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师德论坛论文【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23 09:2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上思想品德课就是为了记住观点,考出分数,成为敲门砖。确实,思品课堂多数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如此的课堂教学压制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头脑,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学生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师德论坛论文【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师德论坛论文【五篇】

师德论坛论文范文第1篇

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上思想品德课就是为了记住观点,考出分数,成为敲门砖。确实,思品课堂多数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如此的课堂教学压制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头脑,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学生逐渐变得不会动手,不会搜集、处理和归纳信息,缺少必要的参与社会的能力。

而时事论坛的开设,有效地克服了这一弊端。虽然一开始还是颇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但经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渐渐地他们不再是扭扭捏捏的农村孩子,而变得落落大方,甚至还能像模像样地在课堂上争论起来,使思想品德课终于“活”起来。

不少学生为了能在时事论坛上“露一手”,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及时报道最新、最前沿、最精彩、最前卫的论题,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看新闻,读报纸,上网浏览,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搞调查、做访问,慢慢养成了一种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和责任感,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终身发展所需的一张“门票”。时事论坛不仅使学生敢说,而且使学生敢做。

二、时事论坛让学生“广闻博见”

一直以来,思想品德课教育成了教条灌输和知识点的教育,学生早已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披星戴月,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读、背、默、考。思想品德课造就了“解题高手”,但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能力捉襟见肘的缺陷。许多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能做到一字不漏地背出,甚至是倒背如流,而对于课外常识性的知识却知之甚少。

而时事论坛的开设,学生每天能接收大量的课外信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国际到国内,从校内到校外都能略知一二,学生能更多地关心社会、关注时事,逐渐变得耳聪目明,见多识广。什么神舟七号、嫦娥三号,什么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什么禽流感、甲型H1N1……凡此种种,我班学生都能说起来头头是道,有板有眼,渐渐地他们成了“百事通”和“活字典”。

三、时事论坛让学生“能言善辩”

以“背默考”为主旋律的应试教育,导致课堂上学生缺乏主见,缺少创意,只是惟命是从;
学生不敢提问,不善表达,总是固守着“沉默是金”的诺言,给人以一种“呆头呆脑”的感觉。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只会照教材上的话原封不动地照搬,从来不会夹杂个人的想法,缺乏创新的见解。

而时事论坛的开设,使学生有话可讲、要讲,经常性的训练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了长足进步,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有效开发,学生变得能言善辩,能说会道,尤其是在对不同观点辩论时,学生总要争得面红耳赤,分个我高你低,决不轻易妥协和退让。许多听课教师对我班学生的评价是“很健谈,会表达”。

四、时事论坛让学生“能解会写”

时事论坛的开设最直接得益的自然是思想品德学科,当年中考我班学生的思想品德成绩获得全面丰收,在同年级中遥遥领先。因为开卷考试的试题灵活开放,死读书已经无用武之地,“抄背默”难以奏效。而经过时事论坛的长时间训练,学生思维活跃,见解深刻,解题时自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师德论坛论文范文第2篇

世界和中国的未来属于孩子,培养具备积极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孩子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也是实现世界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读懂孩子”是一切教育工作的起点,只有真正读懂孩子,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从而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届论坛将以“读懂孩子 塑造未来”为主题,邀请来自美国、德国、韩国、中国台湾和大陆的心理学专家、教育专家与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同仁们一起,在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认知、行为、情绪、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深入探讨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如何通过故事、绘画、沟通、游戏、积极暗示等方式引导孩子逐渐养成和谐积极的心理品质。

同时,为提升教育工作者专业基本功和实操技能,本届论坛特设六个“读懂孩子”主题相关工作坊,衷心期待各地教育同仁共襄盛会、共话“木铎心声”,共谱心理健康教育新篇章!

