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舞蹈教学活动【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22 17:4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张爱玲在《谈跳舞》中说:“中国是没有跳舞的国家。”其实大唐盛世,中国的舞蹈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无论是宫廷内还是在社会上,舞蹈教育活动都有很大的发展。官办舞蹈教育机构的完备与层层设置,社会舞蹈人才的大量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舞蹈教学活动【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舞蹈教学活动【五篇】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唐代 舞蹈 教学

张爱玲在《谈跳舞》中说:“中国是没有跳舞的国家。”其实大唐盛世,中国的舞蹈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无论是宫廷内还是在社会上,舞蹈教育活动都有很大的发展。官办舞蹈教育机构的完备与层层设置,社会舞蹈人才的大量培养,都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舞蹈教育活动的发达。粗略翻检《全唐诗》,创作过有关乐舞诗歌的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近三十位大家。大唐舞蹈的妖冶美艳,激起了诗人们的创作才情,也说明了那个年代的舞蹈辉煌。所以欧阳予倩说:“大体上讲,西周、西汉和唐代形成了舞蹈艺术发展的三个高峰,而唐代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而这种舞蹈盛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时的舞蹈教育活动,正是由于有了优良的教育体制和政策,艺人的增多和技艺的增长才成为舞蹈繁荣的最大驱动力。

一、唐代的盛世舞蹈

欧阳予倩先生在《唐代舞蹈》一书中,对这一时期的舞蹈做了高度的概括和精彩的阐释。文舞的阴柔潇洒,武舞的荡气回肠;唐高宗的寓战略战术思想于破阵乐,武则天的用上九百人的夸大的《神宫大乐舞》,唐玄宗的令人惊叹的新型技术舞者回身换衣,以及平韦后之乱后所作的《光圣乐》;小型舞蹈的健舞、软舞;最为人称道的,还是舞者“羽化而登仙”的《霓裳羽衣舞》,轻纱罗曼的服装,时缓时急的节拍,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也就是唐明皇杨玉环这对恋人了。

二、唐代舞蹈的政府政策

唐政府关于舞蹈的态度,在皇帝们对待自己的娱乐生活中就能看的出端倪。在唐代,凡是宫廷举行大宴,必定要进行乐舞的演出,如群臣朝贺皇帝举行宴会、招待兄弟民族使者、庆丰收、欢迎玄奘从西域返长安等都要举行大宴,整套地演出各种乐舞。还有上文提到那几位皇帝所作的舞蹈,并且远远不止这些。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们,爱舞蹈,享受舞蹈,自然也就为了自己纵情声色支持舞蹈事业的发展。

另外,唐代有针对百姓的“禁舞”条例,实际的意思就是只准皇帝老儿高兴,不许平民百姓娱乐舞蹈。封建的统治阶级,把民间的歌舞表演集中到宫廷里,自得其乐,同时把这种享受当做一种特权,不许民间同享。唐代还曾明令禁止散乐百戏到农村去表演,《唐会要》卷34说,违反禁令的艺人,或者是接待他们的人家以及村长,就要打三十板,艺人解回原籍服重役。这样做的理由大致上有二:一是等级观念;二是维持统治,也就是怕平民聚众闹事。

三、唐代舞蹈的教学机构

提到唐代的舞蹈教学机构,一定会让人想起教坊和梨园。《教坊记》载:“右多善歌,左多工舞,尽相因成习”。说明当时居延政坊的左教坊以舞蹈训练为主。《新唐书》卷二十二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

《新唐书•百官志》载:“武德后,置内教坊于禁中,武后如意二年,改曰‘云韶府’,以中官为使,开元二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唐代教坊主要负责宫廷俗乐的创作与表演,人数众多,是颇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乐舞百戏的创作和演出单位。自成立以后,它便成为宫廷娱乐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唐代音乐舞蹈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教坊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但在教坊中担任最高职务的,却是宦官,职务即教坊使,全称为“总监教坊内作使”。据考证,唐代第一任教坊使是范安及。安史之乱后,宫中如此庞大的乐舞机构和众多的乐工舞人变成了统治者的负担。至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教坊的规模和人员已越来越小和少,此时的教坊虽然还没有解散,但比起盛唐之时其规模和人员已远远不及了。教坊乐人隐于民间,大部分人晚景凄凉,只能在晚唐官商宴会的歌舞声中追寻开元盛世的记忆。

