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五年级小学数学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24 09:1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李__,陕西宝鸡人,1964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85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初中、小学数学教学,从1992年起,潜心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小学数学论文【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小学数学论文【五篇】

五年级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记__小学教师李__同志

李__,陕西宝鸡人,1964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85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初中、小学数学教学,从1992年起,潜心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她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被誉为“小学数学教坛上的一颗明星”。

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大力推广应用。多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及格率均达96以上,优秀率均在95以上,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或全县第一,先后有60多名学生在县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或发表了数学小论文。20__年所代六年级四班68名学生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数学及格率96.92,优秀率87.69,平均分94.415,综合成绩93.71,再次名列同级五个教学班第一。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县20多家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联想转换“五技巧”》、《加强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标”做到“四转变”》、《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平凉日报》、《平凉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论文集》等刊物上;
《我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甘肃省20__年优秀论文一奖,《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荣获平凉市素质教育有奖征文二等奖;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训练》、《转“差”贵在“五心”》等入选《中国教育丛书》、《教坛群英论文集》、《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集》等书;
20__年4月她出版了个人第一部教研专著《学步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收录研究文章40篇,以解题方法的研究为主,兼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业训练、“差生”转化、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下篇收录20例教学设计,全是示范课教案;
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她执教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乘法分配律》分别于20__年6月、20__年12月荣获甘肃省第四届、第六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二等奖,她于20__年10月至20__年1月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承担的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专设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六个转变:(1)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2)从以教师的讲课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为主;
(3)从学生静听转变为积极思维、大胆质疑;
(4)从原来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
(5)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对学习过程的理解;
(6)从重视对知识的运用转变为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与理解。该课题于20__年5月通过市级鉴定,被评为优秀等级,同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并颁发了结题证书,该研究成果20__年9月荣获第五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五年级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大五人格;
成绩绩点

一、引言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格逐渐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人格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以不同的职业群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关于人格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人格对于绩效具有一定的预测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作为学生的绩效,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否人格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本文的研究问题。同时,有很多学者研究了大学人格与学习适应性、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等之间的关系,也为该文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该文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为主,文献法为辅。问卷调查法主要在大五人格量表(简表)的基础上加入了学号与姓名基本变量的测量。文献主要参考了大五人格与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和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大五人格研究的文献。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于问卷数据和成绩数据的分析应用到了SPSS统计软件,此外对于学习成绩的分析应用了大连科技学院关于成绩分析的部分软件。

二、数据分析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描述性统计结果主要包括样本概况、样本人格得分描述性统计结果,详见表1、表2。

从表1可以看出,样本从年级上包括了2013、2014、2015年级,因为2012年级为毕业班,学生在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不在校,因此没有调研2012年级。同时本文的抽样方案为首先统计出全校各系各个年级的班级数,其次计算每个班级的班级数之比,按比例在每个年级抽出相应的班级数,再次计算出各系班级数之比,结合每个年级的班级数,从而确定每个年级每个系所要抽取的班级数,最后对于每个班级进行编号,抽出相应的编号,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本项目一共抽出了34个班级,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没有在校,因为共有33个班级。表1表示的为每个年级每个专业填答问卷的人数,因为2013年级管理系人数最多,所以2013年级管理系的人数最多。

此外,本项目对于学习成绩绩点的考核没有直接统计学生的绩点,而是将样本中学生的成绩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和及格。对于层次的划分,主要基于绩点排名,根据绩点排名将成绩划分为四个档次,其中按照成绩的正态分布,其中优秀和及格主要占本班总人数的15%,中等和良好主要占本班总人数的35%。我们按照正态分布的百分比得出了每位同学的绩点排名分组。

从表2可以看出,极差、均值、标准差都是神经性得分最大,表示神经性得分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标准差大,说明神经性得分数据比较分散。

