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教师语言艺术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23 11:5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论文摘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声音的控制艺术和讲课的语词艺术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力求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语言艺术论文【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教师语言艺术论文【五篇】

教师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声音的控制艺术和讲课的语词艺术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力求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互相传递,多数是凭借语言为中介来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否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把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通过语言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信息。对于教师而言,没有任何一堂课能离开语言去表达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心灵的启迪、情操的陶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不是严谨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头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言和灵活生动的口头语言的高度统一。大凡讲课受到欢迎的教师,其语言表达都充满了科学性、逻辑性、生动形象性、富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正因为如此,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赫尔巴特等教育界的泰斗们,无一不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无论是满头银发的老教授,还是初出师门的新教师,无一不在追求着教学语言艺术的完美。本文将从声音和语词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的一些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声音的控制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对于音量、音质、节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巧妙的对声音加以控制,对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对声音控制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合理的利用声音,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发音的技巧

讲课不同于闲聊,它要求音量灌满全教室,并且连续讲话的时间较长。有的教师不知道合理使用嗓子,不懂得发音的技巧,结果要么声音微弱,学生听不见,影响教学效果;要么扯起嗓子喊,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过分使用声带,造成声音嘶哑,损害自身健康。只有正确使用发音技巧,才会拥有响亮、动听的声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气息通过喉部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再经过口腔和鼻腔协调合作产生“共鸣”,最后通过舌、齿、唇的协调动作发出各种音调,形成我们丰富多彩的声音。吸气是发声的准备,讲课时要求教师吸气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戏曲演员讲究“气人丹田”,就是在感觉上把气吸到小腹部,发声时总是感到小腹在用力。教师讲课虽不用这样的严格的要求,但尽量把气吸得深,声带才不易疲劳,如果讲课时感到胸部劳累,那就表明气吸得浅了,久而久之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

咬字不准,吐字不清,语言含糊,这也是教师讲课时常见的毛病。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进行朗读练习,选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读,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象曲艺演员那样,选两、三段绕口令,锻炼唇、齿、舌的协调活动功能,持之以恒便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第二、节奏的控制

讲课说话的节奏太快,是许多新教师易犯的毛病。主要原因由于教师精神紧张,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表面上看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教学效果却不佳。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语言的速度以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过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学生的大脑对听取的信息处理不及,影响教学效果。反之,教学语言节奏过慢,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精神涣散,降低学生听课的兴趣与效果。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学语言的节奏应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要求等各种因素相适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越要相应地放慢讲话的速度,增加停顿;当教师要通过描绘一件生动具体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师的讲述可以快一些,这样能较顺利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要通过摆出了几件事实,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一个科学结论时,教师的语言要放慢,给学生以充分的推理判断和思考的时;当教师在归纳叙述科学概念、科学结论时,要逐字逐句清晰准确,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和科学原理。

第三、声调的掌握

声调上的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变化,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技巧。合理掌握声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语音语调的变化是引起学生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无变化的语言则是导致学生疲乏、精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

提高音量、降低音量、沉默等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一般地讲,教学中讲到关键点时,或需要强调突出某个问题时,可以提高声调,放慢速度;在讲一般性陈述和过渡性的内容时,可用中低声调交替讲解加快语速;当发现学生出现疲态时,应及时更变语音语调,以引起注意,重新兴奋起来。

短暂的沉默是教师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引起学生注意教学内容,激发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当教室内比较喧闹时,教师利用短暂的沉默,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比如,讲完一课的重点后停一下—然后再轻声地重复一遍。或向全班同学公开提出问题后,适当地有意地停顿,而暂不要求谁来回答。都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二.讲课的语词艺术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中国古代的教学论著《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讲课的教师,讲起来娓娓动听,引人人胜,不善于讲课的教师,则是平淡无味,使人昏昏欲睡。教师要想上好课,必须先过语言艺术这一关。使课堂语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词准意切,通俗易懂

词准意切,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词语必须准确明了,不能含糊其词。有的教育论著中把其称为“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它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无误,必须精确地表达知识的内涵。对各种现象的描绘,对概念、定义规律的表达,都要做到语言词准意切,不使人发生歧义和误解。比如:有的教师望文生义,对概念的解释不进行细致的推敲,“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则”、“法人就是负有责任的人”等等,这些解释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N对传授的知识也不能信口开河,今天说一样,明天说一样,让学生无所适从。即使学术上有争论的,也应该给学生讲明白,我们取哪种说法,使学生心中径渭分明。比如:在《教育学》的教学中,讲到教育的起源这一问题时,就有劳动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等多种理论,教师应分别对其进行分析,指出其优缺点,什么理论最正确,应采取什么理论。

