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我们每一位民警能够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必将有力地促进民警队伍建设。开展反特权思想教育和争创“无违纪所队”活动,是我们立警为公,执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我们每一位民警能够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必将有力地促进民警队伍建设。开展反特权思想教育和争创“无违纪所队”活动,是我们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根本保证。通过学习,我有如下体会:
一、充分认识了开展反特权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深刻领会了开展反特权思想教育的重大意义。人民警察党和国家事业的坚强柱石,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开展反特权思想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保持和发展人民警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民警执法爱民素质的进一步转变和提高。作为民警,我们一定要按照锦涛总书记的指示去做,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历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把自己锻炼成为人民群众支持、爱戴的合格民警。
二、要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人民警察的宗旨。尽管当前经济转轨,竞争意识增强,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然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人民警察的宗旨。之所以有些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那是由于我们内部极个别人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心里装的不是群众,而是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捞取好处,,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形象,败坏了人民警察的形象。因此,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个民警,尤其是在领导岗位上的人民警察同志的深思和警觉。无论在什么时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永恒的。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国;
服务学习;
公民教育;
功能;
启示
一、美国服务学习发展概况———概念、模式与兴起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新兴教育思潮与实践,近三十年来,它在西方及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广泛运用于小学、中学及大学教育的各门学科。服务学习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基于学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就其操作层面看,与单纯的社区服务和志愿服务不同,服务学习将课程学习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将提供给社区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中学习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育改革服务学习联合会(Al-lianceService-LearninginEducationReform)的观点,服务学习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预备———学生在他们的社区中发现问题,并制定适应社区需要的发展计划;
(2)合作———学生与社区形成伙伴关系,共同解决社区问题;
(3)服务———学生实施有助于社区的服务计划;
(4)课程统合———学生为解决社区问题而运用在学校里掌握的知识;
(5)反思———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对所从事的社区服务工作进行思考、讨论,并进行写作。[1]由此可见,服务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为社区提供服务,而是将课程、服务和反思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社区发展、学生成长的多维功能和价值。美国的服务学习实践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肯尼迪时期,美国和平队(PeaceCorps)于1961年创办,目的在于推进世界和平并提供训练有素的志愿者协助欠发达国家发展。1964年,约翰逊创办了美国服务志愿队(VolunteersinServicetoAmerican),旨在动员社区力量在社区服务、经济发展与能源保护等方面提供志愿服务,除此以外,国家教师联合会(NationalTeacherCorps)、工作团(JobCorps)等组织相继得以成立,推动了美国社会服务活动的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国家服务活动开始与美国教育体系相衔接,大学教育超越同盟(CampusOutreachOpportunityLeague)、校园联盟(CampusCompact)、国家青年领导组织委员会(Na-tionalYouthLeadershipCouncil)与服务美国青年组织(YouthServiceAmerica)相继成立,以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社区服务计划。其中,作为美国高校服务学习计划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校园联盟由布朗大学、佐治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三所大学的校长在1985共同发起创立,其目的在于鼓励其他大学的校长激励教师、学生和职工参加服务学习行动,该联盟起草了一份声明,一旦大学校长签署了声明,该所大学就成为校园联盟的成员。参与校园联盟的校长都许诺、鼓励和支持在其所在学校进行学术基础上的社区服务,目前校园联盟已经有上千所高校成为其成员。联邦政府支持服务学习的兴趣始于1990年代。布什政府颁布了《1990年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TheNa-tionalandCommunityServiceActof1990),设立“服务美国”(ServeAmerican)计划,拨款支持服务学习,服务学习开始成为培养公民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参与能力的重要方式。1993年9月,克林顿总统签署《1993年国家和社区服务信托法案》(TheNationalandCommu-nityServiceTrustActof1993),并依此法案建立了国家服务社团(CorporationforNationalService)支持各项服务学习计划。1994年11月8日,克林顿给每一个学院和大学校长写信,请求校长们在全国范围内共同激励并切实推动服务道德。为回应政府推进服务理念和行动的号召,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和校园联盟在1995年1月召开了国家和社区服务学习学术研讨会,以此为起点,服务学习在学术界和教育实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2年,小布什总统签署《2002年公民服务法》(CitizenServiceActof2002),呼吁所有美国人为美国奉献约2年的时间,并宣布成立美国自由团(USAFreedomCorps),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服务学习的机会。正是得益于民间、学校、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服务学习在美国高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实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革新、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拓展、大学生公民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目标。根据校园联盟的统计,该联盟中提供服务学习课程的学校比例在2001到2006年之间从87%增加到了91%;
