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单位转正个人总结【五篇】(完整)

时间:2023-06-23 15:4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为切实做好转业士官置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关于认真做好年冬季退役士兵置工作的通知》(政发〔〕79号)和《市区退役士兵置考试考核办法》(〔〕1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县年转业士官置工作通知如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单位转正个人总结【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单位转正个人总结【五篇】

单位转正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为切实做好转业士官置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关于认真做好年冬季退役士兵置工作的通知》(政发〔〕79号)和《市区退役士兵置考试考核办法》(〔〕1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县年转业士官置工作通知如下:

一、年转业士官置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货币置、自谋职业与排就业、双向选择”和“考试、考核,择优录用”相结合的办法,除自愿自谋职业的对象外,其他分别采取在本县事业单位排一部分和推荐一批到优强企业就业。参加政府排就业的,在部队荣立二等功的转业士官免于考试,直接参与岗位选择;
其他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考试方法由市置办统一出卷、阅卷,县置办组织参试人员的考试工作。考核方法由县复退军人置办根据置对象原始档案记载为依据统计加分、扣分的分数,由本人签字确认后公示。按考试和考核相结合计算总分,按总分由高分到低分为序进行岗位选择,总分相同的,档案考核分高的优先。总分相同而档案分又相同的,进行第二次考试,由第二次考试分和档案考核分相加得出的总分,以总分高的先选择岗位。置对象放弃考试的作自动放弃置处理,放弃选择岗位的由县置办公室指令性排一次。对放弃考试或放弃岗位选择且不服从排的,视作自谋职业处理。

鼓励自谋职业,推荐到优强企业就业和自谋职业的转业士官享受货币置补助金。对自谋职业的转业士官,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有关规定的通知》(政办发〔2004〕163号)文件规定享受自谋职业优惠政策。

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从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军队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转业士官的置工作,切实保障转业士官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各置单位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顾全大局,克服困难,严格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不分所有制性质和组织形式,都有接收置退伍军人的责任和义务,都要按一定的比例置退役士兵”的规定,不得以内控指标或“自”等任何理由拒绝接收或变相拒绝接收政府分配的任务。县政府将对各部门(单位)落实置任务的情况进行督查,对于拒绝接收或完不成置任务的单位将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责任单位及有关人员依法予以处理。

三、各置接收部门(单位)必须于7月30日前到县退伍军人置办公室领取置对象档案,并将置对象置到相应的工作岗位。置对象置到岗位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用工情况确定用工形式,不实行试用期,直接按有关规定确定其工资,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工资、福利、奖金和其他有关待遇应享受所在单位同工龄、同工种职工的同等待遇。

四、因接收单位原因,置对象介绍信开出后无法上岗的,主管部门应督促接收单位从置对象介绍信开出之日起,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给置对象发放工资,直至上岗工作。政府置部门已给予置,但因个人原因,在个月内未到县退伍军人置办公室办理有关手续,或退伍军人置办公室已开出置介绍信,无正当理由在10天内未到接收单位报到的,作自动放弃,按自谋职业,实行货币置。无正当理由,逾期3个月不到置部门办理置手续的,取消置资格,不享受货币置政策,按社会待业青年处理。

单位转正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建筑业合同情况”――关键词“直接”和“正式”

“建筑业合同情况”部分共三个指标(代码为01―03),您在填报这部分指标时需要谨记两个关键词“直接”和“正式”。所谓“直接”强调的是合同需直接同建设单位(业主)签订,如果企业从其他建筑公司承包工程签订的分包合同,并不是直接同项目建设方签订的合同,不能填报此部分指标。“正式”强调的是签订合同需为正式文本合同或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所以您在填报这部分指标时理应有所依,无效的合同和协议可无法证明您填报数据的真实性。

