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服务体系论文【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23 14:0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的用人机制滞后,在人才竞争中表现出不少弱点。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建立一套良好的用人机制。笔者就此结合我国企业用人机制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如何完善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服务体系论文【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服务体系论文【五篇】

服务体系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的用人机制滞后,在人才竞争中表现出不少弱点。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建立一套良好的用人机制。笔者就此结合我国企业用人机制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如何完善用人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用人机制

一、先进合理的用人机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大家知道,先进合理的用人机制,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和确立企业改革的方向,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队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吸引和留住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各类人才,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等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只有建立与国内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合理的用人机制,企业才能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才能不断探索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才能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才能面向市场着力转换经营机制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企业用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今天,人才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谁掌握了关键人才,谁就占领了竞争制高点。而我国企业对人才争夺战反应冷漠,对人才国际化感觉迟钝。观念上的落后、制度落后、投入滞后和缺乏先进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等导致行动上的迟缓。当国外企业开始大肆争夺人才时,我们的企业既惊慌又惧怕,在具体准备上又非常不足。在人才使用和人才管理上,我国企业同样显得观念落后,对于国际化感觉缓慢,如何发展、提升企业人才资本,如何更科学地进行国际化人才管理和开发,许多企业还未考虑。当前,外企业大举进入国内,我国企业现有人才将成为外资挖掘的对象,关键人才面临流失。因此,人才观念落后,对人才的认识不足是我国企业存在的关键问题。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用人机制的具体措施,完善用人选拔机制

1.转变观念,增强对人才关键作用的认识,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我国企业必须增强对人才关键作用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人才使用重视力度,从行动上营造出吸引人才的内部环境,形成科学的吸引人才、选才用才、留住人才机制,提高人才吸引力;只有创新用人机制,才能保证人才有效利用,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迅速发展。要把创新用人机制作为实施人才战略的基础环节来抓。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宏观调控,通过多种途径和科学的开发机制,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促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扩大单位分配自,突出多劳多得,实现分配政策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建立符合各类人才特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评聘分级分类管理制度,逐步实现评聘分开,优胜劣汰,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多出成果,多作贡献。

2.构建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一套针对性强的培训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素质

(1)建立健全的分层分级培训制度。在一个企业里面,人力资源存在等级结构与专业职能结构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培训制度也应该分层分类,例如,新进员工的培训应该跟老员工的培训有所区别,底层员工的培训应该与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有所区别。

(2)培训应该定期展开,培训内容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更新,使培训真正成为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3)培训的内容与培训的考核结果应该列入考核与薪酬的考虑因素中,这是由现阶段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的现实决定的,为了避免培训制度流于形式,需要有一定的机制去约束成就感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员工,保证培训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要确立“人事共赢”的选拔培养理念;在传统的用人习惯中,较多地强调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能量,以实现事业发展的目标。而“人事共赢”的理念,则要求我们由用人到合理利用财物,使人与事相得益彰。因此,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人对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高度重视人的才能发挥、个性发展、情感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做到以人为本,取予并重,突出选拔培养的侧重点;根据企业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重点培养和造就有开拓精神,增强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先进管理知识,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3.建立稳定人才的良性机制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推动,人才的稳定需要成功事业。只有把优秀人才选拔到相应的岗位上,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发挥聪明才智的表演舞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实践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才能有效地留住人才。因此,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机制,实行一流人才一流报酬,让知识、技术和科研成果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通过设立科技人才奖励基金和制定科技成果奖励办法,使有贡献的高层次人才享受高薪,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稳住高层次人才。在完善用人选拔机制方面:要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向与要求对与企业的重要管理人员进行选拔、培养和使用,改变企业经营者的上级任命传统用人方式,推行从企业家市场上公开招聘与挑选的做法,将上级考察与董事会对他们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考核结合起来,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彻底打破“官本位”,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具体做法有:一是实行经营者统一考核制度。作为企业经营者,需要一定的基本能力、素质和知识,可建立企业经营者资格考试制度,凭资格证书上岗。其中,经营者的考核应主要侧重于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考核。二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实行公开招聘。目前,可在政府部门指导下,由企业董事会公开招聘。三是完善经营者市场,实行经营者竞争上岗和完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做好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

四、建立和完善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实行企业用人机制的探讨

服务体系论文范文第2篇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图书馆的主要读者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却比较忽视少儿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体系的建立,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各大图书馆纷纷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开辟了少儿服务,如今少儿服务已经成为公共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公共文化服务

