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五篇】

时间:2023-06-22 18:20: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高职院校一般从重点专业推进校企合作,因为这些专业与地方产业结合较紧,有较好的校企对接基础,具备开展工学结合的条件。但由于是试点改革,学校各个教学部门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互方面,往往采用“特事特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设计专业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五篇】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高职院校一般从重点专业推进校企合作,因为这些专业与地方产业结合较紧,有较好的校企对接基础,具备开展工学结合的条件。但由于是试点改革,学校各个教学部门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互方面,往往采用“特事特办”的方法,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特设”的试点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的条件。如广东的部分国家示范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已经建立起毕业设计展览、毕业设计答辩和用人单位现场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但这成功模式并不能被其它众多的高职院校移植、复制和推广,其实践的模式显然缺乏共性的土壤。在没有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外在因素的支撑下,我们更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是:更多非国家示范院校的毕业设计怎么做?更多非重点建设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过程怎么控制提高?这也是本文的切入点,探讨的是在现有基础及可行条件下,不同办学条件的院校专业如何有效推进“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设计的质量。这种可行性方法,显然适用于更多的高职院校、更多的艺术设计类专业。

二、基于“校企合作”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对策

本人所在的高职院校,作为一所普通的地方高职院校,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国内其它一般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毕业设计选题与社会企业设计项目匹配度低;
具有实际工程经验、企业经历的指导教师偏少;
教学条件滞后;
过程管理难度增大,质量控制亟待加强等。在缺乏“特事特办”的国家示范院校专项建设资金的支持下,在缺乏“优势专业”、“示范专业”诸多“政策”“、人力”、“财力”优势点的支撑下,借助“校企合作”这种外力是一种可行的推广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已经在本人所在院校专业群实施多年,在连续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已引进了多家优秀毕业生自己创业的公司入驻分院,学校给他们提供办公场所,免去了他们在社会上的店面房租费用等,作为回报的是:这些企业的老总,要参与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建设。在平时的专业实践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这些企业的老总也是设计各专业的“兼职教师”,学校也给予他们一定的课时津贴补助。另外,分院的部分设施也与入驻企业共享,如广告制作与输出设备、会议室、图书资料室等。学校与企业在“双赢”的前提下,达成了利益上的一致。在装潢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等艺术设计类专业为期半年的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很多。我们紧紧抓住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用人单位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能力需求出发,在优化毕业设计流程,精心建设毕业设计项目库,引进设计单位一线评价标准,重新量化毕业设计答辩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现阶段适用一般地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可行”“、有效”“、规范”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运行模式。

(一)毕业设计流程的优化与监控。

就是强化整个毕业设计各个过程环节的控制,构建由分院、系(教研室)、合作设计企业组成的过程控制体系。对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如选题、实践指导、成绩答辩等严格把关。一般而言,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前期阶段包括毕业设计动员、选题申报、审核、公布设计课题库、学生选题、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完成开通报告等。中期阶段包括学生按计划进行毕业设计各环节的设计任务,包括设计进度及文本表格进度的控制。后期阶段包括学生完成课题任务,二级分院做好毕业教学环节的答辩资格审查、答辩和成绩评定、总结评优及资料归档等工作。无论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还是动漫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专业,整个项目的过程可以概括为策划、设计、制作、展示四个基本环节,直接入驻分院的设计公司,是全天候开放式的平台,方便学生预约校外兼职指导教师进行指导,特别是在草图方案绘制、确定最后方案等重要的阶段节点,当然这需要学校对兼职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设计辅导的管理进行弹性的调控,而不是简单的“一周主动约见校外指导教师一次”的考核。而校内的专职指导教师,更多的是整个设计过程时间节点的控制;
后期展板制作与答辩准备;
表格文本的规范性书写表达等方面的推进。整个毕业设计实施耗时长,加上学生在外实习,管理难度大,因此其良好运转,离不开合理的系统化流程设置。作为毕业设计整个系统实施的基层部门,包括二级分院、系(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校内及企业指导教师,除了学校层面制度的制定与考核,更需要“校企合作”模式下有分工、尽职责的投入,由此构建扎实的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改变目前毕业设计大多面临放羊式的松懈应付。