按照合同签订的日期不同,又分为“上年结转合同”和“本年新签合同”。

由于要填报“上年结转合同”,您应该把单位所签订的全部正式文本合同进行编号整理,记录合同编号、签订方、工程名称及内容、签订日期、开工日期、完工日期,本年工程完成进度、本年完成合同额等内容,便于进一步填报“建筑业合同情况”部分统计指标。

公式:

①签订的合同额=上年结转合同额+本年新签合同额

②上年结转合同额=以前年度同建设单位(业主)签订的工程合同总价款-累计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

填报依据:报告期内企业直接与建设单位(业主)签订的各种正式施工合同文本(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或施工合同管理台账。

“建筑业总产值”――“其实只是细化分类”

“建筑业总产值”部分共涉及11个指标(代码为04―14),由于指标既相互联系但又相互独立,可能您会觉得这部分内容是C202―1表中非常难理解的地方。其实如果您仔细查看指标涵义,会发现所有指标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建筑业总产值”,各项指标只是从多角度对“建筑业总产值”进行细化分类。

首先带您了解一下“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是指建筑业企业自行完成的以工程预(概)算为依据,按工程进度计算的建筑安装总价值。这里您需要注意“自行完成”和“工程进度”两点:“自行完成”强调的是不管您单位承包工程的来源,只要是由您单位自行组织施工的那部分工程的工作量都应计入“建筑业总产值”。一般情况下,您单位承包工程后又分包给其他建筑公司,您单位向分包企业收取的有关费用计入本企业“建筑业总产值”,但分包企业完成的产值部分不能计入本企业的“建筑业总产值”;
如果是您单位分包给一些零散的建筑业包工队(组),这些包工队(组)以小包工队形式从您单位分包部分工程,但不具备填报统计报表的基本条件,其完成的产值均应由您单位填报并计入您单位“建筑业总产值”。“工程进度”强调的是“建筑业总产值”是以工程预(概)算为依据,在报告期对工程实行验收后,按完成形象部位而计算出的价值量,与“工程结算收入”可不能等同。

在理解“建筑业总产值”指标之后,请您再围绕C202―1表看看这些指标的关系,为了一目了然笔者制作了如下示意图:

因此,您应该记录好本单位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如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施工地点,项目用途、本年完成工作进度,本年完成工作量等情况,对于没有合同的项目还要记录能反应工程进度的相关凭证,将相关的记录和凭证进行整理编制“建筑业总产值”统计台账,在填报时还要注意以“建筑业总产值”为核心,按照这四种分类逐一进行填报,不要遗漏指标,并用如下公式进行自查。

公式:

①建筑业总产值=∑【分部分项实际完成实物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率)】×(1+利润率)×(1+税率)

②建筑业总产值=自行完成施工产值+从建设单位以外承揽工程完成的产值

⑤建筑业总产值=建筑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其他产值

填报依据:建筑业总产值统计台账、在施工程合同、工程预(概)算、工程进度单、监理报量审批表(单),各种工程结算(变更)签证、竣工结算(甲方审计结果)和财务人员提供的报告期内发生的有关费用及其他有效凭证。

“竣工产值”――注意与“建筑业总产值”区分

这部分仅1个指标(代码15),“竣工产值”是相对“建筑业总产值”而言的,“建筑业总产值”强调的是在施过程,而“竣工产值”强调的是完工结果。如果一个单位工程跨两个年度施工,其“竣工产值”应当包括上年度完成的价值,但是“建筑业总产值”只能计入当年完工价值,这时“竣工产值”高于“建筑业总产值”。

填报依据:竣工产值台账、工程验收签订合格证书(或文本)、工程结算(或决算)文本和财务人员提供的报告期内发生的有关费用及其他有效凭证。

“从业人员情况”――一个“干活”,一个“直接发工资”

这部分指标共涉及两个指标(代码为25―26),这两个指标虽然都涉及人员,但是您一定要谨记两者实有天壤之别,一定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定义。