既有书面语言的严密精确,又有口头语言的通俗易懂,顺口悦耳,便于说、听和记笔记,这是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我们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听懂、学会、练熟。其前提条件是教师使学生听懂。如果教师的语言吞吞吐吐、词不达意,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明其妙,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有些书面语,学生不易理解,这是极为正常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教师还必须把比较难懂的书面语言变成比较通俗的口头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这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词准意切,又要通俗易懂,具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

第二、亲切热情,文明礼貌

亲切热情,就是在教学中语言要有亲切感,充满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多鼓励,以宽为主,以严为辅;不能老拉着脸,板着面孔。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比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这时一般都比较紧张,教师应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再比如:一个学生作文没有按时交,他告诉教师忘在家里了,这时教师可以对他说:“是啊,为了写好这篇作文,你一定花了不少心血,可惜今天不能看你的作文了。这样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礼貌用语,不仅在社交中运用,在教学中更应加以运用。教师不能因为自己是教者,就可以居高临下,动辄训人。和学生说话也要讲礼貌。象“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让学生既感到与老师之间平等,又感到老师谦虚可敬。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常引用一些名人诗句、格言成语来表达教师的意思,同学们感到老师词语丰富、生动、文雅,也就更敬重老师了。

教师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尤其是数学知识,逻辑性很强,很多问题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能适时地对学生加以肯定,给予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对待失误的学生,教师更应该传递对他们的期待。如“再想想”“你能行”“相信你一定会”“细心的你一定能发现”“谁来帮帮他”等。运用启发性语言要注意抓住时机,把握启发的度,避免未启已发和启而不发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透彻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具体情况,准确地把握难易程度,课堂上要自始至终贯彻“启发”这一教学原则,运用鲜明生动、引人入胜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二、语言要风趣幽默

如果教师总是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地讲,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压抑感,时间一长,便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相反,教师如果适度、适时地使用一些风趣的语言,便会打破沉闷的局面,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当然,必须注意将幽默与耍贫嘴区别开来,要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知识的丰富,不能为幽默而幽默,更不能用幽默去挖苦学生,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那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三、语言要富有亲和力

教师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教师的语言要通俗化、大众化,流畅自然,让学生容易理解。要防止词语的堆砌,用词要丰富,追求语言生动形象,但不能一味地堆砌华丽的辞藻。要防止说半截话,满口定义概念、技术术语,晦词涩语,故作高深,使学生如坠雾中,如听天书,不知所云。要做到通俗易懂,要求教师应做到四点。一是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摸清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采用学生容易理解和喜欢的语言讲述。二是语言要简短完整,少用过长的语句。三是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声音适当。教师声音过高,学生容易紧张、疲劳;
教师声音过底,学生不易听清楚,影响教学效果。抑扬顿挫的语调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四是语言有逻辑性,条理清楚。只有做到这四个方面,才能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提高教师语言的有效性。

二、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言要生动、恰当

语气就是通过不同的声音和气息表达出不同的语意和情感的说话方式和状态。说话的人在不同的情绪、情感中,会自然而然地使用不同的声音、气息。而不同的人在大致相同的情绪、情感状态下说话,声音、气息也会形成一些相同的特点。不同的语气必须为不同的内容和情境服务。教师应善于根据特定的内容、对象、场合与目的,使用不同的语气,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表达效果。专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除利用专业术语准确地讲解外,生动活泼的语言常常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动活泼的讲解,能活跃教学气氛,而好的思路、好的想法也往往在活跃的气氛中产生。专业教师在讲解中利用比喻时,一定要注意准确恰当,恰当的认识对实习操作往往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透彻的讲解是消除学生错误思路的基础,也是好的工序安排和好的加工方法的思想源泉。因而,教师在示范指导、讲解新课及巡回指导中,都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恰当和透彻。

三、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言艺术 声乐教学 音乐完整性

一、声乐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声乐教学语言艺术不同于艺术作品中简单以歌词样式呈现的歌唱语言,也区别于学术交流中的声乐理论术语,对语言艺术的恰当应用是声乐教学重点,可有效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加深师生合作情感。因此,对语言艺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是所有师生都必须直面和思考的问题。其中,优秀的演唱示范能力和较强语言表达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声乐教师必备的两项素质,因为声乐教学具有鲜明艺术性和技术性,声带发声缺乏直观特点,只有通过教师自身情感体验总结进行语言传递,才能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转化为自己的歌唱方法。最后通过教师的直观体验,基于教学语言喻示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发音调节,通过对发音机体的纠正,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歌唱发声方法和个性特征。