梨园是唐玄宗专为自己设立的乐舞机构,因在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主要是教授和演奏“法曲”,能够选入梨园的都是最优秀的乐舞艺人,因此即有《唐会要•杂录》载的:“开元二男,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皇帝梨园弟子。”梨园弟子从太常乐工中精挑细选,男性艺人300,住禁苑的梨园;女性艺人数百,住宫中的宜春北院,都称作“皇帝梨园弟子”。公元755年之后,宫廷乐舞机构逐步缩减和衰落,统治者也愈来愈无心于乐舞。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99年)梨园终于解散。梨园已经消失一千多年了,但它的名称却一直沿用至今。

四、教学机构中的教学活动

舞蹈艺人在宫廷娱乐中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平时陪伴玄宗和杨贵妃度过无数欢乐时光的正是这些杰出的艺人。

首先是挑选学生。教坊设立之初,乐人主要有两部分成员构成,一类是原太常寺中的散乐乐人,一类是藩邸的散乐乐人。除此之外,青楼一直是教坊选拔乐人的重镇。公孙大娘是教坊杰出的剑器舞家,经常舞于华清宫御前,郑峪《津阳门》诗云:“公孙剑伎方神奇”,僧怀素见之,草书大进,受其舞蹈顿挫之势的启发,神奇的舞技才能使众艺触类旁通。张云容是杨贵妃发现的舞蹈天才,曾为之舞姿倾倒,留在身边精心培养,并格作诗颂扬相赠。

参考文献:

[1]欧阳予倩.唐代舞蹈[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窦培德.大唐盛世的皇家宫廷舞蹈.当代戏剧,2003.1.

[3]王松涛.从胡舞的流行看盛唐气象的多元性与延续性[J].中华文化论坛,2008.1.

[4]柏红秀,王定勇.关于唐代教坊的三个问题[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5]左汉林.唐代梨园弟子的产生与沿革考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6]柏红秀,王定勇.唐代第一任教坊使考[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5.2.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舞蹈教学 引导自 由

现代高校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这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和振兴教育事业的必然方向。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为主的舞蹈教学活动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它在引导的基础上需要一定的自由,师生是在教育的愉悦状态中,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

一、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有目的、有规范,需要施教者的积极引导;
艺术教育又是有自由的,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以艺术品为中介,进行自由的情感交流。这是艺术教育的独特之处。[1]实施教育中离不开施教者对受教育者的引导。伊斯拉尔·舍佛勒说过:“在教学中,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走进许许多多前人留给我们的大厦中。”[2]舞蹈教学过程既是传授舞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舞蹈技能的过程。作为一种舞蹈技能,它既是身体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身体与心理高度结合的过程。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切不能采用强制和灌输的方式,教师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民主的教学活动氛围中来,并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来完成这一创造性活动。

二、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1.在引导与自由中掌握动作规范

在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完整、准确的示范动作,同时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解清楚动作、姿态的要领,使学生能捕捉动感、动态、动作的神和动作的整体形态。许多动作和技巧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磨练,这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和不厌其烦的精神。而这种非智力因素靠单个训练很难培养,只有学校的集体训练,才能使学生在竞争中,在同学的比较、启发、刺激中养成。[3]因此,在学生掌握正面的动作之后,不要急于纠正动作,可让他们自愿组成小组,鼓励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然后一同分析研究和练习体验,并将正面的动作迁移到反面去,最后大家共同来完善动作。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作的难点与重点,了解组合动作的规律、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将自己的情感经验渗入到动作中,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分析和掌握动作,获得学习的好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在友好竞争的活动过程中,互相比较,共同提高,在自由实践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较快地掌握动作规范。

