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24 18:2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作者简介:田静(1983-),女,回族,江苏连云港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讲师。(陕西杨凌712100)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英美文学教学中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五篇】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文素质;
英美文学教学;
英语专业

作者简介:田静(1983-),女,回族,江苏连云港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讲师。(陕西 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英美文学教学中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JY11010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225-02

我国高等教育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的是人文素质教育”。[7]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国内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已经开展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然而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专业在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英语专业为例,探索如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研究如何解决人文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人文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人文素质简单等同于人文知识,使得人文素质的培养走上了人文知识传播的道路;
[10]二是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分离,人文素质教育就等同于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选修课,两者并没有紧密结合。

针对第一个问题,人文素质的内涵有必要进一步探究。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技能和人文精神。简单来说,人文知识是对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了解;
人文技能是在运用人文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而人文精神则体现为一种对自己与他人以及人类命运强烈关注的思想,是对人的价值在集体、社会、国家、时代、未来中如何体现的理性思考和积极实践,是人类对真善美永恒追求的表现,是人文素质的最高境界。[8]因而,不能简单地将人文素质教育理解知识的传播,而应该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技能,在前两者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启发人文精神,“三者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运用,而人文精神则是知识和技能的升华”。[8]

针对第二个问题,教育部[1998]2号文件《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给出了明确的方法。文件建议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一方面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应该将人文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
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也要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7]由此可见,专业课教学应该和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而不能把人文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成开设几门人文素质课程。

二、人文素质培养融入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实践

英美文学是教育部规定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知识必修课,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更注重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对英美文学重视程度不高。[4,9]在外部环境因素对教学产生影响的同时,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更应该寻找自身的不足,并针对不足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本文探讨的人文素质培养融入英美文学教学[3]改革和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

1.更新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教学目标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基本目标不应该是培养英美文学研究和批评的专业工作者,而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增加人生阅历、丰富英美文化知识、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提高英语语言和思维能力的环境。[4]范谊和苪渝萍两位学者依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将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五个基本层次:一是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
二是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
三是英美文学批评基本知识和方法;
四是英美文化的理解认识;
五是英美文学中人文精神的感悟弘扬。[4]其中,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及文学批评的知识属于人文知识层次,英美文学批评的方法及英美文化的理解认识属于人文技能层次,人文精神的感悟弘扬属于人文精神层次。

2.重组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

英美文学教学应该从英语专业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展起来,[1]突破专业课程的限制。[4] 2000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高级阶段开设的专业必修课,[5]一般高校英语专业在学生三年级时才开设“英美文学”课程。事实上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的精读和泛读课程以及高级阶段的精读课程中涉及大量英美文学作品,因此,英美文学教学一方面可以渗透到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精读和泛读课程中,[4]成为启迪思想、开发思维潜能的人文素质教育课;
另一方面可以在英语专业本科学生高年级阶段开设“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两门课程,系统地了解英美文学史,重点阅读英美当代经典作家的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全面了解文学思潮和流派。

3.创新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教学设计

(1)本科阶段精读和泛读课程中的英美文学教学设计。英美文学教学可以渗透到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精读和泛读课程中,一方面可以在精读课程教师的帮助下精读教材中英美文学作品,以阅读体验和文本分析为主,以文学文化知识为辅;
另一方面在泛读课程教师的指导下泛读几部与之水平相当的英文经典名著的原文,以阅读体验为主,以文学文化知识和文本分析为辅,[4]实现英美文学本科阶段教学目标的所有层次。

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精读和泛读课程中英美文学作品与英美文学专业课程相比,最突出的应该是以与现实生活相关主题为纲这一特点。正是由于这些话题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每个人对它们都有着相同或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文学作品也对这些话题有不同的阐释。精读和泛读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感受和经历,进而引导学生去分析作品中对这个话题的展现,然后与自己的体验进行比较,最终得出对作品的深刻体会,[6]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

