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汉语负迁移论文【五篇】

时间:2023-06-24 14:5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英语写作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存在的问题很多。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经常把汉语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这就势必会对学生的英语写作产生一些影响,这种影响既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汉语负迁移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汉语负迁移论文【五篇】

汉语负迁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
英语写作;
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91-01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英语写作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存在的问题很多。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经常把汉语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这就势必会对学生的英语写作产生一些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也就是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负迁移会对学生的英语写作带来影响和干扰。能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阻碍或干扰新知识学习的迁移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因而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主要出现的还是母语负迁移现象。

二、母语迁移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迁移理论

语言负向迁移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家拉多,他在《跨文化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在二语习得的环境中,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同时在语言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里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来自于Bloomfield,他以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观点对语言和语言学习作了详尽的阐述。随后,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Lado, 1957)、标记理论(marked theory) (Kellerman, 1979, Zobl, 1984)和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被用于母语现象的研究。

迁移(transfer)是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习得因素。在其发展历程中,有关它的定义是很有争议的。目前被人们普遍使用的概念是:“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的影响这一现象。母语迁移分为两种: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正迁移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而负迁移则会起到阻碍作用。母语负迁移除了知识的迁移外,还有技能、情感、思维等方面的迁移。所以在对待母语影响的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对待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尤其是母语思维负迁移对大学生写作的影响。

三、英语写作中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原因和对策

语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各个民族的个性特征和思维方式对语言的使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语是一种注重意合的语言,语句流散、疏放,上下文常常缺乏紧密、明显的句法逻辑关系,有东方人的含蓄、随性之美;
在汉语的语句中没有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数和态的一致,谓语动词也无须随时间和语态而发生词形变化,主从句之间没有明显的语句连接词,句与句之间注重内部逻辑的隐性连接(covert coherence)。英语无论是从词汇层面还是从句法层面都要求形式的一致和逻辑的严谨,英语中的时态、语态及名词和动词的单、复数形式等都要通过助词或词尾的曲折变化来体现,英语是注重形合的语言,注重显性连接(overt cohesion)体现出西方人的严谨之美。在写作训练中,如写作者不能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就会在英语中找出与汉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对等词汇,并用他们熟悉的汉语句法结构来组织英语句子,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中式英语,从而导致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

外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复杂而多方面的,它对中国学生的写作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与母语的思维模式和中西的语言文化差异有关。帮助学生避免和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从目前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越来越强调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英汉对比分析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既不完全依靠母语,也不全盘否定母语在外语习得中的正迁移影响,教学中注重母语和外语的比较,突出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和差异,通过重点讲解或操练等形式克服由于母语知识负迁移带来的困难,利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为外语教学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其次,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讲解词汇时注意让学生区分同义词的意义和用法区别,了解词汇之间的上下义关系。在写作练习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先从篇章入手,写作难度最好由浅入深,句型也要有梯度的从简单句逐渐向复杂句过渡,并最好在每次写作之前提供带有相应句型的英语范文附带教师的句法讲解和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英语思维,最终消除母语负迁移对外语习得的影响,在目的语学习及习得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熟练程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学生二语写作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有其复杂性。要克服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也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也并非一日之功。重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即有效利用正迁移,防止负迁移,并将负迁移转换成正迁移。

汉语负迁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二语习得 母语迁移 正迁移 负迁移

1. 引言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不能忽略已有语言知识对新知识的作用,即母语的影响。习得者将母语中的某些结构移植到目标语中,就是母语迁移现象。传统的语言学观点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或者说,干扰了二语习得。如学生的发音带地方口音,说出像I very like you等汉语式句子。外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都极力避免使用母语,要是使用会被看做没有水平的表现。母语必然会参与二语习得的整个过程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母语负面影响说”或“干扰说”都有片面性。

2.母语迁移理论

语言迁移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语言迁移理论指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母语的语音、语义、语法规则或文化习惯表达的一种现象。60年代,语言学家Lado基于行为主义理论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主要观点为:(1)二语学习者学习的困难程度与母语之间的语言差异程度存在直接关系;
(2)困难多以错误的形式出现,难度越大,犯错误的频率越高。第二阶段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由于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观点的影响,语言迁移理论遭受来自实践、理论和研究等方面的批评,失去了主导地位。第三阶段是自8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研究重新得到发展,特别是随着中介语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语言迁移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评价,它被视为语言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策略,一个复杂且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认知过程,人们从心理、语言及社会的角度深入和全面探讨迁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后来,Ellis提出“导致外语学习中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原因,是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1](206-210)”。在这之后,随着错误分析的深入,学习者所犯的错误被看做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并非语言迁移的作用[2](70-71)。目前,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同,并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3.母语迁移的分类

