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西安科技大学专业【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23 08:0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我国20世纪末开始试办独立学院,它是依靠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的新事物,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到现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办学形式。这种模式是社会资金资源与公办高等学校的无形资产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科技大学专业【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西安科技大学专业【五篇】

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陕西省;独立学院;过渡期;发展策略

我国20世纪末开始试办独立学院,它是依靠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的新事物,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到现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办学形式。这种模式是社会资金资源与公办高等学校的无形资产品牌结合的产物,在提高本科教育资源的增量下,特别是在发展优质本科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根据调查显示,经教育部批准或确认的独立学院全国共有322所,陕西省就占有12所: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等。

独立学院经过五年的过渡期,那么过渡期是如何度过的?我们通过调查陕西省的12所独立学院,研究和分析这些独立学院在过渡期的具体策略和方针。

一、陕西省独立学院成立概况

西安交大城市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西安工业学院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这7所成为陕西省首批独立学院,2004年面向陕西省招生5700名,已列入2004年陕西省普通高等院校第三批本科统一招生计划。2006年长安大学兴华学院和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成为陕西省独立学院。

二、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学院依托西北工业大学雄厚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设置专业,突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人文艺术和现代经济与管理等学科专业特色,在专业建设方面已逐步形成品牌和特色。学院适时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和充实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质量,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镐京学院将“简约高效,追求卓越”确立为立校之本,强校之策,建立了完善的课堂教学,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把教育目标、人才培养、治校传统和理性精神凝聚成合力,把建立学院先进大学文化放在首位。现设有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服装工程系、生命科学系、基础部五个系部。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充分发挥西安科技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突出“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已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发挥其在能源地矿及相关领域学科优势,面向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开放办学,突出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是一所以土木建筑类学科为特色,以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体,兼有艺术等学科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学院秉承“以生为本、和谐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坚持“高起点、严要求、懂理论、强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学院确立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社会精英和适用人才”的人才目标。第一步成为陕立学院的领先学院,该目标已实现。第二步成为国内一流的品牌型大学,现正在开始努力。第三步成为世界一流的品牌型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院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贯彻拓宽知识、强化实践、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坚持实践训练四年连续不断线、素质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以培养基础好、技能强、素质高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学院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面向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面向“IT”行业、面向企业生产应用第一线,突出电子信息专业特色,突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面向“IT”行业,面向企业生产应用第一线,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 “一流工程师和管理者”。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学院在继承母体学校优良传统基础上,锐意改革和创新,逐步形成了“注重工程实践,突出信息技术”的鲜明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受到考生广泛关注和企事业单位青睐的,培养应用人才的本科教学型大学。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学院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专家治校,人才兴校,品牌强校”的办学理念,严谨治学,严肃治教,严格治校,积极推进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学院积极探索并努力实践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法,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工作;狠抓制度建设,科学管理,规范办学;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科学育人。着眼于人才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突出技能训练。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学院按照“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建设教学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坚持“面向社会需求,服务经济发展,学以致用为本,不断开拓进取”的办学定位,秉承“行知合一,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和“乐于奉献,勇于创造,手脑相长,行知合一”的行知精神,围绕国家尤其是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突出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三、师资力量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学院现有专职专任教师51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2人,副高级职称10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部级教学名师4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0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学院构建了一支以陕西科技大学著名教授、教学名师、教学标兵为核心,自己培养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69人,其中著名专家教授56人,副教授77人。学院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千方百计吸引陕科大优秀教师到镐京学院把关任教。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三是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选拔、培养、使用和提拔。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0余名,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教师人数40%,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90%,形成一支以西安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为骨干,企业“双师型”教师为辅助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学院专职教师近70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60%。学院积极推进学科建设,面向社会需要开展科研工作,现有省级重点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科研21项,省级教改课题12项,主(副)编教材16本,出版学术专著15部,省级以上科研获奖22项。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学院聘请西北大学相关院系负责人或骨干教授担任学院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学院的主干课程也主要由西北大学教师任教。任课教师以西北大学教师为主体,来自重点一本大学的教师占80%以上,高级职称高于50%。学院实行有组织上晚自习制度,辅导员跟班听课制度。学院主张师道尊严,对新任课教师进行院领导约谈,对教师实行坐班管理,开展学生评教活动。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院现有教师近600名,45%具有高级技术职称;8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院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部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7人,部级精品课程负责人3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1人,外籍教师5人,双师素质教师15人。学院的招生生源充足,录取的学生中相当大一部分在二本线以上,招生质量位居陕西省独立学院第一,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近三年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现有教职工2860人,专任教师1536人。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3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36%,95%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40%的授课教师来自西安工大,满足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学院是批准授予学士学位的单位,15个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院领导、教学负责人、任课教师等主要从长安大学选聘。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学院共享理工大学优质教学资源,一大批理工大学著名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担任各学科和专业的建设负责人,一线教学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70%以上。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现有教职工480多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66人,博士、硕士259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5个基础教学实验室,8个专业基础与专业实验室,共43个实验分室和11个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3100万元。图书馆藏书约28万册,校园网与延安大学联网使用,实现了电子图书资源共享,可以为师生提供较为丰富的网络信息服务和数据资源。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55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46人,并聘请了西安财经学院、陕西师范大学18名教授作为专业带头人。