(2)本科阶段“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课程中的英美文学教学设计。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本科学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了“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两门课程,先开设“英美文学史”,从宏观角度介绍了英美文学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并分析和评价各个时期出现的主要文学现象、流派;
又开设 “英美文学选读”,从微观的角度讲述了文学史中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将其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考察,对其思想和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比较,[1,2]重点阅读英美当代经典作家的文学作品,可以实现英美文学本科阶段教学目标的所有层次。

首先,英美文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英美文学作品原著的阅读。教学大纲选定当代经典作家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自己体验阅读过程,逐步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其次,英美文学教学要求学生课下阅读时注意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等内容,还要求学生了解英美文学的基本知识如英美文学史的发展概况、重要文学现象、流派、作品和作家,这属于人文知识的范畴;
英美文学教学要求学生课堂上发表自己对文学作品以上方面的理解,并根据具体的英文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要求他们有选择地写出摘要、读书报告、人物分析、主题分析、语言特点分析等文章,同时培养他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属于人文技能的范畴。再次,英美文学教学要求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英美文化,并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和探讨,属于人文知识和人文技能的结合。最后,英美文学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并将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共同讨论,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

简而言之,英语本科专业学生的基础阶段和高年级阶段都应该接触英美文学教学,重视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共同分享阅读体验和体会,从而使英美文学课程成为增加人生阅历、丰富英美文化知识、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提高英语语言和思维能力的人文素质课程。

三、结论

本文针对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英语专业为例,探索如何将英美文学专业课教学与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人文素质相结合。研究发现:一是英美文学教学不仅可以在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设置“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课程,而且可以渗透到英语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精读和泛读课程中;
二是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教学目标在不同层次体现了人文素质的三层次内涵,英美文学专业课程本科阶段教学目标的逐层实现逐步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体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本文为专业课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实践依据,对英语专业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专业都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徐劲,柯可,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差报告[J].外语研究,2002,(1):14-18.

[2]程爱民,徐劲,柯可,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差报告(II)[J].外语研究,2002,(6):12-14.

[3]崔玉江,周叶芹.融人文素质教育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6):120-121.

[4]范谊,苪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语言文学,2005,(3):150-156.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6.

[6]姜淑芹.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J].外国语文,2010,

(5):118-121.

[7]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1998.

[8]廖济忠,王敏.试论人文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基础地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73(1):85-88.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专业;
基础英语;
整体性教学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现状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特点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英语课程与普通本科院校所教授的专业英语不同。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属于学术英语(EAP)范畴,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则应定位于职业英语(EOP)范畴。与高职院校的理工科专业相比,高职高专的实用英语专业不具备纯高职性质;
与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相比,高职高专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又不够精深。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学制为三年,根据浙江义乌工商学院的实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大一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基础技能的培养,从大二开始到大三第一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大三第二学期为实习时间。