2006年,校园联盟所有成员学院和大学的教学人员中,12%的教师都教授过至少一门以上的服务学习课程。除了大学层面,美国教育部发现,2006年40%的高中和32%的公立学校在他们的课程中都开设有服务学习课程。
二、大学生公民教育———美国服务学习的核心功能
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使个人社会化,成为他所处的政治社团(包括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的一名合格成员”的一种教育。[2]而狭义的公民教育通常是指学校的公民教育,特指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活动使青少年理解国家意志,提升政治参与意识与技能,使之成为合格公民的一种教育。美国的公民教育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建国初对移民的共和主义教育,到发展时期自由主义公民观教育,再到当代个人与社会价值并重的公民教育,美国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具体形式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经过近30余年的完善,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公民教育形式。美国社会坚信,良好的公民教育是民主社会的保障。在美国服务学习的诸多目标中,公民教育目的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复兴美国的责任伦理、社区精神与政治参与意识是美国各级学校开展服务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课程理论与服务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参与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政府的运作,关心社会问题,使学生对历史和社会达成更深刻的理解。[3]美国学者Battistoni(1997)认为,服务学习两个主要的动机就在于培养博爱与公民性。美国全国服务学习委员会(NationalCommissiononServiceLearning)主席约翰•格伦(JohnGlenn)指出,从其绝对意义上来看,公民责任意味着在社区、州与国家中承担起一个人应有的健全的个人角色,这也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应该与学校外的工作相整合,服务学习在这一方面恰好可以做到,它能够将社区服务与学术课程紧密相联。[4]研究表明,服务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人福利(D.E.Conrad&Hedin,1981;
Melchior,1997);
帮助他人的责任感(Williams,1993);
参与公民事务(Blythetal.,1997)以及对他人负责的态度(Luchs,1981;
Newmann&Rutter,1983)。研究表明,较之控制组,参与到服务学习中的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学业水平等方面都有所增长,94%的学生认为服务学习“教会了我怎样与同伴和教师相处得更好及怎样在一个集体中工作得更好”;
“帮助我了解了社会及怎样使它变得更好”(MillerandOthers,1997)”;
80%的学生认为自己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能够影响社会,能够理解社会与历史内容,能深入思考社会政治与道德,能理解政府的运作(Lipsitz,1984;
Toepfer,1988)。[5]基于对美国服务学习兴起的历史缘由、社会背景和法理依据的系统考察,综合美国学者就服务学习效果开展的实证研究结论,逻辑和事实都表明,美国服务学习这一新兴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具有重要而显性的公民教育功能。一方面,服务学习在激发学生公民责任感和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与反思的过程中,服务学习课程十分强调公民的积极主动性、强调公民的主体性。服务学习使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形成对人类差异性的认识,使他们学会对他人尊重和宽容;
服务学习也使学生在服务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思考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服务伦理和服务的价值观,保证学生能够长久地保持社区参与的热情,从而达到培养公民责任感与积极政治参与意识的公民教育目标。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服务学习计划和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从而为其未来有效参与政治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政治参与能力主要包括:有效的质疑能力,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做出理性判断与决定的能力,交流的能力与说服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三、他山之石———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基于大学生公民教育的视角对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开展深入研究,探究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内涵,分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特征,探讨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对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服务学习国际比较研究,充分认识服务学习的公民教育价值
美国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除了学术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服务学习这一新兴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在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公民教育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学生通过服务社会,其沟通交往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水平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投身社会实践,进入了真实的生活和工作情境,开始客观分析社会问题,清醒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价值,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切身体会到了国家发展的大好形势,从而坚定其了政治信念,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制机制,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服务课程体系
