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多媒体技术基础【五篇】

时间:2023-06-24 14:0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Abstract:Multimediatechnologyistechnicallysynthetic,integrative,multidimensional,digitalizedanddis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多媒体技术基础【五篇】,供大家参考。

多媒体技术基础【五篇】

多媒体技术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技术;

心理学;

教育

Abstract: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technically synthetic, integrative, multidimensional, digitalized and distributive. So multimedia teaching is brought into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these technical distinctions. In fact, multimedia teaching technology depends not only upon computer technology but also upon the learner"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dagogical principles.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calls for developing multimedia teachingsoftware and utilization of creating instruments and fabricating reality technology.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psychology; education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其技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在一些相关论著中,学者们更多的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论述,强调的是技术,而很少涉及学习者和教育者这样的“人的因素”。虽然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基础则更为重要,因为人类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多媒体教学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考虑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主体性。

一、 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应视为同义词。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虽然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之处。早在1996年,吴炜煜先生在《多媒体世界》撰文提出了多媒体五大特点:1.将不同的媒体数据都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
2.实行新的技术标准体制,以适应系统级集成和规范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
3.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
4.应用“双向性设计”,统一信息提供者、接受者和控制者的关系;
5.赋予信息系统对客观世界信息的自然模拟与处理能力。[1]华中师范大学傅德荣教授认为,多媒体特点主要有:1.整合性,通过计算机实现多种单媒体的整合;
2.数字化,将各种单媒体变换成数字信息,读入计算机进行统一的整合,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一种基本技术;
3.交互性,交互成多媒体系统;
4.超媒体,是一种网状式的结构形式。[2]3黄孝建先生主编的《多媒体技术》一书指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能同时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在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联系,使其集成为一个交互式系统的技术。”“多媒体的关键性在于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这也是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多媒体系统一般具备如下功能:捕捉、操作、编辑、存储、呈现和通信,为用户服务。”[3]

根据以上关于多媒体技术的几种观点,我们认为,多媒体技术主要有5个特点:一是整合性。多媒体实时地综合,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这些媒体中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体,为的是借鉴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一种在功能上更加完善的体系。二是集成化。多媒体表示的并不单纯是信息的多样性,而是通过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认知、多种仪器设备、多学科汇聚、多领域应用等交互作用,集成信息码流、设备控制、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体化。三是多维式。多媒体是趋于人性化的多维信息处理系统,目标是要尽可能实现让人类在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下,保持信息交流的高保真效果、通信带宽和交互控制能力。四是数字化。多媒体具备数字化处理系统,其信息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其信息结构是一种超媒体的网状式结构,所以高速宽带网络支持多媒体通讯和资源共享,建造全景化虚拟世界数据库成为现实。五是分布式。目前,多媒体技术正朝着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分布式多媒体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于一身,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等传统产业间相对各自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次革命;
分布式多媒体的发展涉及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个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的频宽、信息的交换方式及网络的高层协作,这直接决定着网络质量;
另一个是数据压缩技术,使信息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特别是视频和声频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输;
分布式多媒体向社会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使用户不但可以选择播放的节目以及内容,而且还可利用此系统得到诸如咨询、交流等信息服务。多媒体教学正是在上述5个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实施的,这些技术特点,为我们提供了教学领域内各种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并帮助地理位置不同、时间安排不同的用户,克服各种障碍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在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的理解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计算机的技术,而且也要关注人与机器的关系、人性化的系统和用户至上的观念。

多媒体并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代名词。多媒体计算机只是多媒体的一个特例。[4]它既有计算机的显著特性,又有多媒体的功能,所以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通常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然而,多媒体计算机仅仅是多媒体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它常常被认为是多媒体中的一个典范,或者说是多媒体的一种狭义的范畴。

多媒体教学为什么要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虽然也是单一的媒体,但它同电视、音响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具有强大的扩展性。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只要在计算机内加上适当的部件,就多了相应的媒体功能,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非常简便、经济,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胜任”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的技术设备,必然被学校广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正在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发展。其主要作用是让计算机的使用和操作更加接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各样的媒体交换信息。如使用纸张、广播和电视交换新闻、消息和知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家用电脑用声音媒体、光学媒体和动画媒体来交换信息,它在教育中有着广泛前景。在多媒体教学中,它主要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以及视频与动画这4个方面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教学软件,掌握这四方面媒体的制作,成为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基本技能基础。

