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来,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努力探索,在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方面成效显着。因为一是会计人员能独立于单位履行监督职能;二是实现了事前监督,从源头扼制了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体现了集中的优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新会计论文【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新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各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来,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努力探索,在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方面成效显着。因为一是会计人员能独立于单位履行监督职能;二是实现了事前监督,从源头扼制了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体现了集中的优势,一有制度出台,都能及时、全面实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困难制约着会计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而且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会计核算中心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责的同时还需兼顾公平、倡导服务。本文拟就如何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会计监督作用,提几点建议。
一、统一标准,健全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核算中心最能全方位、第一时间地实施会计监督,只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统一的经费支出标准作为依据。而现今,很多财务行为仍然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有的规定不明确;有的现行的标准与实际有较大差距而操作性不强。这就急需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细化、统一的支出标准并经常更新(要细化到具体费用支出,如办公费、邮电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项目经费的使用等),再借助会计集中核算自身的优势,相信全面、严格地履行好会计监督是没有问题的。会计核算中心也可以通过积极收集、总结日常会计监督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主管单位财政部门或通过财政部门向政府报告,在不违反上级有关制度、文件规定的前提下,及时制定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经费支出标准。
二、上下联动,构筑会计监督体系
新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新颁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在进行正式的实施以后,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便是医院怎样才能有效的适应目前形势的发展以及相关内容管理的需要,以及如何对现行的《医会准则》实行有力的改革。笔者主要就目前医院财务相关的会计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对医院内部财务会计制度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参数,并且就医院内部现行的财务方面的会计制度内容的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财务会计 新会计准则 医院
一、目前《医会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完成,每一家医院都根据我国的《医会制度》为根据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对医院内部相关表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在实现对医院内部再生产的同时对相关的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绝大部分的医院相关的会计工作也实现了现代化以及现代化;个别大型医院还对总会计师责任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践行,使得会计工作逐渐向现代化以及规范化靠拢。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会计制度中还有很多的纰漏以及不足。
(一)医院坏账准备相关的提取并不完善
医院的坏账准备会随着社会统筹病人的增多而不断增多,即使医院医保制度执行得很规范,也会以“超大盘”的形式而扣减,有时扣减率高达30%。虽然医院可以按会计制度计提坏账准备,但计提的坏账准备远低于可能发生的坏账。坏账准备按国家统一的比例提取,且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须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冲销,致使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在账上,妨碍了资金的周转,也使医院的流动指标、偿债能力失真,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二)虚假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在医院对《医会制度》进行执行的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方面并不依照折旧金计算。在医院的资产负债记录表上,对于固定资产项目数额的记录只是记录为原数额,并没有进行有效地折旧处理,使得实际资产数额与财务报表上的记录之间存在较大的出入。
(三)并不能将无形资产有效的资本化
对于医疗行业而言,其本身就是高风险以及高技术的行业,对于其无形资产而言,绝大多数属于精神财产以及知识财产。医院为了实现对自身发展需求最大的适应,一定会开展一部分有极大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需要的费用支出较大,如果不能将其有效的资本化,将其有效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中,那么对于后期开展的财务考核结果以及收支结余而言,将产生极大的不真实。
二、在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下对医院财务会计相关的制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办医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会计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而存在,具有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特点。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原制度理论及相关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为日益扩大的医院经济活动提供了有用的计量和确认方法,因此,借鉴新会计准则完善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实现不同类型的医院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方面的趋同性势在必行。同时,根据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通用报表体系,对医院的净资产科目、财务报告的列报等内容进行表述和修订,使各类医院发生相同或相似的交易及事项达到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三、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对医院财务会计相关的制度进行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对医院内部无形资产的核算
对于医院而言,其无形资产的涵盖范围以及涉及面非常的广阔,并且绝大多数属于精神财产以及知识财产。比如每一家医院的临床研究结果、医院本身的社会形象或者是医院医疗信誉等等,所以,笔者建议医院在统计负债表中可以增加无形资产这一个项目,实现对医院资产实际情况的完整反映,使得医院的资产信息全面化,并且可以很好的切合医疗市场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应该对医院实际的无形资产进行准确的计量、核算,并且合理的确认,同时可以按照每一个时间段进行平均摊销,在记录是,可以归纳到对外医疗服务的成本项目中。