2.教学方式的自由多样化

在舞蹈教学中,尽力发挥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活动要求,具体学习内容和活动过程则由师生在教学中自然生成。为适应这种变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和享受这种教学自由。例如在双人舞的接触磨合练习中,一开始双方动作往往缺乏默契配合。于是我及时调整方案,播放柔和的音乐,提出活动的要求,开始两人练习圆的意识,从不接触逐步过渡到身体点的接触。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很快进入舞蹈状态,出现自然流畅优美的舞蹈动作。在观察到学生步伐缺乏流动时,我就让学生进行步伐模仿训练的游戏,并提出了腿的活动要求。学生兴趣很浓,在游戏中,步伐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
学生对于动作的时间与力量得到了开发。我还及时引导他们在此练习基础上注意空间的变化。如此双方在不断地体会主动与被动的角色变换中得到了自信和欢乐,在动作的变化发展中感受到舞蹈的无比乐趣。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活动平台,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3.引导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

点到为止,不做、也不能做详尽的分析和指导,这是艺术教育的引导方法,其实质在于强调受教育者的感觉。舞蹈作为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习舞的快乐。良好的舞蹈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应当把课堂重点定位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舞蹈、体验舞蹈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舞蹈活动中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以享受舞蹈的乐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优美音乐的同时掌握组合动作;
还可先让学生学习组合动作,课后找自己所喜爱的音乐进行练习,然后配合自己选择的音乐进行表演与交流;
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一些基本动作进行自由组合、自配音乐。由学生自编自导,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调动了学生课后复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在音乐的带动下自由伸展身体,充分表现着自我。人的身体蕴含着无限的潜能,从身体出发可以走向更宽广的心灵宇宙,让人寻回快乐的本能,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4.引导激发自由创作

我认为创新是在积累中不断超越的,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把充满智慧的想象付诸实践的结果,也是编导个人的心灵感悟在艺术实践中与学生碰撞出的火花。[4]教师应引导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舞蹈自由创作中充分展现自我,并在表现中得到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动作的模仿重组法、加减法、改编法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初步掌握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初入创作的同学都感到舞蹈语汇的匮乏,因此在已有的组合上着手创编容易打消学生对于创编的恐惧心理。比如在学会了藏族踢踏舞基本的动作组合之后,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几种步伐进行模仿重组法创作。把学生分成几小组,由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发挥集体的智慧,把课堂所学的动作进行重新组合。动作加减法在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创作中常感觉动作缺乏的同时,在编排中又呈现出众多动作的堆积,并没有形成动机的有效发展变化。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动机的舞姿节奏与动力,继而通过改变方向、动作减化、动作叠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动机的发展变化。在练习舞台调度的学习中可以采用改编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独舞表演性组合改编成群舞。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学生充分地考虑舞蹈队形的变化、空间构图的处理,更关注于独与群的关系及舞蹈织体的丰富变化。舞蹈的创作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要多样化,激发学生自由创作的激情是教学的关键。

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励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加学校及地区的各类文艺汇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独舞《月夜情思》在省大学生汇演中获得专业组第三名。

在艺术教育中没有引导不成为教育,没有自由也不成为艺术教育。引导得过度可能遏制受教育者的艺术能力,引导得不足无法使教育者进入艺术的殿堂。同时缺乏自由会使艺术教育和智力教育、道德教育相混淆,自由的过分使用则远离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舞蹈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掌握引导和自由的范围。如何正确把握尺度,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译,《艺术感觉与美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舞蹈课程教学 问题对策

舞蹈是艺术之一,是一种艺术文明形式。舞蹈教学是我国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教学需要。舞蹈教学在一定层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内在气质和修养的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保持身材,增强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能力,情感宣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如何提高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培养高舞技高能力的艺术舞蹈人才?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析了我国高校舞蹈课程教学问题及改进对策。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舞蹈教学不够重视,教学资源欠缺

