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林业本科毕业论文【五篇】

时间:2023-06-24 17:4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AbstractStartingfromtheconstructionofforestentomologyundergraduatepracticalteachingsystem,accordingt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业本科毕业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林业本科毕业论文【五篇】

林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森林昆虫学 实践教学体系 森林保护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Forest Entomology

NAN Xiaoning, HE Hong, GUO Xinrong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nxi 712100)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entomology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Forest Protec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building completed a "four-level integration of open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o that students able to apply knowledge,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forestry entomolog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est protection professional

1 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依据

森林昆虫学是森林保护专业森林昆虫系列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的统称。而森林保护专业森林昆虫系列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多都是将实验、实习放在理论课程之后,每门课程实践教学相对独立、容易出现内容重复、购置重复、低利用率等现象,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独立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教育部把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开展了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而在学校实践教学条件与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改进的地方,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开放性实践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运作规章制度尚待完善。森保专业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必须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研究,构建起以应用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森保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各项措施。

2 四层次一体化开放式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森林昆虫学 “四层次一体化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以实践学研究型为主题”的实践教学理念;
以培养“基础宽厚扎实、实验技能全面、科研创新能力强”的森林保护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建设目标。

层次一: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块。森林昆虫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为主的专业基础实验课、以森林昆虫学、森林动植物检疫、资源昆虫学内容为主的专业实验课等实验教学。通过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的统筹安排,进行实验内容的分层设计,随现代技术的改进不断加强实验内容更新,在保证各项功能实验开出的基础上,将实验按照验证性实验、综合与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层次分别设计实验内容。通过验证性实验的减少、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逐年增加,通过实验的分层设计带动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使具有创新思维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同时整合实验内容和实验资源,创造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的时间和条件,制定相应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增加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的经费投入,设置开放式实验教学基金,从而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层次二:教学实习模块。传统的森林昆虫学系列课程教学实习缺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容,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习效果也大打折扣。我们针对该课程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在实习地点、内容、方式以及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了集“认知—调查—分析—研究”为一体的专业教学实习模式,即把原来的普通昆虫学实习与森林昆虫学教学实习合并,然后按照基础实习、专题实习、创新性项目实习三大部分组织实习。选择森林有害生物发生历史悠久和多样性丰富、尤其是地处我国南北地域分水岭的秦岭火地塘作为实习基地,开展森林昆虫学专业综合教学实习。秦岭独特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全满足了森林保护专业的实习要求,不仅使实习内容实现了南北兼顾,克服了以往实习主要集中在北方的缺陷,而且极大地丰富和补充了森保类相关专业课程的实习内容。独特的实习条件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相关专业和同行带领学生实习,从而提供了极佳的同行交流和切磋机会,促进了全国各院校森保专业在野外实习基地的交流内容。

层次三:大学生创新项目模块。近两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创项目的运作和一些科创项目具有影响力科研成果的产生,带动了学生投入到创新性科研项目的兴趣和主动性,为创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和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将科研创新训练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把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真正作为实践教学的功能,看作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来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科研兴趣的学生自主选择导师,从本科阶段就直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随着学校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该模式势必在全校范围各个专业推广而实行。

层次四:毕业论文设计模块。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大学本科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然而毕业阶段本科毕业生必然存在本科毕业后的选择和完成毕业论文的矛盾。毕业生在毕业论文时间、精力以及热情投入方面都会大打折扣,毕业论文的验收和考核模式的单一,限制了部分学生选题的范围和学生投入时间,从而使毕业论文的过程流于形式。根据近年来就业形势和全国范围对森保专业的要求,采取灵活的毕业论文的考核模式,将毕业班学生根据考研阶段毕业生、找工作阶段毕业生、考公务员阶段毕业生分为不同类型,依据毕业班学生类型确定毕业论文的考核模式和考核办法以及毕业论文内容,从本科阶段随着本科导师的确定,毕业论文的内容也渐渐形成,从而避免了毕业论文与工作或前途之间安排的冲突,从根本上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3 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与实施

(1)健全规章制度。改革和完善了关于实习、实验、毕业设计(论文)一系列规章制度。尤其是开放性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势在必行,以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实验进程、实习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实验和实习指导书等重新编写,保障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加大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力度。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和共享,对有效利用和挖掘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科实验室的开放等相应制度和运行机制尚未健全。尤其是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行经费来源以及开放实验室管理形式和开放共享形式,通过设立开放性实验室基金配备专门人员来制定合适的运行机制是一种可行经验。

(3)培训青年教师促质量。制定相应的《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奖励办法(试行)》,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等进行表彰奖励,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实践锻炼。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还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森林保护系举行了中、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训练的质量。

