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处级试用期总结【五篇】

时间:2023-06-24 16:2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作为一名教学管理人员,我学习了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时刻将职责放在心头,学习老领导和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并努力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始终保持了昂扬的精神状态,高标准、高质量狠抓各项工作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处级试用期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处级试用期总结【五篇】

处级试用期总结范文第1篇

一、充分认识岗位职责,当好新角色

作为一名教学管理人员,我学习了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时刻将职责放在心头,学习老领导和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并努力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始终保持了昂扬的精神状态,高标准、高质量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法学系虽然建系时间较短,规模也不是很大,但是基本工作、任务与大的院系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特别是教学工作依然是琐碎、庞杂的、责任重、要求高,而且去年正值学校教学评估,教学副主任的责任就更大,担子更重。加上办公室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尽管在任命之前自己就一直协助法学系主任主管我系的教学工作,对业务比较熟悉,但是学校任命之后有了明确的岗位和责任,自然就要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要求。为尽快适应这一转变,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我的脑子里始终有这样的一个宗旨:“我能在这个岗位,是组织的信任,是广大教职员工的信任;我拥有现在职责是组织赋予的,更是广大教职员工赋予的。我的一言一行都要对党组织负责,对广大教职员工负责。我的岗位是为教师学生服务的岗位,没有任何不能被超越的特权,没有任何不同于他人的优越。”因此我在任职的第一天开始就不断提醒自己:做人要老实,做事要踏实;对己要严,对人要宽。

二、抓紧学习,做好各项工作

在以上的指导思想下,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熟悉工作规则,规范工作行为。

1、抓紧时间学习岗位职责,尽管在任现职以前就一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但是,现在角色不同了,不仅应当熟悉教学管理的各项规则还必须熟悉学校的关于干部管理的各项规定。

2、还在各种场合以各种方式向其他领导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好的工作方式方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的政治修养,主要也是改变学习方法,逐渐该原来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学习的状态。

其次,踏实做好分管工作。

在一年的工作时间中,不重形式,不图虚名,但求实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及时、高效、有创造性的完成迎评促建工作;

处级试用期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龙麦33;
密度;
施肥量级;
产量

1.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区设置在黑龙江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园区,土壤质地为黑土,前茬大豆,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5.53%,碱解氮217mg/、有效磷28.37mg/、速效钾154.5mg/、PH值5.31。

两年度各项试验均在大豆茬实行秋整地春耢地的土壤条件下实施,播种采用人工播种,行距15cm,播深5cm,采用8行区,行长5米。每小区面积6m2,播后镇压,田间管理及化学除草同大田。2009年度试验设计为随机区组,三次重复。主处理(A)因素为密度A1:400万/hm2、A2:500万/hm2、A3:600万/hm2,A4:700万/hm2,A5:800万/hm2,副处理(B)因素为施肥力量级B1:165/hm2、B2:195/hm2施肥比例为N:P2O5:K2O=1.25:1:0.4。2010年度试验设计为随机区组,三次重复。裂区设计,施肥比例N:P:K=1.25:1:0.5,每小区面积6m2,每次重复20处理区。主处理(A)为4个密度级:450万/hm2、550万/hm2、650万/hm2、750万/hm2,副处理(B)设5个施肥级量,氮磷钾纯量:75kg/hm2、120kg/hm2、165 kg/hm2、210kg/hm2、255kg/hm2。

2.结果分析

2.1优质春小麦龙麦33肥密试验产量结果分析

表1为2009年度平丰年优质春小麦龙麦33肥密试验结果分析产量区间在6697.8-7031.3kg/hm2。方差分析处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通过表中各处理间比较分析,施肥量级间差异不大,说明优质高产春小麦龙麦33施用氮磷钾纯量级在165-195/hm2区间内较适宜,密度水平以600万/hm2左右较佳。

表2为优质春小麦龙麦33肥密试验2010年度平年试验结果,试区的产量区域为5864.0-6558.8kg/hm2,各密度与施肥量级最佳组合为A1B2、A2B1、A3B3、A4B3,产量水平分别为6169.8kg/hm2、6531.0kg/hm2、6197.5kg/hm2、6558.8kg/hm2,方差分析结果为主处理A及交互项达显著水平,说明密度处理间与交互项处理间差异显著,是影响产量主要因素,(F=4.59>F0.05(3.14)=4.53),通过分析以中高密度级及中施肥量级较好。