“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指标是以在哪里干活就在哪里统计为原则。这里您注意对“干活”可有限制,指的是从事与施工生产活动有关的人员,说的简单一些就是统计平均多少人完成了建筑业产值,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和建筑业总产值统计口径一致。您还应注意企业内部社会服务性机构的人员以及由本企业支付工资但所从事的工作与本企业生产基本无关的人员均不包括,而企业雇佣外单位的劳务工都应包含在内。

“期末从业人员”指标以“谁直接发工资谁统计”原则,不管其是否从事施工生产活动,只要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的人员都应包含在内。如果使用的是自己雇佣的劳务工,直接为其发工资,这部分人员应计入期末从业人员;
如果使用的是劳务分包法人单位的劳务工,则这部分劳务工不计入期末从业人员;
如果使用的是非独立核算的包工队(组)的劳务工,则无论是否直接发给劳务工工资,都必须计入期未从业人员,同时劳务费应计入应付工资总额。

填报依据:劳资台账,考勤表、工资发放单。

单位转正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在2019年度里我对自己工作进行一下梳理与总结。归纳整理如下:

一、核算方面:这项工作是最复杂繁琐的一项工作,首先要根据预算的各科目来管控执行入账情况。核算数据主要是来源于费控中的费用方面、业务系统、手工录入、资金自转、固资自转等方面。最终所有的核算项目都要归集到新总账系统中,体现我公司的收入支出和经营成果。要确保新总账系统中各科目的正确性及合理性、合规性、及时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和各条线、各机构及单位全体涉及财务相关数据的同事沟通和协调,出现问题要与上级核算会计和本级操作人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确保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直至月末结账,结束本月的核算。

二、预算方面:我公司的要求是条线管理,之所以我是根据各条线报上来的预算数据进行录入预算系统,直至预算工作圆满完成。在月末结账后,在预算系统中提取各核算科目的实际数,填写预算执行情况表上报总经理。

三、费控方面:费控录入要求比较严格,每位参与报销的员工,在录入费控项目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新总账系统核算科目的正确性。故此我单位所有正式入职的员工,都有自己独立的费控操作权限,并且该权限只有自己操作,不得外借,报销单手工签字不得他人代签。如报销出现问题,费控中所有有审核权限及经办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费控报销操作程序比较繁琐细致,所有在费控中提交的单子都要经过我这,我要确保所有报销单的正确性、准确性和合理性。所有在费控中提交的单子审核通过后,方可生成凭证才能到总公司付款的环节,总公司的付款人员确保单据正确才能支付款项,否则不予付款,直到所有该上传的附件齐全并合理才进行支付。我们在费控中提交的报销单的正确率和退单率是纳入到我公司整体经营绩效考核里的,如果到总公司付款环节出现问题不予付款的,是考核分公司经营绩效,之所以错误来自我们这,分公司将会一并加倍考核我公司。每年年底分公司通过视频的方式对全辖机构费控操作进行考评打分通报。

四、整理凭证:月末结账后,在新总账系统中将来自费控自转、业务实收实付自转、手工记账、资金自转、资产模块自转等分类打印凭证。将生成各类凭证核对无误后,根据凭证对应附件,编制凭证号。如果是手工录入的凭证或一张单证生成多张凭证,需要自制凭证或填写分割单来分割,用分割单做凭证的附件,确实没有附件的要自制附件。总之每一个凭证号必须有合理的附件。从录入费控到生成凭证直到邮寄至分公司,所有生成的凭证要在我手里过五至六遍,检查是否缺附件、缺签字、缺盖章等。最后打印出记账凭证附在原始凭证里,并按类型整理出实际的附件张数和凭证号填写在凭证交接表里一并邮寄至分公司分管咱们的核算会计手中。查漏补缺复核无误后装订成册。

单位转正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业务目标

1、全面完成2012年全市101家机关、事业单位,共8130名工作人员考核正常增加工资审批及业务数据的审核接收,并汇总上报贵阳市人事局。

3、审批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5人、新参加工作工人转正定级1人;

