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生产部季度总结【五篇】

时间:2023-06-22 16:1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一季度,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9.9%,较上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8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排西部第11位,与上年同期相同。地区生产总值2943.9亿元,排全国第16位、西部第3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生产部季度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生产部季度总结【五篇】

生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1篇

(一)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排全国第18位

一季度,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9.9%,较上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
排全国第18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
排西部第11位,与上年同期相同。地区生产总值2943.9亿元,排全国第16位、西部第3位,总量在全国和西部的位次与上年同期相同。

一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18854.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的省份有3个。广东、江苏、山东分别以12612.9亿元、11881.3亿元和11076.5亿元的总量居全国前3位。从增速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7.7%,较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云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国的排名大幅上升,由上年同期的第20位跃居第1,以12.6%的增速与贵州并列。上年同期与贵州并列第一的天津以12.5%的增速排全国第3位。海南、广东、云南等8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上升,山东同比持平。

图1 一季度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二)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排全国第12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同比下降

一季度,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2%,较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2位,较上年同期上升8个位次,排西部第8位,较上年同期上升2个位次。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5%,有21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季度,内蒙古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规模以上,下同)320.36亿元,增速为-10.2%,较上年同期低18.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3个百分点。同期,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1740亿元,增速为12.1%, 虽高于上年同期水平13.44个百分点,但较前2个月回落5.1个百分点。在全国公布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7个省份中,除内蒙古外,山西省为负增长,增速为-51.8%,较上年同期低57.1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西、宁夏和贵州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为5.3%、7.1%、33%、33.1%和34%,分别高于上年同期水平9.5个、15.2个、57.3个、65.8个和32.8个百分点。从结构看,全国工业企业利润中,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利润增速较快,国有企业利润增速较慢。一季度,国有企业实现利润3412亿元,同比增长7.6%;
而同期私营企业实现利润3757亿元,同比增长17.8%;
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6843亿元,同比增长12.9%。同期,内蒙古私营企业、股份制合作公司和股份制有限公司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分别为2.6%、-8.3%和-5.3%,国有企业利润增速为-21.1%。

图2 一季度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三)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上升,排全国第27位

一季度,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下同)同比增长19.7%,较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7位,排位与上年同期相同,排西部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0.86亿元,排全国第23位、西部第7位,排位均与上年同期相同。

从结构看,一季度,内蒙古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3.9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4.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农畜产品加工、化工分别完成投资13.5亿元、33.1亿元和78.72亿元,增速为67%、42.8%和40.5%,分别高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2.4个、28.2个和25.9个百分点,能源行业投资占全区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1.72%,较上年同期低4.91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8092.28亿元,江苏、山东、四川分位列全国前3位。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9%,有23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贵州和云南分别以52%、34.2%和29.5%的增速位列前三位。西部省份仍然保持了上年投资增速较快的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达24.2%,分别高于东、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4.8个、0.1个和3.3个百分点。6个西部省份排在全国固定资投资增速的前10位。

图3 一季度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增速

(四)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排全国第28位

一季度,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0.3%,较上年同期低5.2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8位,较上年同期下降7个位次,排西部第1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33亿元,排全国第19位、西部第4位,排位均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

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较上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有21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个省份持平,内蒙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受经济下行压力、中高端消费降温及消费刺激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除广东较上年同期水平略高0.2个百分点以外,其他30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也较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

图4 一季度各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五)内蒙古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同比回落,排全国第29位

一季度,内蒙古财政总收入606.83亿元,增速为-6.7%,较上年同期低29.5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97.23亿元,排全国第18位、西部第3位,均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9位,较上年同期下滑18个位次,排西部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7个位次。

一季度,全国财政总收入3203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2057.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千亿的省份有5个,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分别以1627.5亿元、1619.7亿元和1197.6亿元排全国前三位。同期,有27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云南、安徽、湖北分别以24%、23.2%和23.1%的增速位居前三位。

内蒙古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受经济增长趋缓、企业效益下滑等因素影响,全国22个省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江西降幅最小,较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贵州降幅最大,较上年同期低31.2个百分点。其余9个省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北京升幅最大,较上年同期高11.6个百分点。

图5 一季度各省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增速

(六)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均同比回落,分别排全国第16位、第2位

一季度,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10.1%,较上年同期低5.6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16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1个位次,在西部排第9位,较上年同期下降8个位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98元,较上年同期增收642元,收入排全国第10位、西部第2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与上年同期相同。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4.7%,较上年同期低5.1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2位,较上年同期上升2个位次,排西部第2位,位次与上年同期相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3224元,较上年同期增收412元,排全国第11位、西部第1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与上年同期相同。

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较上年同期增收6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7个省份,其中,超万元的3个省份浙江、上海、北京以12212元、11986元和10175元分列全国第一、二、三位。从增速看,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3%,较上年同期低4.7个百分点。有21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8个西部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在全国前十位,、甘肃和青海以15.6%、11.9%和11.7%的增速分列全国第一、二、三位。全国有28个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天津降幅最小,较上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贵州降幅最大,较上年同期低8.9个百分点。、青海、新疆3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季度,全国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871元,较上年同期增收311元。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2个。5个省份超五千元,浙江、上海、北京以6716元、6696元和5972元分列全国第一、二、三位。从增速看,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2.2%,较上年同期低4.8个百分点。有20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青海、内蒙古和陕西以15.2%、14.7%和14.5%的增速排全国前三位。全国29个省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宁夏降幅最小,较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吉林降幅最大,较上年同期低9.6个百分点。、北京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高1.6和0.1个百分点。