一、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二、会议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三、参与人员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人员、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心理教师、心理学爱好者

四、论坛组织机构

名誉主席 林崇德

主 席 边玉芳

副 主 席 陈滨滨

学术委员会主席 莫 雷

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卢家楣

学术委员会委员 俞国良 周宗奎 连 榕

吴增强 庞维国

组织委员会主席 边玉芳

组织委员会副主席 吴洪健 何 妍

组织委员会委员 白玉萍 吴 捷 许爱红

彭华军 张丽华 麦 莉

尚新华 袁章奎

(持续更新中)

五、日程安排

林崇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资深教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莫雷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前副校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卢家楣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部级教学名师

边玉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俞国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修订组组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起草组组长

周宗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院长,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连榕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心理学会理事长

吴增强教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

庞维国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心理学会秘书长

蔡仲淮博士,世界自然医学大学心理学院院长,(WMECC)世界医学最高认证中心亚洲完形心理治疗委员会副理事长,(NBPES)美国国家专业催眠教育与认证委员会高级训练师

林祺堂教授,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博士,台湾新生医护管理学校心理谘商中心主任,台湾新竹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学系教授

【美】琳达・梅特卡尔夫教授,得克萨斯卫斯理大学教育系,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AAMFT)前任主席,得克萨斯州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主席

【德】乌利齐・所罗门教授,德国生物能分析协会(DVBA)前任主席,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会员(DCAP)、德国完形心理疗法协会(DVG)会员,组织行为学家

【韩】林世_博士,韩国圆光大学健康医学研究院教授,韩国心理咨询专业协会理事长,韩国艺术治疗协会理事长

七、工作坊简介

工作坊A、C:看见例外

琳达・梅特卡尔夫教授

在寻常的事情中,看到不寻常,发现事情后面的心理活动;

打破思维定势,寻求问题的最终答案,不被表现左右判断;

给婚姻家庭最好的保险柜,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需要看到寻常中的例外。

工作坊B:故事中的孩子

林祺堂教授

用故事构建生命的故事,开启生命的光,重塑美好生活;

问题故事外有新的故事,孩子们的世界是如此可爱;

用有趣的问句,问出深刻的故事,捕获孩子的心灵。

工作坊D: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

乌利齐・所罗门教授

理解孩子用身体表达的思想,这种思想和成年人的迥异;

孩子们的语言或许不丰富,但是有着丰富的身体语言;

和孩子有效地沟通,需要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

工作坊E:积极暗示教育

蔡仲淮博士

将艾瑞克森的理念与精神,应用于教育;

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让他健康成长,需要方法和技巧;

教养和教育可以利用催眠的手段,潜移默化地助人成长。

工作坊F:艺术与孩子

林世_博士

孩子的世界你懂吗?那是个满是音符的地方,随孩子的成长而动;

孩子的世界你懂吗?那是画意诗情的芳草地,随孩子的运动而变化;

孩子的世界需要我们去品读,用乐谱,用画笔,洞察那幼小心灵的成长。

八、费用(以下三项可任选其一)

(1)600元/人:论坛

(2)1800元/人:1个工作坊(会前会后任选)+论坛

(3)3000元/人:1个会前工作坊+论坛+1个会后工作坊

注:每场工作坊限额60人,请提前报名确认。京外参会人员可协助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九、证书

颁发由专家签名以及北京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工作坊参与证书。

十、论文

欢迎参会人员提交论文,题目自拟。论文要求:(1)符合本次论坛相关主题要求,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
(2)论文内容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作者及其单位、邮编、电子邮件地址;
(3)论文提交邮箱。论坛根据提交论文的质量决定是否结集出版,优秀论文可推荐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或《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发表,相关事宜将在会后另行沟通。

十一、付款方式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苏州桥支行

户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账号:1100 1079 8000 5600 9860

联行号(京外汇款填写):105100012091

十二、咨询及联系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

郭老师010-5880504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王老师010-88810835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

师德论坛论文范文第3篇

自然营销学院是一家立足于健康与养生领域的战略咨询,市场研究与商业发展的绿色管理顾问公司。自然营销学院十几年如一日对规模已达到2000亿美元(约13000亿人民币)的绿色市场与绿色经济的各个领域进行详尽、系统而专业的调研,每年都出版有机市场与乐活市场,健康市场与养生市场等专业报告,给绿色企业或绿色机构提供决策依据。自然营销学院经过长期调研,认为以健康、养生与可持续为重点的绿色市场正在改变我们消费者生活的每个方面。面对迅速变化中的绿色市场与绿色生活,像自然营销学院这样的专业研究与顾问机构显得十分重要。