二、 语言艺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精炼准确性

声乐理论有其独有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教师要对抽象理论知识进行概括和提炼,并在有限课时内有效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老师语言表达必须具备一定的精炼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声乐课堂教学重点。比如:气息下沉、扩张腰腹、立起后腰、双肩下垂、前胸松弛、笑肌上扬、牙光打开等,这些精炼准确的语言便于学生接受,可操作性较强。但部分声乐教师对教学赋予了极强生理色彩,例如甲状软骨、横膈膜呼吸、额窦等一些生理学专业术语,虽然声乐发生技能会涉及到很多生理机能,对具备一定声乐基础条件上的学生大有裨益,但对初学者却是一大障碍。声乐教学语言艺术不仅要具备一定精炼准确性,也要综合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更好提升。其中,成语式语言艺术是老师大浪淘沙后的结果,口诀式语言艺术是老师自身经验二次整合表达的过程。

(二)辩证统一性

声音与气息,往外唱与向里吸,局部与整体是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三个关键点,只有让学生学会正确平衡三者关系,才可能会达到不错的歌唱效果。针对学生学习期间出现的问题,要辩证统一看待,比如高音问题,可能学生有头声位置,但气息支持不足,也有可能是喉头过于紧绷造成的结果,声乐教师必须针对实际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对症下药。听觉的平衡性,看问题的客观性,解决问题的全面性,思维方式的辩证性是声乐教师教学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比如:强调高位置时要保持气息低控制,强调气息下沉时要保持高位置,强调喉咙打开时要保持歌唱声音的集中性,强调靠前唱时又要保持声音的垂直性等。辩证统一的精炼教学语言可帮助学生更为准确的理解声乐歌唱,比如针对松与紧的问题,就可用前松后紧,上松下紧,外松内紧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三)形象比喻性

声乐教学的抽象理论用形象化语言表述出来是考验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声乐语言艺术不同于其它学科,语言语义极具不确定性,学生难免会对老师的表述陷入迷茫状态。但教师采用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进行启发式教学,就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发声状态,比如可将日常动作应用于歌唱训练之中,用吹皮球方法训练气息下沉问题,这样腰腹扩张就不会把气吸到胸上;用荡秋千的感觉来训练学生高音,依靠惯性“甩”出高音,声音始终保持向前等;用向前唱、拉开唱、用腰唱等应用于单调的理论体系中教学效果更佳。其中,科学叙述真实情况的语言和形象比喻性语言是声乐教学的两种语言形式。实践证明,形象的语言艺术更有利于获取良好教学效果。当下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足够的理论灌输,学生就能理解其中奥妙,其实,这只是完成了教学授课过程的一半,要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教师意图还需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尤其是针对抽象性极为强烈的声乐教学。比如与发声有关的肌肉大部分是非随意肌,学生无法直接用意识去控制某一块肌肉收缩放松,如果教师不能进行形象语言比喻教学,学生自身就很难准确掌握其中要领。著名声乐演唱家卡鲁索曾在讲解《共鸣》一课中提到:我的脚趾都在共鸣。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伊丽莎白・舒曼曾在讲解《喉咙运用》一课中提到:喉咙就像烟囱,需要完全放松,歌唱就像吹口哨或吹号。

(四)中肯鼓励性

鼓励的语言艺术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技巧,可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进步。学生在实际声乐学习过程中,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问题会使其产生自卑感。任何一门艺术都是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艺术概念的理解更需要不断摸索,教师鼓励可有效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瓶颈期。鼓励性语言的使用也要因人而异,因为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就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比如“再试一次,你可以做的更好”、“别担心,多练几次一定能够做到的”等鼓励性话语要经常使用。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不可在教学中对鼓励话语一味使用,必须与中肯的批评指导相互结合,这就是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否则一味鼓励会使学生片面看到自己的进步面,忽略自身理解存在的不足之处,中肯批评有利于加深师生感情,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加深“错误”印象,逐步养成能够认识自己长处、善于发现自己不足的学习态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艺术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象的一个过程,教师根据自己平生演唱经验通过通俗的语言记录或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和运用自己的发声器官,逐步达到歌唱标准,这也是本文探讨此主题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冯元元.试论我国当代艺术歌曲的语言艺术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清华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2]张雪丽.中国艺术歌曲中语言意境蕴涵的分析与诠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6).