图6 一季度各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图7 一季度各省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及增速

二、初步结论

(一)增速“西高东低”仍是我国经济增长格局的主要特征,但西部增速优势已明显减弱,6个东部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加快

一季度,七个西部省份排在全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前十位,但同比降幅达到或超过1个百分点的15个省份中8个是西部省份,其中,同比降幅最大的为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上年同期低3.4个百分点。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加快的8个省份中,除西部省份云南、外,同比增幅最大的东部省份为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上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

表1 2013年一季度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幅

(二)我国经济筑底迹象更趋明显,但回稳基础仍需巩固

到2013年一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比降幅连续三个季度收窄。截至4月底,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7个月高于50%的临界点。由此可以判断,我国经济已开始进入筑底企稳阶段,但企稳基础仍需巩固。主要原因:根据PMI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济虽处于扩张区间,但4月PMI由3月的50.9%降至50.6%,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创三个月以来新低,且新订单分项指数和生产分项指数均出现回落,表明经济运行仍存下行风险。同时,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7%,这虽减弱了对CPI的传导压力,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有待提高。

(三)内蒙古经济受外部需求传导,现回暖迹象,但短期内因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仍存下行风险

从数据看,本轮内蒙古经济增速下滑已持续12个季度,同比降幅由2011年二季度开始首次收窄,同年三季度收窄为0,后降幅加宽再收窄,到目前,内蒙古经济增速同比降幅连续两个季度收窄,并有望继续收窄。今年一季度,内蒙古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下行,一致指数下探幅度逐步缩小,宏观经济先行指数继续走高,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回升的预期渐趋明朗,经济景气有望回暖。但短期看,受外部有效需求和产能过剩影响,内蒙古主要工业品行业仍将面临“去产能化”压力,低增长、低效益状况仍将会在短期内持续。一季度,内蒙古工业品销售率为95.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图8 近年内蒙古经济增速同比增幅

(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省份,经济增长更稳健,或实现率先企稳回升

从产业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加快省份除福建外均属二、三产业协调支撑和三产主导型经济。根据2012年各省统计公报数据及相关数据初步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加快的8个省份中,浙江、广东和云南为二、三产业协调支撑型经济(二、三产业比重均超过40%,且二、三产业比重差距不超过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海南和为三产主导型经济(第三产业比重占50%以上,或第三产业比重占45%以上且远高于第一、二产业比重)。

属各次产业协调拉动的经济体,由于产业发展相对均衡,可以多点发力支撑经济增长,属中高端服务业占比较大的第三产业主导型经济体,由于服务辐射范围更大,经济附加值更高,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更强,不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因此,属于这两类型的经济省份抵御外部因素影响的能力较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经济增速下滑幅度相对较低,并且更容易在经济回稳期率先回升。

如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为4.8:50:45.2,产业发展相对均衡。2012年,虽然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年水平下降3.8个百分点,同比降幅仅较内蒙古低0.4个百分点,但由于服务业占比较大,且下降幅度较小,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支撑,相对减弱了工业下滑对经济的影响,使地区生产总值仅仅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内蒙古低1.6个百分点。

如上海市,2012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年下滑4.5个百分点,同比降幅较内蒙古高0.3个百分点,但由于上海第三产业占比和层次较高,受外部影响程度较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加快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地区生产总值仅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较内蒙古低1.9个百分点。一季度,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加快0.8个百分点。

内蒙古产业结构比例协调性弱,工业占比大、重化工倾向明显,且能源原材料工业占比偏高。2012年,内蒙古三次产业结构为9.1:56.5:34.4,工业对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7%。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84.2%,能源、冶金、化工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达73.8%,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产业结构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多元、延长能源原材料产业链条至关重要。

表2 2012年各省份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从需求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加快的8个省份的经济多为东部“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的省份或投资、消费协调驱动的省份。上海、浙江、广东经济属“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而福建、海南、是投资与消费对经济拉动的协调性比较强。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和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更易形成合力,增加抵御经济外部影响的能力,所以这些省份经济增长更为稳健,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经济增速下滑幅度相对较低,并且更容易在经济回稳期率先回升。如广东省,2012年,虽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投资、消费降幅分别大于我区2.5个和2.4个百分点,但其经济增速降幅仅为1.8个百分点,低于我区1.1个百分点。一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实现同比加快,高于上年同期1.3个百分点。

生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2篇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称“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其中,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GDP增速6.7%。从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6.7%,三季度6.7%。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
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
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环比来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秋粮生长形势较好

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上年减少162万吨,下降1.2%,是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总产量3278万吨,比上年减少91万吨,下降2.7%;
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33万吨,同比下降1.1%,其中猪肉产量3690万吨,下降3.6%。生猪存栏43163万头,同比减少3.4%;
生猪出栏47924万头,减少3.7%。