2.2优质春小麦龙麦33肥密试验产量结构因子分析

表3为2009年度优质春小麦龙麦33肥密试验产量因子构成,通过表中分析,在今年的气候条件下,株高在100-107,有效小穗数13个左右,穗粒数26.4-39.2粒,千粒重44g左右。由于中后期降水频率高,降水量超历年,生育期拖后。

表4为2010年度平年优质春小麦龙麦33的产量构成因子结果分析:各试验处理的株高在87-95cm间,有效小穗数13.5-17.0个,穗粒数25.4-41.4粒,千粒重45g左右,容重785g/L左右。

表1 优质春小麦龙麦33不同肥密试验结果(2009年)

表2 优质春小麦龙麦33不同密度及不同施肥量级裂区试验(2010年)

表3 优质春小麦龙麦33不同肥密试验产量因子构成(2009年)

处级试用期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超级稻;
密度;
超高产群体;
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3-0001-03

袁隆平院士领衔实施的农业部超级稻超高产攻关项目,在全国36个省市开展了超级稻百亩片超高产攻关,2014年单产达到了15.4t/ha。灌阳县是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攻关项目的协作攻关县,在2014年取得了14.17t/ha的高产。为进一步提高超级稻攻关产量,2015年灌阳县开展了超级稻不同插植密度田间试验,探索不同插植密度超级稻的群体性状,为构建超高产群体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在广西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进行,海拔350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3℃,无霜期286d,年均日照时数1400h,年降雨量1570mm。试验田位于灌江东岸,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耕层30cm。前作为绿肥,绿肥鲜产3000kg。

1.2 试验材料及设计

试验水稻品种为“Y两优900”。试验设5个处理,全部采用宽窄行人工手插。处理1密度0.8万蔸,667m2,规格(63.4cm+20cm)×20cm;
处理2密度1万蔸,667m2,规格(46.6cm+20cm)×20cm;
处理3密度1.2万蔸,667m2,规格(35.6cm+20cm)×20cm;
处理4密度1.4万蔸/667m2,规格(27.6cm+20cm)×20cm;
处理5密度1.6万蔸,667m2,规格(21.6cm+20cm)×20cm。每蔸插2粒谷种。小区面积21m2,随机排列,3次重复。为便于各小区能独立搁水晒田,试验田深开环田沟,重复间深开排灌沟,沟沟相通,小区间垒土埂,土埂上扎尼龙,小区外设保护行。

试验田于3月24日播种,塑盘半旱式育秧,低拱架覆盖尼龙防寒,4月21日移栽,移栽秧龄3.8叶。试验按“水气平衡栽培技术”管水_引,各处理当茎蘖达到15万苗/667m2时,及时搁水晒田,其它田间管理按超级稻攻关栽培技术实施。

1.3 调查内容

记录各处理的生育期。每处理定10蔸禾苗,每7d调查叶龄、茎蘖动态。收割前,每小区取样3蔸,进行室内考种。分收各小区,称干谷重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茎蘖的影响

在统一栽培管理下,处理5茎蘖于5月10日率先达到15万苗/667m2,进入搁水晒田期。各处理依插植密度的递减顺次进入搁水晒田期,最迟的处理1,于5月19日茎蘖到15万苗/667m2,与处理5相距9d。不同处理达到茎蘖高峰值的时间相同,都在6月4日达到茎蘖高峰值。茎蘖峰值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处理1茎蘖峰值为20.4万苗/667m2,处理5茎蘖峰值为34.9万苗/667m2。单位面积的有效穗随插植密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适度密植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成穗率随密度增加有下降趋势,但各处理成穗率普遍较低,最高的处理1为61.1%,最低的处理5只有51.4%。说明试验对无效分蘖的控制效果不显著(见表1)。

