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历教育的深入与扩大,职业学校对机械加工类专业教师的学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引进这一专业教师的考察过程非常简单,甚至为了扩大招生,补充师资,不需要实践经验,一纸学历就可以引入,完全不考虑其是否具备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类职称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机械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1.教师引进重学历轻能力
随着学历教育的深入与扩大,职业学校对机械加工类专业教师的学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引进这一专业教师的考察过程非常简单,甚至为了扩大招生,补充师资,不需要实践经验,一纸学历就可以引入,完全不考虑其是否具备作为机械加工类专业的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这就导致专业教师中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为数极少,很难胜任专业课的教学,并在学生的毕业实践环节给予有意义的指导。
2.教师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
职业学校的机械加工类教师大部分直接来自高校毕业生,在任教之前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缺乏作为一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教育技能。因此对机械加工类专业教师的培养应注重提高其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工程实践经验,才能担此教育重任。然而,目前没有相关政策引导教师必须参加实训,机械实践能力的培养被不同程度的忽视,优良的传统已被丢弃。
3.教师评聘重科研轻教学
目前中职教师的职称评定虽然是以教学与科研两部分来决定,但是对教学的要求非常简单,工龄教龄、发表文章等对于想要评职称的教师来说并不是难事,即使有教学上的差异,只要多承担项目也可以评聘,因此,很多机械加工类专业教师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写文章上,对实际的教学没有任何的促进。
二、中职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
中职机械类教师的培养还有准入原则缺乏制度的支持,对于如何培养实训教师队伍的要求并没有相关的制度作支撑,并且,我国在培养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训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迷茫性,这些都源于缺乏相应的制度还有相关的条例规定。
2.忽视专业能力要求,缺乏技能培训
我国的中职教育开始时间短,在实训教师录用时准入的门槛较低,过高的看重学历却没有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这就直接导致中职机械类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严重影响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对于中职机械加工类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并没有系统的培训,对于老师的技能水平的提高还有专业的知识并没有提出一定的考核标准。
3.专业能力缺乏,缺少专业人才
机械类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对于老师的实践要求也就比较高,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实训技能和动手能力,但是当前我国的中职机械加工类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相对比较匮乏。学校拥有的教师中大部分没有专业的实践经验,不能对学生的技能进行专业的指导,导致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三、如何构建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训教师队伍
1.制度建设是基础
构建实训型的机械加工类专业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长线工程。学校要专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实训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分析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找出建设的原则与途径等。在培养规划方面,应该确立坚持“三个优先”的原则:即重点专业教学基本建设需要的人才优先培养;
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优先培养;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业绩的教师优先培养。
2.开展多种培训是关键
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关键是要加强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教师不断充实知识,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根据专业的需求,充分开发校本资源,每年安排有专业兴趣、乐意从事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实训车间由实习指导教师任教,进行初级培训,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为下一步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做好铺垫。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让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业务实践。在工学结合的实战中,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生产、科研与教学得到紧密联系,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技能、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双师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再有,就是组织机械加工类专业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基本制度,更是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检测。技能竞赛在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方面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教师的实习指导能力可以在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中得到提高,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目的。
3.内培外引机制做拓展
学校要帮助教师建立清晰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职业资格培训。学校要求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实训教学任务,提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由专业教师一人双肩挑。其次,要扩大兼职教师比例。把兼职教师作为学校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兼职机械加工类专业教师师资库。有计划地聘请与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具有机械加工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能够熟练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融入不仅可以提高实训教师的比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和实训环节,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达到加快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
机械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课程教学 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1.针对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装配四个部分,内容多,范围广,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例如:对于机械制造专业与数控专业来说,毛坯制造工艺部分与专业方向联系不大,我们可将这三章的内容合并为一个教学单元,主要介绍铸造、锻压、焊接的概念和工艺方法,以期给学生一个较概略的知识内容。
2.依据模块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切削加工部分内容,笔者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即根据每章知识要求,设计若干个小模块,并对每个模块提出技能要求,制定课题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标准。例如对于第五章车削可设计7个课题,并对每个课题设计相应的实训内容,充分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见表1。
表1
车削模块化教学
课题名称 车床的基本知识及车床的操作;
车刀;
车外圆及端面;
车圆锥;
车内孔和中心孔;
螺纹车削;
综合件加工
模块化课题实训内容
模块名称 车外圆及端面
实
训
内
容 一、课题纲要
1.实训内容 (1)工件在三爪卡盘上的正确安装,(2)…(3)…
2.实训目标 掌握车刀对外圆和端面的车削
3.实训要求 (1)掌握外圆和端面的车削方法,(2)…(3)…
二、设备工量具准备通知单
名称 规格 名称 规格
1.普通车床 CA6140 2.车刀 90YT15
3.量具 游标卡尺 4.材料:
45钢