现阶段,我国高校舞对蹈教学不够重视,片面的认为舞蹈教学是娱乐性、锻炼性教学活动。随着各大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建,教学专业、课程学科丰富繁杂的今天,舞蹈教学越来越被高校教学忽视。舞蹈课程有限,舞蹈课时不足,甚至一些高校将舞蹈教学归宿于选修课、或者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大大影响了舞蹈教学的课程质量和教学有效性。舞蹈教学的不到重视,教学资源设备欠缺。教学资源是为了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而提供的素材、教材案例、基础设施或者教具等等。教学资源也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基础,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有效性重要保障。然而我国舞蹈教学的教学资源欠缺教学设备有限,舞蹈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舞蹈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核心,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因素。现阶段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仍沿袭传统的“说教式”、“口传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枯燥、理论的舞蹈知识,简单肤浅的舞蹈动作大大打击了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涨。教学方法单一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活动脱离舞蹈教学实际性、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原则,学生在教学中主要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限制了学生舞蹈学习、舞蹈创作等能力的提高。

(三)高校舞蹈教学专业教师匮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资源,对教学的活动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转变舞蹈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的舞蹈教师匮乏。甚至出现教师兼职、体育教师代课兼任等等现象,教师学历、职称水平较低,缺少学习和培训等等提升自我素质、能力的机会,舞蹈课程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教学活动,许多舞蹈教师的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模式传统,缺乏实际的舞蹈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不能有效合理的组织教学活动有序的开展,语言表达能力、专业舞蹈技巧等等都亟需有待提高。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改进对策研究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培养大学生舞蹈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动力,对教学活动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首当其冲的是加大学生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激发学生对舞蹈教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舞蹈基本功是舞蹈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舞蹈教学的前提。针对于许多高校大学生而言,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接收到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缺乏一定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巧。因此,教师应当将舞蹈基本功作为舞蹈教学的第一课程,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比如说身体的软度、柔韧度、压腿压肩、推脚背组合、下腰劈腿等等。

(二)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适应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教学理念,也是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舞蹈素养、舞蹈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需要教师树立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以学生为本,开展因材施教的课程教学。因材施教是教学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正对性教学,实施有的放矢的开展差别教育。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弥补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舞蹈教学中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比如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有序的凭借学生的舞蹈基础、领悟能力等等将学生大体上进行分组。对于舞蹈基础知识、技巧薄弱的学生,加大基础舞蹈的教学力度。对于层次较好的学生,注重其舞蹈表演技巧、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加强高校舞蹈教学实践环节教学

理论与实践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活动的前提基础,实践活动是理论知识的检验和有效补充,是检验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的将二者融合起来。在注重舞蹈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当加大对舞蹈实践、舞蹈表演的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发现学生教学活动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另一方面,舞蹈实践等集体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效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学有效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等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可以举办如:文艺汇演、舞蹈艺术节、舞蹈表演比赛等等舞蹈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总之,在创新舞蹈教学方法,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还应当提高教师的专业舞蹈素养,打造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舞蹈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更好的服务于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事业。

参考文献:

[1]马晓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2,(27).

[2]刘荔.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关于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1,(18).

[3]王敏.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才智,2011,(04).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4篇

一、普通艺术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对舞蹈教学的需求现状。虽然普通艺术高校已经对舞蹈教学开展多年,但学生对舞蹈知识的了解却仍然不深,无法准确地对舞蹈的舞种等进行专业分类。不过,大多数的学生对舞蹈都表现出强烈的热爱,很多学生都有参与实践表演的希望。大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多数都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真正投入到舞蹈学习后,普遍觉得舞蹈学习难度较大,对舞蹈教学没有足够信心。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多与学生舞蹈实践机会不多,教师教学引导方式不当等有关。

2)高校舞蹈课程开设现状。近年来,各高校对国家相关的号召和政策积极响应,开展了一系列普及性的艺术教育,舞蹈教学也在其中。有关舞蹈教师也在促进自己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对舞蹈课程积极开设,吸引学生参与舞蹈教学,但开设的课程范围较窄,舞蹈教学普及面也较窄,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虽然高校也对一些新兴舞蹈项目加以引入,但传统舞蹈教学内容占据比例依然较大,而新兴舞蹈教学项目,因教学实践限制等,一直呈现出发展不够均衡和完善的现状。