(二)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点的落实。

具体包括:选题要求,如何设置有效、可行的毕业设计命题,筛选出与学生职业岗位的内容、深度、强度贴近的项目;
如何加强企业力量的导向,形成共识性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在明确评分指标的前提下,以定量的方式规范评审标准,消除评分过程中自由度过大的问题等。

1.毕业设计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笔者之前在浙江省湖州、宁波、温州等职业院校进行的调研显示,常见的选题方式有:专业教师给出设计项目。这些项目均来自教师承接的真实社会项目,指导教师结合毕业设计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一定数量的命题;
二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实习单位进行的选题;
三是合作企业提供设计项目为载体的命题。毕业设计具体的选题方式,与各自院校二级分院开展的“校企合作”情况有直接的影响。整个分院营造的设计产业环境真实、运行良好,基于“校企合作”方式推进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更为有效。就笔者所在的地方高职院校,十一届毕业生的社会积累,尤其是毕业生成功创业者越来越多,。在长期稳定合作的机制下,专业教师与入驻企业及时进行互动,以毕业设计课题内容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贴近度为评价标准,共同建设毕业设计课题库,选题保持一个基本的更新率,每年对其中的项目进行及时的更新,尽量控制与往届重复的课题数量。教师在阶段指导过程中,严禁将往届毕业设计的成果作品借给学生参考,避免出现抄袭的现象。另外,用“信息化”方式建立符合用人单位实际质量需求的毕业设计项目选题系统。在建设、更新毕业设计项目库的基础上,方便学生和教师在网上系统进行前期的课题预报与互选。

2.毕业设计质量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基本形式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过程考核、毕业设计答辩小组负责答辩考核,答辩完成后进行校内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笔者在浙江省三地市高职院校的调研中发现,目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三:一是以校内专业教师的评价为主,设计企业设计师参与的社会评价少,系统的开放性不够;
二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特有的,有别于传统文科或理科的毕业实践评价标准还没有建立与运行。浙江省所有的高职高专专业毕业实践评价标准参照的是省级教育行政单位制定的《高职高专毕业综合实践评价标准》,这个文理科并用的任务评价、成果评价模式,很难适用于艺术设计类专业以社会真实设计项目为表现形式的命题实践。三是考核和评价形式大于内容。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应付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表格填写,文本规范性盖过设计内容。除了前期书面文本的逐一沟通修改外,后期所有毕业设计文档要上传到毕业设计网上系统,教师需要在一定时间节点内做出学生毕业设计网上各项内容的评价和考核输入。在“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机制下,在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驱动下,对传统毕业设计的运作策略、教学组织、评估方式等要素进行变革和创新。在开放性的原则下,引进设计企业的评价力量。二级分院的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协同设计公司的一线设计师,共同制定并执行校企共识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评判标准,以“定量法”制定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评判标准。将设计企业的用人需求融入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从而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实施进行有效的调控。

三、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艺术设计专业进性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整个比较特殊的专业,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于创新能力,而非是大量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欣赏艺术设计、感受艺术设计,从而获得足够的艺术素养,进而真正的学会艺术设计。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理论的限制,艺术设计专业还是以理论的教学为主,空洞的教学方案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分离、教育与产业脱节。长此以往,学生缺少对美的欣赏,很难获得足够的艺术灵感,更是难以将艺术设计运用到实践当中。

(二)艺术设计专业进性实践性教学——专业考察。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第一年,要以基础技能培训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质。从这时开始,就要将专业考察相关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院应该组织实地调研、现场观摩、专题考察、专家现场讲解等与专业息息相关的课余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艺术设计专业,要做到让学生了解今后他们发展的方向。初步的实践性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明白艺术设计专业在社会上的工作方向。同样的,学生若能基本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的全部程序和技能,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也能减轻教师毕业设计辅导时的工作量。

(三)艺术设计专业进性实践性教学——技能实习。

在学生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有着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就需要展开实习和实训教学,我们将之称为“技能实习”,具体来说是组织学生深入现场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技能实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真正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艺术设计当中,通过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今后工作可能接触到的内容,来加强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的认知与了解。技能实习的内容包括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考察、社会调查实践;
综合实习包括创新能力训练、现场实习、毕业设计等。

