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专业大课,往往是由主讲教师进行,主要是以集中授课,精讲其知识理论、基本的原理和技能、技巧。而实践小课,按学校实际情况,把学生组合成为很多小组,每组配备一名专业的教师。教师给学生指导、帮助,使得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主持艺术论文【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主持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对于专业大课,往往是由主讲教师进行,主要是以集中授课,精讲其知识理论、基本的原理和技能、技巧。而实践小课,按学校实际情况,把学生组合成为很多小组,每组配备一名专业的教师。教师给学生指导、帮助,使得学生能够消化、巩固其中的知识,最后达到掌握。而大课理论的教学和其他专业的教学类似,其教学方法是很规范的;
对于实践小课的教学是在传统播音教学的方法基础上进行的,逐渐改善自己的方式,有了新的特征和要求。在早期的播音教学,存在师资和客观物质条件的不足,往往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首先是领着学生去了解节目、分析稿件,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认识播音,从目的和对象方面去理解。然后是教师领读,而学生是跟读,在读的过程中去感觉;
或者学生自己去读,教师在听的过程中,发现其优、缺点,随时给与帮助来提高。在那时,在没有教学环节的情况下,往往是在工作中,随着节目的录制来进行训练,这种教学形式是简单、粗疏的,但跟着播音教学的实质,因而,教学效果是好的,培养了一大批的骨干人才。随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壮大,传统的播音教学方法存在不利的因素,制约了播音教学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在现代的教学中逐渐提高播音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普通话语音标准是播音主持的关键
在现代的播音主持教学中,提高普通话语音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我往往告诉学生,目前是一个具有科教、论坛、现代信息的社会,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说好普通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播音员看做自己学习普通话的榜样,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通过在学校里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楚,使自己的语音准确、规范、优美,在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
(一)进行针对性教学
首先从声、韵、调语音的基本功来练习好语音,这是普通话口语表达的一个关键。对于普通话语音,主要是从声母、韵母、调值等来考虑。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要一方面有问题,就会影响语音,造成发音的错误、不完整等,所以,提高普通话水平是必须的,应该从声、韵、调开始练习,这是基础发音的训练。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开学前,大部分学生是有良好的语音的基础,但也存在方言,随着地区的不同,每个人的语音存在不足,即存在“尖音”“齿间音”“前后鼻音”分不清楚等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在语音的调值上具有差别,所以,我们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是必要的。这是打好普通话的语音的一个基本。
(二)理论结合实践
为了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语音,除了要求规范,还要具有优美的感觉,这里也指唇、齿、舌等的运用,需要灵活、有力;
而发音部位、发音的方法,需要准确、到位,即在发音方面,咬字上不要含混字、不脱漏字、不吃字等情况。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抓好普通话的基础,尤其是发音理论的教学,在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的前提下,准确读好普通话是关键,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把握好普通话的发音、变化的规律。换句话说,从声母发音的部位、方法上考虑,以及韵母舌位、唇形、动程;
或者声调的调型、调值;
音变的形式、规则等方面来综合考虑,这是最基础的,需要一招、一式、扎扎、实实的做起,在每个音素的发音上,都要达到准确、到家。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自己在语音方面的不足,才能学成最纯、最正、标准的普通话。
(三)找出方言的差异
为了突破语音的重难点,找出不同地区、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特点是必要的,对于普通话的差异和关系,这些地方是不同的。如在山东、辽宁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是声调上的差异;
而四川、重庆等地,普通话的难点是在前后鼻音、轻重上的不同。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出生地,了解和分析其语音的条件、背景,在结合各地方言的基础上,来区别出与普通话的不同,再针对其不同进行重点、难点语音的练习,这很容易收到好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些方言不同与普通话的地方,如:“舌尖前阻的z、c、s发成了舌尖后阻的zh、ch、sh,舌面声母的j、q、x发成了舌尖前音,前鼻音韵母的in、en发成了后鼻音ing、eng”等。这些是区别很显眼的,在记忆和纠正上,是不困难的。对于那些和普通话发音大体相近或相似的语音是最难区别的。如在某些方言中,与普通话比较,阴平调的调型是相同的,但调值不同;
而后鼻韵母、儿化时,元音不是鼻化的;
在四川方言中,存在轻重格式的不同。所以,对于这些细微的差别,一旦长久不注意,就会让人听不懂发音。
(四)需要分阶段性教学
主持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风格的涵义
