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22 16:3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目前,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使用结构、所有制结构,胡永平就其投资的来源、投资结构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投资增量调整方法来解决投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司增绰从投资用途方面对我国固定资产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五篇】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回归分析;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01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目前,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使用结构、所有制结构,胡永平就其投资的来源、投资结构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投资增量调整方法来解决投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司增绰从投资用途方面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由于投资行业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以上分析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文章将从投资行业的角度出发,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行业数据研究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定量分析各行业之间联系和区别,初步探索投资结构的区域性差异。

二、研究方法

依据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2012》说法,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根据投资目的将其分为:1.农、林、牧、渔业;
2.采矿业;
3.制造业;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6.交通运输、仓库和邮政业;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8.批发和零售业;
9.住宿和餐饮业;
10.金融业;
11.房地产业;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6.教育;
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0.国际组织。在进行分析时,由于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交易额占了投资总额的绝大部分,文章采用不含农户的行业数据,由于国际组织数据样本资料数据无从取得,将该项省掉,将剩下的19个方面作为19个变量,分别以字母A~S表示,总固定资产用字母T表示。文章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

三、研究思路

利用相关分析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找出各变量的公共因子;
最后使用聚类分析对各省的投资情况进行聚类,以分析省际之间的投资差异;
提出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的建议。

四、数据分析与报告

以总固定资产投资为因变量,以各行业投资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线性回归,估计结果中修正,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强,方差分析中P值小于0.05,模型显著,在整体上很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文章采用标准估计系数(SPSS19.0中定义为试用版),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可以分析出其投资结构,估计模型如下:

(1)

在以上模型中可以看出C(制造业)、K(房地产业)对总投资的单位影响分别达到0.474、0.269个单位,远大于对其他行业投资的影响。为了研究各行业之间的关系,对固定资产投资的19个组成部分进行相关分析,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除B(采矿业)与G(软件业)相关系数值为-0.231外,其他行业之间表现出很好的正相关性。通过相关分析可知,固定资产投资的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意味着存在一定的信息重叠,变量之间具有公共的信息,为了找出这一部分信息,文章对19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案例的KMO值为0.831,检验说明案例很适合因子分析,公因子变量对各行业信息提取度达到70%以上,比较合理,根据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和累计方程贡献率大于80%的标准,提出三个公因子,分别以表示,第一个因子在A、C、D、F、H、I、L、K、O、R行业载荷较高,第二个因子在E、G、J、M、S行业载荷较高,第三个因子在B、N、Q行业载荷较高。为了研究提取出来的公因子对总投资的贡献,利用T作为因变量,以提出的公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估计模型如下:

(2)

由于地域差异性的存在,第一公因子总投资影响最大,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等与人们生活消费、住行方面,这也是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是第二、三公因子所涉及的行业。

五、研究结论与总结

1.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是:用于制造业、房地产的投资要高于其他行业的投资。

2.制造业、房地产对固定资产总投资有显著影响,在这两方面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比较大,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元会带来总投资0.474元的增长;
房地产业投资增长1元会带来总投资0.269元的增长,这与目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和住房紧张等问题相契合。

3.构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9个行业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这就使得增加一个行业的投资可能会带来其他行业发展,特别是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龙头行业。

4.鉴于构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关系,文章对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将其精简为三个公因子。固定资产投资与这三个公因子呈正相关,对总投资的影响依次减弱。

5.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区的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都要领先于其他城市,投资结构在各地区中最为合理。

根据研究结论,总结如下:由于各变量之间相关性比较高,呈现正向相关,说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同步式”投资现象,在一方面的投资必然会带动其他方面的投资。投资结构呈现地区性的差异,特别是贵州、云南、广西在投资方面比较落后,投资效率低、结构不合理,所以一方面要继续支出西部建设,推动其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根据各省的投资结构差异性制定更加合理宏观投资调控政策,形成合理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合理布局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方面的投资,充分利用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外资等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胡永平.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J].经济探索问题,2003,02

[2]司增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12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范文第2篇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提升经济水平,为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提供条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随经济的发展持续增加。我国经济自2006年实现快速增长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过快增长的现象。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未来所需资金,本文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作为一个时间序列,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使用ARMA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其未来增长率。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

本文使用1981―201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数据为一个时间序列,建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模型,对我国2014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行预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一)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模型的建立

将原始数据输入Eviews6.0软件中,检验该组数据是否平稳。ADF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p值=0.0332

