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方的统计中,他们将中方出口到第三方,而后又经过第三方转口到美国的中国商品,均列为从中国的进口。而中国海关将这些产品都统计作对第三方的出口,并不计入对美国的出口。中国的统计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工转正总结【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美工转正总结范文第1篇
美国的统计方法显然不正确
在美方的统计中,他们将中方出口到第三方,而后又经过第三方转口到美国的中国商品,均列为从中国的进口。而中国海关将这些产品都统计作对第三方的出口,并不计入对美国的出口。中国的统计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是经过以香港地区为主的第三方转口的。美方的统计资料也表明,中国的货物只有20%直接运往美国,其余80%通过第三方转口到美国。
以原产地规则作为统计标准,是造成中美两国贸易差额大的重要原因。虽然原产地原则作为各国实施贸易管理的工具,在世界贸易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至今在国际多边贸易协定的执行和各国贸易政策措施的实施中仍然被广泛应用,但对如何判定货物是否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至今没有统一的实施细则。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制定了《原产地规则协议》,确定了协调各成员非特惠制的原产地规则,并委托世界海关组织承担协调规则技术标准的制订工作,但至今仍未完成。由于缺乏国际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各国在制订自己的原产地规则时,往往从本国需要出发,标准不一,宽严各异,在判定进口货物原产地时往往存在随意性。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原产地原则的局限性愈来愈清楚地暴露出来。过去国际贸易和投资数额不大,各国之间商品交换关系比较简单,按原产地统计大致可以反映国与国之间的分工、贸易关系以及相应的利益格局。现在由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跨国投资日趋增加,国际贸易所交换的已经远不是单个国家生产的产品,而是跨越国界的“世界性产品”。按现行原产地统计进出口贸易的办法,显然难以准确。
近二三十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更增加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加工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进口主要原材料、零部件,加工装配后又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由于货物在该国发生了实质性改变,按原产地统计,便将该国列为原产地。但由于主要原材料、零部件来自进口,该国从中获得的实际收益往往并不高。中国的加工贸易是由于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地区、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转移产业而发展起来的。其产品依赖原有的销售渠道,主要经中国香港等地转口到美国等传统市场。但是,按照美国的“原产地统计”规则,这些转口的加工贸易产品都作为中国内地对美国的出口额。
当然,美方统计的所谓对华贸易巨额逆差还有其他客观方面的诸多原因。例如汇率折算,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不同统计被认定、贸易术语含义的不同解释等等,都可以被美方用来夸大对华贸易逆差。
其实是美国贸易逆差来源地的转移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逐步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国。2002年,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总额达到527.4亿美元,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吸收国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与之相适应,我国的对外贸易业在发生深刻的调整,中美经贸关系也不可避免会受到这一进程的影响。
1984年,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地是日本,贸易逆差为339.6亿美元,占当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的33.1%;
其次是加拿大,为149.3亿美元。此外,中国台湾、德国、墨西哥、中国香港、巴西、印尼、意大利和韩国也都是美国贸易逆差的重要来源。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美国贸易逆差来源地集中在东南亚、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其中,东南亚有5个国家和地区是美国贸易逆差的前10个来源地,欧盟占2个,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是美国的十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之一。
这种情况在2002年发生了变化。这时,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地是中国,为1031.1亿美元,占当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的21.9%,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99%。居第二位的是日本,贸易逆差为700.6亿美元,加拿大、墨西哥和德国分别是美国的第3~5位的最大逆差来源地。
与1984年美国贸易逆差的前10个来源地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美国的贸易逆差状况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逆差来源地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移,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地。虽然,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绝对量超过了1984年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的绝对量,但是,2002年,美国对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的比重(21.9%),并没有超过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的比重(33.1%)。
通过对比还发现,美国对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逆差状况有所改善。虽然,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和韩国仍然是美国贸易逆差的重要来源,但是它们的地位,已经相对下降,分居美国贸易逆差来源地的第八、九和十位。而且,美国对中国香港的贸易平衡状况,由1984年的逆差转变为2002年的顺差。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亚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的美国贸易逆差来源地转移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形成了分阶段的、梯度较为明显的产业转移,逐渐形成了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兼而有之的国际分工体系。美国产业结构升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其特点是工业主导部门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高技术加工工业。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是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美国在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显著特点是,将美国的资本和高技术与当地廉价而熟练的劳动力相结合,生产正处于成熟阶段或由成熟阶段向标准化过渡的产品。与此同时,美国形成了相关产业的相对空缺,客观上形成了美国与亚太地区互补性贸易产生的基础。同期,日本开始向亚洲“四小龙”转移以纺织品生产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边际生产工序,而该类产品是日本50年代对美国出口的主要产品,生产地转移了,出口市场却未变。这一政策产生了东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雁行模式”。
70年代,亚洲“四小龙”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并向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东盟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80年代后期的日本又向东盟和亚洲“四小龙”转移电子装配产业,后者相应发展以电子业为代表的相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又向中国大陆进行劳动密集型边际产业或边际生产环节的转移。在中国所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中,80%来自上述亚太国家和地区。