二、进行实践性教学的控制管理要点

(一)提前做好实践性教学的教学安排。

由于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案例比较少,教师很难直接的获取教学资料,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现有的资料制定全新的教学方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教务管理部门利用校园网建立健全的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学生学籍与课表编排等电子系统,直接获取与实践教学有关的原始数据,结合实践教学承担单位的具体安排,从而简便、快捷、完整、准确地制定出学期实践教学任务。另外,还要采取互补、协调与一致等原则,安排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表,保证教学计划具有良好的执行性和制度的可持续性。

(二)设置合理的实践性教学考核方案。

凡是教学,必要有一个教学考核的过程,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也不例外。而实践性教学不同于其它的教学,它的考核方式不应该局限于笔试,而应该扩展开来,即“实践性考试”。学生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所学得的内容繁杂,可以通过结业设计来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性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自行创作作品。这种“实践性考试”方案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也避免了目的性的考核。实践性学习不同于其它的教学方案,它有很强的灵活性,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着不可控性。在该教学方案下,学生收教师监管的程度较低,因此,应该设立规范的学生考勤、考核制度,避免让实践性教学沦为“实践性娱乐”。参与实践性教学的教师应该建立严格的考勤考核方案,做到每次实践性教学都进行签到和签退,学生请假、缺勤、旷课、不及格的处理,参照学籍管理办法,根据专业课程有关规定执行。每次实践性教学完成之后都进行一次小规模的考核,并将成绩编辑入册,评语归档,与推优评奖挂钩。通过这种考核制度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忽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相信通过合理的考核制度,定能使得实践性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果。

(三)完善实践性教学资料,做好成果汇报工作。

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尚处于起步的阶段,还在进行“摸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少之又少,因此,每一次实践性教学的资料都使珍贵的资料,教师在完成实践性教学之后,不能放手了事,而要将实践性教学的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学生作品、教师的教学心得等资料详细整理,并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另外,如果实际条件允许,学院还应该组织参与实践性教学的教师进行教学汇报,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做到资源共享。实践性教学是一个新型的教学方案,教师应该在进行实践性教学之后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做一个评估,并与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综合研究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得与失,并在下次实践性教学中对于存在的漏洞进行修正。

三、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艺术设计 复合型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人类的科技知识,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世纪每50年增加一倍,现在每3—5年增加一倍。各种学科门类,出现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艺术设计专业就是学科门类高度综合的产物。学科的最大特点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相融合。因此,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有两种生存模式,一种是生存在建筑设计的工科院校,另外一种是依附在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然而,随着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各个院校纷纷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其中有诸如南京财经大学在内的多所文科院校。当各高等院校开办的专业门类大致相同时,要想在日益严峻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就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抓住自身特点,形成合理的学科教学体系,创造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信息时代”的21世纪又可以称为“设计时代”。艺术设计成为当今世界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纽带。然而,普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是从传统美术与工艺美术教学中转型而来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转型期的种种迷惑和困难。众多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一样,还处在新开办期的模仿和摸索阶段。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社会不满意,认为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教育者自己不满意,症结是没有一个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尽快为社会提供必需的现代设计人才,以适应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高起点、批量化的需求。

现代设计的实践,需要艺术设计教育构筑一个新的教育体系或培养模式回应社会的需求。设计教育的重点要从过去单一的技法和造型训练向掌握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从只关注美感和设计语义的形态研究转向对生活形态、产品策划和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文科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其学校金融和管理等文科众多学科专业的背景和优势,设计战略和设计管理教育既然已经成为设计教育体系新的发展趋势,而现代教育需要培养“一专综合”型的设计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那么,文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既对艺术设计专业精通或熟练,又对相关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有效地综合各方面资料来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即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对本学科的各种专业知识能全面掌握、运用自如,对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也能了解和掌握,融会贯通,并能有效地综合各方面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即“一专综合”型人才。“一专”就是对自己的主要业务方向做到精通或熟练,“综合”就是要对相关专业做到了解和掌握,并能够有效地综合各方面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目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具有扎实的基础、宽阔的知识面、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全面的素质和科学创新精神,即使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的知识结构、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题实践的一专多能型的高效率人才。

一、 文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艺术设计具有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的特点,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树立现代的科学的教育观念。即:终身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观念,知识整体化、国际化观念。

1.终身教育观念

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融合的产物,而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要求从业者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艺术设计高等教育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美学修养的培养,要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具体表现在:学生在校期间要注重基本艺术设计方面工具性知识的传授,例如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方法;
注重培养继续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注重综合性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的传授。

