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小学语文课文【五篇】

时间:2023-06-23 18:3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巧妙而精巧的导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处,它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时,这单元都是情思满怀篇,通过学习感受爱的甜美,情的珍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课文【五篇】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第1篇

一、巧妙的导入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巧妙而精巧的导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处,它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时,这单元都是情思满怀篇,通过学习感受爱的甜美,情的珍贵,通过真心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讲《灯祭》这课时,我精心的备了课,我通过远程教育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如果把母爱比做是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它迷人的芳香,那么父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清新的芬芳!向来只有赞颂母爱的伟大,可又有谁知道父爱的含蓄!”伴着音乐,我轻轻地诵读着,同学们竖着耳朵听,像是干涸的小苗享受春雨的滋润一般,并回忆自己与父亲的往事。一下子渲染了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到父女情深的画面。整节课学生都融入到了浓浓的“情”字中。

如果说语文课堂是一朵绽放的花朵,那么一段好的导入语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那么相益得彰,互为一

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进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给学生以展示的舞台,感受成功的喜悦

强烈的成就感使人前进的动力会更大,每个成年人如此,更何况是一个小学生呢。老师要为学习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我刚接手我班时,他们的语文水平普遍很洼,大家都没有多读书的习惯,读书没有感情,甚至一个词语分成两部分去读,作文是他们的一大难题,每提作文两字大家就头疼。针对我班的情况,我在班内特增设了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

首先,开展演讲活动。要求学生每周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一次,并写读书笔记,中午在班阅读二十分钟,并写读书笔记,此次读书笔记不是盲目地记,大家要记于心,为作文作铺垫。每到周三的小课,我们会准时地开展演讲活动,每个人可以说一句话、一段话等,为了展示自我,同学们精心地准备,悉心地搜集,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的鼓励,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找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断的提高,阅读兴趣渐浓,而且读书水平是蒸蒸日上。

其次,增设作文天地。在后黑板上新开辟“作文天地”栏目。对于班内作文较好的作文,写到纸上后放至本栏目可以展示,每期可以展示12人,基本上每个同学都会有一些较好的句子,所以几乎没有不被展览的。同学们看着自己的作品上了墙,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在心头。

再次,教师激励的评价语言。人的发展是有差异性和多元性的,新课程的课堂评价重在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的自信,教师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交流思想展示成果,这样会增强学生的信心。让他们喜欢学习,并能主动地要求学习。

四、 激发想象力,培养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多方推测、假想、寻求新设想的思维方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重视学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第2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我的战友》一文时,考虑到学生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对战争的直观感受并不十分清晰。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当时身处烈火的艰难,我给学生播放了有关的电影材料,让学生感受到了烈士在就义前的那种坚持与痛苦,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又如在给学生讲解《五彩池》一课内容时,我没有直接讲解课文,而是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组五彩池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图片,学生纷纷惊诧五彩池仙境一般的美景,再加上配乐的渲染,学生迫切地想了解五彩池到底有何美妙之处。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课文展开得更加轻松形象了。情境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情境,既可以是一个视频资料,也可以是一段音乐作品,或是一首朗诵诗。对于剧情性比较强的课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小话剧的形式进行新课导入。情境导入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展现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开始新课程的学习,从而让小学语文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二、通过目的激发,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过程中,还引入了一些应用文和常识性的文章,这些课文内容要相对枯燥一些,不太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但这部分内容又是不能省略的。对于这部分知识,笔者在讲课的时候采取了目的性导入的策略。在课堂开始之初,就给学生明确地指出了学习该课的目的和意义,以便让学生对课本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在讲解《给表妹的一封信》一文时,笔者首先告诉学生:“该文采取了书信的写作方式,通过书信来反映主人公是如何逐步喜欢上邮递员这份工作的。大家在学习了该文以后,会深刻地感受到这名邮递员在送信的过程中,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次,通过该文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一种重要的文体,即书信。书信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虽然书信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已较少使用,但是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书信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诗人就曾经说过“家书抵万金”的名言。通过该文的学习,可让学生掌握书信的基本写作规范。最后会给学生布置一封写信的作业。”这样,课堂展开的目的性就比较强,也较好地落实了三维教学的目标。