参考文献

林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林产化工专业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大学期间,除重点学习4大化学及化工原理外,还包含多门专业课程,如植物纤维化学、木材化学、造纸原理与工程及天然产物化学等。由于我国林产化工工业基础相对较薄,林产化工企业又大多归类于化工企业,因此社会对林产化工专业认知不足[8],导致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如普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找工作难度较大。以北京林业大学2011~2013年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就业率(表1)为例,林产化工方向本科生就业率普遍不高,连续3年低于90%,最高就业率为2011年的88.0%。而林产化工(制浆造纸)方向由于相关企业相对较多,该方向本科生就业率连续3年均高于90%,最高就业率为2012年的95.7%。然而,整体而言,2011~2013年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并不是很理想。需指出,随着当前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研发及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渠道将不断拓宽。除毕业生就业率这一直观数据外,笔者对北京林业大学2011~2013年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对口就业率也做了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对口就业率不及50%,其中林产化工专业就业人数更是不超过1/3。虽然林产化工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能胜任不同领域的多种岗位的工作,但用人单位不了解,或者本科毕业生往往对专业对口的工作期待较高,加之对对口企业了解不足、个人能力与对口岗位需求不符等,导致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对口就业率偏低。

2毕业设计周期与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种大背景使得社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愈加严格[7]。为保证学生的未来发展,毕业设计成为影响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关键环节。借助毕业设计,可以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自己专业的对口企业。此外,通过毕业设计的系统训练,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对口岗位的需求来提高个人能力,以增加就业成功率。显然,如何发挥好毕业设计环节的积极效应,与本科生的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密切相关。综合上述对北京林业大学近3年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两项数据的解析,在全面分析毕业设计各环节后,笔者发现毕业设计周期与选题两个环节至关重要,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如下。

2.1毕业设计周期过短

按照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的规定,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工作于第7学期末完成并落实到学生,各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具体的时间安排。当学生开始选题时,毕业设计环节正式启动。通常情况下,本科生毕业设计周期为1个学期。由于本科生在第4学年时,往往忙于两件事情,一是完成毕业设计,二是确定未来方向[8]。面对现今社会就业压力大、就业难等问题,大部分准备直接就业的学生都在大四伊始,即开始着手投递简历、参加面试,将主要精力投放在求职上,而忽视毕业设计这个关键环节对自己择业的重要性。据笔者了解,在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中有少部分更是在其他学生都早已开始毕业设计的工作后,才在指导老师的催促下开始毕业设计的实验或设计工作。而选择读研的学生,大多会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希望能够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然而,无论对于哪种类型的毕业生,1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周期明显过短。

2.2毕业设计选题范围窄

按照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的规定,选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并填写任务书,经教研室(系)讨论,教学院长审批后向学生公布,可选题目的数量应适当多于学生人数,选题分配实行学生和指导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这样的规定致使现有毕业设计选题几乎全部是以指导老师设计命题为主。通常情况下,指导老师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正在研究的课题需要,提供几个可以研究的课题供学生选择。致使目前的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毕业设计周期与选题模式创新

针对上述本科生毕业设计周期与选题两个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及所在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做了如下探索。

3.1毕业设计周期应因人而异

通常,本科生在大三阶段就已经决定毕业后是选择直接就业还是继续读研深造。根据学生本人的意愿,可提前将学生分为就业型毕业生与继续学习型毕业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可适当调整毕业设计周期。(1)就业型毕业生从上述对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毕业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多数本科生对专业对口的工作期望值很高,但因为对对口企业认识不足或个人能力与对口岗位需求不符等原因致使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林产化工专业的本科生,就业途径主要为进入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部分单位在学生第4学年时,就准许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对于这部分就业型学生,可适当提前毕业设计的启动时间、缩短其毕业设计周期,利用其实习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对口企业以及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层次学习和训练,以提高应聘成功率。此外,通过调整毕业设计周期,还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因无法平衡实习与毕业设计而带来的就业困难或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等问题,以保障应届毕业生学习、实习两不误,平稳度过学生、社会人的身份转换期。(2)继续学习型毕业生随着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研发的持续升温,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考研的方向和高校的选择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林产化工专业研究生阶段可供选择的研究方向较多,如林木生物质资源与化学品、生物质炼制与生物材料、林产精细化工等,为协助继续学习型毕业生尽早明确其考研研究方向,对于有继续深造意愿的本科毕业生,可准许其提前进入科研团队,延长毕业设计周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也使学生对研究课题和项目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有利于选择考研导师及专业。此外,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老师积极鼓励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学习。在本科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可根据其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鼓励本科生以团队形式积极申报部级、北京市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表3中可以看到,随着年级的增长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学习的比例不断提高。在进入第4学年后,将近一半的学生都已进入实验室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对于这部分学生,无论是毕业后直接就业还是继续读研深造,都可以将研究的课题进一步凝练后列为其毕业设计的题目。这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周期实际要比学校安排的长很多。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毕业设计周期应体现灵活性,因人而异。