2.素质教育观念

“一切彻底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彻底的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和学会与他人相处,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教育应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当今高等教育中过弱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提出的一种观点。素质是个体获取知识的内在力量和能力,因此,艺术设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在课程设置方面,突破专业面过窄的状况,进行学科复合,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观。

转贴于

3.创新教育观念

现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实现从传授知识向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转变。首先,要向学生传授有效的知识,所谓有效是指这些知识能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奠定基础,因此,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学科知识的选择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创造性活动中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等的原动力。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各门课程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都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培养不同的有个性的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4.知识整体化、国际化观念

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交叉,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在知识构架上要体现整体化、国际化的特点,认真制订培养方案,确定具体的知识结构框架,正确吸收和借鉴国外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成果,真正做到各学科的交叉融合,避免简单的叠加,以拓宽专业面,增加适应性。

二、 文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规格,二是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三是教学与管理方式。按照科学的教育观念,构筑合理的科学的培养方案,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框架可参见下图。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艺术院校、理工科院校、综合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有所不同。根植于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要从学校的全局出发,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整合,寻找不同于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环节是专业学科的复合,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依托,寻找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契合点,对相契合的专业做认真的剖析,然后融入到培养模式中,形成学科复合后的综合课程。例如,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可以通过与管理学科的复合,构建设计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理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和计算机学科课程复合。进行学科复合后产生的结果可以多种多样(如下图中标有“”的位置),因此,在培养模式中会有不同的体现。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对四年制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的重组与整合,即把培养某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多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成一个新的、复合的整体,而不是把各个学科并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学科知识的大拼盘。高等院校在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时,应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把课程设置从传统的深入型改为横向宽广型,淡化专业界限,形成互相联系的学科群体,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具体到文科院校的人才复合培养模式来说,要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其他学科的课程,课程要和艺术设计专业有一定的关联性,课程的知识内容应该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所具备的,并符合社会需求的;
此外,复合的学科课程,要冠以“设计”,即在授课内容上要进行整合,在课程中以“设计”为主线,把复合的学科内容扩展到“设计”领域,进行“设计”的专项研究和研讨。

以文科院校的设计与管理学科的复合为例,对于艺术设计学校的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拟定设计策略之能力,决定设计政策之能力,撰写设计专案规范之能力,监督与控制设计专案进度之能力,界定、分析设计问题,评估设计资讯及评价研究方法之能力, 选择设计师之能力等。为艺术设计学生开设的设计管理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企划、设计控制与设计执行管理等管理设计的能力。

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包括三方面结构的培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在知识结构上,要体现文科院校的特点,除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培养,更应借助学校优势,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养;
在能力结构上,要在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
在素质结构上,要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着重培养。