三、借道具导入,让课堂生动形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懂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则不如乐之者”的道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道具,让语文课程以一种更有趣的方式展开。笔者曾看过一段讲课视频,讲课者是黄河边的一位教师,而他讲的课又是《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名教育同行在讲课之前给学生展示了自己提前装好的黄河水,同时又通过视频资料给学生展示了不同区域的黄河水的颜色,让学生首先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对黄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灵活地使用身边的道具,比如在讲和水果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水果,这样学生自然觉得生动有趣,提起了学习的兴趣。

四、总结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第3篇

现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逐渐发展了自身的大众化特点,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有非常独特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由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沿袭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难以提高,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上的需求。目前,教育新形势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经逐步被引入到学校的教育章程之中,基于这种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课堂的改革在教育新形势的背景下正在展现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实行人本管理的课堂管理方法

所谓的人本管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本”在人本管理中实际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方面,目的和中心,也就是指学生本身是管理活动开展的主体,一切管理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核心来开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前提。第二方面是根本的意思,也就是说学生本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所以,人本管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解放,包括学生的思想、性格等方面,意在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学校在实行人本管理时,首先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学生开展一些良性的活动,并且通过这些活动,以较小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实际效果,达到完善学生品格、增强学生基本素质的最终目的。

(二)对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想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首先主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课堂,增添小组讨论形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展小学语文课堂辩论形式,促进学生主动投身于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来。其次,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指导学生学习为重点,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最新的现实生活案例,在教学方式上引领学生学习。同时在课上多注意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灵活地运用教学技巧,充分活跃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把学生放在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要想改变传统单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开展热点话题讨论,并组织小学语文小组讨论会,增加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多选取贴近生活的小学语文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还要适当地活跃课堂氛围,改变传统的严谨教学风格,幽默和轻松的氛围更容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可以运用多媒体数学,例如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用画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建立适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第4篇

全国新课程改革已经拉开序幕,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展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课程改革学习的榜样,但在课程改革进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部分地区课程和课堂改革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且理论层次不高,教育改革的实践推进不平衡,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部分地区思想不解放、教育理念滞后,相应的课程改革推不动,因此需要全力去推动课程改革,寻求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二、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

(一)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理念的滞后性产生于具备先进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的、和西方经典的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西方国家的教育课程改革影响深远,但却不能被中国的课程改革所吸收借鉴,中国课程改革的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却存在着先天缺陷即缺乏具有引领中国课程改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念,中国课程改革需要大师级的教育思想家,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仍然依赖于社会文化的变革,摒弃传统的教育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让新思想和新理论成为课程改革的思想土壤,让更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涌现。

(二)育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但是对于课程改革的目的却有着不同的理解,调查发现各学校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简单机械的知识传授和灌输,没有能力的提升,没有过程的体验,最终无法实现以育人这一目标即不能实现情感的升华。不以育人为目标即没有做到眼中有人,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收获,最终老师“绑架”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扭曲了课程改革的本质目的,即育人为导向去引导和发展学生,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个孩子的一生成为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三)评价机制的单一性与缺乏对新课改理念的反思

1、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和课程仅仅以知识的掌握为目标,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标准具有单一性,即通过教学成绩来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而教学成绩的得出主要通过平时知识的学习和考试这一唯一的途径来实现,考试的角度即为记忆性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以分量才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导致唯分数论英雄,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单一评价方式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同时不利于对人的培养,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2、教师缺乏对新课程理念的反思和理解。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不仅仅是指教师所具备的语文基础知识,也不仅是指语文基础知识与教育知识的叠加,而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同时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的个体选择行为。

(四)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的匮乏传统教育课程缺乏创新型和研究型的师资队伍,教师往往只是传授学生课业,以常规课堂的形式教书育人,以单一的考试为测试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很多教学理论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来的,伴随实践教学,这些理论都显露出了缺陷和不足,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反思实践,创新教学模式,不断进步,而非只是应试化教育的机器。