因此,中美贸易平衡的产生是在国际体系下,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的必然结果,中美两国有着各自的优势,美国着重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中国也能够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两国都能够从这一合理的国际分工中受益。
美国贸易逆差根在美国自身
其实,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单项商品是石油产品。美国虽然拥有丰富的石油、木材资源,但美国政府实行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环保政策、“空气清洁法案”,同时也为防备未来可能发生的能源危机等,限制了石油、木材的开发,并鼓励大量进口石油、石油制品及木材。因此,这一部分巨额贸易逆差完全是其国家政策造成的。
1983年以来,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逆差规模决定美国贸易逆差的大小。而工业制成品贸易逆差中最大的两个部门是“杂项制成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其中,“杂项制成品”是美国对发展中国家贸易逆差最大的部门,“机械及运输设备”是对发达国家贸易逆差最大的部门。工业制品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结构性逆差,是其在产业内分工及跨国公司内贸易的必然反映
美国是一个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的国家,这种资源禀赋决定了其必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地位。美国在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类产品上的巨额逆差,以及在专业、科学及控制用仪器和装置、特种工业专用机械上的高额顺差,正反映了这种经济结构。另外,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美国的跨国公司也通过大量对外直接投资将本国已不再具有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后再进口该产品。美国在“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与配件”对发展中国家的大量进口,正说明了这一情况。
美国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体现了高科技产品之间激烈的竞争,以及跨国公司相互投资所导致的产业内贸易的趋势。美国与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前五种商品中(sITC细分到3位),进口额最大的“汽车及其他机动车”在出口额中则排名第四,进口额第二的“机动车零部件及配件”则在出口额中排名第一。
在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驱动下,美国跨国公司加强其对外直接投资,在中间产品、基础产业、电子等行业增长率尤其高!而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反过来对美国的贸易逆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1992年美国在其国外的投资中,运输、电话、电报、电气及卫生设备均比1989年有较大提高,而1992年美国在电信产品、陆路车辆方面的贸易逆差为873亿美元、134.91亿美元,分别在当年单项商品贸易逆差中列第二和第五位。1996年,美国是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最活跃的国家,其对外直接投资流入与流出额均为850亿美元左右。足见产业内直接投资及贸易对美国贸易逆差的影响。
因此,除非美国做经济结构性的大调整,否则,其贸易逆差不可能锐减。
同时,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在美国就业、国内生产总值、贸易、投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90年代,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其服务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顺差抵消了部分商品贸易的巨额逆差,使美国贸易逆差增长减缓。2000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780亿美元,抵销了美国货物贸易逆差4522亿美元的17.2%。而这780亿美元的顺差,并没有完全反映美国的服务贸易顺差的情况,美国实际从服务贸易中得到的顺差远远大干这个数字。服务贸易顺差的扩大将进一步改善美国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仅仅是其在外贸方面竞争力的一个指标,并不能说明其国际化程度或国内经济水平的高低,也不能反映各国在经济与贸易方面分工的深度、广度及相互依存、依赖。美国与加蓬、厄瓜多尔在石油方面的贸易逆差为19.28亿美元和7亿美元。它说明美国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仅仅限于石油领域,处于较低级的状态。
美工转正总结范文第2篇
教师需要在工作中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优秀城镇教师个人转正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优秀城镇教师个人转正申请书1尊敬的领导:
本学年以来,自己一如既往地担任英语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师表,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自觉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任现职以来
我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把成为一名品优的学者型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新目标英语学科的最新改革趋势,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方向,从教的几年既忙碌又充实。在学校里,自己都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此期间,我还对轻松过好听力测试关方面进行探讨,对每年的英语试卷进行仔细揣摩,通过反复的做题去深入体会,而且还将通过对试卷的理解与分析作为去找到提高自己英语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力求务实、高效、创新的新理念,针对全体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内外作业来鼓励学生扎实基础,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核心位置上,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中采用加强英语基础知识训练的方法,精讲多练、训练归纳每一个语言点,使知识系统化,注意指导解题方法与技巧。在认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结合典型事例、个别辅导、适时激励等方法,注重学生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比如在平时的英语训练中,多利用学过的短语和重点句型培养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达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的目的。
三、严格要求学生
在要求学生积极听课、虚心求教的同时,比较注重学生德育和日常管理的常规教育,尽可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和他们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达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对班上存在的后进生进行综合了解,全面分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同时还注重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提高社会与家长的教育功效。因此,在转化后进生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教学中