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具备了完善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是具备了宽广胸襟和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是具备了融合与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面对新的需求和变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尚缺乏成熟完善的理论指导,艺术设计的复合型人材培养也需要努力探索前行的方向,在实践中寻找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胡恩明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般艺术生在入学第一年会学习设计基础或三大构成等课程,由于他们有一定的手绘基础,可以很轻松地把设计基础的理论知识通过手绘视觉化。所以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上设计课时常用的教学手法是讲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等理论知识,学生根据理论,使用画笔和颜料绘制出设计画面。设计软件课程一般开设在设计理论课程之后,有些本科院校甚至不开设软件课程,全由学生自主学习。因此,艺术生的设计作业形式感较好,画面较美观,而且因为省略软件课程的教学,大大增加了设计课程的教学课时,学校往往开设多门设计课程,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设计课程进行系统讲授。而对于没有接受过美术教育的非术科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往往行不通。非术科生没有绘画基础,难以把设计的理论转化为视觉的形式,所以,即便教师把设计课程讲授得十分详尽,也无法和学生产生共鸣,学生更无法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如果在入学第一学期给学生开设一门绘画基础课,可行性也不高。首先,美术能力不是一年半载可以提升的,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高强度训练,对高职非艺术设计生采取这种训练不切合实际;
其次,由于学生是非艺术专业,如果把大量时间用在对美术基础的训练上,势必会耽误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合适这类学生呢?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的普及给设计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冲击。原先用画笔描绘或用其他特殊技法完成的效果图,现在只需用一台硬件配置较好的电脑和AutoCAD、Photoshop、3DStudio等优秀制图软件相配合,便可使制图所花费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并且图样美观、准确。电脑使往常占用教学4/5课时的技法训练锐减至少于1/10,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考虑设计的细节问题,这对设计及其教育体系是革命性的冲击。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快速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而学生是难以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熟练掌握设计软件的操作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不得不放弃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上。这正好和术科生的培养方式相反。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学生虽然有很强的软件操作能力,很多学生也有很好的创意,但是设计出来的作品美观度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把一门软件技术课程和一门设计课程合并教学,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符合高职的办学宗旨。目前确实有很多教材也是这样编辑,一些教师在教学上也是把软件技术和实际的设计应用相结合。但是不管是教材也好,上课也好,多半以软件技术为主、设计案例为辅。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学生学会了软件技术,也能根据教师的案例做出设计作品,但是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教材和教师都没有设计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缺乏设计的理论支撑,只懂得依葫芦画瓢,设计缺乏形式感,排版和构图都不符合审美原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先介绍设计的理论知识,这与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是一致的。然后,教师要把软件技术和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通过软件技术实践本节课的设计理论。软件技术是非美术生的手和笔,是能迅速训练出来的“手绘技能”。这样,设计课的教学就和美术专业教学同轨道了,能较好地保证学生设计的形式感和美观度。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学生无法把设计理论视觉化的难题,也避免了同一节课设计理论知识太多,学生无法消化、应用的问题。因为设计的基础知识看似简单,却需要学生通过练习才能得以消化吸收。如,在造型元素点、线、面的教学中,教师把设计中的点、线、面含义和编排形式讲授给学生后,还要结合软件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软件绘制各种不同造型的点、线、面,如何通过软件进行画面的编排。上面几个案例都涉及Photoshop软件中的滤镜的应用,便于把滤镜的知识点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滤镜或工具,设计更多样化的点的造型。图2、3是学生本课的作业。当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教学的章节安排是以设计理论为基础的,软件依附于设计,从软件教学层面来讲,会导致软件技能教学比较散乱,不像单独讲授软件课程那么有条理。教师可以安排几个课时的时间,系统地把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知识模块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软件形成整体的把握和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提倡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软件弥补课堂的不足。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学生都比较喜欢自学一些易掌握的软件课程。这也是一些本科院校取消软件课程教学,学生依旧可以设计出高品质的设计作品的原因。

二、多门设计课程融合成一门课程

设计理论的课程涉及内容众多,包括版式设计、字体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网页界面设计、书籍装帧、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每项内容在设计专业都可以开设一门独立的课程,艺术系的确也是如此分类教学的。但对于非艺术类学生则不可能开设那么多设计类课程,所以,学校经常统一开设一门综合的课程,如设计基础、平面设计等。对于本身设计基础知识就相对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融合了多门课程内容的某一课程时,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其往往会产生倦怠感,教学会非常吃力。虽然理论知识是相通的,但是每种设计都有比较侧重的知识点,如,书籍设计虽然也会用到造型元素,但学生更多的是要掌握排版的知识;
平面广告设计则更多地表现在创意基础上。所以,教师可以尝试把一种设计和一个知识要点绑定。笔者是这样实践的:造型要素和海报设计绑定,创意思维和广告设计绑定,排版和书籍设计绑定,基本型设计和标示设计绑定。这样做的优点是一门课程中所有的设计理论知识都有涉及,并且应用到各个不同的设计门类,适合非艺术生的教学。如,在教学安排上,教师先讲授造型要素的应用,让学生做一些海报作品,训练学生通过形式美法则编排版面的能力。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熟练掌握造型要素的应用方法,并对构成的形式法则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图4是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设计作品。但是,学生在这个单元还没有进行图形创意训练,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设计作品虽然有很强的形式感,但是创意性或主题性不明显,只有少数学生会把自己的理念和观点融入设计,所以需要进行图形创意训练。教师可以把图形创意训练和广告设计绑定,因为广告最看重创意的表达。教师可以先从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法入手,让学生学会用创意的思维模式思考设计,然后训练学生创意的表达形式,让学生能把创意视觉化。如,构成图形主题思想的许多概念经常是虚的、看不见的,但可以通过与之对应的、看得见的形体相关联而构成虚实联想。如,作品《锁系列广告》,要体现产品安全、坚固的性能,安全和坚固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需要通过与之对应的事物或场景表达安全或坚固的品质;
作品《耐克滑板鞋广告》则把轻盈(虚)和气球带动鞋子的场景(实)对应起来;
《酒后勿驾车》和《闲》都是通过对图形进行同构得到的创意图形。在这个环节,学生的设计作品就不仅体现在形式上(对上一个环节的继承),还体现在设计作品的独到创意方面,作品的实用性和完整性更强。教师还可以把版面设计和书籍设计或网页设计绑定,因为书籍设计或网页设计所需要的素材最多,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编排的技巧,才能把资料有条不紊地编排在版面上。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轻易地把多门设计课程融合成一门课程,并且各种设计理论都有涉及。