三、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打造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家当前,国内小学语文教育存在很多纰漏,这就要求在多方面提高教育体制改革,其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培养优秀人才,创新教育模式的有力武器,为培养民族教育家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确保教学和课程改革成功。外国教育理念,特别是很多西欧发达地区如美国等,可在它本国环境中发展与生长,培养出优秀人才,这对国内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而言,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通常来说,国外教育模式比较灵活创新,教育教学环境宽松自由,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

(二)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当代学生教育观在教学时,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分别对待。因为学生发展有差异性,认知与学习能力不同,所以老师要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解读他们的个性和特性,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耐心指导学生,要公平对待,不要忽视或歧视弱势学生,如差生,个性怪异的学生等。将学生当做家人,用心教育,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创造空间和自由想象空间,将生命和精神发展的权利交由学生本人,综合培养出多元化多层次人才,树立当代学生教育观,如此,才能全面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前进和发展,为祖国的明天增添活力。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课程改革实践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新课改,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让课堂教育更加生动活泼,语文教育是学生的基础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资质力量水平的重要科目,内容复杂丰富,更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新课改注重学生感情,技能,态度,知识等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个综合型人才。所以,教学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适应新课改要求,为学生健康发展做足准备。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标准效果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既然如此,怎样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努力。

一、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解

1.了解“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杰的观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的阐述。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既要比较详细,又要有一定的概括性,以对教学和评价进行有效的整体指导。新课标以行为目标来表述课程内容标准,教师制订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也采用行为目标表述方式,行为目标取向主张以人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强调目标的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

2.采用“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来提高教学目标实施的有效性。

访谈、调查、集体备课、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学目标设定的有效性。但是设计好的教学目标还是一种预设的目标。因此在课例研究中,教师主要是要研究教学目标的“三度”:适宜度、操作度、达成度。教学目标的适宜度是看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是否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操作度主要是看新知目标的滚动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的指向一致。达成度主要是看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效果、任务活动的完成效果及在活动中的进步与发展。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表提供的视角来观察衡量目标是否有效的三个维度。

二、有效的语文课堂学习方式

1.不要用新的程序化取代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缺乏精神内涵、徒具形式的学习方式,不仅不自觉地违背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违背了小学基础教育的目标,而且可能引起新一轮的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落和教师对教学功力的漠视。所以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深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正确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小学语文课堂探究要立足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探究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言学习的基础能力。

2.要把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

新课程理念下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指由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即通过积极的实践与深入研究更好地去认识各种学习方式的优点与局限性,从而能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适当地加以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替使用这两种学习方式,这既是教学的客观需要,又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更是小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需要。

3.要正确处理好“教师讲”与“学生探究”的辩证关系。

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希望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更需要小学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加以帮助,加以讲解,加以指导。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到开拓思维、方法点拨无不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只有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学会学习,获得长足发展,为今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意识

1.挖掘社会自然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成就动机。

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随着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教师就可通过学生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促进学生形成成就动机。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不就是在家乡父老乡亲们欢庆传统节日时发生桥毁人亡的现实悲剧中产生出建筑高质量的桥梁的成就动机的吗?因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语文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搜集一定的资料,尤其是自然灾害方面的资料。通过一系列活动,不少学生都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动机,并表示自己要努力学习、努力打好基础,力争将来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运用科学的方法,完美学生的成就动机。

儿童的成就动机受兴趣、爱好、阅历等方面的制约。大部分学生的成就动机都显得幼稚、荒唐甚至于不切实际,这就需要教师予以鼓励、保护甚至于适时的调节。

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其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呢?

1.钻研文本。

新课程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教师要吃透文本,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否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使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教师首先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放在第一位。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利用创设的情境来提问,这样往往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若善于利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具有开放理念。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监督者和控制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合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教师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侃侃而谈,充当主角,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感受成功的愉悦,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不同的服务,力求让教师、教材、课堂教学都适应学生的学习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重视家庭语文学习和课堂语文学习的联系,是教育改革最为现实的需要。社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对学生语文学习构成影响,只有净化社会语言环境,吸收社会语言中精彩的内容充实语文课堂,抵制不规范的语言现象,才能协调一致地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的成效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实践。“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定期的师资培训是目前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对在职教师要进行定期补差,对新教师则要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并在培训当中采用新型的培训模式,有助于全面、快速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海燕.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