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能进行自主学习。高职高专生源一般来自普通高中或中专、中技、职高。来自普高的高职学生经过了六七年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与非普高毕业生相比较而言,普高生源为第五批录取学生),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观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听力和口语能力极为薄弱,一方面听不懂,另一方面不敢讲、讲不出、讲出来别人也听不懂,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对口招生的“三校生”基础也相当薄弱,学习习惯差,有的学生英语入学考试分数非常低,听说能力几乎为零。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受应试教育与传统教学法、教学理念的影响,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学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之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没有显示出英语专业学生与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相比应有的口语上的优势。据有关人员在2002年8月对国内几十所高职高专及部分地方大学的150名非英语专业与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的调查,84%的受访者在英语实际运用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听、说,70%的受访者在实际工作中,最能派上用场的是听、说、译三项技能。这表明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在毕业后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要改变现状,需要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教学做出合理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实用英语训练》大纲要求遵循“打好基础,强化能力,立足实用”的原则,把英语知识的学习寓于大量的听、说、读、写的教学实践中。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重点,特别应注重大一阶段基础英语教学的开展。要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对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造一个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从课程安排上明确英语专业各门课程的作用、地位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使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施整体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课程安排改革的必要性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一般包括精读(6~8课时/周)、泛读(2~3课时/周)、语音(2课时/周)、语法(2课时/周)、听力(2课时/周)、视听说(2课时/周)和口语(2课时/周)。这样的课时比例分配很容易误导学生,大多数学生认为精读课最重要,其他课程处于次要地位,于是将学习精力和重点放在精读课上,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口语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语言的最为本质的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就英语而言,口语技能是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技能之一,居于说、听、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之首。对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听、说、读三种技能的提高上,因为在实际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时,这三方面的能力是基础。根据Correll的观点,听读的技能为“接受技能”(receptive skills),说的技能为“生产技能”(productive skills),这三种技能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以听读技能为基础,以说的技能为培养目标。毕业后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说英语的能力的高低应该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精读、泛读、语音、语法、听力和视听说的教学都应该定位为口语课程的预备课。口语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尽量使学生运用在其他基础课程中学到的单词、句型和信息就某个话题进行口语表达,是其他课程的提高课。课程安排应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在进行口语输出能力培养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语言知识的输入准备。

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现行的课程安排容易导致教学出现真空或重复的现象,一周内各门课程涉及的话题可能都不一样,使得学生每门课所接触的表达方法彼此独立,毫无联系,每门课的教学效果都只停留在接触某个话题单词和理解文章的初级层面上。有时由于课程之间涉及的话题一样,学生就可能重复劳动,比如完成查找与话题有关的信息这一类相同的作业。泛读课程每星期只有2~3个课时,教学内容的衔接与延续要以周来计算,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断层,致使在一次课上学到的新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与深化,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还是不能就某个话题侃侃而谈,达不到实际运用的培养目标,这样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到毕业时口语水平仍然较低。要使学生在一定学习时间内可以就一个话题用英文进行交际,要求对各门课程的教学从整体上加以把握,除了从整体上把握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延续性之外,还应该在局部上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设置理论,在非单一性的语言培训项目或教学机构里,各单科课程的设置目的必须是单一的。多层次应该体现在机构内整体课程的设置上,而单课目标越明确单一则越好。英国语言学家耶登(J.Yalden)在《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一书中将课程设置定义为“简化某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范围”。单课的设置目的性越单一,教师对教材的重点越容易把握,在课堂上的操作方向性越明确。单课重点突出了,才能起到强化语言学习的效果。单课内如果同时有多个重点的话,只可能导致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于学生并没多大好处。指望一门课程能囊括语言学习的各个领域是不科学也是不实际的。因此,要明确每门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与教学内容的重心。

实施整体性教学的可能性英语专业课程基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技能目标,分别开设了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语法与翻译等课程,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没有本质的不同,不涉及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只是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安排上应该按照“一个整体的几个方面”的思路,使各门课程的教学具有整体性,不至于彼此割裂。

基础英语的整体性教学

我国的英语教学缺乏宏观规划的统一性与连贯性,导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考试等方面出现重复现象,学生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仍不能运用英语进行较为流畅的表达和交流。英语教育界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对大、中、小学英语教学进行统筹规划,实现一条龙管理的方案。这种“一条龙”的思想可以运用到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安排上。整体性是指一个班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应该相互联系,而不应彼此独立。以一周为一个教学单位时间,各门课程的教学材料与内容要围绕同一话题,这样一周中各门课程可以形成彼此之间的连接,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一条自动控制生产线上各道工序与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生产线的一端输入原料——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生产线的另一端输出成品——学生关于某一话题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各门课程各有分工,但彼此都不可或缺,任何一道工序的完成情况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的设定精读:使学生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单词,原则是要求掌握的词义与用法都是课文里出现过的,不需要补充其他意思和用法,提高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为提高阅读速度与效率打基础。泛读:扩大学生对某一话题的单词量,了解关于某话题更多的观点与看法,在掌握一定阅读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效率(属于应试阅读教学)。语音: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其在中专、高中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原则是对于带有母语口音语音、语调一时无法改善的学生,只要求在英语交流时能被人理解就可以了,教会学生熟读从其他科目中所学的单词,为口语打下发音基础。语法: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清除在精读和泛读课上阻碍学生理解文章、在运用英语时影响学生表达的错误语法的影响。听力:进一步从听的方面扩大学生对某一话题的单词量,了解关于某话题更多的观点与看法,从听觉上进一步纠正发音。视听说:是听力和口语的衔接与过渡。口语:是所有科目的教学目的和出发点,口语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关于谈论各个主题的对话,另一部分注重培养学生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的能力。

