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自我管理【五篇】

时间:2023-06-24 18:0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所谓准大学生,将准大学生界定为:通过一定途径(电话、网络查询等)获取信息确认已被高校录取或已经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并准备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高中毕业生。准大学生长期受到学校、家长的过度保护,以理论学习为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自我管理【五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自我管理【五篇】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准大学生;
自我管理;
综合素质;
心理健康

1 引言

所谓准大学生,将准大学生界定为:通过一定途径(电话、网络查询等)获取信息确认已被高校录取或已经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并准备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高中毕业生。准大学生长期受到学校、家长的过度保护,以理论学习为中心,忽视自身能力的培养,而现行教育又忽视了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以至其在脱离高考的束缚、学校家长的保护之后无法独立地面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总体而言,准大学生存在以下问题:心理方面,高考录取结果对该群体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在大学新生中易出现的心理落差又对其产生潜在威胁;
学习与生活方面,该群体中部分学生处于不思学习、疯狂玩乐、沉迷网络、生活无规律、无目的耗费时间的心理真空状态;
情感方面,该群体存在情感空虚、自控能力弱、自我评价有偏差、以自我为中心、情感孤独等多方面问题;
理财方面,该群体存在过度消费、消费趋于高档化等问题;
在对大学的预期目标方面,该群体对高校预期过高,入学后无法面对现实与理想不符产生的心理落差,而对于自身以及录取专业认识不足,造成其学习目的不明确,目标不现实等多种问题。

为提高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对准大学生自我管理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它对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准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自我管理就是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发挥个体或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激励,从而实现行为效益最大化以达成目标的活动过程[1]。自我管理有个体和群体组织两种取向。个体取向的自我管理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对自己进行管理;
群体组织取向的自我管理是指群体组织对自身进行管理。本文所探讨的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属于个体取向的自我管理。

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即准大学生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管理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或整合自我资源,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等一系列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活动。准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我管理是准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保障。准大学生要想尽快适应将要到来的大学生活,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水平。

其次,自我管理是准大学生提高活动绩效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自我管理水平造成不同的人在同样的活动中绩效是不同的[2]。通过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来提高准大学生的活动绩效是完全可能的。

最后,自我管理是促进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3]。现时期准大学生大部分是19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地位特殊,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不利于准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加强自我管理,有助于促进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

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目标管理

人们的行为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地都要受到目标的支配[4]。准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准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人生规划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而目标应具有长期性,挑战性,如确立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考研等目标。准大学生们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明确方向,进行目标效果评价。另外,准大学生可以借助测试工具,如美国PDP天赋特质测试,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可能的机遇来确定自己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对自己的特质进行全面检测,更好地了解自我。

3.2 学习与生活管理

对学习与生活的管理是准大学生最基本的自我管理。作为准大学生,应当根据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学习任务确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然后,根据确定的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加以实施。当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时,要具有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克服困难或障碍的能力。准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培养自身勤奋刻苦、永不满足的学习品格,走出“真空”状态,找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第二,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学学习生活的不同,认识大学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第三,形成惜时如金的生活态度,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限制上网、看电视的时间,制定详细的暑期时间安排表,有计划的为大学学习生活做准备。第四,增强自理能力,为大学独立生活做准备,主动做家务,及时向父母或长辈请教不懂的或不会做的事情,学会料理生活中的琐事。第五,利用假期为自己充电,参加英语辅导班、电脑培训班或者兴趣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大学学习打好基础。

3.3 人际交往管理

交际能力是准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的生存能力。所以,加强人际交往管理是准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准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恰当控制交往时间。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适当的交往是必要的,但交往过少或交往过度都会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所以准大学生有必要对自己的交往时间进行控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既能满往需要,有不耽误学习。其次,学会选择交往对象,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交往。第三,提高交往能力,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第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4 理财管理

准大学生将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但在经济上还依赖于父母。准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把金钱用于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提高上。准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主动增强理财意识,了解基本的经济常识、金融常识,了解ATM机、银行信用卡的服务功能。第二,学会合理规划开支。建立财务规划,采用固定和非固定结合的形式,固定的花费以周为单位来规划;
而非固定的花费,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分,便于进行机动的调整。在规划执行阶段,注意监督自己,加强自我控制,对于准大学生来说,通过财务控制提高自控能力,也是锻炼自己的一条途径。第三,要学会资金的“开源”,准大学生可以通过争取大学里面的奖学金,做一些兼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等方式获得经济的“开源”,第四,要正确寻找节流的途径。可以这样规划:40%用于正常的伙食费,30%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20%用于娱乐。另外10%最好暂时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3.5 情感管理