二、 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心理基础

从媒体技术的基础来分析,多媒体教学技术离不开视觉媒体技术、听觉媒体技术和触觉媒体技术等。多媒体信息是这些媒体信息数字化后整合而成的,如前所述,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技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各种单媒体有各种不同的国际标准,然而,如果重视“感觉通道说”[5],那么就要在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媒体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揭示使用者(尤其是学习者)的感觉、知觉的心理机制,特别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特征。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用视觉模式呈现材料的具体途径。视觉材料包括文本信息、图形图像信息、视频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视觉媒体技术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其技术上要作四点说明:第一,视觉媒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系统。文本信息是文字信息的集合,它既是一种符号系统,又具有颜色、大小和种类等特征;
图形是点、线、面、体等信号的集合,以面为例,不仅指一般的平面图,还包括曲线、地图、设计图等;
图像是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的集合,所谓视频信息就是活动或运动的图像信息,它由一系列时间轴(周期)呈现的画面构成。第二,视觉媒体信息的数字化是根据上述各种视觉媒体信息的特征进行的。不管是文本信息还是图形信息,它们的数字化都是各自按编码的国际标准完成的。第三,视觉媒体的各种信息根据不同信号实现数字化。静止图像是一种二维信号,先要经过扫描转换成一维信号,再经过采样、量化、编码实现数字化;
活动图像的视频按一幅一幅的静止图像以一定周期展示,每一幅的数字化方法与静止图像类似。第四,视觉媒体信息处理是一种按照物理学原理进行的技术。它们都是利用光电和电光转换原理,把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后再还原为光图像。

为了使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视觉材料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就必须要顾及人的视觉心理基础,也就是说,上述视觉媒体技术只有通过视觉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这里,我们也要强调四点:第一,多媒体技术要考虑光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视觉的三种心理机制。视觉的刺激是光,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范围很广,而人可见的电磁波只占电磁波的一小部分。波长不同,会使我们在视觉上产生色调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色觉。色觉不仅取决于由波长所引起的色调,还和主观感觉的明度和饱和度有关。明度是对光波强度(振幅)的反应,饱和度则由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的纯度来决定。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处理好可见视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这几方面的关系。第二,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对感光物质的视觉感受器心理机制。视觉感受器的真正感光器官是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其中锥状细胞感觉颜色,棒状细胞感觉明度,这两种细胞中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光使这些物质分解,色素被漂白,从而刺激了感受细胞的膜,引起神经冲动。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研究这两种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第三,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视觉过程, 即 眼睛看东西是一个编码过程,视网膜上的不同感受野在视觉中枢有不同的神经细胞,各有其 功能,不同的细胞对所刺激信息系统的不同特征分别反应,并像计算机那样编码,这种编码实际是对一些图像的辨认。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视觉感受野与信息的特征。第四,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各类视觉现象,特别是决定视力高低的视角、强弱光下的适应、视觉后暂留的后像、不同背景的视觉对比、不同明度下对不同光波长的感受性等等造成视觉的各种差异。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运用各类视觉现象产生的规律。

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视听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计算机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则知觉解说语言;
在演讲的情境中,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幻灯片的内容,听觉通道则加工演讲者的声音。听觉材料主要是声音,包括语言信息、音乐信息和效果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听觉媒体技术上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技术角度作如下三点说明:第一,声音信息尽管是一种一维的模拟信号,它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码字分配实现数字化,但它比文本信息的数据量要大,通常采用呈现声音和声音合成技术。第二,声波是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是一种机械波。它在气体或液体媒质中传播的是纵波,在固体媒质中传播的则是纵波、横波或两者的复合。声音信号有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声色与失真特征。第三,声频或音频是人耳可闻的振动频率,频率范围每秒钟约为20-20 000次(赫兹),声频信息数字化后其数据速率大、保真度好和动态范围大。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声频信号,其信号带宽是不同的,电话、调幅广播、调频广播和激光唱盘等的声频信号是有较大区别的。随着声频数字化的发展,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关键之一。