课程安排英语基础课程安排的顺序是精读泛读语音语法听力视听说口语。根据Harmer提出的“平衡活动法”(a balanced activities approach),语言教学必须注重输入、吸收与输出三个环节。精读、泛读、语音、语法、听力和视听说包括了对语言知识的输入和吸收,视听说和口语课提供了语言输出的机会。从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是紧密相联的。听读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自外而内获取语言知识,即输入过程;
而说和写则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自内而外的再现过程,即输出过程。在传统的口语课或写作课上,教师给出一个话题,只做少量的关于该话题表达法和思路的引导,就让学生自主发挥,由于学生在语言输入阶段没有获得充分的语言信息,通常不能对该话题展开谈论,而且能够运用的句子都是以前学过的简单句,这样就达不到口语课的教学目标。戴炜栋指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一条龙教学体系旨在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知识积累向交际能力转化。”因此,在基础英语教学的“一条龙”体系中,精读、泛读、语音、语法、听力和视听说的教学都应该定位为口语课程的预备课,属于知识积累,口语课程应尽量使学生运用从其他基础课程中学到的单词、句型和信息就某个话题进行口语表达。整体性思想已经在英语教学中得到重视与不同程度的应用。应以实用性英语教学为出发点,把每一次英语课划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模块,但由于每节课时间非常短,要照顾到五个方面是不可能的,即使五个方面都得到了练习,也会大大影响教学进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综合英语课程的设置及其相应教材的出现也充分体现了整体性教学的观念。综合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设计都分为以培养听、说、读、写、译为基础的几个板块,包括听力部分、口语练习部分(包括对话和讨论)、阅读(包括精读文章和泛读或快速阅读文章)、语法词汇和翻译写作。这些板块都围绕同一个主题,其实质是针对同一主题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性培养。义乌工商学院实用英语专业把原来设置的英语精读课程换成了综合英语课程,并使用了相应的综合英语教材,但是在实际的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顾及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也会与其他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冲突。如果将五个能力的培养分解到相应的每门课程中,就能重点突出、时间充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整体性教学的关键实施整体性教学需要加强各门课程教师在教学中的交流、沟通与配合。以一个班为中心,由担任该班教学的各位任课教师组成一个教研小组,并确定一名负责教师,统筹安排这个班各科的教学工作,协商每一科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范围和重点)、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活动的开展形式),而且教师要了解其他课程的教材与教学内容。教研小组还应对教学进行讨论,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资源的补充(新的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材料)、学生复习内容的确定、由哪一科教师负责所有知识点的复习或某个知识点的复习以及复习采取何种方式。

由于各门课程的教师需要合作,教师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加,不仅要准备自己的课程,还要对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了然于心,不仅要完成教学工作,还要参加各科教学的准备、总结与分析谈论,这就使整体性教学的实施产生了

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

参考文献:

[1]王琦,王维平.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80-82.

[2]张启文.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刍议[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50-51.

[3]段红鹰,娄玉娟.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教育研究),2003,(7):191-192.

[4]徐层珍.高职英语教学之浅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92-94.

[5]Stern H. H.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陆明,丁万江.换“药”不妨也换“汤”,论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与教材改革[J].外语界,2002,(1):37-41.