(二)人格得分与绩点排名相关分析结果

从相关性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大五人格五个维度得分与绩点排名之间存在微弱相关,其中和善性、严谨性、经验开放性得分与绩点排名为正相关,外向性得分与神经性得分与绩点排名分组为负相关,严谨性得分与绩点排名分组之间相关性绝对值最大,并且统计检验小于0.05,接受原假设。此外,表3中还可以看出人格五个得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和善性得分与神经质得分相关性的绝对值最大,相关关系为负相关,神经质得分与其余四个维度得分都是负相关的关系。此外,系号与级号也有人格五个维度之间存在微弱相关关系,并且也都与神经质得分为负相关关系。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共收集到783份有效问卷,并且整理分析了893名学生的成绩,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人格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微弱相关,其中神经质人格得分与学习成绩相关性最大,并且为负相关,同时大五人格的人格各个维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得分与绩点排名之间存在微弱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很小,并且统计检验部分不显著。这样的研究结果可能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第一,对于学习成绩的测量集中在绩点排名的测量,并且根据绩点班级排名将绩点分为了四个层次,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绩点排名的分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成绩的差异性,没有划分不及格的层次,并且良好与中等所占比例和为70%。第二,对于各个维度的得分的分组都分为了4组,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人格得分的差异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注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另外,对于成绩的测量应该更加多元,例如测量不同课程性质的学习成绩、不同考核方式的学习成绩等。

五年级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培养;
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发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初浅的见解。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人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有效树立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小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
另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学科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缺失的表现

小学五年级已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刚从四年级升上来,大多数学生未转换好角色,又要面临六年级的毕业,压力增大,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学校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加强了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目前在大多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一)教学内容难度增加,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内容上而言,小学五年级数学内容难度逐渐增加,开始涉及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多边形的面积等几何图形,由简单的公式变得抽象化、形象化,这些学习也为初中几何思维奠定基础。这些几何图形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力和重新组合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据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小学不够重视,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是一味的采取常规教学,强化学生硬性记忆,未能给学生一个想象和展示的空间和实践平台,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泯灭在萌芽状态。

(二)教学过程强化分数,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家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学校非常少,大多数学校都在为了升学而升学,为了分数而不择手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数的要求始终放在第一位,忽视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之,小学五年级即将面临升学的压力,对于大多数为了升学率而奋斗的学校来说,在他们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应试教育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每一个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业务,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数学教学多年的研究经验,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注意引导启发、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立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质疑,学生能够提出质疑,这本身就是创新。从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思考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如何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意义?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专题时,可采取自学方式,布置作业给同学们,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物体的形状,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并分成小组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大部分同学会提出质疑,然后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引起共鸣,最后教师高度总结,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增强合作精神。

(二)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与学生心理沟通

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喜欢数学课,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数学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下,培养创新能力;
二是教师要因材施教,与学生成为朋友。如: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基础是否扎实,五年级的内容是否学好,然后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尊敬老师,愿意与老师作朋友和多交流沟通。师生关系融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三)教师要带领学生贴近生活,倡导实践数学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必要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生活服务的,离开生活将不存在,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同学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数学的社会价值与生活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在讲授《统计》这一专题时,让同学们调查本班同学的身高,并让同学们自己设置一系列问题分组讨论,在好奇心驱使下,学生们积极的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调查过程中提升了学习兴趣。

总之,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一门教学艺术,如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狄井跚.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为例子[J].吉林教育(理科天地),2009,(10).

[2]刘丽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

[3]李世海,等.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代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

五年级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参考文献:

[1]赵爱玲,张莉.二十一世纪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高建宏.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3-56.

五年级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清末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 改革

教学方法与社会的文化背景及教学内容有关。中国封建社会专制君权高度发达,思想文化钳制紧密,教学内容主要是从属于人文领域的圣贤典籍。因而教学方法的特征是重视机械记忆与复述和文字形态的学习,以便培养以帝王意志为律令、以儒学教诲为信条的忠臣或顺民。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输入和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改变了中国古典的教学内容,也动摇了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教学组织形式是社会对教育需要程度的产物。古代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对人才的需求量不像近代社会那么庞大,多实施个别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也单一化,以“师授学承”的注入式灌输为主,辅之以自学讨论。近代大工业革命兴起之后,对人才的需求量猛增,古代教育机构那种手工作坊式的小批量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新的教学内容也要求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清末新政废科举兴学堂,学生人数激增,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势在必然,西方的班级授课制成为一种历史选择。

1.班级授课制的普遍推广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常态的组织形式,它的要点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术业各有专攻的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进度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学科程度及编制章第二》第十五节:“堂内人数之多寡,以学级数之多寡为定。一初等小学堂之学级数,至多勿得过十级(初等小学堂每半年收新学生一次,五年毕业期内共应收新学生十次,入学既有久近,学业因有深浅。一堂中学生高下之等,必多参差不齐,则教法亦不同等级,故名为学级。同一学级者,讲授时同为一班,即学堂中学生分头班二班三班之说也)。”①