要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听觉材料被学习者更容易接受,也必须顾及人的听觉心理基础。这里,我们仅作两点分析:第一,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声音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听觉的三个特征。正像光有三种物理属性一样,声音也有三种属性,即振动的频率、振幅的大小、基音与陪音的倍数配合关系,以及所产生的听觉的音调(或因高)、音强(或响度)和音色的三个特征。人对不同音调的感受性是有差别的,尽管声频在20-20 000 Hz范围,但声频为1 000-4 000 Hz之间音调感受性较好(即阈限较低),这是由于耳膜神经纤维承担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测量音强的方法以分贝(dB)为单位,这是物理学与心理学都认可的,即两个声音之间的强度比率为1∶1.26(1分贝),因为1.26是能清楚辨别出两个声音振幅大小的区别。人的音色是由基音和陪音的不同比例的配合决定的。在音调和音强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能够分辨出是哪种琴所演奏的曲子,正是由于不同琴的基本振动(基音)与分段振动(陪音)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种比例成整数倍数为乐音,不成整数倍数则为噪音。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音调、音强和音色的三个特征。第二,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听觉的感受野。因为听觉神经细胞是有分工的,研究指出,听觉中枢神经细胞有40%只反应噪音而不反应乐音,另外60%的神经细胞对乐音的反应也有分工。[6]冲动频可以出现在声音的出现时,可以出现在声音消失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声音出现和消失的一刹那;
可以在声频降低时发生变化,也可以在声频升高时发生变化。一句话,听东西也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即在听觉的范围内也会有视觉中那种感受野的情况。由此可见,听东西绝不是简单的录音,听觉过程是有分工的,是一个侦察器在那里侦察。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揭示听觉感受野,以及反应乐音与噪音信息的特征。

由此可见,我们在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基础,因为学习者是以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加工视觉和听觉等媒体信息的。

三、 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教育基础

在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此外,创作工具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教育中应用。每一种技术既为教育服务,又有其教育的需要和基础。由于教育对象是人,所以在教育中不管怎样去应用多媒体技术,都要体现每一种技术为人服务,并把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要求作为出发点。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为教育制作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应用软件,它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管理教学软件以及应用于教育的图标统计类等的实用软件,其中多媒体教学软件是核心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是一项对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触觉媒体数据加以分析、处理和编辑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环节,即设计和制作。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中,有一个编写稿本的重要技术。傅德荣教授在《多媒体技术以及教育应用》

一书中设专章论述这个问题。他指出,“稿本是表示多媒体教学软件内部结构的各种文档的总和。它是一种多媒体文档。编写稿本的实质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2]230这个设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总本设计,涉及内容结构分析、开发策略、超媒体的结构框图和制作原理等;
二是详细设计,设计超媒体结构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学习流程设计和框面设计;
三是媒体数据设计、涉及静止图像数据设计、视频图像数据设计,动画数据设计和声音数据设计。稿本编写体现出工作的计划和制作的蓝图;
成功的稿本编写是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成功的一半,多媒体教学软件就是根据稿本进行制作的。与此同时,多媒体化的教学设计把活动分为三种类型,有课堂型、课外型和知识扩展型。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这三种教学模型编制教学软件,前两种属于课程软件,后一种属于参考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既需要有多媒体计算机等硬件环境,又需要有多个媒体数据整合而成的软件环境。在制作中,有一个立项、写本、编辑、加工、整合等开发流程;
要使用某种算法语言和各种工具的两种方法,强调坚持教育性、可调节性、因材施教和非结构化教材等原则;
制作成果是课件,也就是说,是有关课程某一部分内容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影片等),是专为教学活动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包括用于控制和进行教育活动的程序,帮助开发、维护程序的文档资料,帮助教师和学生使用程序学习的课本和练习册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体现了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教育的最佳手段。因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形式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易于理解;
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和国际联网,以获取最新资料;
改革教学模式,呈现交互式的教育方式;
体积小、分量轻的光盘能容纳庞大的信息等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尽管有一些妨碍教师主导作用的负面影响,但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对学习者记忆与学习的要求、师生互动组合方式的要求、个别化教学与因材施教的要求、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模式的要求等,这些都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奠定了教育基础。