准大学生可以通过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控制不利冲动,克服不利情绪,积极寻求发展,取得良好适应的心理品质[5]。准大学生正是通过自我控制来管理自己的情绪或情感,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准大学生要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敢于解剖自己,敢于自我批评,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对自己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情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同时,准大学生还应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会用理智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情感。第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满足自我需求的同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最后,加强自我修养,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把自我需求的满足置身于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的利益的基础之上。

3.6 健康管理

对健康进行管理也是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现实条件下,提高对自身的健康的管理水平将会有效地提高准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方面可以通过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来提高健康水平。而心理方面,对自我管理的依赖性很大。心理健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应该要主动调整心理,释放情绪,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高考录取结果。第二,重新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要逐步接受自己是普通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确立一个新的奋斗目标,转变自己的心态,积极地面对人生,努力改变现状,树立远大的理想,不仅只是追求物质富裕,更要追求精神富裕。第三,要积极主动去面对新的环境,主动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知识,消除对于新环境的恐惧心理,主动接近社会,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复杂环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受社会的考验。第四,主动接受挫折教育,把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

4 结束语

自我管理的有效实施是准大学生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的关键因素。社会,学校和家长应充分认识准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准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社会应积极配合高校,为准大学生提供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并且在大学之前的教育阶段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校应该提供给准大学生与大学生交流的平台,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引导自己的孩子,同时对准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以讲座、夏令营等多种方式提高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家长应当对准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配合学校和社会完成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准大学生自身应当主动接受社会、学校、家长的引导和教育,积极面对社会,自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 马秋丽.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

[2] 崔文子,杨俊福. 浅议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5).

[3] [美]彼得・德鲁克著,刘毓玲译. 21 世纪的管理挑战[M]. 上海:三联书店,2000:56.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管理成长与发展

1.问题的提出

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管理模式延伸到高校基层的大学生管理中,主要表现为注重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忽视大学生自身对管理的反作用;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忽视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注重教育管理者的管理功能,忽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尽管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学生在协助日常的班级管理、社团活动、学风校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管理的权力更多的是在学工部、学生处、辅导员之间游离,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权力是极其有限的,并未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自身管理的功效。面临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及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有必要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察与反思。

2.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这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2.2管理中的形式主义

2.2.1大学生管理者工作的形式主义。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应急而设。

2.2.2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

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学生社团缺乏严密的监管机制,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为了扩充经费,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2.2.3管理方法上的形式主义。

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主要注重特定活动及比赛,而忽视对大学生日常状态下思想及行为的考察。管理育人是高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主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而不是仅凭几次活动、几场比赛来实现管理育人。

2.3管理的封闭性

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3.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高校对学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其成长、成才,并把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要求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高校要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自身的内化和体验,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1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理论和经验教育,对社会的复杂性和是非性还没有体验或者较深的体验,对一些事物的认识还浮于表面,因此大学生在乐于参与的同时却显得辨别力不足,容易误入歧途。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严而有格,取法乎上;尊重、理解而决不迁就,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起来。

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奖惩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毕业就业管理制度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完善并可行,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德、智、体培养的目标,并且管理制度要随时代形势及教育发展而不断完善,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了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高校还必须坚持不懈、狠抓落实,避免管理制度成一纸空文。

3.2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3.2.1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学生骨干队伍是联系学校、教师、同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是完成学校各项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要公开、公平、公正,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杜绝一些学生走后门等不良行为,克服学生的功利化思想,将那些有热情为广大同学服务且责任心强、思想品德好的优秀同学吸收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

对于学生骨干人员,大学生管理者要尽力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践的磨练,增长其才干,培养其能力,同时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使其尽快进入角色,端正动机,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建立公开公正、操作性强的学生骨干人员考核制度,采用教师、管理者、同学、自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工作实绩、平时表现等进行多方面评议,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学生骨干努力学习、刻苦向上、不断进取、奋发成才,防止产生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的优越感,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3.2.2发挥班、团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大学生日常管理是一项繁重琐碎且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如果大学生管理者事事亲历亲为,不仅易于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而且没有时间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与研究,不利于学生管理者能力的提高及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团干部的职能,大胆放权让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工作管理的全过程,如早操、寝室、晚自习、上课考勤、教室、班级等方面的管理,发挥他们在处理、解决问题中的主导作用。这样不仅减轻了广大学生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而且培养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主人翁精神。