母语迁移按母语给二语学习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固有的旧知识对学习新知识起帮助促进作用;
负迁移即干扰,是指已有知识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

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当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同源词时(如英语和法语之间),正迁移便会在学习者词汇习得方面起到显著作用。

相反,负迁移使学习者在母语影响下难以掌握地道的外语,可能用自己的语言习惯套用,从而产生语用错误。母语干扰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石化现象”,即一种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永久地成为一个人说或写一种语言的方式[3](50-51)。如果学习者学习外语时出现石化现象,他的语音、语法和语用表达就会僵化。

4.母语迁移现象

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现象,我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下面从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举例说明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4.1语音层面的迁移

语音层面的迁移主要指母语在发音习惯和发音部位上的迁移,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发音技能的迁移。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这两种语言中有许多共同音素,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若学习英语就能轻松掌握这些共同的音素。英语中还有许多汉语没有的音素,造成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学习语音困难。如:汉语学习者通常会把“that”中的/?奁/发成/z/,“decision”中的/?廾/发成/z/,因为汉语中没有/?奁/和/?廾/音素。又如:汉语发音中没有辅音连缀,所以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说英语时,在读辅音结尾的英文单词时往往会拖音,如将desk/desk/读成/desk/。喜欢在辅音连缀间插入一个元音,把glue/glu:/读成/glu:/。

4.2词汇层面的迁移

词汇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在语言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词汇层面的负迁移可分为三个方面:词性、词义和词的搭配。汉英两种语言,汉语不像英语有词形曲折变化,学习者把一些汉语搭配迁移至英语中,对英语词性的敏感度低,常常犯词性误用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形容词、动词、介词等的使用上。形容词错误常见于含有be的系表结构中,学生误将形容词作谓语,be动词缺失;
动词错误主要体现在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上,学生往往把不及物动词当做及物动词使用。英语介词往往相当于汉语的动词,学生很容易按照汉语规则错误地将英语介词作谓语使用。

学生通常死记词典和教材中对英语单词的汉语释义,但是有些英语单词虽然汉语释义相同,但其内涵意义却相差甚远。如:delighted /delightful, pleased /pleasant, respectful /respectable,amazed /amazing等同根词,学生常常区分不清,出现混用的情况。

英语单词很多是多义的,在汉语中表达不止一种,按字面意义套会出现错误,要注意正确的词语搭配,如“heavy traffic”可能会被错误地表达为“busy traffic”。

4.3句法层面的迁移

在句法层面,母语干扰的表现明显。英语中,动词不同的形式,以及表明动作发生的时间可由各种时态、不定式和分词表示。但在汉语中,动作是否发生一般依靠的是句子当中的时间状语及一些词缀表示。如汉语说“我去”,“我昨天去那了”,英语表达为“I go”,“I went there yesterday”。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由于对句法结构不熟悉,总是在脑海中出现汉语图式,再逐字翻译成英语。汉语没有主谓一致问题,因此学生往往忽略英语的谓语词形变化。尤其是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或不可数名词,且时态是一般现在时时,谓语动词出错最多,规则动词常常忘记加s,不规则动词如have, do 等忘记变为has 和does。如:Now my dream come true.

5.结语

在二语教学中,母语对二语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应有效运用母语的正迁移,尽可能避免负迁移。通过语言对比研究,找出母语和目的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了解学习者的迁移倾向与学习难点,从而对症下药,适时适度纠错,深化词汇教学,强化语法教学,加强写作训练,解决学习者在二语学习方面的相关问题,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第二语言。

参考文献:

[1]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206-210.