建设公共文化体系最早提出于2005年10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表决并通过了《十一五规划建议》,该《建议》指出政府应当加大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并逐步形成面向全体国民,服务全社会的较为完整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此以后“公共文化服务”这一名词逐渐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之中。

2006年9月,我国正式公布了《“十一五”发展纲要》,并在《纲要》中令人瞩目的优先位置,设立专门章节详细阐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内容。主要内容有: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网络、对公共文化的服务方式进行创新、不断健全运行体制和服务方式、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文化利益、促进农村地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等。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共文化服务,首先应当知道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公共文化服务就是要求政府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免费的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简单来说公共文化服务就是要建立健全惠及全社会的文化福利体系,关键在于切实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

二、图书馆少儿服务的现状

少儿是图书馆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读者,图书馆为少年儿童提供少儿服务,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目前我国图书馆的少儿服务依然显得不够成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此外各大图书馆少儿服务的同质化严重,缺乏自己的特色,创新性不足,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文化需求。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少儿服务的服务体系存在诸多缺陷,不够完善,少儿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少儿服务事业的发展需要。此外少儿资源馆藏不够丰富,信息化建设程度相对比较落后,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1、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少儿服务不管从服务形式还是服务手段上来看,都比较单一,缺乏全面细致的服务,其基础也比较薄弱;2、少儿图书阅览室的设置不够合理,图书摆放也比较混乱,没有根据少儿的年龄、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摆放;3、馆藏资源比较少,种类不够齐全,数字化程度较低,以文字资源为主,缺乏电子资源、视听资源等多媒体资源,而且少儿馆内的文献检索系统缺乏特点,网络教育的质量不高[1]。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少儿服务的作用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中坚力量,它以高度的公益性、社会性、开放性为每位读者服务,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平等的进行学习,让每一位来这里的读者都能有所收获。而图书馆所提供的少儿服务是其他文化事业单位所不具有的特色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闪光点之一。所以图书馆少儿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少儿文化需求,维护少儿文化权益的中坚力量。

(一)是公众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面向全社会、面向全体人民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可是目前社会上的文化服务机构主要面向的是成年人群,虽然面向少儿的书籍有不少,可是服务体系相对比较缺乏,处于有读物无服务的尴尬状态。这一现状与公共服务的社会性、全民性明显有所不符。而图书馆少儿服务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之处,使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实现了全民性,让少年儿童、社会青年、中年人群、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到专业的文化服务,使所有人群的文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2]。

(二)有利于开阔少儿的视野,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少儿服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特色服务。与成年人相比,少儿的精力充沛、有很强烈的求知欲、识记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少儿阶段是人生中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古语有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日本著名学者木村久一说:“读书是孩子所有兴趣中最重要的一个,而少儿时期读的书籍往往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少儿应当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但是课堂上学习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要想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就必须走进图书馆,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少儿的“第一课堂”,那么,图书馆就是少儿的“第二课堂”,是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公共图书馆做好少儿服务工作,提高少儿服务质量,可以帮助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模式、“专才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模式、“一专多能”的新教育。

(三)有利于少年儿童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在学校教育中,少年儿童学习哪些内容、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方式都是由教师和学校方面来决定的,少年儿童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自由,虽然学校也会安排自习课,但是在自习课上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作业、复习所学知识和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所以学生在学校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但是在图书馆的少儿服务中,没有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限制,少年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的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对于不懂的问题少儿可以通过自主查找相关资料的方式来解决。这样既可以使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挥,调动少儿的学习热情,又可以使少儿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为少儿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当前我国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优秀文化作品与落后文化作品并存,而少年儿童缺乏判断力,容易受到落后文化的误导。而图书馆开展少儿服务就可以针对每个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其提供优秀的健康的文化作品,为其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防止其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从而帮助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有利于少儿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不断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当前的少儿服务方式、方法等都是由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等成年人基于自己对少年儿童的理解上建立起来的,虽然有科学依据的支撑,但是难以做到完全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需要。而当代的少年儿童对当前的少儿服务有着深刻的认识,等他们长大后就可以对少儿服务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革,推动图书馆少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当前图书馆开展少儿服务使当代的少年儿童感受到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的好处,所以等他们成为祖国的主力建设者时,就会采取各种改进措施,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趋于完善,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3]。