图1 自相关―偏自相关图

由图1可以看出,Q统计量的p值都小于0.05,说明序列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该序列为非白噪声序列。根据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的拖尾性和截尾性以及AIC原则,尝试建立不同的时间序列模型。通过对ARMA(4,3)模型进行白噪声检验,其结果显示延迟6阶和延迟12阶的p值均大于0.05,这说明该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模型拟合成功。建立ARMA(4,3)模型:

xt=0.210813+0.440113xt-1-0.398061xt-4+εt-0.913235εt-3

其中,{εt}为标准正态白噪声序列。

(二)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分析

根据建立的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模型,计算出1981―2013年的增长率预测值以检验拟合模型效果的好与坏,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3 模型拟合图

拟合模型走势与原始序列走势基本一致,残差基本保持在±1之内,说明模型拟合得比较成功。并且Theil不等系数值为0.144083,模型预测能力较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模型建立比较优。

(四)模型预测分析

利用拟合模型对原时间序列做出2011―2013年的预测值,并与真实值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相对误差较小,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理想。所以,根据ARMA(4,3)模型的拟合结果对201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行预测,其结果为23.92%。也就是说,在201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仍将继续增长。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投资效应;宏观经济

2009年,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推动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成为扩内需保增长的主要动力,2009年1-8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如下:

第一,投资增长加快,成为“保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1-8月份,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21亿元,同比增长33.5%,扣除价格因素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为38.3%,比上年同期加快20.6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的最高增长水平。根据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9年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长率为35%,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6%,是过去10年43%均值的2倍,这表明4万亿投资计划发挥了积极作用,投资高增长成为抵御金融危机保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二,投资结构有所优化。这主要体现在:首先,第一、三产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1-8月份,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增长68.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6%,这均高于第二产业29%的增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其次,国民经济中急需发展部门和地区的投资增长比较快。主要表现为:铁路投资增长126.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54.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7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57.1%;水利投资增长65%;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增长42.1%和38.1%,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第三,民间投资有待加强。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1192亿元,同比增长40.1%,远高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水平。这表明前8个月的投资高速增长是通过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大项目来实现的,投资结构中民间投资明显不足。

2009年1-8月份,在我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调整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宏观经济景气回升、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高增长、土地市场升温提高地方政府资金配套能力等众多有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仍会保持高位运行态势。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年度模型,预测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27402亿元,名义增长率为32%,比2008年高出6.5个百分点,为近16年的最高增长率;剔除价格因素,投资实际增长率为34.4%,是2008年投资实际增长率的2.26倍。

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有以下方面:

第一,产能过剩加剧风险。尽管在本轮经济刺激计划中,国家十分重视经济结构调整,但客观上,投资高速增长使得我国产能过剩的风险进一步积聚。2009年第2季度,在高投资的驱动下,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9.1%,已经高于第2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9%的增幅,特别是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7%,重新回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工业经济效益指标降幅明显下降,远低于2008年的水平: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360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040.3亿元,下降了22.9%;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6.45%。工业增加值的快速上升和工业企业利润的迅速下滑反映了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比较突出。正如中国人民银行报告指出,2009年一季度我国24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从全球经济调整周期上看,由于全球化带来的增长红利高峰已过,虽然与去库存化相关的短期周期已接近尾声,但是与去产能化相关的中长周期却刚刚开始,这必将影响我国未来长期潜在产出,使得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在未来的较长时期内相对更加突出。

第二,地方财政风险。在本轮经济启动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在争上项目时过度追求规模,不顾地方政府财力限制,从银行过度融资,使得一些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远远大于其财政实力,负债规模呈10-20倍的增长,政府债务率远远超过了风险警戒线。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遍地开花,过度负债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银行盲目授信、资金运用不透明、信贷资金财政化等问题不断集聚,这给地方财政、银行风险和未来地方经济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

第三,银行结构风险。2009年以来,为配合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国银行业贷款规模迅速扩张。1-7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7.73万亿元,同比增加4.89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72倍,同比增加172%。虽然,快速增加的银行贷款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对推动我国经济企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贷款高速投放积聚的风险隐患也在迅速增加。对银行业本身来说,银行经营活动中的不审慎行为和冲动放贷、粗放经营的倾向有所抬头、项目资本金不足风险、房地产市场资产泡沫风险等新的风险等,威胁着我国银行业的安全。

第四,投资消费结构进一步失衡。2009年1-8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为38.3%,创1997年以来历史最高值;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6%,不到投资增速的一半。根据中国宏观经济模型,预测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由2008年的57.3%骤升到69.5%,上升12.3个百分点;消费占GDP的比例则进一步下降,消费偏低、依赖投资拉动的结构性失衡进一步加剧。

参考文献:

1、柳建光,李子奈.关于投资乘数及边际消费倾向计算方法的讨论[J].统计研究,2006(12).

