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旅游产业经济论文【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24 09:00:03 来源:晨阳文秘网

尽快研究、出台规范民营旅游企业投资行为的具体地方性法规及实施细则,对实际执行中一些不按照规定擅自开发、突破限制性政策盲目建设、投资开发强度过大造成资源不可恢复性破坏、侵蚀公有资源、使用权不明确等行为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产业经济论文【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产业经济论文【五篇】

旅游产业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尽快研究、出台规范民营旅游企业投资行为的具体地方性法规及实施细则,对实际执行中一些不按照规定擅自开发、突破限制性政策盲目建设、投资开发强度过大造成资源不可恢复性破坏、侵蚀公有资源、使用权不明确等行为做出明确界定,并确定严厉的处罚标准,使相关部门在对民营旅游企业进行资源开发行为监管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造成投资浪费和文物、环境的破坏。

2.加强监督管理。

严格实施项目开发评估制度。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对所开发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资产评估、审批制度,科学地确定旅游景区的承载能力,运用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控制旅客超量涌入景区,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要确保项目开发在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指导下进行,坚决禁止违反规划、仅凭个人兴趣好恶乱开发等破坏资源的短期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科学推进资源保护与利用。严格民营旅游企业“进入退出”。采用公开招标等公平竞争性手段吸纳民营旅游企业进行景区开发,对中标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摸清实力底数,确保企业制度完善、有投资实力、社会责任感强的民营企业进入旅游产业。同时,要签订经营合同,约定投资数额、开发时限、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等内容,作为有效规范和制约民营旅游企业的依据,保证旅游景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对企业开发建设进行严格的监管,要精心谋划,选择优秀施工队伍,严格施工监理,确保工程质量,注重细节,把每个项目做精,开发出独具魅力的旅游精品。经营期间,要对生态环境实行定期监测,确保生态资源的可持续保护。

3.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建设。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在对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加强对交通、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对交通、环境治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采取政府主导、支持,企业参与、配合的方式来降低民企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压力。做好社会安全、紧急救援及旅游接待辅助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务。

4.规范民营旅游企业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要引导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不断促进企业走向规范化,通过企业规范化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一是要提高民营企业对融资的认识,要看到融资不仅仅是到银行贷款或是股权融资,还可以通过租赁、担保、合作、购并等方式来达到融资目的。二是要重视融资过程,聘请经验丰富、渠道广泛的专业融资顾问对企业融资及资本的运用进行整体的策划,充分考虑融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三要通过企业自身管理体制的完善来避免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经营风险,提高还本付息能力。

5.引导民营旅游企业提高组织与管理水平。

旅游产业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各地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关中—天水经济区在旅游资源、经济基础、交通设施、产业政策等基础条件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为区域内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可能性。关天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应从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共同打造精品线路,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建立共享信息市场,实现区域旅游整体促销,鼓励区内各地市民互访等方面展开。

关中—天水经济区范围包括陕西省的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市所辖行政区域,总面积7.98万平方公里。该经济区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设施比较完善,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导下,在经济区内培育一体化旅游市场,实现区域无障碍旅游是其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背景及理论基础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提出的背景

1、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共同体联合组织”成立。2008年8月,由天水市旅游局发起,经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和天水等六市旅游局共同协商,就关中—天水经济区六市间建立旅游友好合作关系事宜达成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六城市间成立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共同体联合组织”,西安市旅游局为常设执行主席方。这一组织的成立,使关天旅游一体化发展问题被提上议程。

2、《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出台。200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发改西部[2009]500号,以下简称《关天规划》)正式出台,标志着关天经济区的发展上升到全国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层面。《关天规划》明确要求:加强精品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旅游资源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旅游管理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把经济区建设成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为了贯彻落实《关天规划》提出的这一产业政策,经济区内各大旅游城市展开联合行动。

3、西安、天水两市签署战略合作和旅游合作协议。2009年9月,西安市政府和天水市政府正式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市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和《旅游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市将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开展交流与合作,构筑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旅游合作协议》的主题是:着力打造西安—宝鸡—天水丝绸之路旅游走廊,力争开通两市旅游专列,逐步推进区域内无障碍旅游,积极探索两地旅游一票制。