多媒体创作工具是指能够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静态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使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生成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编辑工具。当前,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交互式流线或图标编辑控制型,编辑人员按照脚本的要求将选定的不同类型的图标根据需要一一放置于流线上进行编辑。二是描述式页控制型,将多媒体素材根据需要编辑在一幅画面之中形成一页书,再将页与页之间按一定的调用关系联系起来以形成一本书的概念,不同页之间根据需要交互性地呈现即形成多媒体应用软件。三是时间流程型,这类工具在编辑信息时显示出较强的时间前后顺序,即时间流程(Time Line),主要用来编制一些简报类的程序。编制一个优秀的教育软件,我们需要了解诸如软件的使用体、运行环境等问题。其中关系到软件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了解创作工具的特点,这样,才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多媒体创作工具与其他工具软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操作简便,易于入门;
2.强大的集成性开发环境;
3.开发周期的缩短是软件得以投入运作的最好方式;
4.具有极大的扩充功能。在软件的制作中创作人员一般都追求一种极大的时效比,也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原程序求得较好的效果、较高的质量、亮丽的界面和较低的运作环境。因此,如何从众多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中选择符合自己最满意的多媒体创作系统,直接关系到以上所罗列的各种要求。一般来讲,选择多媒体创作工具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对创作人员,要求其个人能力与经验;
对多媒体创作工具运行的环境,我们以PC机的环境作为标准。此外,MAC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多媒体的典范;
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有诸如教育型、演示型、娱乐型、百科全书型等不同类型,因此,对创作工具的选择要求根据具体需要考虑选取不同的类型。因为不同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其适用范围是不一样的。综上所述,现在教育系统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其质量是受多媒体创作过程影响的。目前,为满足大、中、小学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需求,在制作软件时需按要求选取适当的创作工具,提高制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做出质量较高的教育软件。

虚拟现实是一种人和计算机接口的技术,亦称“灵境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高度逼真的、模拟人在现实世界中进行视、听、动等行为的虚拟世界。虚拟现实不仅能够展示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而且还能实现现实世界难以实现的特征。虚拟现实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人有很好的临场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人与虚拟环境的自然交互,实现对虚拟系统的自主控制,实现感知的现实、操作的现实和运动的现实所构成的三要素。这里要强调传感设备。它有显示和呈现视听感知现实的立体头盔等设备;
有输入人体对虚拟现实操作行为的数据手套等设备;
有通过合成和传递方式实现运动现实的计算机模拟等设备。这些传感设备,既有穿戴在人体上的装置,又有设置于现实环境中的传感器,如摄像机、声响设备、远程传感设备等。虚拟现实尽管经费昂贵且有一定实验的危险性等,但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一种技术,它在丰富学习环境、为学生扩大知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创造才华等方面还是有教育价值的。虚拟现实的出现,是教学训练、特别是复杂技能和特殊专业训练以及教学评价的需要。如果有条件,教师也可以使用。不少现代教育,如建工、医学、航空、航天等专业的教学,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提高教学教育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所有这一切,都为虚拟现实技术奠定了教育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吴炜煜.多媒体技术导论[J].多媒体世界,1996(1):11-13.

[2] 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 黄孝建.多媒体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2.

[4] 林众,冯瑞琴.计算机与智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289.

多媒体技术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技术;
课程教学;
课程考核

引言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在2018年针对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中对文学专业、外语专业以及旅游管理专业这类与媒体信息处理需求较高的专业开设了《多媒体技术》课程。在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学院下属信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对《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研究,并初步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完整教学方案。如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体现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更好地将榜样精神、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内容,应用到课堂实践,从而实现该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贯彻落实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是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工作。本文基于《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主渠道”方面的建设改革,进行探讨研究。

1课堂教学管理

真正落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首先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管理,进一步修订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在课堂教学管理规定中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具体体现在《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的课程标准修订、课程进度调整、教材编审选用等各方面下功夫落实到位。(1)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文件,课程思政应首先体现在课程标准的任务目标中。《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标准中应表明多媒体技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专业人员或普通大众获取、设计制作和传达信息的主流方式,是现代本科人才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和传播方式数字化变革而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应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良的职业技能。在实训项目中应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实际应用技能,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实际设计创作过程的规范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强化实际育人,培养社会需要的精工良匠。(2)课程进度的调整。课程进度是具体实施课程教学的计划安排。课程进度的调整,重点应考虑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一方面,依据课程标准,合理规划课程技术、技能的教学进度安排,并明确指明各个教学环节进度应融入的思政教育。另一方面,应独立安排教学时段,引导学生开展技术应用、作品创作、经典赏析中的思想、道德、价值、审美等思考、讨论,实现技术与思想在意识上的真正融合。(3)教材的编审选用。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依据材料,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的编选应慎重考查其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特别是,编选的教材是否很好的融汇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思政内容。

