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健康宣教论文【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23 16:1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UNAIDS倡导各国应结合本国艾滋病疫情特点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其中就包括了法律、制度性干预,这样预防工作才具有可持续性与广泛性[5]。同样,艾滋病健康教育也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传染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健康宣教论文【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健康宣教论文【五篇】

健康宣教论文范文第1篇

法律法规、政策性干预优化了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社会环境

UNAIDS倡导各国应结合本国艾滋病疫情特点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其中就包括了法律、制度性干预,这样预防工作才具有可持续性与广泛性[5]。同样,艾滋病健康教育也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传染病防治法》及《艾滋病防治条例》都明确规定应加强宣传教育,这为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年)》等政策性文件中都强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首要环节,并明确提出了宣传教育的策略、措施和目标。这些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社会大环境,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广泛、深入与持续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

据《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报告,截至2005年年底,卫生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职工红丝带、“面对面”、青春红丝带等宣传教育活动;
宣传海报进村入校活动覆盖了全国74万个村、5万个居委会、2100所大学及9万所中学;
司法部组织5万名劳教警察、24万劳教人员进行知识竞赛活动;
国艾办、等多部委联合启动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
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2亿份,接受培训及“面对面”宣传教育人数达3490万人[6]。但相对于中国13亿多总人口、7亿多农村人口来说,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还远远不够。

健康教育对象已由高危人群扩展至一般人群并以青少年为主

我国艾滋病疫情现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健康教育对象不仅要包括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以及青少年、妇女、难民、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还应该包括普通人群。回顾文献发现,目前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的各类人群,包括了高危、重点及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一般人群,其中青少年是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涉及最多的人群。青少年在具有性需求的同时性健康知识严重不足;
在能力开始形成的同时对婚前、婚外态度较开放,存在无保护。因此青少年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另外,截至2007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中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少年占80%[7]。由此可见,青少年又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人群。因此做好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是过去宣教工作的重点,而且也是未来应常抓不懈的重心。

健康教育内容以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为重点

2004年,卫生部制订了《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并指出可作为大众媒体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制作防治传播材料的依据。该《知识要点》包括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传播途径、反歧视等十点[8]。另外,有调查发现,预防措施、传播途径和病理知识是我国城乡居民最想获取的艾滋病知识[9]。综合文献发现,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上述十大要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病原学知识也几乎在每项健康教育中都得以宣传;
但反艾滋病歧视、防治政策、性伦理道德与生殖健康知识、无偿献血、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等内容仅在少数项目中得到宣传。UNAIDS指出一般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高度污名化与严重歧视[3],并认为禁止歧视的法律改革等制度性干预是综合防治的需要[5]。我国卫生部长陈竺也提出反歧视是做好防治工作的思想和道德基础,相关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在未来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反歧视的宣传力度,反对助长污名化的社会评判与恐惧。此外,基于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防治政策宣传等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继续重视宣教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这些内容的教育力度是未来健康教育应努力的方向。

知-信-行理论是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指导理论

健康教育项目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将有关理论应于实践以及如何应用[10]。目前我国大多数机构与项目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均以知-信-行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但该理论在实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难以指导对教育对象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因此该理论的作用比较有限[10]。国外艾滋病健康教育广泛采用的则是健康信念模式、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紧张与应对互动模式等多种理论[10]。因此,以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借鉴国外应用这些理论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或综合应用多种理论于实践中,以提高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

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有长达数年的项目,也有短至2学时的健教活动,平均约4个月左右[11,12]。分析文献发现,多数研究因为涉及的教育对象、地域等较广泛从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周期较长,但鲜有针对同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进行健康教育的报道。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前期获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会发生遗忘,因此可能影响远期效果。白广义等在农村居民中进行了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册及一般宣传三种教育形式的远期效果评价(远期定义为3个月),结果发现各种形式的远期效果均较差[13]。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认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陈潇潇等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遗忘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特点[14]。因此,艾滋病健康教育不能只集中在一段时间,需经常反复进行,最好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在知识刚要遗忘但还没有遗忘的时候进行强化巩固[13,14]。