工业生产运行平稳,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集体企业增长0.7%,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工业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和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2%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6和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85950亿元,同比下降0.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0.47%。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584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半年加快2.2个百分点;
其中,8月份增长19.5%,比上月加快8.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8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6%。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中趋稳,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7月、8月和9月当月投资分别增长3.9%、8.2%和9.0%,增速连续2个月加快。国有控股投资151617亿元,增长21.1%;
民间投资261934亿元,增长2.5%,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402亿元,同比增长21.8%;
第二产业投资167497亿元,增长3.3%;
第三产业投资246008亿元,增长11.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3245亿元,增长19.4%。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442238亿元,同比增长5.9%。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67663亿元,增长22.6%。从环比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52%。

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459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1%。房屋新开工面积1226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6.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5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7.1%。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0208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3.2%。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49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1%。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612万平方米,比6月末减少1804万平方米。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04711亿元,同比增长15.5%。

市场销售稳中有升,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8344亿元,增长7.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940亿元,同比增长1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542亿元,增长10.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5614亿元,同比增长11.0%,商品零售212868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01785亿元,增长7.9%。通讯和居住类商品增长较快,通讯器材增长12.7%,家具增长13.9%,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5.4%。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5%。

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950亿元,增长25.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7%。

进出口降幅收窄,一般贸易比重上升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75318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100585亿元,下降1.6%,收窄1.1个百分点;
进口74733亿元,下降2.3%,收窄2.4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25852亿元。9月份,进出口总额21679亿元,同比下降2.4%;
其中,出口12231亿元,下降5.6%;
进口9448亿元,增长2.2%。贸易结构优化。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为出口主力;
民营企业出口增长2.3%,占出口总额的46.5%,继续保持出口份额首位。对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出口增长,前三季度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前三季度进口铁矿石7.63亿吨,增长9.1%;
原油2.84亿吨,增长14%;
煤1.8亿吨,增长15.2%;
铜379万吨,增长11.8%。

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由负转正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1.8%。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4.1%,衣着上涨1.5%,居住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1.8%,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4%,医疗保健上涨3.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5%,猪肉价格上涨21.2%,鲜菜价格上涨12.3%。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环比上涨0.7%。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个百分点;
9月份同比上涨0.1%,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环比上涨0.5%。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9月份同比下降0.6%,环比上涨0.4%。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7元,同比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8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2,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5626元,同比名义增长8.1%。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649万人,同比增加95万人,增长0.5%。三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232元,同比增长5.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前三季度,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6%,自4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商品房待售面积自3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减少。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4%,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17元。前三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3.4%、20.5%和20.1%,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5.2、12.3和11.9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新经济快速成长。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为19.3%,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综合作用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下阶段,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狠抓政策落实改革落地,努力巩固壮大积极变化,确保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

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制造业利润、企业效益等一系列指标也呈现向好态势。我国工业通信业延续了上半年企稳向好的势头,一些指标好于预期。从这个趋势来看,四季度有望继续保持或者延续前三季度平稳运行的态势。

“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工业总体稳、主要行业稳、多数地区稳。“好”的迹象则体现在企业效益回升、市场信心回暖和企业基本面向好等方面。

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信号增多。这既说明工业领域补短板、去产能成效初步显现,也体现新旧动能的转换。

前三季度钢铁行业已累计完成全年产能压减任务80%以上,钢材市场价格比上年上涨30%以上,行业实现扭亏为盈。以互联网、信息通信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

1-9月,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累计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4.2%,增速比8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创今年以来新高。

今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发挥了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前9个月,我国消费市场主要呈现以下亮点:

新型业态快速增长。网络商品零售保持较高增速,1-9月,商务部重点监测企业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5.3%,增速比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分别高24.3、18.5和17.8个百分点。

居住类消费继续加快。今年以来多地房地产市场火热,带动住房相关商品消费较快增长。1-9月,商务部重点监测企业居住类商品销售额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建材、家具、家电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6%、11.3%和10.2%,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加快3.4、0.4和0.3个百分点。

服务消费热点持续涌现。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大众餐饮、休闲娱乐消费需求持续增长。9月份,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西式快餐、中式快餐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比西式正餐、中式正餐高12.4和7个百分点。电影票房收入进入稳步增长阶段,1-9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355.4亿元,同比增长8.6%。

消费价格涨势温和。1-9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涨幅较上半年收窄0.1个百分点;
9月当月CPI同比上涨1.9%,5个月来价格涨幅首次扩大。商务部监测显示,1-9月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4.9%,涨幅比上半年缩小2.6个百分点。

此外,1-9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653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8827.8亿元(折合13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7%。9月当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062.9亿元(折合161.6亿美元),同比增长56.9%。

快速增长是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的主旋律。1-9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较同期全国吸引外资(950.9亿美元)高出391.3亿美元。

1-9月,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业务份额高。1-9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12个,较上年同期增加33个,累计合同额1247.4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4.4%。其中,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合同4191份,合同额745.6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0.4%。

对外投资并购活跃,涉及领域不断拓宽。1-9月,中国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521个,实际交易金额674.4亿美元,涉及67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行业大类,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的并购金额(544.4亿美元)。从涉及国家(地区)看, 美国以162.4亿美元居中国企业实际并购交易金额国家(地区)之首。

国家工商总局发言人、办公厅主任于法昌

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211.9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平均每天新登记超过4万户。目前,全国各类市场主体达到8371.6万户。