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服务课程体系并不需要白手起家或推倒重来,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借鉴美国高校服务学习课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制从理念和体制机制上加以改革和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要改变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主体能动性不均衡的状况,坚持互惠的原则,充分调动政府、高校、学生、社区的积极性,一方面重视发挥学生在服务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新型“高校—社区”伙伴关系,重视调研社区需要,科学设计服务项目,真正实现多方利益互惠的目标。其次,要坚持服务学习课程化的总体原则,加强高校行政资源、团学资源和学术(课程)资源各系统间的联系,提升服务实践与学术课程之间的关联度,达到公民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目标。另外,要积极建设校外服务学习基地,与社区居委会、志愿者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慈善基金会、孤儿院、敬老院、打工子弟学校等服务需求部门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为服务学习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成立高校服务学习促进组织,保障高校服务学习课程有序展开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由共青团和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由于缺乏学校乃至更高层面的组织统筹和协调,大学生实践活动缺乏教学和学术部门的有效支持,存在“重服务轻学习”、“重实践轻理论”、“重活动轻课程”等“三重三轻”现象。有鉴于此,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服务学习课程体系,当务之急是要在学校层面建立服务学习促进组织,以统筹全校行政、教务、学术、学工、共青团等各相关部门,协调全校课程、师资、经费、实践等各类资源,保障服务学习课程的科学有效开展。考虑到服务学习课程的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价值定位,可以考虑设立由党委副书记、教学副校长任组长的服务学习领导小组,依托教务、学工、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部门建立下设执行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对服务学习课程综合统筹,下设机构各司其职,为服务学习课程的良性运行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
(四)规范服务学习课程管理,切实发挥服务学习课程的公民教育功能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构机制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高度重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了由局长徐照任组长、副局长段兆海、社保办主任张云任副组长;各股、室、中心、大队、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设办公室于局办公室,由段兆海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梁劳社〔2009〕15号)发文执行,按照《××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要求,认真对照责任书各项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贯彻落实,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在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之上,按照《××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要求,制定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对照计划安排,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使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与各股室中心大队站所负责人签订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责任分解意见的通知》分发到各股、室、中心、大队所,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将责任层层落到实处。
二、抓学习,重教育,打牢思想基础,筑牢思想防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对象是老弱病残穷等社会弱势群体,工作内容是社保七险、劳动监察、技能培训和就业再就业等,肩负着行政执法的职能。我们在抓学习上,首先制定了学习计划,由支部组组织集中学习,各经办机构定期小组学习。其次明确学习内容:主要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各级组织出台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时事政治、业务知识等。再次是注重学习效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实质,进入思想,融会贯通,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学习制度,加强检查督促,跟踪问效,要求学习时要认真记录,深入思考,写好心得,组织交流,共同提高,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单位,争当学习型人才。
在抓教育上,局支部高度重视。一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纳入支部议事日程,纳入各经办机构工作职责,与其他各项工作同布置、同安排、同检查、同总结、同考核。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专项教育,主要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贯彻、遵守、维护教育,牢记“两个务必”、“八荣八耻”等教育,开展以郑培民、牛玉懦、钟明斌、刘运芬等为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开展以、、李真等腐败分子为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还结合建党88周年,举办文艺晚会和知识竞赛,开展“学、树形象、创佳绩、为党旗争辉“的教育,开展艰苦奋斗,弘扬长征精神教育。三是抓经常性教育。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常抓不懈,教育党员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牢思想基础,筑牢拒腐防线,我们还结合各项工作,有效地开展事前教育、事中教育和事后教育,把教育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把领导教育、自我教育和同志之间相互交流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大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廉政建设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围绕工作大局,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有序开展,行风建设稳步推进
行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行业的生命,结合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阳光政府”的工作安排,全面贯彻落实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着力加强96128专线建设,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定期召开支部会议,认真研究分析,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效能型机关,为党委政府分忧,为职工群众解难的要求。在08年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围绕全局工作大局,整体推进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