健康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且效果均较好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传播可分为自我、人际、群体、大众、组织传播[10]。综合分析文献发现,目前在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的是前四种形式。自我传播,如向对象发放宣传小册子、小折页、宣传单页等;
人际传播,如健康咨询、个体健康教育、同伴教育等;
群体传播,如专题讲座、选修健康教育课、小组讨论、主题班会等;
大众传播,如播放与艾滋病有关的宣传片与电影及公益广告、广播、出版卫生期刊、张贴宣传画等。除此之外,社会营销模式、小手牵大手模式等形式也应用于艾滋病健康教育中[15,16]。针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米光明等人提出了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采用“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和“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形式[17]。回顾文献发现,每一种教育形式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各种形式效果的优劣,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顾沈兵等进行了自我、人际、群体、组织及大众传播五种教育形式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提高防治知识方面,最有效的是群体传播;
在服务行业中人际传播最有效,而组织传播在企业、集贸市场等行业中的效果最好;
群体传播在文盲或半文盲群体中的效果最好,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中以大众传播效果为最佳[18]。陈潇潇等的研究发现,将发放小册子自学、专题讲座与现场咨询答疑两种形式结合实施的效果最好[14]。张劲松等的研究发现,同伴教育在态度转变方面的作用最大;
而专业教育在重难点知识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同伴教育及大众传播[19]。徐缓等的研究发现,接受多途径宣教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未接受者、知识误解率少于未接受者,而且知晓率随宣教方式累计接受数的增加而上升[20]。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行业、兴趣、教育内容等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育形式,并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p#分页标题#e#

健康教育评价

评价设计方案相关研究多采用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即通过比较教育对象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有关指标的情况来反映教育效果。虽然简单易行,但无法控制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因此难以准确地评定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多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少数研究采用个人访谈、参与式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21]。程玉兰等认为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知识、态度等进行评价,结果较片面;
而定性研究的主观性较强,因此提出可应用以综合指数法为主、以定性研究方法为辅的评价方法[21]。评价时间分析文献发现,绝大多数研究均在健康教育结束后1月内进行评价,有些甚至是结束后立即进行。仅少数研究选择在教育结束后3、6、8个月等较长时间后进行评价[13,22,23]。评价内容与指标回顾文献发现,多数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进行评价;
其次是行为改变,如安全套的使用、非婚、HIV自愿检测与咨询等。对于上述内容的评价指标,多数文献均选用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改变率。我国目前并没有部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但相关研究已开始启动并可见相应的研究成果。

健康宣教论文范文第2篇

健康教育是向人们传授保健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社会活动 [1]。随着社会的进步产妇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护理模式提供的服务,还希望学会一些自我保健、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 [2]。因此,在产科病房中开展健康教育,是针对孕产妇的生理、心理、文化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健康知识宣教,是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启动、爱婴病房的普及,开展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促进孕产妇的身心康复,提高病房满意度。我院自2009年在产科病房开展了一体化的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果效。现报告如下:

1 产科病房开展健康教育的目的

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和爱婴病房的设置,要求护理人员从实际出发为孕产妇解决切身的问题,及时了解和消除孕产妇的不良心理反应,稳定孕产妇的情绪,及时提供有效的健康信息和母乳喂养技巧,保证母婴平安健康,从而提高住院满意率。

2 产科病房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

产科病房的布置虽然很温馨,但对孕产妇及其家庭而言,仍然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孕产妇入院后,责任护士就积极主动向孕产妇及其家属宣讲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产科病房的环境设施,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减少孕产妇的陌生感,以消除其恐惧心理。针对孕产妇的各种不同状况及时讲解产程进展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包括饮食和休息的规律、自然分娩和手术分娩前后的禁忌和注意事项、产后母乳喂养和婴儿护理的各项知识要点,向孕产妇家属宣教配合治疗的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出院前的康复指导、出院后复查的时间、内容和目的。

3 产科病房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在产科病房开展以产科疾病和婴儿护理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通过电视宣教、图片、宣传栏等方式普及相关医学知识,按健康教育的内容做图文并茂的宣传,吸引广大的孕产妇和家属观看,增加健康知识教育力度。