四、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图书馆少儿服务的作用

既然图书馆少儿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当采取那些措施,才能使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要想更好的发挥图书馆少儿服务的作用,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针对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寓教于乐

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图书馆的少儿服务应当把教育与娱乐结合到一起,并以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体现出来。比如公共图书馆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少儿才艺展示大赛,给少年儿童读者提供一个平台,让小读者们尽情展示自己在音乐、绘画、书法、表演等各个方面的才能;举行假日经典少儿电影展活动,图书馆要利用节假日开辟专门的场地播放一些经典的少儿题材电影,让少年儿童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在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举办猜灯谜大赛,这样既能烘托节日气氛,提高少年儿童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程度,让少年儿童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又可以增长少年儿童的知识,开阔少年儿童的视野,锻炼少年儿童的思维能力;举办拔河比赛,拔河比赛这一活动看似老套,但是却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可以提高少年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少年儿童在团队中学会如何协调人际关系;举办故事大赛,锻炼少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举办手工制作活动,让儿童根据书上的设计和描述自己制作模型,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得到锻炼。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可以勾起少儿的兴趣,吸引少儿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娱乐的同时,开阔视野视野、学习知识,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少儿的全面发展。

(二)精心开展群体少儿活动

图书馆既要开展个体少儿活动,又要重视开展群体少儿活动。群体少儿活动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少儿之间群体活动,图书馆要从小处着手,注意开展各种小型的少儿读书活动,比如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手抄报展览、话剧演出、联欢会等,通过生动有趣的读书活动和实践活动,把少儿带进绚烂的知识世界,从而培养他们对读书的兴趣。在节假日图书馆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活动,比如在暑假期间,图书馆可以举办“他是我的偶像”、“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等征文比赛,借此锻炼少儿的生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使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一种是开展家长与少儿的群体活动。图书馆可以开设一个亲自阅览室,开展亲子读书活动。亲子阅览室是图书馆为了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家长与少儿共同参加少儿活动的专业场地。它不但可以提供书籍,满足家长与少儿的读书需求,还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三)馆内、管外服务相结合

图书馆不但要做好馆内的少儿服务工作,还应当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因为有些少年儿童在乡镇学校上学,家离图书馆比较远,他们难以享受到图书馆的少儿服务,所以图书馆应当主动出击,将少儿服务延伸到小学、幼儿园、孤儿院、社区等,采用校馆合作、送书上门等方式,与管外的少年儿童进行直接或间接联系,让少年儿童在图书管外也能享受到少儿服务。比如可以在小学、幼儿园设立图书室,并以一周或者一个月为周期,进行图书轮换,从而有效满足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又如图书馆可以与小学、幼儿园取得联系,联合举办一些活动,让图书馆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村庄,从而使图书馆少儿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服务体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
公共服务;
体制创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党的1项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从理论到实践,它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新境界必有新要求,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完备的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系,以消除社会公共需求日益增长与当前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不足的矛盾,缓解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紧张关系。

1、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与先决条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社会市场化进程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催生了大量的利益主体,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但也带来了新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国内各种利益矛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伴生出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比如,社会需求的某些方面仍然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社会贫困问题虽有所缓解但仍然严峻,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大量的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问题、失业问题、教育问题、环保问题等日趋突出。诸如此类的社会不和谐问题犹如病灶1般侵入并损害了我国社会机体,给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深入分析上述这些侵害我国社会机体的因素,笔者认为,这些不和谐因素归根结底都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备所致。总理曾经指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这不仅给“公共服务”下了1个权威性定义,而且深刻地阐述了公共服务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确,在新形势下,我国公共需求呈现出增长迅速、主体多元化、结构复杂化、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需求比重大幅上升,公共需求结构正逐步由消费型向发展型升级。具体而言,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如下:1是公共需求以超常的速度增长。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总需求中,个人公共需求年均提高的比重相当于过去5年的总体增幅,并且近两年的增幅更大。2是公共需求主体快速扩大,广大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者逐步成为公共需求的主体。3是公共需求的结构变化迅速,除了义务教育和公共医疗,对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利益表达的需求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由于1方面是公共需求迅速增长,另1方面则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使得我国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已经成为我国突出的社会矛盾。这个社会矛盾不解决,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和谐社会的建构就无从谈起。因此,从1定意义上说,建设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就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与先决条件。换言之,只有建立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才能实现社会公平、稳定、快速、健康、持续性的发展。