2、杨飞虎.我国投资乘数、加速数与经济增长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7).

3、岳国强.4万亿新增投资的见效时间和拉动效应[J].中国投资,2009(3).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范文第4篇

一、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1.投资增长“前高后低”,回落速度明显。2006年上半年,在多种有利因素的促进下,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加速增长,上半年增长31.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4.2个百分点。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加强和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自下半年以后,投资增长逐月回落,尤其是10月、11月份回落幅度更大。前11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9,312亿元,同比增长26.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比前9个月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10月当月投资增长仅16.8%,比上月减缓6.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预计12月份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见图1)

2.“中部崛起”效应突现,东部地区落幅最大。分地区来看,10月份三大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出现回落态势,东部地区落幅最大。前10个月,东部地区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1.4%,增速比1~9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占全国投资的比重也由上年的55.2%提高到52.9%,降低了2.3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投资增长35.7%,增速比1~9月份下降了1.4个百分点,但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占全国投资比重由21.7%提高到23.2%。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依然是三大地区中投资最强劲的地区;
西部地区投资增长30%,比1~9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占比也提高了0.6个百分点。可见,越是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达的地区,对调控政策越敏感,受调控政策的影响也越大,越是市场发育程度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对调控政策越不敏感,受政策影响也相对较小。(见表1)

3.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减速,第二产业降幅最大。1~11月,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98亿元,同比增长36.8%,增幅比1~9月回落0.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4,073亿元,增长26.9%,增幅回落4.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4,341亿元,增长26.2%,增幅回落0.5个百分点。比较而言,第二产业受政策调控影响最为显著。

在三次产业投资均有减缓的同时,结构上的积极变化也十分明显,主要是第一、三产业投资加速增长,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回落。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是2006年以来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加快的重要原因。前11个月第一产业投资增长达到36.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
同样,受交通运输、金融业以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投资增加的带动,第三产业投资增长也达到26.2%,比上年同期加快4.1个百分点。与此相反,第二产业投资却比上年放慢9.5个百分点。同时,在第二产业中,一些重点行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又增长105.1%,增速提高了60多个百分点;水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增长30%以上,比上年同期提高超过15个百分点。

4.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继续趋缓。2006年1~10月,城镇累计新开工50万元以上项目168,56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1,344个;
10月当月新开工项目16,596个,比9月减少了4290个。1~10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2,751亿元,增长4.4%,增幅回落3.1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占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比重为27.1%,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4.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施工项目248,86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3,251个;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4,397亿元,增长22.6%,增幅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

5.投资资金来源增速进一步趋缓。2006年以来,在投资资金来源方面最大的变化是自筹资金、其他资金占比明显提高,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占比下降。前10个月,城镇投资到位资金77,6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8%,增幅比1~9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自筹资金43,583亿元,增长30.8%,增幅比1~9月回落1.3个百分点,占比由上年同期的54.8%上升到56.1%,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国内贷款14720亿元,增长27.7%,增幅回落1个百分点,占比由上年的19.1%下降到18.9%;
利用外资2995亿元,增长12.9%,增幅回落4.1个百分点,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国家预算内资金3277亿元,增长33.1%,增幅比1~9月提高1.5个百分点,占比提高0.1个百分点。

6.房地产投资小幅趋缓,外资进入房地产步伐加快。前10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16,416亿元,增长24%,比1~9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受外资大量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前10月份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外商直接投资资金增幅达到62.8%,比上年同期提高近44个百分点,占比由上年的0.7%提高到2006年的0.9%。

二、2006年投资是短期因素“冲击”的结果

2006年投资增长“先扬后抑”出人预料。笔者认为,推动2006年投资“超预期”增长的因素既有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景气上升等中长期因素,又有政府换届效应、资金供给宽裕、国际环境趋好和企业效益提高等短期波动性因素。但总的来看,支撑投资增长的中长期因素与往年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促进2006年投资高增长的主要是短期因素。当政治周期、货币供应和国际环境等短期因素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经济和投资造成“正冲击”时,投资超出预期实现高增长则是必然的事情。