教师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艺术;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一、对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认识

新《辞海》解释“艺”的第一条义项是“才能、技艺”。艺术是生活的再现。能刺激人的感官的兴奋、愉悦并能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创作作品叫艺术作品,创作艺术作品的技艺叫艺术。那么,能刺激人的感官的兴奋、愉悦并能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语言就叫艺术语言,创作艺术语言的技艺就叫语言艺术。所以有时人们会指着艺术作品或听到艺术语言说这就是艺术。因为艺术作品是看得见的,艺术语言也是能听得见的,而艺术是抽象的,看不见的。艺术作品或艺术语言是有限的,而艺术是无限的。为此,美是艺术的真谛,创新是艺术的精髓。语文教学是教师用语文教语文,这就更要讲究语言艺术了。如果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不能刺激学生感官的兴奋和愉悦,那么就谈不上艺术了。中学语文教学如果没有语言艺术,无论教师使用哪种教学方法,采取哪种课堂形式,师生都不会互动起来,学生的热情也不会激发出来。语言艺术是一种高级的美的创造活动。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真)、教育性(善)和艺术性(美)的辩证统一。中学语文教师更要在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严谨性、易解性、广博性、生动性、趣味性、愉悦性、启迪性、幽默性、真挚性、含蓄性、悬念性、适听性、教益性、励人性、修养性、时代性以及个性等方面狠下功夫,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学点语文教学理论,熟悉各种语文教学方法,懂得语文教学规律,掌握各个教学环节的艺术,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二、中学语文教师导入语及课前组织艺术

所有人的心理都有“先入为主”的规律,“第一印象”对其心理定势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教师成功的导入语可以使学生明确要求,集中精力,激发兴趣,引发思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中去。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像或电教等各种手段,采取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导入语,顺势引导,巧妙联系;
引入情境,诱感;
引进生活,激其生疑;
描述情境,引发兴趣;
创设矛盾,促其探究;
剖析课题,明确目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最简单的办法是采取课前十分钟“语文演讲”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值日报告。内容不限,可以是趣味轶事,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新闻报道等。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为导语作难,又可极大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这是一劳永逸的事。但大部分教师在预备铃响后不去组织学生,上课铃响后,学生稀稀拉拉进入课堂,学生还没安静下来,就开始用过去老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

语文课堂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如果说备课是艺术构思的话,那么教学活动就是一种艺术实践了。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元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细致的双边活动,中学语文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师生间的互动之中。互动是学生直接获得学习和掌握语文实践的极好机会。爱因斯坦曾说:“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学校规定的功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这句话中领悟到,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从师生互动中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把学习语文的过程变成美的享受。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课堂上强调“学”而不偏重“教”,所以课堂讨论以及各种活动比较多,教学常以学生而不是教师为主体。西方这种教学方式就有利于语文学习者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激发学生热情”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以优美的声音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优势兴奋中心,使学生不断保持兴奋和学习热情,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心心相印”。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赞扬的话语,可以让我愉快地生活六个月。”马克思也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激发学生热情”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所作出的努力或成绩加以真诚的表扬和赏识,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正确运用赞美是激发学生热情的一把金钥匙,学生会从赞美中受益无穷。约瑟夫·特雷纳曼提供的一项数据表明,学生在听课最初的15分钟,能记住所讲内容的41%;
听课30分钟之后,则只能记住最初15分钟内所讲内容的23%。根据这一规律,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尽职尽责,使出浑身解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恰当运用具有表义功能和审美功能的体态语,把语文学习与愉快、满足、兴奋等情感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潜力和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下转第159页)(上接第157页)

四、中学语文教师应对策略

处于当今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师,面对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实现中学语文艺术化,就必须积极采取应对策略。

(一)要与时俱进,有一种事业心、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同我国的整个教育事业结合起来,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学习和实践语文教学理论,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适应教育创新的要求,主动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尽快掌握全新的教学模式,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要树立新型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学习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建构。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生是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主动发现者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构建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我们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三)中学语文教师还要从艺术的角度和高度,创新教学方法,使师生在教学互动中都获得艺术的享受。语文教学艺术就是师生合作的艺术。教师的心境是一个幅射源。教师要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教室,就像说唱逗笑的相声演员一样去感染听众,激起听众的热情,你乐我乐大家乐。当你走出教室时,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在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环境中,教师用语文而教会了学生语文,学生用语文而掌握了应用语文。

(四)每个语文教师都要不断学习,认真总结,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艺术风格。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也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我们要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做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