,实现积极的人生理想的动机,激励手段主要依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是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第二个层次,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是改善物质条件的需要,对学生在奖学金等方面的物质奖励,激励手段主要依赖奖、贷、助、补、减的物质激励体系,目的是激励学生为合理的物质奋斗;
精神方面是获得尊重、理解、认可的需要,激励手段主要通过教师多关心亲近学生、与学生充分进行沟通或者通过大力开展社团活动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有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

坚持以学生为本,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动力机制 “以学生为本”,首先是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始终围绕学生健康成才,坚持做到“两个结合”,即坚持学风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相结合,坚持学风建设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学风建设需要处理好引导和强制的关系,要重引导而非强制。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首先是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方面加强引导。其次是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节良好的学习状态。“以学生为本”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放纵,而是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是高校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优良的学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需要科学的方法,需要合理的制度和长效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杨秀红.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2:4-6.

[2]张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6):3-5.

[3]江朵.问题认识:从狭隘到开放——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研究[J].理论界,2013(12):176-178.

[4]黄琼,骆宝丞.高校学风建设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352-353.

[5]阚宝奎.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9,6(1):121-123.

[6]王晓燕.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4(3):78-81.

[7]刘金龙,张君霞.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学习差异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7):40-42.

[8]丁恒龙,张欣平.新形势下领导调研方法与艺术[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3):22-168.

[9]寿韬.大学精神的现实提炼与制度文化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11):35-37.

[10]谭秀森.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65-68.

[11]张文远.制度执行力——学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12]潘玉驹.大学学风建设的基本要素[J].教育评论,2008(1):54-56.

[13]罗佳.论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激励机制的构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4):40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