[7]杨军,李宵翔.关于目前“一条龙”英语课程改革研究的思考——什么是可行性研究?[J].外语界,2003,(1):32-39.

[8]徐锦芬.精读教学中的综合技能集成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6):431-435.

[9]王宪莉.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4,6(3):88-90.

[10]Ellis,Rod.第二语言习得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1]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3篇

我国高等教育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的是人文素质教育”。[7]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国内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已经开展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然而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专业在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英语专业为例,探索如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研究如何解决人文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人文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人文素质简单等同于人文知识,使得人文素质的培养走上了人文知识传播的道路;
[10]二是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分离,人文素质教育就等同于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选修课,两者并没有紧密结合。

针对第一个问题,人文素质的内涵有必要进一步探究。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技能和人文精神。简单来说,人文知识是对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了解;
人文技能是在运用人文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而人文精神则体现为一种对自己与他人以及人类命运强烈关注的思想,是对人的价值在集体、社本文由收集整理会、国家、时代、未来中如何体现的理性思考和积极实践,是人类对真善美永恒追求的表现,是人文素质的最高境界。[8]因而,不能简单地将人文素质教育理解成人文知识的传播,而应该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技能,在前两者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启发人文精神,“三者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运用,而人文精神则是知识和技能的升华”。[8]

针对第二个问题,教育部[1998]2号文件《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给出了明确的方法。文件建议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一方面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应该将人文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
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也要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7]由此可见,专业课教学应该和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而不能把人文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成开设几门人文素质课程。

二、人文素质培养融入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实践

英美文学是教育部规定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知识必修课,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更注重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对英美文学重视程度不高。[4,9]在外部环境因素对教学产生影响的同时,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更应该寻找自身的不足,并针对不足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本文探讨的人文素质培养融入英美文学教学[3]改革和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

1.更新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教学目标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基本目标不应该是培养英美文学研究和批评的专业工作者,而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增加人生阅历、丰富英美文化知识、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提高英语语言和思维能力的环境。[4]范谊和苪渝萍两位学者依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将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五个基本层次:一是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
二是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
三是英美文学批评基本知识和方法;
四是英美文化的理解认识;
五是英美文学中人文精神的感悟弘扬。[4]其中,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及文学批评的知识属于人文知识层次,英美文学批评的方法及英美文化的理解认识属于人文技能层次,人文精神的感悟弘扬属于人文精神层次。

2.重组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

英美文学教学应该从英语专业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展起来,[1]突破专业课程的限制。[4] 2000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高级阶段开设的专业必修课,[5]一般高校英语专业在学生三年级时才开设“英美文学”课程。事实上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的精读和泛读课程以及高级阶段的精读课程中涉及大量英美文学作品,因此,英美文学教学一方面可以渗透到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精读和泛读课程中,[4]成为启迪思想、开发思维潜能的人文素质教育课;
另一方面可以在英语专业本科学生高年级阶段开设“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两门课程,系统地了解英美文学史,重点阅读英美当代经典作家的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全面了解文学思潮和流派。

3.创新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教学设计

(1)本科阶段精读和泛读课程中的英美文学教学设计。英美文学教学可以渗透到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精读和泛读课程中,一方面可以在精读课程教师的帮助下精读教材中英美文学作品,以阅读体验和文本分析为主,以文学文化知识为辅;
另一方面在泛读课程教师的指导下泛读几部与之水平相当的英文经典名著的原文,以阅读体验为主,以文学文化知识和文本分析为辅,[4]实现英美文学本科阶段教学目标的所有层次。

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精读和泛读课程中英美文学作品与英美文学专业课程相比,最突出的应该是以与现实生活相关主题为纲这一特点。正是由于这些话题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每个人对它们都有着相同或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文学作品也对这些话题有不同的阐释。精读和泛读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感受和经历,进而引导学生去分析作品中对这个话题的展现,然后与自己的体验进行比较,最终得出对作品的深刻体会,[6]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