我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切实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掌握住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并在讲课时能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不是以教案而教学,而是为教学而写教案。我还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个别辅导,每次学生的作业都及时批改,每次批改做到有分数和日期,鼓励学生及时完成作业。课后自己还不断地学习、充电。我在教学之余,认真参加学校的业务学习,参加各级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加强自身政治学习、业务锤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努力,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力争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经过实习期的锻炼,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恳求领导给我一个为学校效力的机会。
经过实习期的锻炼,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恳求领导给我一个为学校效力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优秀城镇教师个人转正申请书2尊敬的领导:
我们都习惯用一眨眼的功夫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这不,暑假又快要到了,一学期又快要过去了,那到底收获的又是什么呢?今在此作一番的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今后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现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教研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工作的总结:
1、教学工作情况: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
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我任教初一初二的美术课,共十二个班,一个班每周一节课。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课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另外,授课根据得失及时写反思,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因为初一初二处于叛逆时期,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针对旧教材内容陈旧、单一、脱离学生实际问题,我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设计了”叶贴画”,”吹塑纸版画的制作“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美术课教学中,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2、考核成绩:本学期考核还是按照以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为主,期末理论考试为辅,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初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3、教学研究的计划完成情况:积极参加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评课。
还积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宣传工作,以及学校宣传栏的宣传。
4、课外兴趣小组工作情况:利用每星期六下午的时间指导初一初二的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主要开设了美术基础课程:石膏几何素描,风景速写等,同时加以一些水果拼盘,花鸟写意国画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每次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活动,以及每个寒假暑假都参加了泉州师院的函授本科学习,同时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的一些新老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法工作,从而能够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以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争取有更大的进步,在教学中有更大的创新。
经过实习期的锻炼,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恳求领导给我一个为学校效力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优秀城镇教师个人转正申请书3尊敬的领导:
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初二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反思改进。现作一番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以后的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和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美术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美术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怎么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还通过上网以及制定一些美术书刊查找相关材料。
2、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学校书画协会,利用星期六下午的时间给他们上课,在安全方面上与家长作好联系,学期末在校科技文化节术节举办了作品展览,取得了较好的影响。
参加的还是以初一的学生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水平进步的很大。
3、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美术资源,查找课外的内容,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
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还积极到兄弟学校参加开展的一些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我还注意到要自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
三、经验和教训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总之,本学期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通过总结反思,我将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戒骄戒躁,以饱满的热情,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经过实习期的锻炼,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恳求领导给我一个为学校效力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优秀城镇教师个人转正申请书4尊敬的领导: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基本上比较顺利圆满的。可以说,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但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现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取长补短,教学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一、美术课堂
这学期我担任初二年和高一年的美术课教学工作。初中学生的美术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在动手作业这块会表现不尽理想,但是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在指导技巧的同时,鼓励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在美术认知领域里,初中生也表现得较为懵懂,但是教材里丰富的课题可以给他们带来许多新奇的感受。我认为牢牢抓住他们的新奇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课的一个情感要素!那么怎么样让学生一直保持着这份学习的积极性呢?