1.政府换届和“十一五”开局之年使政府主导型项目增加较多。2006年是“十七大”之前地方的换届年,各地领导都希望多出政绩,而多出政绩最快捷的办法就是上项目,加大投资。同样,在新的“五年规划”开局之年,不论中央还是地方都安排了相当一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因此,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均会加大投资。这一点可从前10个月中央和地方投资项目均实现高增长上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中央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9.6%,而去年同期增幅只有15.5%;
地方项目投资增长也高达26.2%。

2.货币供给宽裕,银行贷款增加较多。资金供给状况是影响投资增长最基本的因素之一:货币越宽松,投资资金来源就越充裕,投资增加也越多。2006年,国家确定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分别增长16%和14%。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供应实际增长均高于调控目标。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8%,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6.8%,分别高于调控目标0.8和2.8个百分点。另外,流通中现金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与广义货币增速的差距缩小,货币流动性比往年有所增强。

近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工、建、中、交等商业银行都进行了资产重组并引进战略投资者,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新的运行机制,要求各家改制银行增强盈利能力,使银行放贷意愿增强。另一方面,银行系统存在较大的存贷差,也增加了放贷的压力。存贷差从2001年底的3万多亿元,扩大到2005年底的9万多亿元,2006年11月末已超过11万亿元。大量闲置资金在银行间市场内循环,导致利率较低,影响银行的经营业绩。因此,商业银行千方百计扩大贷款规模。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幅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2006年前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93万亿元,超过全年2.5万亿的调控目标。

3.企业效益提高,赢利水平大幅增加。近两年企业效益好转尤其是非国有企业效益大幅增长,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自主投资能力,而且还增强企业预期赢利和投资的信心。2006年前10个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7.27,比去年同期提高17.12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6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尤其是非国有企业效益提高更加明显:集体企业利润增长30.8%;股份制企业利润增长31.7%;私营企业利润增长50.1%。

三、当前投资领域值得重视的突出问题

1.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投资效率低下。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合理产业结构的影响,在投资高增长的带动下,2006年以来能源消耗继续快速增长。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资料,2006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0.8%),其中,煤炭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5.5%,石油石化行业上升8.7%,全国单位GDP电耗为1433.8千瓦时/万元,较去年底增加75.3千瓦时/万元,上升5.5%。单位GDP能耗增加,实现全年能耗下降4%的节能目标面临严峻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能源大省的能源消耗仍然比较高,历史原因又造成中西部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加上目前节能技术落后,致使节能降耗任务非常艰巨。

2.行政手段调控效果明显,但调控手段需要转变。2003年以来,以投资、出口两轮驱动的经济始终以超过9%的速度运行,尤其是2006年二季度,GDP增长超过11%,城镇固定资产增长达到31%左右,投资规模过大,增长过快,成为经济运行最为突出的问题。10月中旬,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6个督查组,根据各地区前一阶段对新开工项目自查清理情况,对山东、江苏、河北、河南、安徽、四川、内蒙古、辽宁、浙江、吉林、江西、湖南共12个省区进行督查。督查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银监会、统计局、安全监管总局、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八个部门联合组成。从运行情况来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仅延续放缓态势,而且也是最近几个月中放缓速度最大的一个月。由此可以得出:近几个月中10月投资增速降幅最大,要么是因为督察组的工作成效显著,要么是部分地方在中央督察期间在统计数据上做手脚。不论哪种情况,都表明了行政方式在调节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3.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比重下降,企业自筹比重增加,弱化了调控政策的效应。本轮投资高增长,许多人认为货币流动性过大是主要原因,相应地,货币政策应当承担起更多的宏观调控重任。但从具体操作来看,紧缩性货币政策力度不能说不大,从4月份以来,央行先后采取了两项升息,两项提高准备金率。但投资增速依然比较高,货币政策效果不理想。

为什么货币政策效果不太明显?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投资资金来源发生变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货币政策不论是升息、提高准备金率,还是控制贷款规模,主要在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性融资领域发挥作用。统计数据显示,当前银行贷款仅占投资资金来源的20%左右,而自筹资金、其他资金占比达到73%,由于以信贷管制为主的货币政策主要作用于银行信贷,但对其他形式的资金来源不直接、影响也不是很大。这必然减弱货币政策的效果。