(二)做好提取坏账的准备
对于医院而言,其坏账主要便是与应收取医疗款项有管理,正是因为这样,在进行提取坏账的准备过程中不能将病人的医药费款项包括其中,必须以:应收取医疗款项+应该收取的在院病人应付医药费-预取的医疗费款项+其他类型的应收取款项作为整个坏账准备条件下的提取技术。针对某些并不能有效回收但是数额又相对较大的坏账而言,在对当前收支平衡不造成任何的影响的情况下,直接在支出中进行相关的数额冲销。
(三)对固定资产相关的折旧方法进行有效的完善
在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中,并且将以可以对固定基金账户进行取消,增设一条累积这就账户条款,在医院资产的负债表中可以作为医院实际固定资产相关的备抵科目,使得医院本身的会计报表可以对医院的净资产、收支结余以及资产进行有效、真实的反映。根据我国目前所实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而言,从实际来讲,医院对一些已经淘汰的设备或者是毫无价值的存货都必须确认为资产项目中的一项,正因为这一条使得企业财务报表与实际资产数量并不符合,而对于企业而言,使其提供的财务相关的信息也毫无可靠性与真实性可言。笔者建议此处可以参照我国《固定资产》中相关的规定,在医院财报表“固定资产”项目下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维修资金”子项目。并且对医院病房、设备维护等所需要的资金进行核算,同时对固定资产专修所造成增加的价值进行可靠的反映,实现对资产价值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的保障。
王振宇,马飞.新医改政策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的影响.中国卫生经济.2009.28(9).
新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新会计准则的实行
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2005年,财政部先后了6批包括22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全面梳理、调整和修订了1997年至2001年期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
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会[2006]18号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体系最终构建起来;
2007年1月1日,上市公司开始执行财政部的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对其他企业采取鼓励执行的措施;
2008年,财政部又推出了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执行会计准则体系;
2009年,所有大中型企业都开始执行这套新会计准则体系。
(二)宏观会计监督的意义
会计监督分为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所谓的内部会计监督就是通过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或者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内部审计等工作来监督,也就是微观层面上的会计监督系统,而外部会计监督就是国家相关部门或组织在得到授权或受托的条件下对指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部会计监督主要由社会会计监督和政府会计监督组成,前者是民间审计监督,也就是中观层面上的会计监督;
而后者是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进行的监督工作,也就是我们主要讲的宏观层面上的会计监督。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对宏观会计监督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如果监督到位,就可以有效防治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有效地反馈新会计准则执行的效果,及时完善新会计准则体系,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反之,会计监督不到位会影响会计监督的整体效果,会计———这一国际商业语言的份量也会随之降低。
二、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宏观会计监督现状
(一)来自新会计准则的积极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全面、规范性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重实质更胜于形式,以经济交易等经济实质取代经济业务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会计计量和确认,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标准,更加可靠、相关,也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1.可靠性。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所谓可靠性是指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应该真实有效,能够正确反映其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经济交易实质。新会计准则更能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企业披露会计信息时,要以实际进行的事项或交易作为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的依据,确保会计信息内容的完整、真实、可靠。除了在基本准则中强化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新准则在《借款费用》《资产减值》等具体准则中也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详加规定,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拿期末资产价值计量来说,新会计准则要求把使用公允价值列为其基础,这种新型计量方法能提高资产账面价值的真实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更加可靠。2.相关性。所谓相关性是指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即确保信息能在使用者决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信息相关的立足点即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具体来说就是在决策作用前提供给决策者可靠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就达不到信息相关的目的和作用,所以,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针对信息受众来说的。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为企业长期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放弃过去一些不利于信息相关性的计价方法,提高了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同时新会计准则加大了信息披露的力度和范围,不但允许使用者通过表内数据了解企业资金的流量、财务状况等信息,同时可以通过表外数据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实现科学决策。3.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较之过去,新会计准则更加重视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为便于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具体准则明确了各项资产定义以及确认的标准。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新会计准则特别强化了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等领域的应用,新会计准则内容的规定更加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特点,因而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来自新准则的挑战
1.监督机制方面