首先是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将教材里的课题进行扩展,在上好教材重难点的情况下,不忘介绍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例如,在上绘画课时,我不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规定他们去画什么,而是给学生提一个要求,允许他们大胆的去画、去表现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且通过多媒体使学生多欣赏多观察,在每次上课时,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手工课上,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寻找内容。当学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许他都不敢相信自己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一下子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习紧张的神经也放轻松了。现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我上课也轻松了许多,或许这就是“寓教于乐”道理吧。
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画面就会显得呆板,相反,当学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后画面就会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再者,提高学生的表现欲也很重要。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学习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高一年这边课堂教学以美术鉴赏为主,重点从对各类艺术作品的欣赏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课堂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宽,需要精心备课,收集大量可能被学生提问到的资料。精心准备用于多媒体幻灯片的图片和视频,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主题。另有开设美术特长生的课,为周一、周三、周五下午第三节第四节课,旨在注意挖掘有美术禀赋且有意踏上艺术道路的学生,提高其欣赏及艺术感悟能力,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学生在课后也很积极的自动留下提问和绘画。虽然超出工作时间,但是看到学生那么积极也是一种很大的动力。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都以培育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自己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按时上岗,尽职尽责,与同事们和谐相处。
这一年的工作中,有收获也有不足。比如控制不好课堂长度、纪律控制不够理想等。我会好好总结教学经验,再接再厉。
经过实习期的锻炼,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恳求领导给我一个为学校效力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优秀城镇教师个人转正申请书5尊敬的领导:
本人一直思想积极、要求进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力争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心目中都树立起好的榜样。响应学校各项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认真负责集体备课记录的整理工作,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人际关系融洽。关心、热爱学生,做孩子们的好朋友。课堂上严格要求,课下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朋友,一年的努力换来的是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经常听孩子们说:“老师,如果能每一天每一节课都是你给我们上课那该多好呀!”听到孩子这样的话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一、教育、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对自己严格要求,利用一切手段进行学习充电,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我认真地参加学校每次的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学习内容。“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我教书育人的座右铭。本年度我继续领悟新课程标准,仔细钻研,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常规课。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本学期我积极参加了学年组教研活动,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我虚心向组内、组外教师请教,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拿出了一节符合自身风格、深受学生喜欢的公开课《布娃娃》,并获得省市级优质课。为本年度的教学工作添上了一个美丽的音符。同时,我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活动,在市说课比赛中《小船》获一等奖,论文《新课程下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获省级二等奖,教学设计获省级二等奖。
二、其他工作
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还协助学校干好其它工作。我负责校前导队小号队的训练,经常利用休息日和早晚训练学生,和同事配合训练合唱队,为了练好合唱队,我们从发声开始训练,一遍一遍不厌其烦,我还在网上学习指挥,和合唱理论,最终取得了优秀表演奖,我也荣获县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这一切的获得也得力于领导、同志们的帮助。我还帮助少先队训练献词、工会小组编排节目、四学年编排大型团体操等等、付出总有回报,20__年我荣获市级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校级学习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我代表学校参加古诗词诵读比赛也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我并没有沾沾自喜,我深知要想做就要更加努力。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有声有色,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2、对不喜欢音乐的孩子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我是一个对集体充满了热情的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使我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是我的快乐之本,只要是对学校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我都会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他完成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经过实习期的锻炼,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恳求领导给我一个为学校效力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美工转正总结范文第3篇
2006年中国GDP为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
但中国能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中国全年能源消耗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3%,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由此可见,中国单位GDP能耗较高,能源产出效益较低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造成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不断上升、单位GDP能耗居高难下的原因很多,国际产业转移是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逐步融入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水平,并客观地反映在中国能耗总量和单位GDP能耗指标上。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它既包括某些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象,也包括国际产业由于全球竞争在某些新兴国家成长的同时而在老产业基地关闭或消失的情况。具体来说,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来实现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能源消耗也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特别是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转移而出现此消彼涨、跨国流动。