四、在校学生人数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现有在校生人数9629人;长安学院兴华学院现有在校学生6000人左右;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在校生规模1.1万余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在校生8300余人;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现有在校生8651人;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在校学生近1.5万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1000余人;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目前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677名;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在校生约16000人左右;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现有学生1万余人。

五、生存状态及策略

与母校合办的独立学院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长安大学兴华学院、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升为二级本科独立学院的有: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撤销的独立学院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

独立学院经过五年的过渡期,迎来了十年的发展时期,根据学院办学规模和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在五到十年内逐步完善独立学院的建设发展策略。

1、特色策略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日益进入深刻的、更加激烈的竞争时代,如果一个独立学院把所有的专业都办成特色专业,这是不可能的,但如果集中力量根据自己的层次办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这是绝对可以的。独立学院要发挥自己的母体学校资源和投资的优势,在专业选择上和高等学校一二本区分开,去除一些传统的、万金油的专业,选择一些属于自己特色的专业,在办学理念上坚信独立学院要走一条实践应用能力的道路。

2、创新策略

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创新策略的意义不断地凸现出重要的作用。思维上的创新是独立学院通往新教育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学院的建设需要创新,这是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另外,创新并不是指空想,而是应当根据学院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突出培养应用型能力的人才,增加举办校园的创新型活动,让学生真实的参加到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活动任务。在学院的管理工作上创新策略需要独立学院转变原有的工作思路、调整组织结构、改革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要展开教学活动的创新思维培养,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加入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以便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能动性。

3、全球化策略

在全球化的驱使下,独立学院已经意识到与国际教育活动接轨的重要性,这对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现在独立学院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建立了教育教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等,包括学生的交流、教师的交流、教学方式的交流,学生的交换给他们提供学习和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课程的机会,而且也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和就业范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获得人生经历的一笔财富。教师之间的交流,无论是国内的教师出去还是国外的教师进来,这种方式都是一种互惠互利的效果,教师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分享给更多地人,而且教师们也可以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不同,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质量,帮助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调整和改变,例如,教学形式上国内一直都遵循的是讲台形式,而且国外有些国家会采用圆桌的方式教授课程,虽然根据我们中国的国情做到圆桌授课还需一些时间,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圆桌授课的重点是教师可以充分的了解每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那么国内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用其他的形式体现出对学生的重视,采用分小组先讨论,之后各派一名代表阐述小组的观点,这种教学方式既了解到学生们的观点,又可以增进他们的交流合作,同时,教师的交流不仅帮助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也丰富授课的内容,在课堂上出现的形象更加生动,不再是纸上谈兵的传授知识。

与全球教育活动接轨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独立学院的竞争优势,完善学院在全球化影响下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通过互动的活动方式,让世界感受和了解独立学院的教育发展模式,在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增强独立学院的开放意识,建立一种契合国际视野的教学理念,在学院的建设和教育上追随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向前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2] 杨科正.地市普通高校发展策略研究-兼论陕西地市普通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