主持人的语言艺术风格,是指创作主体用自己的独特手段,去创造或者揭示艺术美的规律或本质。风格所表现出的手段是独具特色的,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条件,如果不能成功揭示出美的本质,就不能称之为风格。如有些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容易出现语病,被人讽为“语病大王”,这种主持语言的风格虽然有特点,但是却没有美感,所以根本不能算是风格。另外,如果主持语言的风格仅有美感,而去模仿其他节目主持人,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不可能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艺术风格。
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风格,指的是在特定的电视节目的特定情景中,主持人通过独特的语言交流推动节目完成,淋漓尽致地体现电视节目的意图和美感。
二、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风格的主要类型
(一)朴实无华
朴实无华型的语言艺术风格是指亲切、朴实、温和,能够给人带来如沐春风的感觉。具备这种语言艺术风格类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声音一般是比较甜美的,句子朴实、语调平缓、情感真挚,衣着素雅,说话时面带微笑。这种类型主持人的代表就是沈力。
(二)青春活泼
这种语言艺术风格一般是专属于年轻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他们一般具备学历高、机智得体、反应快等特质,主持电视节目的风格青春灿烂、随意洒脱、幽默机智,能够成功调动起电视节目现场的氛围。这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代表就是湖南卫视的何炅,他的主持风格充满活力,深受无数年轻观众的喜爱和欢迎,他所主持的《快乐大本营》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影响颇深。
(三)沉稳儒雅
儒雅类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具有一股独特的书卷气,内容文采飞扬,语调平稳,电视节目氛围也比较严肃,很少有手势动作,从容不迫。如央视的白岩松,就是儒雅洒脱、阅历丰富、大气庄重的代表,展现出一股谦谦君子的气场。
三、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要求
(一)了解电视节目内容,再现电视节目精神
首先要准确把握电视节目的定位,即了解电视节目的宗旨、内容范围、形式,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电视节目与同类电视节目的区别;
其次要清楚电视节目的召开的观众,了解他们的各种需求,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个电视节目需要主持人具有哪些特点;
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完整地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相对于这个电视节目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不足,再结合前面的认识,强化优势,避免不适合电视节目的一些东西。
通过以上的方式,建立与电视节目和观众的密切关系的分析,就初步形成了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例如我们主持经济类电视节目时,就应该根据电视节目的性质以深思、干练、敏锐的气质衔接各种经济问题。
(二)营造和谐气氛,助推完美电视节目
做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在主持现场电视节目时,首先要营造一种非常和谐自然的交流气氛。应该根据电视节目的基本内容进行明确的主持定位,力争做到心中有数;
对电视节目的基本氛围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尽可能的设计几种不同的方式以应对不同的现场情况;
在主持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对现场气氛的变化应保持一种敏感,以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整,并在主持过程中时刻把握分寸,从而保证电视节目的最终成功。
(三)调整表达方式,把握电视节目节奏
做为一名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在电视节目召开的现场中,可能会出现因为一些因素的干扰而被打断的现象,当这种现象的出现时,就很容易让主持人无法掌控电视节目节奏。因此,做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应当事先对整个电视节目的段落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在电视节目主持中,主持人如果意识到已经失去对整个电视节目的节奏感的把握时,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以语言或其他姿势来强化电视节目的节奏,并要做到自然得体。
四、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如何展现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
(一)引人入深的节目开场
精彩的开场对于电视节目主持都是关键,在开场白上,一种可以提出悬念的方式,吸引观众,激起观众的好奇心,从而激起观众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下面的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
二种可采用开场白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或振发或褒扬,营造一种跌宕起伏,富有动感,引人入胜的气势,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三种可语出惊人,描绘一个异乎平常的场面或一个耸人听闻的题目,让观众凝神细听,投身于你所主持的电视节目中。
(二)独特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含义,由于表达上的差异,往往会得出不同的效果。因此主持人的口头表达既要简练,又要朴实。要加强语言的口头表达技能修养,应该借助思维的形象性,运用各种修辞手段,语言就会有一种蕴藉隽永的情味。要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口头语言中直接汲取,或者经过加工、提炼,语言就会产生亲切、鲜活的韵味。当然,在一些特定的电视节目中,可以用哲理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也可以用文学艺术家的口吻描述电视节目的议题。
(三)独特的语言文化内涵