3.2 集中宣教 集中孕产妇和家属,由科室护师职称以上护理人员自行备课,制成幻灯片,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固定于每周一下午召集孕产妇讲解孕产妇保健知识、疾病预防知识、母乳喂养的好处、方法和婴儿护理等知识。

3.3 示范教育 针对孕产妇不同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社会文化背景,由责任护士一对一的有针对性地对其所护理的每一位孕产妇进行各项知识的宣教,加强床旁交流,讲解和示范分娩、母乳喂养和婴儿含接姿势等。

3.4 健康教育宣传册、处方的形成与发放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单纯的依靠口头宣教存在着健康教育宣传不足,孕产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虽然了解一些健康知识,但是并不能完全理解或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遗忘,为了巩固健康教育的效果,我科护理人员广泛搜集资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并根据我科疾病特点制定不同的健康处方,包括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发放到每一位孕产妇手中,巩固和加深健康教育的效果。

4 产科病房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

4.1 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使护患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产妇和家属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较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4.2 通过健康知识的宣教,使产妇和家属掌握了自身疾病和婴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达到了护理工作的预期目的。

4.3 通过开展健康知识教育,使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实施健康教育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知识面要广,要想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除了掌握本专业理论和知识外,还必须掌握更多的其他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才能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需求(包括心理、生理、健康知识等)进行监测、评估、才能游刃有余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掌握专业知识的需求程度明显上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5 体会

5.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在得到病症诊治的同时,更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技术精湛、动作敏捷、富有同情心,同时还应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经验交流,增强护理人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自身在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

5.2掌握更多的知识,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 健康教育具有自身学术基础研究,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不论是疾病的预防健康保护,还是健康相关行为都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医护人员利用患者住院时机向患者传授防治疾病相关知识的一项教育活动。由护理人员、患者和教育内容构成的一个系统运动的过程,根据病种的病因、发展、转归与预见后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从实际出发,由群众参与,具有灵活性,又有前瞻性,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5.3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进行健康交流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引入护理,形成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一体化的新模式,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以产科护理程序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手段和形式, 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然而,因患者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不同,其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程度都有较大差异,护理人员在临床宣教过程中、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有所进步,才能更好地为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的不同职业、文化程度、所处环境、心理等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行个体化教育。使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和方言进行沟通。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并尽可能让家属参与。使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有效实施,更加规范,其他护士从不同角度参与,可使健康教育更为全面,更便于具体指导。

6 结论

产科病房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深受孕产妇及家属的欢迎,使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相关知识有了正确的了解,减轻了紧张焦虑的情绪,自我护理知识的增加减少了产前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增进了护患的感情、促进了护患的交流和护患间的互相信任,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提高。此外还有利于护士业务能力的提高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全过程,最终目的是改变孕产妇和家属的不健康行为,同时促进护士更自觉地去学习和掌握护理工作中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及人际沟通能力,使护患关系更和谐,更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房满意率。

参考文献:

健康宣教论文范文第3篇

1.加强新闻宣传,把握舆论主动。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重大项目推进、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等重点工作,主动策划宣传,组织专题采访,积极配合媒体做好采写报道,形成舆论声势。完善舆情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区、街道和医疗(保健)机构舆情应急响应机制,加强舆情监测和舆情应对。加强舆论监督,发挥舆情管理信息系统作用,落实舆情监测、研!判、督办、落实、反馈、建档等功能的信息化。整合宣传资源,提升舆情应对能力,加强正面声音表达和引导。

2.加强社会宣传,营造有利环境。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开设宣传栏目,加强卫生计生政策和“关爱女孩”等工作宣传,配合市办好《幸福人生》和《鹏程人口》栏目。大力宣传卫生计生系统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深入挖掘长期坚守在工作一线、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贡献的医务人员和计生干部,宣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认真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做好调整生育政策的宣传工作,宣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长期性、迫切性和必要性,宣传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广大群众的巨大贡献。宣传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规律,避免夸大其词,不搞“高大全”。