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
发展概况;
特色学科;
运作载体

1.引 言

截至目前,我国经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达86家,平均每个科技园内有近百家企业和研发机构,营业收入超过6.58亿元。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启动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经过“十五”和“十一五”两个五年规划的发展,部级、省级和高校自办的三级大学科技园体系日趋成熟,涵盖了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20多所高校。

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统计显示,目前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面积达829.3万平方米,入驻研发机构1235家,批准发明专利1185项,转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306项。国家大学科技园还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各科技园在园创业大学生达9083人,从业人员总计29.48万人。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将进一步提升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质量和效益、规范园区建设的评价体系、完善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支持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大学科由于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起步较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令人欣喜的。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技园不平衡,各省市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作为我国较早参与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省份之一,陕西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其建设水平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陕西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概况

在2005年以前,重点建设有4个大学科技园, 它们分别是: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其中,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园成为部级大学科技园在全国首批22个部级大学科技园中,陕西是唯一有3家的省份。2004 年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 通过科技部、教育部大学科技园评估, 挂“ 国家大学科技园 ”标牌。这4 个大学科技园密切结合本校优势学科、优势研究方向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各具特色,形成了陕西省高新技术的源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极大地促进了陕西省高新技术成果的转换,强有力地推动了陕西省的经济发展。但大学科技园仍处于发展初期和探索阶段。

十年来,依托各高校的特点和学科优势,陕西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形成了各自的主导产业,并成功地孵化出了一大批国内外业界瞩目的企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创新创业精英,在科技成果转化、专利授权、场地建设及创造就业岗位等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据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10年)中的数据显示,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148个,毕业企业102个。另据相关报道,大学科技园区内企业和研发机构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00余项,解决劳动就业人口逾万人。

3.陕西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策略

3.1依靠高校特色学科,培育主导产业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所依托大学的学科水平有密切联系,它们的成长多数得益于一批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学科。如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西北工业大学的航天航空专业,西北农林大学农林水利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这些优势学科不仅在该校具有特色和优势,而且也是全国重点学科,具有一大批拔尖的学科带头人、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充足的科研经费,每年产出大量的研究成果,成为大学科技园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发展特色产业的技术基础。基于这一特点,陕西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充分利用各校的优势学科、重点学科以及特色学科,孕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发展产业。西安交大科技园在抓园区基本建设的同时,努力抓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截至2003年底,科技园已入驻在孵企业109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4家,育成企业17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71项,其中列入国家、部委、省市各类计划的38项。累计申请专利56项,获准专利35项。累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700人次,吸纳从业人员4390人,其中西安交大的科技人员416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85名,本科生208名,回国留学人员12名。2003年销售收入达33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交大科技园在企业孵化方面也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科技园新区自2003年4月开园以来,共孵化企业111家。育成出园企业31家,先后进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其中70%的企业,得到了依托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在人才、技术、信息、设备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已成为学校产学研结合、为社会服务和企业孵化的重要基地。同时科技园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双孵化”功能,将一批博士研究生和教授,培养成为企业领军人物。

3.2 依靠社会力量组建运作载体,共同推进大学科技园的发展

为了推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各大学都利用大学科技企业积累的经营性资产与政府或社会企业联合组建了大学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大学科技园的运作载体。股份公司是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平台公司,是我国大学科技园的一大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大学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科技园的硬环境和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它借助政府支持,依托于大学,利用市场机制,将大学的无形资产和少量资金吸引大量社会资金进行科技园建设。同时,它还将能体现大学主流技术的知识资本(科研成果)与社会产业资本和风险资本结合起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不断组建新的公司,帮助其发展壮大。

4.结束语

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内,陕西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之所以能得到快速地成长,并且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这与各高校依靠各自的特色学科培育主导产业,依靠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共同推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策略密切相关。两大依靠不仅提供了大学科技园赖以生存的技术保障, 也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是大学科技园发展与壮大的生命线。遵循着这一策略,陕西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必然会朝着一个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2010中国火炬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刘莹,康建辉.陕西大学科技园区政府政策扶持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

[3] 曹斌,尹余生,侯天伟.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S1).

[4] 李正荣,杨留印.突出农业特色 构筑创业乐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J].科技成果纵横,2003(2).