2课堂教学内容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时要充分发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做到春风化雨、沁人心田,切实达到育人成效。在《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重新审查课程全部教学内容,在各个教学环节内容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要素。可采用案例教学、技术应用实践、经典赏析等多种手段将思政教育不着痕迹、自然而然的融入技能知识的讲授中。将创新、奉献、团队合作的精神、专业训练和价值引导等要素就这样巧妙地在教学内容中水乳交融,在学生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内容的思政设计示例如下。(1)知识产权意识的融合。多媒体技术的学习需要使用到相应的处理软件及各种素材。在进行“教学软件的安装”的教学时,可对教学软件的版本、网络下载软件资料类型、软件使用申明进行介绍。即可让学生软件工具及网络资源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支持正版,抵制盗版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认识知识产权的合理使用,避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保护自己的利益。在讲解“ps/pr素材预处理”操作时,应加入素材选用技巧和“水印”的作用的讲解,使学生理解著作权的保护。(2)独创意识的培养。多媒体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媒体作品的创作。在开展作品创作的技能技巧的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独创意识的培养。例如,对于“绘图”操作的学习,可在指定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绘制作品,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点评,挖掘学生作品的亮点、特点,提升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又例如,在“pr视频特效”学习环节,引入介绍网络上媒体爱好者共享的独创特效,让学生感受创作的多彩性,丰富性,培养学生创作的乐趣。(3)法律安全意识的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入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人们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同样存在大量不法分子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诈骗犯罪活动。在教授学生技术应用时应灌输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例如在“ps修图”技巧教学时,可“人脸替换”案例强调肖像权的法律保护。在“ps技术应用”教学时,可列举ps诈骗案例,为学生敲响信息诈骗防范的警钟。(4)审美观的培养。通过多媒体技术处理的信息,除了技术能力的体现外,艺术审美也是一个避不开的关键要素。在图像合成以及视频合成教学环节,可提供大量经典制作或学生优秀作品,进行艺术情操的培养和熏陶,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3课堂教学考核

旅游《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沿用命题考查的方式。在思政改革的要求下遵循“严要求,宽过程,出结果”的指导思想,将期末考核作为学生学习的最后一环。(1)严要求:方案考查涉及的范围覆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所有内容,作品规格、结构严格限定。督促学生对所学内容综合掌握及应用,培养学生设计操作的规范化。(2)宽过程:对考核作品的具体内容、操作细节不做限定,鼓励学生自由创作。(3)出结果:对学生作品的评阅应从整体角度审查其设计性、操作性、应用性,技能水平及思想情怀做出合理评价。例如,2018级学生的期末考核命题为“学院风采”,让学生自行观察、发现学院之美,自行收集、处理素材并设计展现学院风貌的小视频。在整个作品创作过程中,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母校之独特、之优秀,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并主动将对母校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举国抗疫,对2019级学生期末考核命题为“抗击疫情”,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去听,去看,去感受,人民之悲痛,英雄之豪迈,国家之强大,党之伟大,民族之自豪。

多媒体技术基础范文第3篇

多媒体技术赖以产生发展的基础不只是多媒体硬件技术的革新,还包括通信传输方式的改变和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来源:文章屋网 )

多媒体技术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
机械设计基础;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55-01

0 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在《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达到这门课在学生的知识架构中应起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1 多媒体技术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1 《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经笔者大量调研发现,传统教学方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上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学方法陈旧,手段落后。②课程内容不能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③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率。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胜任高效率的要求。④传统的教学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⑤教学手段的单一化致使教学乏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与学习效果差。⑥在黑板上“开机器”,不能使学生对本课的有关概念、原理等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没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步入”机械的殿堂。

1.2 多媒体技术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使用了自制课件、放映录像等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总结这些实践结果,反映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优势:

1.2.1 多媒体技术进入《机械设计基础》课堂,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针对该课的实践性强、与工程现场结合紧密的特点,展示课程内容中较复杂的机器结构,使学生能轻松认识一些常见机器的结构原理,以及一些学生初次接触感觉陌生难懂的名词术语。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观看单缸内燃机的结构及其动作演示,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就看懂单缸内燃机的结构原理、组成部分,认识机器特征,并进而理解由单缸内燃机引入的零件、构件、机构、机器、机械等概念。

1.2.2 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即时演示功能,能明确诠释某些抽象的结论,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时,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各种铰链四杆机构的形式及其动作,再以一个四边长度确定的铰链四杆机构为例,通过其机架分别为最短杆、最短杆的相邻杆、最短杆的对面杆时的动画演示,就能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并记住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其判别方法。

1.2.3 多媒体课件可将授课中不易理解和难以看清的部分,多遍重复观察,彻底弄清机器的结构原理,动作过程等。

1.2.4 有利于开发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对大量具体多媒体信息的观察、分析,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进程,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知识,也培养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了智力。

1.2.5 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使原本学生感觉沉闷、枯燥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显得生动起来,学生愿学、乐学,提高了授课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声音、形象直观的画面、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

1.2.6 多媒体进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的课堂,还可实现一般情况下很难开展的交互式教学。例如,在设计轴系时,我们可用轴系组装仿真软件,模仿真正的轴系安装过程:用鼠标点击拖动零件进行仿真安装,选择的零件及安装步骤正确时才能安装,并说明正确的理由;
错误时不能安装,并给出错误的原因。

1.2.7 现代工业发展很快,课本内容经常不能及时反映一些最新的工业发展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获得最新的信息,将其制作成多媒体素材,用在课件上或用投影等多媒体设施在课堂上做以介绍,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内容总有新意,学生所学知识与时代同步。

2 《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内容前后联系不是很大,这样,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的操作上就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各章节或者某个具体问题的需要来引入一段录像或用一个课件甚至几个图片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几种方式可以灵活使用。

2.1 录像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手段一般称之为电化教学,即用电视录像进行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我们安排了绪论中的内容以这种方式进行。通过录像中对历史的浓缩,对当前机械业的展示及对机械业未来的发展展望,让学生对整个机械行业的历史及其发展有个生动形象的简单认识。

2.2 图片模型辅助教学模式 此模式主要是利用教学模型、图片、图表、幻灯片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其教学设施简单,如挂图、幻灯机、视频平台等。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中机构的组成、动作原理等内容的教学所采用的一种简捷方式。它可以根据教师教学安排,随时出现在课堂中需要的环节。这种方式虽有一定的直观性,但不够生动,难以表达动态过程。

2.3 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 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是我校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构成也并不复杂:一台多媒体投影仪,一台笔记本计算机,一台视频平台及扩音设备等,即构成一个理想的多媒体投影教室。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方便地随时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说明一个问题或整个章节,可将电视、图片、幻灯教学集中到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中心、课件为主要方式的教学中。

如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为《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显示了巨大的优势。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课堂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质量,让学生轻松步入机械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于兴芝.《机械设计基础》课的CAI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2,(2)

多媒体技术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多媒体教学 积件库

1 引言

课件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第一代软件,曾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但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大规模开展,课件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表现为固定性、特定性、封闭性和完整性,课件一旦制作完成,修改甚为麻烦,不利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对象随意构造重组,也不利于不同的教师随意体现不同教学思想。我国教育界经过认真反思,提出了以灵活组合微教学单元和多媒体素材为基础的积件(integrable ware)思想。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工作平台(黎加厚和王旭卿,1997)。积件系统由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组成。其中的积件库是多媒体教学资源素材的集合,可将大量的知识信息素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自由使用。积件库的类型有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教学资料呈现方式库、教学策略库和虚拟积件资源库等。积件库的建设是制作出好的教学软件的前提和必备条件。

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积件库的构建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工程、机电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自身独特的结构和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器件、组件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新概念、新方法也大量出现,使得课程的信息容量增大。所以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如何在教学时数压缩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奠定一个丰厚、扎实、牢固的电子技术基础,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电路图占很大比重,模拟电路中电路图多,数字电路中图(表)繁,几乎每一堂课都有电路图出现。为便于讲解电路结构,也需要各种动画、视频资源等,以充分节省老师在画图中花费的不必要的时间,并更加直观显示信号在电路系统的变化过程。因此,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积件库的构建是十分繁重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积件库由教学资料库、教学单元库和在线测试与练习库等组成。大体构架见图1。