2、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必须1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出发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相当长时期内所要面临的1大基本国情。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要受基本国情的制约,和谐社会的发展程度同样要受制于此。也就是说,当前我国所要建构的和谐社会,是1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和谐社会,否则,这种和谐社会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我们党也正是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发展状况,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九大目标包含了我国民主法治、人民生活、公共服务、道德文化、社会创新、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全方位的内容,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1定时期内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同理,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样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1现实。也就是说,1方面,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1个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但在体系建立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要有条件的、分步骤的。那种脱离现实国情、好高骛远式的盲目建设难免要遭致失败。我国仍是1个发展中大国,在当前条件下,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目标是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就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公共服务体系完备,就能安全地度过经济社会发展的危险期。唐铁汉等人的研究表明,依据国外经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可分为3个基本阶段:1是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左右的阶段。在该阶段,必须全面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否则,将导致经济发展的中断与停滞。2是人均GDP处于1000~8000美元的社会经济增长阶段。这是以公共服务为基础和平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阶段,需要注意全面、系统地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坚持教育、科技优先增长,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适度控制社会福利的增长水平。3是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左右、开始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这是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的发展阶段,要注意稳定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和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控制社会福利的过快增长。在该阶段,要注意控制公共服务的数量、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当前我国正处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关键发展阶段,比较国外经验而言,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该说仅仅处在第1阶段(即“必须全面完善公共服务制度”的阶段)向第2阶段(即“以公共服务为基础和平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阶段)过渡时期。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1般说来,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为主要任务、以全体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基本目标的1系列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与体制创新。

1政府主导。有学者指出,公共服务主要是指由法律授权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有关工商企业,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履行的职能,其中,政府是责无旁贷的主导者。这种政府主导的特质,首先表现为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最主要的提供者。由于政府的公共性质,政府的主要职能之1就是公共服务。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政府必须加强公用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教育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积极发展义务教育和公共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治安和国防安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政府主导的特征还表现为政府责无旁贷地成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政府根据国情和本区域内的人口资源和财政能力来确定公共服务的总体目标、水平、策略、原则等方向性的框架,并经同级权力部门机构批准实施。从公共服务过程来看,无论从目标设定到组织设计再到公共服务的机理运作,还是最终输出公共产品到收集社会反馈再到修正输入,政府始终是其中的主导者。换言之,政府是公共服务制度的设计者、实施者与维护者。公共服务体系全面不全面、完整不完整,归根结底取决于政府意愿与政府能力。

2社会参与。和谐社会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1个社会公众、政府以及其他各种公共服务供给者之间互动的过程。首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有公共服务需求信息与持续不断的支持。这不仅需要政府设置畅通的公共需求的表达渠道,而且更需要社会公众需求表达的积极参与。社会公众是公共服务的直接消费者,因而在公共服务的需求等方面最有发言权。如平新乔、赵俊超在浙江省慈溪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当地居民作了1项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并对公共服务需求事项作了1个排序。结果表明,解决户口需求排在第1位,其他依次是子女教育、各种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补助、治安、卫生及其他。该项调研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某部分人群的社会需求。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对于公共服务需求是不1样的,因此有必要建立畅通的公共需求表达机制,以真实客观地反映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的心声。当前全国各地的献计献策行动即是1个很好的佐证。因此,不了解民意、不集中民智,政府就会在公共服务供给上失去方向。不仅如此,社会公众的合法性支持与资源性支持无疑是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所不可或缺的,比如在慈善捐助等慈善事业的发展方面,美国的慈善捐助每年达6000多亿美元,相当于GDP的9%;
我国香港地区的慈善捐助每年也达60亿港元。我国内地目前每年仅有10多亿元,只相当于GDP的0.01%。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增加慈善捐助,扩大第3次分配的规模,这样既可弥补国家用于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的不足,又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应该说,政府不是唯1的公共服务供给者,私人部门和第3部门也要加入到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当中来。美国学者奥斯特罗姆等人认为,在治理公共事务方面,政府和市场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所以提出了多中心治理的制度安排。多中心理论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政府与市场两种秩序的2元思维,公民通过参与自主治理公共事务,改进公共服务。在传统意义上,私人部门主要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私人部门不得进入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领域;
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公私界限,私人部门的力量逐渐渗透到公共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私人部门的角色和性质。它不仅使自己获得了相应的利润回报,而且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从而分担了政府的责任,改进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供给能力。第3部门以自身的非功利性目的或客观的公益性后果,以社会的自组织、自规则和自治理方式,或者以政府授权的行动方式,或者以跨国行动的方式,或者同政府或私人部门共同采取行动的方式,为社会提供局部性或专项性公共服务。