继今年上半年新设企业快速增长后,7、8、9月份新设企业数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46.7万户、47.8万户和42.7万户。

前三季度,全国新设企业达401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6万户,比去年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的数字要高。从全国新设立市场主体和企业的情况来看,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被进一步激发,社会投资创业热情仍然较高,持续推进改革仍有巨大潜力。

前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新登记注册企业325.2万户,同比增长27.6%,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81.1%。其中,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快速增长,在一些创业创新集聚区,“互联网+”企业和一些高科技企业发展更为突出。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根据工商总局百县万户新设小微企业周年活跃度调查,通过对2015年三季度新设立的小微企业周年调查问卷分析表明,约八成开业的小微企业已有收入,创新小微企业盈利比例较高。

活跃的小微企业带动了就业显著增长,被调查的百县万户小微企业平均就业人数由开业时的平均每户6.2人增加到7人。在全国范围内,截至9月底,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97亿人,比2015年年底增加了1666.2万人。

此外,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退市意愿有所下降。前三季度,钢铁、水泥、船舶等五个产能过剩行业新设企业4768户,同比增长13.3%。同时,注销企业数量同比下降了51.1%。而需要“去库存”的产业,如房地产业企业数量则继续回升,新设企业9.4万户,同比增长47%,比上半年43.6%的增速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第三产业成为稳定经济增速的重要动能,这是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不大,第二产业生产有所回暖,第三产业增长稳健,拉动三季度经济趋稳。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也呈现出亮点,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

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逐渐扩大,促进消费增长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政策着力点之一,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预计未来消费能够保持平稳增长。

近期宏观环境有所改善,多项经济指标向好,在各方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小幅回升至6.8%,全年经济增长6.7%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

总体看,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9月份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融资力度加大。

企业贷款增量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经营性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均多增明显。固定资产贷款显著多增的原因是企业投资类贷款需求增加。人民银行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三季度59.4%的银行家认为贷款需求增长由企业投资增加导致,这较二季度提高了3.7个百分点。

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较快,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走势分化,部分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成交活跃。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快速增长也与金融机构、居民部门的资产配置选择有关。

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较多、不良资产核销处置力度较大,企业贷款乃至全部贷款相应减少。若在分母项中考虑和“还原”这些因素,个人住房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会较目前数据显示的水平有所下降。近期,一些城市出台了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未来个人住房贷款走势有待进一步观察。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

一季度5.8%,二季度6.1%,三季度6.1%,从季度趋势来看,工业企稳势头有所增强。从主要行业来看,18个增速同比加快行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2.8%,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5.4%;
从地区情况来看,占全国工业增加值近五成的江苏、广东、山东、河南和浙江5省工业增速都在6.6%到8%之间,有力支撑了全国工业的平稳运行。

同时,企业效益在持续改善,市场信心逐渐回暖。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4%,其中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4.1%,扭转了去年以来企业利润持续负增长的局面。

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0.1%,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尽管回升幅度不大,但具有标志性意义。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连续2个月达到50.4%,为2014年11月份以来的月度最高,这说明制造业的扩张动力是有所增强的。

工业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稳的力量在增加,好的迹象在增多,趋稳向好的态势正在确立。

未来我国工业发展的动力除了培育发展新动能之外,还要加快修复和提升传统动能。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是6.9%,高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制造业仍然是经济稳定的主要力量,对整个经济运行起着“稳定器”的作用。

当前,在我国制造业总量中传统行业的比重仍然高达86%,存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足、中端产能严重过剩、低端竞争优势减弱等问题,这既是挑战,也是动力,要攻坚克难,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

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郑小英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税收同比增长8.2%,快于第二产业增速;
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57.3%,较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同样也高于第二产业,说明税收结构更加优化。

同时,相关产业税收降幅收窄,反映我国化解过剩产能成效初显。前三季度,采矿业、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等行业税收分别下降31.8%、2%和2.5%,降幅比上半年分别收窄7.3、4.2和7.4个百分点;
煤炭行业税收下降23.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8.6个百分点;
钢铁行业税收增长1.4%,比上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扭转了下降趋势。这表明,随着淘汰落后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进程的推进,以及煤炭、钢铁价格回升,产能过剩行业出现好转迹象。