3.2毕业设计选题应因材施教

毕业设计选题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教学与实验室任务,完成具有一定理论与实际意义的选题。此外,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同时选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避免过空过大,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理论与实践的训练。针对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可以适当增加毕业设计选题模式。(1)就业型毕业生林产化工专业作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其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选题除传统的教师先命题,师生再相互选择外,还可与就业型毕业生的实习有机结合起来[9]。通过学生、指导老师、实习单位的3方沟通,确定具有一定实际指导意义的毕业设计选题,增加新的毕业设计选题模式。如已在本专业相关企业开始实习或成功应聘的学生,可对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在与指导老师和企业沟通后,选择合适的某一实际问题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选题,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继续学习型毕业生为更好地提高其考研成功率,针对继续读研深造的学生,可以让其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到具体的科研项目中[10]。指导老师可以从课题组的科研项目中选取几个独立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培养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以植物资源化学研究领域为例,指导老师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了解木材细胞壁3大素的特性后,结合学生自身兴趣和课题研究内容进行选题确认。作为指导老师,针对继续学习型毕业生完全可以让其参与毕业设计的选题。选题可通过召开师生研讨会的形式,由学生参与讨论并提出相关研究内容,指导老师负责具体把关,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共同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此外,如表4所示,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考研学生中每年都有少部分(28.6%~43.8%)选择外校读研,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还可以结合其未来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来确定。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该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热情,还可以使其提前了解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提高考研面试成绩。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指导老师还需把握好选题的难易。针对就业型毕业生,应以培养其整体综合能力为主;而对于继续学习型毕业生可以适当为其增加毕业设计选题难度,以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应体现针对性,因材施教。

4结语

林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竞赛;
毕业设计;
园林;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237-03

1 引言

2016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了14所普通本科院校作为转型试点高校,这些高校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向应用型高校转变,这其中就包括惠州学院。园林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毕业设计是高等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要点。

为了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设计水平,同时为毕业生们提供一个全面展示才华和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国内大多数设有园林专业的高校都将参与“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作为检验园林专业毕业生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旨在提高园林专业毕业生设计能力,带动园林专业的教育水平和质量,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进而推动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

2 “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的特点

2.1 国际竞赛加强合作交流

“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是国内外园林相关专业院系和中国风景园林网发起以及联合主办,每年在园林相关院校毕业生中开展毕业作品和论文的评选活动,命名为“‘园冶杯’风景@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专业性强,涉及范围领域广泛,是国内园林专业较具代表性的国际性赛事,既有国内外各大高校师生,也有国内外业内代表专家和企业,更有国际青年设计师的分享与对话,对于加强专业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2.2 专业评审激发设计动力

为保障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特设立竞赛活动组委会。组委会由参与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以及巡展工作,组织本校学生参与竞赛等相关事宜。在作品收集结束后,组委会组织行业权威专家进行评审和复审,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国际任何国家和地区相关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均可报名参赛。这一公平评选和竞争的机会给予广大应届毕业生极大的设计动力,参与竞赛不仅为了获得荣誉,更重要的是为自己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2.3 选题广泛反映时代问题

“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作品分为毕业作品类、毕业论文类、主题竞赛类三大类。毕业作品包含园林规划作品、园林设计作品和城市设计作品,毕业论文包含规划设计、生态植物和城市设计论文,主题竞赛包含文化景观、生态修复、海绵社区、康复景观和城市更新(含开放住区)等,毕业作品、论文限应届毕业生参赛。正因为如此,参赛作品的选题极具广泛性和前瞻性,内容丰富多彩且符合当前国内外专业发展趋势,在一定层次上能够反映出时代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园林专业视角。

2.4 多方参与促进专业发展

作为园林专业的重大国际比赛,“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促进了园林行业和谐发展。同时“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是“园冶杯”国际竞赛的一个组成板块,这一竞赛平台包含在校学生和社会企业,且作品类型包含设计类、施工类、综合类、论文类和科研类等,这一将学校与公司企业结合在一起的竞赛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园林设计水平,为毕业生们提供一个全面展示才华和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与公司企业亲密接触,了解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发展形势和方向。