[5] 吴保根,张海生.上海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概况及其策略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24).

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第3篇

五千年的文化传承点亮了西安睿智的眼眸,这儿是文学艺术的乐国沃土,陕军东征,声名赫赫。这儿是中国科技教育优势城市,国防科技独占巅峰。这儿高校累累密布,灿若明珠。

【院校推荐】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是国内建立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2000年由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与原西安交通大学组建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专业为特色的综合类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商管理三大专业是行业第一。其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力学、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也是迈入全国前十,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七子”是人们送给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七所高校的别称,西部仅西工大一所,从此处也能看出西工大的实力。西工大的“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实力强劲,为全国“三航”项目提供了大量人才。“歼-10”战机总设计师杨伟、总工程师薛炽寿、试飞总师周自全都毕业于此。西工大的材料、力学、机械制造等专业排名全国前五。

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院校;
校地互动;
理论;
实践

作者简介:胡景乾(1960-),男,陕西平利人,安康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屈咏梅(1970-),女,陕西安康人,安康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陕西安康7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立项课题“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创业教育现状研究”(课题编号:SGH09021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07-02

安康学院是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其办学历史追溯到1958年举办的安康大学,至今已走过50余年的风雨历程。学校位于秦巴腹地、汉水之滨的陕西南部——安康市。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与其他同类院校一样,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加之学校地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空间小,发展环境差,在我国本科高校的生态群落中受到众多圈层挤压,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在教育资源获取、政府资金投入、高水平人才引进等多方面都处于更为不利地位。如何有效应对现实困境,实现学校快速发展,必须在发展路径和模式上做出科学抉择,[1]必须打破老牌本科院校的发展常规,在地方性、应用型、质量和特色上做文章。以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站稳脚跟,以质量和特色赢得生存发展空间,走地方化发展之路,突出应用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打好质量、特色牌,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贡献求支持,实现校地良性互动,从而推进学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立足区域,坚定不移地走地方化发展之路

新建本科院校在地域分布中大都远离中心城市,与众多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但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2]认为,“优势”是通过“比较”而产生的,与地处中心城市的院校相比较,地方院校又具备了自己的一些优势:从历史的角度看,地方性本科院校从其诞生、重建、升格来看,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相连的命运,因此便于与地方政府、企业沟通合作和服务对接,成为地方人才智库和科技创新中心;
从学科专业建设角度看,地方性本科院校多为升格院校,规模相对较小,在专业设置上没有沉重的包袱,易于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植专业优势,形成办学特色;
从在高等教育所处的地位看,地方院校处于高等教育的最基层,在地方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的占有上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容易在学院发展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双赢”的联袂。地方院校只要扬长避短,顺势而为,主动地把自己植根于地方,找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走地方化发展之路,就会在我国高等学校群体的激烈竞争中寻找到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

安康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升本之初,学院决策层对此就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并在制定《安康学院“十一五”暨远景发展规划》时,将这种认识融入到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奋斗目标等顶层设计中,确立了“立足秦巴,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走“内涵优先、注重应用、开放办学”的道路,把“建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见长的有特色、高品质的综合型本科院校”作为奋斗目标。在“十一五”暨远景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安康学院坚持“三服务”办学方向,立足秦巴,服务地方,在地方化发展方面进行了艰苦而又积极地探索。

一是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安康学院是在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本的,升本之初的本专科专业基本都是教师教育专业。为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学校在继续办好教师教育专业的同时相继设置了与地方产业发展关系密切的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应用化学、农学、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等一大批本科专业;
2011年又根据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产业结构进行新调整,依据陕西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安康市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拟建设一批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专业,满足区域经济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品牌专业,更好地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

二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直接为企业和各行业培养培训各类急需人才。安康市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康市的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在安康学院经济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录用了一大批毕业生。为更有效地满足该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要求,学校与阳晨公司合作,从今年起每年将在大二学生中招收一个阳晨班,实行对口定向培养,毕业后直接到阳晨公司服务就业。镇坪县山大人稀,发展畜牧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苦于缺乏畜牧专业人才,学校及时与镇坪县政府合作,专门为该县开设了畜牧专业班,解决了当地发展畜牧生产的难题;
近年来,安康学院还与市教育局、公安局、档案局、电信公司等多个政府部门或企业集团合作,开展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网络安全培训等各类短训,培训各类专技人员20000多人次。