3体制创新。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能缺少体制创新。这种体制创新首先表现在如前所述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上。主体多元化良性造成了公共产品的生产市场化、效益化与社会化,并继而间接带来了这样1种前景可观的后果:政府可以逐步退出公共产品的直接供给,且依据公共产品的不同种类,政府退出的程度也有所区别。

其次则表现在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多样化上。政府职能外包理论表明,政府履行行政职能可借鉴经济部门有效的管理方式,用市场手段代替行政手段。利用招标、承包、租赁、委托、、拍卖等方式实现政府职能的对外转移,通过市场化手段来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这样,政府通过职能外包降低了公共服务交易成本,实现了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甚至精简了政府机构。近些年来,我国政府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大胆地借鉴了国外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进行了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创新。比如,在我国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过程当中,政府就已经借鉴并摸索出了许多有益的方法,如BOT模式、合资模式、直接购并、纯民营模式、TOT模式以及PPP模式等等。

服务体系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需条件。作者认为我国应构建一个服务组织社会化、推广主体多元化、服务全程化、服务手段现代化和产业化带动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由面向“三农”提供科技服务的组织、机构或社会化服务实体及其相关的基础设施、政策支撑环境等构成的系统。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业内涵的不断延伸与拓展、农业结构的调整深化和农业产业方式的不断更新,我国原有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出现一系列不适应新形势新问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对我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提出构建的思路和建议。

一、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构成

我国原有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一套完整的单一型、垂直结构式的服务体系。农村科技服务通过政府行政指令进行安排,以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农业机械化、水利技术推广、农业经营管理等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多部门共同参与完成。主要采取项目推广、项目示范辐射、技术承包、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经营服务、技术转让、公司加农户、民间组织加农户等主要服务模式。传统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了农村经济、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和实现农业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传统的农业推广系统外,层次不同、目标和功能各异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形式也不断涌现。科研院校通过讲课和培训等形式参与到了推广工作中;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正逐步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
由农村生产和营销大户、种养能手、相关农村科技人员等成立的农民合作组织或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逐步成为农村中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载体。

二、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十分薄弱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而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只有大约0.3%左右,经费的匮乏直接导致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运行困难。就农技推广人员而言,由于环境及待遇不好,基层农技部门很难吸引到高学历人才。

㈡农业科技的产学研结合较差我国农技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之间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倾向,缺乏凝聚力,既不利于自身发展,更不利于形成农技推广的合力。农业科研院校的科研项目与企业、农户的经济社会条件缺乏一致性,针对性不强。农业研发在盯紧市场、瞄准需求方面做得不够,科技成果供需严重脱节,科技成果转化度较低。

㈢农户作为农业科技的主要推广和使用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能动性不足的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随着农村青壮年和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人员大量外出务工,增加了输出地农技推广工作的难度。

㈣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面有限我国农村科技服务缺乏一个传输快捷、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网络支撑,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通过现代化传播手段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村地区。农业信息服务不完善,仅局限于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传播,而对农业市场供求信息传播不够,也未能及时有效地反映科技服务需求。

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历史、今后发展需求,借鉴国外科技服务体系的经验,我国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应该是一个服务组织社会化、推广主体多元化、服务全程化、服务手段现代化和产业化带动的完整体系。

㈠服务组织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社会化组织由政府和政府部门以外的其它组织和自然人独立创设,该组织有自主的人事管理和收益分配权,其技术服务活动完全受市场驱动和制约。

㈡推广主体多元化除了充分发挥政府为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作用外,还应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等多种农技推广服务的主体作用。

㈢服务全程化服务体系应该是以科技服务为主体,同时配套各类服务,为生产者提前、产中、产后的科技及其它信息服务,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服务。

㈣服务手段现代化农村科技服务手段现代化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壮大的标志,要建立覆盖面大的现代化信息化服务,为提高服务效率和发挥服务功能提供保证。