一、国际产业转移和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历史变迁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所谓世界制造业中心就是面向全球市场的最重要、最大的工业产品生产基地。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世界制造业中心同样经历了跨国转移的过程。
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并出现了第一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基础,英国的纺织、冶金、机器制造、交通等行业的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奠定了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1760―1830年,英国制造业占世界总量从1.9%上升到9.5%,1860年更是达到了19.9%;
到186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53%的铁、50%的煤。在19世纪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把世界工业生产的1/3―1/2以及世界贸易的1/5―1/4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作为第一个世界制造业中心,英国当时的工业制成品及其跨国贸易遍及世界五大洲。但作为付出的代价,英国这一时期能源消耗强度(亦即单位GDP能耗)快速爬升,并在1880年左右达到峰值。
其后,世界制造业中心则经历了两次大规模跨国转移的过程。
世界制造业中心第一次转移,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期的英国――美国。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在美国诞生,美国由此建立和完善了钢铁、化工、电力三大产业。美国于内战结束后,统合了全国的经济体制,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欧洲的资金、技术,飞速向西部地区发展,形成了以铁路带动的“新经济”。空前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带动了美国的工业和交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1860年美国工业制成品居世界第四位,但到1894年美国制造业总产值就已等于英国的两倍。而在1895~1914年间,美国制造业的产量翻了一番,同一时期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上升了近5倍,并且美国出口产品的主要市场已经是欧洲最先进的工业国家。到1913年,美国工业生产产量已相当于英、德、日、法四国的总和,占全世界的1/3以上。191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为240亿美元,在南北战争爆发前1859年的不足20亿美元的基础上增长了12倍以上。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中期,美国已经完全取代了英国,在钢铁、汽车、化工、机械设备、飞机制造、电气产品、医药以及军事装备等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其生产规模和出口份额,都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继英国之后的第二个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
纵观美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一方面与大规模外资流人为载体的国际产业转移分不开的。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使美国的经济茁壮成长,国际资本源源流入美国。最初是英国资本流入,而后是大量欧洲国家的资本。到1914年,美国吸收的外资就达67亿美元,相当于1843年的33倍。另一方面,与美国巨大的能源消耗紧密相联。在此期间,美国能源消耗强度快速上升,并在1920年左右创造了美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历史峰值。
世界制造业中心第二次转移,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行“技术立国”的发展战略,在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进行技术改进,综合利用各国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走出一条独特的产业转移、结构升级和经济起飞的道路,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1965年至1971年,日本主要制成品产量增长占全球产量增长的比重依次为:钢铁占54%、造船占54%、汽车占46%、电子机械中的民用产品占90%。到80年代,日本制造业已经全面超过欧洲,赶上美国,并在钢铁、汽车等重点产业形成了强于美国的竞争优势。80年代中期,日本在新兴的半导体产业方面超过美国,赢得了全球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份额达到了10%左右,出口产品以机电设备、汽车、家用电器、半导体等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成为公认的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与英国、美国不同的是,日本世界工厂的规模并没有达到绝对控制的地位,而是表现为在重点行业、重点技术领域取得领先于美国的竞争优势;
因此,世界制造业中心第二次转移应当确切地说是在美国这一世界制造业中心外形成了又一新的制造业中心。但与英国、美国相同的是,在形成新的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日本的能源消耗强度逐步上攻,并在1960―1970年代摸到峰顶。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产业转移具有较明显的线性、单向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国际产业转移一般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推进;
二是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展开;
三是国际转移的通常是已经标准化的技术和产品,或是在转移
国已经成熟或趋于衰退的产业;
四是国际产业转移一般由加工装配开始,逐步向本土化生产过渡,并最终完成转移国与承接国的产业升级。反映在能源消耗上,转移国――先行工业化国家或发达国家由于产业结构不断高度化、轻型化,其能源消耗强度不断降低或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趋于稳定;
而承接国――后续工业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由于产业结构不断趋重,其能源消耗强度不断爬高,详见图1。
二、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特点、新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共同驱动下,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可以从价值链的任何环节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该产业或产业链条上特定环节最佳的投资区位。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多方向、跳跃式的发展态势。具体来说,从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来看,国际产业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目前,实施国际产业转移的不仅包括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而且还包括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再从国际产业转移的客体即产业本身来看,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跨国公司向海外转移的已经由衰退产业或成熟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向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各个增值环节迅速辐射。除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机械技术为技术特征的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向条件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大量转移高技术产业的制造环节。近年来,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加快,服务业领域正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领域。1990―2002年间,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达到了9500亿美元,占同期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简称FDI)总流入存量的60%。随着世界范围内服务业内部分工的发展和各国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客体也日趋多元化。跨国公司对金融、电信、传媒和互联网服务等领域展开全球范围内的整合。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新趋势也带来了能源消耗国际流动的新变化,由于转移产业本身的轻型化,不论转移国或承接国因此可能带来能源消耗总量的增减,但对自身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影响可能很小。