(2)本科阶段“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课程中的英美文学教学设计。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本科学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了“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两门课程,先开设“英美文学史”,从宏观角度介绍了英美文学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并分析和评价各个时期出现的主要文学现象、流派;
又开设 “英美文学选读”,从微观的角度讲述了文学史中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将其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考察,对其思想和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比较,[1,2]重点阅读英美当代经典作家的文学作品,可以实现英美文学本科阶段教学目标的所有层次。

首先,英美文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英美文学作品原著的阅读。教学大纲选定当代经典作家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自己体验阅读过程,逐步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其次,英美文学教学要求学生课下阅读时注意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等内容,还要求学生了解英美文学的基本知识如英美文学史的发展概况、重要文学现象、流派、作品和作家,这属于人文知识的范畴;
英美文学教学要求学生课堂上发表自己对文学作品以上方面的理解,并根据具体的英文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要求他们有选择地写出摘要、读书报告、人物分析、主题分析、语言特点分析等文章,同时培养他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属于人文技能的范畴。再次,英美文学教学要求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英美文化,并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和探讨,属于人文知识和人文技能的结合。最后,英美文学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并将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共同讨论,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

简而言之,英语本科专业学生的基础阶段和高年级阶段都应该接触英美文学教学,重视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共同分享阅读体验和体会,从而使英美文学课程成为增加人生阅历、丰富英美文化知识、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提高英语语言和思维能力的人文素质课程。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4篇

一 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教学目的

英语专业精读课属于英语专业基础技能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综合技能,故精读教学的周课时和总课时的比重远远超过听力、口语、写作等课程。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在精读课上主要讲授语法知识和零散的语言点,而学生总是忙于做笔记,所以精读课被认为是最枯燥的课程。据文秋芳等对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表明,英语专业学生三年内变化的幅度明显小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归根结底,一是因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思辨水平缺乏应有的挑战;
二是因为大量的模仿、记忆、重述显然不是训练分析、推理、评价技能的最佳任务。因此,笔者认为精读课不仅仅是习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语言型课程,它也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作用,在最近我国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特别强调“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以适应精读教学。通过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理念比较适合应用于英语专业精读教学。

二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须有思考的过程,即学生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词汇、句型和相关知识,而不是首先关注如何学会使用某种语言形式。它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任务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对学习的参与度和投入度。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在扩大学习者输入、输出量,发展语言应用综合能力和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方面有着诸多优势。

三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专业精读课中的实践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两年多来,一直担任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教学任务,教材为《新世纪高等院校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综合教程》。作为新手教师,在不确定新的教学法是否有效之前,倾向于选择按照自己被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笔者只是按照传统的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语篇分析为辅的教学方式。一年教学下来,学生普遍反映即使学了很多的语言知识,还是感觉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不明显。在参加了一次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之后,突然意识到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课堂的人文关怀,因为教师不是教书本而是教学生,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笔者开始尝试将任务型教学法与精读课结合。

在第一单元“Never Say Goodbye”的教学中,笔者考虑到课文是以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不过中间部分有倒叙,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根据时间线索分析文章的结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笔者决定将课文所有的段落打散,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重新排序,并进行小组比赛。要完成这一任务,学生需要具备根据段落间的连接词、定位时间线索词汇、猜测等阅读技巧来训练逻辑思维及篇章分析的能力。学习完课文后,笔者还让每位同学以“曾经最难忘的一次分离”为题做调查并用英文撰写调查报告。在第二单元“The Fun They Had”教学中,笔者考虑此文章是关于未来科技发达之后孩子对真实学校的期待。因此,笔者挑出对话部分让学生模仿对话并进行表演,主要让学生体会如loftily,scornful等词汇的运用。之后,笔者还让学生就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进行辩论。在第三单元“Whatever Happened to Manners”教学中,课文是关于一个人具备良好的行为举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本文语言词汇难度适中,因此笔者将一些重要词汇省略,让学生听磁带填空。在熟悉课文之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英语排演一个宣传良好行为举止的公益广告片。在第四单元“Dealing with Aids”教学中,课文关于两个男孩子之间面对艾滋病时表现出来的纯真友谊。笔者设计的任务是请每个学习小组按照课文内容重新编写一个剧本,并用英语表演出来,同时还需制作一个3分钟的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公益讲座。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精读课;课堂提问;提问艺术