自2007年我国实行新会计准则以来,会计监督工作受到诸多挑战,首先表现在管理机制无法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未能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行政监督仍居于主导地位,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不足,难以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即充分发挥以健全财务收支内部约束机制为重点的内部监督和以加强注册会计师认证机制为重点的社会监督两大监督力量,提高政府对会计监管的能力。但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内部缺乏约束机制,监督制度并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会计监督不独立,一些管理者凭借“权力”任意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干扰正常的工作程序,使会计监督形同虚设。相关法律法规松散,难以对会计监督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导致实际工作中无法可依,出现“钻空子”的情况。
2.监督内容方面
新会计准则内容调动较大,规定更加具体、细化。在会计计量上,除了规定不同资产类型,要采用不同计量属性,还规定即使隶属同一资产类型,因其来源不同,也要采取不同的计量属性。比如,企业合并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则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操作难度较高,易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监督的难度增大。在会计目标上,新会计准则更为强调会计信息对于经济决策的重要性,要求加大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和程度,改变过去会计信息主要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会计信息标准上,新标准要求会计管理人员能够正确把握经济实质,打破外在假象的迷惑,保证会计计量的有效性、合理性。“公允价值”成为衡量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标准,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力量较为薄弱,“公允价值”尚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给会计监管的质量带来了挑战。
3.监督人员方面
由于新准则变动内容多、变动幅度大,一次性出台大量具体规则,极大考验了会计监管人员的应变能力和业务水平。只有监管人员熟练掌握、正确理解新会计准则,才能真正提高会计信息输出的质量,最大程度地发挥监督作用。新准则对会计监管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新会计准则引入了一些全新的会计理念,比如“公允价值”,使资产计量不再局限于审计师和报表编制者的专业知识范围,同时需要定价服务机构予以配合,提供专业资产估值的服务。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包括一系列针对金融、房地产、生物资产等特殊领域的具体准则,专业性强、技术性高,要求会计监管人员能够相对了解具体行业的特点,避免会计信息的失真。当前,我国会计人员队伍素质虽然有所改善,但整体上仍很一般,学历结构、学历层次、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弱,难以达到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4.监督理念方面
新会计准则在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过程中,完成以原则导向代替规则导向的转变,不再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具体规则的硬性规定,而是使其根据自身职业能力的判断进行会计信息处理,灵活性得到提高的同时,道德风险亦同样增加。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督理念和监督意识如何之于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的会计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会计监管工作的难点。如何在“以原则导向为主”的新会计准则环境下,权衡临界标准,提高会计信息监管的质量,避免因新会计准则的模糊性而产生新的会计监管问题,是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当前,我国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职业操守比较低,会计监管人员和被监管人员沆瀣一气的事件也偶有发生,加强会计监督理念势在必行。
三、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宏观会计监督的改善
(一)健全会计监督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虽然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对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等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因此,为使会计监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必须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企业审计准则》。通过完善监员督制度,明确会计监管各部门的职责、权限范围,实现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最终形成一套高效、有序、有力的监督系统。政府部门主要是财政部门,要直接监督重点会计部门,做好对监督部门质量监督的把关工作。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工作,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入手,努力优化会计行业执业资格的标准。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实行会计监督负责人制度,保障会计监督工作真正落实。
(二)明确监督重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新会计准则的环境下,会计监督要重点关注债务重组、资产减值准备等涉及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两大会计信息质量指标准则的应用。为此,一方面,要重点监督“公允价值”的应用情况,确保报表数据严格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要求,防止借“公允”之名,谋取私利,粉饰业绩等。另一方面要重点监督资产减值,避免出现利润操纵的现象,即由资产价值虚增导致的利润泡沫现象。具体措施是保留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八项资产的计提减值准备,只要确认并不予更改,以此达到切断企业利润操纵的途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三)加强人员素质培训,组建专业监督队伍
目前我国部分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知识水平和学历结构、业务水平偏低,有的对会计业务不精通,工作中会计信息的失真难免出现。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为适应会计行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应对新会计准则的挑战,会计监管人员必须积极学习有关金融、财务、会计法规等领域的前沿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体系,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动态。同时会计监管部门要加强人员素质培训,通过绩效考核、业务培训、专业教育等方式,督促会计监管人员尽快理解、熟识新会计准则的内涵,并真正融会贯通于工作实践,提高会计监管的质量;
通过组建诚信档案、完善会计事务所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等手段,加强会计监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执业资格考核;
通过开展高校、会计事务所、企业之间的合作,组建一批由教师、注册会计师、技术人才构成为主的专业监督队伍,成立资源库和智囊团,可以随时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
(四)更新监管理念,推进新准则实施
新会计准则改变了过去“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监督模式,代之“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监督模式,监督理念相应地也要发生变化。首先,面对新环境和新要求,监管人员必须在熟识新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认真探索会计监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在监督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监督,确立学习型理念。其次,创造监督者和监督对象之间的良好氛围,确立服务型监督的理念,提高会计监督的效果。为此,要放弃过去“重监督、轻管理”的思想观念,在“以人为本”原则的指导下,将服务理念贯彻监督工作的始终。最后,强化监管人员的法律意识,确立法制性监督的理念,保障会计监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减少监督工作中违法乱纪的现象,提高会计监督的水平。