汉语负迁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普通话 英语语音 正迁移 负迁移

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迁移是一种认知活动,体现了个体主动的心理加工过程”[1]。一些研究者着眼于各理论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将迁移概括为“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2]。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语言学习过程中。就语言迁移而言,其既包含不同语言之间的迁移,又包含同一语言内部的迁移,如英语词汇学习对阅读理解、英文写作的迁移。

一、语言迁移产生的条件和因素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3]。他明确指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竭力避免母语中介作用或迁移作用是徒劳无益的,也就是说,中国学生要学习英语,不能不受来自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因为汉语作为原有的经验,是英语学习一种认知上的准备,不可避免地参与其中。

继奥苏伯尔之后,语言迁移的条件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语言学习的生态系统包括周围环境系统或客观情境逐渐引起重视。以情境性迁移理论为代表,科德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并不能独立于具体的情境,相反,是与具体的情境相连的。”[4]通过与学习者的相互作用,情境成为完整学习的一个有意义的组成部分。为促进迁移的产生,应充分考虑情境特征在迁移中的作用,尽量使最初的学习情境与将来迁移时的情境保持最大限度的相似性,相似的情境特征将促进迁移。

除此之外,社会文化环境也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布鲁克斯认为,“学习并非获得一套孤立的抽象知识,而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5]。迁移反映了个体、个体的活动及情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外语的学习,都应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社会交往掌握语言,而不是孤立地学习书本上的语言知识。

二、语音迁移的主要形式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汉英两种语音的音位系统不同,音位的分布互不对应,所以,二者之间在发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践证明,普通话在英语语音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英语语音的掌握,另一方面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英语语音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妨碍学生准确地掌握英语语音。李庭芗先生指出:“英、汉对比的知识能帮助教师根据英、汉语的异同,预见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6]产生语音迁移及迁移程度大小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发音相似、发音差别大、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无的音、汉语中无而英语中有的音。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英语语音学习中有程度大小不同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一)语音的正迁移

宋慕义认为:“母语迁移在语音层面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7]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从文字表面来看,两种语言也不同,英语采用拉丁字母的书写方式,而汉语是典型的被称为方块字的笔画文字。但是如果我们细心对比,就不难发现表示汉字读音的汉语拼音和表示英文意义的字母是非常类似的。

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都采用拉丁字母的书写方式:英语有26个字母,而汉语拼音有25个,除了V这个字母以外,我们常用的汉语拼音的拼写方法和字母顺序与英文字母的拼写方法和顺序是相同的。因此,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记忆和书写英文字母是轻松的。

应有效利用拼音拼读规则学习英文发音,“音节是由一个或一系列音位构成的语音结构”[8]。中国学生可以借鉴汉语拼音拼读方法“三拼连读”,即把声母、介母、韵母连在一起,直接读出拼音音节,如把h-u-读出hu(花),拼出英文音标音素的组合,如:book/b/+/u/+/k/=/buk/。

(二)语音的负迁移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这两种语言中有似乎相同但实际上并不相同的语音,这些音位系统上的差异往往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音负迁移的主要原因。第一,汉语的韵母长短区别不明显,造成中国人发英语长元音[i:][a:]等时往往不够长,发短音[i][e][μ]时又不够短。因此,把it[it]读成eat[i:t],把lover读成larva。第二,分不清双元音和单元音。发双元音[ai]和[au]时,口的开张幅度不够大,把[ai]读成汉语的“爱”,把[au]读成汉语的“奥”,双元音变成了单元音――读[ei]听起来像[e],读late听起来又像let。第三,汉语音节通常以元音为核心,元音与辅音结合,音节界限分明;
而英语除元音外,还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连缀。初学者在结尾的辅音后面会不自觉地加上元音,例如把work读成worker,but读成buter。

由此可见,语音的负迁移是因为学生的普通话发音和感知习惯被迁移到另一种本族语中所致。

三、迁移作用的运用

普通话的迁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英语学习各个环节中的普通话迁移,无论是正、负迁移,还是回避或过度运用,都是二语学习必经的阶段。所以,在语音学习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正迁移,发挥普通话的正面作用,加速语音学习的进程,客观看待负迁移,尽量减少普通话的负迁移对语音学习的影响,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

(一)积极运用正迁移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普通话对英语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外语教学中,完全排斥普通话是错误的。因此,在我们的语音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普通话,充分利用其正迁移,发挥普通话的正面影响,加速语音学习的进程。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工作,尽可能促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正迁移。在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对汉语普通话与英语语音发音关系的研究,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训练,进而促进英语语音的学习,使汉语正迁移成为可能。

(二)客观看待负迁移

外语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者学会用外语进行交际,普通话迁移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质和量的区别。“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者在汉语及其方言中,语音的发音习惯基本定型,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语音方面的汉语负迁移,影响其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9]。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很大,西方学者莱杜在《跨文化语言学》里提出:“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是由两种语言的差异引起的,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并克服这种差异。”[10]所以,老师在语音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要领和地地道道的英语语音语调,还要教他们活的语音规律和习惯,尽量减少普通话的负迁移对语音学习的影响,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

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对于长期置身于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母语普通话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对迁移规律有正确的认识,有效利用普通话的正迁移作用,争取减少或消除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强化英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D.P.Ausubel.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8.