4.部分瓶颈行业投资过度,出现产能过剩的可能性加大。煤、电、油、运等资源性和基础性产业短缺是本轮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价格高起、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几年煤、电、油、运等行业投资大幅增加。以煤炭开采业为例,2003到2005年投资增幅分别达44%、60.8%、76%,2006年前10个月又增加近32%;
2003到2005年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长分别达22%、45.5%、33%,2006年前10个月增长16.4%。由于连续几年大幅增加,供给能力逐年增强,同时由于需求减缓,导致这些行业供求格局发生了变化。

电力行业是本轮经济增长中最为突出的紧缺行业,2004年曾同时出现过26个省、市、区“拉闸限电”、“停四开三”等现象;
同时,电力行业也是产能扩张最迅速的行业之一。据估计,如当前在建、续建项目继续投资,未来几年将有5亿千瓦装机容量投产,届时我国产能将达10亿千瓦。然而,随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逐步落实,经济增长的逐步回调,电力弹性系数将逐步下降,因此,我国经济增长未来若干年若保持8%左右的增速,电力行业的潜在产能也将出现明显过剩。

四、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判断及预测

(一)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大

展望2007年,促进投资较快增长的中长期因素将会保持稳定,但一些短期因素会发生改变,加大了2007年投资增长的不确定性。

1.世界经济放缓的迹象比较明显。世界经济走势通过两个方面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一是预期因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二是增加出口,世界经济走强通过国际贸易的增加来促进一国出口,从而带动其投资增长。从目前趋势来看,2007年世界各大经济体经济放缓的迹象比较明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预测,世界经济2006年和2007年将分别增长5.1%和4.9%,世界贸易增长率2006年为8.9%,2007年为7.6%。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减缓迹象(2006年二季度比一季度放缓2.5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降温,受利率影响较大的行业生产下降,新增就业人数减少,先行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下滑。一些国际机构、美国政府部门及私人研究机构也对美国经济增长发表了预测和分析,结论是美国经济在2007年的增长动力显得相对不足。综合预测,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2.8%,比2006年低0.6个百分点。日本经济虽然处在上升通道,但速度明显减缓。另外,朝鲜和伊朗核危机、恐怖主义等继续对世界经济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因此,2007年世界经济能否像2006年一样表现良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银根收紧政策制约投资资金来源扩张。企业投资所需资金,既可以是企业自有资金,也可能是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进行直接融资。给定其他条件不变,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从理论上说,企业使用自有资金也有机会成本,这个成本与使用银行贷款资金的成本是一样的。而实际上,企业使用银行贷款除了支付固定利息之外,还要支付其他一些费用(如谈判、签约、履约、律师等费用),因此,企业更加倾向于使用自有资金来扩大投资。

促进2006年投资高增长一个很重要因素是近年来企业利润增加较快,企业自筹资金能力增强。2006年前10个月,在投资资金来源中,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达到56.1%,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2007年,由于:(1)受国际资本流入减缓,企业利润增速放慢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自筹资金的能力受到影响,(2)货币信贷政策可能收紧,这对企业自主投资将产生抑制作用。

3.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放缓。利用外资从两方面对投资增长产生影响,一方面是资金来源方面,扩大国内资金供给,不仅直接使投资规模扩大,而且通过降低国内利率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来扩大投资;
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横向和纵向联系扩大对国内其他产业及企业产品需求而拉动投资。“七五”以来,从资金来源方面,利用外资在我国投资资金来源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外资在扩大投资资金来源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近两年来,由于高耗能、高污染的投资项目都受到政策的限制,再加上与我国竞争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越南等外资流入增多,使流入中国大陆的外商直接投资明显下降。2006年11月份,我国吸收外资情况无论是从单月还是累计,均呈下降态势。前11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2.6亿美元,同比增长2.1%。从投资资金来源来看,前10月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下降了0.5个百分点。预计2007年,利用外资不会明显增加,利用外资减少或增长下滑对投资较快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4.在建规模过大,但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不断趋缓。由于2006年新开工项目较多,在建投资规模偏大,投资增长的惯性依然较强。但从8月份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不断趋缓。1~10月份,新开工项目比去年同期增加33,251个;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2.6%,增幅较前9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影响明年投资增长不确定性增大的既有资金来源、能源原材料约束等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有世界经济放缓等外部需求方面的因素。在制定当前和下一阶段投资与经济政策时,只有把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充分考虑到,才有可能避免政策失灵,最大程度地抑制市场失灵。