3)高校舞蹈教学师资现状。因一些学校领导缺乏对舞蹈教学应有的重视等,导致专业舞蹈教师引入普通艺术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时间较晚,各艺术高校在舞蹈专业教师方面还比较短缺;
一些舞蹈教师在从事舞蹈教学的同时,还需要从事其他相关课程与工作,工作量较大,较少有时间对舞蹈教学潜心钻研,使得高校舞蹈教学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舞蹈在普通艺术高校中的普及也难以落到实处。另外,因限于经费、时间等,高校舞蹈教师较少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教师教学水平舞蹈得到持续提高,教学经验无法紧跟时代变化而变化,不利于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

4)高校舞蹈教学管理、设施现状。高校对于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学校对舞蹈相关活动进行开展的过程中,管理、组织等支持比较薄弱,导致学生对舞蹈教学不满。在教学设备方面,高校舞蹈教学虽然基本都配备了专门的训练室,但训练室的面积普遍较小,训练环境相对来说还比较差,难以满足学生的专业舞蹈学习和训练。有些高校舞蹈教学的活动组织,缺乏规划和计划,组织往往比较仓促或者活动组织较少,理论课程较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训时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效果和质量。舞蹈教学设施的不完善,缺少多媒体教学设备,容易挫伤舞蹈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

二、高校舞蹈教学发展对策与建议

1、积极转变舞蹈教育目标,培养综合性人才

舞蹈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学校开设舞蹈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的这些理念的规定都是普通艺术高校舞蹈教育必须遵循的指南。高校应对舞蹈教育的普及性和自娱性有更全面的认识,积极转变舞蹈教育目标,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人才进行培养。这就要求高校在舞蹈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舞蹈素质状况进行教学,在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的基础上对教材限度和教学内容加以掌握,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通过舞蹈教学学会使用舞蹈语汇来跳舞,让舞蹈教学中的真、善、美融于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普通艺术高校舞蹈教学在目标方面不能仅仅对高超的技术加以追寻,而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舞蹈教学,充实大学生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过舞蹈教学,引导学生多多参加各种舞蹈活动和比赛,促进学生组织能力的提高;
通过舞蹈教学,在反复的舞蹈训练和强化中,促进学生表现力、表演力以及自信心的提高;
通过舞蹈教学,让学生学会编舞、排舞、跳舞,促进学生创作思维的提高。舞蹈教育目标的转变,是改变高校舞蹈教学现状的本质要求。

2、改变舞蹈教育观念,调动学生积极性

高校舞蹈教学应注重对以往舞蹈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实现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应着重从学生兴趣入手展开教学,对一些有趣的、能够启发学生心志的舞蹈有意识地选择,使学生对舞蹈产生共鸣;
对学生反馈性意见给予尊重,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主动互动,以促进学生接受力的提高。普通艺术高校应对各种舞蹈社团的成立积极鼓励,发挥学生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舞蹈学习与训练平台,在舞蹈社团的开展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组织、协调、创造等各项舞蹈能力。对于舞蹈社团,教师也应负起责任,发挥带头作用,对学生舞蹈社团工作给予指导和配合,以引导舞蹈社团发挥其应有作用。教师应与学校一起,对丰富的舞蹈活动积极组织和开展,为学生提供多种舞蹈展示平台,丰富学生的舞蹈表演经历,激发学生的舞蹈表演热情。

3、建立健全舞蹈教育管理制度,保障舞蹈教学正常开展

高校舞蹈教学中呈现的问题与舞蹈教育管理有很大关系,高校除了要重视教师、学生因素,还需要重视教育教学管理因素,对舞蹈教育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建设一支高素质舞蹈教学管理队伍,为舞蹈教学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管理保障。高校舞蹈教育管理,应加强对高校舞蹈教学规范化的管理,对教师职称评定公平对待,为教师提供更多发展平台,为舞蹈教学争取科研课题等支持。在管理过程中,应遵循激励性原则,对于好的管理者应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
还应对良好的舞蹈教学环境进行营造,为高校舞蹈活动等提供秩序保障。