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课堂提问是英语精读课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课堂提问这门艺术的研究,能有效地提高英语精读课教学效果。

一、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提问现状

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阅读为重点辅以听、说等各方面,涵盖全面的英语技能知识。当前,许多精读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与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缺乏艺术性。有些问题肤浅、平庸、缺少信息沟,问法单调,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1.了解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是老师为掌握学生对事物的了解情况。

2.体验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针对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3.预测假设性提问。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做出预测或推测。

4.知识性问题。这类问题是根据课堂需要,教师对学生已学知识或已有的背景知识进行的提问。

5.理解性问题。这类问题可检验学生对材料所提供的重要事实或特定细节的掌握情况,也可训练学生迅速获取重要信息的技能及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及短语的能力。

6.推断性问题。这类问题是针对文章的引申意义、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而提出的。学生需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7.分析性问题。该类问题学生需将有关的信息一点点地挑出来,把它们与整体意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

8.综合性问题。该类问题要求学生把文章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拼凑到一起,进行综合加工,形成新的观点和看法。

9.评论性问题或观点性问题。该类问题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观点进行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陈述其理由。

问题的种类很多,都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说每次课都应包括所有类型的问题,具体采用哪种形式的提问,还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三、如何艺术性设计英语专业精读课堂问题

一般来说,专业精读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热身阶段、课文处理阶段、课文处理后阶段。三个阶段各有侧重,因此所设计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1.热身阶段

热身阶段是总体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因此这一阶段问题的设计必须注意到趣味性,体验性,可说性。如笔者在上英语专业《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 1 the teddy stoddard story 时,就采用了如下类型问题:

1)观点性提问

what qualifications 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

2)了解性提问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merican educational system ?

3)体验性提问

what is the happiest experience you have ever had in your life ?

4)预测假设性提问

suppose you are the teacher, what will you do ?

以上问题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课文处理阶段

课文处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关键所在,课文是文化背景、词汇、语法、篇章等知识的载体。通过课文处理,要求学生能把握课文基本思想和篇章结构,了解作者思路等,具有语篇理解能力。这一过程中,老师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问题主要有以下类型:

1)理解性问题

what does the sentence mean ?

2)综合性问题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hird paragraph ?

3)分析性问题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here/when… ?

4)推断性问题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

5)观点性提问

what’s your opinion on the attitude the teacher towards teddy stoddard ?

这个阶段思索性问题策略的持续使用可保持学生高度注意,使教学相融,加强师生交流。

3.课文处理后阶段

在课文处理完成以后,设计一些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复述课文、总结中心思想、课文场景表演、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等进行巩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掌握。这一阶段的问题应与课文密切相关。有以下类型:

1)综合性问题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

2)分析性问题

what’s the style of the text ?

3)推断性问题

what kind of career would you like to do ? why ?

这一阶段的问题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培养其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四、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问题要讲究趣味、结合实际。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教师有艺术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振奋感情、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教师在课堂上应时时体现出爱。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教师要给予提示,诱导学生作答。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以肯定为主,肯定其勇于回答、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

3.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突出主体,引导思索

设计的问题要能突出主体,发展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发现原因,引导思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少提“封闭式”问题,多提“开放式”问题,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展开讨论并充分让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

4.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

教师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引起他们的共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拓展知识。

5.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讲究艺术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问艺术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也证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艺术——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应深入研究提问的艺术性,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提问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