3.加强优生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市民热点及需求,做好《爱__ 爱健康》、《疾控在线》、《优生优育知多D》等栏目宣传,围绕“戒烟”、“疫苗接种”、“科学育儿”、“优生优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话题,在@健康__、@健康__政务微博开展微访谈,多渠道、多形式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
加大健康素养的宣传力度,扩大“万人万步”活动的影响面,培育健康理念和行为,普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4.优化宣传资源,促进卫生计生文化繁荣发展。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评选活动,组织创作有影响力的卫生计生题材文化艺术精品。

5. 创建宣教活动品牌。积极整合机构、群团组织、社会的力量,搭建平台,学会借力,“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做好“健康公益月”等品牌建设,发挥宣传教育的协调统领和典型示范作用。

6.深入开展优生知识百场宣讲活动。组织区级“优生健康宣讲团”到社区、学校、企业开展优生健康、科学育儿知识巡讲活动。挑选精品课程作为示范课程推广。加强督导,促进活动深入开展。

7.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新闻。完善新闻制度,及时将重大政策措施、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及工作成效等,通过媒体采访、政务信息、召开新闻会、情况介绍会、媒体沟通会以及网络互动、发表声明、谈话等方式向社会。

健康宣教论文范文第4篇

福建厦门江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的宣教方式提高孕妇母婴健康素养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妇产科门诊孕中期孕妇90名,将90名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5名和对照组45名,观察组采用孕妇学校的形式进行宣教同时发放宣传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头宣教同时发放宣传册的方式进行宣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干预前后孕中期孕妇对母婴健康素养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对母婴健康素养了解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在妇产科门诊开展孕妇学校的宣教方式,能够提高孕妇对母婴健康素养的认识,从而更加规范和引导现阶段孕妇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关键词 ] 健康素养;孕妇学校;
健康宣教;
孕妇;母婴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077-02

为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水平,特别是母婴健康素养水平,普及母婴保健基本知识与技能,2012年1月12日,卫生部下发了《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1],共55条,其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三个部分,涵盖孕产妇人群在特殊生理时期应知应会的健康知识和行为要点。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与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2]。本研究于2013年2~4月通过两种不同的健康宣教方法对某医院妇产科门诊产前检查的孕中期孕妇进行《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55条》宣传活动,以提高孕妇对《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55条》的认识,并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宣教方式提高孕妇对《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55条》的效果,进一步改进健康宣教的方法,以提高健康宣教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2月—2013年4月某医院门诊产前检查的孕中期孕妇90名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初产妇;
②长期在本市居住的居民;
③汉族;
④自愿参加;
⑤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有一定理解能力,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排除标准:无法按时参加健康宣教超过2次者。

按区组随机法将90名孕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名。观察组45名,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73±0.48)岁;
文化程度:初中4名,高中及中专24名,大专7名,本科及以上学历10名;
对照组45名,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6.87±0.39)岁;
文化程度:初中3名,高中及中专25名,大专10 名,本科及以上学历7名;
两组孕妇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 调查前对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健康宣教的方法、时间、次数,同时宣读卫生部编写的“母婴健康素养测评须知” [1],征得其同意后,由被调查者自行完成问卷,两组研究对象分别于健康宣教前、2个月的健康宣教结束后统一发放“母婴健康素养测评”问卷进行评价。

1.2.2两组孕妇的健康宣教方法观察组每周六上午10:00~11:00参加孕妇学校,通过播放孕产知识VCD 20 min及参加孕妇课堂学习《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55条》,孕妇课堂由专人授课,向孕妇讲授母婴知识,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三部分,讲课采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与技巧,并鼓励提问及互相讨论,同时给孕妇统一发放卫生部制作的《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55条》宣传册,健康宣教时间共8节课。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门诊宣教方法进行宣教。每周五下午15:00-16:00由专人对孕妇进行《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55条》口头宣教同时发放卫生部制作的《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55条》宣传册,健康宣教时间共8节课。