做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要求涉及面很广,要根据现场变幻莫测的情况,灵活机动、镇定自若地处理各种突发的情况。而这一切,没有文化内涵是不行的。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层次的文化品位,是高水平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基本特征。
(四)灵活调动节目气氛
在电视节目主持的中间,主持人声音要悦耳,节奏抑扬顿挫,情绪自然。一可以将幽默的点评或与观众互动配合的方式穿插其中,使观众的情绪受到感染,营造活跃的气氛;
二可以层层推进的方式,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大体相似、字数大致相等的语句,把事理层层推进地表现出来,用以造势;
三可用连珠反问的方法,只问不答,使用连珠炮似的反诘,能加强主持人语言的语势。出彩的节目主持时而如哲思之深刺,时而若朗诵般悠然,潇洒生动,简洁明朗,甚至能让人三日不绝于耳,有余音绕梁之妙。
(五)独特的现场调动及应变能力
在一般的企业或者公众性的电视节目中,大家都在畅谈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要求主持人掌握一定的评议技巧,善于现场调动、随机应变,尤其是一些互动性的电视节目,在整个的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嘉宾和观众各抒已见、妙语连珠,只有把嘉宾和观众带入一种积极、忘我的状态中,他们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才会使发言者能够充满激情的去阐述自己鲜明的观点、独特的见解,这样才能将讨论的话题深入,才能吸引观众、感染观众。例如在一次大型的学术电视节目过程中,当一位发言者对着观众用手指点时,这时主持人就很巧妙的提醒他“手放在胸前会潇洒些”,一句话让紧张的局面轻松化解。
主持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为不断提升主持人整体播音质量,提升播音主持艺术魅力,要准确把握播音主持艺术魅力之所在,并从多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
1.注重语言表达播音主持在进行语言传播的过程中主要传播形式为对白模式,因此主持人要注重自身语言表达的合理性,形成语言表达特色,充分发挥出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播音主持中要在语言中体现出自身的文化底蕴,处处流露出自身文化修养。但要注重的是首先要保证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运用自然,婉转得当,充分体现出其艺术效果。另外,在语言表达中切勿脱离生活实际,要在语言中合理的体现生活气息,使语言更加亲切,更加符合受众需求,提高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这种方式对形成主持人的语言特色也有着重要作用。最后,就是培养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幽默和机智,主持人以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为受众传递信息能够更有效吸引受众,增强艺术魅力。
2.把握社会动态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大众传媒向受众传播的信息不同,为紧跟社会节奏,为受众报道顺应时代是社会信息,播音主持要时刻把握社会动态。作为优秀的播音主持工作着,要时刻关注身边发生的新闻,并具有怎样的社会价值取向。在播音主持工作中报道受众想知道的,并自己也有所了解的新闻事件,更能够拉近自己与受众的距离,提高艺术魅力。同时,在个别播音主持节目中,主持人通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够为受众带来正确的价值引导。
3.注重发声的技巧性播音主持行业本身就是一门与语言直接关联的艺术,为提高其艺术魅力,注重其发声的技巧性十分重要。由于每个人的发声条件不同,自身能力也不同,因此发生效果就存在这较大差异。熟练的掌握发声技巧,不断进行声音效果练习,使声音条件更加完美,以有效提升其艺术魅力。发声技巧的训练要根据不同人制定不同的方法,结合自身嗓音特征以及条件能力等,通过正确科学的方式进行练习,达到有效效果。同时,在培养发声技巧的过程中对塑造自身独特的艺术形象也有着直接帮助。
二、提升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前提
提升播音主持艺术魅力有着重要的基础前提:
1.道德前提。播音主持自身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作为公众人物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受到广大受众监督。具备良好道德素质是播音主持的最基本素质,能够提升其道德水平,更好服务于人民和社会。播音主持是文化和信息的传播者,在受众之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具备高尚道德至关重要。换言之,只有具备高尚品格在对受众进行信息传播中才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
2.职业前提。播音主持的职业素质也就是其业务素质,这是衡量播音主持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播音主持在工作过程中常出现临时变动,这要求主持人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播音主持的职业素质既包括主持人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具有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发音标准,感情处理得当。
3.心理前提。播音主持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保证播音主持过程更加流畅准确。尤其在进行突发新闻报道时,要做到不慌乱,淡定从容,才能更好的对新闻报道准确应对。播音主持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要求主持人必须能够灵活处理问题,在强大的心理素质支撑下更好处理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要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在最短时间恢复主持状态,做好播音主持工作。
三、结语