(一)层层明确责任,确保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落到实处。明确把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重要内容,确定以社保、医保、养老、农保、就业、仲裁、监察、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十大窗口,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推行挂牌服务,文明用语,首问责任制等措施。为抓好落实,明确一把手是全局行风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的第一责任人,对全局的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向支部和局长负责,对分管的经办机构的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负责,各经办机构领导对本机构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负责,全局干部职工兢兢业业负责做好本职工作,争当行风建设楷模,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树劳动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全面贯彻省委白恩培书记提出的“工作热情一团火、个人形象一面旗、谋事布局一盘棋”三个要示。局领导在各种会上讲,当领导的就是排头兵,要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在领导的带领下,每个领导就是一根标杆,每个党员是一面旗帜,全局上下服务意识,群众观念增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慰然成风,群众来访做到热情周到接待,耐心细致的处理,不厌其烦解释,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和解答。凡事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充分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反映的任何一件事,如果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工作实践中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三)创新方法,不断拓宽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建设的路子。为开创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新局面,我们一是从抓宣传入手。二是利用劳动保障网创建活动方案和优质服务窗口,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开通了局领导和各经办机构优质服务窗口的热线电话。从局长到办事人员实现了与职工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四是加强纵横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县职中、农机化学校联合为广东组织劳务输出,拓宽了就业再就业渠道,开扩了视野,学习和积累了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增强了发展后劲,为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提供了平台,增添了活力。
四、贯彻落实有关规定
2009年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在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中深入学习贯彻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办发〔2009〕11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云办发〔2009〕13号)两个文件,我局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专题学习县委、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定,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家公职人员严禁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规定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2、加强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注重加强对劳动保障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和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三保”教育,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养劳动保障队伍的依法办事能力,提高法律意识,进一步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努力做到对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更加关注民意、倾听民声,把劳动保障惠民政策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改善民生、惠及百姓上来。
3、高度重视工作,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及上级各有关部门转交的件。本着“预防为主,处理为辅”的原则,采取疏通、调解的方式,及时作好争执不大的劳动争议处理,做到基本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截止6月底,共办理来信来访事件200余件次。
热情接待来信来访人员,对前来咨询了解劳动政策的群众做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个具体答复,树立了“热情、和蔼、可信”的劳动保障干部队伍形象。
4、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贯彻执行。
5、坚决贯彻有关规定,没有公款出国旅游情况发生;
6、认真完成“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相关工作安排,没有发生怡误工作的情况;
7、认真开展清理“小金库”工作。没有发生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8、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纪律,用制度管人,依法办事。
9、以推行四项制度和“五不准”为契机,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摘要:服务性学习是一种在行动和反思过程中进行的经验性学习,它已成为近年来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之一。服务性学习把社区服务作为获得特定学术目标的载体,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和公民责任。关键词:美国;
服务性学习;