4、完善舞蹈教学设施,加强舞蹈教学师资建设

对于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高校应加强对舞蹈教学的投入,完善舞蹈教学设施。舞蹈训练教室的场地应最少为100㎡,采用规范化的木质或胶地板,以避免学生发生膝盖损伤情况;
教室室内光线应保持明亮;
配备多媒体、音响、摄像机等舞蹈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除了舞蹈教学设施外,高校还应加大对舞蹈教师师资建设的投入,调动舞蹈教师教学积极性。各大高校应对专业的舞蹈教师人才进行引进,促进舞蹈教师梯队的建设和完善。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方面,高校应不定期开展培训,加强对教师新理念、新知识的教育,着重教师知识面的不断拓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加舞蹈文化活动交流的机会,让舞蹈教师对舞蹈文化发展的动态与方向及时地把握,鼓励教师开展舞蹈教学科研活动,对舞蹈教育和教学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整个舞蹈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提升,改进舞蹈教学方式,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综上所述,面对舞蹈教学中呈现出的各种问题,高校应对舞蹈教育目标、教育观念积极转变,采取有效的改进促使,积极改善其舞蹈教学现状,促进普通艺术高校舞蹈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赫 单位:常州大学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5篇

一、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认识不全面

首先,民族民间舞蹈源于群众的生产劳动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舞蹈形式,且蕴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是人们表达情感的载体,是人民群众生活和劳动的缩影。但是,很多高校舞蹈教师忽略了各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文化内涵,对各个舞蹈的特色和外在形式投入了较多的研究精力,在教学中也体现了这种片面性,仅此学生学习的民族民间舞蹈也只是有其形而无其神。其次,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各种舞蹈类型和舞蹈文化纷纷涌入我国,尤其是交谊舞风靡成为了各种社交活动的最常见的舞蹈形式,其优雅易学,男女双方以默契的舞步和含蓄的形体,伴着舞曲节奏,展现出高度的和谐,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高校舞蹈教学也受这种现象的影响,导致部分教师难以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有足够的重视,这种观念自然也会使学生倾向于西方舞蹈的学习。因此,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艺术,高校舞蹈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健全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认识。

(二)只注重舞蹈技巧训练,忽视了情感培养

舞蹈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肢体的变化来传达人的主观情感,因此舞蹈是肢体动作和主观情感的完美结合。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表达情感的产物,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和民俗风情,如果没有对舞蹈表演注入特定的情感,人们看到的只是机械的肢体动作,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情感,更无法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因此,表演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必须要注入情感,如藏族舞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着对自然、生命的敬畏,有的还融入了祭祀礼节等,因此,表演时表情要严肃、动作要规范,要给人一种庄严肃穆、崇敬神秘之感。但是,在实际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对学生基本功、技能技巧的训练,如动作是否到位、是否规范、是否标准,而很少注意对学生眼神、表情的运用和训练,更顾不上舞蹈意境的体现,教师的不重视造成了学生在平时的训练和表演中只侧重舞蹈技巧,而忽视了了解舞蹈作品的思想情感,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也没有得到训练。因此,不少学生在表现舞蹈作品时表情僵硬、眼睛无神,与肢体动作不匹配,自然无法达到传情达意的表演要求。

(三)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选择不合理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不管哪一科目的教学都离不开相应的教材,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要以教材为依据,因此教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采用的是以教学大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下,不管是舞蹈专业还是非舞蹈专业,开设舞蹈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是相同的。统一的教材既不能满足舞蹈专门的教学需求,也不适合非舞蹈专业的舞蹈教学,这是因为舞蹈专业使用的教材具有较强针对性、专业性,统一的教材必然会有一些基础性的内容,显然是不适合舞蹈专业学生的;
而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则会认为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偏难,掌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此外,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内容和编排比较陈旧,很多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没有及时与时代接轨,因此,舞蹈教学也无法跟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当然这也与民族民间舞蹈不受重视有一定的联系。