主持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艺术理论论文3700字(一):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与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构论文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文化和旅游部下属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中国艺术的发展,并不断地有新的开拓、新的想法、新的追求,现在创办《艺术学研究》这份杂志,我觉得这对于中国艺术学的学科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艺术学的学科设置及相关研究是近十几年来逐渐兴起的一个重要议题,最早大概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之初,教育部在国务院指导要求下重新调整高校的学科目录,要缩减50%的学科名称,需要将400多个缩减成200多个。我当时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和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靳尚谊先生都参加了这次学科目录调整的讨论,当时就讨论过艺术学科。从教育部和高校的管理角度考虑,有艺术学这样的一级学科是有好处的,因为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类学科比较多,统一起来利于管理。但是,从学科建制和学理层面上,能不能设立艺术学这样一个一级学科,囊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曲艺、相声、杂技等各门类艺术?这件事情我们当时心里有点没把握。
之后,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想在艺术学的学科建构上有所作为。一次,在评教育部的重大理论项目时,这两所高校都申报了艺术学理论体系建构的课题。不过,两所高校所展开的角度不同。北大是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的艺术学理论体系。北师大想先从调研着手,计划把国内100多所设有艺术学科的综合类高校和艺术院校都调研一遍,在此基础上探索建构艺术学理论体系的可行性。我当时是总评委,觉得这两个角度都有可取之处,考虑到两所高校都想做这件事情,都在努力做,跟教育部的思路也比较一致,所以就给教育部科技司建议,不如都予以通过,批准他们去做。但最后据说只能有一个指标,至于花落谁家,进展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就这两所高校当时所提交的课题申请书,其中北大的类似于王朝闻先生做的艺术概论,一块一块并置,美术还是美术、音乐还是音乐、戏剧还是戏剧、电影还是电影,各种艺术形式对应各个章节,比如说八种艺术形式就八个章节。作为艺术概论,作为教材使用可以,但是从学理上来看,这样是不够的。我也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但做起来恐怕不是太容易。不过,这么一来,倒是把艺术学的学科建制问题摆在了研究者的面前。以前大家可能没有去深入思考这件事,只是觉得教育部归口管理,比如说工科、理科,各自也都囊括很多专业门类,却没有人去建立一个工科,或者理科的学科理论体系。而当时北大和北师大之所以提交艺术学理论体系建构的课题申请,跟学科的发展建设也有关系。比如,学校想要成立艺术学院,希望囊括电影、戏剧、舞蹈、音乐、美术、書法等一切艺术门类,但生源有限,老师也有限,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都统起来一块教,让学生什么都会,他们大概有这层考虑。
以上所讲是我经历中两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点。
当时的情况跟国内高校学科结构和建制的历史背景有关,我们现在的思考也都是基于这个背景,即中国高校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院系调整参照借鉴了苏联模式,而苏联模式其实源于欧洲高校的学科设置模式,一门一门的并列方式。比如今天我们所讨论的“诗、书、画”,在5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的学科结构里是没有的,因为这是中国本土的文化。所以,我们的学科结构,包括要解决的问题都有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历史背景。西方的学科体系在世界上为大家所公认,无论中东、南美等,世界各国大学里面的学科基本都是这样的分类方式。而至于由此衍生出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我国传统中诗、书、画是如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什么我们现在把这个传统弄丢了,当前语境下能否重续这个传统,以及如何重续,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对此,我虽然没有系统探究过,但觉得围绕中国传统这样一个角度和立场去展开确实是一条可以试探的路,这跟教育部的学科结构不太有直接的关联性,可以回避因学科结构所造成的那些困惑。但是,我们反过来也要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诗、书、画之间,那种紧密的相关性是在什么层面上相关,这是我们首先要在思路、逻辑上理清楚、想明白的问题。
从广义的文艺理论来说,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把文艺作品分为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常用的、或者最普泛化的一种研究切入方式。比如,在评论中国画或者油画的时候,谈论较多的是画作的内容或形式,表现的内容可以相同,形式却不同,油画用的是油画颜料这种形式,国画用的是毛笔和墨。这种分辨在当下西方理论中恐怕都觉得过于粗糙,但在我们现在的语境中还是比较有效的,可以把两个基本部分区分清楚。以今天的议题为例,如果讨论其中的相互关联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内容方面,比如说诗所描写的内容,同时也是画所描写的内容,和书法稍有不同,但是书法又和字、词、句这样的文字表达联系在一起。所以,诗、书、画三者之间至少在内容上有比较密切的关联,但关联程度不一样,还可以细分,比如诗和画关联性就很密切,相比之下,诗和书关联性稍微弱一点,但是书和画关联性又很密切。这是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就是广义文艺理论的形式问题。形式到底有没有关联?相对而言,形式上的关联也要细化。比如,诗的形式和画的形式显然是两个领域,诗是由词、句、章节组成,语言当然是其最典型的形式;
画是由笔墨构成的,属于可视的形象性的语言形式,或者叫视觉形式语言,而且是视觉形式语言中以中国的笔墨工具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在世界上几乎独一无二的形式语言;