三是围绕服务“三农”和当地企业,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先后与石泉、汉阴、平利、岚皋等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与安康阳晨科技、平利百草堂、安康正大药业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地方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科技合作关系。为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三农”,升本之初就开通了“三农服务热线”,从2009年起每年利用寒暑假开展百名专家学者下基层活动,送科技服务上门;
还在石泉、汉滨等八个县区建立了蚕桑示范基地,在汉阴、汉滨等三个县区设置了多个天然彩色茧饲育示范点,多名校内专家被地方政府或企业聘为畜牧、蚕桑、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顾问,为地方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是以汉水文化、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为抓手,积极推进地方文化繁荣和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为推动地方文化研究、挖掘,在升本之初就成立了汉水文化研究室,并以此为平台,组建研究团队,整合研究力量,以安康学院为主体,汇聚安康地方文化名流,致力于汉水文化、陕南民间文化研究、挖掘与传播。通过课题立项、创办期刊、出版专著、编辑文存、举办论坛、开展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推进地域文化的研究传播。目前,学校申报的“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已获批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官话方言”、“三沈研究”等高级别学术会议先后在安康学院举行,“陕南方言的历史层次研究”、“汉调二黄研究”、“安康旅游文化研究”等一批部级、省级社科项目获批立项资助;
根据安康学院副教授、著名作家李春平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以陕南紫阳县民歌为基本元素)连获国际国内五项大奖;
安康学院学报“汉水文化研究”被评为全国全省高校文科学报优秀特色栏目,汉水文化研究《文存》已连续多年编辑出版,被地方文化人士称为安康文化年鉴。上述研究、挖掘工作极大地丰富了安康地方文化的内涵,有效促进了地方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繁荣。

二、强化应用,不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地方性”是服务方向、范围的定位,“应用性”是服务途径、方式的定位。应用性与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学校必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见长,必须不断提升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十一五”期间学校通过实施“2221”人才工程,实行“引进与培养并进”、“学历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教学水平与师德水平并进”的“三进”人才策略,使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明显改善,高职称教师达到35%,高学历教师达到50%以上。

2.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重大科研课题立项为牵引,强力推进学科建设

升本以来已开办本科专业25个,本专科专业总数达到54个,现有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教育学、工学、农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艺术学共九大学科门类,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已初步形成;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数学教育等5个专业被批准为省级重点专业、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园林专业被批准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到“十一五”末已建成各类科研平台17个,其中省级科研平台6个;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类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96项,年到账科研经费由升本前的4万元增至2010年的395.88万元;
“十一五”期间,科研成果总数2063项,获地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7项,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正在逐步提升。

3.以应用研究为重点,以三大特色学科方向凝练为动力,着力打造办学特色

安康学院地处南北植物过渡带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是全国有名的富硒资源地区;
长江最大支流汉水穿境而过,丰富的原生态绿色资源是难得的“天然生物基因库”;
学校所处安康市,历史悠久,是历史上有名的移民城市。[3]地方文化具有南北交汇、东西融合、兼容并包的特质,这些都是学校凝练学科特色,进而打造办学特色的优势所在。因此,升本之初就确定了“建设以汉水文化研究为重点的文学、以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为重点的理学、以蚕桑研究与开发为重点的农学,积极发展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方向。通过几年努力,文学、理学、农学三大学科特色已初步彰显,与之相关的“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省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陕西省蚕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六大省级科研平台落户安康学院,并在三大特色学科领域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奖励。“山旱地玉米抗灾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应用”、“魔芋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秦巴山区人工种草与牛羊饲养技术研究”、“多倍体桑在秦巴山区应用与推广”等10余项应用研究项目为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持。最近,学校蚕桑实验室申报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天然彩色茧蚕新品种繁育与示范”已获准立项,将进一步凸显安康学院农学学科特色,并对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