三、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自身能源消耗的影响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中国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显著提高。进入21世纪,中国步入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经济正在更加广泛、深入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并向全球制造中心和“世界工厂”的目标加速迈进。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也相应地加大了自身的能源消耗总量。
从国际贸易角度观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1980―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由381.4亿美元增加到17607亿美元,27年中增长了46.2倍。其中,出口额由181.2亿美元增加到9691亿美元,增长了53.5倍。在对外贸易规模扩张的同时,中国外贸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980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90.1亿美元,在当年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仅为49.7%,到2006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达到了9161.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94.5%,大大超出同年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由1985年的16.8亿美元提高到2006年的5494.2亿美元,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6.1%上升到56.7%,已经成为中国出口额最大的产品。
随着大量“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2006年中国净出口煤炭2500多万吨、焦炭1450万吨;
同时,中国还净出口粗钢3434万吨,未锻轧铝70万吨,彩电及整套散件1.04亿台,机电产品1217亿美元,这里面都包含着大量能源消耗。可以这样说,中国因此增加的能源消耗,相当一部分是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能源消耗的“替代”,这一方面是对世界能源供应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
从外商投资角度观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逐步融入到国际产业转移体系中。2005年,流入中国的FDI为724亿美元,在全球FDI总流入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7.9%;
至此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FDI流入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06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8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68亿美元;
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为57.7%,房地产业为11.8%,金融业为9.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2.9%。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4427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18.99亿美元。受中国固有的产业结构、开放政策以及国际产业转移规律的共同影响。制造业一直是跨国公司对中国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1979―2006年间,在外商投资行业分布中,第二产业始终居于首位。其中,制造业的外商投资在中国利用外商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总体超过60%,而制造业中的电子电气、汽车、化工、纺织服装、机器设备、通信设备则成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对华产业转移较集中的行业。加入WTO后,跨国公司在对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不断加强的同时;
随着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高,银行、电信、保险、证券、租赁、批发零售、旅游、专业服务等行业成为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热点领域,跨国公司对中国服务业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
考察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在三次产业中以第二产业为高,在第二产业中以工业为高,在工业中又以制造业为高;
而中国工业及其制造业正是以外商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因此,国际产业转移势必会对中国的能源消耗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中国统计数据中缺少外商投资企业的能耗数据,作者以工业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比例为权重,假设各行业能源消耗强度一定,测算出2001―2005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各行业能源消耗。测算结果是:2005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29863.94万吨标准煤,比2001年的14523.77万吨标准煤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9.7%。其中,2005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制造业能源消耗26797.92万吨标准煤,比2001年的12551.47万吨标准煤也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0.9%。由此可见,以外商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国际产业转移加大了中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平均每年增加38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但是,国际产业转移并没有加大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强度1.57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2000年不变价,
下同),远低于同期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2.35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强度1.34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也远低于同期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2.03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虽然近几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以平均每年0.06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的幅度上升;
但是上升后的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仍大大小于较低的2001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总体上看,国际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中国工业能源消耗结构,抑制了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