(二)关中—天水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1、不平衡增长理论。不平衡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1958年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的。赫希曼认为,发展道路是一条“不均衡的链条”,从主导部门通向其他部门。首先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部门进行投资,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增长论主张集中有限的资金,扶持具有较强产业关联度的产业部门。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资源状况来看,必须用有限的资源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而旅游业就是这样的产业。旅游业具有较大的综合关联效应,其发展不仅可以带动与之相关联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事业、住宿业、房地产业的提升,而且可以推动与之相关联的铁路运输、餐饮、航空运输、批发和零售等产业的发展。

2、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1955),后经布代维尔(法)、弗里德曼(美)、缪尔达尔(瑞典)等人丰富和发展。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实施平衡发展只不过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推动空间经济极化发展。建设增长极的根本目的在于释放极点能量,以带动地区的经济增长。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通过旅游一体化的发展,以西安作为增长极,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释放核心区西安的经济能量,从而带动区内其他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点—轴”开发理论。完整提出“点一轴系统”理论的是我国着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该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客体在区域内总是处于相互作用之中,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社会经济要素在“点”上积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点”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各级中心城市,是区域内重点发展的对象。“轴”指由交通、通信和能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而轴线上集中的社会经济设施通过物质流和信息流对附近区域有扩散作用。“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已经在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中广泛应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区域旅游开发同样具有非常 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4、核心—边缘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由弗里德曼(美)在1966年提出。弗里德曼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由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核心区域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边缘区域组成,核心与边缘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核心居于统治地位,边缘在发展上依赖于核心,但这种空间结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区域的空间关系会不断调整,经济的区域空间结构不断变化,最终达到区域空间一体化。从关天经济区的实际来看,西安依靠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航空、铁路等交通条件及其在陕西省的重要政治地位,成为区域内旅游发展的核心城市,周围的咸阳、渭南、宝鸡、天水等城市为西安旅游业发展的边缘区域,表现为一个典型的“核心—边缘”模式。

二、关天经济区旅游一体化的合作基础

(一)旅游资源基础

关天经济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等类型,既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又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众多的资源类型为旅游一体化整合、提高整体吸引力提供了基础,而其中最具优势的资源集中于历史人文方面,是国内典型的人文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资源中的文化要素包括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中国始祖文化,大地湾、北首岭、梁带村、半坡等原始遗迹文化,周秦汉唐等中国盛世文化,麦积山、法门寺、大雁塔、楼观台、龙门洞等宗教文化,以及关山、秦岭、渭河等山水文化。关天旅游一体化发展可以根据区域文化特征,在产品及线路设计、形象塑造、营销宣传等方面,从大区域整体文化入手,形成独具特色的整体性旅游形象。

(二)社会经济基础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继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之后我国西部第三个部级经济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各地在经济发展上各有所长。西安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铜川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灰石、油页岩资源储量大;宝鸡工业基础雄厚,是西部工业重镇,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重型汽车、数控机床、精密磨床、电子仪器仪表、石油钻采设备、铁路桥梁及钛材等60多个产品销量居全国或世界同行业前列;咸阳被誉为“中国第一”,拥有深厚的传统医学文化积淀,历史上名医药师荟萃,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医学文化遗产,素有“医药保健城”的美称;渭南是陕西“粮仓”、“棉库”,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是陕西最大的果品冷藏群和全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也是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而今已成为部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997),突出的农业优势使其被誉为中国“农科城”;天水有“陇上小江南”之称,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一定实力和特色的区域工业体系,天水也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发展种植业和农林产品深加工业前景广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上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为整个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三)交通设施基础

便捷的交通条件是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关天经济区交通设施良好,贯通东西的陇海铁路是这一区域的铁路交通动脉,随着宝天高速的开通,高速公路也横贯这一地区。目前关中地区已经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畅达的交通网络,基本实现了区域内部通道和对外交通干线网络化。特别是西宝、郑西高铁的开通和对高速公路的改造,以及各重点旅游景区线路的完善,使经济区的旅游交通更为通畅。根据《关天规划》方案,关天经济区下一步将继续大力发展公路及铁路交通,扩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新建宝鸡机场,迁建天水机场。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所有县(市、区)通高等级公路,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两环三横四纵六辐射”高速公路网络。