5、认真执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发放的监督和管理。

6、按照管理权限下文批准退休28人,办理退休手续28人、高龄补贴40人、办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20人;

9、全面完成xx年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计年报、企业劳动工资年报数据录入汇总上报工作;

11、结合实际,制定《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拟于7月中下旬按上级部门要求,组织我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参加技术等级考评考试,切实抓好方案的落实。

12、严格执行工龄认定政策,按管理权限下文更改9名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参加工作时间;

13、按照管理权限下文认定机关事业单位8名工作人员工伤;

14、下文批准123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知识分子补贴;

15、完成贵化、省铁合金厂、农牧场、七砂四所子校,在职教师120名、退休教师69名划转移交地方工资审核工作;

16、对未达到xx年7月以后新参加工作人员定级工资标准的450人工资进行调整;

17、每月报送信息2条,半年报送信息12条。按时报送周报、月报、季报、半年工作总结。

(二)新增工作

2、完成流长乡排洞村凝冻灾害调查统计和灾后重建方案拟写上报。协助排洞村搞好灾后重建,向受灾群众捐赠化肥5包、协调贵阳市九中落实重建资金7000元;

3、春节前夕,与市老干局联合组成慰问组,对我市机关事业单位8名住院病人进行了慰问。

4、积极与市老体协联系,组成门球、乒乓球、象围棋、健身球保健操四个项目共33人的队伍,参加贵阳市人事局举办的第十二届退休人员运动会比赛。并将参赛队员名单上报贵阳市人事局。

5、按照贵阳市人事局关于健全全市《省人事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库信息的要求,接收科协、总工会等95家单位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库健全完善后的数据信息,并做好人员信息的审核工作。

6、发放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综合知识培训证书478个;
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证书74个。其中:初级工证19个、中级工证19个、高级工证36个。

7、完成部分07、09年考核正常增加工资审批表装订。

二、存在的问题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采用《省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进行,办公自动化程度高,缺乏熟悉工资政策又能熟练操作工资系统的人员。望局领导高度重视,予以配备。

(二)工资制度改革后,与新工资制度相配套的政策至今仍未出台,导致后续管理工作较为被动。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处分后工资如何处理、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如何确定等配套政策尚未出台。

(三)新版《省人事工资管理系统》存在如:个别单位数据不能导入及导入数据不能覆盖等问题,给工资业务数据接收和汇总带来极大不便。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工资管理,继续做好日常工资审批

1、根据国家工资政策规定,切实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工资管理。

(1)按照工资政策规定,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岗位(技术等级)变动后的增降工资和重新确定工资工作。

(2)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大中专毕业生、工勤人员见习期(试用期)满后的转正定级工作。

(3)就财政统发工资审核中涉及的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协调,按时完成今年第3、4季度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中参加财政统发工资单位的工资审核工作。

(二)津贴、补贴审批管理规范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工作。

1、机关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

认真执行好公务员工资制度,根据省、贵阳市对此项工作的安排布署,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和建立地区附加津贴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审批工作。

共2页,当前第1页12

2、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调研

按照上级部门布署,积极做好我市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调研工作。

3、按照政策规定,认真做好知补、高龄补贴、建房补助及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审批等工作。

(三)退休人员审批管理工作。

根据有关政策,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劳动能力鉴定、退休审批及对退休人员管理工作。

(四)科技人才二次开发管理利用

按照《市2012年科技人才二次开发工作计划》安排,重点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1、针对我市农村农民群众缺乏卫生保健常识、有病难治、缺医少药的现状,组织我市医疗卫生系统各大医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退休医师,利用赶集天为群众义务诊疗、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日常卫生保健知识,提供流行病、多发病、常见病预防治疗咨询服务。