书法也是一种形式语言,书法具有实用功能,写出来的字马就是马、牛就是牛,除了实用功能以外,书写过程中笔画抑扬顿挫所留下的痕迹又具有语言性,书写的字本身就是语言,但是这个语言不是书法的本体语言,书法的本体语言是抑扬顿挫、枯湿浓淡所形成的语言特征。所以,书的语言特征跟画的语言特征有密切的关联性,叫作“以书入画”,现在也有艺术家说是“以画入书”。但是,“以诗入画”是语言上的关联性还是内容上的关联性呢?我认为“以诗入画”主要是内容上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我国文艺理论中的审美境界层面,即意境和境界上的关联性,这其中有很多话题可深入展开。诗和画在表达人欢喜、爱慕、悲哀、寂寞的感情,以及在感情中所达到的意境和思想境界上,有密切的关联性。相比而言,书法只与其中的一部分有关系,比如评论王羲之的字“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这就是对书法意境和境界的形容,但这个形容跟诗和画的境界、意境又很不一样,其中也有关联,只是比较抽象,王羲之没有画出龙跳天门,也没有画出虎卧在什么地方。所以,我认为我们要仔细分辨不同艺术门类、不同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关性及它们的区分和界限,这也是学界目前应该做的事。实际上,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联经常是三维的、立体的网络状,把这其中的相互关系理清楚是非常重要的。
西方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非常丰富,传入中国一百多年以来,对我们的文艺影响巨大。我认为这影响绝不是负面的,而是正面的,否则我们不知道其他的文化脉搏、其他地域的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什么贡献。如果我们不了解世界性大范围的发展和历史,我们就不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处于什么位置。在引入、翻译、诠释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确实应该回过头来多看看自己的文化传统,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再拿出来重新加以研究的,不能像20世纪初期那样用比较激进的、简单的方式把传统一棍子打死。在这点上,我觉得现在的时机较好,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弘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大环境。但这件事情要做好,不能关起门来自说白话,要响应中央的号召,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同时要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放在国际化的平台上、国际化的背景中展开,这样才知道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知道世界上有白种人、黑种人,就会偏执一隅,以为全世界都是黄种人,而只有了解到世界上的其他人种,才会知道原来我们只是其中的一种。这样的自我了解和自我設定既不是否定自己的优越性,也不是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而是助于我们更全面、整体、客观地看待、分析、解决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曾在也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的一场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以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为两端的中国艺术的一个整体格局的构想,当时我所着眼的是中国艺术之后几十年的发展走向。在这样一个可以预测的历史时段中,我认为我们文艺界的一个基本格局应该是枣核形的一个形态,一个尖端是对中国传统的深入研究,另一个尖端是对现代西方的深入研究,中间是一个交融互动的混融区域,这个区域很大,但是两端比较小。所以,我提议要加强两端的深入研究,只有这样,中间的混融区域才能够蓬勃发展,才会混融出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成果,如果两端研究做不好,中间的混融成果一定是浅薄的。如今距当时的那场学术研讨会,已四十年过去了,回头再看,我依然认为这两端研究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我国文艺界最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优势环境,信息的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便利的程度是我们在几十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环境是新的,任务是新的,但是我们要做好,终归要从脚下做起。
艺术理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播音主持艺术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基本要素及其发展现状、播音主持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对目前播音主持艺术理论与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播音主持;
艺术论;
教学研究;
创新
一、传媒视角下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基本要素
电视是现代传递信息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电视传媒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认可程度和观众的喜爱程度,就应该对播音主持人艺术形象和主持风格进行管理。为了获得更多的观众,播音主持需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形象和气质。当然,播音主持人的艺术形象应该和主持的节目风格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只有注重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才能让播音主持栏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同时,播音主持人自身的素质和人格魅力也是非常必要的。播音主持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是一种有声的艺术,所以播音主持的语言技巧对艺术内涵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艺术形象和适当的语言技巧有利于播音主持模式整体的突出和统一。