(四)产业政策导向

国家在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旅游业是经济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陕西是我国现代旅游发展最早的区域之一,而关中地区的旅游发展一直是陕西人文旅游的核心。随着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关中地区各地都出台了支持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西安市以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主线,通过放宽旅游市场准入、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等保障措施,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第一主导产业;渭南市发改委深入市内各景区景点调查研究,学习借鉴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结合渭南实际,提出了《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咸阳与西安合作建立“大长安国际古都旅游圈”,以提高自身旅游价值;宝鸡市在2009年初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并成立文化旅游发展的专门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招商引资项目;天水市通过制定高标准旅游规划、加强营销宣传力度、加大对旅游的投资来确保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并且主动与关中地区各城市联系,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经济合作共同体。地方政府种种积极的产业政策成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促进关天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共同打造精品线路

关天经济区内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较强,要想充分发挥其旅游资源优势,区内各方必须用“大旅游、大发展”的思想指导旅游一体化发展,共同编制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打造统一的关天经济区旅游品牌,树立关天经济区旅游的整体形象。在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时,既充分体现各自的特色又能整合共同的优势,既有特色项目又不会产生近距离的替代产品,借对方的资源优势来弥补自己的资源缺陷,共同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线路,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完善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互补的旅游产品群,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二)构建关中—天水无障碍旅游区

无障碍旅游是各旅游区为了消除区域壁垒,达到区域间旅游经济合作,旅游资源、产品、市场和信息的共享,实现旅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新型的区域旅游合作形式。构建关天无障碍旅游区需做到以下几点。实现游客在关天经济区旅游过程完全无障碍,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都能达到同城旅游的效果;允许经济区内其他城市的旅行社在自己的区域内开设分支机构,鼓励优秀旅游企业跨城市连锁经营;逐步取消关天经济区内的国内旅游地陪制、跨城市旅行 社组团及其他旅游壁垒和进入障碍;在交通上,要突破行政区域界线,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实现区域内主要景点、景区之间的高可达性,从而真正实现无障碍旅游和区域旅游的—体化。

(三)建立经济区共享信息市场

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的行为决策是否有利于双方合作的展开,依赖于各合作方信息的对称性。因此,为了使区域旅游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各城市之间经济政策和相关措施要尽可能公开,以增加区域旅游合作的可预测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相互信息封锁而导致的合作风险。各地应加快建设区域信息化交流网,加强与国家以及国际相一致的电子商务规则标准和法规等方面的建设;建立区域信息交流协作机制,加强区域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内公共主干信息传送网、卫星传送网、信息应用系统的联通;联合出台电子政务信息和信用体系信息的共享方案,尽快建立跨省区、覆盖整个区域的旅游信息平台,保证游客在异地可直接了解到区域内任何一地的住宿、旅游产品等方面的信息,使各旅游城市互为旅游客源地、互为旅游接待地,通过高效的信息平台,做到旅游信息共享,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四)实现经济区旅游整体促销

要加强关天经济区内各城市之间的交流,推动各市旅游共同发展。以提升区域旅游形象为目的,建立政府、企业联合的宣传促销机制,把一些品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进行打包宣传促销。各市应积极组团参加对方城市主办的线路推介会、旅游文化节、旅游论坛等活动,相互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在可能的情况下,联合组团参加国内、国际旅游展览会,共同编印旅游地图、旅游指南、旅游画册,制作旅游光碟,合力打造区域旅游品牌;积极利用政府信息网和旅游网,实现各市旅游网站友情链接,不定期区域旅游协作信息;对区域内各城市间旅游宣传片进行置换播出,让本市市民能够了解区域内其他城市最新的旅游资讯,激发市民旅游动机,实现客源互动;实现旅行社、星级饭店、景区、交通等宣传促销互动,使旅游线路推介宣传品进大堂、宣传音像品进客房、旅游工艺品和土特产进商场、菜肴风味小吃进餐厅;在本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设立区域旅游宣传咨询专柜,在星级酒店互相摆放对方城市的旅游宣传资料,扩大旅游宣传促销的覆盖面。

旅游产业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增长极理论 旅游业 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

一、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增长极理论以地区内不均衡发展为基础主张,提出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区位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或产业带动,主张选择这些地区或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和其它产业发展。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主要表现为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极点聚集;
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向转移。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