3.2.3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主动参与,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而且是管理的主体之一。缺乏大学生自身这一主体的任何管理活动,其成效必然是微小的,难尽如人意的,甚至管理是混乱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意识,做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引路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做自身管理的主人。高校应创造良好的竞争与育人环境,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度,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心,扩大学生干部群体,给全体大学生以充分展示自身才华能力的机会。高校应通过为同学服务的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与时俱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与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加强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力争以心交心,以理服人。

管理活动首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如果在交流中忽视平等性与理解性,管理必然失灵。行政管理与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管理者们应当考虑的首要关系,学生管理层要简政放权,在学生的宿舍、伙食及环境卫生等方面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发挥学生自身作用的同时给予恰当的行政指导及引导,以平等对话代替行政命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够积极进行对话的心理环境和氛围,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关注正在发展、成长的学生,既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志趣,又尊重他们的个性。大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对话中即管理实践中,体验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交往的乐趣和人性的美好,进而张扬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总之,大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高校要结合本校发展现状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鞭辟入里,恰到好处。高校应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把加强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以管理活动来教育学生,以育人来促进更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2]朱文.新世纪高校大学生管理初探[J].前沿,2003,(4).

[3]许明璋,彭卓,张毅博.加强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5.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加强 大学生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65-02

大学生自我管理,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活动,从而趋向于自我完善。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1)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教学管理依赖性强。学生进入大学后,环境相对于以前发生了很大转变,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反而使大学生变得茫然和不知所措。很多学生早已习惯“保姆式”和“填鸭式”教学,不能适应弹性学制,欠缺制定学习目标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弱化了班级的功能,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往往导致无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2)时代背景直接导致学生生活观过多物欲化,心理素质较差,心理问题难以调适。受市场经济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学生学校生活很大程度上的物欲化,导致学生价值观严重偏向。当前大学生主要出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非常强的自尊心、自信心,但自我心理问题的管理能力尚薄弱,难以独立处理学校的同学、师生关系。就目前本人所带的学生来说,学习困难生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家庭物质生活的富足促使学生危机意识较弱,缺乏斗志;另外一大类则主要是社会上逐年上升的离婚等家庭原因对学生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难以走出家庭的阴影,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缺乏对自己人生的整体规划。从与学生的谈话聊天中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选择是出于家庭的安排,缺乏根本动力和目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也正因为如此,对自己当前所学专业无所谓没有兴趣和信心。

2.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原因

(1)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于中国特殊的人口环境,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80后和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父母对这些独生子女给予了过多的保护和关怀,大学生的一切,从生活、升学、就业等都由父母包办解决,从小时候开始,大学生们就养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他们不知道自己要管理自己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2)学校管理制度没有给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空间和条件。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等学校目前依然实行严格的辅导员管理制度,大学辅导员和小学初中的班主任承担一样的任务,扮演相同的角色,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严格的管理,剥夺了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机会,导致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

(3)大学生自己没有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受应试教育指导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从小就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等教育,而目前大多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不完善,甚至尚未起步,学生没有系统的和科学的进行自我管理的知识教育,不知道自己要管理自己什么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自己进行管理。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实必要性

1.高等教育扩招要求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学生规模的扩大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首先,大学生的素质差距在拉大。高等教育的大扩招意味着高等教育门槛的降低,招生分数线的降低,大学生入学分数差距的拉大。学生分数的高低虽然不能直接代表大学生素质水平,但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势必造成大学生道德水平的参差不齐。无论是为了缩小知识水平差距,还是为了提高道德素质,大学生都要发挥自主意识,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此同时,扩招使每个大学生占有的教师资源相对减少了。国际大学师生比的标准是1∶14,由于我国连年的高等教育扩招,我国的师生比远远超出了这个标准,这给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大学的管理人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大学管理人员的增加比例远远落后于学生的增长比例。一些学校的辅导员与所管理教育学生的比例达到1∶400甚至是1∶600,导致辅导员任务加重,无法在时间上和精力上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及时给予心理问题的疏导等。这就要求大学生无论是从学习方面还是纪律方面都要增强自觉性,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2.学分制的实行要求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当前,我国各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管理,这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行学分制后,高校的管理工作也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实行学分制后,由于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较大,参差的选课,分散的上课,班级成员在时间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分散性、流动性,势必造成班集体观念的淡化。原有的以班级为基础的紧密体系将变得松散,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的组织比较困难,借助班级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模式将面临挑战。所以,在学分制实行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3.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增多要求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计划生育自1978年实行以来,到现在已经有32年的时间,也就是说,现在的独生子女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对象的绝对主体。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的加大,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课题。由于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和在家庭地位的特殊性,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也逐渐显示出其特殊性。独生子女拥有了过多的家庭关怀,经历了过少的困难和挫折,其生活独立性差,没有社会责任感,自律力也差。有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不会料理基本生活,做事情不够耐心,遇到困难便想求助他人或转移逃避,甚至敷衍了事,难以有恒心做下去。这也就要求大学管理者有必要放开对大学生的管制,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自立、自律的能力。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