二、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发展现状及创新
任何一个时代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传播方式。如今人们对信息的渴求程度逐渐加深,播音主持行业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展着,人们对播音主持工作行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媒体的类型更加丰富,人们接收新闻和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扩展,这种现象对于播音主持行业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在新时代的发展现状之下,广播媒体行业受到其他媒体方式的强烈冲击,在传承传统播音主持艺术中精华的部分之外,--也需要对传统播音主持艺术的方式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过程中谋求有利的条件。
首先应该对传统的播音主持观念进行革新。很多人在业余生活中想要获取更多的媒体消息和新闻,大多数的观众更愿意选择一些视觉冲击力更强的媒体方式。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人员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素质,学习新媒体下播音的理念。以一个更加全新的形式给观众带来享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对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进行着重培养,让其认识到创新对这一行业来说的重要性。
播音主持的专业技巧和素质对+播音主持人來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训练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积累,单纯地对语言进行培养是无法达到当今社会需求的,需要对播音主持的播放风格和节奏进行更加全面的把控,只有这样才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全新的体验。
三、播音主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播音主持在广播电台行业和电视台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播音主持在如今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各大高校也在着重培养播音主持方面的人才,这个学科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和成果。然而面临其他媒体种类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冲击,传统的播音主持教学方法已经显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播音主持专业与其他教学专业相比存在着一定的独特性,由于这个专业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专业的技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案中,应该针对教学的计划和教师的创造性思想进行更加全面的开发。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可以看出如果是单纯的参考普通院校的教学模式是无法达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要求的。应该根据目前市场现状的分析和我国经济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需求及就业现状等几个方面更加明确地确定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播音主持专业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声的语言进行训练。每一个学生对语言的个体理解和感悟都是不同的,所以就需要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高校的教师应该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和学习的进度进行全面的把控。
主持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面对这样的现实境况,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秉持学术服务社会宗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于2012年12月8日至9日和山东省文化厅及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联合,在山东省济南市成功举办了主题为“曲艺人才:培养与使用”的第四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以期能为改善曲艺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凝聚共识、提供助力。
“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发起组织,全国各地相关曲艺团体和机构主要负责人积极参与的开放式松散型业界交流平台。目的是“强化行业内部协作意识,交流事业经营有益经验,促进学术艺术良性互动,推动曲艺创演健康发展”。2006年7月、2008年11月和2010年6月分别在苏州、广州和扬州成功举办了前三届,主题分别为“曲艺的传承与我们的责任”、“回望与前瞻: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曲艺创演:组织与经营”。这三届论坛的举办,得到了文化部及其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曲艺家协会、各地曲艺团体以及相关部门与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首届论坛举办时,文化部艺术司前司长于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著名相声艺术家姜昆等出席开幕仪式并讲话;