3 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本科阶段最后一个课程环节,一般在大四第一学期要确定选题,第二学期要完成设计作品并进行答辩。这一阶段,一方面学生不仅要面临毕业设计的课程,同时还要面临专业实习、就业、考研和出国等现实问题,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冲突。另一方面,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毕业设计是检验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成果的这一重要环节,他们认为毕业设计不过是一门课程,因而往往为了其他事情而忽视毕业设计,甚至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去学习。这一现象导致许多学生对毕业设计投入的精力太少,仓促完成任务,大大降低了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不仅达不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加影响到专业的发展。

3.2 选题时效性不够,创新性不强

选题是毕业设计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一个好的选题往往能够产生一个比较好的毕业作品,但是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在选题上过于草率。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下衍生出选题,这一类的选题大都还较合理,在某些时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创新性不够,且选题内容过于局限;
一类是学生自拟题目,这一类的选题类型多样,但大多数较片面,所选设计主题不是过大就是过小,且缺乏时效性和创新性,有些甚至只为完成课程任务而随意选定一个主题。

3.3 设计深度较浅,缺乏可实施性

评价一个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是否合理,除了要有细致的设计平面图和效果图之外,更要有详细的前期分析以及后期的施工放样图,但在许多高校的园林毕业设计课程上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过于重视图纸的表现,缺乏对设计对象的详细分析,从而导致许多设计十分不合理。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的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仅仅停留在方案设计阶段,并没有涉及到施工图,这一现象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并不系统,且与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不仅要考虑平面空间布局、建筑小品布置、植物配置等内容,也要考虑设计是否符合行业设计规范、是否能够满足居民需求、能否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室外环境等方面,避免“纸上谈兵”。

3.4 单一的导师指导

在本科毕业设计导师资源配置上,一般都是一对多的模式,就是一个校内导师往往会指导多名学生,甚少有学校采取一对一的指导模式,许多学校也缺乏校外导师的参与。校内导师往往知识结构较为单调,大都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大都只能帮助其构建一个理论框架,缺乏实战经验,且个人的主观看法有时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都会让学生的知识获得被局限,项目设计深度不够,综合性较差,解决问题的能力较缺乏[2]。

4 从专业竞赛角度谈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4.1 以“设计主题”形式确定毕业设计选题

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大部分是指导教师研究课题的衍生或者是学生自主选题,范围较为局限且颇具随机性,通常会集中在某一类型的选题,无法与园林专业当前最新发展趋势相互契合,大大违背了毕业设计课程全面考察学生设计水平的初衷。改进毕业设计选题模式,关键就是要在质量较高的选题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来提高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

从专业竞赛角度来看,可以引入“设计主题”来指导毕业设计选题。一方面,参与指导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专业发展动态和市场形势,一起探讨和分析出若干个设计主题,学生再依据这些主题来确定具体题目,在宏观的背景下再做出多样的选择,使得毕业设计更为丰富且能够与时代接轨。另外一方面,“O计主题”这一选题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不再是单纯地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固定地选择指导教师研究课题下的某些选题,而是通过自主选择设计主题来确定自己的指导教师,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设计积极性,学生选中的某一主题的导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具体选题进行指导,具体选题可以是实际存在的项目或还在计划中的设计场地,这符合了毕业设计真题实战的要求。对于计划中的设计场地,由于没有实施具体项目,所以相关数据和资料可能并不齐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去搜集相关内容,学会分析,这不仅可以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设计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培养专业竞赛素养。

对惠州学院园林毕业设计选题传统形式的改进,加强了设计选题的时效性,且更加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主题融入到毕业设计当中不仅可以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毕业设计课程之中。

4.2 组建“导师组”,构建多方位指导体系

与传统学校的园林专业一样,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导师制实行“一带多”的模式,即一名指导教师会同时指导多名学生,而由于惠州学院园林专业师生比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导师会同时指导约10名学生,这大大影响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质量。另一方面,单纯的校内导师的指导机制具有较大的限制性,且指导教师个人知识面有限,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思维得不到拓宽,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建设[3]。

毕业设计不仅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课程,在某些程度来说,也是许多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的专业能力证明,许多公司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都会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些设计公司还会采取快题设计的方法来考察面试人员的设计能力,因此,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十分必要。组建“导师组”,构建多方位的指导体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

首先,聘请校外专家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一起组成综合导师组指导学生。校外专家可以是其他不同院校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是设计院或者企业相关从业人士,学科背景不局限于园林,可以是建筑学或者是城市规划学。这样,校外专家不仅可以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能给在校的毕业生提供行业最新信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能与社会发展接轨。