生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3篇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在现阶段的表现是:(1)生产和金融事业高度社会化与生产资料、金融资产的垄断资本所有制的矛盾。这是基本矛盾。拙著《三说美国》里的有关部分,已经援引了美国朝野的大量公开、内部资料说明了这个基本矛盾在当代美国确实存在。[注28]本文第一部分实际上也再次说明了这一点。由此派生的矛盾是:(2)个别工厂、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性、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经营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简略地说,就是生产与市场的矛盾。拙著《三说美国》的有关部分也已经援引大量材料,说明这个矛盾尽管在表现形态上有所变化,在当代美国也确实存在。[注29]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高科技公司在美国极度盲目发展,造成产品和设备空前规模过剩,成为引发这场经济危机的主要导火线,而且至今仍然是阻碍经济复苏的重要拌脚石,就是最新证明之一。即使在这场经济危机已经爆发以后,全国商业用房的空房率2001年第四季度从2000年同期的8.3%攀升到13.5%,比刚刚走出一场严重经济危机的1983年还高0.2%;
2002年第一季度,商业用房的空房率继续攀升,达到14.7%。全国公寓出租房的空房率2001年第四季度也从2000年同期的3.5%攀升到5.8%,2002年3月初再攀升到6.3%。然而在房地产大量闲置的同时,全国新房开工率却大幅度上升。2002年1月,新房开工率比2001年同期上升了7.4%;
2002年2月,新房开工率又上升了2.8%,达到10.2%。与此同时,新房销售率下降(2002年3月开始),商用房租金也随之下降(也是2002年3月开始)。[注30]房地产业的这种状况,就是最新证明之二。至于这个矛盾在美国工业生产等方面的表现,就不必赘述了。(3)无产阶级(体力和脑力劳动者)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拙著《三说美国》的有关部分也已经援引大量资料,说明在当代美国确实存在这个矛盾。[注31]本文后面还要专门论述这个矛盾在这场经济危机期间的新发展。

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包括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阐明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真理。1999年4月,美国股市正处于急剧膨胀阶段,整个美国经济正处于这个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我在当时撰写的《一论》里即曾指出,美国股市必然崩溃;
美国的经济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繁荣”,必然发生危机。时间过去并不久,2000年3月,美国股市即从高峰急剧下滑,经营高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数随即呈现崩溃之势;
2000年第三季度,这场经济危机就开始爆发了。事实证明,《一论》所作的上述判断是正确的。那个判断之所以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就是因为那个判断是以上述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的原理为指导、以美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作出的。然而对于奥尼尔部长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客观真理是无法理解、也不愿理解;对于美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哪怕是肤皮潦草地去观察一下,他也不愿意干。这就没有办法了。

回答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要判断前述第二、第三种观点的是非;
也就是要说明美国这场经济危机是否已经结束,或者说它是否已经进入复苏阶段。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是要探明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公布的2001年第四季度和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真实性。因为前述第二、第三种观点,即肯定这场危机已经结束、并进入了不同程度的复苏阶段,都是以商业部公布的这两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依据的。

2001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02年1月31日公布的“预先估算”的增长率折成年率(下同)为0.2%,同年2月28日公布的“初步估算”为1.2%,同年3月28日公布的“最后估算”为0.3%。[注32]

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大部分是由居民采购商品和服务支出(下同;
这种支出是主要的)、联邦政府采购支出和企业采购支出(商业部这一次公布的统计,把它改为企业削减库存,我们就要予以评论)构成的。根据这个“最后估算”,2001年第四季度,居民采购支出增长了6.1%,联邦政府采购支出增长了11.4%。[注33]应当说,这个联邦政府采购支出的增长率是真实的,因为:(1)这种增长是小布什政府从事阿富汗战争、大规模增加军费的必然结果;
(2)有联邦政府的财政支出数字为据。问题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居民采购支出的增长率。每一年美国居民采购支出,历来都集中第四季度,特别是集中在11月下旬到12月下旬的感恩节和圣诞节期间,2001年也是如此。根据民间权威机构——信用风险监测网[注34]的统计结果,尽管各大商品零售企业为争夺顾客平均打折扣达40%(一般商品),或者以零利率提供贷款的方式赊销(汽车),美国2001年感恩节到圣诞节期间的商品零售,还是多年来最糟糕的的一个季节。全国12家商品零售连锁系统(它们是美国商品零售的主渠道)在2001年12月分的销售金额,有7家比2000年同期下降(2000年12月的商品销售就已经处于萎缩状态)。在这些销售金额下降的连锁系统中,包括全国规模最大的西尔斯-罗巴克公司、联邦百货商店(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梅西百货店、里奇百货店,等)以及凯玛特连锁店。[注35]其中的凯玛特连锁店由于严重亏本,债台高筑,不能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进入2002年即申请破产。在商品销售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居民采购怎么能谈得上增长6.1%呢?这难道不是天方夜谈吗?

这里附带说一个问题,即政府商务部公布的居民采购增长率没有按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下降做出调整。实际上,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居民采购的商品(一般购买普通商品,不购买贵重商品)和服务(少乘飞机旅行,能坐火车的就坐火车)的质量都下降了。

第二,把企业采购支出改为企业削减库存。本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纳入企业采购支出,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因为企业采购支出的增减,可以显示出企业生产的升降。企业削减库存,就不同了。因为企业为了削减库存,必须削减生产。因此,企业削减库存只能显示企业生产的下降,而不能说明企业生产的上升。商务部公布2001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玩弄的戏法是:避开企业采购支出,改为企业削减库存。2001年第四季度,企业削减库存1193亿美元,比同年第三季度削减的金额上升了574亿美元。在商业部看来,企业削减库存金额的上升就等于企业生产的上升。这就把事情弄颠倒了。事实恰恰相反,企业削减库存上升的幅度正是企业生产下降的幅度。商业部公布的2001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0.3%的增长率中,企业削减库存就占了2.16%。[36]仅仅减去这一项,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就不是增长,而是显著下降了。

现在再说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的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它在2002年4月26日公布的“预先估算”,美国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5.8%:同年5月24日公布的“初步估算”,把这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调为5.6%[注37]这就更加离谱了。