三、教学课程
1.讲解 :车外圆和端面的内容及相关要领
2.示范:根据图样,老师进行实物示范并讲解操作要求
3.练习:(1)装夹找正,(2)粗车外圆,(3)… (4)…
二、教学方法改革
1.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教学内容丰富,是讲解理论知识的有效方法。本教材概念性、原理性、基础性知识多,内容广,教师讲解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差,因此针对这些内容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播放教学录像片,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力争用活动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刀具角度时可通过三维模型,构建立体的基准坐标平面,形象反应刀具切削部分组成同基准面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
2.现场教学,当堂演练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基础知识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有机床与工艺装备、毛坯制造和零件加工、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典型零件加工等等。这些内容比较松散,相互之间又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现场教学法,较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讲授机床结构与刀具时,将学生带到机加工车间现场,在各类机床前分别介绍其结构和作用以及用不同刀具来加工零件的不同表面。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
3.引进典型案例,开展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教学过程中,将典型案例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以完成典型零件加工任务为主线,以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编制为核心,将理论、实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在教学上侧重职业技能训练,在学时上偏重实践教学,最终根据各阶段工作任务所需知识选择理论教学内容,做到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同步进行。为此,针对第十二章典型案例加工,笔者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学习情境,使学生完成机械加工类职业的典型工作项目训练,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见表2。
表2
项目名称
(典型盘类零件加工) 技术要求:
1.尺寸精度:IT8
2.表面粗糙度Ra:1.6
3.位置精度:(圆跳动公差0.03mm、0.05mm,垂直度0.05mm.)
教学环境 一体化教室 教学方法 一体化
学习目标 1.掌握盘类零件的结构
2.掌握分析盘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3.掌握“一刀活”和芯轴装夹法在保证零件位置精度的应用
4.掌握盘类零件的加工步骤
任务实施步骤 第一步,粗车大端;
第二步,粗车小端;
第三步,精车小端;
第四步,精车大端;
第五步,芯轴装夹精车小端面
考核要求 1.能够独立分析图样
2.能够熟悉盘类零件的加工步骤
3.加工的零件应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
机械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大类专业 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197-02
在科技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愈来愈成为时代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取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同时对机械大类专业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根据本院制定的创办“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位居省内外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地方性、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我院机械大类人才培养的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我院大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针对机械大类创新型人才的专业特点我院机械大类专业探索出一条科学、完善机械大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子。本文从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创新体系等方面构建起了机械大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使我院能培养出具备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1 机械大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科学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对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起很大的作用。过去机械大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过度注重基础课和专业课,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则往往过分依赖于教材,着重强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传授。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教材往往相对滞后。对学生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注意死记硬背,拼命忙于应付考试,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少灵活性,缺少创新精神。所以,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时,始终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坚持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2 构建机械大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是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相结合的通识教育平台、多学科综合交叉构成宽厚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并重的课程模块所构成。
(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文体艺术修养知识、应用科学技术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有机结合。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偏窄、知识结构单一的格局。主要课程有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式与政策、品德与法律、体育、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演讲与口才、技术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主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进入社会后发展需要的通识教育知识,培养学生对时代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与政治意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现代工程逐渐凸显创造性、综合性、社会性、复杂性等特征,未来工程师在“非工程”方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工科大学生在业务素质方面要加强与民族意识、工程意识、经济意识的融合,并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身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因而,必须进行多学科综合交叉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即涵盖机、电、液知识、检测技术、控制技术、制造技术与经济管理技术的宽厚的基础课程体系。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接口与应用、机械制造工艺、电工电子技术、热工原理、液压与气动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检测技术、汽车工程学、企业管理等。旨在加强学科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适应性,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3)根据学生的兴趣、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按专业大类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基于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并重的原则,对专业课程学时减少的同时,课程内容进行精炼,突出应用广、水平高、效果好的特点,对现代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热能工程、模具设计制造、汽车与内燃机、制冷与空调6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结构进行优化,在每个专业方向均设置特色课程和探索性课程,针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性开设部分的选学课。