其次,组成多元化的导师组,各取所长。多元化的导师组人数不限,但每一个导师组只能以一名导师作为主导师,其他导师可以从旁辅助。主导师辅助这组学生的总体指导和方向规划,辅助导师则从专业其他领域进行补充。比如,主导师具有较好的设计构思能力,能够挖掘出刚好的设计题材和想法,但软件操作能力和植物配置能力稍弱,那么,这一组的辅助导师则应具有较好软件操作能力和植物配置知识,这样这一组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就能得到全面的指导,对其综合设计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帮助。另外,校内导师工程实践经验不如企业和设计院的专业人士,因此,在施工图和扩初图的设计过程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时候,若是将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组成一个综合指导组,那么学生也能更早地接触实际项目施工的知识,对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具有较大帮助。

4.3 增加公开评图环节,提高总体设计水平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常常需要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和修改,在毕业答辩之前,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也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打分,指出相应的优缺点。按照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传统模式,每位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至少要给予10次以上的指导和点评,而在学生毕业设计提交之后,每个学生也会有一个对应的评阅教师来对其设计作品进行点评打分。这一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能得到相应的指导,也能够得到较为公平的分数,但学生之间的作品缺乏交流,且总体设计水平得不到更好地提高。

任何一个专业竞赛都会由多个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只有获得绝大多数支持的作品才能够脱颖而出。从竞赛角度来看,在毕业设计课程中加入公开评图环节十分有必要,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经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辛勤付出会完成设计初步作品,这个时候可以组织一次专业公开评图,毕业学生和所有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初步评价,集思广益,让学生和教师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对于每位毕业生的设计作品都有一定程度的帮助。而在学生毕业作品最终提交完成之后,学校可以在毕业答辩前举行一次更大规模的公开评图,可以邀请国内外同类型的院校进行联合评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多专业的指导和意见,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不同院校相同专业的交流,从而提高专业办学水平,通过院校间的共同合作从而促进园林专业发展[4]。

4.4 支持竞赛促改革,激发学习动力

毕业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最后一门重要的课程,学生需要利用为期至少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完成这门课程,然后在毕业之前提交一份按学校要求完成的作品。不同的学校对于毕业设计的考察标准不一样,学生只要通过毕业答辩基本上都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也正因为此,许多学生并不太重视毕业设计,有些仅仅是为了完成,因此设计作品质量不高,不利于园林专业长足发展。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历年的毕业设计总体水平不高,缺乏较好的作品,园林专业也缺少一定的办学知名度[5]。

为了激发学生的设计动力,提高园林专业办学水平,惠州学院园林专业从2016年开始,以“园冶杯”风景园林竞赛作为毕业设计的基本标准,要求所有园林专业毕业生按照竞赛要求完成毕业设计,从设计选题到后期毕业展板的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地按照竞赛要求完成。作品提交后,先在学校内进行公开巡展,并评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一定的鼓励。获奖学生根据自主意愿参加“园冶杯”风景园林竞赛,最后,参赛的19幅作品内有9人获奖,其中一人获得三等奖,学院也获得先进集体奖和优秀组织奖,这对于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从一个侧面检验了园林专业的办学水平,同时参赛过程中与国内外不同院校进行了很好的交流,促进了惠州学院园林专业的发展[6]。

当然,作为毕业设计课程改革的第一年,2016年的毕业设计课程还是存在一定难度,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重新审视这门课程,并且要寻求最合适的道路。之所以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改革得到了一定的成效,离不开学院、教师和学生的一致支持:学院从各方面给予了园林专业支持,领导非常重视这次改革,并且拨款报销在毕业设计课程中学生的图册打印费和展板打印费,包括后期参赛报名费也是学院统一缴纳;
园林专业的任课教师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学生的指导当中,孜孜不倦地对学生的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给予学生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园林专业毕业生大多都十分重视毕业设计,认真选题,努力构思,积极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基本上都能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课程,且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5 Y语

惠州学院园林专业以“园冶杯”风景园林竞赛为切入点进行设计课程的改革初见成效,但还需要继续努力和完善,在竞赛机制的引导下,以“设计主题”形式确定毕业设计选题,组建多元化的导师体制,在设计作品初步完成时进行公开评图,环环相扣,综合提高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总体水平,从而推进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建设。

参考文献:

[1]郭 晖,朱凤荣.基于转型发展下的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 24(5):82~84.

[2]刘乐嘉,张合平,姚世磊.从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谈独立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 2010(35):122~124.

[3]金敏丽,钱奇霞.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6):267~270.

[4]王艳安,安运华,刘乐承,等.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 08(2):262~264.