绿色产业离不开绿色的宣传、推广与营销,在博尔德很多绿色媒体中,有机水疗杂志(organicspamagazine)就是很创新而独特的一家绿色媒体。笔者听过水疗SPA与有机食品、有机建筑,但是没有听说过有机水疗,通过有机水疗杂志才知道有机水疗把有机的理念融合到水疗的各个细节与层面,其中天然无污染的水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食品、精油、用具等都按照无污染、纯天然、无添加等标准来实施。有机水疗杂志利用这些理念指导水疗产业与水利机构向更绿色、生态、健康与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大大促进了有机水疗的发展。

盖亚(Gaiam)是一家具有绿色理念,能够独立进行绿色产品创新,开展富有创意的绿色营销与推广,并设立自己的绿色实体商店的综合性绿色企业。盖亚团队不仅是一帮富有绿色理想的人,他们还具有优雅的创意能力与坚定的执行力和推广力,在笔者参观他们公司与商店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这个机构后面一个独特的团体的力量与品质。盖亚是推广生活方式的传媒企业,给个人转化与发展提供思想理念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同时提供各种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自我成长方面的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其独具特色的盖亚店销售来自全世界的公平贸易产品,有机农场,可持续小农庄的各种绿色产品,并附有产地的图文资料与录像资料。盖亚商店的绿色商品主要涵盖了瑜伽、健身、静坐、床上用品、洗浴用品、家居用品、服装、DVD、公平贸易产品、水疗、健康与美容、绿色高端产品、礼品、净化用品等很多门类,通过盖亚商店就可以通过实物了解绿色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亚于参观一个绿色生活用品展览。

在博尔德,笔者还发现了两家与以往西药店不同的绿色药店:一家叫法莫卡 (Pharmaca)的整体医药店,另一家叫瑞贝卡(Rebecca"s)草本药剂师店。

法莫卡的整体医药店自2000年由柏瑞(Barry Perzow)在博尔德创立以来,已经在4个州开设了8家分店,一直坚持为客人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替代性疗法与预防性医药服务。为了减少预约与保险等繁杂手续,法莫卡整体医药店提供可靠的药剂师、自然治疗医师、营养专家与草药专家给顾客进行咨询服务,帮助顾客选择传统医药、整体医药、顺势医药、替代性疗法、自然医方与健体康疗产品,使顾客在自由自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健康产品或服务。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买到很多来自中国的中成药,或者用中药原材料加工的中药,正是这种一心为顾客着想,并锐意创新的理念,使法莫卡的整体医药店具备了一般西药店所没有的兼容并包的气度与发展的活力。

瑞贝卡草本药剂师店是一家新兴的药店,它是以女主人的姓名来命名的。瑞贝卡原本是一个以焊接装置为工作的当代艺术家,当她怀孕之后,感到关系自己、亲人与孩子的健康更为重要,所以转行重新开学草药学,学成之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设了这家位于博尔德市中心的草本药剂师店。在这里有各种香草、精油以及以草药为原材料制作的各种商品。当然,还备有香草、花草、草药、自然医学、自然美容等各种书籍与杂志。瑞贝卡听说我们从遥远的中国专门来博尔德学习与考察绿色生活方式,就从头到尾给我们认真地讲解,还带我们参观了她设在商店后面的作坊,展示如何制作精油的程序与工具。

在博尔德的三周时间内,我们不仅参观了上述绿色企业,还参观了其他很多绿色企业,其中包括有机农场、自行车店、户外用品店、创意艺术工作室、瑜伽馆、有机水疗中心、调味品店、香巴拉静修中心、苦茶庵茶叶店与茶馆、博尔德书店、博尔德创意展览馆、中亚风格的茶餐厅、绿色传播公司 SRG(Sterling-Rice Group)。当我们还在构想绿色经济未来与绿色产业链的时候,博尔德已经形成了细致而系统的产业集群,这些企业都很值得中国同行学习与借鉴。

博尔德的绿色产业领袖与绿色论坛

博尔德每年会举办很多绿色生活与绿色经济方面的会议与论坛,其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论坛之一就是每年6月22-24日左右举办的美国乐活论坛,组织这个大型论坛与网站的就是博尔德绿色经济与绿色生活方面的领袖人物――美国乐活主席泰德・宁(Ted Ning)。像博尔德这样作为嬉皮士之乡的城市,有一种去精英化的文化倾向,因此,泰德・宁(Ted Ning)作为论坛主席,在绿色生活潮流中处于领军地位的人物,他保持着一个大男孩一样的气质与行为方式。