《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学科程度及编制章第二》第十四节:“学堂内人数之多寡,以学级数之多寡为定。一高等小学堂之学级数,至多勿得过八学级(高等小学堂每半年收新学生一次,四年毕业期内共应收新学生八次,入学既有久近,学业因有浅深。一堂中学生高下之等,必多参差不齐,则教法亦不同等级,故名为学级。同一学级者,讲授时同为一班,即学堂中学生分头班、二班、三班之说也)。”②

《奏定中学堂章程・学科程度章》第三节:“中学堂之学级,当以同学年编制之,其每一学堂之级数,之多不得过五级。”③第七节:“中学堂教员,本应各就所长认定一科目,分教若干班学生,惟各省学堂初办,断无许多之教员,应选有兼长之教员,使认教二、三科目。”④

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它能有效地培养较多数量的学生,提高教学效率,1901年以后开始在我国普遍推广,至今仍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2.单班(级)复式授课制

单班(级)复式授课制、二部授课制是班级授课制的变态形式,清末由日本传入我国。

清末,学校初兴,规模较小,不少学校只能采用“单级教授”(单级教授即单班学校one―class school)的教学。地处穷乡僻壤的学校,一些经费、师资缺乏而又学生过少的学校,往往就采取单班教学。中国当时的单级小学一般是学制为四年的初级小学,有点类似中国古代的私塾,但教学内容、学校性质和管理方式都截然不同,特别适用于近代教育刚刚起步的阶段。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学科程度及编制》第二十二节:“全堂儿童,其功夫深浅同等、教授同班、编为一学级之学堂,名为单级小学堂;其功夫深浅不同等、教授不同班、编为二学级以上之学堂,名为多级小学堂;其功夫深浅虽同等,教授虽可同班,而限于屋舍狭窄,只可将儿童分为二起教授,各占半日名为半日小学堂。”⑤在这种特殊的编制方式下,教学方式也不能不有些改变。1911年8月5日,学部奏拟订单级教授、二部教授办法折,单班教授即把几个年级的学生全部编在一个班里;二部教授则将全堂学生于一日之内,由一教员分为前后半日教授。其编制之方,则有单式二部及复式二部两种:单式二部得适用普通教授法,复式二部则须用单级教授法。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奏定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章程在各自的“学科程度及编制章程第二”中,列有专节论述教法。

第十一节:“凡教授儿童,须尽其循循善诱之法,不宜操切以伤其身体。尤须晓以知耻之义,夏楚只可示威,不可轻施,尤以不用为最善。”

第十二节:“凡教授之法,以讲解为最要。讲解明则领悟易。所诵经书,本应成诵,万一有记性过钝,实不能背诵者,宜于试验时,择紧要处另其讲解。常有记性甚劣而悟性尚可者,长大后或渐能领会,亦自有益。若强责背诵,必伤脑力,不可不慎。”⑥

奏定初级、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均把教育类科目列为公共必修课,专门设有教授法、各科教授法等课程。还要求师范学校的教师在讲授各门学科时,都要兼讲如何教授的次序法则,使师范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该门学科的教法。章程规定了师范学校学生必须有教授实事练习,即:“当使该师范学生于附属小学堂练习教育幼童之法则。……”⑦

清末最为流行的教育理论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教育理论。这种方法注意到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和有机联系,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相适应,重视教学和知识的系统性。中国传统教学方法无视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教学系统性,因此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在急于寻求与新教育相适应而又简便易行的新式教学方法的清末,赫尔巴特学派的分段教授法受到了热烈的欢迎。1903年,大清新法令明文规定要采用阶段式教学法,主要指的是五段式教学法。1909年蒋维乔等编写的《各科教授法精义》,采用的就是五段教授法,对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除了上述课堂教学的根本方法之外,清末引进的其他辅助教学方法还有不少,比较重要的有:实验法、实习法、直观法和参观法。这些方法的实行,改变了传统的文字学习方式,抽象的书面知识转化为某种直观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清末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它能有效地培养较多数量的学生,提高教学效率,1901年以后开始在我国普遍推广,至今仍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清末教育改革使中国教育步入现代化的轨道。

注释:

①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301.

②同上:315.

③同上:319.

④同上:325.

⑤同上:302.

⑥同上:301.

⑦同上:404.

参考文献:

[1]庞卓恒.什么是现代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