[2]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 D.P.Ausubel.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8.

[4]S.P.Corder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1986.

[5] Brooks.N.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Harcourt Brace and World,1980.

[6]李庭芗.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7]宋慕义.略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正向迁移现象。外国语言文学论丛,1999.

[8]邓炎昌.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汉语负迁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武汉方言 l/r 正负迁移

一、引言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承接南北,连贯东西,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武汉从古至今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抑或文化上都受南北、东西的影响,武汉人使用的语言自然也不例外。汉语有方言区,这些方言包括“官话”和其他方言,武汉方言属于西南官话中的“武汉-天门片”,即“武天片”。

二、语言学习中的迁移理论

迁移是个心理学术语,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runer把迁移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即非具体迁移。另一种迁移叫做“训练的迁移”,即技能的迁移,主要表现在技能的训练方面。人们在学习新的事物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编码中进行比对,进而完成习得,这种比对如果能促进习得的完成,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反之,则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母语的习得是我们的本能,我们尚是孩童时就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母语,所以当我们在一定年纪开始学习外语时,我们会下意识地使用母语图式和编码,即把母语的模式用在习得外语中。这种迁移使用有时会促进我们的学习,形成正迁移;
有时则相反,形成负迁移。

三、武汉方言中/l/r/声母对英语发音的迁移研究

1.武汉方言概述。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历来是人口集散地,各种文化长期在此交汇,形成了特有的武汉方言。武汉方言与周边地区的方言在词汇、语法,特别是语音语调上差异巨大,形成了独特的“方言岛”。武汉方言共有(包括零声母在内)20个声母,53个韵母,5个声调,没有卷舌音。此外,武汉方言和其他许多南方方言一样都有个特征,即/l/n/不分,/n/靠近/l/。今天我们着重要论述的是武汉方言中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在很多情况下/r/音会发成/l/,如热水(re shui)要发成(le sui)。

2.武汉方言中/l/r/声母对英语发音调查研究。武汉方言中/r/很多情况下被发成/l/是否会对英语学习造成影响,形成负迁移呢?为了搞清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田野调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1)田野调查研究。在调查之前,我们形成了调查方案,决定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进行调查,被试一定要是武汉土生土长,并且母语是武汉方言的学生。调查方式是直接到这些学校门口随机抽数量相同、年级相同的男女生读下列句子,并进行录音(设计问卷时,下列大写单词并未大写,此处为行文方便采取大写):

1) In one LENGEND,the LEMON verbena was regarded as the symbol of justice. Do you think it is RIGHT?

2) The sun RISES,illuminating the surface of the RIVER. I take the LIBERTY of reading the files while LILY is busy feeding her pet.

3) The LOCATION of the village as shown in the map was originally a LOW area down the mountain besides the RIVER.

4) Tom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his last movie,and then he RETIRED.

5) LEAVE RIGHT away,or you’ll be LATE.将以上录音转写成书面语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这些以武汉方言为母语者皆没有出现如预期中的负迁移,即在习得英语语音时,将/r/发成/l/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几乎所有的被试都能准确读出/r/音,而在其方言中,他们仍将/r/读成/l/音。

(2)原因分析。一般来说,母语的缺陷都有可能给外语习得造成负迁移,但武汉方言中这一显著的发音特点却没有给外语习得造成任何影响,原因何在?