新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新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从1988年起步,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具体准则实施到现在也已经4年。当前,会计准则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事业提供了许多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全面、及时。正确地认识这些机遇和挑战,对于我们把握会计准则建设的形势和任务,不失时机地推进会计准则事业新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从1988年起步,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具体准则实施到现在也已经4年。当前,会计准则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事业提供了许多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全面、及时。正确地认识这些机遇和挑战,对于我们把握会计准则建设的形势和任务,不失时机地推进会计准则事业,十分必要。
一、会计准则建设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从国内环境来说,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在研究会计准则时认真考虑。
第一,《会计法》的修订和实施,对为会计核算的真实、完整性提供重要保障的会计准则提出了迫切需求,为更好地贯彻实施会计准则起到了重要的法律支持作用。
第二,经济形势在经过几年徘徊之后,从今年开始出现了回升的势头,今年上半年GDP增长了8.5%。有国际机构预测,我国今年的GDP增长率将达到了7.5%。国有企业脱贫解困取得初步进展,进出口转旺。这一切为我们进一步实现国民经济改组和创新创造了条件,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提供了宽松的经济环境。
第三,无论是从国际经验着眼,还是观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实践,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将整体上改变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会计工作全貌。随着二权市场的创立,会计信息披露成为这一市场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从而也对会计准则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第四,经过几年实践,会计准则对规范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引导资源流动所起的作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识,同时也为我们深入认识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制定好会计准则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从国际环境来说,也出现了对会计准则建设和实施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情况。
第一,金融市场监管和透明度仍然是国际社会的重大关注点。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几次重大的金融失败事件以后,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交通工具的改进和更新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交通管制的相应改进和更新,那是比没有交通工具更加危险的事情。没有透明度的市场,没有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对金融市场来说,就像汽车上了高速公路而没有交通信号。所以各国政治家、金融家都一再呼吁,加快国际会计协调和国际会计准则建设的步伐,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第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实现重大改组,因际会计准则形成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由各个国家和地区会计职业组织组成的一个国际组织。随着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及来自于证券监管机构国际组织的压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过去的两年中,一直酝酿着重大改组。到今年5月,改组方案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会员大会通过。按照通过的改组方案,新的国际准则委员会将改变原来以会计职业机构为主导的性质,变成一个相对而言由会计专家组成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一是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由原来的按地域产生理事,改为不分地域由专家组成,同时保留常设解释委员会;
二是成立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咨询机构;
三是成立管理委员会,负责理事、解释委员会委员以及咨询委员会委员的任命,监督理事会的工作,筹措资金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管理委员会的原文是Trustees,含义是“被委托的人”,或“受托人”,意为受国际社会各个方面委托来管理国际会计准则的人,为符合中文习惯,我们建议将其意译为“管理委员会”,类似于企业的董事会。)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预期将于2001年正式运转。
第三,证券监管机构国际组织通过对核心准则的评估,国际会计准则生存空间扩大。到1999年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历时4年的核心国际会计准则初步完成,除金融工具项目取得中期成果外,列入核心国际会计准则计划的会计准则项目都按计划完成、同时,证券监管机构国际组织开始了对核心准则的评估。不久前,证券监管机构国际组织宣布,评估工作完成,同时声明,公司跨国上市时,在辅之以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调整的前提下,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国际组织各成员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应当接受。这预示着国际会计准则向着真正“国际的”会计准则迈出重要一步。
第四,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选择。会计信息之于
新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1.国内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
2.浅谈金融危机与国际会计准则
3.国际会计的研究起点与线索
4.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5.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趋同研究
6.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几点异同的分析
7.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影响
8.国际会计租赁准则变革对我国航运企业的影响
9.国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与股票价值相关性研究
10.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11.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化研究
12.由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引发的思考
13.试论国际会计趋同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14.国际会计准则改革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的对策