而近几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上升,只是说明这种抑制力有所减弱。
国际产业转移使中国工业结构以及制造业结构得到调整,具体来看: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中五大高耗能产业依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5年占制造业能耗总量的28.1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7.6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7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9.3l%)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63%),五大产业能耗占制造业能耗总量的75.51%;
而在外商投资制造业结构中,这五大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仅为14.72%,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比重为6.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重为2.7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比重为1.25%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比重为1.40%。详见图2。另一方面,五大外商投资制造业依次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05年占外商投资企业制造业增加值的23.9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0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1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比重为(6.31%)和纺织业(4.39%),这五大产业占外商投资制造业结构比重为49.45%;
相对应的中国制造业这五大产业能耗不过占制造业总能耗的25.13%,若除去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外仅占7.51%,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中国制造业总能耗的1.1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1.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0.9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比重占17.62%和纺织业占3.90%。详见图3。由此可见,对中国制造业中五大高耗能产业,在外商投资制造业结构的比重不高;
反之,对外商投资制造业中前五大产业,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制造业这五大产业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也不高,这说明了以外商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国际产业转移从整体上提升了中国工业以及制造业结构,有效地平衡和抑制了中国工业以及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美工转正总结范文第4篇
从美利坚成长史看,从1877年南方重建结束到进步主义运动(1897~1920)这段时期,正是美国作为新生大国的转型期。这期间,美国重新界定了政府的责任、富人的义务及公民监督与参与的权利,重建了政府的合法性,保证官僚机构的廉洁,有效地解决了诸如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福利等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消解了许多潜在的社会运动对政权的威胁,维护了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基本价值观,并获得了巨大成功。所有这些,均对中国当前的改革与转型有着正面、积极的启示或借鉴意义。
时代召唤与理论觉醒
美国从内战后南方重建到工业化时期,原来的政党分肥制(the spoils system)已是难以维系,中央行政权力在与立法权的斗争中一度处于下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多数人的自由权利,这些都对政府提出了新的需求,也直接导致行政学的诞生。
在美国建国初期,政府运行依靠的是“绅士政治”,即任命文官的主要标准是个人的品德、才能,并兼顾地区分布。华盛顿、约翰・亚当斯和杰斐逊政府,基本上都奉行基于“合适原则”的任命制。随着投票人口的增加及政党政治的发展,转向了分肥制―1829年杰克逊任总统后,将任命制改为分肥式的轮流任职制,起用了大批同党人士充任官员,约撤换了30%的联邦公职。政党分肥制为杰克逊以后的两党各届政府所采用,盛行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政治学家古德诺认为分肥制有两大缺陷:一是严重损害了行政效率;
二是除了维持政党组织的必要性之外也找不出它存在的理论依据。第18届总统格兰特,因分赃卖官的问题,险遭国会弹劾下台,第20届总统加菲尔德更因为支持者求职未果而遭枪杀,改革政党分肥制由此提上日程。
与政党分肥制一样不适应时展要求的,还有南方重建过程中形成的国会至上的“国会政体”。美国内战结束后,由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在与总统争夺南方重建的领导权的过程中,凭借宪法赋予的立法权,通过自身内部力量的整合,不断打压总统行使权力的空间,甚至差一票就能弹劫一位总统。
这之后美国政府的职能扩张,与热络的工商发展、西部开发与垄断的形成有着逻辑关联。早在美国重建之时,不健全的民主制便给特殊利益集团造成可乘之机,而自由放纵的经济竞争更是导致他们不择手段地拉拢政治人;
为因应西部开发,需要建立州际铁路及交通网络,联邦政府和各州立法机构几乎都与铁路公司等特殊利益集团联系密切,政治腐败已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现象。为了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美国政府的职能扩张成为必要。
此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殖民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特别是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外交、安全和防务等问题在美国的政策架构上日显突出,这在客观上要求扩大总统行政部门的自力,以应不时之需。同时总统的权力意识也日渐增强,常常主动出击,并设立只受其约束的总统办事机构。
从理论准备来看,在大工业和城市迅猛发展的冲击下,坚持古典自由主义传统、鼓吹社会进化论思想的人们遇到了许多新问题。针对议会的腐败,“新民主运动”对于早期的民主主义要求进行了反思和修正,不再强调权力的分散,反而希望政府、行政力量应该站出来,成为匡扶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工具。而包括实用主义、动态社会学、美国新经济学派、制度学派、行政学等等,这些思潮都为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与行政扩权及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行政改革及扩权进程
为摆脱大国转型期出现的“垄断资本俘获政府”的危机,美国统治精英加快了行政改革及行政扩权的步伐。
一、美国文官制度改革。1871年美国政府成立统一的文官事务委员会,1876年海斯总统指令海关、税务、内政等机构试行公开竞考选用文官,这些改革措施在政党分肥制盛行之际并未收到明显效果,但改革文官制度的步伐并未停止。随着共和党总统加菲尔德1881年被一名求职未遂者刺杀,以及次年共和党中期选举严重受挫,为了防止可能上台的利用分肥制削弱共和党势力,共和党转而支持议员的改革提案。于是,美国国会1883年通过《彭德尔顿文官法》,用以遏止封官卖爵的歪风。
二、建立大批隶属于总统、专业与强大的行政机构。从当时最能体现政府功能扩张的对铁路公司的管制改革开始,到19世纪末政府掌管了电信邮务、交通建设、工商业管理等业务。1901年总统威廉・麦金莱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西奥多・罗斯福继任总统后,增设了商务与劳动部,随后又连续设置了几个重要的职能委员会: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贸易委员会、联邦农业委员会、美国海运委员会、铁路劳工委员会和预算局。老罗斯福开创了通过建立大批行政机构来扩大总统权力的先河,此后的几届政府都对建立行政机构乐此不疲,从而使得权力加速向总统集中。
三、总统立法权的扩大。从西奥多・罗斯福开始,总统通过向国会频繁提交国情咨文的方式,积极参与国会的立法过程。在威尔逊执政期间,他打破约翰・亚当斯以来把国情咨文转交给国会的传统,在就职的第二个月就亲自到国会宣读咨文并提出立法的要求。威尔逊的举动,不仅赢得国会的好感,还推动国会迅速通过自己所希望的立法,同时作为一种舆论手段,也起到了阻止院外活动集团对国会施加影响的作用。自此以后,总统提交的国情咨文实际上成为一种立法纲领,而此前,立法权力一直是单独控制在国会手中的。