活动时间:2012年8月上旬

活动地点:王庄乡街上村赶集点

2、拟于7月中旬协调贵阳市卫生方面专家到我市二医开展义诊帮扶,同时开展以“小儿液体疗法”为题的专题讲座。

(五)技术工人等级考评及待遇落实

结合我市技术工人学历、技术水平、技术等级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2012年机关、事业单位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围绕计划实施,认真做好三项工作:

1、申报考评人员资格审查、集中统一报名

按照黔人资(1996)1号文件规定,组织做好申报考评人员现有技术等级、参加工作时间、身份证、退休安置介绍信等资料的审核工作。

2、考评成绩公布、证书颁发

考试培训工作结束,贵阳市人事局下发考试成绩后,及时打印并在我局办事大厅公布。

公示期满,参与考评人员对考试成绩无异议,及时下文对所取得的技术等级进行认可。同时,通知各单位经办人员交纳照片,统一办理技术等级证书。

3、督促聘任、落实待遇

技术等级证书颁发后,积极与各单位联系,督促单位及时做好聘任工作,做好增资审批工作。

(七)其他工作

1、工龄、工伤认定

⑴严格执行工龄认定政策,按照管理权限认真开展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龄变更工作。

⑵按照管理权限,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工作。

2、省属企业子校划转移交

严格按照省和贵阳市对省属、市属企业子校移交工作的安排布署,认真做好拟划转人员个人档案查阅核实和工资套改、审批工作。

3、按照劳动工时计算审批有关文件规定,继续认真做好市属企业劳动工时计算审批。

4、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统计年报工作

⑴在上级部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计年报工作。

⑵在上级部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季报和年报工作。

5、工作动态信息、月报、季报报送工作

科室工作动态信息,及时向局办报送。并通过网络传送至上级部门和各有关单位。根据工作完成情况,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2条,全年报送不少于24条。同时,按时报送工作周报、月报和季报、半年及全年总结。

单位转正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岗位设置的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为什么要实行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

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关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等系列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提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006年,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事业发展。国家人事部制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文件。根据国家政策,省、市、县分别印发了鄂办发[2008]1号、十办发[2009]14号和溪办发〔2010〕50号文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进行了部署。

目前,在教育事业单位推行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深化教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入岗位竞争转换用人机制),有利于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实行开招聘的选人用人制度)。

二、实行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与职称评聘分开、工资改革绩效工资改革有什么联系?

2002年以后,教育事业单位依据国办发[2002]35号文件《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精神,推行了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职称制度改革(职称改革),目的是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进一步打破论资排辈、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营造优胜劣汰、能上能下、择优聘任、鼓励创新的用人环境,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006年实施的工资改革、2009年实施岗位绩效工资改革等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待遇随人走)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待遇随岗定),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进行了配套,并明确规定在没有按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之前,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工资、岗位绩效工资只能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岗位工资。

目前,推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相结合,与促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相结合,组织引导教育事业单位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将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包含其中,是2006年岗位工资改革和2009年的绩效工资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内容、目的、原则、范围是什么?

1、基本内容。推行“两项制度”即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
实现“两个转变”,即管理上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用人上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

2、基本目标。以建立岗位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为主要内容,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着力建立起有别于机关和企业,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运行规律和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3、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则;
坚持公开平等、以人为本、依法办事原则;
坚持责权明确、能上能下、岗变薪变原则。

4、实施范围。经县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全县教育事业单位(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特校)和局属二级单位)。经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的公办教育事业在职在册在编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含特岗教师)。

四、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岗位如何设置?