(4)高素质的机械大类专业创新型人才,不但要具备从事工业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同时还有具备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因而,构建创新系列课程模块要基于工程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结合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创新理论与方法的学术前沿,着眼于整个机械系统。开设课程有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产品技术创新、现代设计方法、CAD技术、机电系统动态仿真、机械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等课程,课程涵盖了创造学、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夯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用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技术通过大量工程设计去实践,为以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3 构建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创新体系
实践环节是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靠理论教学是不能内化成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与生产相结合,将科研活动引入教学,加强工程实训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知识来源渠道多样化,能力培养多元化。注重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
实践基地已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岗位聘任及培训等制度。在此基础上,顺利实现了人事改革,通过竞聘上岗,拥有实验专职技术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人,中级职称占5人,初级职称1人;
教学仪器设备852台(套),总值达901.36万元。按照工程模式进行实践基地的设计与规划,重视学生的工程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省级示范建设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标准来进行规划和设置。整个实践基地分成三大块:动力机械实训基地、基础实训基地、动力机械创新实训基地和专业实验场地。
(1)动力机械实训基地包括金工实习基地和动力机械拆装实训基地。机械实习工厂基地以数控设备为主,每年能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16000人次,除了承担正常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承担数控操作的认证培训工作,学生在数控课程、数控实习的基础上通过考试可获得资质证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动力机械
拆装实训基地包括:机械产品拆装、机电产品拆装、模具拆装、制冷设备拆装、内燃机拆装以及拆装准备间,每年可承担拆装实训教学任务达2000多人次。
(2)动力机械基础实训基地包括工程力学模块(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块(互换性及测量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传动与控制工程模块(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PLC等)和热工基础实验模块(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测试技术、能源与环境)。每年可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32000人次。并对实践内容的进行重组,实践手段和内容体现了先进性、综合性及设计性。
(3)动力机械创新实训基地包括机械创新模块(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工程软件实训模块(AutoCAD、Pro-E、UG、Cimetron等)、虚拟实验模块。以前实验要求给学生提供详细的指导书,让学生机械地去验证。这样验证性实验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的思路打不开,也造成一部分学生的依赖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供了各种虚拟传动零件、机构及各种仿真软件为学生自行设计和组合创新机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向学生具体提出要求,只提出需实现的功能,学生通过各种虚拟实验机构验证创新实践成果,并通过机械工具制作出产品模型。整个实训过程学生独立做出,自己编写和总结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方式以设计为主线,注重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方案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专业实验场地包括机械工程实验模块、热能工程实验模块、车辆工程实验模块、材料成型实验模块,承担了三个机械大类专业、六个培养方向的专业实验教学任务,每年可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11000人次。
4 创新实践教学成果
根据以上内容构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在机械大类专业实践快两年来,成绩显著。到目前为止,我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
小型内燃机及先进制造技术被评为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现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科研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湖南省挑战杯竞赛和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2008年获得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2008年荣获第八届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
2009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1项,2009年获得中南地区港澳特区第四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
2010年第四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铜奖3项。2009年挑战杯比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2009年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主办的第一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术竞赛在我校举行,我校成功地承办了该项大赛,并获得了大赛唯一的特等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地方院校机械大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进而推广所取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周仲魁,夏菲,梁丽萍,等.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49~52
[2]蔡苇,余波,兰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5~166
[3]李郁峰,陈念年.地方院校计算机本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9,10:12~14
机械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器械;
流程;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43-01
外来手术器械是指由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 如人工关节及安装系统脊柱肢体创伤骨折内固定器械及安装工具系统等。由于价格昂贵绝大多数医院不作为常规医疗器械备用。以前,外来器械商自己负责清洗,消毒供应中心只负责消毒灭菌,器械清洗保养质量难以保证。自2010年开始我院把外来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由消毒供应中心专业人员负责清洗,包装和灭菌,从而减少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保障医疗安全。
1 制定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制订了外来器械管理制度,质量管理追溯(召回)制度。质量监测制度,各工作区工作职责等运行机制。
2 规范处理流程
2.1接收
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外来器械管理制度》执行,器械商根据手术需要提前一天将手术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接收处,由专职护士核对,填写登记本,注明公司名称、手术名称、器械数量、使用科室、患者姓名,并检查器械关节是否完好,咬合是否紧密,器械的功能及完整性,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
2.2清洗消毒
由于外来骨科器械在多个医院多次使用,导致同类手术辅助器械在各家医院来回传递,流动性大,因此清洗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残留的有机物都会产生生物 而影响灭菌效果。采用正确的清洗方法可以减少容器的受损程度。减少操作人员被污染的机会。保证灭菌质量。不耐高温不耐湿的器械及精密仪器必须用酶洗加手工清洗,管腔器械和精密器械可以选择超声清洗机加酶清洗后用烘干机烘干后待用,耐高温的器械一律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