大学生自我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其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最主要的管理形式是学生会、其他的社团组织和一些非正式团体组织。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组织进行自我管理。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方面、学习方面、纪律和卫生方面、社团活动方面等。

1.思想政治方面的管理

思想政治方面的自我管理,需要大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大学里的党团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平台。从入学初的党团教育,到党员的逐步培养,以及利用校园文化开展各类学习、讨论及竞赛活动等来实现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方面的自我管理。

2.学习方面的管理

学习管理是大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自我管理。学习自我管理包括:确定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在不同的阶段设定学习的目标,根据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反思、评估与总结,并学会独立寻找研究课题及进行相关研究。

3.纪律、卫生方面的管理

纪律是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的保障,干净、卫生的环境是学生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高校都很重视这两方面的建设。学校方面的力量是比较小的,纪律和卫生的遵守和保持主要靠的是广大学生。纪律的遵守和卫生的保持要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的管理和责任心的管理着手。

4.社团活动方面的管理

大学里有很多社团组织,这些社团性质各不相同,有供大学生娱乐的,有供大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还有一些其它的正式团体等等。大学生参加社团可以开阔视野,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利用资源和机会的能力。

四、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1.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是自我管理的基础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从外力来约束和监督大学生的,学生对这些东西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而不是发自内心地对其理解和支持。如果没有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大学生在行为举止上就会对规章制度和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在没有外力教育和监督的情况下,学生的行为就有可能失控。因此,只有给学生一定的自我管理空间,在自我管理能力缺乏导致学习或生活上受挫时予以及时的引导,使之通过自己的自觉和自愿,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内心的信念。

2.学校规章制度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准绳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固然重要,但是学校里的规章制度也不可或缺,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保障。我们要通过系列的学校规章制度学习,让同学们熟悉“游戏规则”,并以生动的案例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不遵守“游戏规则”则将面临出局的严重性。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奖励制度的激励作用,因为对高素质的人来说,激励远比惩罚见效得多。在提倡学生素质综合发展的今天,学习成绩已不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计量器,所以,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制定多方面的标准。

3.下移管理重心,健全学生干部管理制度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保障。

对于大学生的管理应是抓大放小,将管理重心下移,放权于学生干部这一层级。学生工作者要抓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就需要从繁杂琐碎的任务中解放出来,给予学生干部一定的权限。

参考文献

1 吴 迪、谢志远、王 晶.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

2 杨文杰.大学生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

3 刘 林.对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思考.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9)

4 谭艳芳.论高校加强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中国成人教育,2009(2)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大胆分析了在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式,深入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管理 模式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日趋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向市场,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在这样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对于大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不仅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好在自己专业方面的课程或设计,而且在自己的课余生活中也能处理好各种生活方面的问题,比较熟悉地进行各式各样的社会活动,具备更多的工作能力,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很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喜欢独立思考问题,自我表现能力较强,思想比较前卫,这些特点就表明了常规的死抓管理的模式中学模式不再适合当代大学生。这就要求学校按照现在大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模式。

现在正是向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迈进的时代,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而且知识的老化速度也在空前地加快,单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将被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习和研究模式取代,培养和锻炼大学生主动探索真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才是当代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的主流。在信息时代,网上的信息资源都共享,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拥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不要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所以,对大学生的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全面,现代的高校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简历一套适应现代大学生特点的管理模式。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1、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是应对时代的需要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死抓管理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行政倾向和政治色彩有点过于浓重。虽然在计划经济时期,这样的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完全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太过于禁锢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在这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是不利于自身的发展的,所以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完全必要的。