林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学本科专业是以林学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目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主要培养面向基层和企业,直接指导农林业生产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

(1)1998年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提出了“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专业课学时数被大量压缩。如我校原来的林学、经济林、森林保护专业合并成为新的林学专业,专业课门数大幅度增加,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学时数却由原来的1380学时下调为680学时,专业课学时的减少多数发生在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上,林学专业集中性教学实习时间由原来的64天减为35天,实践教学受到制约和削弱。

(2)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存在着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倾向。如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实验仪器设备和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有些教师在授课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学生成绩评定上仍以理论成绩占主导地位,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3)一方面,以往的实习多为单科实习,实践教学依附于单一的课程自成体系。这种单科的实习模式把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割裂开来,普遍存在实习内容相互脱节的问题,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的连贯性、系统性,学生缺乏宏观、综合的思维训练。同时,这种实习模式还存在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重复的现象,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以往的单科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记忆内容多,方法死板,学习枯燥,缺乏研究性和探索性,使得学生在实验、实习中以机械模仿和被动接受为主,主动思维不够,学生得不到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训练,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4)毕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双向选择就业制度下,该环节往往与学生的择业产生严重的冲突。按过去的教学组织模式,毕业生产实习和论文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此时,大多数学生都在为就业而奔波,频繁参加招聘会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有的还要参加试用单位的各类培训,造成学校很难安排毕业实习、学生也不能安心毕业实习的现象,毕业实习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思想和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明确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出发,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实习运作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努力营造设施一流、设备先进、队伍精良、管理有序、开放高效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为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构建起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我们根据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计划,重新构建和完善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多层次、立体型的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2006年修订的林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涵盖了公共基础平台、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平台,实践教学学分达36分,占总学分的21.8%,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达35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科研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职业能力培养四个层次构成,层层推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

基本技能训练主要通过课程实验、实训来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主要由林学基础综合实习、专业模块综合实习和开放性实验项目组成,学生由此可以得到综合应用知识和分析问题能力的系统训练。科研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导师制、毕业论文(设计)来实施,我们建立了导师制,从大二下学期完成专业分流后实施,要求学生自行联系导师,通过双向选择,完成师生对接。导师要做好学生的选题和科研引导工作,让学生有机会较早地参与到老师的科研活动中,进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强化和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使学生尽早参与科研项目并真正得到科研能力的系统培养和训练。创新精神、职业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生产实习来完成,学校把课外科研、暑期实践等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承认学分,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联系企事业单位和生产项目,组织毕业生产实习,做到产学研有效结合,使学生深入到实际的生产环境,感受到实际的生产氛围,从而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

(二)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

以往的实习多附着在单一的课程中,分散于不同的教学时期而独立进行,主要作为课程理论教学的验证和补充手段。这种实习结构和实习模式把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按照学科基础和课程内容的特点来整合实践课程,组织综合性的实习教学项目,制定专门的实习教学大纲,建立相对独立的实习教学计划体系。例如:将树木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生态学综合成以森林生物和森林环境认知为主的“林学基础综合实习”;
将测树学、森林经理学、遥感导论、地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实习内容组合成以森林资源调查设计为主的“森林经理模块综合实习”;
将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经济林栽培学、竹子分类学和竹林培育等课程综合成以林木繁育技术、现代设施栽培、园林绿化、养护及山地造林为核心的“森林培育模块综合实习”。每一个综合实习均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成绩考核办法,编写了教学实习指导书。这种多学科、多课程组合的综合实习方式,把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揉合,建立起有机的内在联系,避免了知识的重复和脱节,不但使学生系统地学到多种实验技术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宏观、综合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对基本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另外,这种优化组合、集中进行的综合实习模式还可以有效地节约实习经费和教学资源。为配合和推进综合教学实习改革,提高实习效果,学校采取了二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培养方案,综合教学实习主要安排在短学期里进行。

对于课程实验,要求主讲理论课程的教师具体负责,根据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科学地综合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积极引入科研成果和社会应用项目,引入国内外方法成熟、适合本科实验教学的先进的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在林学专业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平台(森林经理模块)中,共有21门课程设有实验,可开出128项实验项目。其中,综合性、设计性或研究性项目有63项,约占总数的50%;
每门课程均有综合性、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以学科组为单位,对每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和实验类型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修订,统筹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使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合理衔接,确保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林学专业还开设了“种苗学实验”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两门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教材。

(三)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实习运作模式

实验教学方法和实习运作模式改革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一种简单的灌输式、模仿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老师规定的程序完成实验,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许多课程面临实验学时减少而实验内容不断增多的困境,按照传统的方法很难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
毕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也往往受到毕业生择业的巨大冲击。我们在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和实习运作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引入现代技术,融合多种方式辅助实验教学。建成数码互动实验室、数字动植物标本馆,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辅助实验教学,使教学直观生动、互动性强、信息量大。有些实验课采用现场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生产。例如,将种苗学实验放到浙江森禾公司、浙江传化公司等知名企业进行;
造林学实验放到国营林场的造林现场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会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强化学以致用的意识。