自从我把他邀请到上海参加中国国际论坛之后,他就热情邀请我参加他在博尔德举办的美国论坛。我来到博尔德之后,第一次见面的地点就很绿色――在波尔蒂农夫市场。在市场上,他身着绿色T恤,带着棒球帽与太阳镜,不时给我当向导,给我讲解农夫市场上的农场与产品。

从6月22日开始到24日,乐活论坛在博尔德风景最好的圣朱利安酒店举行,每天早上大家先参加瑜伽与静坐锻炼,在音乐中开始一天的论坛,论坛邀请了来自全美乃至全球在绿色投资、医药、健康、网络、基金会、养生、社区等各方面的代表人物与杰出人物,来分享大家在健康、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晚上就在自助酒会中进行交流与娱乐。三天的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创新,气氛活跃,大家都为在这里找到来自全球志同道合的绿色乐活同道而感到高兴,在满意中纷纷带着激情与新的创意奔赴自己的家乡,把绿色创意与乐活理念带回自己的岗位,让绿色经济与乐活产业之火在自己的国家燃烧。

师德论坛论文范文第4篇

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汇聚第二界佛教论坛,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先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星云大师、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先生等出席了开幕式与闭幕式。

当今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民族、种族,不同的文明、宗教,不同的人群、阶层,共同组成了精彩的世界。文明因多样而呈现丰富,世界于多元中蕴含生机。缘起理论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与基石。“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如来”。万物借缘而生灭,佛法依缘而成就。阴阳相合、万物生长;
众缘会聚、诸法生起。和谐世界正是基于共同的追求,成于众缘的和合。

论坛背景

我们的世界需要一种“和”的精神与智慧,去化解矛盾、消弭纷争,去营造和谐、维护和平。世界佛教论坛由佛教界发起于2005年,其宗旨是为世界佛教徒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对话的高层次平台,为中华佛教界提供一个宽阔的大有作为的舞台,更为海峡两岸佛教交流提供良好契机。本届论坛,主、承办方立意要把她办成一次中华佛教风采的呈现,一次佛教文化魅力的展示,一次世界佛教的因缘际会!

论坛宗旨

为热爱世界、关爱生命、护持佛教、慈悲为怀的有识之士,搭建一个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

“和谐”、“缘”、“和合”几个集中体现东方文化和佛教智慧的理念融于一体,契合佛教经典教义的核心内涵,也符合国际范围内文化对话、交流、合作的潮流。

论坛高见一:

十一世班禅:

佛光永照世界,世界永享太平

首先为我们的世尊导师释迦牟尼佛献上白莲花环般的赞词。今天,从世界各地专程莅临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高僧大德以及众位大善之士们在此地云集之时,我能够在此参加感到非常荣幸。

本届论坛是在有着两千多年佛教历史传承的我的祖国――中国举办,这充分证明现今中国社会和谐稳定、自由,标志着中国是一个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国家。

本届论坛的主题“和谐世界,众缘和合”是完全符合佛教义理和现代社会进步的宗旨。下面,我根据上述主题谈一点个人观点。

现今世界“外物科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
而另一方面由此引起的环境恶化、贫富悬殊、金融危机、冲突战乱、恐怖袭击等各种弊端也与日俱增。这些不幸是因为许多人昧于苦乐之源,不知足、无善心等一切人心所致。

我们耳闻目睹的诸多实例充分说明,若以爱他之心善待和帮助贫苦之人,自己也会得到相应的善果;
若以爱己之心压制和伤害他人,必将给自己带来相应的种种恶果。唯有发扬心向和善的精神文明,才能使个人言行受到良好引导,从而做到不害人、发慈悲、利众生、护环境;
才能使人们享受和谐安乐。通过佛学教典帮助人们纠正和消除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弊端,完善“内心科学”,这是我们佛教徒在21世纪的光荣任务。

为实现以众缘和合来建设和谐世界,我建议今后多举办类似的论坛。

简介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1990年2月13日出生。2009年3月,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上发表英文演讲。

论坛高见二:

刘长乐:

跨越文化、地域与民族的智慧传播

一朵生命的花朝着天空绽放,雨露折射出它素面的笑颜。佛陀用一枝花朵,一个微笑赢得了世界的注目与尊敬。

佛教从创立那天起,就直指人性最难以克服的三大弱点:无知、贪欲和憎恨,为我们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带来了智慧的光芒。

佛教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与传播中,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以下重要贡献:

1、非暴力。佛教十善,以不杀为首,佛教五戒,列戒杀第一。和平只能从非暴力和不相信武力而来。

2、平等心。佛祖的教训可以用五个字概括:怜天下万物。这是一种对全人类的慈悲、仁恕与谅解,这种开阔的平等主义正是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基石。

3、生死观。佛教是一种全面关注生命内在真实和内在超越的学说和教育,它改变了近三十亿东方人对待生死的态度与认识。

4、包容性。佛教的平等心决定了其包容性,它大度地接纳别人,也深刻地改变自己。它坚信,包容无法改变过去,却能改变未来。

5、和谐论。和尚和尚,以和为尚。佛教致力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人内心的和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和谐。

作为世界和东方主要的哲学与智慧,佛教的这些理念应该跨越文化、地域和民族,向西方和世界传播,以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的交融、理解和共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传播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嫌不够,从总体上看,西方文化对佛教尚缺乏理解的兴趣,甚至存有一些偏见和误解。以史为鉴,佛教的跨文化传播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思索与探究。

简介

刘长乐,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论坛高见三:

星云大师:和谐,就是人间佛教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处在矛盾之中,小到家人之间的矛盾,大到国家的纷争,我们如何利用佛陀的智慧来化解这些矛盾呢?要营造一个家庭,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爱心,人从哪里来?从爱中来。父母不相爱,我们就不会来到世间,所以对家人要有爱心,要以爱为纽带,化解我们所有的矛盾。

我们要以慈悲为怀,别人欢喜,自己就欢喜,自己就能制造幸福。这就好像工厂,好的工厂就能出好的产品,什么是好的产品?幸福、快乐、欢喜。

开悟,是每个人所要求的,为什么要学习讲话,为什么要增加智慧,人为什么想要好的人生?这个开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悟有大悟小悟。这个事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搞懂了,这就是小悟。不过大彻大悟那是不容易的,大彻大悟要具备一定的力量,我们都是凡人。修道的人不能动心,可是这个心不动很难。

家庭的责任就是心,这个心带动家庭。假如这个心停止不动,又怎么带动家庭呢?悟是什么样的呢?我不太懂,不过我多少体会到动的这种小小的境界。我想这个悟它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很难用语言来说明,这是正的世界。

不论什么宗教,都不能你障碍我,我障碍你,和谐是不会出毛病的,和谐就是人间佛教,和尚以和为尚。

所以我们对人要尊重,不要看不起,我们都是可爱的小机器,我们创造了这个伟大的中华,构造了我们和谐文化的历史。大家都是人,只要大家之间有爱、和谐,国家才会更强大。

简介

星云大师,汉传佛教高僧大德,1957年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后改为佛光出版社。撰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等。

论坛高见四:

一诚长老:

践行佛教教义中的慈悲济世

作为佛教徒,应以具体行动去实践佛教基本教义中的应有之义。无畏、无我、无私的大乘教义慈悲护世精神。慈悲是佛教的主要精神,是大乘菩萨的根本,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在社会普通民众心目中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和标记。

《普贤行愿品》中说,众生欢喜则诸佛欢喜,所以施予救护众生,使之离苦得乐是作为佛弟子的责任和义务。慈是随时愿意给众生提供快乐和幸福;
悲是随时愿意帮助众生脱离苦恼。这种对众生与乐拔苦的精神就是慈悲。它一直贯穿在中国佛教流传过程之中,在古代有长生库、义仓、粥社、茶社等,现在则表现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并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如今中国佛教慈善团体、机构很多,以基金会出现的规模较大,以功德会名义出现的多属于某个寺院,还有一些放生会之类的则是一些松散的民间自发组成的小团体。我觉得,今后应加强对基金会的组织管理,整合资源,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发挥作用。

佛教慈善事业在未来要更加重视对环保、疾病防治、防灾救灾、希望工程的投入力度,要着力为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氛围。总之,通过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回报祖国,服务社会。