我们先说商务部公布的上述“预先估算”。因为这个“预先估算”的增长率高于一个月后公布的“初步估算”,对“预先估算”做了评论,对那个“初步估算”就可以不再议了,可以节省许多笔墨。

美国民主党(即前述驴党)在野派——拉鲁什派(这一派既不受民主党当权派的欢迎,更不受共和党的欢迎)曾就商务部公布的这个国内生产总值做过核算。其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商务部把企业削减库存的金额为362亿美元,比2001年第四季度(如上所述,该季度削减的金额为1193亿美元)少削减831亿美元,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部分。在商业部看来,企业库存削减既然减少了,它们就必然增加了生产。这纯粹是一种主观臆测,毫无事实根据。实际上,企业的生产并没有增长。在商务部公布的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60亿美元中,这一部分就占了830亿美元;
在它公布的增长率5.8%中,这一部分就占了3.1%。其逻辑结果是,这一部分的金额增长和增长率应当减去。

这是第一笔帐。

第二,是关于2002年第一季度社会在信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方面的开支。这个季度在这个方面的实际开支比2001年第四季度增长了75亿美元;
减去实际物价上升因素后,这个季度上述开支的增长率等于零,甚至是负数。但商务部采用了“唯乐主义学派”[注38]的物价调整法,使这个季度社会在信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方面的开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增加了344亿美元,在它公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8%中占了1.3%。即使采用“唯乐主义学派”的物价调整法,这个季度从总体上看,企业的资本投资也是下降的。因此,这一部分金额增长和增长率,也应当减去。

这是第二笔帐。

第三,是关于2002年第一季度居民在购买房地产方面的开支。商务部在它公布的上述国内生产总值中,说本季度居民在这个方面的开支比2001年第四季度增加了179亿美元,在它公布的本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8%的增长率中占了0.55%。但此项增长基本上不是房地产本身的增长,绝大部分是泡沫,只不过是使早已存在的房地产超通货膨胀泡沫进一步肿大而已。

减去以上三项,就要把商务部公布的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8%的增长率变为0.8%。

第四,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以金融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占了2/3以上。因此,商务部公布的上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并非是物质生产或曰实体经济的增长。美国的物质生产实际上是下降的。[注39]

这就把事情的本来面貌说清楚了。

商务部公布的那个“初步估算”就更是如此。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次是要考察美国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转状况。

在这里,我们先说以下两点:

其一,是巨型垄断公司的经营状况。

2002年4月8日发行的《财富》杂志公布了该刊排行榜上有名、美国规模最大的500家工商金融公司2001年的盈利状况。作为一个整体,这500家的利润下降了53%。这是该刊自1955年开始发表500家排行榜以来的最大利润下降幅度。也就是说,这是20世纪30年代那场资本主义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以来最大幅度的利润下降。

此处提一下美国影响最大的《纽约时报》。由于工商金融企业经营处于不景气之中,广告开支削减,使世界闻名的《纽约时报》公司在竞争中遭到惨败。2001年第四季度——2002年第一季度期间,在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中,《纽约时报》已排在《今日美国报》和《华尔街日报》之后,屈居第三位。[40]

据出版《华尔街日报》的道·琼斯公司统计,截至2002年5月1日,已经公布同年第一季度纳税后盈利状况的1146美国巨型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净亏损32亿美元。虽然亏损金额不大,但这些公司在总体上陷于亏损状态,却是1992年第一季度以来的第一次。[注41]

还有一个股票市场的问题。

我在《再论》、《三论》、《四论》里都曾提到美国投资人在股票市场上的金融资产损失。这里要说的是,股市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伤害投资者,同样也伤害上市公司本身;
投资者的金融资产损失同时也是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损失。《三论》、《四论》均曾说过,在这次股市价格下跌狂潮期间,即从2000年3月到2001年9月,美国股市上金额达7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已经灰飞烟灭。本文前面已经说过,到2002年5月,美国股市情况基本上仍然是这样。这就是说,美国上市公司在此期间损失了同样金额的金融资产。这也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那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资产损失。现在要补充的是,一些亏损严重、极度渴望从股市场上捞一把的公司。它们曾下过大赌注,赌输了,竟不惜造假帐,虚报盈利,以欺骗投资者,企图继续吸引投资者的资金。实际上,这些公司在股市场上损失的资金有可能超过一万亿美元。[注42]

这里提一下美国上市公司造假帐的问题。

本文前面说过,安然公司申请破产暴露出:该公司在被迫申请破产前曾冒险从事金融衍生品。那是该公司暴露出来的问题之一。该公司暴露出来的问题之二,就是造假帐,欺骗投资者。2000年,安然公司曾虚报近6亿美元的盈利和隐瞒10亿美元以上的债务。美国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公布的帐目,必须经过一家具有权威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给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是美国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安然公司的上述假帐,是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与安然公司合谋的产物。

这个造假帐问题暴露的后果有二。

其一是一连串上市公司,包括环球电讯公司、泰科国际公司在内的假帐问题逐一被揭露出来;
还有一些公司,如软件制造商冠群公司、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公司的帐目,也分别受到了美国法院、联邦调查局和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的调查。美国《福布斯》杂志把这种现象称为“帐目魔术”。一批巨型垄断公司造假帐,导致美国面临一场严重的商业信誉危机,投资者不知道应当相信谁,不应当相信谁。[注43]