第二届论坛举办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发来贺信;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罗扬,文化部社文司司长张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第三届论坛举办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和文化部艺术司分别给论坛发了贺信;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罗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高显莉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凡此都使论坛活动越办越好,成果显著。既加强了曲艺界的团结与协作,又推动了曲艺界的合作与交流,还凝聚了曲艺界的思想与共识,更推动了曲艺的繁荣与发展。
正是由于有了各级领导部门及其负责同志的深切理解与大力支持,有全国各地各级曲艺团体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才使论坛的创意有了实质的意义和实际的效果。并且,前三届论坛都在闭幕之际了宣言或倡议,对于当下曲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提出了全体参与者的热切意见与积极建议,以使论坛的成果与共识继续传播和发酵,为全体同行和整个社会所共享,力图为中国曲艺的健康发展与持续繁荣做出积极和有益的贡献。
“第四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的举办,依然受到有关方面及其领导的热切关注,得到了全国同行的广泛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分别给论坛发来贺信;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董耀鹏和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宗伟、陈鹏等有关方面领导分别出席论坛活动的相关环节并发表讲话。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罗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会长、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程永玲,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理事会主席吴文科,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副会长金丽生,本届论坛秘书长、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姜慧,以及来自全国各曲艺表演团体、曲艺研究机构、曲艺教育部门、曲艺保护组织、曲艺传播单位和曲艺行业协会的王依韵、黄震良、赵连甲、孙惕、袁小良、姜永春、张巧玲、姜庆玲、周寿泉、胡展、陆建华、陈希伯、杨筱东、夏吉平、钱浩良、薛子亮、吴菊红、叶锦玉、郝永春、付群刚、涂露霞、劭宏梅、杨梅、魏韶峰、陈晓岚、方园园、任平、张克宪、庞德矛、谭华波、俞斌、罗小令、楼亚群、叶英盛、李国强、张岳公、魏应中、傅象波、张海涛、赵、孙立生、慈建国、任哨兵、林凡军、郭学东、王力、韩波、孙永芬、任健、田莉、张亚昕、高苹等60多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文化部艺术司的贺信指出:“曲艺是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曲艺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曲艺的发展与繁荣。在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将本届论坛的主题确定为“曲艺人才:培养与使用”,通过关注人才谋划曲艺发展大计,意义尤其重大!希望论坛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曲艺实际,展开积极讨论,为曲艺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凝聚智慧,为曲艺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环境”。
王文章院长和主任在贺信中首先向全体与会代表及全国的曲艺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和深切敬意!他指出:“曲艺的繁荣发展不仅需要大批艺术家创作表演众多的精品节目,更需要大批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保障与支撑!衷心希望大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探讨,积极交流,为曲艺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积聚共识,为曲艺人才的大量涌现制造舆论”。同时指出:“长期以来,各地各类曲艺专业团体和机构,在继承曲艺传统、发展曲艺艺术、繁荣曲艺舞台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曲艺欣赏需求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作为我国曲艺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成立26年来,为曲艺学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奠基发挥了重要作用。由该所发起组织的‘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在‘强化行业内部协作意识,交流事业经营有益经验,促进学术艺术良性互动,推动曲艺创演健康发展’的追求中,让学术服务社会,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了学术与艺术的良性互动,非常值得肯定”。他希望这种交流能够继续不断地坚持下去,并且越办越好,真正推动我国曲艺艺术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通过两天的研讨和交流,参加“第四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的全体与会代表在为曲艺人才的极度匮乏深感忧虑的同时,交流了各自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改善曲艺人才培养机制并关心爱护和托举使用好现有人才的诸多意见与建议。其中最为强烈的意愿,就是呼吁有关方面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要求,统筹传统艺术的现展,尤其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曲艺发展由学科建设到高等教育等诸多方面以切实的制度保障。具体说来,就是要在“学科目录”中,将曲艺列入“艺术学”门类学科属下的一级学科;