2.2 不同处理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叶片数没有影响。随插植密度增加不同处理的株高有降低的趋势,处理1比处理5高5.2cm。生育期随插植密度增加有减少趋势,处理1生育期155d,处理5生育期152d,相差3d。差异来自营养生长期(见表2)。

随密度增加有效穗有增加趋势,但当有效穗增加到17.04万穗/667m2,增加幅度显著减少。而穗粒数则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少。在有效穗增加和每穗粒数减少的综合作用下,密度从处理1增加到处理3时总颖花数达到最大值,密度继续增加总颖花数逐渐下降(见表3)。

结实率随密度增加略有下降,千粒重受密度的影响较小。各处理的结实率都达到90%以上,千粒重达25g以上,显著高于种子审定公布的指标。

试验各处理都取得了较高产量,处理3产量最高,达到了920.7kg/667m2。产量从高到低依次顺序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5、处理1。对试验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不同处理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处理间产量进行比较,处理3与处理4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2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与处理5、处理1之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4与处理2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处理1之间产量差异显著。处理2与处理5、处理1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见表4)。

3 小结与讨论

(1)一般研究认为高产水稻群体单位面积有效穗对理论产量贡献率最大。因此,在一般的高产栽培中,往往把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作为高产攻关的主要措施。本试验结果证明:有效穗和每穗粒数不是同步增加的,有效穗的增加伴随的是每穗粒数的减少,单纯的提高有效穗不能实现超级稻的超高产。单位面积的总颖花数与产量成正相关关系,构建合理的目标群体,努力提高总颖花数,才是超级稻超高产的攻关方向。

(2)成穗率高,是高产群体的基本特征之一。但试验各处理的成穗率并不高,最高的处理1只有61.1%。其主要原因是南方稻作区,气温上升,分蘖发生迅猛;
降雨时间多,搁水晒田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茎蘖达到15万苗/667m2开始搁水晒田,时间稍迟了一点。将搁水晒田时间进一步提早,同时强化分蘖肥的“促、控”措施,完善“良种、良法、良田、良态”技术的配套应用同。努力将分蘖成穗率提高到75%以上,是我们今后着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处级试用期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播种密度;
影响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138-01

为了提高纳雍县的小麦产量,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增加总产量,通过在百兴镇刘家寨村进行小麦不同播种密度对小麦条锈病影响的试验,探索纳雍县适宜抗小麦条锈病的播种密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置在纳雍县百兴镇刘家寨村陈家寨组一农户的责任地内进行,土质为黄壤土,土壤肥力均匀,中上等。供试小麦品种为丰优5号,千粒重26 g,由当地农户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安排5个栽培密度处理,分别为处理A:基本苗210万株/hm2(播种量54.0 kg/hm2);
处理B:基本苗270万株/hm2(播种量70.5 kg/hm2);
处理C:基本苗330万株/hm2(播种量85.5 kg/hm2);
处理D:基本苗390万株/hm2(播种量102.0 kg/hm2);
处理E:基本苗450万株/hm2(播种量117.0 kg/hm2);
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4 m2(8 m×3 m),共15个小区,试验区总面积360 m2。小区间不设走道,重复间走道0.4 m。

1.3 试验实施

2013年10月19日播种,播种方式为净作撒播[1-2]。出苗日期为10月29日。每小区用农家肥70 kg作底肥;
用尿素1.2 kg分2次作追肥,11月29日用尿素0.6 kg作提苗肥施用,2014年2月15日,用尿素0.6 kg作拔节前期肥施用[3-4]。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出苗10 d后至成熟期每10 d进行1次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采用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样40片(株)叶片,调查小麦条锈病的普遍率和严重度(1级:孢子堆占整片叶片5%以下;
2级:孢子堆占整片叶片5%;
3级:孢子堆占整片叶片10%;
4级:孢子堆占整片叶片25%;
5级:孢子堆占整片叶片40%;
6级:孢子堆占整片叶片65%;
7级:孢子堆占整片叶片80%;
8级:孢子堆占整片叶片100%。并计算普遍率、平均严重度、平均病情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5-6]:

普遍率(%)=发病叶片(株)数/调查总数×100

平均严重度(%)=100×∑(各级严重度×各级严重度病叶数)/调查总叶数;