(二)趋势预测: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回落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投资;
固定资产;
GDP;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010-05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的核算标准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根据支出法,GDP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四个方面相加所得。GDP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又称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其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也是GDP核算指标中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1为1996—2011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可以看到中国全社会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增长速度也在逐年增加。作为投资的一个重要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贡献。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表示未来形成经济发展的投入增加,未来GDP的产出就会增加;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使得当前GDP的投入得到增加。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既促进当前的GDP增加,又带来远期的GDP增量,形成了双重效应。

本文将从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分为国有经济投资、集体经济投资、个体经济投资三个方面来探求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一、数据选取与来源

本文所研究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此我们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与个人经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划分为国有经济投资、集体经济投资、个体经济投资、外商投资经济投资、股份制经济投资等。其中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的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三类。因此本文选取这三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

以上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因数据时间的限制,我们选取了1996—2011年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二、模型建立

本文所选的三个解释变量为国有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集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个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被解释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

(一)回归分析

完整模型为:

Y=B0+B1X1+B2X2+B3X3

其中,B0-B3表示回归系数,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X1表示国有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X2表示集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X3表示个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

为了使模型更易于解释,对模型进行取对数,调整后模型如下:

LnY=B0+B1Ln(X1)+B2Ln(X2)+B3Ln(X3)

回归结果如下:

LnY=6.58654094169-0.155323511522Ln(X1)+0.178904891593Ln(X2)+

0.576938360036Ln(X3)

从初步回归结果中我们发现变量X1的系数为负,且P值很大,代表系数不显著。而变量X2、X3的系数都为正,且P值很小,表示系数显著。方程总体调整后的R方为0.996224,拟合程度很好。

(二)多重共线性、异方差与自相关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从多元共线性检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X1与X2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多元线性关系。因此,我们采取逐步分析法进行解决。

首先,引入集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X2与个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X3这两个变量,取对数之后,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在引入国有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这个变量X1之前,X2与X3的系数是高度显著的,并且符合经济意义。

我们再引入国有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X1这个变量,取对数之后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即为原模型的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有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综合系数并不显著。

因此,合理的模型应当是剔除变量X1,即LnY=B0+

B2Ln(X2)+B3Ln(X3),修正后的模型为LnY=5.994675+

0.156393Ln(X2)+0.491810Ln(X3)。

回归结果为:

2.异方差检验。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得到结果如下:

由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P值大于0.05,因此不存在异方差。

3.自相关检验由LM TEST检验自相关可得:

从检验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P值很大,因此判定不存在自相关。

三、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

(一)个体经济

图2为1996—2011个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变化,可以看到个体经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速度与数量在不断增长,且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上升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而模型的回归结果中我们也发现,个体经济变量的系数约为0.491810,且P值为0,系数显著。也说明个体投资对经济的增长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集体经济

图3为1996—2011年集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变化,可以看到集体经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在2005—2006年间比重大幅下降,而1996—2005年与2006—2011年这两个期间其投资额比重一直保持稳定。

回归模型中,集体经济变量的p值是显著的,且变量的系数为0.156393。说明集体经济的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是正相关的,且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小于个体经济。

(三)国有经济

图4为1996—2011年国有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变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有经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数量虽然在不断的增加,但所占的比重却逐年下降。

在未修正的回归模型的回归分析中,国有经济投资变量的系数为-0.155324,且p值较大,回归不显著。

在修正后的模型中,由于国有经济变量与其他变量的高度共线性,因此删去该变量。

从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体投资在经济的增长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种趋势与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变是相一致的。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经济投资占主导地位,投资的一切产出都归于国家所有,这对于人们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打击,同时也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发展也受到抑制。

然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不断转变,国内个人、集体的投资热潮被掀起。个体更有动力去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启示与建议

1.政府对个人与集体经济投资进行鼓励。从回归分析中,我们看出个体经济、集体经济等对投资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对GDP的贡献加大。政府需要鼓励个体经济、集体经济等加大投资力度。

2.政府应当进行适当引导与管理。个体经(下转21页)(上接13页)济、集体经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当中难免会出现乱投资、寻租现象等不合理的行为,因此政府需要适当的介入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引导与管理,避免市场混乱。

3.正确处理各经济类型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个体经济、集体经济还是国有经济投资对经济增长都有着一定贡献,因此必须处理好各经济类型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更好的更有效的配置资源的目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其地位与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界定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而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外国投资经济等经济形态的兴起也更需要国有经济思考自身的控制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