2、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是提高自我能动性和实现自身梦想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自主和创新已经成了当代人才的显著特征。大学生大多处于青年时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精力非常充沛,但是心智不是特别成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低,依赖性较强。但是他们大多都拥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这就要求大学生要进行自我管理,拥有一套自我管理模式,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调动自己自主能动性,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目标,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能力,培养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助于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新型人才。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的鼓励政策的实施,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地涌向市场,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对高等学校和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施适应社会新特点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学校方面,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是现代高等学校教育的目的。2005 年颁布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四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这就体现了学生接受学校的管理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两面性,为学校实施管理模式提供了依据;
学生方面,上述的管理规定的第四章第四十四条中说明:“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学生成立团体,应当按学校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批准。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这也体为学生在校内进行自我管理,举办各类符合规定的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在学校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可行的。

四、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方国庆在《浅谈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要从学生自我培养和学校培养两方面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所以,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少不了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古代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孟母为了孟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又一次搬家,这就体现了环境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学校应该按照学生的特点多多组织一些学习类的竞赛和一些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性;
其次,学校还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校党、团总支、学生会及各部门应该定期做出管理计划,开会总结经验得失,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并为之解答,让学生不会特别迷茫或者误入歧途。而学生自身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激发自己的潜能,了解自己在工作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自己学习和课余活动的计划,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为综合型人才。

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应该从学生自身需求谈起,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深的积极性和荣誉感.通过学生会和班委会团支部的力量,进行自我管理。学生组织管理学生群体,从而找到适合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儒峰.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初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4,(2):53- 55.

[2]蒋洪甫.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建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2)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管理;
内容;
意义

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特殊时期,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从依靠父母到逐渐脱离父母的照顾,从学生角色逐渐向工作角色转变,生活和社交的范围不断扩大,很多大学生由于无法适应这些改变,无法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社交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导致压力过大、情绪不稳,不仅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屡屡出现退学、自杀等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1、大学生自我管理是适应大学环境的需要

学生步入大学校园以后,学习方式、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脱离父母独立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由于他们心理年龄的缓慢增长无法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很难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迷茫和无所适从。在这样的情境下,大学生如何更好的约束管理自己,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时间实现学习目标,就成为大学新生首先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能力。

2、大学生自我管理是满足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到足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大学生只有具有足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在毕业后独立的参加社会活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因此,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大学生更好更快融入社会的需要。

3、大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教育内在的要求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目标最本质的要求。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习惯于从教育者的角度和思维去分析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通过外在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无法将其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模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只有不断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

1、自我学习管理

大学生自我学习管理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低和未来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不是学到的知识本身,而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培养大学生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作用,教师将自己的知识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通过自我学习,将老师所教内容融会贯通,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与扩展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本领。这种通过自身学习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往往比老师一字一句灌输的知识更具有生命力,也更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自我时间管理

大学期间有的学生生活的多彩多姿,既担任学生干部,又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还能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锻炼自己;
而有的学生却生活的枯燥乏味,甚至多门课程不及格,出现这种差距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每个学生自我时间管理的能力不同。善于进行自我时间管理的学生,他们的时间是有效率的,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在同样的时间里往往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而不善于管理自己时间的学生,做事拖拉,力不从心,时间都被浪费了。人生是短暂的,大学时光更是宝贵,大学生们应该明确认识到时间的真正价值,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充分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将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3、自我情绪管理

任何人都离不开情绪,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也都蕴含着不同的情绪。情绪对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发大学生们生活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效率,更快取得成功;
而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意志消沉,不仅影响学生潜力的发挥,妨碍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往,还会导致大学生形成扭曲的性格特征,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情绪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愉悦开朗的心情可以减少患病的可能性,而压抑、紧张等不良情绪则会使大学生免疫力下降,出现各种身心疾病。由此可见,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够使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有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全面成长成才。

4、自我形象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的学业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衡量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形象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形象从总体上来说,是指公众对大学生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一种综合评价。据调查显示,近些年,社会对大学生形象的评价普遍降低,很多大学生不顾礼仪,不懂礼貌,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一味追求个性和非主流,与理想中的健康、积极、文明的大学生形象相距甚远。如何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不断规范完善大学生的行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是高校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5、自我生活管理

大学生自我生活管理包括自我安全管理、自我健康管理、自我消费管理及人际交往管理等内容。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娇惯和呵护下长大,不仅精神上缺乏独立性,生活上也严重依赖父母。有的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追求享受,喜欢攀比,不顾自身的经济条件盲目的购买奢侈品,给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还有的大学生平时不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熬夜,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还有的大学生严重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经常处于焦虑和抑郁情绪中,遇到困难喜欢逃避,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三、结语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高校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高校必须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充分重视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新梅.浅谈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7,(8).

[2]杨艳利.大学生自我管理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

[3]廖秀美.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