病情指数=平均严重度(%)×普遍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处理D、E、A之间发生小麦条锈病差异不显著,处理B和处理C之间发生小麦条锈病差异不显著,处理B、C与处理D、E、A之间发生小麦条锈病存在显著差异。处理B与处理D、E之间发生小麦条锈病存在极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基本苗270万株/hm2(播种量70.5 kg/hm2)处理与基本苗390万株/hm2(播种量102.0 kg/hm2)、基本苗450万株/hm2(播种量117.0 kg/hm2)之间发生小麦条锈病差异极显著。因此,建议纳雍县栽培小麦从抗小麦条锈病方面考虑,以基本苗270万株/hm2(播种量70.5 kg/hm2)为佳。

4 参考文献

[1] 陈雪荣,高慧,陈世敏,等.45%硫磺三唑酮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3):88,96.

[2] 黄瑾,曹世勤,贾秋珍,等.小麦品种绵麦37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J].麦类作物学报,2014(5):698-702.

[3] 李月卫.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7):58-59,61.

[4] 苏锋,雷忠朝.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2(6):32.

处级试用期总结范文第5篇

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是水稻高产的关键之一,这已被诸多的学者所关注。研究表明通过超前搁田、深灌水和合理施肥等措施可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使成穗率由原来的60%~70%提高到80%左右。但是由于受技术掌握的程度、排灌设施、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成穗率的提高仍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本试验试图通过简便的化控技术来解决控蘖问题,在不同时期喷施GA3达到控蘖及提高成穗率的效果。

2.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垦鉴稻6。

2.2 试验地点及情况

本试验在前进农场科技园区进行,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4月8日播种,5月12日插秧,施肥量为尿素12kg/亩、磷酸二铵7 kg /亩、硫酸钾10 kg /亩,灌溉、除草等田间管理均按照水稻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

2.3试验药剂

赤霉素浓度为10PPm,每亩药液用量约为50kg。由于赤霉素结晶粉末不能直接溶解于水,易溶解于酒精,把塑料袋内结晶粉末倒入量杯或碗中,加少许酒精,用筷子搅匀,使其完全溶解后再倒入喷雾器水中,充分搅匀后进行喷雾。

2.4试验设计

处理1 赤霉素在分蘖盛期喷施;

处理2 赤霉素在拔节期喷施;

处理3 赤霉素在始穗+抽穗+齐穗喷施;

处理4 空白对照

每处理三次重复,每小区50m2,随机区组排布。

处理一5月30日喷施;
处理二7月2日喷施;
处理三7月13日喷施。

3.调查项目及方法

3.1 生育时期调查

处理一植株株高低于其他处理可能因素为水稻体内赤霉素受体受到破坏,接收赤霉素信号变低,致使植株矮化。

3.2分蘖及成穗率变化

四个处理走势基本保持平行,说明说明赤霉素对水稻分蘖基本无影响,处理四分蘖较低原因为插秧时期基本苗数低于其他处理。

3.3病害调查

调查褐变穗、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等水稻常见病害,划分分级标准,计算发病率及病情指数。

今年主要病情为纹枯病与鞘腐病,8月20日调查结果显示:处理二、处理四纹枯病中度发生。

3.4倒伏情况

记录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数)。倒伏程度分为:

0级(直)植株直立不倒 1级(斜)茎杆倾斜15度

2级(倒)植株倾斜15—45度,穗部接地 3级(伏)植株倾斜85度以上,茎杆伏地

8月29日,暴雨,大风导致各处理有不同程度倒伏。处理一1级倒伏,倒伏面积10%;
处理二1级倒伏,倒伏面积10%;
处理三2级倒伏,倒伏面积20%;
处理四3级倒伏,倒伏面积40%。

3.5产量及品质

成熟期进行室内考种测产,调查株高、穗长、每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收获期每个小区取3个点,每点1m2。

处理四相对于处理一、处理二及处理三都呈极显著差异,处理三对处理二、处理四亦呈极显著差异,因此赤霉素对产量有增产效果,拔节期尤为显著。处理四结实率远低于其他处理可能原因为倒伏面积过大。

4.试验总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