2.3包装。
器械清洗消毒后,必须经过严格检查,专职护士按器械清单整理器械,将检查好的器械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分类包装,使用包布为双层并注明器械名称,件数,使用科室,器械公司名称,包装者,灭菌日期,失效期。过重的器械分解包装,严格按最新颁布的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控制器械包大小重量,避免器械包过大过重,从而影响灭菌效果。
2.4灭菌
采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器械包装好后,选择灭菌程序,做好灭菌的监测并记录,有植入物的灭菌包,必须进行生物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放行,对相应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档,紧急情况下以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作为提前放行的依据,但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后立即告知使用科室。
2.5发放
外来器械灭菌包发放时,应认真核对公司名称,器械包名称,消毒日期,失效日期使用科室, 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及灭菌包是否潮湿,破损,无菌物品存放区人员和消毒员共同核对签字后发放。
3 结论
以上是我院实施三十个月来外来器械植入物的管理概述,经过严格的管理,规范的操作流程,保证了外来器械的的清洗及灭菌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器械使用的安全性,保护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技术的大量应用,外来器械的不断更新,护士也必须不断的接受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使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及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月英,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管理方法的研究,现代医院2006,6(08):118-120
[2] 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M〕.第1部分:管理规范,2009
[3] 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S〕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机械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能高考;
机械类;
钳工专业;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53-01
技能高考能够推动机械类钳工专业的教学改革,激发机械类钳工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钳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高考促进了钳工专业与现代企业生产实践的有效接轨,使毕业的钳工专业学生能更好地胜任现代企业的岗位要求。
一、技能高考机械类钳工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
针对技能高考升高职的学生而言,钳工专业课程培养的目标为:基于中级钳工职业资格要求和标准,结合相关专业设置来为学生提供有关钳工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知识,使学生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根据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来加快构建适用于高级钳工岗位需求的实训课程,着重借助实训课程的合理设置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钳工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在职高、技校以及中职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更高一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技能支撑,从而夯实学生在机械类钳工专业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为学生获取钳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要注意突破传统钳工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学科体系和课程模式,用项目引领,侧重专业课程在理论知识和实训方面的有效结合,多为学生提供一些钳工实践操作方面的加工案例,在中级工基础之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凸显钳工操作技术现状和综合素质要求,积极引入一些新时期行业中的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方法,从而极大地增强钳工实训教学的前瞻性、时代性和先进性。这样,可以通过机械类钳工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来增强钳工专业的理论教学效果和实训教学效果,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技能高考生的钳工技能水平。
二、技能高考C械类钳工专业课程的设置策略
(1)基于中级钳工,设置课程内容。技能高考所面向的对象主要包括职高学生、技校学生和中职学生。但是根据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可知,其毕业生需要取得中级工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技能高考进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的钳工技能水平也都符合中级工水准,所以在设置技能高考机械类钳工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选择中级及以上等级的钳工专业内容,然后结合相应的专业实际需求来合理确定钳工类课程的内容。
(2)采用项目引领,创新操作模块。钳工实训课程是钳工专业课程设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机械类专业开展实训的重要基础,需要根据针对性的专业来合理设置适合不同社会岗位需求的多种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需要对应相应的课程教学单元,且要确保项目中具有创新性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内容来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另外,各个项目中需要对应着专业实训的名称和对象,以便借助组合不同教学项目中的教学单元来有效结合钳工实训和对应专业,从而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3)根据专业设置,突出内容层次。为了确保钳工专业课程设置的质量,高职钳工实训需要结合对应专业设置的教学内容,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岗位的工作需求,以此为基础来为学生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等对应教学内容。比如,在设置钳工实训教学课程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课程内容设置的有效性,要着重做好理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综合应用创新,以便借助相应课程设置来增强钳工实训教学效果。结合钳工专业的实际需求,还需要将专业课程划分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增强钳工专业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和有效性。另外,在开展钳工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需要统筹钳工理论课程与实训教学,确保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便可以在提升学生钳工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他们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能力。
(4)明确培养方向,提升钳工技能。针对在机械类钳工专业方面有基础、有技能、有底子的技能高考生而言,为了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相应的钳工专业课程设置也需要着重向创新化、综合化、高精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际的课程中,也要始终坚持突出应用和创新实践综合能力。这是新时期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要求,同时也是顺应钳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充分借助特色的职业教育来培养和提升钳工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另外,在设置钳工专业课程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地对课程内容以及学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整,确保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质量,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为了满足技能高考对机械类钳工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就必须要在明确钳工专业课程设置目标的基础上,明确课程设置原则,确保课程设置可以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工作岗位需求,从而为提升高考机械类钳工专业教学质量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