作为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宗教,佛教一路走来,事实上是在不断地调整自我。当然,佛教应该不只是自我调整,也需要作用、交融于社会生活之中。

简介

一诚法师,中国佛教协会现任会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佛学院院长。

论坛高见五:

楼宇烈:科学时代的佛教定位

任何一种文化、一种宗教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在历史的发展中,一种文化、一种宗教要不被时代淘汰,就必须对自己已有的内容和形式做出调整、补充或改造,找到自己在这个时代存在的理由,重新给自己一个定位。

我认为,在这个知识多元化结构的时代,我们如果明了了各种和我们不同的文化样式、知识体系的情况,那么我们佛教究竟应该定位在什么地方也就会清楚了。佛教应该找出这个与其他文化样式、知识系统不同的东西来定位发展。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的文化知识体系绝不仅仅只有科学知识体系一种体系,更不应当认为科学知识体系是人类最高的一种知识体系。时下科学占据话语霸权地位的状况,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果今天佛教做了许多其他的工作,而没有在人的心灵感受上让人获得当下的感受,当下的真现实量,这就偏离了佛教。只有我们明了了这种跟科学的不同,跟其他宗教、文化的不同,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运用的领域。所以互相取代是完全不可能的,科学跟宗教,谁取代谁都是不可能的,同时谁要把谁包括进去,也是不符合时代多元文化精神的。

探讨科学时代下佛教定位的问题,首先要开展科学与佛教的对话。在相互尊重的对话交流中,一定会发现许多思想可以并存的,很多思维方法也是可以互相启发的。在现代这样一个多知识、多文化、多元结构上面,怎么样给自己找到一个定位,再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是每一种文化、每一种知识体系共同面临的课题。

简介

楼宇烈,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宗教研究所所长。

论坛高见六:

惟觉长老:和谐世界 众缘和合

当今世界人类的问题很多,诸如资源过度的耗费、环境严重的污染与破坏、高度的贫富不均及种族、宗教与文明的冲突等等……然而,全部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人心,如觉林菩萨偈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所以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要从心下手,否则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和谐世界必须具足的因缘众多,然举其纲要不外佛法所讲的六和敬。即身和――行为要和合,口和――言语要和合,意和――心意要平和,见和――见解要有共识,戒和――要能克制行为遵守共同的规范,及利和――利益要能共享。只要能做到这六和,不管是小团体或大如国际社会均能达到和谐的目的。

然而要和谐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莫如见和,即正知见的建立与共识的达成。佛法以缘起观察宇宙万象,古德云:“有因有缘事易成,有因无缘果不生;
不信且看寒江柳,一经春风枝枝新。”因为诸法缘起,所以万事万物息息相关,亦因缘起所以无我,无我则无争,无争就能与万物和谐共处。尤其“华严宗”阐明的法界缘起,以“十玄无碍”、“六相圆融”,将诸法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一即多多即一,相即相入;
“圆融不碍行布”与“行布不碍圆融”的本质说得最透彻圆满,亦可说将“和谐”的智慧发挥到极致。今日不论个人或国家,均须建立与体认“和谐”的观念与智慧,和谐的世界才成为可能。

佛法不论是大乘或小乘,无非是教导众生防非止恶,以致觉悟成佛。所以佛法不管是什么法门都是在净化心灵,而心灵的净化,是和谐世界的根本。因此修习与弘扬佛法,可以说就是净化心灵及和谐社会与世界的实践。

简介

惟觉长老,禅寺方丈。台湾佛教界领袖人物之一,他所领导的禅寺也是岛内深具影响的佛教教团。

论坛高见七:

素全法师:

平常心 心灵环保的良药

人类合理的保护自然界,维护生态平衡,可以让我们远离灾难,远离饥荒;
同样,保护好我们人类的心灵空间,则能带给我们自身乃至整个世界以和平安宁,正如法鼓山圣严上人所说:“心安则平安”。自然界的环保,需要我们充分保护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保持一种平等对待世界万物的心,不要仅仅为了满足我们人类自身的欲望和贪婪,向大自然索取太多,从而无休止地破坏生态平衡;
而我们人类自身心灵的环保,更多地表现在我们人类内心世界的安宁,不要被烦恼、仇恨、是非所障迷,这更需要我们升起等视众生的心,这种心就叫“平常心”。