4.以教学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动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升本以来,安康学院十分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以及本科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实行教学督导制、学生评教制、教学信息员制和数字化管理。全面启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和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十一五”期间,共取得省级及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5项,省级教改项目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以大学生科技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升本以来,学生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CCTV英语演讲比赛、文字基本功大赛、体育竞技比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奖200余项;
2010年参加陕西省“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获得一金、二银、二铜的好成绩,被推选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并获得铜奖。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考研也取得良好成绩,专升本录取率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

三、良性互动,以服务和贡献拓宽自身发展新空间

升本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走地方化发展之路,不断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理念,肩负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的历史使命,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学校也赢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力地推进了校地良性互动,从而极大地开拓了自身生存发展的新空间。2009年11月25日,陕西省教育厅与安康市人民政府在安康学院正式签署了《共建安康学院协议》,根据协议,省教育厅将在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科研立项、对外合作交流、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给予安康学院政策倾斜,而安康市政府将在新校区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共建科研基地等方面给予学院大力支持。

目前,安康学院正全力推进省市共建协议的落实,按照“保留东校区、置换西校区、建设江北新校区”的思路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安康市政府对西校区置换的土地出让金和新校区的报建费用采用即征即返的方式支持建设资金近亿元,极大地减轻了新校区建设的资金压力;
在保障新校区建设的征地、拆迁外部环境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还决定在江北新校区共建安康市体育场、大剧院、图书馆,实行校地共建共享,不仅解决了安康江北新区城市建设的公共设施配套问题,而且支持了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有利于使安康学院成为安康市的文化、科技中心和所在区域的先进文化高地。在省市共建协议的框架下,学院与安康市的校地合作、良性互动机制正在逐步完善,并显示出勃勃生机。截至目前,已与地方共建科研平台5个,共同申报获批陕西省“13115”重大科技项目3项,安康学院教师承担市级科研项目的数量逐年增长,校地文化研究机构合作编辑出版刊物、校地专家学者合作出版专著、校地共同举办学术论坛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在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设计城市形象、谋划产业发展等方面主动邀请我院专家学者献计献策,学院也主动参与地方科技宣传月、送科技下乡、汉江龙舟节、茶文化节等活动,并为之出谋划策,成为地方科普、文化活动的重要生力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定要坚持走地方化发展之路,这既是地方院校的使命所在,又是其自身生存发展的源泉之所在;
一定要坚持“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强化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应用研究,大力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这既是区域发展对地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地方高校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
一定要实现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良性互动,以服务和贡献赢得地方的支持,从而拓宽自身生存发展的新空间;
一定要坚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这个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抓好落实,牢牢把握学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

2011,(1).

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第5篇

2009年11月,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签署“共建西安石油大学”协议,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西安石油大学以其石油石化专业领域的特色与优势,吸引着全国石化行业的用人单位。

11月,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黄金时期,三大石油公司也早早地“潜”进西安石油大学,等待优秀加盟者。在大多数毕业生“手持简历,身着正装,行色匆匆”找工作的时节,机械学院2013届毕业生李辉脸上,却没有丝毫焦虑。家在农村但成绩优秀的他,2010年暑假,同100名学生干部深入大庆、辽河、长庆等油田企业,与石油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最基层”的工作环境中,“长了经历,人也变得沉稳,心也不那么浮躁了”,李辉说,“这坚定了我热爱石油、扎根石油的信心。工作,我已做好了准备。”

像李辉这样经历过“体验式”教育、择业目标明确又自信的应届生在西安石油大学有很多。就业上的对口优势,让石油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入选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成为优秀毕业生大户。提前在石油公司实习的经历,也让一些有梦想的年轻人“胜券”在握。

“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上手。”西安石油大学毕业生因此深得用人单位的青睐。2003年起,西安石油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并初步建立了较为系统、完整的石油工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其配套的教学体系。很多特点鲜明的优秀学生,或特色专业、品牌学科的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就被用人单位挑选为重点培养的“苗子”,定向培养。

陕西省政府与三大石油公司携手共建,也让西安石油大学在科研创新方面有了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2011年,她获得的科研总经费突破1.2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等项目共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5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七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申请授权专利108项。

石油领域的行业优势,也让其在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领域独占鳌头。2011年,她与中国石油学会、陕西省石油学会共同举办了首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油气藏监测与管理国际会议、能源发展论坛等七场国际、国内高层次石油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