对缺席健康宣教1节课或2节课的孕妇采取弥补措施,由专人给予补课,观察组及对照组健康宣教方法、时间及课程同上。

1.3评价标准

评价工具统一采用卫生部2012年1月的“母婴健康素养测评” [1]。2次调查采用同一问卷,问卷均不记名,专人当场发放,30 min后收回,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8份,问卷回收率98.89%。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软件,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χ2)±标准差(x±s)表示,用配对t检验进行干预前后计量资料显著性测试,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计量资料显著性测试,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孕妇健康宣教前后对母婴健康素养掌握情况测评结果(见表1)显示:两组孕妇健康宣教前对母婴健康素养掌握情情况(P>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宣教后对母婴健康素养掌握情情况(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①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3]。中国母婴健康素养促进项目是卫生部针对孕产妇人群开展的健康教育和促进项目,其目的在于创建健康传播的良好环境,激发受众对母婴健康知识的兴趣,最终达到提升孕产妇人群健康素养和提高下一代人口素质的目的。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对提高孕产妇的保健意识,降低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促进自然分娩、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4]。因此在妇产科门诊开展孕妇母婴健康素养的健康教育活动意义重大。

3.2 不同教育宣教方式均能提高孕妇对《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及技能55条》的认识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孕妇在两种方式健康宣教后对《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及技能55条》的认识均有提高。《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及技能》是一份实用的母婴健康知识锦囊,而健康宣教是提高母婴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妇幼保健医院还是综合性医院均应积极的开展母婴健康素养健康宣教活动,以提高母婴保健知识,促进母婴健康。

3.3干预后两组孕妇对《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及技能55条》的认识均有明显的提高,孕妇学校宣教方式效果优于传统的口头宣教方式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孕妇经过2个月的健康宣教后,母婴健康素养水平均有显著性的提高,孕妇学校宣教方式效果优于传统的口头宣教方式。传统的口头宣教方式优点是适当的口头宣教配合宣传单的提供,符合门诊患者的需要,也为临床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了帮助,使健康宣教工作更趋完善;
缺点是口头宣教方式单一,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员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听课过程枯燥乏味,容易出现缺乏兴趣及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孕妇学校是医院为了孕妇能够顺利地渡过怀孕、分娩及哺乳期而从专业的角度将孕期保健、快乐分娩、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与母乳喂养等多方面内容的健康教育[5]。孕妇学校帮助产妇全面掌握围产期保健知识,提高优生优育和自我保健能力 [6]。孕妇学校的开展优点是克服传统口头宣教方式单一,健康宣教的教学形式和层次多样化,更有利于孕产妇学以致用,增加护患的沟通和信任。孕妇学校提高了护理质量,对提高母婴健康和促进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健康教育方法。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通知]2008年第31号.2012-1-12.

[2]裴峰,王俊玲.健康教育在妇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2,10(18):17-26.

[3]许乐为,杨冰.江西省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现状[J].江西医药2013,48(1):57-58.

[4]孙红,徐枫,王莉恩等.某社区孕期妇女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社区保健与康复,2013,34(6):61-62.

[5]马汝芬,王蕾蕾.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5):244-245.

健康宣教论文范文第5篇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部署,落实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宣传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我县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

(二)认真贯彻“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讲话精神,加强与县委党校合作,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坚持实施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等宣传倡导列入党政干部主体课程培训计划中。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任务纳入各级各单位的学习内容。

(三)开展对象化、互动化宣传活动,加强部门配合和社会动员,加强卫生计生系统内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培育和践行卫生计生系统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支持计生”的良好风尚。

二、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四)深化医改宣传。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卫生计生中心工作,主动设置议题,组织专题采访,形成舆论声势,增强社会影响力。继续加大在国家和省市新闻媒体的报道力度,继续举办《走进卫生计生》电视专题栏目,向社会传递守护百姓健康、和谐奉献坚持的正能量。要围绕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全面两孩政策等重点工作,结合平安医院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医药发展等专题,组织媒体深入基层,多角度、多形式推出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医改。

(五)做好新闻和政策解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闻、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新闻宣传培训等工作制度,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提升新闻和政策解读工作水平,积极主动做好重要政策法规解读、妥善回应公众质疑、及时澄清不实传言、权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建立重要信息及热点问题有序机制。县卫生计生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新闻会,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疾控中心和县合管中心等单位也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实现定时定点召开新闻会。

(六)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充分发挥各单位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的主渠道作用,打造卫生计生权威信息的主平台。完善舆情收集分析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实时舆情监控,发现不利言论、负面报道等突发事件,及时上报,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应对措施予以澄清或引导。着力加强网上舆情监测研判工作,明确舆论引导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年底前,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合管中心和县疾控中心全部完成官方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的开通任务,并且要在加入微信、微博及安装客户端人员数量和发送信息数量上有突破。