15.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盈余管理方面的比较分析
16.我国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17.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
18.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总体构思
19.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研究
20.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21.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22.新版企业合并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分析
23.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思考
24.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及启迪
25.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26.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27.国际会计准则在我国具体运用的研究
28.环境管理会计国际指南研究的最新进展
29.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重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权的博弈
30.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31.国际会计准则在我国具体运用的研究
32.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趋同建议
33.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的基本态度和所面临的问题
34.浅议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
35.浅议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趋同
36.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在会计课程建设中的运用
37.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分析
38.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化路径博弈分析
39.金融危机和国际会计准则改进研究
40.国际会计的基本概念
41.我国在国际会计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2.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会计大公司的差异及发展对策
43.国际会计界推行中小企业差别财务报告模式综述
44.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国-东盟国际会计趋同
45.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变迁看我国会计体系的发展方向
46.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介
47.国际会计准则变迁与后WTO时代中国会计的展望
48.论国际会计趋同的局限性
49.会计国际协调的衡量
50.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运用的比较
51.国际会计新准则:对生物资产与农产品的会计规范
52.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53.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研究
54.衍生金融工具的国际会计准则研究
55.新旧资产减值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比较
56.论我国会计准则须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57.财务报表的组成及列报要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58.浅议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
59.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化与趋同所面临问题的分析
60.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性分析
61.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探究
62.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分析
63.碳排放权交易国际会计准则问题研究及借鉴
64.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效力分析
65.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与协同
66.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回顾与展望
67.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化分析
68.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变化对我国会计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69.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与分析
70.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及其对资产评估的要求
71.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以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为例
72.美国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兼谈GAAP与IAS的冲突与趋同
73.新旧资产减值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对比
74.国际会计准则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
75.演化博弈视角下的国际会计准则变迁路径——基于历史期间动态演化进程分析
76.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77.浅议国际会计准则的变迁史
78.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收入确认的影响(英文)
79.国际会计准则——一种未来全球公认的会计模式
80.我国关联方披露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研究
81.关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从接轨到趋同的若干思考
82.中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比研究
83.租赁会计国际准则的新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84.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比较研究
85.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其启示
86.会计准则趋同背景下的国际会计双语教学研究
87.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与分析
88.关于国际会计协调若干问题的思考
89.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原因分析
90.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对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
91.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认识与思考
92.国际会计准则改革新动向
93.会计国际化与国际会计准则
94.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进程与现状
95.论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会计报告的新发展
96.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环境因素
97.合并会计报表:特殊目的实体——国际会计准则的视角
98.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