第一个,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其教育水平足以克服这一可能存在的负迁移。武汉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扼守长江汉江交汇处。汉口方言是“武汉腔”的代表,而汉口曾经作为通商口岸,商业异常繁荣,与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山镇并称“四大名镇”。改革开放后,武汉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开始腾飞,其教育产业,享誉全国。从小在如此优良的教育环境下成长,孩子们在语言关键期结束之前早就克服了母语方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规避了母语方言的负迁移。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武汉方言虽为一个“方言岛”,但与其周边的方言一样,属于西南官话,而西南官话的/r/音一般不会发错,不会对外语习得产生不良影响。武汉作为中心城市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整个城市必然分布着许多湖北省内及其周边县市的人口,这些人在武汉市内相互影响,/r/就仅仅保留在了母语方言中,在学校学习时,学生自然就不会出现母语负迁移了。

四、小结

武汉方言发音有别于周围方言,形成了独特的“汉腔汉调”,其发音中/r/一般被发成/l/的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外语教学中,发音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点之一,从上文的调查分析中可知,武汉方言的这一独特的发音习惯并不会造成负迁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很多,经济原因、地域原因,甚至普通话的普及也部分程度地规避了这一负迁移。

参考文献:

汉语负迁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二语 负迁移 写作

一、母语负迁移理论

在外语习得中,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已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母语迁移”(L1 Transfer)现象。正迁移是指在外语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借用母语的某些形式,刚好这种借用符合外语的习惯,结果是正确的。负迁移刚好相反,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外语的习惯,或者不被该语言的本族人接受。负迁移会造成语言错误及学习困难,是造成语言偏误的根源之一。学习者不由自主地将母语的特性和结构转接到外语上,出现语言错误。也可以说,习得中的语言错误主要源于母语,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越大,负迁移现象越多,学习的困难越大。

二、母语负迁移在写作中的表现

第二语言写作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同时是一种思维和文化模式转换的行为。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就是从汉语的思维和文化模式向英语的思维和文化模式过渡。在这种深层的思维和文化的转换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受到汉语母语的干扰,从而在写作中大量出现汉语负迁移的痕迹,以致转换不能顺利实现,这就是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词汇方面

(1)搭配不当

汉语说“遵守期限”,于是学生便会写成:observe the deadline,殊不知,地道表达应为:meet the deadline。

汉语说“学习知识”,于是学生便会写成 :learn knowledge,殊不知,地道表达应为:acquire (gain)knowledge。

(2)逐字翻译

比如:我非常钦佩这个商人。有些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于是写成:
I very much admire this businessman. 但是正确的写法应该是:I admire this businessman very much.

(3)褒贬不明

中文中有些单词的褒贬意思在英文中有时会有所改变,而有些英文单词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学生对此经常感到困惑。比如:相当,可以用rather ,fairly 表达,但rather带有贬义,fairly带有褒义。例如:You did fairly well but he did rather badly. 这两个词就不能不换。

(4)词序不同

中文中有些固定成语广为人知,但翻成英语顺序却要改变。下面举些例子:东南西北:north south east and west 衣食住行:food clothing shelter and transportation,生老病死birth illness old age and death。

(5)文化冲突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中国学生在写作往往由于文化背景的缺失,在写作时套用中式思维。中国人写地址习惯从小到大,如:江苏省苏州市西街3号,而英美人写信则用:NO.3 West Road,Suzhou,Jiangsu。

2.句法方面

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经常不按照英语的句法规则,生搬硬套汉语句势,用习以为常的思维理解或组织英语句子。因此,句法负向迁移造成的语法错误屡见不鲜。

(1)句型误用

他建议我接受邀请。

He suggested me to accept the invitation. (F)

He suggested that I accept the invitation.(T)

(2)主语缺失

英语与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音体系,英语以形驭意,属于显性连接,突出的是主语,而汉语以意统形,属于隐形连接,突出的是话题。例如:This evening has a great event. 又如:The castle can live hundreds of people.这两个句子都是中国学生由于长期受母语注重主题而犯的错误。

3.篇章方面

不同的语篇模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英语语篇模式呈直线型,喜欢开门见山。汉语则采用螺旋型,即对主题的论述不是通过直截了当,而是转弯抹角地从各种角度间接论证主题。

三、解决途径

1.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英语阅读

教学中,老师一方面应帮助学生在词汇、短语、表达方式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多介绍地道的英语句型,分析文化差异,同时加强英语阅读。根据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只有在足够输入的情况下,才能较好地输出。

2.加强英汉对比

英语对比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多收集有关母语思维模式负迁移的范例与资料,在教学中适当地作汉、英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白造成负迁移的原因,从而有效克服负迁移。

四、结语

语言的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二语习得特别是英语写作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我们不仅要从词法、句法和篇章上加强练习,而且在平时学习中应该注重点点滴滴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真正提高英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ramon,1982.

[2]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