中小学生服务性学习是学习、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一种独特方式,目前在美国已经成为一项贯穿学前到12年级以及大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运动。在服务性学习中,学校等教育组织与培训机构,社会组织紧密联系,学习从教室延伸到社区,并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时间,比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融合个人和小组的活动与服务,反思自己的服务与学习经历,服务性学习能够发展和丰富学生真实的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增强他们终身的社会责任心与公民价值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对他人的关怀感、服务性学习有效地把学生的知识获得和不断发展与丰富联系在一起。一、服务性学习释义对服务性学习的理解有多种。一般认为,服务性学习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学策略或者是一种学生学习经验的补充。它强调把社区服务作为学生学习与掌握技能和知识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行动中不断观察和认识,不断进行自我发现和自我反思,除了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外,服务性学习更强调价值观的养成和增强。“它为学生提供镜子以观察自身,提供显微镜以审视社会,提供双倍望远镜以探究前景”。密执安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阿登·姆恩(ArdenMoon)认为,服务性学习是将服务与内容结构予以统合并进行实施的一种课程计划。伊勒(Evier,1999)和盖勒斯(Giles)认为服务性学习是一种经验性的教育模式,“经验促进理解,理解促进更有效的行动”。美国国家实验教育协会(NationalSocitetyforExpefimentaialEducation)对服务性学习的定义如下: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的东西进行积极反思的有组织的服务活动。美国服务性学习委员会最近颁布的《在行动中学习:美国学校服务性学习的力量》的报告指出:“服务性学习与自愿服务是不同的,它是一种把社区服务和学术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增强其公民责任感,同时促进社区发展和进步。”需要指出的是,服务性学习不是一种自愿者的计划.也不是学术课程的附加,而是课程本身;
服务性学习不是用来惩罚学生的服务,也不是只适用于高中与大学,更不是使学生或社区单方面受益,而是使双方互惠;
服务性学习强调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
服务性学习不是只适合于某一些学科,而是可以在任何学科和任何年龄段的学生中开展,方式可以不同。服务性学习与社区服务是不同的。服务性学习将社区服务作为实现学生的学术目标的媒介,与学术内容和学术标准相联系。阿登·姆恩教授认为,社区服务不涉及正规学术性的需要及其任务;
社区服务通过学生的自愿努力满足社区需求,服务性学习也满足那种需要,但它将那种需要作为审视我们自身、社会和未来的基础。并且,服务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来应用新的已获得的技能与知识的机会。学生从事的服务对于社区而言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然而,我们应明确,只有当社区服务适应学校课程目标时,服务性学习才有可能发生,并具有一定的价值。美国的服务性学习已渗透到各级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服务性学习中,一般是首先确定一个课题,进行讨论,然后分小组到社区服务一段时间,最后描述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教育改革服务性学习联合会(AllianceService-learninginEducationReform)认为服务性学习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预备——学生在他们的社区中发现问题,并制定适应社区需要的发展计划;
(2)合作——来自于社区团体的学生与当地社区形成伙伴关系,共同解决社区问题;
(3)服务——学生实施有助于社区发展的服务性计划;
(4)课程统合——学生为解决社区问题而运用在学校里掌握的知识;
(5)反思——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对所从事的社区服务性工作进行思考、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形成文字材料。二、服务性学习的历史发展美国服务性学习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思想、早在1915年,在阿巴拉切亚就出现了工作、服务和学习相结合的两年制或四年制的民间大学。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改善经济萧条的困境,美国决定提供受教育机会,要求学生毕业后以服务社会作为回报。人们发现,学校不是社会的“孤岛”,大量的社区活动能够不断地渗透到青少年的学习活动之中。20世纪60年代,服务性学习被首次提出,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各种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从地方扩展到全国,参与人数迅速增加。
1979年,美国国家服务性学习中心成立,并提出三条基本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教育界掀起了服务性学习的热潮,服务性学习在全美得到普及,教育界已经开始探索各种服务性学习模式。正是因为意识到服务性工作计划的内在价值,美国的决策者、立法者及教育者才全方位推进丁地方、州和国家层次的计划。美国政府1990年颁布的《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TheNationalandCommunityServiceActof1990)和1993年克林顿总统颁布的《全美服务信任法案》(TheNationalServiceTrustActof1993),均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服务性学习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在美国各州和地方学区的推动下,服务性学习运动已经从教育的边缘发展成为教育的主流。从1984年到1997年,参与服务性学习的中小学生从90万名上升到126万名。1999—2000学年,在349所接受调查的大学中,有71.2万名学生参加了服务性学习,有12.2%的教师提供服务性学习课程,有9%的学校把服务性学习课程作为毕业的要求。美国服务性学习委员会2001年的报告指出,2000—2001学年,美国参与服务性学习的中小学学生超过了130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发和实施服务性学习项目的专业人员与州和地方认证机构合作,把服务性学习纳入教师教育改革之中。其具体做法是:(1)建立能够培养高质量服务性学习教师的课程体系。(2)教师和教师教育机构(大学和学区)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对教师教育项目重点使用“教学对话”和“认知训练”的方法,尤其注意以反思性实践为重点的服务经验的现实性和背景性。(4)要以长期培训代替短期培训。1993年,为了探讨发展美国服务性学习教师网络的可行性,在一次由大学校园协作组织召集的会议上,首次提出要编辑一套关于服务性学习与教师教育的丛书。除了公立学校提出的项目外,一些大学和学区的教师教育项目也开始将服务性学习纳入教师教育中,力图将服务性学习项目与知识渊博的教师、提供支持的管理者、见多识广的社区成员和真正从事服务性学习的学生结合在一起,并力图以长期培训代替短期培训。三、服务性学习的目标与价值当今的美国学生正日渐脱离社区,失去了公民责任心,服务性学习有助于学生重构公民责任。服务性学习促进学生在连接理论与经验、思考与行动中学习,通过有意义的与必需的在社区的直接服务,满足尚未实现的需要,使学生有能力帮助他人,奉献自身,并与他人建立关爱的关系。经济学家杰里米·瑞佛肯(JeremyFifkin)声称,“服务性学习可能会成为21世纪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服务性学习的目标主要包括:(1)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丰富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术科目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2)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做事,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帮助;
(3)增强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的责任感,并具备履行公民职责与权利的能力;
(4)向学生揭露社会的不适当、不公正问题,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这些问题;