三、加强社会宣传和群众活动,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七)积极推出先进典型和凡人善举。落实先进典型宣传分级推动制度,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联合媒体和社会组织开展“致敬白衣天使·精彩故事”和“身边好人榜”先进典型推选宣传活动,动员全系统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集中开展宣传推荐,弘扬行业正能量。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推荐、评选和宣传道德模范、“寻找最美医生”、“好人”、群众满意的卫生计生机构等工作,每月要向中国文明网推荐的好人不得少于1个。

(八)汇聚社会宣传的广泛力量。按照省、市相关要求,积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支持,组织动员相关部门参与世界卫生日、世界人口日、爱国卫生月等卫生计生节日纪念日宣传活动,突出宣传重点和主题,改进宣传形式,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卫生计生节日纪念日宣传品牌。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特色节日文化,有效组织、积极参与“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各单位要将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工作举措和成效,及时报送委办公室。

(九)大力加强卫生计生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人口文化、健康文化建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鼓励各乡镇开展卫生计生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和文化宣传活动,注重发挥文艺作品的宣传倡导作用,充分调动宣传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紧紧围绕“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和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等主题,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做到寓教于用、寓教于乐。各单位每年要举行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讲堂。同时,结合志愿者服务活动,与县红十字会、教育局联合开展救护知识培训,普及地震、火灾、中毒、触电、溺水、烧伤等意外事故逃生避险技能及家庭急救知识。

(十)积极开展“学雷锋好榜样”志愿服务大行动。各单位组织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定期为结对共建村(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保健、义诊咨询等服务,为群众进行健康咨询,赠送健康读本,宣传卫生知识。各单位要开展网络文明志愿传播活动。在中国文明网注册志愿者,组成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小组,结合实际即时推荐评论好人好事、文明新风,参与无偿献血网络宣传、地球日“关灯一小时”、“文明餐桌”行动、公共场所控烟行动等社会热点网络互动交流,积极传播文明新风。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文明城市、文明交通执勤、学雷锋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周等活动。

四、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服务百姓民生

(十一)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职能,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健康教育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开展健康促进和控烟履约工作督导。做好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训项目,建立权威健康科普巡讲专家队伍。

(十二)实施健康素养促进工程。贯彻落实《省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5-2020年)》和省卫生计生委《健康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方案(2015-2017年)》(皖卫宣传[2015]13号),围绕健康建设,统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健康中国行等健康促进精品项目,推进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机关和健康家庭创建培育工作,提高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区)奠定基础。

(十三)大力宣传控烟,创建无烟型社会。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推动无烟机关、无烟单位、无烟工作场所创建活动。发挥卫生计生系统控烟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无烟卫生计生系统和无烟卫生计生机构建设,在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戒烟咨询和戒烟门诊服务,提高戒烟的干预能力。采取第三方暗访评估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的方式,加强创建工作的监督指导。

(十四)积极推进健康科普工作。发挥广大医务工作者主力军作用,建立权威健康科普专家队伍,建设健康科普知识库。主动加强与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的合作,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设立健康类节目或栏目,扩大健康知识传播范围。继续开办好“走进卫生计生”栏目和“健康”微信平台,积极探索与主流媒体的合作方式。利用好健康大讲堂、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健康社区行等活动平台,发挥专业机构和专家力量,创新科普形式,提高科普水平。

五、完善队伍机构,构建大联合大宣传格局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是宣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宣传工作负总责,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抓,确定专(兼)职人员抓落实。坚持推动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在人、财、物上予以充分保障,确保宣传经费投入到位,及时解决宣传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六)扎实推进宣传平台建设。依托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单位宣传工作平台建设。完善例行新闻机制,通过组织召开新闻会、媒体沟通会等,主动介绍相关工作进展,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和完善各单位官方网站,将其打造成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政府信息平台。积极探索开设各单位官方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增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及时有效引导舆论。进一步加强12320、12356卫生计生热线电话建设和管理,及时答复公众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