1、岗位类别设置。教育系统岗位类别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类,其中,管理岗位指具有行政、党群等管理工作职责的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指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2、岗位等级设置。管理岗位设七级至十级4个等级,分别对应现行的科级正职、科级副职和科员、办事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9个等级,其中,高级设置五级、六级、七级3个等级;
中级设置八级、九级、十级3个等级;
初级设置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对应一至五级技术工岗位。

3、岗位控制。依据全县教育事业单位教职工编制总量和在册正式人员数量等因素实行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超岗单位按编制数核定,不超岗单位按现有人数核定),其中,小学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90%,高中、中职、初中和幼儿园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5%。

全县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比例总量控制在0.5:4:5.5以内,其中,县一中、县二中、县应用科技学校、县实验中学、教育局属二级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控制比为2:4.5:3.5;
其它初中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控制比为1:4:5;
小学及幼儿园中级、初级岗位控制比为5:5。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结构比例控制目标为:高级岗位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为2:4:4;
中级岗位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
助理级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

4、岗位条件设置。岗位任职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其中,基本条件是任何人员上岗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取得相应等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并在下一级岗位聘任三年以上),具体条件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单位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制定。

五、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是什么?

1、职责划分。政策规定:县委组织部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负责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

县教育局是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各单位(学校)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具体负责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原则,按需设岗,严格程序,自主组织岗位聘任。

2、工作程序。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程序:①单位(学校)制定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含岗位设置控制数及工作实施办法);
②报县教育局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初审;
③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修订单位(学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含考评细则);
④广泛听取职工对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提请单位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通过;
⑤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经集体讨论和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提交县教育局审核,报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
⑥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学校岗位设置的具体实施工作。

六、如何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中的岗位聘任问题?

1、聘期与管理问题。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原则上以单位(学校)自主组织聘任。对于乡镇以下规模小、人员少的学校(或教学点),乡镇中心学校对岗位结构比例实行集中调控、集中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人员集中聘用。

专业技术人员聘期统一定为三年。按照核准的结构比例,岗位有空缺的,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人员队伍状况,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在岗位控制数内),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逐步到位。

实行岗位设置后的单位必须在有岗位空缺的前提下聘任缺岗人员,没有空岗不得聘任和调入人员。聘任期内新取得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须待本届聘期结束后参加下一届竞聘上岗,不得直接聘任。

聘用合同期满后,学校应按有关政策规定,对受聘人员的履职情况认真考核,及时作出续聘、解聘、竞聘和岗位调整等决定。

岗位聘用原则上采取逐级晋升的方式,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并符合破格条件的,可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2、首次岗位聘任问题。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在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中,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根据国家和省、市、县有关规定,按照“先入轨、后完善”的原则,使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通过竞聘,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不能竞聘到高等级岗位的人员,过渡到相应职级最低等级);
在单位未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前(超编超岗没有空岗),不得新聘人员;
以后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解聘等办法过渡,使人员结构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在过渡期内,现有人员结构超过核定的岗位总量20%的单位,一般不开展新的专业技术职务申报。

3、关于岗位设置待遇落实问题。对符合政策规定,按照工作程序,经过县教育局审核审核和县人社局认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单位,按照工作人员的新聘岗位等级,从认定的次月起对调整、晋升岗位等级的聘用人员按程序审批兑现相应的岗位工资。单位人员岗位变动后,从变动的下月起按新聘任岗位的工资标准执行工资待遇;
对不按政策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学校,人事、教育、财政部门不予认定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

4、关于岗位聘任“一票否决”问题。对基本条件不合格、聘期内师德考核或年度考核有一年及以上不合格者,聘期内累计病假超过6个月或事假超过45天者,实行岗位职务聘任“一票否决”,只能在同职级最低等次,或者低于原职务岗位聘任。对在党纪、政纪处分期间或正在接受立案审查或停职审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暂不参加竞聘上岗。

七、如何抓好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工作?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制度创新,既要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减少与现行制度的矛盾和冲突,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平稳过渡、顺利实施。

要准确把握政策,广泛动员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安排;

要按照“先入轨、再完善”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首先把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制度先建立起来,先入轨运行起来,保持队伍稳定;

要科学制定设置方案和实施细则,严格工作程序,阳光操作,民主决策,公平竞争上岗;

要坚持基本原则,严格工作纪律,认真落实政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