(四)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

舞蹈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学生仅仅依靠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和练习舞蹈技巧是远远达不到舞台表演要求的,他们需要多在实践中磨练,需要多积累舞台经验,多接受观众的检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舞台表现力。但在实际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很少为学生创造舞台表演的机会,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训练,或者课后排练节目,参与学校活动和舞蹈比赛的机会有限,更不用说参加社会活动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提高他们综合素养,为以后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促进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的方法

(一)了解各民族的独特文化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风俗习惯,都有各自的舞蹈文化和动作特点,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每教一种舞蹈都要与其相应的民族文化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独特的舞蹈文化,以便他们更准确地把握舞蹈精髓,更自如地表达情感。比如,在教学藏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藏族的地域特点、生活习惯等,因为藏族基本上处于我国高原牧区,受自然环境和劳动习惯的影响,藏族人的肺活量较高,他们的呼吸具有负重感和压抑感,因此藏族舞蹈具有慢吸慢呼的特点。这种特点在藏族舞蹈弦子中的表现最为明显,弦子部分的基本动律是“屈伸”,慢吸慢呼的呼吸方式可以使舞蹈动作更加流畅、有力、收放自如。再如,教学蒙古族舞蹈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广阔的大草原造就了蒙古族人能歌善舞、奔放豪迈的性格特点,因此蒙古族的舞蹈具有热情奔放、节奏明快、动作干脆的特点,如“抖肩”“翻腕”等舞蹈动作表现了蒙古族人开朗、豪爽、奔放的特点,“骑马”“雄鹰展翅”等舞蹈动作体现了蒙古族追求自由、豪放不羁的生活理念。另外,蒙古舞的呼吸以在重拍上慢吐气较多,也充分体现出蒙古舞粗犷剽悍、豪迈矫健、稳重端庄的特点。要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单单依靠课本的知识、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民族民间舞蹈教师,我们还要广泛搜集关于各民族舞蹈的资料,可以到图书馆摘录,也可以从网络上查找,还可以搜集各民族的舞蹈录像,或者到民间采风总之,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民间优秀的舞蹈种类。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学生交流沟通,拓宽自己的视野;
还要聘请民族地区的舞蹈教师和专家到学校开展知识讲座,丰富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

(二)发挥舞蹈艺术“以情感人”的魅力

高校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人才,促进民间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学生不仅要具备舞蹈基本功,还要具备广博舞蹈理论知,以及高超的舞蹈技能,还要能够理解舞蹈艺术的独特价值,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并受到感染和熏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舞蹈艺术“以情感人”的特点,让学生能够体悟到舞蹈的艺术魅力。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发源于各族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现代化的文化浪潮的冲击下,依然屹立不倒,其根本原因就是民族民间舞蹈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能过打动观众、感染观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民族民间舞蹈这一根本性特点,在传授给学生舞蹈知识的同时,将包含其中的舞蹈艺术风格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展现给学生。在学生学习不同的舞蹈时,给他们营造一个不同的文化意境,通过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和舞蹈动作,并在学生的内心产生一个情感的依托,使他们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舞蹈之中,将舞蹈动作与情绪相连接,进而使学生在情感的体会下爆发出巨大的想象力,以及对舞蹈的激情,这样,他们的舞姿会更加优美,动作会更加灵动,能更明确地向观众传达舞蹈的主题和思想。

(三)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针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各高校应当依据本校的舞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办学特色等选择合适的教材,而且教材的难易程度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和参考标准,加强教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突出时代特色,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舞蹈人才提供理论基础。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应当设置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而且学校要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舞蹈服装、舞蹈道具等多种教学资源,同时学校主管舞蹈教学的部门要尽量多投入精力和资金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学习兴趣。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考核、考查等方式,将民族舞蹈教学做得好的学校做为民族舞蹈教学课程教学基地和试点学校,以此来发展和带动其他院校进行民族舞蹈课程的开展与发展。同时,院校可以购置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例如蒙古族的马鞭、傣族孔雀舞的长裙等,丰富学校的民族舞蹈课程资源,这会使学生产生更为直观的印象,进而产生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

(四)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