图1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多媒体积件库的构架

2.1教学资料库

教学资料库中存放着师生们平时搜集到的各种素材,它们被分门别类地存放于各子库中。如文本资料库中有教师的教案、备课资料和教学参考资料等,这些文本资料的格式分别为Word,txt或htm,pdf等。图像资料库中存放着电路系统功能的框图、电路图、复杂公式等, 对于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教学来说,图像库中素材的丰富与否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师生不断积累和完善。视频库中存放着平时积累和剪辑加工过的音像影像资料等。动画库中存放着为解决电子技术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制作的动画资料,它们一般用Flash或Authorware 等平台制作。利用Flash 制作较复杂的动画,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易演示的微观现象或比较复杂的变化过程可用Flash 制作动画来讲解,可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使得学生茅塞顿开。如:
在讲到半导体PN结内部载流子运动以及分配过程等内容时,由于载流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其空穴和电子的复合和飘移过程也十分令人费解,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在教学中如果用Flash 动画来模拟载流子的运动过程, 使运动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加深了对载流子的运动和分配规律的理解, 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另外对于涉及动态过程的教学难点, 如电路工作原理、电流路径大小变化、动态电量比较、放大器工作原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等, 用Flash 动画模拟可以变快为慢, 将动态变化形象化, 构建出科学的、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知识模型。教学资料库中的素材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存放,一般按学科知识点分类的方法比较好。如按图1 中教学单元库中的分类先分为五大类,然后每个大类下再逐层划分小的类别,如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类目下再根据逻辑代数的基础知识、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知识点进行分类存放,这样老师和学生在查找库资源时便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非常方便。

教学资料库中的资料是整个积件库的基础。在存放各素材资料时,应尽量将它们制作成通用性强的标准组件,以利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拷贝、加工和重组。素材入库时,也要严格掌握其科学性、真实性和美观性,避免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

2.2教学单元库

教学单元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以学科知识点为单元,精选教学资料库中的素材,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精心制作而成的教学软件。每个教学软件可大可小,但应尽量按照各个知识点为核心来组织,以提高教学积件与教材版本的无关性和通用性。为了便于资源共享,积件应尽量用其他教师可以修改的制作平台制作,如教师们通用的Power Point。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直接调用积件库中的积件在课堂上演示,也可以将各个积件自由组合,通过“超级链接”的方式生成适合自己的多媒体教案。

2.3在线测试与试题库

在线测试与试题库中存放着与教学单元库相配套的测试题库,它们可用网页格式制作,进行实时在线测试和计算机自动评阅。也可用Authorware的模板制作成试题积件供学生自测和课后练习。以前的试卷,教师平时积累的各种题型的文本资料,都可作为试题库中的素材。

3 积件式课件应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具有三个基本特征:①总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的服务;
②融教与学为一体;
③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由一系列教学形式所组成。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最传统的集体讲授法,在此基础发展的启发式、交互式( 研讨式) 、范例式、专题式、问题式、模拟式、循序渐进式、因材施教式等等若干改进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应遵循三个原则:①目的原则,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除具体课程特定目的以外还为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作用。高等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重视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站在这一培养目标的高度来选择和运用方法。②一体原则,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的融合,教和学、教师与学生两者密不可分、融为一体。③结合原则,实际教学过程是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根据教学的目的按照最优原则进行组合。基于上述原则,在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和课程积件的特点,适应于大学课堂教学,能产生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适合积件式课件应用的问题教学方法为例,在分析“射极输出电路”时,设计一系列讲授问题,如什么是射极输出电路?它的电路结构有什么特点?它在整个模拟电路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通过在积件库中调取电路,电路通过按次序出现的动画效果,配合以输入信号的波形输入后,逐步展示电路中各点的变化情况, 使学生能立刻注意到电路的变化以及变化的位置,清楚的得到问题的答案。

4 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都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有密切的联系。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就在于忽视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导致教学效果下滑,基于积件思想的多媒体教学给教师以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空间,我们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证实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积件库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要使积件方式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尚需在构建积件库和课堂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黎加厚,王旭卿.第二代课堂教学软件:积件[J].多媒体世界,1997(10):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