四、反托拉斯运动。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规定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托拉斯问题。不过,反托拉斯法运行至西奥多・罗斯福时期才有明确的成果。在1890至1901年间,联邦政府提出的反托拉斯诉讼中,竟然没有一件获得胜诉。老罗斯福通过法律增加司法部的编制,提高其反垄断的能力。他根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提出了43起案件,限制或解散了许多垄断企业,因此被人送外号“托拉斯驯兽师”。在塔夫脱时期,联邦政府的大企业比老罗斯福8年中的大企业还要多。一些改革派人士认为,保护性关税是“托拉斯之母”,威尔逊执政之后,立即敦促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案》,将平均税率由40%以上降到27%,大大减少了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关税。
五、强化对经济和社会的管理。西奥多・罗斯福授权州际贸易委员会设置铁路运费上限,并对食品、养畜和肉类加工企业进行稽查和实施强制卫生标准,以及加入了当时刚刚兴起的自然资源保护运动。老罗斯福离任之前还推出了美国联邦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经济社会规划,其中包括征收所得税和遗产税,制定《雇主义务法》来保护受伤工人等。塔夫脱1908年当选美国总统,他扩大了政府管制铁路公司的权力,第一次将电话与电报公司纳入政府管制,还支持工厂安全生产立法,建立了美国儿童局。伍德罗・威尔逊上任后,继续深化罗斯福的改革措施,开征了个人所得税,重组了国家银行系统―1913年推动建立了公众控制的联邦储蓄委员会,履行中央银行的功能;
一战期间建立了战时工业委员会,对全国经济进行强制管理。对外,威尔逊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以武力的方式把美国利益推进到世界范围、把美国理念带入国际政治,并期望以美国价值观统帅全球意志的美国总统。
六、预算改革。伴随着政府的支出规模越来越大,要求彻底改革政府财务和预算管理制度,以、提高效率和落实政府责任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1905年,一批人设立了旨在推动纽约市预算改革的“纽约市政研究所”,今天大名鼎鼎的“布鲁金斯研究所”便是由它演化而来的。预算改革者指出,没有预算的政府是“看不见的政府”,也必然是“不负责任的政府”。这场以行政预算为目标的全国性预算改革运动,从精力充沛的老罗斯福总统向国会夺取创制权开始,经过塔夫脱总统赢得制订并向国会提交预算的权力,直到1921年哈定总统签署《预算与会计法》,才算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且也促进了美国现代总统制的形成。
对中国的启示
从美国南方重建结束到1921年美国《预算法》出台期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面完成给美国社会和生活带来时代巨变。城市化引起了大规模社会变迁与转型,美国从一个乡村型社会,变成城市为主的工业型社会。外交上,美国从区域强国迈向全球,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崛起,为二战后平稳过渡为世界霸主奠定了根基。
梳理美国作为新生大国的内部转型,可以发现有几点思路对今天的中国改革教益尤多。
首先,改革以效率为目标,从体制运行机制入手,通过制度创新“化危机为转机”。美国政府通过改革官僚制度,使“政党分肥制”彻底失去存在的基础;
以科层制、功绩制加以培训和管理的职业官僚,转变了“政府被俘获”的颓势,提高了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干预的程度,进而增强了政府能力;
通过提升行政效率,承担越来越多的职能,政府尝试满足越来越多的社会需求,直到碰到它扩张的边界。政府作为制度变迁中最关键的主体,其行为目标对转型或治理的方向有着决定性影响,怎样合理发挥政府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值得思考。
其次,正确认识市场、私有财产保护等问题。古典自由主义中保障个人自由和限制政府权力,启蒙运动的自然法学说所倡导的“有限政府”或“最小政府”的思想,都是美国立国的精神渊源。但是,美国进步主义确定了政治讨论的用语“托拉斯”和“特殊利益”威胁着“民主政体”和“个人自由”;
放任主义的政府无法重视“竞争”,也不能带来工业主义允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市场原教旨主义宣称市场可以自动回复平衡,但是市场却没有被设计得可以用于维护公共利益。由此,政府要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守夜人”,转变为对国民经济进行主动干预的积极角色,包括开征个人所得税,对贫富分化进行有效调节等等。
再次,现代社会对监管的需求是无限的,我们应该看到,美国这一时期在行政权急剧扩张的同时并没有打破原来的权力制衡。相反,美国行政权的扩大恰恰是议会种种方案,甚至是宪法修正案所授予的,是在框架范围内,原有的监督、制约依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包括这期间国会基于现实的需要给予总统的“任意性权力”,也在1892年的“菲尔德诉克拉克案”的判决中,得到了联邦最高法院的支持。也就是说,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在于两个“强化”―强化政府对经济-社会的监督与调节;
强化国会、司法对行政的监督与授权。强化监管贯彻整个时代的始终,才保证了效率与公平。
美工转正总结范文第5篇
中国经济是否正从腾讯的南非投资者身上寻获启示?
南非亿万富翁库尔斯.贝克15年前投资腾讯,资产实现火箭般的增长。2001年,贝克旗下的媒体集团纳斯贝(Naspers Ltd.)向其时前景尚不明朗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腾讯投资了3200万美元,这笔投资的回报达到了惊人的660亿美元。
一年前,贝克从管理岗位退下,休了一年的假。这一年的假期里,他遍访世界,到过上海、汉城、旧金山,为的就是寻找新理念。他表示,一年时光让他确信,必须将在发展中国家的电子商务投资翻倍――贝克现在正在全球积极寻找新的高科技项目。
这是一个时代的转换当口,中国解决经济转型压力需要无数个腾讯。像南非大亨一样,中国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将获政策压上巨资。虽然贝克在全世界向100多个高科技项目大把撒钱,大部分项目都赔了,包括在中国的另一个互联网服务商那里也损失了8000万美元。
中国经济正迅速降温。尽管过去6个月里三次降息,但实际资金成本已飙升至金融危机结束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全球约2万亿美元债券的收益率为负之际,上述现象实属反常,也成为企业相对而言过于沉重的负担。
香港瑞穗证券(Mizuho Securities)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实际贷款利率(加权平均贷款利率加上生产者价格通缩)在2015年3月升至10.8%,为2009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实际利率上升对利润不断下滑且被大量偿债支出搞得焦头烂额的工业企业构成进一步压力。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5第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7%,至1.25万亿元人民币(合2000亿美元),而2014年全年利润增长了3.3%,至6.47万亿元人民币。
2015一季度,中国名义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为6.56%,这意味着企业2015年得支付大约8120亿美元的非金融企业债债息――据麦肯锡(McKinsey)估计,2014年底,中国非金融企业债总额为12.5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5%。如果按实际利率计算,2015年要偿还的非金融企业债债息将达1.35万亿美元,不仅远远大于2015年中国工业利润总额的预期值,而且还略大于墨西哥等大型新兴经济体的产出规模。
“当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外部需求波动较大,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同时,国内物价水平总体处于低位,实际利率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为继续适当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间。”央行如此解释道。
除了早前公布的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创六年新低外,进入二季度以来,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下行。4月CPI及PPI数据双双不及预期,CPI已连续八个月处于“1”时代,PPI则连续第36个月同比下滑。同时,4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零售销售同比增长均不及预期,本周公布的4月出口同比下降6.4%,进口下滑16.2%,为连续第四个月以来两位数的速度下滑。
经济下行,中国央行却逆势上调人民币中间价,人民币连连走高,显示中国在稳增长的同时,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中国经济转型需要尽力避免压低人民币。如果让人民币贬值,中国将回到出口依赖型经济的老路。在旧经济模式下,中国债务占GDP比例从2007年的158%上升至282%。旧经济模式既催生了资产泡沫,又过于依赖外需。
在美国,则是另一番情形,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转换阶段。一方面,美国整体经济状况将改善,美联储可能在十年来第一次加息,这至少会在短期内导致股市波动;另一方面,如果宏观经济不能好转,企业业绩会导致股价下跌。
中美总是有差异。