其二,是本来最具有权威性的美国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江河日下,其业务受到沉重打击,而以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受到的打击为最严重。人们像躲避魔鬼一样,纷纷远离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提供审计服务的上市公司接连不断地撕毁原来与它签订的审计合同;
事务所内有的审计师自杀,其他审计师大部逃离;
加上一个联邦陪审团在法庭对它的审讯,使它已经落到支离破碎的境地,剩下的基本上只是一个空壳而已。[注44]

第二,是一系列大型公司破产。

我在《三论》、《四论》里,曾经谈到过这场经济危机期间截至2001年12月止美国大型工商业公司破产的严重状况。2002年1月到5月,有关企业破产的信息仍然接连不断地传来。这5个月的主要情况如下(未经法院批准者除外):

1月6日,位于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科霍能源公司申请破产;

1月22日,在美国打折扣零售商中位居第二的凯玛特连锁店申请破产;

1月28日,营业网络遍布全世界的环球电讯公司申请破产;

2月1日,麦克劳德美国电讯公司[45]申请破产;

2月12日,著名的凯泽制铝公司申请破产;

2月15日,经营卫星电话业务的格洛巴尔斯塔公司[46]申请破产;

2月20日,制造飞机零部件的凯尔斯特朗公司[47]申请破产;

2月24日,生产奶酪的萨普雷马公司[48]申请破产;

2月25日,经营电讯业的姆鲍尔控股公司[49]申请破产;

2月28日,生产维生素的莱纳健康产品公司申请破产;

3月1日,电线制造商杰-普-莫公司申请破产;

3月5日,生产厨房和浴室用具的福米卡公司申请破产;

3月6日,位列美国钢铁冶炼业第五的全国钢铁公司申请破产(它是1998年以来申请破产的第32家钢铁企业);

3月27日,阿德尔菲亚电信公司申请破产;

4月15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汽车电池制造商埃西德技术公司申请破产。

5月20日,经营高速度信息传递的Metromedia Fiber 网公司申请破产

5月22日,威廉电信集团公司申请破产。

5月24日,Nextel 电讯公司申请破产。[50]。

这场经济危机期间,迄今为止,在《财富》杂志2000年500家排行榜上有名的巨型垄断公司里,申请破产的就有4家。它们是:1,安然能源公司(名列第18);
2,凯玛特连锁店(名列第27);
3,LTV钢铁公司;
4,伯利恒钢铁公司。[51]此外,已经申请破产的环球电讯公司,全国钢铁公司,麦克劳德电讯公司,生产一次成像照相机和专用胶卷的宝丽莱公司,经营化工和建筑材料的格雷斯公司,制造汽车电池的埃西德技术公司,ExciteAtHome因特网公司 等,虽不属于《财富》500家之列,但也是具有垄断性的大公司。一场经济危机,成群结队的巨型垄断公司和垄断性公司倒下,这在美国战后以来的经济危机史上也是罕见的。

回答这个问题,再次是要考察美国工人阶级的失业状况。

我在《四论》里说过,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劳工部公布的统计,在这场经济危机期间,截至2001年11月,美国失业职工上升到816万人。同样是根据这个部公布的统计,截至2002年4月,美国失业职工已上升到860万人;
其中到4月18日止失业救济已经到期、继续申请救济的失业职工,已达到1983年2月的水平。[注52]1983年2月是个什么水平呢?当时,1979-1982年那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刚刚结束,1983年全年平均,美国失业工人总数是1071万人。[注53]在这里,我们只说劳工部公布的2002年4月失业人数的统计,即860万人。我在《美国走马观花记》、《三说美国》和《三论》、《四论》里曾反复说明过,这种统计是不符合实际的;
对美国政府公布的失业数字加一倍,才比较符合客观实际。这样,2002年4月,美国的失业职工就是1720万人。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纽约著名的研究机构——会议委员会2002年5月20日发表报告说,今年4月,美国先行经济指数下降了0.4%。它预示美国经济前景不祥。

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就可以看出,美国这场经济危机并没有结束,更没有进入复苏阶段;
或者说,迄今为止,即从2001年第四季度到2002年5月,美国是处于一场经济危机发展过程的中间停滞阶段。

由此可见,小布什总统说的“我们还没有走出丛林”;
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至今不说美国这场经济危机已经结束或者已进入复苏阶段,是有事实根据的。

三,关于美国经济面临的不稳定因素

我们现在要回答前述第三个问题,即美国这场经济危机是否会进一步发展和如何发展。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考察美国经济目前面临的种种不稳定因素。

这些不稳定因素主要是:

第一,是企业固定资本投资继续呈下降趋势。

据美国政府商务部公布的统计,2001年第一季度,企业固定资本投资为1748亿美元;
2002年第一季度为1624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减少了124亿美元。其中用于设备和软件的投资,2001年第一季度为965亿美元,2002年第一季度为873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减少了92亿美元。这里说的2002年第一季度企业投资的下降幅度,还是前面提到的商务部公布的那个“预先估算”(其下降幅度为5.7%);
在随后公布的那个“初步估算”里,这种下降幅度更大(其降幅为8.2%)。[注54]