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办曲艺学院或专业系科,从而彻底突破曲艺人才培养的制度瓶颈,让传统曲艺的现展尽快搭上高速前行的时代列车。为了强化对本次论坛的题旨认识,扩大论坛交流的影响与效果,在论坛闭幕之际,全体与会代表并向全国同行及社会各界发出了一份体现论坛成果并凝聚论坛共识的倡议性宣言(编者按:参见本文后附之《第四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宣言》)。
“第四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举办期间,主办方还联合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举办了两场旨在“促进曲艺专业人才技艺交流,激励现有曲艺人才奋发作为”的“全国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学术交流展演”。经专家提名推荐和学术评议遴选,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吉林、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浙江、福建和山东等地的北京评书、梅花大鼓、襄垣鼓书、二人转、苏州弹词、扬州评话、徐州琴书、湖北大鼓、夜话子(丧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绍兴平湖调、义乌道情(金华道情)、杭州评话、福州艺、山东琴书、山东快书、山东大鼓等18个曲种的20个节目参加了展演。并对应邀参加展演的节目进行了评奖。刘兰芳表演的北京评书,程永玲与任平表演的四川清音,籍薇表演的梅花大鼓,金丽生与郁群表演的苏州弹词和朱丽华、许冠英、李炳杰等表演的山东琴书等5个节目获得金奖,另有15个节目获得银奖。
可以相信,广大曲艺界人士尤其是参加论坛活动的各地各级曲艺团体的高端管理人士藉本次论坛对“曲艺人才:培养与使用”话题的热切关注和深入讨论,以及通过宣言方式发出的思想共识与集体呐喊,一定会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引发相关人士的积极思考;
同时,也会影响和启迪所有热爱曲艺、关心曲艺包括从事曲艺工作和愿意投身曲艺事业人士的目光与思路,共同来为中国曲艺人才的大批量涌现和曲艺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吴文科: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附]
第四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宣言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发起组织,全国各地各类曲艺团体和机构主要负责人积极参与的“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在山东省文化厅及山东省艺术研究所的大力协助下,于2012年12月8日至9日在山东省济南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曲艺人才:培养与使用”,旨在探讨和交流如何培养和壮大曲艺从业队伍,团结并使用好各类曲艺人才。
通过两天的研讨和交流,我们来自全国各曲艺表演、研究、教育、传播、保护和协调团体与机构的60多名代表,在为曲艺人才的极度匮乏深感忧虑的同时,提出了改善曲艺人才培养机制并关心爱护和托举使用好现有人才的诸多意见与建议。为强化对本次论坛的题旨认识,扩大本次论坛的交流效果,在论坛闭幕之际,特向全国同行及社会各界发出如下倡议和宣言:
(一)中国曲艺是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品类繁多、特色独具的艺术门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价值,担负重要使命。广大曲艺工作者要自觉肩负神圣职责,切实履行光荣使命,持续不断地创作和表演大量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精品节目,不断满足各地群众的曲艺欣赏需求。
(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了不断推出数量大且质量高的曲艺节目,应把培养各类曲艺专业人才尤其是优秀曲艺创作与表演人才,放在繁荣发展曲艺事业的头等位置。在曲艺的专业教育尚未全面完成现代转型的情势下,继续办好全国仅有的两所曲艺学校,并在没有现代教育机制的曲种领域,坚持拜师收徒的传统人才培养做法,通过聚集并吸纳优秀青年曲艺爱好者,积极培养新生力量,努力孵化专业人才,为整个事业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积蓄必要的力量。
(三)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曲艺的高等教育和学科建设,还没有完全搭上现代社会高速行进的时代列车。学科无目录和高校少专业的制度缺失,带来的是爱好无出路与行当不齐全的现实困境,严重掣肘甚至阻碍了传统曲艺在现代社会的健康生存与持续发展。有关方面在开展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和兼顾包括曲艺在内的传统艺术文化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尽快修订和完善相关的学科目录,大力发展结构合理的现代曲艺教育,为曲艺的繁荣发展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
(四) 一个时期以来,曲艺创演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与格调的粗鄙化、浅陋化和低俗化倾向,曲艺革新中普遍存在着“歌舞化”、“戏剧(小品)化”和“杂耍化”的严重偏误;
有些粗制滥造的表演,败坏了曲艺的声誉,破坏了曲艺的传统。对于这些不良倾向,要自觉予以抵制。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大力培育全面了解曲艺知识、真正掌握曲艺特点、自觉开展曲艺创演的各类专门人才,并通过他们的创演实践,坚守曲艺本体,弘扬曲艺传统,维护曲艺特性,推动曲艺繁荣。
(五)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吸纳人才,留住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托举人才,既是全社会关心扶持曲艺事业的必需,更是曲艺界发展壮大自身的必需。为此,各个曲艺团体和机构,一定要打开视野、放远眼光,直面责任、勇于担当,尤其要把培养青年曲艺人才作为战略任务,为曲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为曲艺人才的成功搭建平台。要倍加珍惜现有人才,团结利用相关人才,努力在业界营造尊老爱幼、崇彦敬贤的良好风气。老一辈专家艺术家要把传承艺术和培育良才作为主要工作,青年才俊要把全面继承传统和深刻掌握绝活作为核心追求。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奋力推进曲艺事业的持续发展与全面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