2.积极采用研究性的实验教学方法。对于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等系列课程,有机组合具有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项目,教师只对技术原理、操作要领和数据处理技术等一些原则问题作统一讲解,由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安排完成。在此基础上,再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由老师给出实验课题,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提出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并自主完成,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或小论文。实行开放式实验,不统一限定班级的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自由申请实验项目、自主安排实验时间。这样,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课内学时少的困难,而且充分提高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3.对于专业基础和专业模块实习,改变传统的单科的实习方式,实行多学科综合实习方式。在实习运作中,摒弃老师全程带领、学生机械模仿的教学模式,形成以“自立专题调查研究”为核心的实习教学模式。例如,森林经理模块综合实习,实习带队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介绍林区概况、实习内容和实习基本要求,带领学生踏查林区、熟悉确认边界,其余工作大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每组学生凭借一张地形图、一张遥感影像和一套测量、测树仪器工具,要完成一类样地调查、二类小班调查、专题林相图、森林资源分布图制作以及森林资源数据统计工作,建立一个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并完成专题调查报告。该实习从方案设计、计划拟定、专题调查、数据整理、图件制作到报告撰写都要求学生自主进行。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受到一次有关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完整的、系统的训练,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组织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

4.特别重视毕业论文和毕业生产实习实践环节。在时间上进行合理安排和调整,将毕业论文的选题、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及部分外业工作提前至第六学期末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三个暑期或第七学期完成,以便与学生的择业时间适当错开。分别不同专业模块,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集中组织学生进行对口的毕业生产实习。森林经理模块实习学生主要进行县级二类森林资源清查;
森林培育模块实习学生主要深入企业进行种苗培育、栽培管理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任务、生产环境中得到实战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要求论文选题必须符合培养目标,并对论文(设计)的每一环节都进行量化、细化和规范化,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实验室和实习教学基地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林学专业建设,共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3000多万元,新建或续建现代森林培育技术实验室、林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森林保护、森林资源监测与信息管理等7个林学专业支撑实验室。到2006年底,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近4000余万元;
目前,生均实验室面积超过30m2,生均仪器设备费超过1.5万元。

林学专业已建成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17处。其中,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植物园等校内实习基地4个,配备1200m2的智能温室;
与天目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部级自然保护区、杭州植物园、临安市横畈林场、建德林场等单位共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3个;
并与浙江省林业生产管理部门和部分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接收学生进行长期的毕业生产实习。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林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五)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结构

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为了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1.建立高水平的教授亲自指导本科生实验、实习的机制,鼓励专任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工作,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努力培养既具有教师素质、又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2.通过岗位聘任和竞争上岗,每个实验室逐渐形成一支以责任教师、实验教师为主,实验员和研究生为辅的实验教学队伍。责任教师一般由教授担任,负责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以及整个验室的实验教学工作,他既从事教学工作也从事科研工作,使实验教学内容始终与科研发展紧密结合;
实验教师主要由承担理论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兼任,主要从事实验、实习教学及教学改革研究;
实验员和研究生主要负责实验准备、仪器设备管理和实验报告批改等工作。

3.重视实验教学人员的引进、培训和提高工作,聘请专家型企业家作为兼职教授给学生讲课,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林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研究方法、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法,即选择某届毕业生,按照预定的答辩程序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随后进行毕业答辩成效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二)研究对象 

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中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42人、林业技术专业51人、园林工程专业55人、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57人,共205人,占两校当年毕业生人数3680人的5.57%。学生在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后进行答辩。 

(三)研究内容 

1.答辩准备。包括校方准备和答辩者准备。 

校方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审定答辩者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由各系部组织。其一,答辩者资格审查。主要审查答辩者学分是否达到毕业答辩要求;
是否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有处分者是否已撤销;
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形式审查,是否达到答辩要求;
确定、公布答辩者名单。其二,组织成立各专业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成员一般由3~5名教师组成,其中组长1人,由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或专家担任;
成员2~4名,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要求秘书提前1周将答辩者论文(设计)送达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对答辩者论文(设计)内容进行审阅,并拟定答辩时提问的1~2个问题。其三,拟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标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答辩成绩两部分,按照论文(设计)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以及答辩时陈述、回答问题语言流畅性、科学性、准确性等评定成绩。其四,布置答辩现场。落实答辩的时间、地点,安排好答辩会场。 