增长极体系有三个层面:①先导产业增长;
②产业综合体与增长;
③增长极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在此理论框架下,经济增长被认为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有机联系的系统。增长极理论主张通过政府的作用来集中投资,加快若干条件较好的区域或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周边地区或其它产业发展。这一理论的实际操作性较强。

二、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经济发展现状

2004年10月,第三届川滇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协调会在成都召开,川滇藏三省区在会上就发表了携手打造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合作宣言,旨在将香格里拉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品牌。“香格里拉”包含了四川、云南、西藏的大部分旅游区,三省区目前正在建立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藏三省区将在各自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与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编制区域发展规划方面的联合与协作不断加强的情况下,重点将实施对旅游区范围进行总体规划等问题,并对“香格里拉”区域内的旅游区功能、基础资源、生态环境、产业选择等问题进行科学论证。选择重点地区先期发展特色旅游,联合推荐促销精品旅游线路,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

据悉,2002年云南省旅游部门率先抛出“橄榄枝”,欢迎四川、西藏等省区联手合作保护和开发香格里拉,四川省目前已率先投资49.3亿元打造川滇两省内交界处的旅游景区,并制定了一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西藏则通过去年国际旅游交易会期间与云南在“茶马古道”的开发上进行了尝试,出台了“大香格里拉”计划。区域联合开发香格里拉的框架已经形成。2001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县成了滇川藏三省区“大香格里拉”品牌的核心。巨大的品牌价值,不仅催热了当地的旅游产业,还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各种产业的发展,香格里拉旅游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去年香格里拉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1万人次,较上年增长58%,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0.3亿元。而迪庆州接待游客数量5年内从几十万猛增至200多万人次。香格里拉县去年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达8.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7.5%,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3%。

三、 结合增长极理论分析旅游业对“大香格里拉”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拉伸旅游产业链,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发挥其产业集聚效应。旅游业是关联度很高、带动性很强的朝阳产业,任何单独的旅游企业或者单独的景区都不能提供完整的旅游产品,旅游产业是由一连串横向联系的企业构成的产业链,能为旅游者提供从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到全套景点组合。发展旅游业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基础条件,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旅游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公共设施服务业、娱乐服务业、旅馆业、餐饮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等的发展。近一年来,西藏自治区在“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西藏境内,投入了6000多万元,对昌都强巴林寺旅游基础工程、八宿县然乌湖旅游景区等风景区进行的重点建设,扩大旅游服务设施总量,形成功能齐备、运作有序、服务规范的现代旅游服务体系。云南省在“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云南境内,投资500多万元,兴建了香格里拉县噶丹松赞林寺旅游服务站、小中甸扎西藏文化生态苑安、德钦县佛山乡老西集镇市政容貌以及德钦县弦子节庆广场;
西藏昌都地区评审了2家三星级的宾馆、1家二星级的宾馆和8家旅游定点宾馆饭店,创办了地方性旅游文化娱乐公司,在旅游区开展地方民俗表演等传统文化娱乐节目,促进旅游企业规范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经营体系的建立。

(2)创造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加速人才的培养。目前,三省区已开通了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互联网旅游信息服务,以“香格里拉”命名的旅游服务网站就有10多个,大大方便了广大旅游者。一年来,三省区相互协作,加强了旅游人才的交流,自去年5月以来,四川省旅游局为西藏自治区培训了100名导游,为西藏昌都地区培训了民族旅游管理人才10名。同时,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随着外来旅游人员的增多,丰富了当地的知识文化,带来先进的技术理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素质。

(3)带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吸引外来投资,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旅游业具有特殊的低重心启动作用和明显的关联带动功能,尤其适合于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薄弱、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突出的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旅游业还是一个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让世界了解本地,让本地走向世界”的“先导产业”,是吸引境外人士来本地的主渠道,也是吸引外商从事经贸活动的重要媒介。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与经济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性,决定了旅游业不仅应当是该区域的第一大主导产业,而且在带动本区域对外开放和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交流方面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大香格里拉区域以旅游业的发展方式来带动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是本区域应该走的最有效的途径。按照增长极理论由点带面,由局部带动整体的原则,在打通香格里拉旅游小循环的基础上,尽快把分布在川滇藏各个区位的高品位旅游资源串通起来,构建大香格里拉的旅游大循环,以形成对外旅游的竞争力。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走生态旅游之路,是大香格里拉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积极培育旅游业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殿廷.区域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旅游产业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内容