佛教修行的本质在于修心。而贯穿中国禅宗思想的一条主线,就是静心,让染污的心回归健康,让健康的心放下解脱,最后清净而无挂碍。

最早提出“平常心是道”思想的是唐代高僧禅宗八祖:马祖道一。印顺大师在《中国禅宗史》中写到:“马祖道一的洪州禅出现之后,以平常心为道,才真正标志着禅学中国化的完成。马祖道一祖师的禅道自然观,充满着中国特色的佛性论”。马祖更多地强调心灵的自然,换句话说就是心灵的环保。胡适先生在《论禅宗史的纲领》中指出:“达摩一宗亦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禅。此项半中半印的禅,隋朝时期尤为盛行。至唐之慧能、道一,才可说是中国禅。中国禅之中,道一家自然主义成分最多,道一门下84员宗匠不久成为正统。‘中国禅’至此完全成立。”。

马祖“即心即佛”,立足当下,恒顺众生,自他无差别的心灵自然观,是中国禅的基本思想,从而建立起等视众生的思想脉络,即平常心是道。众生只有在建立平常心的过程中,才能完成超越生死,调伏烦恼,实现心灵的和谐与环保。

简介

素全法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四川省什邡市马祖罗汉寺住持,2008年曾当选为四川省什邡市十佳抗震英模。

论坛高见八:

惟贤长老:

德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

人间佛教就是太虚大师最早提出来的人生佛教。信仰佛教,首先把人做好,成为一个完人,由完人到超人,再到超超人,就是一个成佛的过程。康有为讲过:佛陀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一个超超人,是完成人格的第一人。所以人间佛教就是以做人为主。

如何把人做好?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拿儒家来讲,就是四维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拿佛家来讲,就是三皈五戒,相信因果;
这样做起码就完成人格,就具有道德。

太虚大师讲的人生佛教有四个阶段,第一个人生改善,第二个后世增胜,第三个生死解脱,第四个法界圆明。这四个阶段是一个成佛的阶梯,也是人生佛教的基本理论。首先在人生方面建立道德,就可完善人格,在这个基础上再学菩萨,以大悲心救度众生,救度苦厄,这样就把从做人到与做菩萨成佛联系起来了,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就是人乘趋向佛乘的基本过程。

人生佛教讲做人,其实就是一个“德”字,真正要实现和谐,没有“德”,没有菩萨的悲心,怎么样能够实现和谐呢?这是个根本问题。所以人间佛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这是个重要论点,有理论根据、有事实依据。如果没有德,世界上大家尔虞我诈,互相斗争,哪能实现和谐呢?

师德论坛论文范文第5篇

我接触网络较早,最先知道如何发帖得分,我一直在发图片得分,有时发笑话和自己写的文章。可一段时间后,这发帖得分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了,这让同学们交心谈心的论坛,让同学们变成了发帖得分的比赛场地。同学们比赛发帖,看谁经验值多、金币多。自然,这发帖的内容变成了乱打乱发,我也成为了这其中的一员。

从发帖,又延伸到“鸡蛋战争”。在论坛商店里,能买到一种减少别人经验值的鸡蛋,一个鸡蛋可以减少对方60-1点经验值。一个鸡蛋需要50枚金币,而发一个帖只增加3点经验值和3枚金币,大家为了购买鸡蛋,拼命发帖得金币,所以发帖变得更疯狂了。

于是每个星期一节的电脑课,变成了同学们发帖的天堂。一次,论坛主页上显示着“本月同时上线记录达30人”的字样,这可见我们沉迷于无意义的发帖现象太严重了。

一个暑假过去了我一直没上线,刚开学,又出现了新的变化,论坛更乱了。老师的帐号被人利用,一个人用来关人,另一个人又用来放人,最后老师的号码竟被改了。为此,教师大发雷霆。

老师教导我们,论坛是我们交流学习的地方,它能让我们交流学习经验,共同享受做趣题的乐趣,而你们把论坛弄成什么样了。经过老师的教导,我们的论坛上再也没有出现乱打乱发的不良习惯,出现的是一些学习经验、学习心得,在班上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