㈤产业化带动科技服务要有产业支撑,要通过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

四、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㈠创新推广理念与目标农业推广部门通过采用组织、教育、咨询、沟通等手段,引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由单纯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拓展到农民的组织、教育、咨询、服务等领域,通过农民行为的改变来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农业推广目标应由单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产量拓展到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提高农民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上来。㈡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科学界定推广机构职能,区分经营性和公益性职能。对于公益性职能,由政府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由财政全额供养;
一般技术服务和经营服务职能,应从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中剥离,由面向市场的技术服务组织承担。压缩非技术人员比重,并通过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技人员进行资格认定。根据区域和产业发展,对现有的农技推广机构要进行相对综合,建立片区农业综合服务站。

在推广技术服务上,应变以技术为中心为以农民为中心,由推广以增加农产品数量为目的先进生产技术,不仅应拓展为农业生产产中环节技术指导,而应拓展到为产前环节提供信息、资金、种子种苗、农资等方面的服务,为产后环节做好农产品加工、销售、运输等方面的服务。

㈢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主体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通过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在技术开发和农技推广部门信息资源的优势和培训职能作用,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从培训、登记、财会制度、财政、税收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扶持农民发展生产合作、营销合作、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尽快制定和完善关于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法规,规范其行业行为,鼓励具备条件的农业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性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㈣完善和探索多种类型的推广方式在推广方式与方法上,将传统的行政层层传递的推广方式,改进为采用技术、信息和经营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提前信息、种子、农资等服务,以及产中技术指导及产后销售服务。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家大院,逐步建立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形成与市场对接的专家大院新体制。推广“专家+协会+农户”、“专家+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把专家与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结合起来,让专家加入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合作社的信誉度和适应市场的能力。通过政策扶持,吸引科技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农业推广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及其专家进驻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农业技术开发与服务活动,组装集成适应当地转化应用的农业新技术,解决影响园区所在区域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服务体系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 公共服务 公共信息服务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一些制约贸易发展的问题不断涌现,如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成为当今热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我国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概述了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借鉴国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2007年底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进出1:3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直接利用外国投资连年居世界首位,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过高,贸易竞争力不强,出1:3市场过于集中,贸易环境改善不明显,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贸易摩擦频发,利用外资质量不高等等。鉴于此,我国应积极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概述 在当今的贸易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贸易体制改革,加快贸易体制升级,着力发展贸易促进机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在尝试贸易体制改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义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而提供的经济性服务。具体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立更加舒适宽松的投资环境;
统一对外贸易出1:3政策和公共商务信息,以帮助公众“一站式”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
协调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的对外贸易管理部门,为出1:3企业提供更加快捷的贸易手续;
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
开展海外市场调查,为出1:3企业提供全面的出1:3咨询服务。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国内企业,还应惠及普通的公众。

(二)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类型 1.出口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出1:3贸易公共服务是指国家为促进出1:3的增长,为出:13企业提供政策性扶持和制定出1:3发展规划,并为出1:3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包括:出1:3贸易金融服务(例如建立出1:3银行,为出1:3企业提供贷款等)、技术性促进措施、简化出1:3手续、政策咨询、出口商品技术服务、出口研发服务、出口贸易促进政策、出:13贸易摩擦救济、贸易市场凋研、贸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以出1:3贸易公共服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出1:3企业的积极性,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

2.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国内外关于贸易环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但是可以归纳为: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对贸易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相关的贸易软件和硬件基础。具体包括: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相关的贸易制度、政策和法规,基础设施和各种贸易配套设施,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积极地运用各种行政手段,营造宽松和有利的对外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3.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辅助,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本国和国外贸易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国际贸易政策法规信息、对外贸易运行状况信息等。该体系有利于国内出:13企业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变化和贸易伙伴所在国的政策法规,规避风险,节约生产成本。另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包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出1:3商品技术服务体系、出1:3研发公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演进 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些国家大都对贸易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努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地为本国企业服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法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经济形势出现了衰退的趋势,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近年来,法 国不断地改革现行的贸易促进体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营造了更加有利的贸易环境。

1.庞大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机构主要包括:经济财政工业部对外经济关系司、驻外经参处、各大区外贸局、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原对外贸易中心和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合并)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向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己任,以为企业制定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为手段,共同为法国企业服务。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主要以信息咨询服务和财政补贴为主,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和参加国际展览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培养本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简化为企业提供出口信息和支持的手续,并实行对外贸易促进手段完全商业化运作,既符合欧盟的相关规定,又不违反世贸组织原则。