(5)给学生提供跨文化学习的机会。服务性学习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社会问题和需要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又提高了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同时,服务性学习不用打破学习的严密性和学科性,就能够提供给学生尽最大努力学习的理由,使学生积极参与服务计划,既达到服务社区的目的,又让他们形成了更高的学术成就目标。在服务性学习中。学生会分析社区和社会,了解社区的演变历程。他们会与无家可归者紧密联系,还会与上代人密切交往。除了参与服务性工作本身以外,学生们通过这种计划能够发展多种能力。学生在服务性学习中.可以洞察社会特征,解决社会问题。学生参与服务如建筑改造、健康看护、环境保护、邻里联系等,能够使学生服务于社区,通过服务经历进行反思,能促进对学科的学习,并为公共健康、社区工作、城镇计划等作出贡献。研究表明,参与服务性学习的学生,其社会责任感、交往及学业能力等都有所增强。有94%参加服务性学习的学生认为,服务性学习教会了他们怎样与同伴和老师相处得更好,怎样在一个集体中工作得更好;
帮助他们了解了社会,并知道怎样使它变得更好。姆恩说:“我们的文化缺乏对年轻人进行公民相互依赖和个人责任心的养成性教育。服务性学习为中小学生开启了跨学科课程学习的大门,并给他们学习生活技能(如团队工作)提供了机会。”服务性学习对于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学术成就、公民责任心的发展以及职业拓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学生通过服务性学习,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对于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具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对社会文化更容易接受。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志愿精神是一种在自愿的、不计报酬的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有学者认为,“互助与自助是志愿精神的基础,慈善与为人服务是志愿精神的核心,参与是志愿精神的本质,独立与自治是志愿精神的前提,倡导运动是志愿精神的结果”。志愿精神具有建立社会合作与互助,促进社会团结与友爱,促进社会交流与进步,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社会公共服务,推动社会服务多元化等作用。笔者以为,志愿精神还具有重要的德育意义。引导大学生积极自觉地投入志愿实践活动,对于他们努力学习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思想、立场、信念与信仰的教育,非同于知识教育,其效果的形成与巩固更多的要诉诸于教育主体的实践。在志愿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奉献自我、服务他人与社会的行动,进一步深刻理解自己的责任,理解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志愿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志愿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鲜活素材
谈到志愿服务精神的价值,有学者特别指出,志愿服务精神体现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以自愿、无偿为前提的志愿精神引领着志愿者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自我价值有机结合,引导人们在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这有利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任务落到实处。
从发生机制看,志愿服务的社会心理动因有:第一,志愿服务反映了现代人高层次需要的日益凸显。随着我国从一个物质匮乏的社会迈向一个富裕的社会,投身公共服务的志愿行动已经成为满足社会关怀这一高层次需要的重要途径。第二,志愿服务体现了现代人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处于经济大潮下的志愿者,把参与志愿服务看作一种精神境界的凸显。第三,志愿服务成为实现生活人本化的一种渠道。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得到这样的收获:过有意义的集体生活,满足高情感需求,其中蕴涵了很高的人本化的目标。第四,志愿服务成为社会参与的重要形式。志愿服务是当今社会人们表达社会参与愿望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大学生志愿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志愿精神具有突出的利他性,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投身社会的热情,满足其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展示特长的愿望,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个人与社会整体的有机联系,受到实实在在的自我教育。
2.引导大学生开展志愿行动实践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群体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立场、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的特别之处在于要影响人们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这就要求不仅要在理论上说服人,更根本的是要促进教育对象的自觉践行。而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行为,其教育意义在于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化为实践,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知行统一,在比较高的层次上彰显和表征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志愿服务的思考
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志愿精神、推动和引导大学生参加志愿行动,对于深化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正确理解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这样的志愿活动中还将激发大学生更高的人生追求,在奉献自我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志愿服务活动的核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将同龄人及社会上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请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宣传其先进事迹,展现这些先进人物的高尚情操和美好的精神境界,形成大学生支持、关心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2.将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
青年是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学校是开展志愿服务教育的主阵地。2008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志愿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各高校都扎实推进了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亲身实践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共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应该抓住志愿服务这个突破口,将参加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将参加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效果的重要考核指标,将参加志愿服务与其他社会实践形式有机统一起来。
3.搭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有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