纵观过去30 年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一直相辅相成,旅游行业的发展不断推动这社会主义建设脚步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也在不断完善着我国旅游经济理论,促进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我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旅游经经济本质理论,凸显出旅游经济性质功能和地位。第二、旅游经济发展理论,主要阐述了我国将发展硬道理的发展理念转型为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经历过程。第三、国家重要领导人提出了旅游改革创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创新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将改革开放作为我国旅游经济论的主要方针,来加强旅游的高速发展,不断在实践中总结,逐渐形成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旅游改革创新理论,促使我国对旅游改革发展从体制改革深化到综合改革。第四,我国将实施特色旅游对外开放的理念,其中阐述了对外开放我国旅游的政治功能、经济与外交功能,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逐步促使特色旅游国家化。第五、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加强环境保护一直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化,利用资源合理化的理念,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也是目前国内旅游经济的重要一环。

二、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

( 一) 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产生。70 年代至80 年代期间,我国产生了特色旅游经济的理论体系。在该阶段,我国相关部门的领导对特色旅游的性质与日后目标、体系管理、政策改革的几方面要点进行了概括,指明了旅游业的发展新理念,对产生旅欧经济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1978 年至1979 年,国家重要领导人对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详细的针对性思想,促使我国旅游业的转变为综合性行业,我国相关领导人随后又指出: 旅游行业带来的收入和外贸出口相比创造收入更多更快,发展特色旅游业对我国旅游业的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特色旅游经济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二) 特色旅游经济论的形成。上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是我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阶段。在形成阶段中,中国的地位在国际上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并增加了收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当时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我国开始逐渐对旅游经济理论的发展引起重视,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经济理念,引领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朝着更为科学化的方向前进。在党的带领下,我国政府都将旅游行业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中。另外,旅游业即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国特色旅游将作为首要执行目标,促进了特色旅游业改革,将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提高了另一个层面,也让学术界开始重视起旅游经济理论的发展,将经济理论研究投入到实际中,并获得了良好的成果,先后出版了我国研究特色旅游业发展的相关书籍等,有效促进了我国特色旅游经济论体系的成型。

( 三) 特色旅游经济论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作为我国经济重要基础之一的特色旅游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在该阶段,我国旅游行业的主要任务是设法形成我国所独有的特色旅游经济,而主要目标,则是加快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方向进行总结和分析,我国旅游总局在2008 年颁布了《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旅游行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应该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引起足够重视,并通过市场导向和合理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等方式不断推动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并促进其形成特色旅游行业,为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三、特色旅游经济论的主要特点

( 一) 持续发展特色旅游经济。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的旅游大国,取得如此好的成就,其中主要的原因如下: 第一,遵循可续持续发展要素,将旅游经济发展文化与社会经济环境相结合,探索出平衡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道路; 第二,遵循以人为本的铁则,将社会群众的需求视作关键点,从而实现引导消费、服务大局双结合的新兴产业发展道路; 第三,将坚持特色旅游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把握住特色旅游发展规律,充分吸收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归纳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经济发展道路。

( 二) 促进旅游经济开放的原则。我国旅游业实行对外开放,中国旅游经济能充分融入了世界经济行列中,我国发展与国际接轨,我国在国际的地位中得到了显著提升,特色旅游经济的对外开放促使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且能使我国旅游发展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得到突破。

( 三) 坚持推进旅游经济的改革创新。我国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与相关旅游行业,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导下,将我国旅游发展方面的理论作为重要核心,不断对旅游经济论进行改革,特色旅游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得到了及时解决,促进了特色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切实贯彻特色旅游经济的创新理论,为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经济理念提供动力,完善了旅游经济发展机制。