企业削减固定资本投资的直接原因,一是经营利润的下降或者亏损;
二是债务过重;
三是商业银行加高了发放贷款的门槛。

第二,是高科技公司继续处于衰落状态。

生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4篇

就2014年第一季度燃气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现通报如下:
一:评价

作为安全部一员,我认为在公司渐渐发展的过程中,学习了很多知识,搞好安全工作,为防范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为重点,强化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规范安全生产管理行为,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安全投入,提升装备水平,改进生产工艺,构建安全生产环境。强化事故隐患排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系统。筹备组建应急抢险队伍,进一步完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继续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管理素质。完善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使重大危险源处于可控状态。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安全建设和管理水平,确保生产运营平稳高效地进行。

二、安全检查情况

由安全部主任邓挨光组织,为门站、南沟阀室进行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漏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正常运行。

1、每星期一次安全大检查,共13次。

2、检查内容:为门站设备进行检漏,以防出现安全隐患。2014年3月21日一级调压撬(法兰连接处没关紧的缘故);
城燃撬出撬法兰连接用密封胶处理(原来微漏);
xv3005(临临线)出站压力表旁微漏;
2014年4月6号,经公司安全检查发现南沟阀

室存在漏气,告知广东化建进行维修后,依然漏气。4月14号,又经维修,暂时不漏气,但是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从门站到城区水泥路,由于下雨水毁路基损坏,存在重大交通安全隐患,长输管线和入城管网的三桩的未铺设,具体管位不明确,巡线人员对管位得不到准确定位。

3、整改情况:定时进行安全检查,加强燃气管线安全管理,强化管道巡视检查。凡遇施工、过重车等可能造成管道漏气的重点部位,维修检查人员必须认真做好维修检查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于有施工地段的管线,应专人看管。

三、安全生产制度

1、2014年目标责任书

2、2014年安全工作总结及2014年安全工作计划

3、城市天然气设施管理、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定。

4、安全生产责任制度5、天然气门站季度安全检查

6、施工安全责任状

7、安全台账记录

8、动土申请书

9、员工安全责任书

10、关于安全检查的总结汇报,及落实情况,整改措施

11、动火作业规程

四、培训学习及安全知识宣传

1、安全生产例会学习,培训知识

2、组织员工外出学习、培训,持证上岗

3、每天早上8点由邢总组织开会,学习知识

4、制定安全制度,对外宣传安全知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员工责任心与素质

五、落实安全制度

1、制定紧急事故应急预案

2、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公司,并尽早落实。

六、工作计划

1、每月安全计划、总结

2、安全生产季度总结

3、关于安全工作的汇报

4、2014年安全生产例会总结

推荐访问其他精彩范文
2014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2014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2014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生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5篇

1.为加强和提升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本公司工作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制定此考核制度

2. 工作质量考评(以下简称“考评”)是指用系统的方法、原理,评定、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工作质量考核针对员工的工作表现。

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包括试用期内的员工。

4.以员工在被考核该段时期工作成果与表现为依据,各部门经理对所属员工的平时的工作留意,严密考核。

二、考核的内容

1、分以下四部分:

(1)、工作质量情况:本季度内完成的所有工作,是否完全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

(2)、安全生产情况:在本季度的工作中,是否有不安全的工作生产行为;

(3)、工作表现情况:指本职工作内的协作精神、积极态度等。由部门内部同事或被服务者进行考评。

(4)、技术水平情况:在本季度的工作中,技术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三、考核方法

1.季度考核:

每季度对员工考核一次,由部门经理具体考核,填写到《JL0303-05员工考核表》中(具体见表)季度考核从四方面进行——工作质量情况、工作表现情况、安全生产情况、技术水平。

分为六档——优、好、良好、良、一般、差。如在四项中有低于良档的将累计到年终奖金一并计算。

如在一季的考核中全部为优的,在年终奖金发放时系数将+0.1,如在一季的考核中全部为好的,在年终奖金发放时系数将+0.05,三季可累加。

如在一季的考核中全部为差的,将立即离岗培训,时间为3个月,如经考核再不合格将予以辞退。

2.年终考核:

第四季的考核为年终考核。

年度综合评判在90分以上,为优秀,年终奖金的系数为1.2;
年度综合评判在80分以上,为良好,年终奖金的系数为1.0;
年度综合评判在70分以上,为好,年终奖金的系数为0.9;
年度综合评判在60分以上,为一般,年终奖金的系数为0.8,年度综合评判在60分以下的,为较差,无年终奖金。并且公司将视情况给予其警告、降级使用或辞退。

四、考核时间

季度考核:考核时间为每季最后一个月的15日。

年终考核:员工于12月底举行总考核1次。

考核年度:2006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五、要 求

1、员工的直接上级为该员工的考评负责人,具体执行考评程序;

2、本部门经理为该员工的考评负责人;

3、考评结束时,考评负责人必须与该员工单独进行考评沟通;

4、各部门经理对于所属员工应按工作质量情况、工作表现情况、安全生产情况、技术水平严正考核。

六、保 密

1、考评结果只对考评负责人、被考评人、人事负责人、(副)总经理公开;

2、考评结果及考评表格交由人力资源部存档;

3、任何人不得将考评结果告诉无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