2.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法国通过对外贸易中心和工商会等机构,收集、调查和整理全球对外贸易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信息服务。法国政府在国外设有100多个驻外经商机构,这些机构收集大量的所驻国的贸易信息、市场综合产业信息、法律法规、融资条件以及出口担保等方面的政策,为本国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提供服务。并对信息服务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化信息管理体系,实现整个信息服务程序的可控性和有效性。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海外市场。

3.完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法国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所占的比重不高,一度只维持在40%左右。随着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在法国对外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法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中小企业很好地与政府或私人伙伴联合,这些企业在国外谋求发展,并在法国创造就业机会;
设立了法国技术创新署、法国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法国风险投资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部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国际合作提供财政保障,为法国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设点和开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英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英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非常重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一直尝试着改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创新思维、服务思想及政策措施。试图更好、更全面的为对外贸易服务。

1.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英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遍及各地,具有纵向与横向紧密结合、覆盖范围广、服务细致等特点。除了政府和地方当局各经济管理机构的广泛参与外,民间机构在对外贸易促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贸易促进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贸工部、外交部、国际贸易总局、出口信贷担保署等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在贸易促进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制定相关贸易促进政策,维护出口企业和外投资公司的利益,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提供各种贸易咨询、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很好地促进了英国的贸易发展。

2.健全的创新服务体系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创新。作为英国创新的主管部门的贸工部,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支持。贸工部有多个创新支持措施,如知识转移网络、知识转移合作计划,建立了公益型信息平台;
重视信息服务功能,支持信息服务领域的公共服务。此外,还提供培训、会议、考察、国际专家帮助、市场专项调查、人才流动等一系列服务,并且将这些服务渗透到企业技术或市场开发的每一步。

3.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 英国倡导贸易自由化,实施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对外贸易体制,营造了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英国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了税收优惠、设立自由贸易区、为国外企业提供国民待遇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优惠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资的流入,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

(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虽然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政府服务方面,强调服务至上原则,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为本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服务;
重视对外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机制,各种贸易促进机构通力合作,更好地为本国贸易发展服务;
注重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贸易信息,搭建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
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资金、政策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帮助;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为中 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一)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目前为止,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虽然在总量上不少,但质量不高,且地区差异性十分明显。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公共服务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产生的绩效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服务支出明显偏少(如表1)。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财力状况好于欠发达地区,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非常充沛,再加上多年来的不断积累,在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的条件下,形成了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分布不均衡的结果。另外,这六个省市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9%。由此可见,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高 发达国家在推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推动贸易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包括中国贸易指南、国内涉外政策环境、世界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等在内的数据库和网站,但是总体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信息内容不全面,分布零散,地区分布不平衡,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捷地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等信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缺乏统·的信息管理和分工。

注:根据公共服务综合绩效得分分布情况,将公共服务绩效等级分为五级:A级代表“优秀”;
B级代表“良好”;
C级代表“一般”;
D级代表“不足”;
E级则代表“匮乏”。

(三)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就业数量的增加、对外贸易的增长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规明显不足,且可操作性不强;
资金扶持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无论在融资渠道,还是信用担保与欧美国家差距仍然明显;
支持创新不到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在财政、税收、咨询、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缓慢和滞后,2011年通过的《对外贸易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向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有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社会公众和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信息障碍,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环境。加大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使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更加全面;
强化商务部的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对外贸易信息服务;
完善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及环境、国外贸易市场调研等数据库的建设,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二)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 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处于萌芽状态,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督和管理存在着行政职能混乱、监管规则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促进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强化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责任,建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权责机制,确保对外贸易公共服务有效的进行;
加大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逐渐提高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民主制度,使公众参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
建立一支专业化监管队伍,确保监管工作的高效性。

(三)保证资金投入、实现外贸公共服务均衡化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分布不均衡。经济发达的省市,由于财力状况充足,投入较多,所 以效率相对较高,产出明显;
而经济欠发达的省市,由于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所以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政府应在保证总体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同时,兼顾经济欠发达的省市,以达到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均衡分布,最终实现对外贸易各地区均衡发展。

(四)大力发展商会的作用 我国的商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数量上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依然存在着“半官、半民”的性质、自律机制不健全、缺乏透明度、结构失衡等一系列的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推动商会的发展,促进其在对外贸易、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包括:促进商会性质的转变,由“半官、半民”的性质转化为自治的、自愿的、非盈利的民间组织;
建立商会自律机制,实行管理透明化,切实保护好企业的利益,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和必要的技术帮助;
扩大商会的权利,使商会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