三、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元素为点、线、面,并且点、线、面具有不同特征以及表现形式。平面构成元素指一切平面空间和平面形态,在平面空间完成的造型艺术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含有平面构成元素。在平面构成中,点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也是最小单位。在一个平面中,只要有足够小的单位都可以看作是点。在平面构成中,点可以通过画面组合进行排列,给人不同的联想和视觉感受。而线可以明确其具体位置和方向,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形态。在平面构成中,面具有位置、面积和形状,可以在二维空间里通过构成的组织方式产生立体效果。总之,点、线、面三者在平面设计中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平面构成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表现

1、点在环艺设计中的表现

环境艺术设计中都可以体现出“点”的形态。根据点的构成原理可以运用不同大小、疏密的点进行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移动而产生线的感觉。比如:在上海地铁吊顶设计中,在格栅形式的吊顶之间放行的发光正方体不规则的分布,可以将每个小格子看成“点”形态。在景观设计中,将植物大小、数量进行组合的,构成了“点”的形态。再如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将沙发上的靠垫、茶几上的茶杯都可以看作点的集合体。另外,还可以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充分将平面构成的点构成元素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

2、线在环艺设计中的表现

线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最为广泛,线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一般常见的有实线,是实体形态形成的,比如家具、门窗、主梁等。虚线是实体中的空间县,就是实体之间的缝隙,比如墙角线、窗户线等。比如上海公园的地面铺装的设计采用了乱世镶嵌的方式,构成向心的环形线,具有一种韵律感。在室内设计中,线的应用就更加广发了。有相对长度和方向的道路、长廊、围墙、溪流等视为线。地板铺设的线型都是采用线条来组合和表现的,与空间中的点、面形式作对比。而几何曲线具有对称和秩序的,规整的美,经常会被使用在以娱乐的悠闲景观之中。

3、面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体的表面表现体的形态,二是作为片状形态独立出现。屋面、墙面、地面都是限定空间的主要因素,但是其依附在建筑体的表面存在。室内环境中的湖面都是以片状独立存在的。面的形状、大小、封闭方式直接影响到其限定空间的特性。在景观园林设计、空间设计中都运用了平面,充分表达出其功能要求、材料使用、艺术风格以及装饰造价等各种因素中的应用。在进行空间平面布局的时候起着关键性指导作用,从平面构成的角度分析空间的序列设计,因此发现其空间组织合理有序的内在规律性,同时也可以从宏观角度上将平面进行合理规划,充分体现出优美的空间与丰富的空间功能。

三、平面构成元素的应用

平面构成元素的点线面法则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起着关键性指导作用。对于初步涉及环境艺术设计展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加强其对平面构成元素的重视。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海报的设计、书籍装帧、版式设计等等应用的非常广泛。在平面设计过程中,都是综合引用平面构成的几大形式法则,巧妙的对版式进行设计,理性而又巧妙的控制平衡、节奏以及对比等方面的结合与应用,从而形成更加完美、多样化的作品。为了不断适应环境艺术设计的变化与发展,充分发挥平面构成元素的应用,使平面构成在环境艺术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点线面是设计中最基本的因素,每种因素都具有其特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其应该穿插上使用各种构成元素,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只有巧妙的排列与运用,才能谱写出优美的文章。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遵守设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将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巧妙的运用在室内的空间设计你中,使平面构成元素的点线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从而才能使各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平面能够更好的融合在一个统一的室内空间中,使人从每个角度看上去都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四、结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