( 四) 全面发挥旅游经济的功能。当前,针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想全面发挥旅游经济的功能,促进旅游经济理论的良性发展,就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充分体现我国旅游的特色。旅游行业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参加旅游的人不仅在服务和消费方面存在需求,在精神方面也存在更高需求。因此,我国在发展旅游行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出旅游的特色,满足旅游人群的精神需求,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旅游人群消费水平的提高,快速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第二,提高服务质量。人们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视觉和精神享受,让自己身心得到放松,如果,在旅游过程中景区服务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旅游人的心情,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应该不断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促进经济理论形成和其自身的良性发展。

旅游产业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业;
经济增长;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12-0058-04

旅游业一直被誉为“朝阳经济”“无烟工业”,是一个关联带动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群体。旅游业在21世纪经济发展中一支独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已经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未来还会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旅游目的地对旅游业的重视主要源于经济动机,关注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拉动作用和就业效应。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研究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文献大量涌现。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述评。

一、旅游与旅游业

(一)旅游

实证研究中,学者们总结出了多种方法测度旅游经济效应,但对旅游的界定却一直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对旅游进行界定。

伯卡特和迈德里克将旅游定义为除为了进行有偿工作以外的任何原因而离开正常居住地作短期外出访问(或离开家短期逗留别处)的现象[1]。世界旅游组织则认为旅游是一个到观察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停留期在一个特定时间之内,且旅行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从事某项活动从被访问地获取报酬的人的活动[2]。

(二)旅游业

旅游业是吸引游客、运送游客、向游客提供住处,并无微不至地满足游客需求的一门学科、艺术和经营之道[3]。

为旅游者提供在客源地和目的地往返整个过程中所需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称为旅游企业,所有旅游企业的集合称为旅游业,或旅游行业、旅游产业,旅游业需要满足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旅游经济问题的研究始于19世纪后半期,对于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早期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20世纪中期后则以定量实证研究为主,这些研究基本都以入境旅游为研究对象,研究类型可以分为下列三种:

(一)案例研究

Ghali研究了菲律宾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入境旅游对菲律宾经济增长具有积极贡献[4]。Tosun以土耳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入境旅游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有重大贡献,但这种贡献具有较强的波动性[5]。Balaguer和Dritsakis分别以西班牙和希腊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独立的案例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入境旅游是一个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驱动型经济增长假说理论[6,7]。

(二)传统计量模型研究

更多的学者则是选择应用传统计量经济模型研究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模型方法是VAR模型、协整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这些研究基本都是以入境旅游的数据作为工具变量,代替旅游业的发展,研究结果分为三类:一是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原因(Ongan和Demiroz[8];
Kim等[9]),即旅游业发展会带动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会促进旅游业发展;
二是旅游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Narayan和Prasad[10];
Brida等[11]);
三是经济增长是旅游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Lee[12]、Nilgun[13])。

(三)动态面板模型

传统计量经济模型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鉴于时间序列数据为一维数据,研究局限性较大,部分学者改用涵盖截面和时间二维的面板数据,动态研究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Eugenio-Martin以拉美国家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能够拉动中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14]。Soukiazis和Proenca以葡萄牙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有助于人均收入增长,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15]。

三、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相较于国外学者,国内学者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早期成果以定性研究为主(如张凌云[16]、申葆嘉[17]),研究结果具有不可验证性。近年来,更多的学者开始进行定量研究,本文仅综述相关定量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对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或投入产出模型,研究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
一类是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一)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

1.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由华中科技大学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创立,是一门专门研究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并带有不确定性现象的应用数学学科。

中国学者创造性地将灰色系统理论引入旅游研究领域,研究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张伟和周秉根以安徽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旅游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联性较大,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协调性[18]。吴利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关联性[19]。

2.投入产出模型

李江帆等以广东省为例,乔玮以上海市为例,分别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定量实证研究,测度了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性和产业波及效应[20,21]。

宋增文、张华初和李永杰利用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即中国旅游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和波及效应,旅游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前向带动作用,而且这种前向带动作用大于经济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后向拉动作用[22,23]。

(二)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经济分析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与方法研究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文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专门研究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另一类则综合研究旅游业(含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1.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

毛端谦和张伟朋[24]以江西为例、张晨[25]以上海为例、张小军[26]以河南为例研究入境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通过构建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具有短期促进作用[24,25,26]。张丽峰利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变参数协整关系[27]。

汪莉研究发现,中国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入境旅游收入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在一定时期内会促进入境旅游的发展[28]。