答辩者准备主要包括知识性准备和事务性准备两方面。其一,知识性准备。主要是指为通过论文(设计)答辩就论文(设计)涉及的相关知识的准备。了解和掌握与所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弄清文中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作者的创新观点和方法,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艺术。重点是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科学依据、基本原理、新颖之处、存在问题、可能的提问问题等进行梳理和准备。其二,事务性准备。主要是制作答辩陈述的PPT,陈述时间控制演练、回答问题演练等。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报告陈述。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会上,毕业论文(设计)作者需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说明性汇报或陈述。用PPT进行陈述,陈述时间一般为5~8分钟。通过报告陈述,答辩教师了解作者对所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思考过程,并考察作者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答辩报告陈述内容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创新之处、存在问题与继续研究的方向。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陈述内容清楚、完整。 

二是质询。报告陈述完毕,答辩教师即开始对毕业论文(设计)作者进行质询,通常从三方面进行:首先,针对毕业论文(设计)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质询,以考查答辩者对所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其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进行质询,要求结合实际或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讲(论)述,以考查答辩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再次,就专业理论或实务中的问题提出质询,考查答辩者对所学专业发展前景、热点问题的了解情况及专业发展潜在能力。 

三是现场答辩。答辩者针对质询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辩。可以待质询者将问题全部说完后进行答辩,也可提出一个问题答辩一个问题。答辩者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必须注意答辩的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其次,对质询者提出的问题,可分三种情况处理:能明确回答的,要紧扣主题,言简意赅地回答;
自己不知道的,要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诚恳,承认自己的不足,切忌不懂装懂,信口雌黄;
对质询者误解的问题要进行阐述、辩解,坚持真理,维护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敢于阐发独到的新观点。再次,在答辩过程中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以答为主,辩为辅,并可适当穿插图表等媒介,助以体态语辅助说明问题,如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力求深刻生动。把握答辩时间,以提高答辩成绩。 

3.答辩调查。设计一份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效调查表,以了解教学成效。可设计8个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效调查表 

项目 选择(请在选择项上打√)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重要吗? A.很重要 B.重要 C.不重要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为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 A.是 B.不是 

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写作能力? A. 大提高 B.一般 C.没有提高 

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 A.大提高 B.一般 C.没有提高 

5.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增强了答辩者的自信心? A. 大增强 B.一般 C.没有增强 

6.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讲座对你答辩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A.大帮助 B.有帮助 C.没有帮助 

7.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向他人学习的好机会? A.是 B.不是 

8.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A. 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二、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园林工程专业、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205名参加毕业论文(设计)参加答辩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答卷采用不记名形式,发放调查表205份,回收205份,有效卷20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项目 选A 选B 选C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重要吗? 

A.很重要 B.重要 C.不重要 188 91.71 17 8.29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 

A.是 B.不是 205 100 

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写作能力? 

A. 大提高 B.一般提高 C.没有提高 90 43.90 101 49.27 12 5.85 

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 

A.大提高 B.一般提高 C.没有提高 190 92.68 15 7.32 

5.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增强了答辩者的自信心? 

A. 增强 B.一般增强 C.没有增强 56 27.32 70 34.12 79 38.54 

6.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讲座对你答辩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A.非常有帮助 B.有帮助 C.没有帮助 23 11.22 182 88.78 

7.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向他人学习的好机会? 

A.是 B.不是 205 100 

8.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A. 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45 21.95 87 42.44 71 34.63 

从表2可以看出:其一,认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很重要和重要的分别为91.71%和8.29%,表明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认可、接受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这一教学方式,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大学阶段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二,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一个收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很好方式。答辩者通过答辩前的积极准备、陈述和答辩,对所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所有内容和相关知识不仅熟知而且要熟记,所以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也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此外,在答辩过程中,质询、答辩双方就某些问题阐述各自的观点,答辩者又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其三,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首先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修改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陈述报告的写作能力,即文字表达能力;
其次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经过要求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学生的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写作能力看,大提高和一般提高的有92%,从表达能力看,大提高和一般提高的有100%。其四,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可增强答辩者的自信心。通过答辩,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答辩成功是对自信心的正强化,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答辩成功,必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把答辩作为学习的动力,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强自信心。答辩是答辩者展示其勇气、风度、才能、智慧和口才的过程。答辩场面学生从未经历过,因此需要勇气;
答辩会上要进行答辩报告陈述并进行答辩,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需要勇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才能、风度、智慧和口才。其五,答辩是答辩者向质询者(教师、同学和有关专家)学习的好机会。质询者多为学识水平较高的教师和专家,所提问题通常是论文(设计)中涉及的学科范围内重要的基本问题,而答辩者又未能阐述清楚、分析详尽的问题,也就是论文(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和答辩者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通过提问和指点,答辩者可以了解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时参考。总之,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不论答辩者是否能当场作出正确、科学的回答,对答辩者都是一次很好的帮助和指导。其六,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答辩者学习、锻炼辩才的一次良机。64%以上的学生认可了这一观点。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能言善辩是竞争中重要才干,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就是学生学习、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