蒋满元的研究则得出了与上述学者截然不同的结论,同样通过构建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中国的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29]。

武春友和谢凤媛应用门限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门限效应,但并未得出入境旅游发展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有力支持数据[30]。

2.旅游业与经济增长

和红和叶民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呈现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并且在长期来看响应的程度更稳定、更显著[31]。武春友等的实证研究则表明,中国国内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国际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32]。

刘长生和简玉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东部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远大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部次之,西部因果关系与东部相反[33]。

柳思维和吴忠才发现我国国内旅游、经济增长、入境旅游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存在经济增长到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到国内旅游的单向因果关系[34]。

王良健等研究发现我国旅游业发展对全国及所有省市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入境旅游的作用更显著[35]。

杨勇研究发现我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只存在由经济增长到国内旅游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36]。

赵磊和全华发现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于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消费的推动作用,长期内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则大于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消费的推动作用[37]。

四、综述评析

国外学者对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起步较早,既包括定性研究也包括定量研究;
国内学者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在大量借鉴国外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最近10年涌现了较多的定量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一般都是研究入境旅游与目的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既有研究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又有研究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尽管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不一,但都表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带动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同时,多数研究表明旅游业发展有助于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明显的片面性与局限性,这是因为相关研究要么仅限于定性研究,从而缺乏数据支持;
而进行定量实证研究的成果要么仅研究入境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要么仅采用单一指标(如旅游总收入)分析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鉴于现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建议今后的研究者可以考虑引入多种指标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实证研究,从而取得更加可信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利克里什,詹金斯.旅游学通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2.

[2]瑟厄波德.旅游的含义、范畴和度量[A].瑟厄波德.全球旅游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3.

[3]戈尔德耐,里奇,麦金托什.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第8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Ghali,M.A.Tourism and Economic Growth:
An Empirical Study[J].Economic Development & Cultural Change,1976,24(3):527-538.

[5]Tosun,C.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Inbou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 Turkey[J].Tourism Economics,1999,5(3):217-250.

[6]Balaguer,J.,Cantavella-Jordá,M.Tourism as a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Factor:
The Spanish Case[J].Applied Economics,2002,34(7):
877-884.

[7]Dritsakis,N.Tourism as a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Factor: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or Greece Using Causality Analysis[J].Tourism Economics,2004, 10(3):305-316.

[8]Ongan,S.,Demiroz,D.M.Th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to the Long-Run Turkish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s,2005,53(9):880-894.

[9]Kim,H.J.,Chen,M.H.,Jang,S.S.Tourism Expans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Taiwan[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5):925-933.

[10]Narayan,P.K.,Prasad,B.C.Does Tourism Granger Causes Economic Growth in Fiji[J].Empirical Economics Letters, 2003, 2(5):
199-208.

[11]Brida, J.G., Carrera, E.J.S., Risso, W.A.Tourism’s Impact on Long-run Mexican Economic Growth[J].Economics Bulletin,2008,3(21):
1-8.

[12]Lee,C.G.Tourism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Case of Singapore[J].Regional and Sectoral Economic Studies,2008,8(1):
89-98.

[13]Nilgun,C.Y.Test for the Effect of Tourism Receipts on Economic Growth in Turkey:
Structural Break and Causality Analysis[J].Dogus University Journal,2006,7(2):162-171.

[14]Eugenio-Martin,J.L.,Morales,N.M.,Scarpa,R.Touris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A Panel Data Approach[EB/OL].2004,FEEM Working Paper No.26,http:///sol3/papers.cfm?abstract_id=504482,2011-12-23.

[15]Soukiazis,E.,Proenca,S.Tourism as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Regional Growth in Portugal:A Panel Data Analysis at NUTS Ⅱ and Ⅲ Levels[J].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2008,7(1):
43-61.

[16]张凌云.试论有关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产业政策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0,15(1):10-14.

[17]申葆嘉.关于旅游带动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3,18(6):21-24.

[18]张伟,周秉根.基于灰色理论的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关联性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2):117-120.

[19]吴利.中国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4):136-140.

[20]李江帆,李冠霖,江波.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J].旅游学刊,2001,16(4):32-38.

[21]乔玮.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旅游对上海经济的影响[J].经济地理,2006,26(S2):63-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